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自然灾害第二单元(1)测试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d30a574c9d549a667f48461e5853d65/3d30a574c9d549a667f48461e5853d651.gif)
![选修自然灾害第二单元(1)测试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d30a574c9d549a667f48461e5853d65/3d30a574c9d549a667f48461e5853d652.gif)
![选修自然灾害第二单元(1)测试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d30a574c9d549a667f48461e5853d65/3d30a574c9d549a667f48461e5853d653.gif)
![选修自然灾害第二单元(1)测试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d30a574c9d549a667f48461e5853d65/3d30a574c9d549a667f48461e5853d654.gif)
![选修自然灾害第二单元(1)测试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d30a574c9d549a667f48461e5853d65/3d30a574c9d549a667f48461e5853d6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2020页,总=sectionpages2121页试卷第=page2121页,总=sectionpages2121页2014-2015学年度???学校4月月考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题型注释)2013年,将建成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质灾害检测预警系统,对北京市地质灾害点实现全覆盖。右图为北京市泥石流多发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小题。1.甲、乙两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达A.49毫米B.99毫米C.149毫米D.199毫米2.北京市的泥石流灾害A.发生频率随降水量的增多而增加B.多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高山高原C.强度与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有关D.可通过加强监测和预报避免损失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于北京市泥石流灾害的预警,是因其能A.及时发现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B.实时发布灾情信息,有利于救灾减灾C.分析灾害的成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D.根据灾害特点,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4.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特点是A.各地灾害种类一样 B.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C.主要发生在东部 D.主要发生在西部5.海南岛和台湾岛属于我国的()A.海洋灾害带B.东南沿海灾害带C.东部灾害带D.中部灾害带2009年9月29日,萨摩亚地区(西11区)当地时间6时48分发生了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在15.5°S,172.2°W,震源深度约为33千米。10月9日,临近的岛国瓦努阿图(东11区)接连发生了3次7级以上强烈地震。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各题。6.萨摩亚地震发生时,瓦努阿图的区时为 ()A.9月28日8时48分 B.9月29曰4时48分C.9月29日8时48分 D.9月30日4时48分7.根据震源深度推断萨摩亚群岛地震发生在 ()A.莫霍面附近 B.岩石圈内 C.地壳深处 D.软流层内读表及“震中分布示意图”,完成各题。震级、震源深度与烈度的关系表深度深度烈度震级5(km)10(km)15(km)20(km)3543.5346.55.554.55876.5669.58.587.5711109.5981211.51110.59.据表可以看出,烈度与震源深度和震级的关系是()A.烈度与震源深度呈负相关,与震级呈正相关B.烈度与震源深度呈正相关,与震级呈负相关C.烈度与震源深度、震级都呈正相关D.烈度与震源深度、震级都呈正相关10.图中A地位于震中,震源深度为100千米,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地震波(纵波)以8千米/秒的速度向外传播。那么位于图中B处的某海轮将于地震发生后约多长时间有震感(可能参考的数据:√60000≈245,√100000≈216,√230000≈480)A.30秒B.40秒C.50秒D.60秒读“全球自然灾害及其损失示意图”,完成题。11.图中符号“□”“▲”所代表的自然灾害是()①强风②干旱③地震④洪水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2.为减轻上述两种灾害损失,下列工程措施适宜的是()①营建防风林②修建水库③跨流域调水④建设护坡工程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11年新年前后,我国北方部分地区旱情严重,下面是农业部发布的旱情通报。读图完成各题。13.图示北方旱情严重地区()A.比同纬度海洋气温高B.比同纬度海洋气温低C.晴天多,昼夜温差小D.降雪天气多14.图示时期影响北方的天气系统是()A.暖气团 B.暖锋 C.高压系统 D.低压系统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5.上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A.春旱、寒潮、沙尘暴B.寒潮、台风、沙尘暴C.干热风、暴雪、沙尘暴D.干热风、寒潮、冻害16.该地区最有可能是()。A.准噶尔盆地B.东北平原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17.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和泥石流B.台风与干旱C.洪涝与干旱D.台风与寒潮读下表,回答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指标70年代80年代90年代1993-2002年灾害数量/次1110198727422935死亡人数/万人196807953.1受影响人数/万人7.414.519.625灾害损失/亿美元131020406290655018.表中信息反映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①灾害的强度减小②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③灾害数量增加④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9.表中因灾死亡人数不断下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降低B.减灾系统和防灾意识增强C.人口数量减少D.灾害强度减小20.草地鼠灾与下面哪项互为因果()A.毁林开荒 B.乱伐森林 C.过度放牧 D.过度抽取地下水旱灾是我国范围最广、历时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据此回答下列小题。21.我国冬麦主产区的抗旱保苗工作中,气象部门曾数次提醒农民谨慎浇灌,当时主要是担心A.盐碱地面积会增加B.气温偏低导致冻害C.地下水位变化过大D.水源不足造成浪费22.对我国干旱季节分区的正确认识是A.东北地区以夏秋连旱为主B.华北地区为全年干旱区C.江淮地区以伏秋连旱为主D.西南地区为四季无旱区23.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下列次生自然灾害是①山体崩塌②泥石流③水土流失④滑坡⑤水库决堤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24.导致黄淮海地区水旱灾害多发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 B.地形C.气候和地形 D.人为因素图示意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6.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大致呈负相关B.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低C.温度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增强;D.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27.下列关于我国寒潮的正确叙述是A.冬季寒潮发生频次高,因此对农业生产危害大B.秋末和初春发生的频次低,但是强度比较大,因此对农业生产危害大C.寒潮发生频次高的年份,农业生产的减产一定比较严重D.东北地区寒潮发生的频次高于南方,但是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有可能比南方小28.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工程的是=1\*GB3①长江三峡水利枢纽=2\*GB3②黄河中上游防护林=3\*GB3③西气东输=4\*GB3④沿海防护林=5\*GB3⑤大亚湾核电站=6\*GB3⑥加固荆江大堤A.=1\*GB3①=2\*GB3②=3\*GB3③=4\*GB3④B.=2\*GB3②=3\*GB3③=4\*GB3④=5\*GB3⑤C.=1\*GB3①=2\*GB3②=3\*GB3③=6\*GB3⑥D.=1\*GB3①=2\*GB3②=4\*GB3④=6\*GB3⑥29.