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节脊柱疾病的康复太和医院康复科高峰1第七节脊柱疾病的康复太和医院康复科1一.脊柱的形态和功能1.脊柱前面观椎体由上到下逐渐增大。2.脊柱侧面观可见有4个生理性弯曲: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幼儿椎骨共33块,可分为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和尾椎4块。成人骶椎和尾椎融合成骶骨、尾骨各1块。2一.脊柱的形态和功能2.脊柱侧面观幼儿椎骨共33块,可
4.脊柱的运动:屈(0-60)伸(0-50)侧屈(0-50)旋转(0-70)
3.脊柱的功能:支持体重、保护脊髓和内脏器官、完成运动。34.脊柱的运动:3.脊柱的功能:
(一)椎间盘是位于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椎间盘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
二.椎骨的连结
椎骨之间借椎间盘、韧带和滑膜关节相连。
椎间盘的作用:连结椎体,缓冲压力和振荡。4(一)椎间盘二.椎骨的连结
(二)韧带1.前纵韧带附着于椎体的前面,可限制脊柱过度后伸。2.后纵韧带附着于椎体的后面,可限制脊柱过度前屈。5(二)韧带53.黄韧带连结于相邻椎弓板之间,由弹性纤维构成。4.棘间韧带位于相邻椎骨的棘突之间。5.棘上韧带连于全部棘突尖端的韧带。63.黄韧带6(三)滑膜关节关节突关节: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构成,只能做轻微滑动。7(三)滑膜关节7在生理负荷范围内,脊柱功能单位不发生异常变形、移位或异常的过度活动,也不出现脊髓和神经系统功能损害二.脊柱稳定理论8在生理负荷范围内,脊柱功能单位不发生异常变形、移位或异常的过脊柱不稳定由于脊柱功能单位或辅助结构损害,在正常生理负荷下,脊柱功能单位失去维持正常结构关系的能力,发生异常活动、移位或引起进行性加重的畸形,或引起脊髓神经功能损害9脊柱不稳定由于脊柱功能单位或辅助结构损害,在正常生理负荷下,脊柱稳定
正常生理负荷脊柱
维持正常结构和功能脊柱不稳定
正常生理负荷脊柱损伤或
不能维持辅助结构损伤正常结构和功能
10脊柱稳定10脊柱三柱理论Holdworth于1970年提出脊柱二柱理论前柱(前纵韧带、椎体、椎间盘、后纵韧带)后柱(椎弓、椎板及关节韧带复合物)前柱后柱11脊柱三柱理论Holdworth于1970年提出脊柱二柱理论前脊柱三柱理论Denis于1983年提出前柱(前纵韧带、椎体及椎间盘前2/3)中柱(椎体及椎间盘后1/3、后纵韧带)后柱(椎弓、椎板及关节韧带复合物)前柱中柱后柱12脊柱三柱理论Denis于1983年提出前柱中柱后柱12
被动亚系—关节、韧带、椎间盘
主动亚系—相关肌肉
控制亚系—神经肌肉的控制系统三亚系模型13三亚系模型13三.局部稳定肌与整体运动肌的作用运动中的关节稳定性需要精密的控制和肌肉的协同工作。研究证明,人体某些肌肉有特殊的稳定功能,称作局部稳定肌(Localmuscles),它们位于关节附近,主要负责关节局部的稳定性,而由整体原动肌实施运动,(整体运动肌)“globalmuscles”就是这些产生运动的肌肉。14三.局部稳定肌与整体运动肌的作用运动中的关节稳定性需要精密的腰椎的稳定机制"Global"muscles"Local"muscles腹直肌腹内外斜肌竖脊肌腰方肌腹横肌多裂肌腰大肌膈肌盆底肌肉15腰椎的稳定机制"Global"muscles"Local应力的合理分布既依赖于精密的神经控制,也依赖于肌肉的分工合作和肌肉本身的肌肉势能(通常表现为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肌肉功率三个方面)。
