作文-篇章组织的技法_第1页
作文-篇章组织的技法_第2页
作文-篇章组织的技法_第3页
作文-篇章组织的技法_第4页
作文-篇章组织的技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篇章组织的技法我们着重对文章的首尾与过渡进行分析。明谢榛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元人乔梦符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凤头\"指开头小巧玲珑,俊秀漂亮;\"猪肚\"指文章的主干饱满充实;\"豹尾\"指文章的结尾结实有力,色彩斑斓,卒章显志,启人深思。而联系这三者的纽带就?过渡\"。《考试说明》中特别要求的\"文气连贯\"就是指段与段之间,一段内层次与层次之间要有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就靠\"过渡\"来体现,使之做到\"连贯\"\"得体\"。1开头--小巧而俊秀[1]单刀直入,开门见山。或揭示全文内容,或交代写作动机,或切入正题,使全文纲举目张,便于下文条分缕析。口头语也是一种习惯,在许多场合下,人们往往脱口而出。(《习惯》)世界千变万化,疑问层出不穷,答案丰富多彩。(《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湖北一考生)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多喜欢开门见山,切忌转弯抹角,看了半天不知所云,尤其是议论文。[2]运用修辞格(如引用、比喻、排比等)开篇,营造一种氛围,引人入胜,然后急转直下,切入正题。引用指引用名言、警句、诗文或与文章有密切关系的话语(包括材料作文引述材料)。曾记得一首歌词:\"莫怨人情冷,将心来比心,一人种下一棵苗,沙漠也能披绿阴。\"质朴的歌词道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只要对社会、对他人满怀爱心,从我做起,乐于助人,就一定能使社会变得更加灿烂美好。(《从我做起》)(引用歌词,阐明观点。)心灵的选择是一组生命的方程式。在无限的空间求解着有限的未知,在茫然的心灵中找寻着最终归宿,在付出与收获的天平上衡量是非与对错。(《心灵飞扬》湖北一考生)(运用比喻,排比,极富思辩色彩。)人生就是一张答卷,它上面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人生也是一张答卷》湖北一考生)(开篇点题,比喻形象,令人深思。)[3]抒情开篇,拨动读者心弦,烘托渲染气氛,引出所叙说的人和事。黄山!这就是以奇秀俊美而闻名于世的黄山!有道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可要好好记下这里的世外美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湖北一考生)(奇峰突起,直接抒情,运用反复、引用,开篇就吸引住了读者。)[4]设置疑问,引起读者注意,急于卒读。谁是最美的人?--\"亚洲小姐\"?\"世界小姐\"?\"最上镜小姐\"?(《谁是最美丽的人?》)湛蓝长空上云彩是什么形状?似鲲鹏,像蛟龙,如骏马,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鲜花怒放的苗圃里哪种花最迷人?牡丹高贵,秋菊雍荣,玫瑰艳丽……(《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湖北一考生)2结尾--华美而有力\"头难起,尾难收\",结尾的好坏对文章有相当的影响,切忌虎头蛇尾或画蛇添足。1]照应开头,结构圆合。这种方法因为前呼后应,常给人一气呵成之感。下面是2000年湖北一考生《生命的出口》一文的开头与结尾,可见这位同学的匠心。开头:\"坐在窗边细细地品着一盏龙井(茶),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打报刊,感觉生活是如此美丽。无意间翻到一篇令人触目惊心的报道:一名中学生跳楼自杀未遂,高位截瘫……\"结尾:\"轮椅上的孩子,愿你已经找到了你生命的出口,找到了一个关于生命满意的答案,愿你生命能够更精彩!\"[2]篇末点题,画龙点睛。这种结尾大都以议论总结,把文章推向高潮,使意境得以升华。世上无难事!朋友们:只要你们都能够拥有坚忍不屈的品格,再大的困难也只是一时的\"纸老虎\"。让我们共同记住奥斯丁的这句话吧:坚强不屈的品格是每个人都应当去奋力追求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3]抒发情怀,余味无穷。这种结尾法,因为感情激越,常使读者久久难以忘怀。……妈妈,我不知道如何安慰您啊,为什么您一想起外公就满脸泪花。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妈妈,把我的记忆移植给您吧,我的记忆里不仅有欢声笑语,还有感动和幸福。把我的记忆移植给您,抹去您眼中的泪花,让您重现昔日的芳华!(《妈妈,把我的记忆移植给您吧》)(平实的语言,蕴含着赤子的脉脉深情,令人动容。)