我国下列地区地震活动较少的是A.华东B.青藏C.台湾D.华北读“20世纪50~90年代广东省年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完成下列问题。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受灾人口(万人/年)24274385912261590成灾农田(万公顷/年)18.143.953.782.089.130.广东省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其中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A.地震、洪涝、台风B.台风、暴雨C.低温冷害、冰雹、滑坡D.海啸、风暴潮、干旱31.一个时期以来,广东省受灾面积和受灾人口逐年上升的趋势,原因是()A.寒潮灾害频繁B.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淡漠C.季风环流改变D.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32.表1显示两地同年出现的地震的有关资料,读表完成18-19题。地点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震中距(千米)地震发生时间(当地时间)震级死亡人数(人)X地(美国西部)2005.810:257.48Y地(印度中部)5002.504:007.11820从资料看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 B.X地地震的能量大于Y地C.两地都不位于震中 D.两地的地震均属于破坏性地震33.若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储备物资中,节水设施、救生器具以及净水剂等比重较大,则该基地最有可能是 A.拉萨 B.西安 C.包头 D.武汉34.我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芒康县是泥石流多发地区,泥石流发生时,经常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这里泥石流多发的原因,下列所述,不相关的是A.植被覆盖率高B.地面坡度较大C.降水时间较长,雨量大 D.地质构造复杂35.下面我国冬半年最有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A.地震B.台风C.旱涝D.寒潮36.关于寒潮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使交通受阻,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B.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冬季危害最大C.青藏高原首当其冲,受寒潮危害最大D.南方远离寒潮源地,不会受到影响37.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6分)(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6分)38.黄河上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A.凌汛
B.地上河决口
C.水土流失
D.干旱39.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咸潮一般发生在上一年冬至到次年立春、清明期间,主要是由旱情引起。据此回答24题珠江三角洲发生咸潮的可能性最大。其原因正确的是()①冬季降水量少,江河水位下降②工业规模扩张,常住人口增加,用水又多浪费③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堰塞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地震等原因引起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读下图,回答题。40.据右图分析,导致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A.地震 B.滑坡 C.火山喷发 D.洪涝灾害41.关于该堰塞湖的形成是否产生了自然灾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B.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淹没下游才属于自然灾害C.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才属于自然灾害D.堰塞湖本身不属于自然灾害,由其产生的洪涝等才属于自然灾害42.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A.紧急撤离图示地区所有居民B.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C.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定并执行应急方案D.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北京时间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位于昆仑山北麓的新疆于田县(36.1°N,82.5°E)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43.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B.软流层C.上地幔顶部D.下地幔44.此次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A.震级小B.震源深C.人口密度小D.抗灾能力强45.此次地震发生一个月以来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广州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C.北京昼长时间越来越短 D.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越来越大读中亚地区某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46.该流域最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C.生物多样性的锐减 D.草场破坏47.有关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A.沙尘暴强度增大,频率降低B.草地面积增长幅度较小C.河流含沙量增大D.气温日较差减小下图为“1978~2000年中国县级年均水灾频次图”,回答题。48.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A.平原地区B.河流中下游地区C.湿润地区D.外流区小题2A.西北地区——融雪洪水B.东北地区——城市规模扩大C.黄土高原——连年气候异常D.长江中下游地区——冰凌洪水49.下列为形成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因素是①致灾因子的强弱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③地质构造的不同④灾情大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0.长江口附近海域是我国大面积赤潮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区,该海域赤潮高发期一般出现在()A.11月~次年1月B.2月~4月C.5月~7月D.8月~10月2006年7月,湖北遭受持续高温热浪袭击。据此完成2题。51.通常与高温天气相伴的气象灾害是A.旱灾B.蝗灾 C.洪灾D.火灾52.造成湖北持续高温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B.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C.夏季风未登录,降水少 D.我国雨带退回海洋,降水少近年来,全球地震频繁发生,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该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有关资料,X地位于北美西部地区,Y地位于南亚中部。读表回答问题。地点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与震中的距离地震发生时间(当地时间)震级死亡人数X2005.8上午10:257.48Y5002.5早上4:007.1182053.从表中的资料看,下列哪项不能明确判断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B.X地地震产生的能量大于Y地C.两地都不位于震中D.两地都受到了地震波的强烈冲击54.Y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不可能是A.人口密度大B.距离震中近C.地震发生时间 D.Y地位于板块边界地带读下图(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第下列各题。55.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5月6日14时风向为西北风的城市是()A.台北B.上海C.首尔D.北京56.在上图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B.水资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D.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57.读图,分析杭州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①地理位置特殊,受台风影响显著②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太平洋③沿岸地势低平④人口密集⑤海底地震⑥地壳运动A.③④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58.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的原因()A.海底火山爆发B.海底发生地震C.台风的影响D.厄尔尼诺现象台风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降水产生明显影响。某年广东省持续干旱便与当年台风数量偏少、强度降低有一定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问题。59.下列有关台风的说法正确的是A.广东沿海地区的台风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B.台风能够缓解旱情C.台风在赤道地区气压最低,势力最强D.台风控制地区,气流都辐合上升60.读台风过境示意图,若台风中心位于图中所示位置,判断广州地区受其影响产生的风向为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风
