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学总论word_第1页
园林树木学总论word_第2页
园林树木学总论word_第3页
园林树木学总论word_第4页
园林树木学总论word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园林树木学(总论)绪论一、园林树木的涵义1、园林树木——泛指适于城市园林绿地及风景区栽植应用的木本植物。2、园林树木学——阐述和研究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及应用的学科。二、中国的园林树木资源1、种类繁多、珍贵稀有品种多2、区系完整、分布集中3、变异广泛、品质优良三、我国园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园林植物资源是植物造景的基础。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一、植物系统分类法二、人为分类法1、按生长习性2、按观赏性状3、按园林用途4、综合分类第一节植物系统分类法一、植物系统分类法1、自然分类系统中主要系统(1)恩格勒系统(2)哈钦松系统(华南、西南多采用:南方苏木科、蝶形花科、含羞草科;北方豆科;)二、人为分类:1、按生长习性分1)乔木类:体形高大,主干明显,分枝点高,寿命长.有针叶树,阔叶树,常绿树与落叶树之分.A.针叶乔木B.阔叶乔木可以树丛,树林的形式出现,小乔木多用于分隔,限制空间.2)灌木:没有明显主干,呈丛生状态或分枝高度较低,常以绿篱,绿墙,丛植,片植的形式出现.3)藤蔓类:不能直立,需攀援于山石,墙面,篱栅,棚架之上.可作平面或垂直面绿化.2、按主要的观赏性状分:植物的美主要表现为外形美,色彩美,意蕴美等方面,不同的植物其观赏特性也不同.1)观叶树木2)观形树木3)观花树木4)观果树木5)观枝干树木3、按园林用途分类1)风景林类2)防护林类3)行道树类4)孤植树类5)垂直绿化类6)绿篱类7)造型类8)地被类第二章园林树木的作用

一、园林树木的美化作用二、园林树木的防护作用三、园林树木的抗灾防灾和生产作用第一节园林树木的美化作用一、什么叫园林植物?园林植物就是在园林中主要用于观赏、组景、建造空间、装饰、覆盖、庇荫、改善小气候等用途的植物。二、园林树木的观赏特性

(一)树木的色彩园林植物对园林美的贡献,主要是向人们呈现出视觉的美感,对人眼最敏感的东西是色彩,其次才是形体和线条等。园林树木色彩可以使人镇静或激动,使人感到温暖或凉爽,进而影响到人的情绪变化以及对环境的反应。

(二)树形常见的木本乔灌木的树形有柱形、塔形、圆锥形、伞形、圆球形、半圆形、卵形、倒卵形、匍匐形等,特殊的有垂枝形、曲枝形、拱枝形、棕榈形、芭蕉形等。园林植物姿态各异,不同姿态的树种给人以不同的感觉:(之所以形成不同姿态,与植物本身的分枝习性及年龄有关。)(三)叶:大小、形状、质地、色彩

浮在水面巨大的王莲叶犹如一大圆盘,可承载幼童,吸引众多游客。奇特的叶片如轴榈、山杨、羊蹄甲、马褂木、蜂腰洒金榕、旅人蕉、含羞草等;彩叶树种更是不计其数,如紫叶李、红叶桃、紫叶小檗、变叶榕、红桑、红背桂、金叶桧、浓红朱蕉、菲白竹、红枫、新疆杨、银白杨等。此外,还有众多的彩叶园艺栽培变种。(四)花:形、色、香、相

花为最重要的观赏特性。暖温带及亚热带的树种,多集中于春季开花,因此夏、秋、冬季及四季开花的树种极为珍贵。如:合欢、栾树、木槿、紫薇、凌霄、美国凌霄、夹竹桃、石榴、栀子、广玉兰、醉鱼草、糯米条、红花羊蹄甲、扶桑、蜡梅、梅花、金缕梅、云南山茶、冬樱花、月季等。复羽叶栾树一些花形奇特的种类很吸引人,如:旅人蕉等。不同花色组成的绚丽色块、色斑、色带及图案在配植中极为重要,有色有香则更是极品。根据上述特点,在景观设计时,可配植成色彩园、芳香园、季节园等。(四)果:形、色、引诱力

