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的ESD防护指南_第1页
电气设备的ESD防护指南_第2页
电气设备的ESD防护指南_第3页
电气设备的ESD防护指南_第4页
电气设备的ESD防护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备的ESD防护设计规范Referenceto:1、IEC61000-4-2目录TOC\o"1-5"\h\z\o"CurrentDocument"1、目的1\o"CurrentDocument"2、范围1\o"CurrentDocument"3、术语和定义14、规范内容14.1静电基础知识14.1.1静电的来源1\o"CurrentDocument"4.1.2静电的特点1\o"CurrentDocument"4.1.3静电放电的危害1\o"CurrentDocument"4.1.4静电放电模型2\o"CurrentDocument"人体放电模型(Human-BodyModel,HBM)2机器放电模型(MachineModel,MM)2\o"CurrentDocument"组件充电模型(Charged-DeviceModel,CDM)4\o"CurrentDocument"4.2设备的ESD防护设计要求5\o"CurrentDocument"4.2.1整机结构设计5\o"CurrentDocument"4.2.2机箱设计74.2.3设备接地9\o"CurrentDocument"4.2.4电源线及I/O线105、相关记录Records116、附录Appendix111、目的本规范的建立是为了给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人员在设备的ESD防护设计方面提供相应的指导及必须遵循的规约。2、范围适用于所有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人员。3、术语和定义静电:就是物体上多余的电荷积累,由相互摩擦或导体在静电场中感应产生。ESD:即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Discharge),指带有不同静电电势的物体或表面之间的静电电荷转移,通过直接接触或电场击穿放电。4、规范内容4.1静电基础知识4.1.1静电的来源a)摩擦剥离起电;b)绝缘体上堆积点电荷;c)静电场中导体感应起电;4.1.2静电的特点a)高电位:可达数万伏,操作时常达数百至数千伏(人通常对3KV以下静电无感知);b)瞬间大电流:产生瞬时脉冲电流的强度可达到几十安培;c)强电磁辐射:大电流脉冲,并产生强烈的电磁辐射,形成静电放电电磁脉冲,它的电磁能量往往会引起电子系统中敏感部件的损坏、翻转;d)作用时间短:微秒级或毫微秒级;e)受环境影响大:特别是湿度,湿度上升则静电积累减少,静电压下降;4.1.3静电放电的危害a)造成元器件失效,器件失效又分为突发性完全失效和潜在性缓慢失效;b)引起信息出错,逻辑电路翻转,导致设备故障;c)易吸附尘埃微粒,污染PCB板和半导体芯片;

4.1.4静电放电模型静电放电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静电放电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及能产生静电放电的静电源的多种样。针对静电放电的这种复杂性,为了有效地对静电放电的危害及其效应进行正确的评估,人们对实际中各种可能产生危害的静电源进行了研究,根据各自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ESD模型,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模型:4.1.4.1人体放电模型(Human-BodyModel,HBM)人体是产生静电危害的最主要的静电源之一。人体放电模型是指因人体在地上走动摩擦或其它因素在人体上已累积了静电,当此人去碰触到1。时,人体上的静电便会经由IC的引脚而进入1。内,再经由IC放电到地。此放电的过程会在短到几百毫微秒(ns)的时间内产生数安培的瞬间放电电流,此电流会MC内的组件烧毁。人体带电模型的电路网络是一个电容和一个电阻的串联结构,称为单RC电气结构。图1人体放电模型示意图图图1人体放电模型示意图图2HMB波形图图3图3HBM等效电路示意图|人体的等效电容:100pF|I人体的等效放电电阻:1.5KQ\4.1.4.2机器放电模型(MachineModel,MM)

机器放电模型是指机器(例如机械手臂)本身累积了静电,当此机器去碰触到IC时,该静电便经由IC的引脚放电。大多数机器都是用金属制造的,其机器放电模型的等效电阻为0Q但其等效电容为200pF。由于机器放电模型的等效电阻为0,故其放电的过程更短、电流更大。图4机器放电模型示意图图5MM波形图