D.东南风61.若台风沿B线路前进,经广州至湛江。读图(天气系统过境的气压变化示意图),判断在此过程中受台风影响香港的气压变化曲线是A.①
B.②
C.③
D.④图示圆圈为台风系统,该系统分成四个区域,短箭头表示风,长箭头表示台风整体移动方向,回答下列各题。62.在航海中不幸处在该台风的控制区域,请问哪一区域最危险A.ⅠB.ⅡC.ⅢD.Ⅳ63.下图中四艘船的逃生路线(虚线箭头)正确的是A.甲路线B.乙路线C.丙路线D.丁路线64.图箭头为台风系统中风的运动路线图,圆圈为等压线,据图叙述正确的是A.该台风在南半球,因为风向受地转偏向力向左偏B.a点风速大于b点,因为向里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C.在台风系统中,风沿ab路线运动,最后做旋转上升运动D.当台风登录后重新回到海上,台风将继续减弱65.当你在山区考察或旅游时,若发生大规模的泥石流,下列四种自救方式你应当选择()A.向发生泥石流的沟谷上游快跑B.迅速向发生泥石流的沟谷下游逃跑C.赶快躲在沟口大石头的后面D.快速向垂直于沟谷两侧的山坡上移动66.2012年2月6至11日,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44届会议在杭州召开。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会议上表示,2011年登陆我国的台风共造成29人死亡或失踪。图中能够反映影响我国的台风成因是:A.①B.②C.③D.④67.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和一个烈度一般来说,地震的烈度与震级大小成反比C.所有地震均是由地质构造变动引发的D.烈度的大小与震源深度和震中距有关68.新疆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有A.沙尘暴B.高温干旱C.山洪暴发D.泥石流据统计,全球每年因老鼠损失贮粮3500多万吨,因鼠害减产5000万吨,足供3亿人吃1年。此外,老鼠还是各种鼠源性疾病的传染源。全球90%的鼠种,携带着200多种病原体,能使人致病的病原体主要有57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69.上述材料中的损失主要是由________造成的()A.家鼠B.田鼠C.草地鼠D.森林鼠70.下列有关鼠类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鼠类会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B.鼠类传播禽流感,危害人类健康C.森林鼠和草地鼠分别破坏森林和草原D.鼠类糟蹋粮食,造成农作物减产71.鼠害对我国农业生产已造成很大威胁,我们应加强灭鼠保粮工作,下列措施中最科学的是()A.加大毒鼠强的投放力度B.人人参与,捕捉老鼠C.将地面硬化,让其无藏身之地D.生态灭鼠,保护和饲养老鼠的天敌图为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72.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距海距离B.地形条件C.局地水域D.植被分布73.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A.虫害B.冻害C.滑坡D.洪水74.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含沙量高B.流程较短C.春、夏汛明显D.冰川补给为主75.我国冬天在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原因()A.气旋B.反气旋C.台风D.暖锋76.自然灾害(10分)读某区域示意图,分析甲国气象灾害少的原因。北京时间2014年4月2日7时26分25秒,智利西北部附近海域发生8.2级地震,海浪约高6.9英尺(约合2.1米)。此次震中位于智利北部城市伊基克西北方向99公里,距离智利北部海岸83公里。结合图回答下列各题。77.智利地震发生当天,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A.莫斯科(55°45′N,37°37′E)B.北京(39°54′N,116°23′E)C.新加坡(1°22′N,103°45′E)D.布宜诺斯艾利斯(33°S,58°22′W)78.智利是世界上地震多发的国家,因为它处于,地壳不稳定。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地带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地带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地带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地带二、双选题(题型注释)三、填空题(题型注释)四、判断题(题型注释)五、综合题(题型注释)读下表回答问题印尼海啸波浪到达时间和死亡人数(据《自然》杂志)国家震后死亡印尼30m228000泰国1m5384马来西亚1h68孟加拉国2h2斯里兰卡2h31000印度2h30m88000索马里7h15m15079.从表中可以看出海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80.海啸就我国的分类标准属于________灾害,主管部门是________,按发展过程属于________灾害,接损失程度属于________灾害。81.由此可以看出自然力量通过________的方式对人类构成全方位的威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生活稳定所必不可少的各种基础条件都会受到自然灾害的直接打击。82.【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低温冻害主要是因为强冷空气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使作物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受到损伤以致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平均每年冻害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分布图。对比东北地区与长江下游地区平均每年冻害出现的次数差异,并说明原因。(10分)83.读我国干旱灾害分布图(图9),回答下列问题:(10分)(1)从干旱季节分布看,我国春旱常出现在平原,主要原因是;伏旱常出现在平原,主要原因是。(2)我国干旱频次>30的三个地区又是我国洪水灾害多发地区,水旱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3)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中,沙尘暴多发地区是,形成沙尘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8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的分布规律是什么?(2分)(2)分别说明A、B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成因。(6分)(3)C地区为什么多洪涝灾害?(4分)8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下图为浙江省风暴潮高潮位达到各警戒级别比例逐月分布图,其中红色、橙色和黄色代超过当地警戒水位由高到低变化。据图归纳浙江省风暴潮高潮位超警戒潮位的时间分布特点,并提出防御措施。读下面热带气旋图,该气旋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以上,据图回答下列问题。86.该气旋在西北太平洋上称______,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称_______。87.A、B、C三区域中,A区域的天气状况是______,最大风速、最强暴雨出现在______区域,C区域称为______区域。88.该气旋常形成在________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________以上的广阔洋面上。89.台风灾害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90.对此类气旋的探测主要是利用________。减轻该灾害的重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91.如某地此时吹西北风,则此时气旋中心位于该地____方。92.(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干热风是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综合性农业气象灾害。右图是河南省某地1951年~2009年干热风日数年代变化统计图。试分析干热风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治措施。9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2013年1月11日上午8时20分,云南省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发生特大山体滑坡(下图)。