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批评史复习题_第1页
古代文学批评史复习题_第2页
古代文学批评史复习题_第3页
古代文学批评史复习题_第4页
古代文学批评史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诗言志:出自"尚书。尧典",所载舜与夔关于"乐〞的对话:"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其中"志〞是指符合礼教的思想感情和不受礼教束缚的情性。"诗言志〞被朱自清认为是文学理论的"开山的纲领〞。晋代陆机称"诗缘情而绮靡〞,言志说与缘情说长期对立。知人论世:出自"孟子。万章下"。是"孟子"提出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论。"知其人〞,就是要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生活遭际、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论其世〞,就是要认识考察作者所处的时代风貌、社会生活、历史事件、写作背景等等。这个观点是针对当时"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的社会风气提出的,这成为文学批评的一个根本原则和方法。风化说:出自"诗大序":"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其中"风〞是指"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教〞是教育、教化之意。认为诗是用它的艺术感染力感动人,用它所包含的教育意义来化育人。强调的是文学的教育、教化作用。发愤著书说:见于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及"报任安书"。他认为"离骚"者,尤离忧也。〞"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即作者胸中有一股郁结之气,才形成创作的动力。这种论述,与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屈原"惜诵"中"发愤以抒情〞一脉相承。并深刻影响后世愈"不平则鸣〞,欧阳修"诗穷而后工〞等文学理论。文气说:出自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论述了作家个性与文章风格的关系。其中"气〞,是指作家的气质、才能、个性、禀赋。"清〞指才知之清,即俊爽超迈的阳刚之气,"浊〞是指才知之浊,即凝重沉郁的阴柔之气。正由于"气之清浊〞,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如*干"时有齐气〞,应玚"和而不壮〞,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等。意象:意、象二字初现于"周易":"圣人立象以尽意〞,两字连用始于勰"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意〞是指作家的主观情感,"象〞是指感情投射于其上的自然之物。意乃象中之意,即包含在物象之中的作者的主观意志;象乃意中之象,就是饱含作家情志的物象。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常见的一个术语,常见的意象有梅、兰、竹、菊、柳、兰、雁等包含象征意义的自然景物。*知音:出自勰"文心雕龙"中的"知音"篇。"知音"是篇文学批评与鉴赏论,解决"文情难鉴〞的问题。提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又提出"六观〞:位体、置辞、通变、奇正、事义、宫商。认为"知音其难哉〞,表现为"音实难知〞、"知实难逢〞。因此致使"文情难鉴〞。认为鉴赏者要"博观〞、"无私〞、"不偏〞、"见异〞。只有"玩异方美〞,才能鉴奥见异。缺乏之处是对批评家的生活体验、对作家的生平与创作背景的研究谈得不全面。*"诗式":是唐代诗僧皎然所作的一部重要诗格。有一卷本和五卷本。该书标举意境,归纳风格,提醒作诗技巧与方法,品评历代诗人诗作,开以禅论诗先河。"诗式"诗论主最有价值的局部即诗歌意境的创造和诗境与禅境的思想。其诗论重视诗教、强调取境、标举自然、重变轻复、并指出诗歌的创作法式,如"诗有四不〞、"诗有四深〞、"诗有二要〞、"诗有二废〞、"诗有四离〞等等。总之,"诗式"为唐代诗格的最优秀者。点铁成金:出自黄庭坚"答洪驹父书":"虽取古人之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铁〞指古人旧的语言,"金〞指经过改造、化用后的成果。说明黄庭坚强调以学问为诗,以才学为诗,强调书本知识。谷"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主,被诗派奉为圭臬,誉为不传之秘的"法宝〞,其局限性是颠倒了文学创作源与流的关系。