[4]蕴含哲理(包括引用名言警句),发人深思。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无源之水绝不会清,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吧!(一考生作文)(无论是引用的诗句,还是作者的话均富有哲理,令人回味。)……突然,我竟有一点恐惧,一丝茫然。我还是我吗?思想的获得需要生命去体验,需要阅历去滋润。……这样或许不能达到那些大师的境界,但它属于我。脚印歪斜处有我的人生。(一考生作文)(精美的语言,揭示出人之为人的真谛。难得!)文无定法。文章的结尾同开头一样,要看文章的体裁、内容的表达和中心的需要而定。文章好的结尾方法也是千变万化,多而不定。如还有\"希望号召式\"、\"反问作结式\"等,同学们要善于灵活运用。回顾这些年的高考作文,有的同学是很讲文章的\"豹尾\"的。试看以下几例:付出,不一定有回报;然而,没有付出,绝没有回报。伸出援助的手,挽起来,是一个天,撑起来,就是高大的\"人\"字!(1997年)(这个结尾有对比,有比拟,简洁有力,颇有阳刚之美。)[2]怎样过渡?过渡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用段落过渡,一种是用句子过渡,还有一种是用词语过渡。(二)选材要求1围绕主题作文总是要表现某个主题的,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即使它再生动,也不能选用。如论点是\"天才出于勤奋\",就要选一些天资并不突出的人或事例,说明他们是靠勤奋二字成就事业的。如果挑选一些天资本来就好的事例作论据,那扣题就不是很紧了,论证就缺乏针对性。2真实典型\"真实\"就是要求材料符合实际,符合生活的逻辑;\"典型\"指材料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代表性。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运用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最好\"慕名而选\",即选用名人名家的名言和事例。\"我姥姥说\"、\"我妈妈说\"或同学张三李四说,往往\"人微言轻\",缺少分量;凡人琐事,往往体现不出典型性;名著名作中的事例可选用,大家不太熟悉的就要慎用。二是记叙文的选材与议论文选材有不同的特点。记叙文的选材不一定非得选用那些惊人的\"大事\",往往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同样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此所谓\"滴水也能见太阳的光辉\"。如《琐忆》、《一件难忘的衬衫》均为\"小事\",却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境界,突出了主题。3新颖生动\"新颖\"就是对旧材料能从新的角度加以分析,挖掘新的含义,或是采用别人文中未用过或很少用过的材料?生动\"就是材料要有时代气息,有意味,有可读性。要做到这些,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材以今以中为主时,尽量从生活中选择紧跟时代潮流,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现实问题的事例,这些事例总是新颖的,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选材以洋以古为主时,要选择那些历久弥新、洋为中用的事例,因为回归古典(如《赤兔之死》)、借鉴西方也是新颖生动的重要途径。二是选用名人事迹言论时,避熟就生,尽量不选为人熟知、人人皆用的。如有位作者在一篇《也说班门弄斧》的杂文中引用华罗庚说的\"我总是反对\'不要班门弄斧\'的成语,而应当改为\'弄斧必到班门\'\"这句话,就用得恰到好处,使文章增色不少。三是运用求异思维,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从相反角度观察、分析、理解事物,往往能使老掉牙的材料化腐朽为神奇,如前文所述的\"滥竽充数\"\"伯乐相马\"等材料即是。对于记叙文的选材,同样要善于把握角度,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从那些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新鲜生动的材料。请看下面一篇2002年考生的优秀文章:月若有情月长吟太阳最终吝啬地收起了它最后的一线亮光。月亮还没有出来,留下的只是满天的云霞,轻轻地亲吻着宁静的山村。我心急如焚地奔走在狭窄的村巷间,无心欣赏大自然的赠赐。我焦急地挨家挨户去筹钱为我妈治病。突然,一阵凄凉的哭声传入我的耳朵。\"谁?这么晚了,他为啥哭?\"我循着声音寻找,原来是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看见我,揪着我的裤管:\"我迷路了,送我回家,好吗?