事发前,该地区持续10多天雨雪天气。分析此次山体滑坡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94.(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左图是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形成原理图。右图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月平均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移动规律,并说明影响其移动的主要原因。(4分)(2)据图分析夏半年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6分)9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其在我国的表现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向南侵袭。寒潮会带来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24小时内超过10℃,而且最低气温在5(1)寒潮在秋季对我国农作物的危害较严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寒潮对我国不同区域影响的差异较大,试述我国北方和南方受寒潮影响表现的主要差异。(6分)96.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小红同学家住在高层楼房的15层,如果忽遇地震发生她该如何自救?请你帮她出出主意。97.【自然灾害】(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示意某年贵州羊昌瓦寨崩塌灾害。读图,完成下列要求。说明贵阳羊昌瓦寨崩塌发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10分)98.图16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3分)(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4分)(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2分)2010年11月以来,长江中下游降水持续偏少,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五成,发生了较严重的冬春连旱。专家评价此次大旱已经达到“极端气候”标准,50年一遇大旱。(4)写出旱灾带来的主要影响,简述为了减少本次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所采取的措施。(4分)99.(10分)【自然灾害】读世界泥石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据图描述欧洲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征。B地区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多暴雨区,却是泥石流多发地,试分析其原因。100.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下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而闻名,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被称为“旱腰带”。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地旱灾严重的原因。101.【自然灾害】(1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14年初,美国部分地区经历了持续多日的暴风雪和冰冻天气,美国中西部地区经历了-35℃的超低温天气,(1)简析此次美国超低温冰冻天气受灾范围广的原因,(4分)(2)简述此次冰冻天气对美国生产生活的影响(6分)102.干旱是我国最常见、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全国各地均可能发生干旱,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约占气象灾害造成粮食总损失的50%左右。下图为我国1990-2009年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1)我国干旱频次最高的地区是,,。(2)中国干旱灾害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3)图中A、B、C三地什么季节旱情最严重?并分析其成因。10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2010年10月25日、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连续遭遇地震、海啸以及火山喷发,灾难已造成300多人死亡,几百人失踪,数万人无家可归。分析印度尼西亚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并就防灾减灾提出几点建议。10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7分)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左图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右图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6分)(2)分析甲城市所在平原洪涝灾害频繁的自然原因。(4分)(3)简述R河中下游的主要水文特征(4分)。说出R河下游易泛滥的季节及判断理由。(3分)105.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分析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4分)(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原因。(3分)(3)哪些人类活动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3分)(4)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哪些?(4分)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page1616页,总=sectionpages1616页答案第=page1515页,总=sectionpages1616页参考答案1.C2.C3.A【解析】试题分析:1.通过读图分析:甲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介于700和750之间,乙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介于800和850之间,因此甲乙两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差值介于50和150之间,最大差值C项最符合。2.发生频率在图上没有显示,A错;西部和北部为山地并没有高原,B错;泥石流强度和与地址构造和地形地貌有关,C正确;加强监测和预报只能减轻泥石流所造成的损失而不能避免,D错。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及时发现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的功能,所以A正确;而B、C、D叙述的都是GIS的功能。考点:不同地点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大高差的推算;读图分析北京泥石流灾害;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应用于泥石流灾害的功能。4.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我国各地灾害种类不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东部气象灾害多,西部地区地质灾害频繁。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5.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自然灾害分布。海南岛和台湾岛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6.D7.B【解析】6.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萨摩亚地区(西11区)当地时间6时48分,努阿图(东11区)比西11区早22个小时,所以为9月30日4时48分。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7.根据震源深度约为33千米,超过了地壳的平均厚度,该处为大洋,地壳较薄,所以在岩石圈内。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8.D【解析】洪水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如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的大坝决口等。臭氧空洞与洪水的形成没有联系。9.A10.A【解析】9.根据表格分析,震级越高,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大,烈度越小。所以烈度与震源深度呈负相关,与震级呈正相关。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10.震源深度为100km,AB两地的水平距离为220km,则震源与B点的距离约为245km,245÷8≈30秒。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11.B12.B【解析】试题分析:11.