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管法浇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课件_第1页
溜管法浇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课件_第2页
溜管法浇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课件_第3页
溜管法浇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课件_第4页
溜管法浇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溜管法浇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溜管法浇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课件1目录CONTENTS技术内容简介第一部分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第二部分技术指标第三部分适用范围第四部分应用效果分析及推广前景第五部分技术内容简介第一部分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第二部分技术指标第三部2技术内容简介第一部分技术内容简介第一部分3

一、技术内容简介 4为实现底板混凝土快速浇筑,采用大口径溜管作为混凝土的运输管道;充分利用混凝土自身重力势能,在溜管上口设置卸料槽及下料口,将混凝土引入竖向溜管,经缓冲弯头后,进入斜向溜管,快速到达浇筑区域;再配合分支溜管及360°转向装置等构造,结合混凝土的流淌范围和初凝情况,实时调整浇筑范围,实现混凝土无盲区全范围浇筑,全面提升混凝土浇筑效率。 一、技术内容简介 4为实现底板混凝土快速浇筑,采用大口径4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第二部分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第二部分5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1

系统介绍卸料槽与下料斗竖管及缓冲弯头斜向溜管集束串筒溜管浇筑系统构造图1 系统构成6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1系统介绍卸料槽与下料斗竖6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1

系统介绍2 技术参数序号构件名称制作用材制作参数制作要求备注1卸料槽18厚木模板上口1200,下口500,高400制作成敞口的U形槽内衬薄钢板,防止底板磨穿;钢筋支架支撑2下料斗3mm钢板800×800×400(单)1200×1200×400(双)底部制作成漏斗形,焊接500长Φ355钢管直接插入竖向溜管中3竖向溜管Φ377×7钢管3~6m焊接法兰盘,螺栓连接管内悬挂缓冲钢筋4缓冲弯头Φ377×20弯头两端接长300上口与竖向溜管承插连接,下口与斜向溜管螺栓连接宜采用合金弯头5斜向溜管Φ377×7钢管6~10m焊接法兰盘,螺栓连接倾斜角度12~30°6支撑格构柱L140×12、L100×10900×900×2000~1300×1300×2000按2m分节制安,螺栓连接柱顶设置可调托架7分支溜管Φ377×7钢管1.5~4.5m竖向安装,夹固在格构柱底口设置可旋转弯头8便携式溜槽18厚木模板400×200,长度3~6m制作成U槽内衬铁皮,钢筋支架9集束串筒Φ100钢管,-3钢板串筒长度1.5~3m制作成4肢(单卸料槽)或6肢(双卸料槽),与敞口形料斗焊接底板钢筋做到不断筋7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1系统介绍2 技术参数序号7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2.2

系统设计根据基础底板浇筑方量及计划完成时间,先确定溜管需用数量,再结合施工现场场地条件及基坑形状,充分考虑底板不同深度区域浇筑方量差异,确定溜管布置点位。溜管平面布置示意图1 溜管平面定位8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2.2系统设计根据基础底板浇筑方量及8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2.2

系统设计倾斜角度宜为15°~30°,提前采用同标号混凝土试验,结合底板距坑顶的高度、底板平面尺寸等信息,合理确定溜管的最佳倾斜角度。测定斜向溜管最佳倾角2 确定斜向溜管最佳角度斜向溜管角度实拍9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2.2系统设计倾斜角度宜为15°~39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溜管下方采用格构柱支撑,方便安拆;将分支溜管与格构柱支撑重合布置,节约分支溜管的支撑投入;保证溜管结构稳定的条件下,综合考虑墙、柱插筋、集水井、电梯井、柱脚螺栓等位置,确定格构柱支撑点位。分支溜管与支撑格构柱位置2.2

系统设计3确定分支溜管位置10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溜管下方采用格构柱支撑,方便安拆;将分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竖管与斜管过渡位置采用加厚耐磨弯头,防止混凝土下落冲击力磨穿弯头;在竖向溜管悬挂多根粗直径螺纹钢筋,减缓混凝土的下落冲击力,还可有效防止竖向管道堵塞。加厚耐磨缓冲弯头竖管内悬挂缓冲钢筋2.2

系统设计4加厚耐磨缓冲弯头11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竖管与斜管过渡位置采用加厚耐磨弯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在分支溜管上方设置流向转换装置,当需要切换到支管位置浇筑时,通过开启转换装置,即可改变混凝土的流向,进入支管。状态一:主溜管方向混凝土顺向流动2.2

系统设计5转换装置转换装置实拍照片状态二:分支溜管方向混凝土竖向流动12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在分支溜管上方设置流向转换装置,当需要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分支溜管下端设置承插式旋转弯头,通过转向弯头,可进行360°转向,从而实现全方位无死角浇筑。360°旋转装置2.2