\"我本能地应了一声,就想抱起他走。突然,我触到了一束熟悉的目光。咦,这不是王医生的儿子吗?顿时,我心里轰起一腔怒火,王医生的影子又浮现在脑海。就是他,为了小小的一笔医药费而拒不为我妈治病!\"走吧!现在的世道还会有多少人情?\"我心里想着,脚下迈开了步子,这时,一声更凄厉的声音狠狠地剐了我一刀:难道真的丢下他不管?夜深了,难道就让他留在孤寂的野外,他不怕黑暗吗?他能抵抗动物侵害吗?……我打了个冷噤。啊!不能,我不能丢下他而去,我猛转身,我不能选择与道义相悖的行为。我轻轻地敲开了王医生家的门。我不理会他的语言与目光,只是快速地离开,我想我的心灵是纯净的,我不会因为金钱而丧失了做人的道德。我之所以走得如此迅速,不是因为愤怒,而是不愿在这块见利忘义的地方多呆一刻。月儿已经爬上了树梢,有了些许凉气。我仍然在为母亲治病筹钱。我坚信:人与人之间一定有人情的气息。当我拖着疲倦的身躯踏进家门的时候,我嗅到了一阵药味。我疑惑地询问我的母亲。妈妈只是微笑地递给我一封信。信上说:\"谢谢你,把我的儿子送回家。你的行为给了我一次心灵的教育。在金钱与医德面前,我们应该选择医德。\"我的眼睛有点湿,我推开窗:多美好的夜!多明亮的月!多明智的选择!人与人之间比金钱更珍贵的是友爱。温柔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仿佛是滑过了一曲悦耳的琴声。哦!月若有情月长吟!这是一篇编故事写法的应试文。这位考生,编写了一个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故事,切合题意。故事以\"我\"为母亲治病筹钱作线索展开,通过\"我\"选择送迷路小孩回家,感化了王医生选择为\"我\"妈治病的事,表现?友爱比金钱更可贵\"的主题。故事内容丰富,较好地反映了社会风貌。更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故事设置在月光下展开。开头写月景,为\"心急如焚\"作反衬。中间写月景,为\"我坚信人间真情在\"的美好心灵作映衬。卒章写月景,为深化主题,为抒发情怀大放异彩。回头再回味文章的标题,不更令人觉得意境深远吗?四是材料要具体。要善于让具体事实、数字说话,不要笼统地概述材料,甚至用一些模糊的材料。如有位同学论证\"教育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这个观点时,写道:古今中外,很多国家、很多民族的兴盛,都是以重视教育、重视人才为先导;而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衰微不是因为忽视了教育?特别是经济的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更是不可分,不论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所以,我们要建设四个现代化,就要使全民重视教育成为风气。这段话单说选材方面,写到了一大堆的判断,却没有举出一个具体的事实,这样,文章就缺乏说服力。(三)组材方法\"组材\"是文章构思的重要一环,它涉及到文章的结构形式和论证方法的运用。这里只说一些常见的组材技法。(请同学们与\"结构达标技法\"部分相互参照)1.点面结合法所谓\"点\",即典型性的材料,能够深刻体现主题和观点。对这样的材料要进行细致描写、深入分析,作为重点。所?面\",即指一般材料,只起辅助的作用,当以概述和列举为好。点面结合,能使文章在思想内容上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如有一位同学在写《父辈》这个题目时,对父亲送\"我\"去上大学、帮\"我\"办入学手续及整理床铺的一系列动作、语言等进行了详细地描写,而对其他同学的父亲的言行举止等作为一个整体略写,穿插其中,点面结合,有力地表现了父辈对下一代的关怀和厚望的主题。再如下面一篇习作:跛足·拳击·掌声·雪耻乔治·戈登·拜伦是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可惜他从小是个跛足,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有一天,他在操场上看打球,健壮而顽皮的印司为了戏弄他,故意拉他去打球。拜伦只好一再推托。印司便找来了只竹篮,硬要?穿\"上,在操场上走一圈。面对挑衅,拜伦屈于体弱,不得不含泪忍辱从命。然而,这难以容忍的侮辱,却使他暗暗下定决心:锻炼!用强健的体魄来雪耻。面对重重困难,拜伦毫不气馁。他坚持不懈地锻炼,终于达到了目的。在一次学校的拳击赛上,拜伦犹如一头小狮,一拳将印司打倒,赢来了阵阵热烈的掌声。拜伦胜利了!虽然拜伦只是为个人争气、雪耻,但这种发愤图强的精神,难道不发人深省吗?我不禁想起我国著名书法家沈尹默练字的一则小故事。沈尹默25岁时,在杭州遇见了他的安徽朋友--陈独秀。一见面陈独秀就对沈尹默说:\"昨天看见你写的一首诗,诗很好,字则其俗在骨。\"这不加丝毫掩饰的当众批评,使沈尹默满脸羞愧。过后,他决心从头学起,从最基本的执笔开始,每天取一刀纸,用大笔蘸浓墨临写汉碑,墨迹干后,翻转再练行草,写满方止。如此几十年不间断。