干旱、洪水等气象灾害,由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出现的频率高而带来的损失最严重。图中“□”“▲”所代表的自然灾害损失最大。12.修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能有效减轻洪水的威胁;跨流域调水能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可有效减轻干旱带来的损失。考点:主要考查了全球的自然灾害。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以“全球自然灾害及其损失示意图”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全球自然灾害及对策。13.B14.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读图分析能力。1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气温应较同纬度的海洋低。14.影响北方地区天气持续晴朗的天气系统为高压系统,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点评:本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难度一般。15.A16.C【解析】试题分析:15.甲是因降水少,春季灌溉用水多,可判断为春旱;乙是冬季风盛行,会出现降温现象,可判断为寒潮;丙是春季,且接近沙源地,可判断为沙尘暴。故选A。16.准噶尔盆地春季灌溉用水少,人口、城市少;东北平原地区,春季有积雪融水,春旱不严重;东南丘陵,地表径流多,春旱和沙尘暴少;而华北平原春旱、寒潮和沙尘暴都发生次数较多。故选C。考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分布17.C【解析】试题分析: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最主要的是气象、气候灾害,其次是地质地貌灾害。其中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考点:主要考查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分布。18.B19.B【解析】试题分析:18.由表中信息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尽管自然灾害次数增加,死亡人数却在下降。说明人类抵御灾害能力已有所提高;但灾害损失却越来越大,受影响人数也越来越多,说明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19.自然灾害次数增加,但表中因灾死亡人数不断下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减灾系统和防灾意识增强,人们的抗灾能力增强。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表,注意从表中提炼地理信息。解答本题还需明确: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但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从区域角度看。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减灾防灾投入,降低灾害危害程度,忽视防灾抗灾的经济发达区在灾害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20.C【解析】试题分析:审题时必须注意题目限定的是“草地鼠灾”。毁林开荒、乱伐森林与草地无关,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与鼠灾也没关系。故A、B、D三项错误。草地鼠灾严重时草场产草量不足,放牧牲畜会出现过度啃食草场的情况,出现过度放牧;同时过度放牧也会引起草场退化,老鼠也会出现过度啃食草场的状况。故C为正确选项。考点:草地鼠灾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草地鼠灾的认知水平。21.B22.C【解析】试题分析:21.春季气温回升,但降水少,冬麦保苗应注意抓住时机进行灌溉,由于春季气温变化快,昼夜温差大,应保证灌溉水能全部下渗,不然夜晚易发生冻害,所以答案选B项。22.东北地区夏季多旱灾,由于我国雨带自南向北移动,当雨带移动速度较慢,导致东北地区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发生旱灾,A错;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春季气温回升,蒸发量大,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春季播种用水量大,所以春旱严重,B错;西南地区因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为雨季,出现在6-8月,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是旱季,当西南季风来得晚或退的早易发生旱灾,D错;江淮地区夏季因受副高影响,出现伏旱,伏旱过后因雨带移动到北方地区,江淮地区降水少,出现秋旱,故C正确。考点:冬麦保苗注意的问题;我国干旱季节分区23.B【解析】试题分析:地震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指地震引起的继发性崩塌、滑坡、塌陷、地裂缝。由于地震震动造成山体岩土结构松散,特别是伴随降雨极有可能引发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多种次生地质灾害。地震还会引起其他次生灾害,如沙土液化、喷沙冒水、城市大火、河流与水库决堤、水体污染、瘟疫等。而水土流失属于植被、土壤等长时间的统一演化过程,属于生态破坏。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自然灾害与生态破坏的差异,并结合地震对地形地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进而可判断引起的次生灾害。24.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黄淮海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故水旱灾害多发。25.A【解析】台风和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发生原因相同。26.B27.D【解析】26.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大致呈负相关,地表温度距平低,寒潮频次高;温度低,亚洲高压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27.冬季寒潮发生频次高,但是冬季农作物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秋末和初春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大,主要是因为农作物的收获和播种,并不是因为强度大;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冬季农作物少,所以东北地区寒潮发生的频次虽高于南方,但是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有可能比南方小。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28.D【解析】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防洪;黄河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沿海防护林—减弱风力,保护沿海生态;加固荆江大堤-防洪。选择D项。29.A【解析】地震活动较少的是就是离板块交界处较远的地方,所以是华东地区。选择A项。30.B31.D【解析】试题分析:30.广东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全国降水量最多的省区之一,常受到台风、暴雨的影响,地震和滑坡属于地质灾害,不是气象灾害,广东全年气温温暖,不会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故选B.31.一个时期以来,广东省受灾面积和受灾人口逐年上升,是因为广东省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快,人口密集,对环境的破坏也加重,所以受灾面积和受灾人口都呈上升趋势,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广东省的气象灾害.32.A【解析】震级越高,能量越大,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图表中没有震源深度的信息。选择A项。33.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自然灾害的分布。材料反映该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洪涝和水污染严重,故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集中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武汉符合。点评:简单题。34.A【解析】试题分析:泥石流多发地区,一般具有坡度较大,降水时间长,且雨量大,地质条件复杂,岩石破碎等条件,所以B、C、D三项都是相关的。不能选。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拦蓄洪水的能力强,泥石流发生的机率少,不是泥石流多发的原因,所以选A。考点: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35.D【解析】注意冬半年的自然灾害,选D项。36.A【解析】寒潮结冰,暴风雪对交通受阻,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秋季和春季;青藏高原由于地形的阻挡,影响小。选择A项。37.(1)春季。