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第18课一、资产阶级——戊戌维新运动:(一)背景: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政治:甲午中日战败,民族危机加深;3.现实:洋务运动失败,学习器物富国强兵之路破灭;4.思想: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5.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逐渐壮大一、资产阶级——戊戌维新运动:(一)背景:1.经济:民族资本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二)过程:1.“公车上书”拉开序幕:(1)时间:1895年;(2)参与者:在京官员,各省举人,康、梁组织;(3)结果:未送达光绪皇帝,以失败告终;(4)意义: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二)过程:1.“公车上书”拉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2.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历时103天,被称为“百日维新”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2.高潮:“百日维新”:189
变法主要内容一、教育方面:废八股改试策论;设立京师大学堂、各省设立新式学堂。二、行政管理:裁撒冗员和不必要的机构;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三、工业:建设铁路、发展农工商、奖励发明四、其他:高级官员游历外国、改进和简化法规——根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内容整理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变法主要内容废除八股,改试策3.戊戌政变:(1)清政府中守旧势力阻止变法的开展(2)慈禧太后将光绪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3)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4)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5)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保留外,均被废止3.戊戌政变:若从历史来看,康有为能成就这一番大事业也属偶然。康的团体,即康党(注:维新派),是一个很小的团体,支持者也不多,力量应当说是很小的。……
戊戌变法的失败,当然是由于慈禧太后的政变,但我(注:茅海建)仍然能够感到,根据康有为派的政治力量,按照康有为的政改方案,若慈禧太后未在八月初六发动政变,他们似乎也不可能走得很远……
——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4.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势力过于弱小;(2)具体原因:缺乏严密的组织;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和少数官僚;守旧势力强大若从历史来看,康有为能成就这一番大事业也属偶然。康的
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先生之赐。是二先生维新觉世之功。
——陈独秀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从嗣同始!5.影响: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6.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先生之赐。是(2)具体原因:缺乏严密的组织;便利了革命势力在东南的传播。⑤《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一、教育方面:废八股改试策论;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沉重打击清政府,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哪怕皇帝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还。1898兴起于山东,1900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洋人杀尽,欲雨还雨,欲晴叫晴。(1)清政府中守旧势力阻止变法的开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康的团体,即康党(注:维新派),是一个很小的团体,支持者也不多,力量应当说是很小的。哪怕皇帝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还。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在京官员,各省举人,康、梁组织;——陈独秀——义和团揭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二.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一)背景:1.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2.直接原因:民间反洋教斗争。【义和团】晚清时期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2)具体原因:缺乏严密的组织;二.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民间尚有种种谣言,说教士来中国的目的不外挖取中国人的心眼以炼丹药;又一说教士窃取婴孩脑髓、室女红丸。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便利了革命势力在东南的传播。——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一、教育方面:废八股改试策论;1898兴起于山东,1900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5)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保留外,均被废止(1)清政府中守旧势力阻止变法的开展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影响:使地方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力大为下降。历时103天,被称为“百日维新”1900年6月21日朝廷宣战之时,东南部的省级官员——广东李鸿章、南京刘坤一、武汉张之洞和山东袁世凯——一致拒绝承认其有效性,坚持认为它是一个乱命、未经皇室适当授权的非法诏令……两江总督张之洞和刘坤一与上海的外国领事达成一项非正式的协定,大意是:作为省里的最高权威,他们将保护外国人的生命和财产,并在他们的管辖区内镇压拳民。若从历史来看,康有为能成就这一番大事业也属偶然。康的团体,即康党(注:维新派),是一个很小的团体,支持者也不多,力量应当说是很小的。——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哪怕皇帝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还。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义和团揭贴
民间尚有种种谣言,说教士来中国的目的不外挖取中国人的心眼以炼丹药;又一说教士窃取婴孩脑髓、室女红丸。民间生活是很痛苦的,于是把一切罪恶都归到洋人身上——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民间尚有种种谣言,说教士来中国的目的不外挖取中国人的心眼以炼康的团体,即康党(注:维新派),是一个很小的团体,支持者也不多,力量应当说是很小的。1898兴起于山东,1900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⑤《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康的团体,即康党(注:维新派),是一个很小的团体,支持者也不多,力量应当说是很小的。哪怕皇帝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还。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公车上书”拉开序幕: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影响:使地方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力大为下降。民间尚有种种谣言,说教士来中国的目的不外挖取中国人的心眼以炼丹药;又一说教士窃取婴孩脑髓、室女红丸。未送达光绪皇帝,以失败告终;康的团体,即康党(注:维新派),是一个很小的团体,支持者也不多,力量应当说是很小的。直接原因:民间反洋教斗争。一、资产阶级——戊戌维新运动:一、教育方面:废八股改试策论;(4)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四、其他:高级官员游历外国、改进和简化法规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一、教育方面:废八股改试策论;⑤《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经过:1898兴起于山东,1900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康的团体,即康党(注:维新派),是一个很小的团体,支持者也不(三)性质和口号:1.性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2.口号:“扶清灭洋”。(三)性质和口号:1.性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2.口号:“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也敢钻。哪怕皇帝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还。”“扶清灭洋,替天行道。”