系统设计6 支管转向弯头分支溜管竖直设置13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分支溜管下端设置承插式旋转弯头,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考虑到基础底板深度较大,混凝土下落易离析,在浇筑口下部设置集束串筒,串筒插入基础底板,降低下落高度,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2.2

系统设计7 集束串筒14集束串筒加工实拍现场使用情况实拍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考虑到基础底板深度较大,混凝土下14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根据定位安装型钢格构柱支撑,与底板焊接固定,底板以上部分采用螺栓连接,方便安拆;在格构柱上安装转换装置及溜管,调整顺直后,采用法兰紧固连接。斜向溜管法兰连接2.3

制作安装1安装斜向溜管格构柱支撑采用螺栓连接15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根据定位安装型钢格构柱支撑,与底板焊接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在基坑顶部、中间及弯头部位设置型钢支架支撑,利用基坑支护或内支撑结构将竖向溜管固定牢靠。竖向溜管上部支撑固定竖向溜管中间支撑固定竖向溜管弯头处支撑固定2.3

制作安装2安装竖向溜管16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在基坑顶部、中间及弯头部位设置型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卸料槽采用木模板制作,可设计为单肢或双肢,钢筋支架支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双肢卸料槽,可大大加快浇筑速度;下料斗采用钢板制作成漏斗形,外侧壁板适当加高,下料斗插入竖向溜管。卸料槽布置实景图下料斗布置实景图2.3

制作安装3安装下料口17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卸料槽采用木模板制作,可设计为单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在溜管末端设置木质或铝质溜槽,长度3~6m,可随支管弯头旋转布置,轻便灵活,保证了浇筑无死角。2.3

制作安装4轻质布料槽木质溜槽灵活布料18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在溜管末端设置木质或铝质溜槽,长度3~技术指标第三部分技术指标第三部分19

三、技术指标 序号混凝土输送设备消耗能源单方混凝土耗油量(L/m³)单方混凝土平均耗油量(L/m³)万方混凝土平均耗油量(t/万m³)万方混凝土平均耗能量(tce/万m³)万方混凝土平均碳排量(tco2/万m³)1地

泵0#柴油0.6~0.70.655.5258.050419.77742汽车泵0#柴油0.8~0.90.857.22510.527525.86293溜

管无无无无无无注:常温下,0#柴油的比重0.85左右;1吨0#柴油相当于1.4571吨标准煤;1kg标准煤减排2.4567kg二氧化碳。203.1

节能效益溜管与地泵相比:每万方混凝土节能8.05tce,减排约20tco2;溜管与汽车泵相比:每万方混凝土节能10.53tce,减排约26tco2。不同输送方式能耗与碳排放对比表 三、技术指标 混凝土输送设备单方混凝土耗油量单方混凝三、技术指标序号混凝土输送设备每小时输送方量(m³/h)每小时平均输送方量(m³/h)百方混凝土需用时间(h/百m³)单方混凝土输送费用(元/m³)单方混凝土平均输送费用(元/m³)百方混凝土输送费用(万元/百m³)1地

泵35~45402.516~18170.172汽车泵50~70601.723~25240.243溜

管140~2001700.64~54.50.045注:按单台设备、单道溜管对比分析。213.2

经济效益单道溜管:施工速度每小时平均170m³,百方费用0.045万元;施工速度:约是地泵的4倍,汽车泵的3倍;施工费用:约是地泵的1/4,汽车泵的1/5。不同输送方式耗时与费用放对比表三、技术指标混凝土输送设备每小时输送方量每小时平均输送适用范围第四部分适用范围第四部分22

四、适用范围 基坑深度不宜小于8m。底板厚度不宜小于2m。底板方量23不宜小于5000m³。适用于有行车条件的内支撑支护体系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超深、超厚、大体量的基础底板浇筑,尤其适用繁华市区、场地狭窄、工期紧、体量大的深基坑基础混凝土浇筑施工。 四、适用范围 基坑深度不宜小于8m。底板厚度不宜小于2m23应用效果分析及推广前景第五部分应用效果分析及推广前景第五部分24五、应用效果分析及推广前景5.1

应用项目简介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项目,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地处繁华市区,场地狭小,可用面积不足6000㎡;混凝土浇筑方量大,约31000m³;要求在周末48h内浇筑完成。新城西路第一大街25周大福五、应用效果分析及推广前景5.1应用项目简介新城西路五、应用效果分析及推广前景溜管浇筑平面布置图26溜管浇筑现场布置全景5.2

应用概况现场实施采用5道溜管,3个双肢卸料槽2个单肢卸料槽,组织5家搅拌站共计8条生产线200余辆罐车供料保证连续浇筑。五、应用效果分析及推广前景溜管浇筑平面布置图26溜管浇筑现场五、应用效果分析及推广前景溜管浇筑现场现场实景节能效益:减少油耗约20150L,节能约24tce,减排约60tco2;节约成本65.5万元。275.3