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6分)(2)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共6分)【解析】试题分析:(1)图示该地春季冰雹发生多。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春季冷暖气团相互作用强烈,加上春季气温回升快,对流运动强烈。(2)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考点:气象灾害38.A【解析】黄河上游地区部分河段河水由南向北流向,易由于北方河水结冰早、融冰晚,而出现冰块堵塞河道的现象,即凌汛。39.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环境问题。结合材料咸潮发生的条件,判断河流水位降低或海水位上升,则容易引起咸潮,故选D项。40.B41.A42.C【解析】40.试题分析:读图中的等高线可知:堰塞体形成以前西侧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而形成以后,坡度变缓,这表明西侧发生了滑坡,形成了堰塞体。故选B。41.试题分析:读图可知:堰塞湖形成以后,已淹没了村庄,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形成了自然灾害。故选A。42.试题分析: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不易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紧急撤离图示地区所有居民;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会形成洪涝灾害;所以只有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定并执行应急方案,才能减轻损失。故选C。考点:堰塞湖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堰塞湖的形成、灾害及所采取的措施,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掌握堰塞湖产生自然灾害的原因。43.A44.C45.B【解析】试题分析:43.读材料,地震的震源深度12千米,地壳的平均厚度17千米,在陆地上约33千米,所以震源位于地壳,A对。软流层、上地幔顶部、下地幔都属于地幔部分,B、C、D错。44.此次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主要是发生地区在我国西部,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C对。5级以上地震属于破坏性地震,此次地震震级较大,震源浅,A、B错。西部经济落后,技术水平低,抗灾能力弱,D错。45.地震发生在2月12日,地震发生一个月时间内,地球位于南半球,离开近日点向远日点移动,速度在逐渐减慢,A错。广州距直射点的纬度差在减小,正午太阳高度在增大,B对。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的昼长增加,C错。此时段内,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南半球,北极圈没有极昼,D错。考点: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地震,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46.B47.C【解析】试题分析:46.由于中亚地区,深居内陆,距海洋遥远,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常年降水稀少,以干旱为主。由图中可知,该流域耕地比重增大,水体比例下降最大,说明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加剧,最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正确答案是B。47.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加剧,过度垦殖,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大,因此草地面积减少,植被少,河流含沙量增多,同时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大,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增大。正确答案是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是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影响。48.D【小题2】A【解析】试题分析:48.根据图中图例判断,并结合选项比较分析即可。【小题2】各地区水灾的成因要注意考虑其自然和人为原因。西北地区降水少,其水灾的发生应主要和全球变暖、春季雪灾增多有关;黄土高原水灾主要和该地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等因素有关;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灾多发和围湖造田、降水多且降水时间长等有关;东北地区由于建国后对湿地的开发,导致其蓄水能力减弱,水灾多发。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掌握水灾的主要形成原理,并能利用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分析不同地区的水灾主要形成原因。49.A【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主要是致灾强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灾害强度越大,危害程度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损失越大。故选A项。点评:知识性试题,简单题。50.C【解析】本题考查海洋污染及生态问题。5月~7月为北半球气温较高,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所以该海域赤潮高发。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51.A52.B【解析】51.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关联性。高温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健康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在农业方面,高温加剧了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作用,高温少雨同时出现时,就会造成土壤失墒严重,加速旱情的发展,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52.本题考查西北太平洋副高对我国气候的影响。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7月长江流域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形成的高温晴朗天气,即伏旱天气。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53.A54.D【解析】53.从图中的资料信息能够明确的是震级(产生的能量);与震中的距离(都不在震中);有人员伤亡(受地震波的冲击)。不能明确的是震源深度。54.地震产生的危害与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离震中的距离、地震发生的时间、抗震救灾的能力等有关。55.A56.B【解析】试题分析:55.根据影响风向的作用因素来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空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与低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向右偏。读图可知,上海附近为高压控制,台北位于其东南方,吹西北风;上海、首尔、北京位于其北方,应吹偏南风。故选A。56.上图所反映的季节为春季,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要从供求关系来分析,春季正是春耕时节,农田需水量大,而此时降水少,河川径流量小,水资源短缺。所以主要原因是水资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其他三项也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气候的综合运用。57.D【解析】试题分析:风暴潮灾情可以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杭州湾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间位置,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太平洋,沿岸地势低平、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又经常受台风的影响。考点:主要考查了风暴潮的成因。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杭州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58.B【解析】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的原因海底发生地震。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59.B60.B61.A【解析】本题考查台风。59.A项台风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故以北半球向右偏,气流呈四周向中心的辐合,呈逆时针;错误;B项台风常发生在夏秋季节,为伏旱时节,台风带来的降雨能够缓解旱情,正确。