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人谈读书人教部编版_第1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人谈读书人教部编版_第2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人谈读书人教部编版_第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人谈读书人教部编版_第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人谈读书人教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古人谈读书第一页,共29页。25古人谈读书第一页,共29页。1我会认矣悔之晚矣yǐ识标识zhì第二页,共29页。我会认矣悔之晚矣yǐ识标识zhì第二页,共29页。2谓诲耻耻辱教诲所谓我会写诵背诵岂岂不wèihuìchǐsòngqǐ第三页,共29页。谓诲耻耻辱教诲所谓我会写诵背诵岂岂不wèihuìchǐsòn3

多音字识shí认识zhì款识第四页,共29页。多音字识shí认识zhì款识第四页,共29页。4近义词反义词好——谓——自足——爱说自满荣缓马虎词语对对碰耻——急——仔细——第五页,共29页。近义词反义词好——爱说自满荣缓马虎词语对对碰耻——第五页,共5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第六页,共29页。《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6①〔敏〕勤勉。②〔好〕喜好。③〔耻〕以…为耻。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⑤〔知〕同“智”,智慧。⑥(识〕记住,这里读zhì。⑦〔厌〕满足。⑧〔诲〕教诲。词语解释第七页,共29页。①〔敏〕勤勉。词语解释第七页,共29页。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这句话是就学习态度来说的。告诫我们不但要好学,而且要多问,天下人人皆可成为自己的老师,要具有“不耻下问”的精神。第八页,共29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8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上应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学习如此,其他各方面也是如此。第九页,共29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9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

“默而识之”讲的是学习的方法,人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第十页,共29页。“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10“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学,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这是孔子否认自己是天才,并给我们总结他的学习经验:以古代文,化为主要的学习内容,通过勤奋学习获得知识。第十一页,共29页。“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我并不是生1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

“学如不及”体现了一种求学不知满足的紧迫感和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对于勤奋好学的人而言,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他们永远不会觉得满足。第十二页,共29页。“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1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好处,不如去学习。

这句讲学与思之间的关系。学与思不可偏废,空想是不行的,要行动起来去学习。第十三页,共29页。“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13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中心句第十四页,共29页。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14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第十五页,共29页。朱熹第十五页,共29页。15〔余〕我。〔尝〕曾经。〔谓〕说。〔则〕那么。〔漫浪〕随意。〔矣〕语气词,相当于“了”。〔岂〕难道,怎么。词语解释第十六页,共29页。〔余〕我。词语解释第十六页,共29页。16提示:先熟读课文,将每一句话都读通顺;读书时,用眼去看清每个字,用心去思考每句话,再用嘴大声朗读,记忆得也就越深刻,也越不容易忘记。理清了本段内容的叙述顺序,再加上正确熟读,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三篇选文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2.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⑤〔知〕同“智”,智慧。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朗读本文时先要读准字音,有些字音在古文中与现代文中不同,要读正确;对于勤奋好学的人而言,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他们永远不会觉得满足。示例:本课中有许多读书方法,至今仍有借鉴作用。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然后把词语意思连起来,初步读懂每句话所写的内容;最后用自己的话进行整理,用简洁的话语叙述出来即可。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第一篇的三句话写了读书要谦虚、坦诚、毫不厌倦。第二节内容讲的是朱熹的读书“三到”,作者先提出读书的观点,再从否定的角度阐述三者的关系,最后强调“心到”最要紧。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勤学——好古敏以求之提示:先熟读课文,将每一句话都读通顺;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告诫我们不但要好学,而且要多问,天下人人皆可成为自己的老师,要具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再根据书中的注释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难理解的词可上网查找资料或查找工具书;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译文】第十七页,共29页。提示:先熟读课文,将每一句话都读通顺;我曾经说过:读17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这句话写出了有见识的重要性。把没有见识的人比作河伯和井蛙,形象地说明了见识短浅的人容易自满,不思进取的现象。第十八页,共29页。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18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十九页,共29页。曾国藩第十九页,共29页。19〔盖〕语气词,这里没有实际意义。〔士人〕读书人。〔自足〕自我满足。〔恒〕恒心。〔下流〕下等,劣等。〔窥〕看。〔断〕一定,绝对。词语解释第二十页,共29页。〔盖〕语气词,这里没有实际意义。词语解释第二十页,共29页。20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件缺一不可。【译文】第二十一页,共29页。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21板书设计古人谈读书学习态度及方法眼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心到(最重要)读书“三到”口到教导别人——诲人不倦勤学——好古敏以求之