他广采博征,勤学苦练,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成为我国现代著名的书法家。我反复玩味这两件事,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受了难堪的批评和侮辱,如果心灰意懒,从此一蹶不振,那只能蹉跎一生,一事无成,最终被时间所吞噬;如果变批评、侮辱为动力,自强不息,那就有成功的可能。古人司马迁,受了宫刑,发愤著书,这是众人皆知的。今人孙冶方,是个经济学家,在十年动乱中,蒙受不白之冤,被投入狱中达八年之久,在没有纸笔的情况下,却以惊人毅力,坚持构思,完成了三万多字的《我与经济界某些人的争论》一书的腹稿。此文所选材料,以拜伦、沈尹默的事例为\"点\",详写,其余为\"面\",略写。主次分明,点面结合。2类型多样法同一声音听得太多,会使人感到单调;同一色彩看得太多,眼睛容易疲劳。记叙文写人记事方法的运用、议论文论据的运用均是如此。如一篇议论文,要注意避免总是使用同一类型的论据,而应有意将不同类型的论据搭配起来,交叉使用。比如为了说明一个观点,引了一段名人名言,就不要再引一段名人名言,而应选择一件生活事例,这样,就能使文章显出变化,显得活泼,高考得分自然也就可以高些。文段一:要搞好学习是否就非要忽视体育呢?我看不见得。两者之间并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用一定的体育活动来调剂,经常的体育锻炼可以造就强健的体魄,而这则是学习的基础。著名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一生写了三部长篇小说巨著,还有大量的中短篇小说、戏剧、散文、文艺理论著作,可以算是\"学习好\"了吧?可是他在体育上也很在行。有一次一位爱好体育的青年来拜访他,交谈之余,青年在双杠上表演了一套体操动作,然后不无得意地对托尔斯泰说:\"伯爵,这个你大概不行了吧?\"托尔斯泰微笑着来到双杠旁,一纵身,也来了一套体操动作,那么娴熟,那么优美,这位青年不禁看得目瞪口呆。每年以高考上线率高而著名的市一中也很重视体育,学生中体育活动蔚成风气。去年他们对考入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做了一次调查,其中体育达标的高达90%。3变换角度法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人物性格或选择论据,再按一定顺序组织起来,这是使文章全面充实、显出层次的有效办法。如唐?的《琐忆》就是从对待青年、对待在思想战线上一起作战的人(\"横眉冷对千夫指\")和对待敌人、对待变坏了的青年(\"俯首甘为孺子牛\")两个方面来体现鲁迅先生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4并列组合法几个材料相互并列,从不同的几个侧面来表现主题或证明论点,可达到内容丰富、说理充分的效果。(一)注意书写要认真,字迹不能潦草。不要有横有竖没撇没捺,不要涂抹,不要力透纸背,不要写成细水线。(二)成篇后,要注意对错别字、异体字、繁体字、生造字词的修改。平时常说的新潮话少说,流行歌曲中的生造词少写,如“帅呆了”、“酷毙了”之类,因为语文老师绝不承认。(三)在标点符号方面,要注意准确性、规范性。要注意平时易犯的毛病,如一逗到底、将句号打成英语的点号等。(四)俗话说得好“言多必有失,话长毛病多”,因此要写短话,多用句号。(五)要注重文章的过渡和照应,避免文章的结构残缺,保证文章完整和严谨。(六)卷面虽然是文章形式方面的要求,其实它与文章的内容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要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写作1开头要快速切题,结尾不要草草结束。2开头和结尾语言方面要有特色。语言是国标中的重点项,语言不像内容要仔细理解、品味,它一读就能知好坏;事实也证明,许多好作文恰恰是因为语言方面的特色而获得高分的。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在开头和结尾给阅卷老师一个文字表达能力不错的印象。如我们可在开头和结尾用排比句,一则排比句是同学们从小学就开始学的,容易掌握,练习多了,就会用了;二则排比句能显示一个人的文化积累或文化沉淀;三则排比句要两句以上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排列,容易给阅卷教师一个很深的印象技法例谈有一则笑话:某君宴请客人,客人还未到齐。他说:\"该来的咋没来?!\"一些客人就在心里想道:主人认为我是不该来的吧?于是就借故起身走了。主人又感慨地说:\"唉!不该走的走了!\"又一些客人心想:大概我是该走的。就又走了几个。某君发急了,表白道:\"就这么几个人的脸皮薄。\"剩下的人当然就认为说自己的脸皮厚,于是都愤愤而去了。说话如此不得体,客人当然都要走。同样,如果我们的高考作文文体特征模糊,也会让阅卷老师借\"故\"打低分的。怎样使作文语言有\"文体感\"呢?