C项由于赤道地区没有地转偏向力,故赤道地区不能形成台风;错误。D项台风中心盛行下沉气流;错误。60.图示台风中心为低压,根据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形成西北风61.台风影响前,气压较高,台风影响时气压最低;台风过境后,气压升高,故选①线。62.A63.B64.C【解析】62.Ⅰ位置位于台风的前进方向,台风中心附近将会向其靠近,风速大,破坏力大,受台风影响时间长,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63.遇到台风的逃生路线,不能和台风行进的方向一致,应和台风行进的方向相反或垂直,甲、丁路线路线将遭受更大的风力侵袭,丙路线不能逃离台风控制区,乙路线的逃生方向正确,所以选择B选项。64.根据台风系统中风的运动路线,空气以逆时针水平运动向中心辐合,所以为北半球;a点风速小于b点风速,因为台风中心附近风力最大;当台风登录后重新回到海上,因为海面摩擦力变小,台风风力将增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本题考查了低压系统;自然灾害的逃生。65.D【解析】试题分析:发生泥石流时,应远离沟谷,往垂直于沟谷两侧的高处避灾。考点:本题考查泥石流发生时如何逃生自救。点评:本题考查泥石流发生时如何逃生自救,实用性强,与生活联系紧密,真正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这一理念。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是自然灾害,我们还没有力量阻挡,不过在发生灾难时我们要学会自救,避免没必要的人身伤害!有关泥石流逃生的几个问题:发生泥石流该向哪个方向逃跑?泥石流发生时,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遇泥石流如何脱险?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答案】C【解析】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形式,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如图③,所以C项正确。67.D【解析】本题考查地震。A项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距震中不同距离,烈度不同;错误;B项一般来说,地震的烈度与震级成正比;错误;C项地震有不同的类型,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之分;错误。故选D项。68.D【解析】由于山麓地带夏季大量积雪融水可能导致泥石流发生。69.B70.B71.D【解析】试题分析:69.由材料可知,该损失是贮粮损失,应为田鼠所致。70.鼠类会在堤坝上打洞,从而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造成水灾;老鼠是很多疾病的贮存宿主或媒介,但禽流感主要由飞禽传播,与鼠类无关;森林鼠和草地鼠分别破坏森林和草原;鼠类会挖掘田地,偷吃粮食,危害农业,造成农作物减产。71.毒鼠强会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若人类误食,还会危及生命,故应限制其使用;人工捕捉老鼠和地面硬化是不现实的;生态灭鼠,保护和饲养老鼠的天敌如猫头鹰、黄鼠狼、獾、猫及多数以鼠为主食的蛇,以控制害鼠数量是最科学的方法。考点:鼠害的危害及措施72.B73.B74.C【解析】试题分析:72.从题图中可以得出海拔高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海拔较高处的甲降水量较多,海拔较低处的乙降水量较少,因而,影响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条件,故B正确。73.从题干和题图经纬度信息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该地区因纬度较高,乙地的海拔较低(位于平原),春季多发寒潮、低温冻害灾害,故B正确。74.读图中经纬度可判断,该河流位于我国东北部,东北地区河流有春、夏两个汛期,河流以冰雪融水和降水为补给,流程长,流量大,含沙量小,故C正确。考点:地形与降水;气象灾害,河流水系特征。75.B【解析】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我国北方沙尘暴产生的原因主要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风速大,引起沙尘暴。高压即为反气旋。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76.热带雨林气候地区,全年气候变化较小,降水均匀,不易形成旱涝灾害(4分)。地处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不易形成台风(3分)。纬度低,不会受到来自极地附近的冷空气影响(3分)。【解析】试题分析:读图,根据海陆轮廓判断,甲国是马来西亚,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地区,全年气候变化较小,降水均匀,不易形成旱涝灾害。甲国地处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不易形成台风。纬度低,不会受到来自极地附近的冷空气影响。所以气象灾害较少。考点:区域气候特征,自然灾害少的原因。77.A78.C【解析】试题分析:77.根据材料中的地震时间,4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根据选项中的经纬度判断,莫斯科纬度最高,所以地震时白昼最长,A对。B、C、D错。78.智利是世界上地震多发的国家,因为智利处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地带,是板块的消亡边界,C对。A、B、D错。考点: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地震带的分布及原因。79.突发性影响距离远危害大;80.海洋国家海洋局次生重大81.自然灾害工矿业农林牧渔业【解析】考查意图:自然灾害的有关特点和分类79.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从表中可以看出到达泰国,印尼的时间仅仅几分钟之内,所以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而从索马里的有关数据可以看出具有影响距离远的特点,从死亡人数来看具有危害大的特点。80.是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灾害的分类。就我国的分类标准,海啸属于海洋灾害,由国家海洋局主管;按发展过程,应是次生灾害,因为一般是由地震等引起;按损失程度应是重大灾害。81.海啸是自然力量威胁人类的一种方式,工矿业、农林牧渔业、社会生活稳定所必不可少的各种基础设施都会受到自然灾害的直接打击本题的错因是:1.图表中的内容没有挖掘出来,对于数据想说明的问题没有理性的认识。2.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固。82.差异:东北地区平均年冻害次数比长江下游地区少。(2分)原因:冻害发生在冬半年(主要在春、秋两季);冬半年与长江下游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活动较少;农作物耐寒能力强;东北地区人们防冻意识强。(8分)。【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平均年冻害次数比长江中下游地区少。寒潮引发的低温冻害主要发生在冬半年;冬半东北地区非常寒冷,但冬季农业生产活动较少,寒潮降温对该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影响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低,冬半年农业生产活动仍然较多,一旦寒潮来临,低温冻害会对农作物造成一定影响,强降温对该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影响较多。考点:冻害区域差异和成因83.(1)黄淮海(华北)(1分)气温回升快、蒸发快,(1分)同时夏季风还没到(1分);长江中下游(1分)受副高控制(1分)(2)受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变化易造成水旱灾害(1分)(3)黄淮海平原(1分)春季气温高,蒸发快,(1分)土壤干燥,(1分)同时靠近冷高压,风力大(1分)【解析】略84.(1)第二级地势阶梯上,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2分)(2)A地区有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1分)。原因是土质疏松,降水季节变化大(2分)。B地区有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1分)。原因是地壳活动强烈,岩石破碎;暴雨集中(2分)。(3)C地区因黄河从较低纬度处流向较高纬度处,在春季和初冬有凌汛(1分),降水集中在夏季(1分);地势低平,河道淤积(2分)。【解析】试题分析:(1)从图例河流的含沙量分布分析,河流含沙量多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从空间位置分析,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在第二级地势阶梯上,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地区。(2)A地区为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降水季节变化大,所以多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B地区为西南地区,地壳活动强烈,岩石破碎;地势起伏大;暴雨集中,所以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多发。