应用效果创造了38小时完成3.1万m³混凝土浇筑的新记录,平均浇筑速度815m³/h,最快浇筑速度近1000m³/h

。五、应用效果分析及推广前景溜管浇筑现场现场实景275.3应

五、应用效果分析及推广前景

、28节能环保效益显著低噪声,无油耗,能够大大降低CO2排放。施工速度快能够大幅度节省施工时间,对大体量底板混凝土浇筑,特别是城市繁华地段施工极为有利。施工费用低模块化加工、模块化安拆,施工极为便利;且溜管型钢等材料均可回收利用。占用场地小溜管卸料槽需用的场地极小,能有效化解施工场地狭小带来的不利影响。质量安全有保障格构柱支撑安全可靠,消除了钢管支撑架对底板防渗的不利影响。5.4

推广前景技术优势显著,在深基坑底板混凝土施工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五、应用效果分析及推广前景 、28节能环保效益显著低噪声汇报结束,谢谢大家!2019·11·

26汇报结束,谢谢大家!2019·11·2629溜管法浇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溜管法浇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课件30目录CONTENTS技术内容简介第一部分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第二部分技术指标第三部分适用范围第四部分应用效果分析及推广前景第五部分技术内容简介第一部分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第二部分技术指标第三部31技术内容简介第一部分技术内容简介第一部分32

一、技术内容简介 4为实现底板混凝土快速浇筑,采用大口径溜管作为混凝土的运输管道;充分利用混凝土自身重力势能,在溜管上口设置卸料槽及下料口,将混凝土引入竖向溜管,经缓冲弯头后,进入斜向溜管,快速到达浇筑区域;再配合分支溜管及360°转向装置等构造,结合混凝土的流淌范围和初凝情况,实时调整浇筑范围,实现混凝土无盲区全范围浇筑,全面提升混凝土浇筑效率。 一、技术内容简介 4为实现底板混凝土快速浇筑,采用大口径33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第二部分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第二部分34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1

系统介绍卸料槽与下料斗竖管及缓冲弯头斜向溜管集束串筒溜管浇筑系统构造图1 系统构成35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1系统介绍卸料槽与下料斗竖35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1

系统介绍2 技术参数序号构件名称制作用材制作参数制作要求备注1卸料槽18厚木模板上口1200,下口500,高400制作成敞口的U形槽内衬薄钢板,防止底板磨穿;钢筋支架支撑2下料斗3mm钢板800×800×400(单)1200×1200×400(双)底部制作成漏斗形,焊接500长Φ355钢管直接插入竖向溜管中3竖向溜管Φ377×7钢管3~6m焊接法兰盘,螺栓连接管内悬挂缓冲钢筋4缓冲弯头Φ377×20弯头两端接长300上口与竖向溜管承插连接,下口与斜向溜管螺栓连接宜采用合金弯头5斜向溜管Φ377×7钢管6~10m焊接法兰盘,螺栓连接倾斜角度12~30°6支撑格构柱L140×12、L100×10900×900×2000~1300×1300×2000按2m分节制安,螺栓连接柱顶设置可调托架7分支溜管Φ377×7钢管1.5~4.5m竖向安装,夹固在格构柱底口设置可旋转弯头8便携式溜槽18厚木模板400×200,长度3~6m制作成U槽内衬铁皮,钢筋支架9集束串筒Φ100钢管,-3钢板串筒长度1.5~3m制作成4肢(单卸料槽)或6肢(双卸料槽),与敞口形料斗焊接底板钢筋做到不断筋36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1系统介绍2 技术参数序号36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2.2

系统设计根据基础底板浇筑方量及计划完成时间,先确定溜管需用数量,再结合施工现场场地条件及基坑形状,充分考虑底板不同深度区域浇筑方量差异,确定溜管布置点位。溜管平面布置示意图1 溜管平面定位37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2.2系统设计根据基础底板浇筑方量及37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2.2

系统设计倾斜角度宜为15°~30°,提前采用同标号混凝土试验,结合底板距坑顶的高度、底板平面尺寸等信息,合理确定溜管的最佳倾斜角度。测定斜向溜管最佳倾角2 确定斜向溜管最佳角度斜向溜管角度实拍38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2.2系统设计倾斜角度宜为15°~338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溜管下方采用格构柱支撑,方便安拆;将分支溜管与格构柱支撑重合布置,节约分支溜管的支撑投入;保证溜管结构稳定的条件下,综合考虑墙、柱插筋、集水井、电梯井、柱脚螺栓等位置,确定格构柱支撑点位。分支溜管与支撑格构柱位置2.2