活法:南宋初期吕本中"夏均父集序"中"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也,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是指一种灵活的创作方法,在规矩中寻求变化,变化中又遵循法则。吕本中自己的诗歌创作并没有到达"活法〞的要求,不过他的理论对南宋中后期的诗人,尤其是万里产生了重大影响。"活法〞理论本身是对诗派过于追求法则的一种反思。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特征.批评家的非职业化:与西方职业化的文学批评家不同,中国没有职业的文学批评家,所谓批评家大多是作家,兼作家、官僚、批评家于一身。大多是抱着"余事作批评〞的态度去论诗衡文。批评体式的多元化:与西方的批评体式单一化相比,中国历代文学批评既有专著如"文心雕龙",又有专论如清照"词论",还有诗格、诗式、诗品、诗话、文话、赋话等,还有选本、书信、序跋等,还有散见于诗、词、笔记、小说中的文论。批评对象的主体化:文学即人学。文学批评应当以为人主体。中国文学批评是建立在"抒情立志〞根底上的批评理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重情趣;重人品,强调"诗品出于人品〞;重"才、识、胆、力〞,强调"诗工夫〞。批评方法的意象化:中国文学批评方法的意象化,可以称之为"意象批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尚自然;二是贵含蓄;三是多用比喻。理论体系与批评著作的非体系化:西方诗学长于逻辑思辨,具有深刻的理论探索性和理论系统的完整性。中国文学批评则如海纳百川,容量很大,有许多概念、畴。*"易经"的文艺美学思想.十翼之"系辞下"中"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大中名与类的关系即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可看作是文学典型论的萌芽。"系辞下"中"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其"观物取象〞的方法乃形象思维理论的滥觞。"文言"篇:"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要求运用言辞的人加强其道德修养。"圣人之情见乎辞〞,言辞要"言有物〞"言有序〞,即言辞要容充实、有逻辑。"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立象以尽意〞之说,是中国古典诗学"意象论〞的渊源之一。"易"以道阴阳〞,阴阳之道又引出与之相关的刚柔关系。"阴而外阳,柔而外刚〞,由此引发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古典美学两大审美畴: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影响深远。"文言"之述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注重文采、声情、奇偶、宫商这传统,对中国古代辞赋、骈文、诗歌走上律化这条路富有奠基之功,对后代文学批评之注重格律形式之美有深远影响。"毛诗序"是中国第一篇系统、完整的文学批评论文:毛亨、毛苌"诗大序"是儒家诗学在汉代的全面总结,是最富有权威性的诗学批评之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主要理论主有:情志合一、以理节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发乎情,止乎礼义〞。强调"诗言志〞的特点,又强调诗的抒情性特点,并且主不超出"礼〞的围之外。风化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认为诗是用它的艺术感染力来打动人,用它的教育意义来化育人。表达了儒家文学思想。讽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主于文辞,用隐约的言辞劝谏而不直言其过,是现实主义的理论源头。正变说:"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变〞指世由盛变衰,政纲大坏,变风变雅是"乱世之音〞,但这种只以时间为界而不以政教得失为准的研究方法,值得商榷。六义说:"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中,风、雅、颂为诗的分类,赋、比、兴为诗的艺术表现方法。综上所述,"毛诗序"是先至汉代儒家的诗论总结,阐述了诗歌的根本特征,论述了诗歌与时代政治的关系,强调诗歌的社会作用,所以说……。"典论。论文"的文学思想:丕"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单篇论文的首作,其文学思想有:肯定文学的价值和地位:"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先以降,文学一直作为哲学、史学、经学的附庸而存在。则把文学提高到比立德、立功更重要的地位。文学创作与作家的关系论"文气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气,指才气,即作者的气质,才性。