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犯罪课件道德与法治课件1-002_第1页
预防犯罪课件道德与法治课件1-002_第2页
预防犯罪课件道德与法治课件1-002_第3页
预防犯罪课件道德与法治课件1-002_第4页
预防犯罪课件道德与法治课件1-00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提问1、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2、最严重的违法行为是什么?3、如何做到遵章守法?(如何预防一般违法?)复习提问1、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5.2预防犯罪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5.2预防犯罪本课的主要学习目标:★1、刑法的作用★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3、刑罚的含义4、我国刑罚的种类★5、预防犯罪,遵纪守法的具体要求(预防犯罪,我们怎样加强自我防范?)本课的主要学习目标:分析下列图中的行为犯了什么罪?应受什么罚?盗窃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非法拘禁罪刑法127条规定: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盗窃、抢夺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刑法140、1条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刑法238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分析下列图中的行为犯了什么罪?应受什么罚?盗窃罪生产、销售有4P55(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响制品、读物等★笔记1、刑法的作用:P52(2)对暴力袭警犯罪行为严厉打击,既是切实保障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警察执法权威、法律秩序的客观要求。(2)对暴力袭警犯罪行为严厉打击,既是切实保障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警察执法权威、法律秩序的客观要求。①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罪拘役是刑事处罚,适用于犯罪分子,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2)对暴力袭警犯罪行为严厉打击,既是切实保障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警察执法权威、法律秩序的客观要求。★笔记1、刑法的作用:P52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问:刑法包含哪些内容?

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罪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罚

P55★笔记1、刑法的作用:5案例分析2019年,浙江余姚因台风菲特酿成洪灾,许多灾民连饭都吃不上,社会各界纷纷对当地施以援手进行救灾。在救灾中,却有一小部分灾民对救灾物资进行哄抢,导致别的灾民无法得到救助,影响恶劣。涉嫌哄抢救灾物资的一名男子已经受审,在法庭上,他称,他哄抢救灾物资也属无奈,当时,他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了。他似乎怎么也想不到,为了给家里的老人孩子争一口吃的,不过抢了几袋饼干,怎么就犯法了呢?根据《刑法》第293条第一款第4项: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寻衅滋事罪有上述行为的,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思考:他只是抢了几袋饼干,怎么就犯罪了呢?他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违背了刑法的规定,构成了犯罪,应该受到刑罚处罚。案例分析2019年,浙江余姚因台风菲特酿成洪灾,许多6★笔记2、犯罪含义及基本特征

p53正文及相关链接(1)含义: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犯罪最本质特征)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犯罪的法律标志)(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笔记2、犯罪含义及基本特征p53正文及相关链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李一在高速路上开车,不小心超了速,则超速行驶的行为是犯罪()2.李二在高速路上开车,不小心撞死了李一,因害怕李二驾车逃走,则李二肇事逃逸的行为是犯罪()3.李三忙着上班,在红灯亮时依旧前行,闯红灯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

)4.李四认为犯罪就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就是犯罪()√√××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李一在高速路上开车,不小心超了速,8(1)对暴力袭警行为从重处罚,有助于减少暴力袭警案件的发生,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可以更好地起到震慑和预防犯罪的作用。(2)对暴力袭警犯罪行为严厉打击,既是切实保障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警察执法权威、法律秩序的客观要求。为什么要对暴力袭击人民警察的行为从重处罚?探究与分享P54(1)对暴力袭警行为从重处罚,有助于减少暴力袭警案件的发生,9笔记3、刑罚的含义:P54正文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笔记3、刑罚的含义:P5410刑罚主刑拘役附加刑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主刑只能单独使用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笔记4、刑罚的种类p54相关链接刑罚主刑拘役附加刑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11特别提示:1.区分“拘役”与“拘留”

拘役是刑事处罚,适用于犯罪分子,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拘留不属于刑罚,拘留分为三种。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和司法拘留。期限不得超过37日。被拘留的,不一定是罪犯。

2.区分“罚金”与“罚款”