态度——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与思——以思不如学也第二十二页,共29页。板书设计古人谈读书学习态度及方法眼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22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节内容讲的是朱熹的读书“三到”,作者先提出读书的观点,再从否定的角度阐述三者的关系,最后强调“心到”最要紧。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学,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2.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1.背诵课文,说说课文的意思。第二篇写了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尤其重视心到的作用。提示:先熟读课文,将每一句话都读通顺;示例:本课中有许多读书方法,至今仍有借鉴作用。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对于勤奋好学的人而言,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他们永远不会觉得满足。“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第三篇强调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再根据书中的注释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难理解的词可上网查找资料或查找工具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学如不及”体现了一种求学不知满足的紧迫感和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例如,“不耻下问”,自己不懂的就要去问别人,要谦虚好学。第一篇的三句话写了读书要谦虚、坦诚、毫不厌倦。中心思想

这三篇选文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第一篇的三句话写了读书要谦虚、坦诚、毫不厌倦。第二篇写了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尤其重视心到的作用。第三篇强调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第二十三页,共29页。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23作业1.背诵课文,说说课文的意思。2.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第二十四页,共29页。作业1.背诵课文,说说课文的意思。第二十四页,共29页。24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后习题解答(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提示:本篇课文讲述的是读书方法,寓教于理。朗读本文时先要读准字音,有些字音在古文中与现代文中不同,要读正确;再分析句子的结构,结合句意正确断句;最后,把握语速的急缓、语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弱,尽量用舒缓的语调来读。第二十五页,共29页。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后习题解答(125(2)背诵课文。

提示:第一节内容讲的是学习的精神、态度和方法,语言简练,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几遍就能背下来。第二节内容讲的是朱熹的读书“三到”,作者先提出读书的观点,再从否定的角度阐述三者的关系,最后强调“心到”最要紧。理清了本段内容的叙述顺序,再加上正确熟读,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第三节内容讲的是曾国藩的读书“三有”,同样是先提出观点,再阐述为什么要做到第二十六页,共29页。(2)背诵课文。第二十六页,共29页。26“三有”,最后强调“三者缺一不可”。此段背诵可依照第二节的方法来进行。第二十七页,共29页。“三有”,最后强调“三者缺一不可”。此段背诵可依照第二节的方27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提示:先熟读课文,将每一句话都读通顺;再根据书中的注释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难理解的词可上网查找资料或查找工具书;然后把词语意思连起来,初步读懂每句话所写的内容;最后用自己的话进行整理,用简洁的话语叙述出来即可。第二十八页,共29页。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提示28

示例:本课中有许多读书方法,至今仍有借鉴作用。例如,“不耻下问”,自己不懂的就要去问别人,要谦虚好学。“学而不厌”,努力地去学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因此,在学习中钻得越深,越觉得不懂的更多。“心到、眼到、口到”的“三到”读书方法到今天还是很有用。读书时,用眼去看清每个字,用心去思考每句话,再用嘴大声朗读,记忆得也就越深刻,也越不容易忘记。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第二十九页,共29页。示例:本课中有许多读书方法,至今仍有借鉴作用。例如,2925古人谈读书第一页,共29页。25古人谈读书第一页,共29页。30我会认矣悔之晚矣yǐ识标识zhì第二页,共29页。我会认矣悔之晚矣yǐ识标识zhì第二页,共29页。31谓诲耻耻辱教诲所谓我会写诵背诵岂岂不wèihuìchǐsòngqǐ第三页,共29页。谓诲耻耻辱教诲所谓我会写诵背诵岂岂不wèihuìchǐsòn32

多音字识shí认识zhì款识第四页,共29页。多音字识shí认识zhì款识第四页,共29页。33近义词反义词好——谓——自足——爱说自满荣缓马虎词语对对碰耻——急——仔细——第五页,共29页。近义词反义词好——爱说自满荣缓马虎词语对对碰耻——第五页,共34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第六页,共29页。《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35①〔敏〕勤勉。②〔好〕喜好。③〔耻〕以…为耻。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⑤〔知〕同“智”,智慧。⑥(识〕记住,这里读zhì。⑦〔厌〕满足。⑧〔诲〕教诲。词语解释第七页,共29页。①〔敏〕勤勉。词语解释第七页,共29页。3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这句话是就学习态度来说的。告诫我们不但要好学,而且要多问,天下人人皆可成为自己的老师,要具有“不耻下问”的精神。第八页,共29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3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上应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学习如此,其他各方面也是如此。第九页,共29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38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