系统设计3确定分支溜管位置39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溜管下方采用格构柱支撑,方便安拆;将分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竖管与斜管过渡位置采用加厚耐磨弯头,防止混凝土下落冲击力磨穿弯头;在竖向溜管悬挂多根粗直径螺纹钢筋,减缓混凝土的下落冲击力,还可有效防止竖向管道堵塞。加厚耐磨缓冲弯头竖管内悬挂缓冲钢筋2.2

系统设计4加厚耐磨缓冲弯头40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竖管与斜管过渡位置采用加厚耐磨弯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在分支溜管上方设置流向转换装置,当需要切换到支管位置浇筑时,通过开启转换装置,即可改变混凝土的流向,进入支管。状态一:主溜管方向混凝土顺向流动2.2

系统设计5转换装置转换装置实拍照片状态二:分支溜管方向混凝土竖向流动41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在分支溜管上方设置流向转换装置,当需要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分支溜管下端设置承插式旋转弯头,通过转向弯头,可进行360°转向,从而实现全方位无死角浇筑。360°旋转装置2.2

系统设计6 支管转向弯头分支溜管竖直设置42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分支溜管下端设置承插式旋转弯头,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考虑到基础底板深度较大,混凝土下落易离析,在浇筑口下部设置集束串筒,串筒插入基础底板,降低下落高度,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2.2

系统设计7 集束串筒14集束串筒加工实拍现场使用情况实拍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考虑到基础底板深度较大,混凝土下43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根据定位安装型钢格构柱支撑,与底板焊接固定,底板以上部分采用螺栓连接,方便安拆;在格构柱上安装转换装置及溜管,调整顺直后,采用法兰紧固连接。斜向溜管法兰连接2.3

制作安装1安装斜向溜管格构柱支撑采用螺栓连接44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根据定位安装型钢格构柱支撑,与底板焊接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在基坑顶部、中间及弯头部位设置型钢支架支撑,利用基坑支护或内支撑结构将竖向溜管固定牢靠。竖向溜管上部支撑固定竖向溜管中间支撑固定竖向溜管弯头处支撑固定2.3

制作安装2安装竖向溜管45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在基坑顶部、中间及弯头部位设置型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卸料槽采用木模板制作,可设计为单肢或双肢,钢筋支架支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双肢卸料槽,可大大加快浇筑速度;下料斗采用钢板制作成漏斗形,外侧壁板适当加高,下料斗插入竖向溜管。卸料槽布置实景图下料斗布置实景图2.3

制作安装3安装下料口46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卸料槽采用木模板制作,可设计为单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在溜管末端设置木质或铝质溜槽,长度3~6m,可随支管弯头旋转布置,轻便灵活,保证了浇筑无死角。2.3

制作安装4轻质布料槽木质溜槽灵活布料47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在溜管末端设置木质或铝质溜槽,长度3~技术指标第三部分技术指标第三部分48

三、技术指标 序号混凝土输送设备消耗能源单方混凝土耗油量(L/m³)单方混凝土平均耗油量(L/m³)万方混凝土平均耗油量(t/万m³)万方混凝土平均耗能量(tce/万m³)万方混凝土平均碳排量(tco2/万m³)1地

泵0#柴油0.6~0.70.655.5258.050419.77742汽车泵0#柴油0.8~0.90.857.22510.527525.86293溜

管无无无无无无注:常温下,0#柴油的比重0.85左右;1吨0#柴油相当于1.4571吨标准煤;1kg标准煤减排2.4567kg二氧化碳。493.1

节能效益溜管与地泵相比:每万方混凝土节能8.05tce,减排约20tco2;溜管与汽车泵相比:每万方混凝土节能10.53tce,减排约26tco2。不同输送方式能耗与碳排放对比表 三、技术指标 混凝土输送设备单方混凝土耗油量单方混凝三、技术指标序号混凝土输送设备每小时输送方量(m³/h)每小时平均输送方量(m³/h)百方混凝土需用时间(h/百m³)单方混凝土输送费用(元/m³)单方混凝土平均输送费用(元/m³)百方混凝土输送费用(万元/百m³)1地

泵35~45402.516~18170.172汽车泵50~70601.723~25240.243溜

管140~2001700.64~54.50.045注:按单台设备、单道溜管对比分析。503.2

经济效益单道溜管:施工速度每小时平均170m³,百方费用0.045万元;施工速度:约是地泵的4倍,汽车泵的3倍;施工费用:约是地泵的1/4,汽车泵的1/5。不同输送方式耗时与费用放对比表三、技术指标混凝土输送设备每小时输送方量每小时平均输送适用范围第四部分适用范围第四部分51

四、适用范围 基坑深度不宜小于8m。底板厚度不宜小于2m。底板方量23不宜小于5000m³。适用于有行车条件的内支撑支护体系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超深、超厚、大体量的基础底板浇筑,尤其适用繁华市区、场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