园林植物的果实也极富观赏价值:如:奇特的如象耳豆、眼睛豆、秤锤树、腊肠树、铜钱树、神秘果等;巨大的果实如木菠萝、柚、番木瓜等;很多果实色彩鲜艳,如紫色的紫珠、葡萄;红色的火棘、南天竹等;蓝色的白檀、十大功劳等;白色的珠兰、红瑞木等(五)枝、干、树皮、刺毛、根

木棉(六)意境

海棠植物景观的意境美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很多古代诗词及民众习俗中都留下了赋予植物人格化的优美篇章。从欣赏植物景观形态美到意境美是欣赏水平的升华。不但含意深遥,而且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如:传统的松、竹、梅配植形式,谓之岁寒三友。因为人们这三种植物视作具有共同的品格。松:苍劲古雅,不畏霜雪风寒的恶劣环境,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因此在园林中常用于烈士陵园,纪念革命先烈。园景中有万壑松风、松涛别院、松风亭等。桃花在民间象征幸福、交好运;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群居不乱独立自峙,振风发屋不为之倾,大旱干物不为之瘁,坚可以配松柏,劲可以凌霜雪,密可以泊晴烟,疏可以漏霄月”。因此竹被视作最有气节的君子。难怪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园林景点中如“竹径通幽”最为常用。松竹绕屋更是古代文人喜爱之处。梅更是广大中国人民喜爱的植物。元·杨维硕赞其“万花敢向雪中出,-树独先天下春”。毛主席诗词中“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成片的梅花林具有香雪海的景观,以梅命名的景点极多。有梅花山、梅岭、梅岗、梅坞、香雪云蔚亭等。北来林和靖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最雅致的配植方式之一。此外梅兰竹菊四君子。兰被认为最雅。“清香而色不艳”。明·张羽诗中“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兰被认为绿叶幽茂,柔条独秀,无矫柔之态,无媚俗之意,香最纯正,幽香清远,馥郁袭衣,堪称清香淡稚。菊花耐寒霜,晚秋独吐幽芳。荷花被视作“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翠柳依依,表示惜别及报春;桑和梓表示家乡等。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为我国植物景观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说独具特色。四、园林植物的造景功能(1)表现园林的布局形式(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2)表现中国的艺术传统

(3)形成富有自然情趣的园林气氛(4)植物建造空间(5)可以形成园林主景

(6)建筑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良好过渡

(7)强化地形(8)形成框景、夹景、漏景、障景、隔景。第二节园林树木的保护作用(P27)第三节园林树木的抗灾防灾和生产作用(P28)第三章树木群落的营造第一节群落的组成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植物种类丰富多彩。在自然界,任何植物种都不是单独地生活,总有许多其他种的植物和它生活在一起。这些生长在一起的植物种,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和面积,按照自己的规律生长发育、演变更新,并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称为植物群落。按其形成可分自然群落及栽培群落。自然群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育过程中,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及生境条件下自然形成的群落。各自然群落都有自己独特的种类、外貌、层次,结构。如: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群落,在其最小面积中往往有数百种植物,群落结构复杂,常有6-7层层次,林内大、小藤本植物、附生植物丰富;而东北红松林群落的最小、面积中仅有40种左右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常具2-3层层次。总之,环境越优越,群落中植物种类就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栽培群落:是按人类需要,把同种或不同种的植物配植在一起形成的。是服从于人们从生产、观赏、改善环境条件等需要而组成的。如果园、苗圃、行道树、林荫道、林带、树丛,树群等。

植物造景中栽培群落的设计,必须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并从丰富多彩的自然群落组成、结构中借鉴,始能在科学性、艺术性上获得成功。切忌单纯追求艺术效果及刻板的人为要求,不顾植物的习牲要求,硬凑成一个违反植物自然生长发育规律的群落,其后果是没有不失败的。