“默而识之”讲的是学习的方法,人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第十页,共29页。“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3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学,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这是孔子否认自己是天才,并给我们总结他的学习经验:以古代文,化为主要的学习内容,通过勤奋学习获得知识。第十一页,共29页。“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我并不是生4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

“学如不及”体现了一种求学不知满足的紧迫感和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对于勤奋好学的人而言,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他们永远不会觉得满足。第十二页,共29页。“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4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好处,不如去学习。

这句讲学与思之间的关系。学与思不可偏废,空想是不行的,要行动起来去学习。第十三页,共29页。“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42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中心句第十四页,共29页。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43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第十五页,共29页。朱熹第十五页,共29页。44〔余〕我。〔尝〕曾经。〔谓〕说。〔则〕那么。〔漫浪〕随意。〔矣〕语气词,相当于“了”。〔岂〕难道,怎么。词语解释第十六页,共29页。〔余〕我。词语解释第十六页,共29页。45提示:先熟读课文,将每一句话都读通顺;读书时,用眼去看清每个字,用心去思考每句话,再用嘴大声朗读,记忆得也就越深刻,也越不容易忘记。理清了本段内容的叙述顺序,再加上正确熟读,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三篇选文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2.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⑤〔知〕同“智”,智慧。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朗读本文时先要读准字音,有些字音在古文中与现代文中不同,要读正确;对于勤奋好学的人而言,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他们永远不会觉得满足。示例:本课中有许多读书方法,至今仍有借鉴作用。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然后把词语意思连起来,初步读懂每句话所写的内容;最后用自己的话进行整理,用简洁的话语叙述出来即可。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第一篇的三句话写了读书要谦虚、坦诚、毫不厌倦。第二节内容讲的是朱熹的读书“三到”,作者先提出读书的观点,再从否定的角度阐述三者的关系,最后强调“心到”最要紧。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勤学——好古敏以求之提示:先熟读课文,将每一句话都读通顺;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告诫我们不但要好学,而且要多问,天下人人皆可成为自己的老师,要具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再根据书中的注释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难理解的词可上网查找资料或查找工具书;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译文】第十七页,共29页。提示:先熟读课文,将每一句话都读通顺;我曾经说过:读46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这句话写出了有见识的重要性。把没有见识的人比作河伯和井蛙,形象地说明了见识短浅的人容易自满,不思进取的现象。第十八页,共29页。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47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十九页,共29页。曾国藩第十九页,共29页。48〔盖〕语气词,这里没有实际意义。〔士人〕读书人。〔自足〕自我满足。〔恒〕恒心。〔下流〕下等,劣等。〔窥〕看。〔断〕一定,绝对。词语解释第二十页,共29页。〔盖〕语气词,这里没有实际意义。词语解释第二十页,共29页。49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件缺一不可。【译文】第二十一页,共29页。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50板书设计古人谈读书学习态度及方法眼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心到(最重要)读书“三到”口到教导别人——诲人不倦勤学——好古敏以求之

态度——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与思——以思不如学也第二十二页,共29页。板书设计古人谈读书学习态度及方法眼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51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节内容讲的是朱熹的读书“三到”,作者先提出读书的观点,再从否定的角度阐述三者的关系,最后强调“心到”最要紧。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学,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2.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1.背诵课文,说说课文的意思。第二篇写了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尤其重视心到的作用。提示:先熟读课文,将每一句话都读通顺;示例:本课中有许多读书方法,至今仍有借鉴作用。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对于勤奋好学的人而言,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他们永远不会觉得满足。“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第三篇强调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再根据书中的注释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难理解的词可上网查找资料或查找工具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学如不及”体现了一种求学不知满足的紧迫感和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例如,“不耻下问”,自己不懂的就要去问别人,要谦虚好学。第一篇的三句话写了读书要谦虚、坦诚、毫不厌倦。中心思想

这三篇选文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第一篇的三句话写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