“杀了洋鬼头,猛雨往下流。”
“洋人杀尽,欲雨还雨,欲晴叫晴。”
——陈振江、陈啸《义和团文献》“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也敢钻。“杀了洋鬼头,猛雨往下流爱国性具有爱国性质,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局限性“扶清”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带有盲目排外的色彩评价“扶清灭洋”的口号启示:理性爱国爱国性具有爱国性质,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帝国主义与(四)失败原因:1.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2.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五)评价(1)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2)积极: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清政府,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3)局限: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四)失败原因:1.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2.农民阶级的局“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三.八国联军侵华:(一)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1.直接原因:2.根本原因: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三.八国联军侵华:(一)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优质课件统编版历史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二)经过:(1)天津保卫战(1900.6-1900.7)(2)义和团在北京的战斗(1900.7-1900.8)1.列强的侵略路线:(二)经过:(1)天津保卫战(2)义和团在北京的战斗1.列强2.八国联军的暴行:2.八国联军的暴行:“今日衅开自彼,国亡在目前,若竟拱手让之,我死无面目见列圣。等亡也,一战而亡,不犹愈乎!”——1900年6月17日御前会议清政府的态度如何?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的名义,向十一国同时宣战“今日衅开自彼,国亡在目前,若竟拱手让之,我死无面目见列圣。3.中国的态度:(1)慈禧太后向各国“宣战”:(2)地方:“东南互保”:3.中国的态度:(1)慈禧太后向各国“宣战”:(2)地方:“影响:使地方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力大为下降。便利了革命势力在东南的传播。1900年6月21日朝廷宣战之时,东南部的省级官员——广东李鸿章、南京刘坤一、武汉张之洞和山东袁世凯——一致拒绝承认其有效性,坚持认为它是一个乱命、未经皇室适当授权的非法诏令……两江总督张之洞和刘坤一与上海的外国领事达成一项非正式的协定,大意是:作为省里的最高权威,他们将保护外国人的生命和财产,并在他们的管辖区内镇压拳民。——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影响:使地方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力大为下降。便(三)结果:签订《辛丑条约》19011.内容:①惩办“首祸诸臣”②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③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④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⑤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三)结果:签订《辛丑条约》19011.内容:2.影响:①《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②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③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④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成为“洋人的朝廷”。⑤《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影响:《辛丑条约》——九七国耻《辛丑条约》——九七国耻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优质课件统编版历史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第18课一、资产阶级——戊戌维新运动:(一)背景: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政治:甲午中日战败,民族危机加深;3.现实:洋务运动失败,学习器物富国强兵之路破灭;4.思想: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5.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逐渐壮大一、资产阶级——戊戌维新运动:(一)背景:1.经济:民族资本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二)过程:1.“公车上书”拉开序幕:(1)时间:1895年;(2)参与者:在京官员,各省举人,康、梁组织;(3)结果:未送达光绪皇帝,以失败告终;(4)意义: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二)过程:1.“公车上书”拉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2.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历时103天,被称为“百日维新”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2.高潮:“百日维新”:189
变法主要内容一、教育方面:废八股改试策论;设立京师大学堂、各省设立新式学堂。二、行政管理:裁撒冗员和不必要的机构;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三、工业:建设铁路、发展农工商、奖励发明四、其他:高级官员游历外国、改进和简化法规——根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内容整理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变法主要内容废除八股,改试策3.戊戌政变:(1)清政府中守旧势力阻止变法的开展(2)慈禧太后将光绪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3)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4)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5)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保留外,均被废止3.戊戌政变:若从历史来看,康有为能成就这一番大事业也属偶然。康的团体,即康党(注:维新派),是一个很小的团体,支持者也不多,力量应当说是很小的。……
戊戌变法的失败,当然是由于慈禧太后的政变,但我(注:茅海建)仍然能够感到,根据康有为派的政治力量,按照康有为的政改方案,若慈禧太后未在八月初六发动政变,他们似乎也不可能走得很远……
——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4.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势力过于弱小;(2)具体原因:缺乏严密的组织;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和少数官僚;守旧势力强大若从历史来看,康有为能成就这一番大事业也属偶然。康的
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先生之赐。是二先生维新觉世之功。