一、自然群落的组成成分群落是由不同植物种类组成,这是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决定群落外貌及结构的基础条件。因此首先要查明群落内每种植物的名称。各个种在数量上是不等同的,通常称数量最多,占据群落面积最大的植物种,叫‘优势种’。‘优势种’最能影响群落的发育和外貌特点。如云杉、冷杉或水杉群落的外轮廓的线条是尖峭答立;高山的堰柏群落则建一片贴伏地面,宛若波涛起伏的外貌。二、自然群落的外貌群落的外貌除了优势种外,还决定于植物种类的生活型、高度及季相。(一)生活型内部结构和生态习性。因此,生活型也可认为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型。同一科的植物可以有不同的生活型。如:蔷薇科的枇杷、樱桃、杏呈乔木状;毛樱桃、榆叶梅、绣线菊呈灌木状;木香、花腹藤、心叶地榆为草本。相反,亲缘关系很远,不同科的植物可以表现为相同的生活型。如:旱生环境下形成的多浆植物,除主要为仙人掌科植物外,还有大戟科的霸王鞭,菊科的仙人笔,番杏科的松叶菊,萝摩科的犀角,葡萄科的青紫葛,百合科的芦荟、沙鱼掌、以及景天科、龙舌兰科、马齿笕科等植物种类。只有极少数的科,如睡莲科,其不同的种具有大致相同的生活型。

(二)群落的高度群落的高度也直接影响外貌。群落中最高一群植物的高度,也就是群落的高度。群落的高度首先与自然环境中海拔高度、温度及湿度有关。一般说来,在植物生长季节中温暖多湿的地区,群落的高度就大;在植物生长季节中气候寒冷或干燥的地区,群落的高度就小。如热带雨林的高度多在25-35m,最高可达45m;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高度在15-25m,最高可达30m。山顶矮林的一般高度在5-10m,甚至只有2-3m。

三、自然群落的结构(一)群落的多度与密度多度是指每个种在群落中出现的个体数目。(多度最大的植物种就是群落的优势种。)密度是指群落内植物个体的疏密度。密度直接影响群落内的光照强度,这对该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及相对稳定有极大的关系。总的来说,环境条件优越的热带多雨地区,群落结构复杂,密度大。反之,则简单和密度小。(二)群落的垂直结构与分层现象各地区各种不同的植物群落常有不同的垂直结构层次,这种层次的形成是依植物种的高矮及不同的生态要求形成的。除了地上部的分层现象外,在地下部各种植物的根系分布深度也是有着分层现象的。通常群落的多层结构可分三个基本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及地被层。荒漠地区的植物常只有一层;热带雨林的层次可达6-7层以上在乔木层中常可分为2-3个亚层,枝桠上常有附生植物,树冠上常攀援着木质藤本,在下层乔木上常见耐阴的附生植物和藤本;灌木层一般由灌木、藤灌、藤本及乔木的幼树组成,有时有成片占优势的竹类;草本及地被层有草本植物,巨叶型草本植物、蕨类以及一些乔木、灌木、藤本的幼苗。此外,还有一些寄生植物、腐生植物在群落中没有固定的层次位置,不构成单独的层次,所以称它为层外植物。第二节、自然群落内各种植物的种间关系

自然群落内各种植物之间的关系是极其复杂和矛盾的,其中有竞争,也有互助。一、寄生关系

菟丝子属(Ciiscuta)是依赖性最强的寄生植物,生在豆科、唇形科,甚至单子叶植物上。我们常可以在绿篱、绿墙。农作物、孤立树上见到它,它们的叶已退化,不能制造养料,靠消耗寄主体内的组织而生活的。

