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培训材料课件_第1页
中暑培训材料课件_第2页
中暑培训材料课件_第3页
中暑培训材料课件_第4页
中暑培训材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防中暑培训材料

2016-7预防中暑培训材料

2016-71名词解释中暑的原因中暑的分类和症状易中暑人群中暑的预防中暑的急救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措施AGENDA名词解释AGENDA中暑的定义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一、名词解释中暑的定义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二、中暑的原因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在公共场所、家中,人群拥挤,产热集中,

散热困难。再加上人呼吸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

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至0.7%~1%时,使

人的嗅觉神经麻痹、呼吸急促、身体抵抗力低下

,导致中暑发生。二、中暑的原因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先兆中暑:高温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不超过38℃。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三、中暑的分类和症状中暑分为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先兆中暑:高温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重症中暑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三、中暑的分类和症状重症中暑三、中暑的分类和症状容易中暑的8种人老龄人孕产妇婴幼儿心血管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营养不良的人正在服药的患者四、易中暑人群容易中暑的8种人老龄人四、易中暑人群五、中暑的预防喝的时候要慢慢喝,不要渴了就猛喝;

要喝温开水,不要喝冰水;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

要喝烧开过的水,不要喝生水;要喝新鲜温开水,不要喝“陈”水;还可以多喝加淡盐的温开水。1、喝水五、中暑的预防喝的时候要慢慢喝,不要渴了就猛喝;1、喝水8五、中暑的预防2、喝一些稀释的电解质饮料:要远离酒精、咖啡因和香烟五、中暑的预防2、喝一些稀释的电解质饮料:要远离酒精、咖啡因9五、中暑的预防3、慢慢地适应气温的转变:从事户外活动时候要放慢速度五、中暑的预防3、慢慢地适应气温的转变:从事户外活动时候要放10五、中暑的预防4、及时散热:当过于炎热时应该用冷水冲淋头部和颈部,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五、中暑的预防4、及时散热:当过于炎热时应该用冷水冲淋头部和11五、中暑的预防5、留意体重变化:中暑有可能导致身体在连续几天内逐渐虚脱,所以如果出现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应加以留意五、中暑的预防5、留意体重变化:中暑有可能导致身体在连续几天12五、中暑的预防6、外出戴帽子:夏天外出要戴帽子减缓头颈吸热的速度,特别是秃顶和发量不多的人五、中暑的预防6、外出戴帽子:夏天外出要戴帽子减缓头颈吸热的13五、中暑的预防7、外出不要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地辐射热,通风的棉衫比赤膊更有消暑的作用五、中暑的预防7、外出不要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地辐射热,通风14五、中暑的预防8、穿浅色的衣服:棉质和聚酯合成的衣服最为透气五、中暑的预防8、穿浅色的衣服:棉质和聚酯合成的衣服最为透气15五、中暑的预防五、中暑的预防16五、中暑的预防12、多洗澡,帮汗水离开人体五、中暑的预防12、多洗澡,帮汗水离开人体17五、中暑的预防五、中暑的预防18五、中暑的预防五、室内调节最佳温度:根据医学专家的研究,最适宜的室内空调温度是:1、穿西装打领带,最适宜的平均温度为24.4℃;2、上着短袖衬衣,下着薄面料裙、裤的女子,适宜温度为27.8℃,男女平均有2—3℃的差别。3、总的来说,最适宜的空调温度为27—28℃,不应低于24℃。4、此外,室内温度还应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进行调整,以室内外温差小于5℃为宜。五、中暑的预防五、室内调节最佳温度:六、中暑的急救中暑急救五字诀一、搬二、擦三、服四、掐五、转六、中暑的急救中暑急救五字诀迅速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其平躺,用扇子或电扇为他扇风,解开其衣领裤带,以利患者呼吸和散热。

中暑急救五字诀----搬六、中暑的急救迅速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其平躺,用扇子或电扇为他扇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

中暑急救五字诀---擦六、中暑的急救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感到不适时,及时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并多喝些淡盐水,以补充流失的体液。

中暑急救五字诀---服六、中暑的急救感到不适时,及时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并多喝如果患者一直昏迷不醒,可用大拇指按压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救醒后的患者,必须在凉爽通风处静卧休息,如果回到炎热的环境,会引发比之前更严重的后果。

中暑急救五字诀---掐六、中暑的急救如果患者一直昏迷不醒,可用大拇指按压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中暑急救五字诀---转(送)六、中暑的急救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户外作业时的防暑降温户外露天作业尽量避开每天的11:00-16:00这段高温高辐射时间;如果地点较固定的,尽可能采取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的措施,如设立遮阳棚、戴帽子、穿戴冷却马甲和降温头带;缩短作业时间,增加休息频率和时间;降温指数:实施指数:11:00-16:00户外作业时的防暑降温户外露天作业尽量避开每天的11:00-126

