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学大附中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学大附中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学大附中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学大附中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学大附中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八上数学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关于x的方程有增根则a=()A.-10或6 B.-2或-10 C.-2或6 D.-2或-10或62.如图,点A,D,C,F在一条直线上,AB=DE,∠A=∠EDF,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DEF的是()A.AD=CF B.∠BCA=∠F C.∠B=∠E D.BC=EF3.眉山市某初级中学连续多年开设第二兴趣班.经测算,前年参加的学生中,参加艺术类兴趣班的学生占,参加体育类的学生占,参加益智类的学生占;去年参加的学生中,参加艺术类兴趣班的学生占,参加体育类的学生占,参加益智类的学生占(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年参加艺术类的学生比去年的多 B.去年参加体育类的学生比前年的多C.去年参加益智类的学生比前年的多 D.不能确定参加艺术类的学生哪年多4.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A.同位角相等B.全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是轴对称C.不相等的角不是内错角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2)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A.(1,2) B.(﹣1,﹣2) C.(﹣1,2) D.(﹣2,1)6.下列各组图形中,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A. B. C. D.7.在△ABC中,AB=10,AC=2,BC边上的高AD=6,则另一边BC等于()A.10 B.8 C.6或10 D.8或108.如图,点A的坐标为(8,0),点B为y轴负半轴上的一动点,分别以OB,AB为直角边在第三、第四象限作等腰直角三角形OBF,等腰直角三角形ABE,连接EF交y轴与P点,当点B在y轴上移动时,则PB的长度是()A.2 B.4 C.不是已知数的定值 D.PB的长度随点B的运动而变化9.如图,AE∥CD,△ABC为等边三角形,若∠CBD=15°,则∠EAC的度数是()A.60° B.45° C.55° D.75°10.一列动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列普通列车从乙地开往甲地,两车均匀速行驶并同时出发,设普通列车行驶的时间为(小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千米),如图中的折线表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下列说法:①动车的速度是千米/小时;②点B的实际意义是两车出发后小时相遇;③甲、乙两地相距千米;④普通列车从乙地到达甲地时间是小时,其中不正确的有()A.个 B.个 C.个 D.个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如图所示的棋盘放置在某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棋子A的坐标为(﹣2,﹣3),棋子B的坐标为(1,﹣2),那么棋子C的坐标是_____.12.分解因式:ax2-9a=.13.计算:(-2a-2b)3÷2a-8b-3=____.14.如图,为了测量池塘两端点间的距离,小亮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点和点的点,连接并延长到点,使,连接并延长到点,使,连接.现测得米,则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米.15.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点A和C为圆心,以大于A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和N;②作直线MN交CD于点E.若DE=3,CE=5,则AD的长为__________.16.如图,已知△ABC的周长是22,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OD⊥BC于D,且OD=3,△ABC的面积是_____.17.已知有理数,我们把称为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为,-1的差倒数,已知,是的差倒数,是的差倒数,是的差倒数…,依此类推,则______.18.已知方程组,则x-y=_________.三、解答题(共66分)19.(10分)问题情境:将一副直角三角板(Rt△ABC和Rt△DEF)按图1所示的方式摆放,其中∠ACB=90°,CA=CB,∠FDE=90°,O是AB的中点,点D与点O重合,DF⊥AC于点M,DE⊥BC于点N,试判断线段OM与ON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探究展示:小宇同学展示出如下正确的解法:解:OM=ON,证明如下:连接CO,则CO是AB边上中线,∵CA=CB,∴CO是∠ACB的角平分线.(依据1)∵OM⊥AC,ON⊥BC,∴OM=ON.(依据2)反思交流:(1)上述证明过程中的“依据1”和“依据2”分别是指:依据1:依据2:(2)你有与小宇不同的思考方法吗?请写出你的证明过程.拓展延伸:(3)将图1中的Rt△DEF沿着射线BA的方向平移至如图2所示的位置,使点D落在BA的延长线上,FD的延长线与CA的延长线垂直相交于点M,BC的延长线与DE垂直相交于点N,连接OM、ON,试判断线段OM、ON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20.(6分)分解因式:(1)x3-4x2+4x;(2)(x+1)(x-4)+3x.21.(6分)我们提供如下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30°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如图(1),Rt△ABC中,∠C=90°,∠A=30°,则BC=AB.请利用以上定理及有关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如图(2),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从A出发,沿射线AB方向有A向B运动点F同时从C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着射线BC方向运动,过点D作DE⊥AC,DF交射线AC于点G.(1)当点D运动到AB的中点时,直接写出AE的长;(2)当DF⊥AB时,求AD的长及△BDF的面积;(3)小明通过测量发现,当点D在线段AB上时,EG的长始终等于AC的一半,他想当点D运动到图3的情况时,EG的长始终等于AC的一半吗?若改变,说明理由;若不变,说明理由.22.(8分)已知,如图A、C、F、D在同一条直线上,AF=DC,,AB=DE.求证:(1);(2).23.(8分)阅读理解:对于一些次数较高或者是比较复杂的式子进行因式分解时,换元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某同学用换元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解:设原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第二步到第三步运用了因式分解的__________(填代号).A.提取公因式B.平方差公式C.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D.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2)按照“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的要求,该多项式分解因式的最后结果为______________.(3)请你模仿以上方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24.(8分)某内陆城市为了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的竞争力,把距离港口490的普通公路升级成了比原来长度多35的高速公路,结果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比原来提高了50%,行驶时间缩短了2,求公路升级以后汽车的平均速度25.(10分)小明在证明“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一命题时,先画出图形,再写出“已知”,“求证”(如图),证明时他对所作的辅助线描述如下:“过点作的中垂线,垂足为”.(1)请你判断小明辅助线的叙述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改正.(2)根据正确的辅助线的做法,写出证明过程.26.(10分)如图,已知∠AOB,以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F,E两点,再分别以E,F为圆心,大于EF长为半径作圆弧,两条圆弧交于点P,作射线OP,过点F作FD∥OB交OP于点D.(1)若∠OFD=116°,求∠DOB的度数;(2)若FM⊥OD,垂足为M,求证:△FMO≌△FMD.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A【分析】先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再根据增根的定义求出分式方程的增根,将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出a的值.【详解】解:①∵关于x的方程有增根∴解得:x=±5将x=5代入①,得a=-10;将x=-5代入①,得a=6综上所述:a=-10或6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根据分式方程有增根,求方程中的参数,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和增根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D【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别进行分析即可.【详解】AD=CF,可用SAS证明△ABC≌△DEF,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CA=∠F,可用AAS证明△ABC≌△DEF,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B=∠E,可用ASA证明△ABC≌△DEF,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BC=EF,不能证明△ABC≌△DEF,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但是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3、D【分析】在比较各部分的大小时,必须在总体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比较,所以无法确定参加艺术类的学生哪年多.【详解】解:眉山市某初级中学参加前年和去年的兴趣班的学生总人数不一定相同,所以无法确定参加各类活动的学生哪年多.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但是在比较各部分的大小时,必须在总体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比较.4、D【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对A进行判断;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对B进行判断;根据内错角的定义对C进行判断;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对D进行判断.【详解】解: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所以A选项为假命题;B、全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轴对称的,所以B选项为假命题;C、不相等的角可能为内错角,所以C选项为假命题;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所以D选项为真命题.故选D.考点:命题与定理.5、A【解析】点P(1,-2)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1,2),故选A.6、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D、是轴对称图形,故正确.故选D.考点:轴对称图形.7、C【详解】分两种情况:在图①中,由勾股定理,得;;∴BC=BD+CD=8+2=10.在图②中,由勾股定理,得;;∴BC=BD―CD=8―2=6.故选C.8、B【分析】作EN⊥y轴于N,求出∠NBE=∠BAO,证△ABO≌△BEN,求出∠OBF=∠FBP=∠BNE=90°,证△BFP≌△NEP,推出BP=NP,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作EN⊥y轴于N,