罚金属于刑事处罚,而罚款属于行政处罚。3、区分“刑法”与“刑罚”

刑法是是法律名称,它包含刑罚,而刑罚是强制方法,它由刑法规定。

特别提示:1.区分“拘役”与“拘留”12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中学生年龄还小,就算犯了罪也不受处罚。”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这个观点是错误的。(1)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2)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相关链接p55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3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陈某因为交友不慎,结交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沾染了不良习气;由于自制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有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又没有及时改正,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探究与分享P55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14交损友经常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学校纪律处分)偷窃财物(公安机关拘留)拦路抢劫被判刑陈某的人生经历年少需警惕

交友不慎不良行为一般违法犯罪违纪交损友经常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偷窃财物拦路抢劫被判刑年少需警15(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探究与分享P54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P55(2)对暴力袭警犯罪行为严厉打击,既是切实保障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警察执法权威、法律秩序的客观要求。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预防犯罪,我们怎样加强自我防范?)②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2019年,浙江余姚因台风菲特酿成洪灾,许多灾民连饭都吃不上,社会各界纷纷对当地施以援手进行救灾。★5、预防犯罪,遵纪守法的具体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公共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响制品、读物等8、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等严重不良行为

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等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等视情况插播央视法治节目片段(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6很多犯罪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从违法行为到犯罪的轨迹。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只有一步之遥,如果沾染了不良习气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很多犯罪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17★笔记5、预防犯罪,我们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遵纪守法的具体要求)P55-56

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P55

②预防犯罪,杜绝不良行为。P55

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自觉守法的人。④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守守法,防患于未然P56

★笔记5、预防犯罪,我们怎样加强自我防范?18笔记6、对不良行为的矫正方法?(措施)(补充在p57顶端)①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②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③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治教育,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引导。④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笔记6、对不良行为的矫正方法?(措施)(补充在p5719在救灾中,却有一小部分灾民对救灾物资进行哄抢,导致别的灾民无法得到救助,影响恶劣。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李三忙着上班,在红灯亮时依旧前行,闯红灯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李二在高速路上开车,不小心撞死了李一,因害怕李二驾车逃走,则李二肇事逃逸的行为是犯罪()(2)对暴力袭警犯罪行为严厉打击,既是切实保障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警察执法权威、法律秩序的客观要求。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在救灾中,却有一小部分灾民对救灾物资进行哄抢,导致别的灾民无法得到救助,影响恶劣。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2019年,浙江余姚因台风菲特酿成洪灾,许多灾民连饭都吃不上,社会各界纷纷对当地施以援手进行救灾。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探究与分享P54视情况插播央视法治节目片段知识小结了解罪与罚加强自我防范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守守法,防患于未然预防犯罪主刑附加刑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刑法的作用犯罪的含义特征刑罚的种类在救灾中,却有一小部分灾民对救灾物资进行哄抢,导致别的灾民无20复习提问1、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2、最严重的违法行为是什么?3、如何做到遵章守法?(如何预防一般违法?)复习提问1、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5.2预防犯罪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5.2预防犯罪本课的主要学习目标:★1、刑法的作用★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3、刑罚的含义4、我国刑罚的种类★5、预防犯罪,遵纪守法的具体要求(预防犯罪,我们怎样加强自我防范?)本课的主要学习目标:分析下列图中的行为犯了什么罪?应受什么罚?盗窃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非法拘禁罪刑法127条规定: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盗窃、抢夺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刑法140、1条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刑法238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分析下列图中的行为犯了什么罪?应受什么罚?盗窃罪生产、销售有24P55(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响制品、读物等★笔记1、刑法的作用:P52(2)对暴力袭警犯罪行为严厉打击,既是切实保障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警察执法权威、法律秩序的客观要求。(2)对暴力袭警犯罪行为严厉打击,既是切实保障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警察执法权威、法律秩序的客观要求。①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罪拘役是刑事处罚,适用于犯罪分子,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2)对暴力袭警犯罪行为严厉打击,既是切实保障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警察执法权威、法律秩序的客观要求。★笔记1、刑法的作用:P52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问:刑法包含哪些内容?