以腰椎稳定性为例,如上图所示,膈肌、腹部肌群、背部肌群、盆底肌肉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其机制则涉及前馈、反馈等多种控制模式。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研究表明,下腰痛患者在躯干肌肉控制的策略上发生了变化,多裂肌等深层的局部稳定肌(Localmuscles)的激活受到损害如激活延迟、不能紧张等,正常模式下,腰部运动时多裂肌先于竖脊肌收缩,而在完全弯腰时多裂肌会完全放松;而研究显示,大部分慢性腰背痛的患者多裂肌收缩延迟而在腰部完全屈曲时不能放松。此外,局部稳定肌出现萎缩、肌肉力量下降、肌肉纤维成分转变、有氧收缩能力下降,并可出现持续的痉挛;而整体肌(Globalmuscles)的肌肉力量不下降甚至出现代偿性增加。局部稳定性肌肉能力的下降直接影响腰部脊柱的结构稳定性,造成椎间小关节及其周围韧带组织和椎间盘损伤,从而加重疼痛。而疼痛可不同程度地限制腰部肌肉的活动,造成肌肉功能退化。
这种恶性循环使得腰部肌肉功能逐步退化、腰椎组织的微型创伤反复积累,最终出现慢性腰背疼痛。16应力的合理分布既依赖于精密的神经控制,也依赖于肌肉的分工合作四.多裂肌的重要作用多裂肌是脊柱最重要的稳定肌提供脊柱的节段稳定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弯曲控制小关节运动调整椎体间压力和负荷的分配
17四.多裂肌的重要作用多裂肌是脊柱最重要的稳定肌17腰部多裂肌处在腰部肌肉中的最内侧,每块多裂肌由五个不同的肌束组成,起自椎板的肌纤维止于下一腰椎的横突,腰椎关节突除了腹侧直接和黄韧带连接,其他全部被多裂肌覆盖,从而保持了关节囊的紧张度,避免了关节软骨之间的撞击。18腰部多裂肌处在腰部肌肉中的最内侧,每块多裂肌由五个不同的肌束多裂肌产生力矩能力相对较小,但对椎间盘有很好的支持和控制作用。腰部多裂肌有良好的控制各个椎骨之间相对运动的能力。这一点在多裂肌节段之间的神经分配上有所反映。来自同一节段腰椎的神经分布在腰部多裂肌的每一肌束,这就意味着节段间的多裂肌能调整和控制相应节段去承载负荷。多裂肌与椎骨关节突关节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控制椎骨关节突关节在头尾方向的滑动,控制着在椎骨上的压力和负荷的分配。多裂肌是唯一一块主要起到保护椎骨的作用的肌肉。腰部肌肉收缩可增强节段的稳定性,最强的影响来自腰部多裂肌,它占了节段稳固效应的2/3多。1919脊柱的生理弯曲,在抵抗地心引力保持身体的直立和抵抗进一步加在脊柱上的力来说,是一种能效最高的的身体姿势。对腰部区域而言,多裂肌通过控制脊柱的前凸来保持脊柱的稳定性。跨越多节段的多裂肌的肌束的收缩能恢复腰椎的前凸。20脊柱的生理弯曲,在抵抗地心引力保持身体的直立和抵抗进一步加在五.脊柱疾病的病理过程脊柱稳定—失稳—脊柱退变性疾病1.脊柱长时间姿势不当或过度负荷2.椎间盘退变3.肌肉功能的紊乱21五.脊柱疾病的病理过程脊柱稳定—失稳—脊柱退变性疾病211.脊柱长时间姿势不当或过度负荷不良姿势、长时间过度负重会导致脊柱各节段软组织机械性变形、过度牵伸正常组织、脊柱结构损伤221.脊柱长时间姿势不当或过度负荷不良姿势、长时间过度负重会导2.椎间盘退变
正常退变
由于正常的老化,最开始发生的是椎间盘内部结构性改变,最终发展为局部或整体间盘高度减低积累性损伤
生活中反复屈曲引起髓核向后移动,导致:裂缝/膨出/撕裂
232.椎间盘退变
正常退变积累性损伤23压力
张力
剪力扭力24压力张力剪力扭力243.肌肉功能的紊乱
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稳定肌萎缩、失活、功能紊乱脊柱稳定性下降出现症状整体运动肌代偿肌肉挛缩、劳损253.肌肉功能的紊乱
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稳定肌萎缩、失活、六.康复原则和技术手段标本兼治1.对症处理2.恢复脊柱序列3.健康教育提高脊柱的稳定性26六.康复原则和技术手段标本兼治1.对症处理提高脊柱的稳定性2循序渐进的综合性康复27循序渐进的综合性康复271.恢复脊柱稳定性的手段(1)颈腰椎矫形器281.恢复脊柱稳定性的手段(1)颈腰椎矫形器28(2)运动训练
激活局部稳定肌增强整体运动肌的肌力和耐力29(2)运动训练