(一)把握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记叙文的语言要清新流畅,文采奕奕,记人要生动形象,记事要准确流畅;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概括生动,如果是杂感之类的,更要强调其文学性;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精练、简明,一般不求其生动性,以平实、自然为主,当然科学小品例外。例如,不同文体都要求语言生动形象,但议论文要用概括性语言,记叙文要用描述性语言。(二)区分不同文体的主要表达方式。记叙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间以议论和抒情。优秀的描写性文字,可使人读后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晤其人,如临其境。如《红楼梦》第五回\"林黛玉进贾府\"中对王熙凤的出场描写,《包身工》中对包身工起床场面的描写,有如电影中的画面,让人过目不忘。记叙文间以议论和抒情,也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恰到好处,抓住\"时机\",往往是在文中高潮或最有意义的地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二是要自然得体,简练精当,与记叙部分融为一体,不可无病呻吟。记叙文中的议论和议论文中的议论不同,有它自己的特点:1要言不烦,画龙点睛。议论文中的议论,常常要列出论点,用论据来论证,有论证过程,要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而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要言不烦,画龙点睛,把所叙事物本身包含的深刻意义揭示出来,以加深读者的理解。2以记叙为基础,从记叙的内容中提炼。记叙文中插进必要的议论,是为了深化主题,是帮助读者认识文章的思想意义,理解作者生活感受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这种议论必须建立在叙述的基础上,而不是凭空发议论,必须是从所叙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并和记叙的内容保持一致,而不能叙议割裂(三)掌握不同文体的文体特征。记叙文往往是通过叙述事件来塑造形象或表现主题,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俱全,因此在结构安排上往往有不同的线索和顺序,如时空顺序、感情变化线索,等等。议论文是通过事例来证明某一个观点,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俱全。贯穿全文的\"线索\"不是\"感情\",也不是\"时空顺序\",而是严密的判断、概括和推理,也就是说是逻辑顺序。说明文则要抓住被说明的对象,根据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或事物内部的逻辑关系来构思全文。最后要强调一点的是:以上我们只是以标准的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例在说明如何辨体,请同学们不要产生误解,以为只有这两种文体可选。作文的体裁非常丰富,有记叙文、议论文,有小小说、诗歌、短剧、分镜头剧本,有抒情散文、散文诗、寓言,有书信、演讲,有续写、改写,有广告、说明书……各种文体应有尽有。\"文体自选\"就是要我们以自己的强项去取胜,写自己最擅长写的文体。如长于想象的可写科幻,善抒情的可写散文,爱抬杠的可写议论文等。同学们一定不要放弃\"自选\"\"文体\"的权利,要把命题者给我们的\"优惠政策\"用足。怎样做到感情真挚呢?(一)树立热爱生活的态度生活是感情的源泉,感情来源于多姿多彩的生活。生活中的真善美会培养你积极高尚的情操,会形成你健康向上的感情。有了这样的感情,你就会去追求光明与正义,痛恨黑暗与邪恶。留驻笔端,这种爱憎之情就必然要表现出来。如读鲁迅的文章,强烈感受到的就是先生对黑暗社会的无情和对正义的期盼,无论是他的杂文还是记叙文,都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二)培养感受生活的意识首先要训练自己的感官,使之能灵敏、准确地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摆脱粗俗、混沌的状态。其次要辨析自己感官传达出来的感受,如天气阴沉,使人感到郁闷、压抑;晴空万里,使人感到开朗、舒畅;花使人觉得美好,水使人感到纯净等等。(三)掌握抒情的基本方式抒情有两种基本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1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种抒情,不用借托,无须遮掩,显得激越奔放,直率动人。这种抒情,有的出现在一篇文章和一个段落的开头,起到点明全文主旨或段落主旨的作用。