∵∠ENB=∠BOA=∠ABE=90°,

∴∠OBA+∠NBE=90°,∠OBA+∠OAB=90°,

∴∠NBE=∠BAO,

在△ABO和△BEN中,,∴△ABO≌△BEN(AAS),

∴OB=NE=BF,

∵∠OBF=∠FBP=∠BNE=90°,

在△BFP和△NEP中,,∴△BFP≌△NEP(AAS),

∴BP=NP,

又∵点A的坐标为(8,0),

∴OA=BN=8,

∴BP=NP=4,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坐标与图形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9、B【分析】如图,延长AC交BD于H.求出∠CHB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如图,延长AC交BD于H.∵△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ACB=∠CBD+∠CHB,∠CBD=15°,∴∠CHB=45°,∵AE∥BD,∴∠EAC=∠CHB=4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0、B【分析】由x=0时y=1000可判断③;由运动过程和函数图像关系可判断②;求出普通列车速度,设动车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根据“动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普通列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1000”列方程求解可判断①;根据x=12时的实际意义可判断④.【详解】解:③由x=0时,y=1000知,甲地和乙地相距1000千米,正确;②如图,出发后3小时,两车之间的距离为0,可知点B的实际意义是两车出发后3小时相遇,正确;①普通列车的速度是=千米/小时,设动车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

根据题意,得:3x+3×=1000,

解得:x=250,

动车的速度为250千米/小时,错误;④由图象知x=t时,动车到达乙地,

∴x=12时,普通列车到达甲地,

即普通列车到达终点共需12小时,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根据题意弄懂函数图象中各拐点坐标的实际意义及行程问题中蕴含的相等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2,1)【分析】先由点A、B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而可得点C坐标.【详解】解:由点A、B坐标可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棋子C的坐标为(2,1).故答案为:(2,1).【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根据点A、B的坐标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解题关键.12、【分析】先提取公因式a,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详解】解:ax2-9a=a(-9)=a(x+3)(x-3).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和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3、-4a2b6【分析】根据整式的除法运算法则进行运算即可.【详解】(-2a-2b)3÷2a-8b-3=﹣8a-6b3÷2a-8b-3=-4a2b6.【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了整式的除法,牢牢掌握其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30【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答案.【详解】解:在△ABC和△DEC中,,△ABC≌△DEC(SAS),