一种半寄生植物,它们用构造特殊的根伸入寄主体内吸取养料,另一方面又有绿色器官自己制造养料,如玄参科的地脚金(Strigaasiatica),樟科的无根藤(Cassythafiliform1is)等。二、附生关系——常以其它植物为栖憩地,但并不吸取其组织部分为食料,最多从他们死亡部分上取养分。三、共生关系如:蜜环菌常作为天麻营养物质的来源而共生;地衣就是真菌从藻类身上获得养料的共生体。根据菌根菌与植物根共生关系,已知松、云杉、落叶松、砾、栗、桦木、榛子等均有外生菌根;兰科植物、柏、雪松、红豆杉、核桃、白蜡、杨、楸、杜鹃、槭、桑、葡萄、李、柑桔、茶、咖啡、橡胶等均有内生菌根;松、云杉、落叶松等有内、外生菌根。这些菌根有的可固氮,为植物吸收和传递营养物质,有的能使树木适应贫瘠不良的土壤条件。大部分菌根有酸溶、酶解能力,依靠它们增大吸收表面,可以从沼泽、泥炭、粗腐殖质,木素蛋白质,以及长石类、磷灰石或石灰岩中,为树木提供氮、磷、钾、钙等营养。四、生理关系群落中同种或不同种的根系常有连生现象。砍伐后的活树桩就是例证。这些活树桩通过连生的根从相邻的树木取得有机物质。连生的根系不但能增强树木的抗风性,还能发挥根系庞大的吸收作用。五、生物化学关系黑胡桃地下不生长草本植物,因为其根系分泌胡姚酮,使草本植物严重中毒;灌木鼠尾草(Salvialeucophylla)下以及其叶层范围外1-2m处不长草本植物,甚至6-10m内草本植物生长都受到抑制,这是因为鼠尾草叶中能散发大量桉树脑、樟脑等粘烯类物质,它们能透过角质层,进入植物种子和幼苗,对附近一年生植物的发芽和生长产生毒害;赤松林下桔梗、苍术、结缕草生长良好,而牛膝、东风菜、灰蘸、苋菜生长不好。可见在植物造景配植植物种类时也必须考虑到这-因素。

六、机械关系自然植物群落内植物种类多,一些对环境因子要求相同的植物种类,就表现出相互剧烈的竞争一些对环境因子要求不同的植物种类,不但竞争少,有时还呈现互惠,例如松林下的苔藓层保护土壤不致干化,有利于松树生长,反过来松树的树荫也有利于苔藓的生长。而机械关系主要是植物相互间剧烈竞争的关系,尤其以热带雨林中缠绕藤本与绞杀植物与乔木间的关系最为突出。如油麻藤(Mucunacochinchinensis)、绞藤(Parabariummicranthhum)、榕属及鹅掌柴属的一些种类。二、

植物群落的演替(一)

演替的概念(二)演替的动力1.

内动因演替(内源演替)2.

外动因演替(外源演替)气候性演替

土壤性演替

动物性演替

火成性演替

人为因素演替第四节利用自然植物群落的规律建设人工树木群落一、园林树木群落的概念及特点

观赏树木群落是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的人工木本植物群落。当然,在这种群落的组成上,并不排斥草本植物的存在二、园林树木群落的类型(一)

根据种类组成及外貌特征分

观赏树木群落依其种类组成及外貌特征可分为纯木及混交林两种类型。(二)根据生态环境或地理特点分

如热带地区,则可用南洋杉科、罗汉松科、番荔枝科、桃金娘科、夹竹桃科、棕榈科等的许多属、种组成热带群落

三)

根据园林功能分分为艺术型、生产型、抗逆型、保健型、知识型及文化型等几类。如为提供美丽的秋色,可多用银杏、枫香、槭树属、黄栌、火炬树等组成秋色叶树艺术群落,如北京的香山。也可以桃、李、梅、杏、海棠、樱花、棣棠等为主,组成春花树艺术群落。在机关、学校、家庭的庭院中可配置果树成生产型群落。在空气污染严重城市,北方可选用臭椿、木槿、构、桑、紫薇等,在南方可选用榕树、黄葛树、海桐、冬青卫矛、蚊母树、夹竹桃等抗性强的树种,组成抗逆型群落。保健型群落,可用樟树等分泌杀菌素多的植物。

植物园、公园、自然保护区可从植物分类角度,栽植各科、属、种的代表,也可依其主要功能,刻意介绍知识型观赏树木群落,起到传播知识的作用。名胜古迹、寺院庙宇的树木配置则应根据各处的具体实际而选材,配置文化型群落。如在苏州寒山寺前江边,见到枫树,就会联想到古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绝句。要建设好一个人工观赏植物群落,只有在充分了解各种园林树木的特性及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规律,才能达到。自然植物群落的原理和规律的各个方面对人工观赏树木群落的建设都可以借鉴。如: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统一,群落中种类成分的确定,群落的优势种、建群种的选择,群落外貌及季相的设计,群落层次的安排与树种选择,群落演替动态等方面的知识都可用在人工观赏植物群落的营造和管理上。