认为作者的气质的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文体之辩"四科八体〞说:论及文学体裁的区别时说:"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这是文论史上第一次对文章风格与文章体裁的关系进展概括。关于文学批评的态度,批评"文人相轻〞的恶习:其原因是"暗于自见,谓已为贤〞,表现为"贵远贱近〞,"尊古卑今〞,也表现为互相轻视与非难。解决的方法是"审已以度人〞,正确对待别人,尊重别人。**七子说:论及孔融、琳、王粲、*干、阮瑀、应瑒、桢等七人,以"**七子〞开中国古代文学流派、文学集团之先声。总之,"论文"宣告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经学时代文学理论批评暂告完毕,以玄学思想为指导的文学理论批评时期的开场;由侧重研究文学的外部规律转向侧重文学部规律。"修竹篇序"在理论上为唐诗的开展廓清了道路:"修竹篇序"是子昂见到虬"咏孤桐篇"之后写的诗篇。其短序虽是对虬诗歌的评论、赞赏,但实则是子昂提倡文风、诗风改革的一篇宣言,其理论主有:对六朝骈俪浮艳的文风提出批评,否认。"文章道弊五百年〞,认为晋、宋以来的齐梁诗歌之弊在于"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恢复"汉风骨〞,以复古为革新,为唐诗指明新方向。要学习汉、正始的五古及兴寄为主的表现手法。在容上要反映现实的离乱与人民的疾苦、反映个人建功立业的志向,具有大方悲凉、意气勃发的艺术风格。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来面对日趋衰颓的初唐文风:"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表扬虬"咏孤桐篇"能继承汉风骨与正始之音。"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子昂上承**,下启盛唐,对转变诗风,引导唐诗走向繁荣而安康的开展之路有着重大的历史奉献。子昂之后,唐人论诗多以"风骨〞为准,唐代诗歌革新,都是以子昂倡导的"汉风骨〞为旗帜的。*轼的诗文理论主:轼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文学革新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博采儒、道、佛三家之长,主要的诗文理论主有:反对空虚无实的形式主义文风,提倡"有意而言〞、"有所为而作〞的现实主义文风。认为文学"要归合于大道〞,"托事以讽,有补于国〞。既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又不流于迂拘。提倡"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所谓辞达,是指"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这是一个很高的艺术要求。追求平淡自然的艺术表现:"答民师推官书"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以"行云流水〞,"随物赋形〞等形象来概括这种艺术风格。传神论:即形似与神似要兼顾。"诗画同一律,天工与清新〞。提倡独创:要求"出新意于法度之外,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提倡外枯中膏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其"书摩诘烟雨图"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轼的文学观念与美学思想,不仅是轼一生从事文学创作的丰富经历与独特的艺术风格的精到概括,对诗派的美学观念与文学批评风格亦有重要影响。怎样理解清照"词论"中"别是一家〞:清照"词论"最高较系统地提出对词体艺术特征的认识,词"别是一家〞说,是"词论"的理论核心,是清照词学批评的根本出发点,是宋代词学注重词体艺术的本体精神的表现。词"别是一家〞说,是词学批评史是首次为诗词之别而树立的一块界碑,它所强调的是词的本体特质,即音乐性。……,是清照针对轼以诗为词而发出的,她对轼等大家的批评,称其为"句读不葺之诗〞,亦在于维护词的本体特征。……提出的目的,一是维护词体,二是维护传统词风。这一方面有益于发扬词的本体精神与美学风格,一方面又表现出"尊体派〞的片面与保守。严守音律,维护了词的音乐性特质,但过于严守音律又无异于画地为牢。……,维护了词之为体以婉约为正宗的文学地位和"词为艳科〞的审美观念及艺术特质,但遵守一隅,画地为牢,未必是件好事。"词论"的见解可以总括出以下几点:高雅、诨成、协乐、典重、铺叙、故实。*元好问标举"杜诗学〞的依据:虽然"杜诗学"一书早已失传,其容不得而知,但作者论诗以杜为宗标志着"杜诗学〞的创立,是杜诗研究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其依据大致有:杜诗集大成说:元稹"杜工部墓志"指出杜诗博采众家之长,各体皆备。师道"后山诗话":"子瞻云,子美之诗,退之之文,鲁公之书,皆集大成者也。