激活局部稳定肌29颈椎医疗体操颈椎个方向的关节活动度训练麦肯基力学疗法30颈椎医疗体操颈椎个方向的关节活动度训练30双桥单桥腰部医疗体操31双桥单桥抱团燕子飞32抱团跪位对角线支撑悬挂疗法33跪位对角线支撑悬挂疗法33仰卧起坐空中踏车34仰卧起坐空中踏坐球前后左右训练仰卧操球训练35坐球前后左右训练仰卧操球训练35仰卧背部触球训练仰卧单侧下肢操球36仰卧背部触球训练仰卧单侧下肢操球36俯卧训练跪姿训练37俯卧训练跪姿REDCORD悬吊治疗38REDCORD悬吊治疗3839394040414142422.恢复脊柱序列的手段牵引推拿关节松动麦肯基432.恢复脊柱序列的手段牵引43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脊柱机械性拉长关节突关节等椎体小关节的松动脊柱肌肉的放松缓解疼痛神经生理效应44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脊柱机械性拉长44颈椎牵引1.颈椎的位置:寰—枕、寰—枢关节采用中立位。上颈段(C1~2)0°~5°,中颈段(C2~5)10°~20°,下颈段(C5~7)25°~30°2.颈椎牵引的重量:至少7%--10%的体重坐位牵引时9.08~13.62kg可基本达到颈椎椎间隙增大的作用针对寰—枕、寰—枢关节分离的牵引重量应小些,3.73kg左右3.颈椎牵引的时间:7秒到数小时不等,一般25分钟左右为宜一般时间和重量是成反比关系45颈椎牵引1.颈椎的位置:45腰椎牵引技术仰卧位:髋关节屈曲和骨盆牵引带从臀下牵拉——降低腰椎前凸角度骨盆牵引带从两侧牵拉——保持较大腰椎前凸角度俯卧位:腰椎屈曲大小可被骨盆下垫枕控制(1)牵引重量:至少>25%体重,常用重量是31.78~68.1kg(2)时间和频率:一般为20~30min,频率为5~6次/周46腰椎牵引技术仰卧位:髋关节屈曲和骨盆牵引带从臀下牵拉——降低3.缓解疼痛的手段理疗—各种低中高频电传康—针灸、按摩、中药非甾体抗炎镇痛药473.缓解疼痛的手段理疗—各种低中高频电474.健康教育手段
防患于未然保持适当的体重坐、卧、行、走、动—正确姿势484.健康教育手段
防患于未然保持适当的体重484949谢谢50谢谢50第七节脊柱疾病的康复太和医院康复科高峰51第七节脊柱疾病的康复太和医院康复科1一.脊柱的形态和功能1.脊柱前面观椎体由上到下逐渐增大。2.脊柱侧面观可见有4个生理性弯曲: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幼儿椎骨共33块,可分为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和尾椎4块。成人骶椎和尾椎融合成骶骨、尾骨各1块。52一.脊柱的形态和功能2.脊柱侧面观幼儿椎骨共33块,可
4.脊柱的运动:屈(0-60)伸(0-50)侧屈(0-50)旋转(0-70)
3.脊柱的功能:支持体重、保护脊髓和内脏器官、完成运动。534.脊柱的运动:3.脊柱的功能:
(一)椎间盘是位于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椎间盘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
二.椎骨的连结
椎骨之间借椎间盘、韧带和滑膜关节相连。
椎间盘的作用:连结椎体,缓冲压力和振荡。54(一)椎间盘二.椎骨的连结
(二)韧带1.前纵韧带附着于椎体的前面,可限制脊柱过度后伸。2.后纵韧带附着于椎体的后面,可限制脊柱过度前屈。55(二)韧带53.黄韧带连结于相邻椎弓板之间,由弹性纤维构成。4.棘间韧带位于相邻椎骨的棘突之间。5.棘上韧带连于全部棘突尖端的韧带。563.黄韧带6(三)滑膜关节关节突关节: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构成,只能做轻微滑动。57(三)滑膜关节7在生理负荷范围内,脊柱功能单位不发生异常变形、移位或异常的过度活动,也不出现脊髓和神经系统功能损害二.脊柱稳定理论58在生理负荷范围内,脊柱功能单位不发生异常变形、移位或异常的过脊柱不稳定由于脊柱功能单位或辅助结构损害,在正常生理负荷下,脊柱功能单位失去维持正常结构关系的能力,发生异常活动、移位或引起进行性加重的畸形,或引起脊髓神经功能损害59脊柱不稳定由于脊柱功能单位或辅助结构损害,在正常生理负荷下,脊柱稳定
正常生理负荷脊柱
维持正常结构和功能脊柱不稳定