第五章我国园林树木的地理分布及调查规划第一节

植物的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一、

影响植被分布的因子在地球表面,热量随纬度而变化,水分随距海洋远近及大气环流和洋流特点而变化。水热结合,导致气候、土壤及植被等的地理分布一方面从赤道向极地沿纬度方向呈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纬度地带性。另一方面,从沿海向内陆沿经度方向呈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经度地带性。此外,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土壤、植被也发生相应的有规律的变化,即为垂直地带性。称为三向地带性。非地带性植被,如:沙漠中的绿洲;森林中的沼泽地等。

二、植被的水平分布根据热量状况,通常把地球划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基本气候带。也有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亚寒带(寒温带)和寒带6带。在同一气候带内,因为距海洋远近不同,干湿温度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如同是在热带,从海洋到大陆中心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夏绿阔叶林草原、草原和荒漠。

三、

植被的垂直分布一个有足够高度的山,从山麓到山顶更替着的植被带系列类似于该山区所在水平地带到北极的水平植被地带系列。(气象资料表明,每升高1千米,气温降6度)第二节

我国的植被分区及主要园林树种的分布

一、

我国的植被分区温度从南到北依次降低,雨量则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大陆的地势由东向西逐渐增高。最高单位为植被区域,下面再依次划分植被地带、植被区等。我国分为8个植被区域:

寒温带针叶林区域、温带针阔叶林混交林区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热带雨林区域、温带草原区域、温带荒漠区、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

二、

各植被区域的气候特点及主要园林树种

(一)

寒温带针叶林区域

我国最寒冷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平均气温低于10℃)长达9个月,最冷月份1月份平均气温为-38~-28℃,绝对最低温度-45℃,夏季(平均气温22℃)最长不超过1个月,无霜期80~100d,年降水量350~550mm,并集中在8月份。植物种类贫乏,维管植物仅有800余种,缺乏特有种和孑遗种。

本区原产的主要观赏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白桦、黑桦、山杨、蒙古栎、紫椴、水曲柳、黄浆、花楸、胡枝子、兴安杜鹃及岩高兰等。(二)

温带针阔叶林混交林区域

温带针阔叶林混交林区域年均温2~8℃,冬季长达5个月以上,最冷月份均温-25~-10℃,绝对最低温为-36℃,无霜期100~180d,年降水量500~800(1000)mm,并多集中在6~8月份,地带性植被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此地比较适合植物生长,形成独特的长白植物区系,维管植物达1900多种,又有本区的特有种和孑遗种。

本区原产的主要观赏树种除具有寒温带针叶林区域树种外尚产:杉松、臭冷杉、红松、朝鲜崖柏、东北红豆杉、槭属多种、栎属多种、胡桃楸、天女花、暴马丁香、东北杏、五味子、山葡萄及猕猴桃属多种等。(三)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春、夏、秋、冬四季明显,夏热冬冷,年均温8~14℃,最冷月份均温-13.8~-2℃,无霜期180~240d,年降水量500~1900mm,并多集中在5~9月份。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本区适合多种植物生长,种子植物约500种,本区属华北植物区系,特有种少但孑遗种较多。

本区原产的观赏树种很多,主要有:云杉属、冷杉属、松属、侧柏、栎属、榆树、桦木属、杨属、栾树、李属及臭椿等。(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原产的主要观赏树种有:久负盛名的世界孑遗植物银杏、金钱松、银杉、水杉、水松、鹅掌楸、珙桐、喜树等。其他观赏树木更不胜枚举,它们以松科、杉科、柏科、红豆杉科、山毛榉科、桑科、樟科、木兰科、蔷薇科、豆科、山茶科、桃金娘科、金镂梅科、杜鹃花科、大戟科等种类最为丰富。(五)

热带雨林区域

热带雨林区域为我国最南端的一个植被区域,气候特点为高温多湿,年均气温22~26.5℃,最冷月份均温16~21℃,全年基本无霜,年降水量1200~3000(5000)mm,分干(11~4月)和湿(5~10月)两季。地带性植被有季雨林和雨林两种。植被的组成种类丰富且富于热带性,其中古老种类较多。