文章一开头就生出感情的,常常是为了表达作者不可遏制的强烈感情。例如《哭闻一多》,文章一开头就写道:一多,我想不到你会死!我想不到,无论如何想不到!你忠于人民,忠于国家,表现了民族正气!这几句话,感情强烈,说出了亡友闻一多的高贵品质,也点明了全文的主旨。有的出现在文章的结尾,例如《琐忆》:\"如坐春风\",唔,让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啊!……我想大声呼喊:热爱生活,我爱一切正义的真理!这一真挚而激昂的结尾,呼应起通篇文章,表现鲁迅的光辉形象、伟大思想给予\"我\"的深刻教育、巨大感召和鼓舞,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之情。2间接抒情:这是一种寓情于叙述、描写、议论等各种表达方式之中的抒情方式。其表达形式比较委婉、含蓄。寓情于叙就有边记叙边抒情和用抒情的语言来记叙两种。边记叙边抒情,就是把记叙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交叉错落地组织起来,使所记叙的人物、事情和物件成为抒情的依据,叙中有情,情有所托,两种方式相得益彰,构成一篇有事实有感情的文章,我们学过的《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都是这样的好文章。用抒情的语言来记叙,是将叙述和抒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使读者在了解叙述内容的同时接受感情的熏染,我们高中课本中的《项脊轩志》就是如此。寓情于议是将感情融于议论之中,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感人。当作者对所写的人或事,产生了强烈的感情,无限激情涌上笔端,往往借助议论来抒情。如杨朔的《荔枝蜜》中有这样一段: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在小蜜蜂身上,作者发现了生活的哲理,通过对小蜜蜂的议论、赞扬,抒发了强烈的敬佩之情,这种感情极为真挚深沉。这不单单是对蜜蜂的赞颂,而是对勤劳的亿万劳动者的热情讴歌。寓情于描写中有寓情于景物描写中,如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一场戏,写到张生进京赶考、莺莺挥泪送别于十里长亭时,有这样一段唱词: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对即将离别的恋人眼中,天,是清冷的天;地,是凄凉的地;西风正紧,凭添愁绪;长亭雁叫,摄人心魄;离别的泪,把一片片霜叶都染成了红色!抒情深切动人。有寓情于细节描写中。典型生动的细节往往是抒情的突破口,人物的细腻情感往往从一些细小的事上自然而然流露出来。抓住了这些\"细节\"往往能达到摄人心魄的作用。(四)抒情时要注意的几点:1抒情要为主题服务抒情作为一种手段,常常是同主题的表现密切相关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抒情时,要从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出发。如果仅仅从形式的变化考虑,为抒情而抒情,把抒情当成一种点缀,那么,这种抒情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不但不能感人,反倒给人一种无病呻吟、\"故作多情\"的感觉。2抒情要真切自然抒情要感人,所抒之情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切感受。刘勰主张\"为情而造文\",并明确提出\"为情者要约而写真\"。这都是强调抒情必须以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受为前提、为基础。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并注意抒情形式的大方自然,才能使文章产生较强的感染力。否则,抒情就难免浮华,矫揉造作,使人产生厌烦情绪3抒情要健康向上抒发什么感情,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态度。在抒情中,我们要注意把个人感情和人民之情、阶级之情和时代之情高度统一起来,使所抒之情健康向上,蓬勃激扬,并成为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巨大力量。那种低级、颓废、肮脏甚至于反动的情调,必须坚决予以抵制(一)具体叙述,力避空泛我们一讲到叙述,有人就想到影剧广告的故事梗概,认为一定是抽象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叙述固然有较为概括的(这也是需要的,是写作中不可缺少的),但也有具体的。尤其是写记叙性文章,如果只有概括叙述,而没有具体叙述,文章就会过于空泛,难免流于概念化。写文章要学会概括叙述,也要学会具体叙述。什么是具体叙述呢?