〞观"愈论"犹杜子美之诗,实集众家之长。〞杜甫诗史说:晚唐孟棨"本领诗"首倡杜甫"诗史〞之说,杜诗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有广泛性,揭露社会现实生活真实而深刻,并且"笔力豪劲〞,"律切精深〞,努力创作反映安史之乱时代社会现实的一系列新题乐府及抒写时事的"诗史〞名篇,故素有杜甫"诗史〞之说。杜甫"诗圣〞说:杜甫以其高洁人格、伤时济世、周情孔思、道德伦理,构建起千载万代共同景仰的儒家"诗圣〞风。宋人首倡杜甫人格的是王安石和轼,王安石"杜甫画像",轼"王定国诗集序"谓杜甫"一饭未尝忘君〞,为"古今诗人〞之首。杜诗"无一字无来处〞说:黄庭坚"答洪驹父书"首倡此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而觉则说"杜子美诗,无两字无来处。〞说明杜诗精深处理,正因如此,宋代盛行"千家注杜〞之风。"庄子"的文艺美学思想及其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庄子的文艺美学思想应立足于庄子美学。"庄子"对后世产生影响的文艺美学思想有:贵真,强调"真〞与"美〞的统一。"庄子"一书有66个真字,强调的是主体这之"真〞,维护真与美的一致性。反对一切虚伪做作。这种真的涵包括:一是性真,即人性之真;二是情真,即人情之真;三是主体的表现方式之真,即"朴素〞。庄子贵真,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积极影响。从王充"论衡"之尚"真美〞到勰"文心雕龙"之"写真〞,戒"岁寒堂诗画"之"情真〞以及贽"童心说"的求真,无一不受其美学思想的影响。重道。庄子之道,是自然无为之"道〞,是道高崇尚的最高境界。庄子认为,符合自然无为之"道〞者,才能到达"至美至乐〞的境界。艺术创造应以"道〞为本,以"技〞为末。艺术最正确精神状态是,忘我忘物,忘名忘利,为艺术而艺术。只有实现艺术的超功利性,才能进入最高的艺术境界。这对后世文学创作"虚静〞说,和"意境〞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尚意。庄子对待"言〞与"意〞的关系,认为言为表意,在"言不尽意〞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得意忘言〞的态度。强调语言不过是达意的工具,所以不要拘泥于言而应注重它所表达的意。所谓"可以议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庄子的"忘言〞之说,多表达于后世的诗词之中,并且庄子关于言意关系之说,在晋时代引导了一场"言意之辩〞。对陆机"文赋"、勰"文心雕龙。神思",司空图"味外之旨〞"象外之象〞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崇尚自然本色之美,反对人工雕琢造作的审美标准。"天道"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反对五音六律,认为五彩文章,迷乱耳目。"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美〞由"道〞派生。道是美的最高境界,是超越时空而先天地之始。自然无为之美,才是最高层次的美。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自然、朴素的审美式。提倡"物化〞。庄周梦蝶,注重人与自然的"物化〞。所谓物化,是指一种泯灭事物之别而彼此同化的境界。追求物我一体,主人的自然化与自然化的人统一。它对中国古代文创作以及评论影响极大,如诗词曲文小说戏剧中的"梦〞的意象,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盖源于庄周"物化〞之境。六、"庄子"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最早关于浪漫主义的理论。"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其狂放恣肆的文风,逍遥无为的精神自由,影响了后世文人的文学观,价值观,为我国浪漫主义创作的源头之一。对白的诗作有重大影响。总之,庄子贵真、重道、主天籁、倡"物化〞,其文艺美学思想博大而宏富,对中国历代文学创作及文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自觉的时代〞.这个观点是鲁迅先生在其"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提出来的。"文学的自觉〞表现在两个方面:文学创作的自觉及文学批评的自觉。一、文学创作的自觉。1、文学观念的变化:作家创作意识增强,文学抒情言志的自觉性增强;2、文学创作题材的开拓:许多新的审美对象被发现并使用;3、注重文学的语言艺术,极提高了语言的艺术表现力;4、作家的主体意识加强,文学创作更自觉地追求各自独特的艺术个性与艺术风格;5、文学体裁的不断创新。新的文学样式如体的崛起,为中国律诗的繁荣开展奠定了根底。二、文学批评的自觉。1、文学批评繁荣的原因;〔1〕部原因:文学创作的繁荣,尤其是五言诗、骈文创作的繁荣,给文学批评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别集、总集的大量产生也为文学批评繁荣奠定了根底。