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更多精品教学资料请加微信:2777464395更多精品教学资料请加微信:2777464395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表为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部分农具简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时期整地工具中耕工具夏朝耒、锛、铲、斧锄、博商朝耒、锛、铲、锸、斧、析铲、博西周耒、锛、铲、锸、斧、析、援铲、罅A.已经出现铁犁牛耕B.木石等原始农具已不复存在C.耕作方式不断进步D.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解析: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材料历史证据不足,故A项错误;“斧”作为原始生产工具,夏商周时期多以石斧作为农业生产基本工具,故B项错误;夏商周时期整地工具和中耕工具种类繁多、层次分明,说明此时期耕作方式注重精细化操作,故C项正确;农业管理经验材料提供证据不足,故D项错误。答案:C2.战国时,长梧地方守护封疆的人对子牢(孔子的学生)说,从前我种庄稼,耕地粗疏马虎,而庄稼收获时也就用粗疏马虎的态度来报复我,我来年改变了原有的方式,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禾苗繁茂、果实累累。材料表明()A.战国时生产力已有较大提高B.耕作态度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C.耕作技术水平低导致了歉收D.当时的农业已经出现精耕细作解析:材料表明战国时耕作方式的改变,没有体现生产力的较大提高,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耕作方式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故B项错误;耕作方式落后导致了歉收,故C项错误;“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答案:D3.自明嘉靖以后,迎神赛会之风日趋兴盛,到清乾隆年间达到鼎盛。一些以丝绸为主的市镇,祭祀蚕花娘娘;一些镇、村祭祀“刘皇”,因为他能驱蝗虫,保丰收;还有一些崇奉能治病、出行保平安的神。民间崇拜的功利化倾向反映了()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自然灾害影响了价值取向C.市民生活习俗发生重大变化D.自然经济下的理想与诉求解析:材料中民间崇拜的功利化倾向反映出对农业的重视,传统重农观念没有改变,故A项错误;虽然发生自然灾害,但民间传统重农观念没有改变,没有影响价值取向,故B项错误;民间崇拜与市民生活习俗无关,故C项错误;民间崇拜对农业的重视,是自然经济下对增加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产量的理想与诉求的体现,故D项正确。答案:D4.北宋以后,北方水利工程项目日趋减少,南部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则快速增加,甚至明代的湖南与云南也增加了许多水利工程。下列关于上述变化的正确解读是()A.显示政府对南方农业生产的重视B.水利工程大多位于人口迁出地区C.可看出粮食作物生产中心的转移D.上述省份都是工商业发达的地方解析:经济中心的转移导致政府对南北方水利工程项目的投入力度变化,故A项错误;北宋以后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呈现出南迁趋势,故B项错误;经济中心的转移导致政府对南北方水利工程项目的投入力度变化,南方地区成为粮食生产的中心区域,故C项正确;湖南、云南工商业发展相对落后,故D项错误。答案:C5.(2017·宜春模拟)西汉早期的王侯墓,大多仿战国风格,注重高大坟丘,深邃墓室,多重棺椁,随葬品多为铜陶器。文景之后,模拟地上豪华府第建筑的风气开始流行,随葬品有玉衣、丝织品、金银器等。王侯墓风格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奢靡之风逐渐扩散开来B.官营手工业日益进步C.王侯拥有高贵的政治地位D.政局稳定和生产发展解析:社会奢靡之风逐渐扩散开来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官营手工业进步不是王侯墓风格转变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王侯的政治地位在汉代早期和文景之后都是高贵的,与王侯墓风格转变无关,故C项错误;汉代初年国家统一,经济恢复和发展,出现文景之治,推动文景后王侯墓风格转变,故D项正确。答案:D6.(2017·益阳调研)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全国兴修水利工程10793处,其中两浙路修建1980处。此外,还在东南沿海修筑了长达500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这反映了()A.连年暴雨导致严重涝灾B.水利政绩成为擢升依据C.江南经济发展推动水利建设D.人口大量增加需要新耕地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连年暴雨和严重涝灾,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官员的擢升,故B项错误;题干中“全国兴修水利工程10793处,其中两浙路修建1980处”“东南沿海修筑了长达500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说明江南地区的水利建设情况较好,而这一时期的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人口增加,故D项错误。答案:C7.《汉书·地理志》记载,全国设铁官四十九处,有六处在今天河南境内,并且规模都比较大。如今发现汉代冶铁遗址共30多处,近半在河南。这反映出汉代()A.河南手工业最发达B.冶铁由官府垄断经营C.冶铁技术相当成熟D.中原地区的经济领先解析:材料反映河南有六处规模大的铁官,不能说明河南手工业最发达,故A项错误;冶铁由官府垄断经营是汉武帝时期,而题干时间是汉代,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介绍汉代冶铁遗址在河南分布情况,不能说明冶铁技术相当成熟,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河南既有铁官且规模大,还有多处的冶铁遗址,说明河南冶铁手工业比较发达,这与中原地区的经济领先有关,故D项正确。答案:D8.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1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B.图2可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C.图3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D.图4是西汉海昏侯发行的五铢钱解析: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故A项错误;素纱禅衣是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历经两千年仍完整无缺,反映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故B项正确;水排是冶铁工具,并非灌溉工具,故C项错误;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铸五铢钱,故D项错误。答案:B9.先秦典籍《周礼·考工记》中载:“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发明)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手工业()A.有独特的工艺造物文化B.推崇行业间的分工协作C.工匠有崇高的社会地位D.注重对生产工具的改进解析:A项叙述与材料中“先秦典籍《周礼·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不能体现行业间的协作,故B项错误;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工匠地位低,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生产工具的改进,故D项错误。答案:A10.据明朝万历《华州志》记载,陕西华州“郡之柳子镇,有千家铁匠,作刀剑剪斧之用,天下士大夫所共索,以为转相赠予者”。这表明华州柳子镇()A.铁业全行业资本主义萌芽B.家庭手工业技术高超C.冶铁开始采用机械化生产D.