发放防暑降温药品发放盐汽水发放冷饮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27附录1-高温作业的法规要求根据国家《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规定,患有:(1)Ⅱ期及Ⅲ期高血压(2)活动性消化性溃疡(3)慢性肾炎(4)未控制的甲亢(5)糖尿病(6)大面积皮肤疤痕等症状者,均不适宜从事热环境作业。用人单位在员工进入热环境前,应先对工作者实施劳工特殊体格检查,以确保工作者安全。哪些人不适合在热环境下工作?附录1-高温作业的法规要求根据国家《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8附录2-轻度中暑后怎么办?多饮水或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这些药物,在工厂的急救箱里都有!如果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在额部颈部涂抹风油精、薄荷膏附录2-轻度中暑后怎么办?多饮水或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服用29附录3-重症中暑后怎么办?发现重症中暑者:然后立即送病人到医院治疗立即呼叫120,送病人到医院治疗!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使其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用冷水擦拭其面部和全身,尤其是分布大血管的部位,如颈部,腹下;可以置冰袋,和吹风扇和空调,及增加散热,但应注意不能直接对病人吹风附录3-重症中暑后怎么办?发现重症中暑者:然后立即送病人到医30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31预防中暑培训材料

2016-7预防中暑培训材料

2016-732名词解释中暑的原因中暑的分类和症状易中暑人群中暑的预防中暑的急救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措施AGENDA名词解释AGENDA中暑的定义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一、名词解释中暑的定义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二、中暑的原因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在公共场所、家中,人群拥挤,产热集中,

散热困难。再加上人呼吸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

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至0.7%~1%时,使

人的嗅觉神经麻痹、呼吸急促、身体抵抗力低下

,导致中暑发生。二、中暑的原因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先兆中暑:高温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不超过38℃。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三、中暑的分类和症状中暑分为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先兆中暑:高温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重症中暑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三、中暑的分类和症状重症中暑三、中暑的分类和症状容易中暑的8种人老龄人孕产妇婴幼儿心血管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营养不良的人正在服药的患者四、易中暑人群容易中暑的8种人老龄人四、易中暑人群五、中暑的预防喝的时候要慢慢喝,不要渴了就猛喝;

要喝温开水,不要喝冰水;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

要喝烧开过的水,不要喝生水;要喝新鲜温开水,不要喝“陈”水;还可以多喝加淡盐的温开水。1、喝水五、中暑的预防喝的时候要慢慢喝,不要渴了就猛喝;1、喝水39五、中暑的预防2、喝一些稀释的电解质饮料:要远离酒精、咖啡因和香烟五、中暑的预防2、喝一些稀释的电解质饮料:要远离酒精、咖啡因40五、中暑的预防3、慢慢地适应气温的转变:从事户外活动时候要放慢速度五、中暑的预防3、慢慢地适应气温的转变:从事户外活动时候要放41五、中暑的预防4、及时散热:当过于炎热时应该用冷水冲淋头部和颈部,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五、中暑的预防4、及时散热:当过于炎热时应该用冷水冲淋头部和42五、中暑的预防5、留意体重变化:中暑有可能导致身体在连续几天内逐渐虚脱,所以如果出现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应加以留意五、中暑的预防5、留意体重变化:中暑有可能导致身体在连续几天43五、中暑的预防6、外出戴帽子:夏天外出要戴帽子减缓头颈吸热的速度,特别是秃顶和发量不多的人五、中暑的预防6、外出戴帽子:夏天外出要戴帽子减缓头颈吸热的44五、中暑的预防7、外出不要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地辐射热,通风的棉衫比赤膊更有消暑的作用五、中暑的预防7、外出不要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地辐射热,通风45五、中暑的预防8、穿浅色的衣服:棉质和聚酯合成的衣服最为透气五、中暑的预防8、穿浅色的衣服:棉质和聚酯合成的衣服最为透气46五、中暑的预防五、中暑的预防47五、中暑的预防12、多洗澡,帮汗水离开人体五、中暑的预防12、多洗澡,帮汗水离开人体48五、中暑的预防五、中暑的预防49五、中暑的预防五、室内调节最佳温度:根据医学专家的研究,最适宜的室内空调温度是:1、穿西装打领带,最适宜的平均温度为24.4℃;2、上着短袖衬衣,下着薄面料裙、裤的女子,适宜温度为27.8℃,男女平均有2—3℃的差别。3、总的来说,最适宜的空调温度为27—28℃,不应低于24℃。4、此外,室内温度还应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进行调整,以室内外温差小于5℃为宜。五、中暑的预防五、室内调节最佳温度:六、中暑的急救中暑急救五字诀一、搬二、擦三、服四、掐五、转六、中暑的急救中暑急救五字诀迅速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其平躺,用扇子或电扇为他扇风,解开其衣领裤带,以利患者呼吸和散热。

中暑急救五字诀----搬六、中暑的急救迅速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其平躺,用扇子或电扇为他扇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

中暑急救五字诀---擦六、中暑的急救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感到不适时,及时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并多喝些淡盐水,以补充流失的体液。

中暑急救五字诀---服六、中暑的急救感到不适时,及时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并多喝如果患者一直昏迷不醒,可用大拇指按压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救醒后的患者,必须在凉爽通风处静卧休息,如果回到炎热的环境,会引发比之前更严重的后果。

中暑急救五字诀---掐六、中暑的急救如果患者一直昏迷不醒,可用大拇指按压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中暑急救五字诀---转(送)六、中暑的急救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户外作业时的防暑降温户外露天作业尽量避开每天的11:00-16:00这段高温高辐射时间;如果地点较固定的,尽可能采取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的措施,如设立遮阳棚、戴帽子、穿戴冷却马甲和降温头带;缩短作业时间,增加休息频率和时间;降温指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