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 含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_第1页
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 含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_第2页
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 含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_第3页
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 含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下学期高二(选必上+中册)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论语>十二章基础夯实课文挖空训练一、基础夯实课文挖空训练子曰:“君子食(名作动,吃饭)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靠近)有道而正(使动,使……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子曰:“人而(如果)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听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子曰:“君子喻(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见贤(形作名,贤人)思齐(形作动,看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反省)也。”《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文质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怀宽广),任重而道远。仁(名状,把“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泰伯章》子曰:“譬如为山(用土堆山),未成一篑(装土用的竹筐),止,吾止也。譬如平地(填平洼地),虽覆(倒)一篑,进,吾往也。”《子罕》子曰:“知(通“智”,智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颜渊问仁。子曰:“克(约束)己复礼为仁。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称赞)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细则)?”子曰:“非礼(名动,符合礼制)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聪明),请事(付诸行动)斯语矣。”《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字)而可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子曰:“其(大概)‘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不)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怨。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二、翻译下列各句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做事勤勉,言谈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见有德行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定去做,是我自己要坚持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在礼的准则下讽刺时政。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从近处讲可以懂得怎样侍奉父母,从长远将可以懂得如何侍奉君主。而且能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情境默写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5、《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的:“,。”7、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自勉。【答案】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3.朝闻道夕死可矣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02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形作动,弘扬)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止(目标,指“至善”)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心不妄动),静而后能安(性情安和);安而后能虑(思虑精深),虑而后能得(收获)。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使……整齐、有序)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获得知识)。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原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一律)皆以修身为本(根本)。二、重点句子落实翻译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善的最高境界。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3.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6.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0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课内重要文言实词挖空训练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先王有不忍人(狠心对待别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运转)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突然)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惊骇)恻隐(怜悯)之心;非所以内(通“纳”,接纳)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求取)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萌芽)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四肢)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伤害)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通“燃”,燃烧),泉之始达(流通)。苟能充之,足以保(安定)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二、重点句子落实翻译1.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2.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3.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5.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6.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8.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三情境默写1.《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3.《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4.《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5.《大学之道》中,作者认为德行修养离不开对事物的正确认知,“,。”道出了认识事物的智慧。6.《大学之道》中阐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者之间关系的句子是“,,。”7.《大学之道》中写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才能获得学问的句子是“。”8.《大学之道》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个条目,“,。”说明“修身”是其中最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9.《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10.《大学之道》中说修养品性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