铁业呈现出繁荣景象解析: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家庭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以家庭使用为主,从“作刀剑剪斧之用,天下士大夫所共索,以为转相赠予者”,可知是民营手工业,故B项错误;机械化生产出现于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从“郡之柳子镇,有千家铁匠”,可知冶铁业繁荣,故D项正确。答案:D11.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可以用来研究()A.古代官营手工业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解析:依据题干材料“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反映了手工业领域存在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也就是说存在自由劳动力市场,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故B项正确。答案:B12.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此史料印证了()A.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C.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解析:根据材料17世纪晚期,上海已经有规模庞大的织布工人即纺织工人,广东等地也出现了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实行专业化生产的趋向,所以此史料印证了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故A项正确;材料与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海外贸易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故C项错误;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后期起,古老的骆驼商道有了一条对等的海路。瓷器成为新途径的首选,方便、大宗、价值又高,能提高船东的利润。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比例均衡、形态流动、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种文化孤芳的排外心理。元朝青花瓷的诞生是泉州穆斯林商贾和景德镇窑主共同推动的,接纳了西南亚地区(中东)的传统审美价值。明朝青花瓷工艺改进并流行。清初,珐琅彩进入中国,使瓷器用色逐渐涵盖彩虹的所有缤纷。17—18世纪欧洲传教士和商人频繁往来于欧洲与中国,世界开始聚焦中国。耶稣会士的中国报告和以拉丁文翻译的儒家经典,陆续在法国出版,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中国瓷器的造型风格、优良质地及瓷器上的图案花式和绘画深受欧洲人喜爱,欧洲各国作坊加以仿造。1769年,英国玮致伍德建立陶厂,此后引进机器生产,并采用新式转印技术。他不仅采用景德镇的精密分工制度,还推出创新的管理方式和现代商业经营事项,如市场调查、报纸广告等。18世纪中期后,熟悉中国的欧洲商人开始反驳耶稣会士描述的理想化形象,指出中国的官吏腐败衰弱的一面。西方知识分子很快转而反对中国,觉得不该把它视为西方社会的榜样;同样的,欧洲人也停止把中国瓷当成典范。18世纪末,欧洲瓷业将中国瓷器逐出国际市场,这与中国在世界事务上划时代的衰退同步进行,也与西方势力上升、前进成为全球重心的时序相互对应。——摘编自罗伯特·芬雷《青花瓷的故事:中国瓷的时代》、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从唐朝至清朝中国瓷器业发展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中国瓷器在欧洲命运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该变化的原因。(13分)解析:(1)根据材料“瓷器成为新途径的首选”可知,瓷器成为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根据材料“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接纳了西南亚地区(中东)的传统审美价值”可知,瓷器与外国文化紧密相连;根据材料“图案花式和绘画深受欧洲人喜爱,欧洲各国作坊加以仿造”可知,影响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根据材料“将中国瓷器逐出国际市场,这与中国在世界事务上划时代的衰退同步进行”可知,瓷器衰落与中国的国力衰退有关。(2)第一小问,阅读材料可知,古代中国的瓷器深受欧洲的欢迎,到了近代,中国瓷器逐渐退出国际市场;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抓住“17—18世纪”,时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西方经历工业革命,国力蒸蒸日上,而中国不改进技术、政治腐朽,瓷器随中国国力的衰弱退出世界舞台。答案:(1)特点:瓷器是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具有时代特色:瓷器工艺演进与中外文化技术交流密切关联;影响了欧洲瓷业发展和欧洲文化;后来衰落,其发展变化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国运的兴衰。(2)变化:由被欧洲仰赖到被逐出欧洲市场;由被欧洲追捧到被冷落等。原因:欧洲作坊大量仿造瓷器;工业革命后欧洲制瓷业的生产技术、组织管理和商业运行均有革新;欧洲对中国认识发生变化;明清以后,中国瓷器业虽有工艺发展,但没有出现革命性变化等。14.(12分)阅读以下材料,从中提取两项有关汉、唐时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材料汉代灌区分布示意图: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时间地区工程类别长江以北长江以南中唐以前中唐以后中唐以前中唐以后灌溉982923938解析:需要研究材料图和表,选取说明角度,结合史实进行说明,首先根据材料汉代图和唐代表格可知,汉、唐时期水利灌溉事业不断发展,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农耕经济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事业,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封建经济不断发展,其次,据材料汉代图可知汉代的灌区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材料唐代表格可知唐代在中唐以后长江以南的灌溉工程大幅增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从汉到唐随着江南的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封建经济不断发展,再次,根据唐代表格可知,中唐前后江北和江南灌溉工程数量变化对比明显,联系所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4.1.1 人的生殖-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2024)
- 2025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样本
- 档案室管理制度
- 2025年教师节系列活动方案
- 票据质押质权的实现
- 二手房出售委托协议书二零二五年
- 中间人佣金合同
- 2025次季度虚拟现实空间财产离婚评估分割标准
- 房屋租赁和房地产买卖合同
- 知识产权许可使用合同范例
- 三菱PLC应用技术培训(讲稿)第一部分
- 医院感染管理与公共卫生培训
- 中国大学mooc《高级财务会计(暨南大学) 》章节测试答案
- 第7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早期殖民扩张(教学课件)-【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2024春期国开电大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六)试题及答案
- RFJ 011-2021 人民防空工程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防护设备选用图集(试行)
- 皮肤病的总论
-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 前房积血护理查房
- 【课件】五指活动课程讲解
- 采煤机说明书-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