本区原产的主要观赏树种有:苏铁科、罗汉松科、桑科、樟科、番荔枝科、茜草科、夹竹桃科、桃金娘科、使君子科、马鞭草科、楝科、豆科、梧桐科、山龙眼科、芸香科、紫薇科、棕榈科及竹亚科等多种树木。(六)

温带草原区域

温带草原区域年均温-3~-8℃,冷月份均温-27~-7℃,无霜期100~170d,年降水量150~450mm,全区气候较干旱,四季分明。本区东部降水集中在夏季,西部全年分布均匀。地带性植被为温性草原,种子植物约3600种,但其中木本植物种类贫乏。

本区原产的观赏树木很少,主要有:荀子属、樱属、蔷薇属、锦鸡儿属、胡枝子属、松属、栎属、桦木属、杨属、柳属等一些耐旱抗旱种类。(七)温带荒漠区

温带荒漠区年均温4~12℃,最冷月份均温-6~12℃,无霜期140~210d,年降水量100~250mm,本区域是我国降水量最少、相对湿度最低、蒸发量最大的干旱区,且冷热变化剧烈、风沙大。地带性植被为温性荒漠。本区植物种类较贫乏,高等植物约3900种,其中木本较少且多为灌木、多是耐寒和耐风沙树种。

本区原产主要观赏树种有:雪岭云杉、青海云杉、祁连山圆柏、昆仑方枝柏、胡杨、沙赫、天山花楸及圣柳属等。阔叶树以山毛榉、杨柳科、槭树科、桦木科、蔷薇科等。(八)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第三节

我国城镇树种的调查与规划

一、园林树种调查规划的意义

由于园林绿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植树绿化工作是与人类生存条件的质量密切相关的。大到国土规划,小至一个城市的环境规划均必需重视植树绿化问题。

以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而言,全国每年种植几千万株树,但保存率尚不能令人满意。很多地区的单位用大量资金盲目地从远地买进不能在本地生长成活的苗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的极大浪费,这主要是缺乏对气候、土壤分区和各种不同树种生态习性的认识。另外,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存在苗木种类贫乏,缺少适合各种类型用途的规格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园林建设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做好当地的树种调查工作,摸清家底,总结出各种树种在生长、管理及绿化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然后,根据本地各种不同类型园林绿地对树种的要求订出规划。苗圃按规划进行育苗、引种和培育各种规格的苗木。如此则该地的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必然会获得顺利的发展,取得显著的成绩。例如:重庆市的城市绿化树种调查结果表明,重庆市现有园林绿化树种512种及变种,隶属于100科284属,其中常绿针叶树34种,落叶针叶树4种,常绿阔叶树112种,落叶阔叶树147种,常绿灌木94种,落叶灌木67种,常绿藤木18种,落叶藤木18种,竹类18种。其中较常见的有229种,占总数的44.7%。重点发展的树种有银杏、水杉、罗汉松、圆柏、榔榆、印度橡胶树、黄葛树、榕树、荷花玉兰、玉兰、腊梅、山茶、悬铃木、桃、柠檬桉、棕榈和棕竹等75种。二、树种调查树种调查统计表

三、树种规划(一)

规划原则

一.符合自然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二.符合城市的性质特性。三.重视“适地适树”的原则。1、选用“乡土树种”。2、不能忽视“外来树种”。3、利用城市小气候,丰富树种。4、注意特色体现。1)使用当地著名为人们喜爱的树种。2)用某一树种的运用手法和方式来表现特点。5、注意园林建设实践上的要求(一)应考虑园林实践问题1)快长树和缓长树2)一般绿化树和主要树种3)落叶树与常绿树4)乔、灌、丛、藤及各功能树的选用(二)树种的园林用途分类1)独赏树种2)行道树种3)庭荫树种4)防护树种5)花木树种6)观果树种7)色叶树种8)篱垣用树种9)垂直绿化树种10)其他种类第四节

