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集团)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集团)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集团)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集团)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集团)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江苏省邗江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作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B.耕作农具得到改进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 2.宋诗《夏日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钩。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下列需要“丁男踏车”的灌溉工具是A.耧车B.筒车C.翻车D.水排3.文献记载:“蜀守冰凿离礁,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次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享其利。”这里的“此渠”是指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丼渠4.我国古代某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另一文献也载:“灌刚之时,必须林栗等炭,余皆不堪用。”这些文献提到的炼钢技术发明于何时?A.春秋战国B.秦汉C.南北朝D.隋唐5.右图是景德镇御窑烧造的瓷器《康熙五彩耕织图盘》,该瓷器可以反映出当时A.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B.公有制之下集体耕作C.家庭手工业规模宏大D.民营手工业雇用工人6.2014年6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不可能见到的现象是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B.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C.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7.扬州仪征北部丘陵地区有“刘集”、“谢集”、“新集”、“马集”等乡镇地名,这种含有“集”的地名来由与古代的什么商贸形式有渊源关系?A.夜市B.都会C.草市D.会馆8.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记载:“同州(陕西省大荔县)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这段材料表明宋代的商业A.商品种类繁多B.打破时空限制C.纸币广泛流通D.开始出现草市9.1840年,文人汪仲洋认为:西方人长腿不能弯曲,不能奔跑和跳跃,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林则徐也认为:洋人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进口的大黄、茶叶以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这些荒谬的认识是缘于清朝的:A.政治腐败B.文字狱C.重农轻商D.闭关锁国10.朱元璋对户部臣僚说:“人皆言农桑衣食之本,然弃本逐末……一农执耒而百家待食,一女事织而百夫待衣,欲人无贫,得乎?”这一理念A.强调了农业发展的重要B.导致了崇商风气的兴盛C.重视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摒弃了传统的抑商政策11.彭泽益的《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记载: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对材料所述现象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A.洋布完全占领中国的棉布市场B.西方的商品输出瓦解着自然经济C.洋布质优价廉有利于获取利益D.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性12.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②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③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④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3.阅读以下据中国海关报告统计的主要农产品出口数据,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蚕丝大豆棉花1871—1873年37529公担57506公担8486公担1891—1893年59946公担760522公担290417公担A.中国取得对外贸易优势B.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D.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14.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15.“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侵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众,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国内战祸不已,利率加重,铁路推广无期,运费增高。凡此数者,有一足制粉业之发展,今兼而有之,其何能淑!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材料表明,近代中国面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是在A.19世纪六七十年代B.甲午战争后C.民国初期D.抗日战争时期16.“用铁线连缀不绝,陆路则架木杪,遇海则沉水中。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司事者,……以铁线之一端画字,其一难在千里外,即照此字写出,不逾晷刻也。”材料中所说的近代通讯工具最早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是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仰内务部通令各省都督,转谕所属地方一体知悉,,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A.①②B.②③④C.①④D.①③④18.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这里让人们“开眼界”的应该是A.电视B.电影C.报纸D.广播19.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渗之灾易招”;火车飞行,“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中国的近代化不是一帆风顺的B.当时中国人不能接受西方先进技术C.当时火车安全性能不高D.修建铁路便利列强侵略中国20.据《中国财政统计》记载,1949年全国约有12.3万个资本主义工业企业,就业人数164万,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54.6%。但到1958年底,在国民生产总值中,资本主义经济比重降至零。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调整工业结构,工业化初见成效B.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加速D.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21.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是电影《护士日记》中的插曲,其第二段的歌词为:“小燕子,告诉你,明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A.三大改造B.一五计划C.大跃进D.人民公社化22.刘少奇在建国后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应该是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大23.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我们通过张艺谋的影片《活着》中的片断“儿子想拿父亲的铁皮箱子交给街道干部去炼铁”,可以想到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大概是A.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B.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C.二十世纪五十年代D.二十世纪七十年代24.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5.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A.发展外向型经济B.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改革C.引进美国新经济模式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6.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他把西班牙国旗,高插于那个海岛之上,……前后共来往西班牙和新大陆四次,但他至死以为他所发现的是亚洲。”材料中的“他”应是指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27.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不包括A.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B.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C.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D.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28.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B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C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29.《世界历史资料选》:“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为此A.1588年英国打败荷兰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B.17世纪初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贸易D.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荷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30.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竞争海外贸易,开拓世界市场,争夺欧洲和殖民地霸权,最终建立起“日不落”帝国。导致这一结果的标志性事件是A.新航路开辟B.英荷三次战争C.英法七年战争D.工业革命第Ⅱ卷(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10分)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电影《天仙配》歌词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清朝晋商之商路示意图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4分)(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3分)(3)材料三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3分)32..虽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环境极其艰难,但它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发昌机器厂原是方举赞、孙英德于1866年合伙成立的一个为外商船厂打制、修配船用零件的手工业锻造作坊,制造资本为200元。1869年已经使用车床,这是它从手工作坊转化为近代工业的重要标志。19世纪70年代后,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不仅又生产车床、汽锤等,但其制造小火轮船的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魏永理《中国近代经济史纲》材料二(辛亥革命前)中国的产业工人有五六十万人,到1919年已增至200万人左右。1920-1936年,中外产业资本产值的增长及比重出现显著变化:1920年1936年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年平均增长(%)中国资本6.6144.8026.0963.209.00外国资本8.1355.2015.1636.803.90材料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发昌机器厂的特点。从其发展历程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3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增加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2分)(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20-1936年期间的发展状况,并说明其主要原因。(2分)(4)据材料三,概括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3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关题:(10分)材料一经济形态1952年1956年全民所有制经济19.1%32.2%集体所有制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个体经济71.8%7.1%私营资本主义经济6.9%0村料二下面是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两幅图片材料三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粮食生产状况时间粮食产量(万吨)比上年减少(万吨)1958年200001959年1700030001960年1435026501961年14750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实现这一变化的途径是什么?这一变化有何影响?(4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两场运动?导致了什么结果?(3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新时期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党和政府进行了怎样的政策调整?(2分)(4)如何避免再发生类似材料二、三的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1分)34.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年2月24日)材料二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发展经济,不开放是很难搞起来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要搞开放,西方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就是互相融合、交流的。──《视察上海时的谈话》(1991年1月28日―2月28日)材料三──浦东国际人才网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特区”涉及哪几个省?与材料一青岛、大连一并开放的江苏省两个港口城市是哪几个?(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浦东开发的主要目标。浦东开发距材料一中“特区”开放多长时间?结合材料三指出,浦东开发开放有何重大意义?(4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分)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BCACACCADABDBAC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BCBABBBCCDCABCC31.1)模式:小农经济。(1分)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3分)(2)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1分)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如答“敬业、进取”、“守信、讲义和艰苦奋斗”等或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同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