(3)从河流流向分析,C地区河流从较低纬度处流向较高纬度处,在河流结冰的初期和融冰的初期,易发生凌汛现象;从降水分析,因降水集中,多暴雨,所河流水位高,易形成夏汛;从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导致积水;河床高,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水。考点:地质灾害、水文灾害85.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6~10月份,其中8、9月份最多。(4分)防御措施: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海堤建设;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加强宣传,提高民众防灾减灾意识。任答三点得6分【解析】试题分析:从图上可以总结出浙江省风暴潮高潮位超警戒潮位的时间主要集中在6~10月份,其中8、9月份最多。风暴潮危害很大,为了防御风暴潮,我们要采取一系列的防御措施,如: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海堤建设;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加强宣传,提高民众防灾减灾意识。考点: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防灾与减灾86.台风飓风87.碧空无云B外围(过渡)88.热带26℃89.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90.气象卫星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91.东北【解析】台风、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大的一级,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西北太平洋上称为台风;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的称为飓风。从台风结构图上,可以看出台风中心(即台凤眼)碧空无云(中心离心力大于气压梯度力),在其附近的螺旋带(环状结构)中,气流急剧辐合,天空乌云密布,台风的最大风速和最强暴雨就出现在这里。台风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区域,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就连内陆地区也受其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灾害造成。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92.影响:易产生旱灾;加剧水资源短缺;农业减产。(任选两点,每点2分,共4分)。措施:加强对干热风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建设农田防护林;培育和栽种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适时合理灌溉;调整农业结构;加强灾害评估与灾害管理工作。(任选三点,每点2分,共6分,合理即可。)【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干热风是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综合性农业气象灾害。导致小麦乳熟期受害秕粒的一种干而热的风。容易产生旱灾,加剧水资源短缺,导致农业减产。干热风的主要防治措施:加强对干热风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建设农田防护林,培育和栽种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适时合理灌溉,调整农业结构,加强灾害评估与灾害管理工作。考点: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灾害的防治措施。93.自然原因:地处山区,地形崎岖,岩石破碎,多滑动面;(2分)受雨雪影响,(2分)斜坡的岩、土体沿滑动面整体滑动,形成滑坡。(2分)人为原因:工程建设(修路、盖房屋)破坏坡脚,(2分)破坏植被。(2分)【解析】试题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包括陡峭的坡度、岩石破碎、暴雨的诱发以及其他人为因素破坏了原有的平衡,通过读取材料和图形可知,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岩石破碎,再加上持续10多天的雨雪天气使雨水沿缝隙下渗导致岩体整体滑动;此外,人为原因包括植被的破坏和工程建设破坏坡脚,导致原有的平衡被打破。考点:本题考查滑坡产生的原因。94.(1)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进而引起副热带高气压带作季节周期移动。(2)5月份锋面雨带在华南地区(珠江三角洲),6月份推进到长江中下游一带,7、8月份到达华北,东北地区。【解析】试题分析:(1)由于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冬季随太阳直射点南移。(2)读左图可以发现,雨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的北部边缘,结合右图分析,5月份锋面雨带在华南地区,珠江三角洲一带,6月份推进到长江中下游一带,7、8月份到达华北,东北地区。9月份又退到长江以南地区。考点:该题考查锋面雨带推移规律,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95.秋季主要为收获季节,农作物受冻害减产。北方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和暴风雪等;南方表现为降温、冻害、冻雨等。【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寒潮的危害性。南方和北方的水分、热量条件不同,因此北方和南方受寒潮影响表现存在差异。北方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和暴风雪等;南方表现为降温、冻害、冻雨等。考点:寒潮。96.地震发生时就地躲避;防止坠物砸伤;选择物体结实,有支撑的,易于形成三角空间,开间小的地方;尽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眼睛,掩住口鼻。避开门窗,阳台,走廊过道和电梯等死亡线。(不可跳楼,平时做好应急预案,建立家庭防震避震方案等。其余合理说法均可,答出4点得10分)【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我国汶川和雅安地震的报道并结合课本所学地震的相关知识来分析,合理即可。考点:地震发生后自救措施。97.原因:山高坡陡,岩层多断裂发育;水从岩石的节理或裂缝处溶蚀,使岩石失去稳定性;农业生产和公路工程等人类活动,破坏山体稳定性。(合理即可,4分)。防范措施:加强区域地质灾害的检测和预警;加强监督和管理,减少对地质地貌的破坏;对崩塌体及已经破坏的岩层进行工程加固;陡坡山地退耕还林、还草。(任意答三点,6分)【解析】试题分析:地形地质条件与人类活动均可诱发崩塌。从地形地质看,当地山高坡陡,岩层多断裂发育,喀斯特地貌广布,岩石不稳。从人类活动来看,农业生产和公路工程等人类活动,破坏山体稳定性。防范措施:加强区域地质灾害的检测和预警;加强监督和管理,减少对地质地貌的破坏;对崩塌体及已经破坏的岩层进行工程加固;陡坡山地退耕还林、还草。考点:崩塌发生的原因及预防98.(1)②区。该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C)均最高。(2)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2分)(4)影响:地表(河湖)水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土壤墒情变差);农作物缺水;生产生活用水缺乏(人畜饮水困难)。(每点1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共2分)措施:国家政策支持(或:政府大量资金投入),跨区域调水,人工增雨,抽取地下水,合理灌溉。(每点1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共2分)【解析】(1)根据图示:②区旱灾最严重。主要原因是该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C)均最高。(2)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所以②区以春旱为主,③区以伏旱为主。(3)①区位于东北地区,春旱带来的次生灾害是森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民间借贷合同范本(28篇)
- 2025年农村子女抚养费用分担协议
- 2025年供电企业与用户用电合作协议
- 2025年共同策划健身房合作合同书
- 企业劳动合同协议2025年
- 2025年企业员工劳动合同补充协议范本
- 2025年铝合金预拉伸厚板和蒙皮铝合金板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范
- 2025年高性能陶瓷复合材料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企业变更代理协议
- 2025年涨紧轮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港口自动化与智慧港口发展方向
- 人教版小学英语单词表(完整版)
- 飞灰处置及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备案拿地
- 2024年咨询工程师考试大纲
- 免疫治疗皮疹护理查房
- 2024年棉柔巾行业市场趋势分析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2024年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老年期谵妄课件
- 项目采购管理培训
- 河道保洁服务日常巡逻方案及措施
- 《工业气体泄漏气云红外成像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价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