I机器的等效电容:200pF|机器的等效放电电阻:0QelmBEHighSupplyDeviceUndvrTm图6MM等效示意图I机器的等效电容:200pF|机器的等效放电电阻:0QelmBEHighSupplyDeviceUndvrTm图6MM等效示意图器件本身在加工、处理、运输等过程中可能因与工作面及包装材料等接触、磨擦而带电。当带电的电子器件接近或接触导体或人体时,便会产生静电放电。由于这一放电过程是器件本身带电而引起的,因此在建立这种放电模型时,把它称为组件充电模型。例如IC因摩擦或其它因素而在IC内部累积了静电,但在静电累积的过程中IC并未被损伤,此带有静电的1。在处理过程中,当其引脚去碰触到接地面时,IC内部的静电便会经由引脚自IC内部流出来,而造成了放电的现象。此种模式的放电时间更短,仅约几毫微秒之内。组件充电模型的电路网络如图9所示。模型参数的取值要根据器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CDM棋式ESDrrJ'能发生的情形.显示:IIC自IC管中滑出后,带电的IC脚接触接到地面而形成故电现翁“IIC自IC甘中滑出后,IC脚申月上,但经由接地的金属_L且而故电“图7组件充电模型示意图

图8CDM波形图图9CDM等效电路示意图4.2设备的ESD防护设计要求图8CDM波形图图9CDM等效电路示意图对于设备级的ESD防护设计,其重点应放在为静电放电设置一条通畅的泄放通道。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4.2.1整机结构设计在整体结构设计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PCB或电子元件与外部(开孔)是否保持足够爬电距离(如图10),爬电距离设计参考(如表1)。如果爬电距离不足,静电将击穿空气绝缘,产生火花,静电能量将转移到电路或元件产生破坏。图10如果爬电距离不足,静电将击穿空气绝缘,产生火花,静电能量将转移到电路或元件产生破坏。图10爬电距离电压等级爬电距离15kV14mm8kV6mm4kV4mm表1电压等级对应爬电距离

2、外壳接合面设计采用互嵌式(如图11),增加爬电距离,避免由外壳接缝对内部零件放电。图11外壳的接合面采用互嵌式设计3、避免使用金属或金属涂装的按钮、旋钮等,因为会导电,导入静电对内部元件放电。4、螺丝孔与内部元件爬电距离足够(如图12),否则会经过螺丝导入静电对内部元件放电。图12螺丝孔与内部元件爬电距离5、设计时应留有加隔离片的空间(如图13),主要用于隔离放电路径,增加爬电距离。图13隔离片空间位置6、非经常使用的与外部连接的连接器加隔离罩(如图14),以避免直接接触放电的可能性。隔国罩—hrT~、土1■%■J1I图14与外部连接的连接器加隔离罩7、如果一个机壳内装几个电路板,应将对静电最敏感的电路板放在最中间,以避免静电的直接及间接影响。8、PCB要安装在机壳内,尽量不要安装在开口位置或者内部接缝处,以避免外部静电放电的可能性。9、与被测物接触的托盘必须采用静电耗散材料且通过机箱接地避免静电聚集而损坏被测样品(如图15)。图15托盘使用静电耗散材料4.2.2机箱设计在机箱设计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减少开孔数量,尽量使用多孔取代一个大孔,且孔之间间距尽量大。2、不能在静电敏感组件附件开孔。3、绝缘体外壳的孔要求气密或远离敏感器件>10mm(如图16)。

图16绝缘体外壳孔与敏感器件距离>10mm4、整机金属机箱壳体之间的连接:a)尽可能使用同样的金属材料,如果对不同金属进行搭接要注意各种金属在电化学序列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17),电位差要尽可能小(<0.6V),当导电级别相差较远的金属搭接时,需在两金属表面间放入一个中间级别的金属垫圈。b)在不必拆卸或分离的场合下,金属壳体之间最好采用面接触。

电炒瞥(EMF.电位M:?□很恒.ttH)侦*2.37V42怪含金50-175+1wv274€7£€0电魄做100-19?堪+0.74V132+0.4KIV734C.44V1(X797101145-195不g5«O-7fW婚y1W冲'18+014V12C909nm6M10维E根HS4V17.2泪暨育金_主塞12堑乃用:零莘含售S106!4引焊料22-172节字报(无胡)g*48217OT-□.fiOV16皱41-63_SW金-1.B0V□(ffiffi/无暮)图17电化学序列表4.2.3设备接地1、机箱的内部接地点选择在电源入口处(如图18)2、整机金属外壳需单点接地(如图19)。3、机箱内部模块器件需接地。4、键盘和面板通过金属支架接地。5、人员可接触到的金属部件通过机壳接地,与公共接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