古树、大树和名木的调查和保护

古树:凡树龄达100年以上者称古树。

大树:指树体远远超过同种树的平均体型者。大树有常是古树。

名木:指具有纪念性、历史意义或国家、地方的珍稀名贵树种。例如黄山的迎客松、泰山的五大夫松等。第五节

观赏树木的引种及驯化

自然驯化或简单驯化

风土驯化或气候驯化

第五章园林树木的配置一、概念园林树木的配置——是利用树木的形体、线条、色彩上的自然美和综合考虑美学原则、生态原则、适用、经济原则及功能要求塑造景观的方法。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植物景观中艺术性的创造极为细腻又复杂。诗情画景的体现需借鉴于绘画艺术原理及古典文学的运用,巧妙地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使之成为一幅活的动态构图。(英国谢菲尔德公园)第一节植物造景中艺术原理的应用植物景观设计同样遵循着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四大原则。一、统一的原则:也称变化与统一或多样与统一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佯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甚至一些局部感到支离破碎,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单调呆板。因此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运用重复的方法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如:街道绿带中行道树绿带,用等距离配植同种、同龄乔木树种,或在乔木下配植同种、同龄花灌木,这种精确的重复最具统一感。一座城市中树种规划时,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基调树种种类少,但数量大,形成该城市的基调及特色,起到统一作用;而一般树种,则种类多,每种量少,五彩缤纷,起到变化的作用。二、调和的原则: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配植在一起才能产生协调感。相反地,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的效果,具有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当植物与建筑物配植时要注意体量、重量等比例的协调。我国造园艺术中常用万绿丛中一点红来进行强调就是一例。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颜色,有深远、清凉、宁静的感觉。紫色具有庄严和高贵的感受。园林中除常用紫藤、紫丁香、蓝紫丁香、紫花泡桐、阴绣球等外,很多高山具有蓝色的野生花卉急待开发利用,如乌头、高山紫苑、搂斗菜、水苦荬、大瓣铁线莲、大叶铁线莲、牛舌草、勿忘我、蓝靛果忍冬、野葡萄等等。白色悠闲淡雅,为纯洁的象征,有柔和感,使鲜艳的色彩柔和。园林中常以白墙为纸,墙前配植姿色俱佳的植物为画,效果奇佳。如:绿地中有白色的教师雕像,则在周围配以紫叶桃、红叶李,在色彩上红白相映,而桃李满天下的主题也极为突组成,最受中老年人及性格内向的年轻人欢迎。园林中植物种类繁多,色彩缤纷,常用灰叶植物很能达到统一各种不同色彩的效果。三、均衡的原则:这是植物配植时的一种布局方法。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景观就显得稳定、顺眼。如: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以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规则式均衡常用于规则式建筑及庄严的陵园或雄伟的皇家园林中。四、韵律和节奏的原则:配植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杭州白堤上间棵桃树间棵柳就是一例。云栖竹径,两旁为参天的毛竹林,如相隔50m或100m就配植一棵高大的枫香,则沿径游赏时就会感到不单调,而有韵律感的变化。第二节广州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

一、组成具有多层次、热带景观的人工群落

由于广州风土条件优越,植物种类丰富,园林中不乏耐荫的植物种类,故极有条件配植成具有垂直层次、热带景观的人工群落。1.耐荫木本植物

竹柏、长叶竹柏、罗汉松,香榧、粗榧、三尖杉、红茵香,米兰、九里香、红背桂、鹰爪花、山茶、油茶、大叶茶、桂花、含笑、夜合、海桐、南天竺、十大功劳属、小壁属、阴绣球、毛茉莉、冬红、八角金盘,桅子、水栀子、云南黄馨、桃叶珊瑚、枸骨、紫珠、马银花,紫金牛,罗伞树、百两金、杜茎山、六月雪、坚英树、朱蕉、浓红朱蕉、金粟兰、忍冬属、棕竹、丛生鱼尾葵、散尾葵、燕尾棕、轴榈、三药槟榔、软叶刺葵、

2.耐荫藤本植物

龟背竹、麒麟、绿萝、花叶绿萝、深裂花烛、掌裂花烛、中华常春藤、洋常春藤、长柄合果芋、络石、南五味子,球兰,蜈蚣藤及地绵等。3.耐荫草本及蕨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