〔2〕外部原因:a.统治集团兼采法家和黄老之学,打破了汉代独尊儒术的局面,使文学、文学批评摆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独立开展起来。b.清谈和玄学的盛行,佛教的传播,提高了批评家的更改思维,促进了文学理论的深入。c.统治者对文学的重视。三本身文学造诣就很高,另外,皇帝在儒学、玄学、史学三馆外,另设文学馆。2、文学批评繁荣的表现。〔1〕文学观念日趋明确。晋六朝文学批评以"诗缘情〞为旗帜。"文选"选文的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即情义与辞采并重。"诗品"亦有一样标准。〔2〕文学理论批评家、文学理论批评与专论、专著大量涌现。如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等大量文学批评名著问世。〔3〕文学术语、文学概念的产生。如风骨、气韵、气象、格、气格、意境、体气、体性、体势、兴趣、意兴、形似、神似、言意等概念。〔4〕对文学的规律、性质与体裁的研究,对作家、作品的研究。晋六朝标举"诗缘情〞,注重刻画个人心世界,侧重艺术规律的探讨,反对共性扼杀个性,充分表现个性。晋多名士。〔5〕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提出了绮丽、绮靡、浏亮、四声、用事、对偶等概念。〔6〕对文体有了新的认识。丕"论文"将文体分四科八类,"文赋"分十类;勰分33类;"文选"分37类。3、晋六朝文学批评的总特征。〔1〕由周汉文学批评重"诗言志〞到此间"诗缘情〞的转变;〔2〕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更为密切,由"六艺之附庸〞开展到与文学创作互为辅翼。〔3〕开场独立于学术文学之外,不再依附于史学、经学、哲学。〔4〕文学批评家与文学批评专著大量出现。〔5〕文学批评由重教化转向重审美。〔6〕"**七子〞与"晋风骨〞的扬第一次将文学流派推向文坛。总之,此期虽政治上战乱动乱、经济上民生凋敝、但艺术上却是辉煌灿烂,古代文论亦趋成熟。所以,鲁迅先生说"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自觉的一个时代。〞愈的古文理论主:古文运动,是唐代革新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的一次复古运动。由愈的倡导而风行全国。使古文以压倒性优势战胜了骈文,在文坛占了主要地位。愈的古文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提倡古文,反对骈体:愈反对晋以来的骈俪文风,提倡先两汉时代所普通使用的自由灵活的文体,这就是所谓的"古文〞。愈提倡古文是为了明古道。"答生书"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古文是应用性文体,讲究本色美,对反对六朝以来绮靡的文风有一定作用。提倡"文以传道〞:写作古文是为了宣传古道。文是手段、形式,道是目的、容。道指以孔孟为正统的儒家思想体系。重道但是并不轻文,与宋明理学家认为"作文害道〞是不同的。提倡古道以对抗佛老思想,恢复儒家正统地位。对于削平叛乱,维护统治有很大作用,但局限性在于过分强调文学的政治性,把儒家经典当作创作的源泉,将创作成功的关键归结于道德修养的好坏。提倡"不平则鸣〞: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醒文学与现实的密切关系,论述了时代、社会环境与作家遭际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指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他认为,作家之创作,发而为言辞,是因为心中郁结着不平,不得已而发者。正因如此,作品才有感情,才动人。"气盛宜言〞说:"气〞指作家的道德修养。他认为作家思想修养好,则文章无论言长言短,声高声低都能左右逢源。之所谓"气盛〞,源于平日之修养,包括儒学修养和文章修养两方面,但以儒学修养为主。"气盛宜言〞说强调作者的人格修养对言辞的决定性作用。是对孟子"养气〞说和丕"文气〞说的进一步开展。提倡"言务去〞,"词必已出〞,"文从字顺〞:要求在广泛吸收前人语言艺术精华的根底上,以自己新颖活泼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答翊书"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言之务去。〞并说"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要求古文创作做到"文从字顺〞,对后世中国古代散文的语言艺术开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严羽"沧浪诗话"的诗学成就及其局限:严羽"沧浪诗话"一卷,是宋代诗话的压卷之作,也是宋代文学批评特别是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