试举一例:星期天出去,碰到楼下邻居,刚想上前打个招呼,人家却投来好奇的眼光,哪儿来的陌生人?回家想了半天,豁然开朗,平日早出晚归,总是见不着面,星期天虽然有时间,但却如大小姐般躲在屋里只顾看书,很少出门。想到这里,心里不免有些酸。……这就是一段具体叙述,它具体地叙述星期天出门邻居居然不认识的经过和原因,写出高中生活的紧张忙碌与辛酸,事情叙述写得具体而真实,所以生动感人。如果换了概括叙述,如“高中生活紧张而忙碌,每天早出晚归,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星期天出门,邻居都不认识我了。”表达效果就大为逊色了。因此要把文章写得丰富些,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具体叙述。(二)掌握节奏,快慢得宜丰富不等于冗长、繁多。叙述的速度不是均衡的,而是极不平衡的。重要的地方要着力叙述,话就要多,那么叙述的速度就极为缓慢了。不重要的地方,需要简述的地方,话就少了,叙述的速度就加快了,甚至几年的事可以几笔就写完。我们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就是这个意思。文章大家苏轼曾形容自己写文章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得不止”,因此他的文章自然流畅,生动丰富。要处理好快慢问题,最忌平均使用笔墨,而要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否则,成为生活的流水账,文章就失去了精彩。(三)即事抒情,寓情于叙“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只有寄寓作者的爱憎,才具有感人的力量,才能抓住读者,使人产生共鸣。即事抒情,寓情于叙,就是通过叙述抒情。用叙述作为抒情的工具时,与一般的叙述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叙述,要用作者心理上的感受与变动作灵魂,要在客观的叙述上加上主观的感情色彩。这种叙述往往只给人以粗略的印象,浓郁的感情,用简约平淡的文笔表现出来,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四)即景抒情,寓情于景这种写法移情入景,借景抒情,看似写景,实则抒情。作者将主观情感融化到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使描写对象渗透了浓郁的主观情调,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夫之也说过:“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它能使文章含蓄隽永,意味深长。(五)描绘特征,写意传神对人物作外貌描写,最忌千人一面。要通过外貌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写外貌,不在于全面周详,而在于抓住特点。老舍说过:“人物的职业、阶级等之外,相貌自然是要描写的,这需要充分的观察,且须精妙的道出。如某人的下巴光如脚踵,或某人的脖子如一根腿,……这种形容是一句便够,马上使人物的形象从纸上跳出,而永存于读者记忆中。反之,若拖泥带水的形容一大片,而所形容的可以应用到许多人身上去,则费力不讨好。人物的外表要描写,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不可泛泛的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没用的东西往往是人物的累赘……”这是一个老作家的经验之谈,讲出了外貌描写的精髓。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外貌,抓住特征,着墨无多,人物形象便活在了读者的心中。如“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王熙凤,“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林黛玉;还有“豆腐西施”那瘦脚伶仃的圆规似的双腿,“孔乙己”那总舍不得脱下的长布衫,以及“三仙姑”那“驴粪蛋子上下(六)抓住特点,描述动作描述动作是人物描写最有力的手段,因为这最能显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如果没有“大闹天宫”,没有“景阳冈打虎”,没有“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描写,孙悟空、武松、鲁智深的形象恐怕要大为逊色的。这虽是文学创作的经验,但对描写现实生活的人物也可借鉴。描述动作,要特别注意动词的选择(可参看“有文采”中的“词语生动”部分)。同样是跟拿钱有关的动作,《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从外套里抓出一大把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