——陈独秀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从嗣同始!5.影响: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6.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先生之赐。是(2)具体原因:缺乏严密的组织;便利了革命势力在东南的传播。⑤《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一、教育方面:废八股改试策论;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沉重打击清政府,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哪怕皇帝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还。1898兴起于山东,1900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洋人杀尽,欲雨还雨,欲晴叫晴。(1)清政府中守旧势力阻止变法的开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康的团体,即康党(注:维新派),是一个很小的团体,支持者也不多,力量应当说是很小的。哪怕皇帝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还。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在京官员,各省举人,康、梁组织;——陈独秀——义和团揭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二.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一)背景:1.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2.直接原因:民间反洋教斗争。【义和团】晚清时期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2)具体原因:缺乏严密的组织;二.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民间尚有种种谣言,说教士来中国的目的不外挖取中国人的心眼以炼丹药;又一说教士窃取婴孩脑髓、室女红丸。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便利了革命势力在东南的传播。——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一、教育方面:废八股改试策论;1898兴起于山东,1900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5)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保留外,均被废止(1)清政府中守旧势力阻止变法的开展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影响:使地方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力大为下降。历时103天,被称为“百日维新”1900年6月21日朝廷宣战之时,东南部的省级官员——广东李鸿章、南京刘坤一、武汉张之洞和山东袁世凯——一致拒绝承认其有效性,坚持认为它是一个乱命、未经皇室适当授权的非法诏令……两江总督张之洞和刘坤一与上海的外国领事达成一项非正式的协定,大意是:作为省里的最高权威,他们将保护外国人的生命和财产,并在他们的管辖区内镇压拳民。若从历史来看,康有为能成就这一番大事业也属偶然。康的团体,即康党(注:维新派),是一个很小的团体,支持者也不多,力量应当说是很小的。——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哪怕皇帝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还。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义和团揭贴
民间尚有种种谣言,说教士来中国的目的不外挖取中国人的心眼以炼丹药;又一说教士窃取婴孩脑髓、室女红丸。民间生活是很痛苦的,于是把一切罪恶都归到洋人身上——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民间尚有种种谣言,说教士来中国的目的不外挖取中国人的心眼以炼康的团体,即康党(注:维新派),是一个很小的团体,支持者也不多,力量应当说是很小的。1898兴起于山东,1900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⑤《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康的团体,即康党(注:维新派),是一个很小的团体,支持者也不多,力量应当说是很小的。哪怕皇帝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还。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公车上书”拉开序幕: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影响:使地方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力大为下降。民间尚有种种谣言,说教士来中国的目的不外挖取中国人的心眼以炼丹药;又一说教士窃取婴孩脑髓、室女红丸。未送达光绪皇帝,以失败告终;康的团体,即康党(注:维新派),是一个很小的团体,支持者也不多,力量应当说是很小的。直接原因:民间反洋教斗争。一、资产阶级——戊戌维新运动:一、教育方面:废八股改试策论;(4)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四、其他:高级官员游历外国、改进和简化法规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一、教育方面:废八股改试策论;⑤《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经过:1898兴起于山东,1900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康的团体,即康党(注:维新派),是一个很小的团体,支持者也不(三)性质和口号:1.性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2.口号:“扶清灭洋”。(三)性质和口号:1.性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2.口号:“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也敢钻。哪怕皇帝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还。”“扶清灭洋,替天行道。”
“杀了洋鬼头,猛雨往下流。”
“洋人杀尽,欲雨还雨,欲晴叫晴。”
——陈振江、陈啸《义和团文献》“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也敢钻。“杀了洋鬼头,猛雨往下流爱国性具有爱国性质,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局限性“扶清”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带有盲目排外的色彩评价“扶清灭洋”的口号启示:理性爱国爱国性具有爱国性质,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帝国主义与(四)失败原因:1.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2.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五)评价(1)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2)积极: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清政府,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3)局限: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四)失败原因:1.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2.农民阶级的局“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三.八国联军侵华:(一)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1.直接原因:2.根本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分攻略的证券从业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逐步提高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财务深度分析案例研究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的多元化投资策略试题及答案
- 专家论证施工方案的流程
- 2025年审计核心技能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微生物实验室的统计应用试题及答案
- 桩基补强注浆施工方案
- 畜牧业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考核试卷
- 社会心理学与职场沟通技巧考核试卷
- DB42-T 2185-2024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服务规范
- JB T 7689-2012悬挂式电磁除铁器
- 宁德时代社招测评试题
-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施工组织方案
- 2024年江西南昌印钞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课件
- 学校德育活动安排表
- GB/T 43359-2023印染废水膜法集成装备
- ISO90012015版职能分配表
-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按单元顺序)
- 泥石流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