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 静女_第1页
三年级语文 静女_第2页
三年级语文 静女_第3页
三年级语文 静女_第4页
三年级语文 静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邶风静女《诗经》的“风”即15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雅”又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只有小雅保存了少量的民歌、“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是周天子和诸侯们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诗经》里的作品都是合乐而唱的歌词,按音乐和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诗经简介1诗经简介2《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赋”:铺陈叙述的手法表现诗歌的主题。“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抒发感情。“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义”诗经简介2《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1.以谁的角度写?2.在什么环境下所写?3.写出什么情感?4.采用什么手法?5.选材有何特点?6.反映什么历史背景?与《氓》有和共同点?苦苦等待的时刻追求,互相倾心以情寄物,借物抒情通过典型细节来表现爱情产生与劳动和生活,由当时的社会生产条件和状况决定。男子第一章写男青年赴约等候时的急迫心情。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静女”,文静,娴淑的少女。“姝”:容貌漂亮的女孩。“俟”:等候,等待。“城隅”,城边的角落。“爱”同“•”,隐蔽、躲藏的意思“搔首”,用手挠头。“踟躇”,来回走动,心神不定的样子。

第二章写恋人相见后馈赠信物以证爱情。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娈”,容貌俊俏。“贻”,赠与。“彤管”,红色的管行乐器。“炜”,红而发光。“说”和“怿”,都是高兴,喜欢的意思,“女”同“汝”,诗中既指彤管,又指静女,语意双关。

第三章写的是女子在赠送彤管之后,又赠送爱情的象征——茅草,男孩更是惊喜莫名。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牧”,放牧的地方,这里指郊外野外,“归”为“馈”,赠送。“荑”,初生的嫩芳草。“洵”,真确实、实在。贻,赠送。……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静女《静女》选自《诗经·邶风》,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这首诗格调轻松优美,把民间一对男女恋人约会时的情景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1、《静女》诗中,女主人公采取了哪些爱情的举动?她的基本形象是怎么样的?(用几个简练的词语表达)

诗歌赏析

提示:开始故意不见、赠送男子彤管、赠予男子荑草;美丽、活泼、热烈

2、重点阅读“爱而不见,搔手踟蹰”、“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以及“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几句,并分析其内涵。这里表现了男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提示:从一忧一喜的对比,最后热恋的欢乐中,描写了男主人公见到恋人前后的不同心情。表现了男子的真挚而专一的情感。

纯朴、真挚、专情

男女双方真挚活泼的举动,造就了这次轻松愉快约会,人美,情也美。除此人美、情美以外,还用了什么因素营造了这一这首诗优美的整体意味呢?(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提示:

境美——爱而不见、赠彤管、匮牧荑

语言美——押韵、双关、重章叠句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女美:表面上是指草美丽,这里真实的用意是指女子美丽。一语双关,借物传情,是民间情歌常用的修辞手法。1、借物传情,表达委婉,含蓄,耐人寻味,避免了直白和浅露。2、民间情歌中所传信物多是细小,平常之物,礼轻义重,表现了古代人民朴素的爱情观念。修辞手法:双关语双关指的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石三鸟、一箭双雕、指桑骂槐,即言在此而意在彼。双关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

“女”同“汝”,诗中既指彤管,又指静女,语意双关。

象征象征是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事理来表情达意。彤管:红色是心的颜色,是火的颜色,象征着爱情的真挚和热烈。荑草:白色是云的颜色,是雪的颜色,象征着爱情的淳朴和高尚顶真(顶针、联珠)

顶真是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开头的词语的修辞方式。

顶真修辞格具有蝉联续接的特点,这种语言方式适于表现客观事物间的递相依存的关系。只有事物确实具有这种关系时方可使用,否则就成了文字游戏了。“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因为爱美人,所以才爱草。爱屋及乌。《诗经》中比兴的表达效果《诗经》中的兴,很多都是这种含有比喻义,引起联想的画面。诗人托物起兴,兴句和所咏之词之间是一种象征和暗示的关系。

《诗经》中,比和兴都是以间接的形象表达感情的方式,比和兴往往合用,后世比兴成为固定的词语用来指诗歌的形象思维。比兴的运用形成我国古代诗歌特别是民间情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细节描写(女子)爱而不见,(男子)搔首踟躇。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1、刻画人物形象:女子,调皮;男子,急躁。2、表达思想感情:热恋中男女真切,自然的感情。1、民间情歌一般反映了劳动人民纯朴、健康的爱情观和审美观、离别相思之情及真诚严肃、坚贞不渝的爱情态度。2、民间情歌风格率真、明快、真挚、浓烈、人物形象鲜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