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罪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罚

P55★笔记1、刑法的作用:25案例分析2019年,浙江余姚因台风菲特酿成洪灾,许多灾民连饭都吃不上,社会各界纷纷对当地施以援手进行救灾。在救灾中,却有一小部分灾民对救灾物资进行哄抢,导致别的灾民无法得到救助,影响恶劣。涉嫌哄抢救灾物资的一名男子已经受审,在法庭上,他称,他哄抢救灾物资也属无奈,当时,他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了。他似乎怎么也想不到,为了给家里的老人孩子争一口吃的,不过抢了几袋饼干,怎么就犯法了呢?根据《刑法》第293条第一款第4项: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寻衅滋事罪有上述行为的,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思考:他只是抢了几袋饼干,怎么就犯罪了呢?他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违背了刑法的规定,构成了犯罪,应该受到刑罚处罚。案例分析2019年,浙江余姚因台风菲特酿成洪灾,许多26★笔记2、犯罪含义及基本特征

p53正文及相关链接(1)含义: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犯罪最本质特征)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犯罪的法律标志)(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笔记2、犯罪含义及基本特征p53正文及相关链2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李一在高速路上开车,不小心超了速,则超速行驶的行为是犯罪()2.李二在高速路上开车,不小心撞死了李一,因害怕李二驾车逃走,则李二肇事逃逸的行为是犯罪()3.李三忙着上班,在红灯亮时依旧前行,闯红灯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

)4.李四认为犯罪就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就是犯罪()√√××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李一在高速路上开车,不小心超了速,28(1)对暴力袭警行为从重处罚,有助于减少暴力袭警案件的发生,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可以更好地起到震慑和预防犯罪的作用。(2)对暴力袭警犯罪行为严厉打击,既是切实保障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警察执法权威、法律秩序的客观要求。为什么要对暴力袭击人民警察的行为从重处罚?探究与分享P54(1)对暴力袭警行为从重处罚,有助于减少暴力袭警案件的发生,29笔记3、刑罚的含义:P54正文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笔记3、刑罚的含义:P5430刑罚主刑拘役附加刑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主刑只能单独使用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笔记4、刑罚的种类p54相关链接刑罚主刑拘役附加刑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31特别提示:1.区分“拘役”与“拘留”

拘役是刑事处罚,适用于犯罪分子,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拘留不属于刑罚,拘留分为三种。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和司法拘留。期限不得超过37日。被拘留的,不一定是罪犯。

2.区分“罚金”与“罚款”

罚金属于刑事处罚,而罚款属于行政处罚。3、区分“刑法”与“刑罚”

刑法是是法律名称,它包含刑罚,而刑罚是强制方法,它由刑法规定。

特别提示:1.区分“拘役”与“拘留”32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中学生年龄还小,就算犯了罪也不受处罚。”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这个观点是错误的。(1)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2)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相关链接p55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33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陈某因为交友不慎,结交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沾染了不良习气;由于自制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有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又没有及时改正,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探究与分享P55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34交损友经常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学校纪律处分)偷窃财物(公安机关拘留)拦路抢劫被判刑陈某的人生经历年少需警惕

交友不慎不良行为一般违法犯罪违纪交损友经常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偷窃财物拦路抢劫被判刑年少需警35(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探究与分享P54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P55(2)对暴力袭警犯罪行为严厉打击,既是切实保障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警察执法权威、法律秩序的客观要求。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预防犯罪,我们怎样加强自我防范?)②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2019年,浙江余姚因台风菲特酿成洪灾,许多灾民连饭都吃不上,社会各界纷纷对当地施以援手进行救灾。★5、预防犯罪,遵纪守法的具体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公共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响制品、读物等8、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等严重不良行为

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等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等视情况插播央视法治节目片段(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36很多犯罪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从违法行为到犯罪的轨迹。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只有一步之遥,如果沾染了不良习气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很多犯罪往往不是一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