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应急概述(郭军巧)课件_第1页
卫生应急概述(郭军巧)课件_第2页
卫生应急概述(郭军巧)课件_第3页
卫生应急概述(郭军巧)课件_第4页
卫生应急概述(郭军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卫生应急概述与相关理论卫生应急大练兵培训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大纲(2011~2015年)

培训内容(一)卫生应急概述与相关理论1.突发事件的概念与特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特征;卫生应急的概念、工作内容、特点与原则;卫生应急管理的概念、特点、原则与内容;卫生应急管理的参与主体及职责;我国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概念、构成、作用和意义。2.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管理法制建设的意义、作用与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卫生应急适用条款。3.卫生应急体制的概念、组织结构、功能和建设原则;卫生应急管理的指挥机构、日常管理和工作机构、专家咨询机构及专业技术机构的组织结构和功能。4.卫生应急机制的概念、意义和建设原则;卫生应急的指挥决策机制、组织协调机制、监测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机制、信息发布与通报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应急保障机制、国际和地区间交流与合作机制、督导评估机制、恢复重建机制、责任追究与奖励机制的目的、意义、构成、运行和主要内容。5.卫生应急预案与预案体系的构成、特点与管理要求;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目的、作用和意义;《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标准;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分级标准。一、概念(一)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应对法》第3条(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2条(三)卫生应急(四)卫生应急管理(五)我国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二、特征(一)突发事件(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卫生应急管理突发事件:1、突发性2、公共性3、危害的严重性4、变化发展的不确定性5、处置的紧迫性6、广泛的影响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突发性2、公共属性3、危害的严重性卫生应急管理:1、突发性2、公共属性3、危害的严重性(一)卫生应急(二)卫生应急管理三、内容卫生应急工作内容:卫生应急管理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卫生应急工作管理制度建设监测预警卫生信息报告与发布现场处置应急实验室网络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卫生应急工作评估卫生应急事件预案编制应急管理的内容:任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有发生、发展和减缓的过程,需要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过程的特征(潜伏、暴发、蔓延、稳定、下降、回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可相应地分为预防准备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反应善后处理2.监测和预警:应用统一、规范的监测和预警网络系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潜在因素、事件发生后的现场应急监测和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等信息资料开展连续、系统、完整的收集、分析、报告,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及制定应急对策与控制措施提供信息保障及科学依据。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的监测信息卫生监督机构按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响应级别的预警红色特别重大橙色重大黄色较大蓝色一般3.信息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报告程序和时限:报告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报告程序和时限:在2小时内尽快向所在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应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尽快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省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直接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在接到报告的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各相关省份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视情况及时互相通报信息。报告内容:首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要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的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进程首次报告未经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存在隐患的相关信息,应说明信息来源、危害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和拟采取的措施经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应包括事件性质、波及范围、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事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可直接通过互联网上的专用系统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县级以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收到报告信息后,应逐级及时审核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并汇总统计、分析,按照有关规定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5.善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后期评估、奖惩、追究责任、抚恤和补助等善后处理工作,防止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发生次生灾害或是衍生灾害。后期评估奖励责任追究抚恤和补助征用物资、劳务补偿后期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奖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联合表彰民政部门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追认为烈士。责任追究: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四、原则(一)卫生应急(二)卫生应急管理四、原则卫生应急: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全面响应、保障健康4、依法规范、措施果断5、依靠科学、加强合作卫生应急管理:1、预防为主,关口前移2、信息先行,快速反应3、社会参与,协同合作4、分类管理,分级负责5、依靠科学,依法处置五、特点(一)卫生应急(二)卫生应急管理五、特点卫生应急:卫生应急工作的首要目标是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当事件出现后,迅速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减少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卫生应急工作必须符合我国的基本卫生国情卫生应急机制和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依法开展卫生应急工作卫生应急管理复杂性:事件类型多,管理对象极其复杂不平衡性: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人员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地区之间差别较大长期性: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一个长期过程后发性:“洋为中用”、“举一反三”传统优势: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六、卫生应急管理的参与主体及职责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组织机构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的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专家组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医疗急救中心、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个体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厂矿卫生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意义和作用:是卫生应急工作的重要环节加强卫生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性,打破条块分割的局面,统一指挥、多部门协作、信息畅通,保证卫生应急工作协调有序地开展;及时、准确、快速的信息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可靠地科学依据;保障有力,建立人、财、物统一管理、按需求分配调度的机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发挥社会动员优势,多部门联防联控、群众广泛参与,有效地开展各项防控工作。七、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与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加快,近年来,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表现出许多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主要为:规模大损失严重影响广泛关注程度高原因复杂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八、国外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现况、特点与发展趋势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38《IHR(2005)》于2005年5月第58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于2007年6月15日生效《条例》修订后的主要变化从规范几种传染病的国际检疫变为规范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全球应对重视信息管理、能力建设、事件评估、措施适度、协同应对等强调缔约国的责任中国政府于2007年5月14日在第60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声明《IHR(2005)》适用于中国九、《国际卫生条例(2005)》中应急相关条款39是否事件的公共卫生影响是否严重事件是否突然发生是否有国际传播的严重危险是否是是否否根据国际卫生条例应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是否有限制国际交通和贸易的危险取得更多信息进行再评估突发并可能导致严重公共卫生影响的疾病天花、脊灰、新亚型人流感、SARS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估和报告决策程序通过国家监测系统发现事件任何构成潜在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不明原因的事件应用此程序评估具有严重公共卫生影响的事件霍乱、肺鼠疫、黄热病、病毒性出血热、西尼罗热、国家和地区关注的其他疾病登革热、裂谷热、脑膜炎球菌引起的疾病事件是否突然发生是否有国际传播的严重危险是否否【参考资料】[1]王陇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王陇德.卫生应急工作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第二节卫生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理论