正常生理负荷脊柱损伤或
不能维持辅助结构损伤正常结构和功能
60脊柱稳定10脊柱三柱理论Holdworth于1970年提出脊柱二柱理论前柱(前纵韧带、椎体、椎间盘、后纵韧带)后柱(椎弓、椎板及关节韧带复合物)前柱后柱61脊柱三柱理论Holdworth于1970年提出脊柱二柱理论前脊柱三柱理论Denis于1983年提出前柱(前纵韧带、椎体及椎间盘前2/3)中柱(椎体及椎间盘后1/3、后纵韧带)后柱(椎弓、椎板及关节韧带复合物)前柱中柱后柱62脊柱三柱理论Denis于1983年提出前柱中柱后柱12
被动亚系—关节、韧带、椎间盘
主动亚系—相关肌肉
控制亚系—神经肌肉的控制系统三亚系模型63三亚系模型13三.局部稳定肌与整体运动肌的作用运动中的关节稳定性需要精密的控制和肌肉的协同工作。研究证明,人体某些肌肉有特殊的稳定功能,称作局部稳定肌(Localmuscles),它们位于关节附近,主要负责关节局部的稳定性,而由整体原动肌实施运动,(整体运动肌)“globalmuscles”就是这些产生运动的肌肉。64三.局部稳定肌与整体运动肌的作用运动中的关节稳定性需要精密的腰椎的稳定机制"Global"muscles"Local"muscles腹直肌腹内外斜肌竖脊肌腰方肌腹横肌多裂肌腰大肌膈肌盆底肌肉65腰椎的稳定机制"Global"muscles"Local应力的合理分布既依赖于精密的神经控制,也依赖于肌肉的分工合作和肌肉本身的肌肉势能(通常表现为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肌肉功率三个方面)。
以腰椎稳定性为例,如上图所示,膈肌、腹部肌群、背部肌群、盆底肌肉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其机制则涉及前馈、反馈等多种控制模式。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研究表明,下腰痛患者在躯干肌肉控制的策略上发生了变化,多裂肌等深层的局部稳定肌(Localmuscles)的激活受到损害如激活延迟、不能紧张等,正常模式下,腰部运动时多裂肌先于竖脊肌收缩,而在完全弯腰时多裂肌会完全放松;而研究显示,大部分慢性腰背痛的患者多裂肌收缩延迟而在腰部完全屈曲时不能放松。此外,局部稳定肌出现萎缩、肌肉力量下降、肌肉纤维成分转变、有氧收缩能力下降,并可出现持续的痉挛;而整体肌(Globalmuscles)的肌肉力量不下降甚至出现代偿性增加。局部稳定性肌肉能力的下降直接影响腰部脊柱的结构稳定性,造成椎间小关节及其周围韧带组织和椎间盘损伤,从而加重疼痛。而疼痛可不同程度地限制腰部肌肉的活动,造成肌肉功能退化。
这种恶性循环使得腰部肌肉功能逐步退化、腰椎组织的微型创伤反复积累,最终出现慢性腰背疼痛。66应力的合理分布既依赖于精密的神经控制,也依赖于肌肉的分工合作四.多裂肌的重要作用多裂肌是脊柱最重要的稳定肌提供脊柱的节段稳定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弯曲控制小关节运动调整椎体间压力和负荷的分配
67四.多裂肌的重要作用多裂肌是脊柱最重要的稳定肌17腰部多裂肌处在腰部肌肉中的最内侧,每块多裂肌由五个不同的肌束组成,起自椎板的肌纤维止于下一腰椎的横突,腰椎关节突除了腹侧直接和黄韧带连接,其他全部被多裂肌覆盖,从而保持了关节囊的紧张度,避免了关节软骨之间的撞击。68腰部多裂肌处在腰部肌肉中的最内侧,每块多裂肌由五个不同的肌束多裂肌产生力矩能力相对较小,但对椎间盘有很好的支持和控制作用。腰部多裂肌有良好的控制各个椎骨之间相对运动的能力。这一点在多裂肌节段之间的神经分配上有所反映。来自同一节段腰椎的神经分布在腰部多裂肌的每一肌束,这就意味着节段间的多裂肌能调整和控制相应节段去承载负荷。多裂肌与椎骨关节突关节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控制椎骨关节突关节在头尾方向的滑动,控制着在椎骨上的压力和负荷的分配。多裂肌是唯一一块主要起到保护椎骨的作用的肌肉。腰部肌肉收缩可增强节段的稳定性,最强的影响来自腰部多裂肌,它占了节段稳固效应的2/3多。6919脊柱的生理弯曲,在抵抗地心引力保持身体的直立和抵抗进一步加在脊柱上的力来说,是一种能效最高的的身体姿势。对腰部区域而言,多裂肌通过控制脊柱的前凸来保持脊柱的稳定性。跨越多节段的多裂肌的肌束的收缩能恢复腰椎的前凸。70脊柱的生理弯曲,在抵抗地心引力保持身体的直立和抵抗进一步加在五.脊柱疾病的病理过程脊柱稳定—失稳—脊柱退变性疾病1.脊柱长时间姿势不当或过度负荷2.椎间盘退变3.肌肉功能的紊乱71五.脊柱疾病的病理过程脊柱稳定—失稳—脊柱退变性疾病211.脊柱长时间姿势不当或过度负荷不良姿势、长时间过度负重会导致脊柱各节段软组织机械性变形、过度牵伸正常组织、脊柱结构损伤721.脊柱长时间姿势不当或过度负荷不良姿势、长时间过度负重会导2.椎间盘退变