一、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管理法制化建设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制建设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预案机制体制法制一、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管理法制化建设

意义:实践证明,人类社会面对从战争、内乱,扩展到生物危机、生态危机、经济危机、恐怖袭击、灾难性技术事故、严重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威胁,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有利于创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措施的法律支持环境,保证其应对措施的正当性和有效性。从而做到既有效地防控突发公共事件,又能够将国家和社会危机的代价降到最低。国家和国际社会,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法律制度,以国家强制力和国际统一的规则来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是进入21世纪的必然趋势。一、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管理法制化建设

作用:从法律制度上建立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处理机制,标志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制度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为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能力,依法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履行国际义务,加强国际合作,努力避免进入紧急状态,提供了更具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一、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管理法制化建设

特征:具有法律的一般特征具有国家意志性以规范权力和义务为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公共卫生的社会性公共卫生服务对象主要是社会人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是突然发生的难以预见的涉及多个领域的事件发生后对人群健康构成严重直接威胁对国家政治、经济影响的严重性具有其自身的特征一、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管理法制化建设

具有其自身的特征: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法律制度实施看:为各国政府领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证强调政府必须有能力对潜在的或已经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快速的反应强化政府领导的职责和统一指挥的权力。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法律制度功能看:“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预防控制策略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增强了应急法律的生命力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法律制度中的信息管理内容看:强化了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强化了国家、地区、部门、医疗机构间的信息沟通强化了规范法定报告责任人、报告内容、报告渠道和时限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法律制度获得时效看:充分利用公共卫生法律手段强化追究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法律责任有力地推进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防和处理措施的落实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法律制度保护健康权益看国家对个人与公共利益关系的调整保护了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46卫生应急基本法律法规4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48立法总体思路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位置坚持有效控制危机和最小代价原则对公民权利依法限制和保护相统一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和综合协调的突发事件应对体制49共七章、七十条总则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法律责任附则总体框架50预防和应急准备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20条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物资、设备、设施和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综合、专业、专兼职、武装部队)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建立健全应急知识宣传普及应急演练制度51监测与预警是应对突发事件的第一道防线-11条建立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建立突发事件隐患和预警信息会商评估制度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制度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调整和解除预警52

应急处置与救援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核心环节-10条

工作原则: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灾、再恢复依法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程序采取单项或多项应急处置措施及时、准确、统一发布有关信息自救和互救53

事后恢复与重建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最后阶段-5条

工作原则:先规划、后建设,

先重点、后一般,

先紧急、后长远,

先生活、后生产。5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7日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2003年5月9日国务院令公布施行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共6章54条,重点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报告与信息发布、应急处理等进行规定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制建设概念:是指国家依法将应急管理组织系统内部的组织机构设置、隶属关系、责权力划分及其运作制度化的总称。是国家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主体其管理活动的开展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将直接关系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效果关系到广大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国家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也可以说是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条,是指自上而下的卫生系统管理块,是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等地方行政管理。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制建设构成和功能:应急组织是应急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置的形式、层次,决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制运行的效果和效率。按其性质可将应急组织分为卫生行政组织、医疗卫生专业技术组织和群众性卫生组织等。主要由以下不同功能的系统构成: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制建设原则:1、统一领导原则2、常设原则3、分级管理原则4、属地管理原则5、协同原则5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体系与功能

国务院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办事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工作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区域行政领导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办事机构地方政府各有关部门工作机构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体系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家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必要时,派出国务院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设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决定事项。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专家组国务院和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卫生监督机构社区参与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传染病救治机构医疗、急救机构卫生监督体系其他专家咨询委员会医疗救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机构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概念:是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具体运行流程、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指挥决策机制组织协调机制监测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机制信息发布与通报机制应急保障机制国际和地区间的交流和合作机制责任追究与奖惩机制社会动员机制恢复重建机制调查督导评估机制61部门间横向联动机制信息互通和合作机制应急医药物资储备调用机制应急补助经费保障机制军地卫生应急合作联动机制2、组织协调机制卫生部有关部委社会团体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上下互动横向联动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原则:1、统一指挥2、反应灵敏3、协调有序4、运转高效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而预先制定的一套行动计划或方案。应急预案明确了事件发生前、发生过程中、结束后各个阶段的应急工作流程、参与应对各方的职责定位、相应资源配备以及应对策略等。总体预案专项预案(25件)国务院办公厅组织实施(体系总纲、规范指导)业务主管部门牵头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