正常退变
由于正常的老化,最开始发生的是椎间盘内部结构性改变,最终发展为局部或整体间盘高度减低积累性损伤
生活中反复屈曲引起髓核向后移动,导致:裂缝/膨出/撕裂
732.椎间盘退变
正常退变积累性损伤23压力
张力
剪力扭力74压力张力剪力扭力243.肌肉功能的紊乱
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稳定肌萎缩、失活、功能紊乱脊柱稳定性下降出现症状整体运动肌代偿肌肉挛缩、劳损753.肌肉功能的紊乱
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稳定肌萎缩、失活、六.康复原则和技术手段标本兼治1.对症处理2.恢复脊柱序列3.健康教育提高脊柱的稳定性76六.康复原则和技术手段标本兼治1.对症处理提高脊柱的稳定性2循序渐进的综合性康复77循序渐进的综合性康复271.恢复脊柱稳定性的手段(1)颈腰椎矫形器781.恢复脊柱稳定性的手段(1)颈腰椎矫形器28(2)运动训练
激活局部稳定肌增强整体运动肌的肌力和耐力79(2)运动训练
激活局部稳定肌29颈椎医疗体操颈椎个方向的关节活动度训练麦肯基力学疗法80颈椎医疗体操颈椎个方向的关节活动度训练30双桥单桥腰部医疗体操81双桥单桥抱团燕子飞82抱团跪位对角线支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剂学专业实习内容及安排试题及答案
- 合肥格力凌达试题及答案
-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备考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分析试题及答案
- 工程管理合规试题及答案
- 街头挑战考试题及答案
- 系统学习2025年计算机二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咸宁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含解析
- 2024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文范文集第三组选题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帮助秋雨中的天使素材新人教版
- 系统规划师试题及答案的深入学习与研究
- 无人机广告摄影技术-洞察分析
-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题型专项漫画式课件
- 2024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英语二模试卷
- 2023年高考真题-语文(天津卷) 含答案
- 小学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10-我能坚持-教学课件
- 2024光伏发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4-01-06-01 电子商务师S 人社厅发202233号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面上项目
- 鞣制化学题库
- 基于“三新”背景下的2025届新高考物理复习备考策略-课件
- 2024人防工程设计指南医疗救护工程分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