∴AB=DE=30米,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15、1【分析】连接AE,如图,利用基本作图得到MN垂直平分AC,则EA=EC=3,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D即可.【详解】连接AE,如图,由作法得MN垂直平分AC,∴EA=EC=5,在Rt△ADE中,AD=,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16、1【分析】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点O到AB、AC、BC的距离都相等,从而可得到△ABC的面积等于周长的一半乘以OD,然后列式进行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连接OA,作OE⊥AB于E,OF⊥AC于F.∵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OD=OE=OF,∴S△ABC=S△BOC+S△AOB+S△AOC===×22×3=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判断出三角形的面积与周长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7、【分析】根据差倒数的定义分别求出前几个数便不难发现,每3个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20除以3,根据余数的情况确定出与相同的数即可得解.【详解】解:∵,

∴,,,……

∴这个数列以,,2依次循环,且,

∵,

∴,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是对数字变化规律的考查,理解差倒数的定义并求出每3个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18、1.【分析】用和作差即可解答.【详解】解:∵∴②-①得x-y=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方程组的应用,掌握整体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66分)19、(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或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2)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性质得出即可;(2)证△OMA≌△ONB(AAS),即可得出答案;(3)求出矩形DMCN,得出DM=CN,△MOC≌△NOB(SAS),推出OM=ON,∠MOC=∠NOB,得出∠MOC-∠CON=∠NOB-∠CON,求出∠MON=∠BOC=90°,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解:依据1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或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依据2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2)证明:∵CA=CB,∴∠A=∠B,∵O是AB的中点,∴OA=OB.∵DF⊥AC,DE⊥BC,∴∠AMO=∠BNO=90°,∵在△OMA和△ONB中,∴△OMA≌△ONB(AAS),∴OM=ON.(3)解:OM=ON,OM⊥ON.理由如下:如图2,连接OC,∵∠ACB=∠DNB,∠B=∠B,∴△BCA∽△BND,∴,∵AC=BC,∴DN=NB.∵∠ACB=90°,∴∠NCM=90°=∠DNC,∴MC∥DN,又∵DF⊥AC,∴∠DMC=90°,即∠DMC=∠MCN=∠DNC=90°,∴四边形DMCN是矩形,∴DN=MC,∵∠B=45°,∠DNB=90°,∴∠3=∠B=45°,∴DN=NB,∴MC=NB,∵∠ACB=90°,O为AB中点,AC=BC,∴∠1=∠2=45°=∠B,OC=OB(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在△MOC和△NOB中,∴△MOC≌△NOB(SAS),∴OM=ON,∠MOC=∠NOB,∴∠MOC-∠CON=∠NOB-∠CON,即∠MON=∠BOC=90°,∴OM⊥ON.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20、(1)x(x-2)2,(2)(x+2)(x-2)【分析】(1)先提公因式x,再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2)第一项展开与第二项合并同类项,再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详解】解:(1)原式=x(x2-4x+4)=x(x-2)2;(2)原式=x2-3x-4+3x=x2-4=(x+2)(x-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解因式,分解因式的步骤:(1)有公因式要先提公因式,(2)提公因式后,再看能否再运用公式分解因式.21、(1)AE=;(2)AD=2,S△BDF=8;(3)不变,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D为AB的中点,求出AD的长,在Rt△ADE中,利用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AE的长即可;(2)根据题意得到设AD=CF=x,表示出BD与BF,在Rt△BDF中,利用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BF=2BD,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确定出BD与BF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F的长,即可确定出△BDF的面积;(3)不变,理由如下,如图,过F作FM⊥AG延长线于M,由AD=CF,且△ABC为等边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得到DE=FM,以及AE=CM,利用AAS得到△DEG与△FMC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EG=MG,根据AC=AE+EC,等量代换即可得证.【详解】解:(1)当D为AB中点时,AD=BD=AB=3,在Rt△ADE中,∠A=60°,∴∠ADE=30°,∴AE=AD=;(2)设AD=x,∴CF=x,则BD=6-x,BF=6+x,∵∠B=60°,∠BDF=90°,∴∠F=30°,即BF=2BD,∴6+x=2×(6-x),解得:x=2,即AD=2,∴BD=4,BF=8,根据勾股定理得:DF=4,∴S△BDF=×4×4=8;(3)不变,理由如下,如图,过F作FM⊥AG延长线于M,∵△ABC为等边三角形,∴∠A=∠ACB=∠FCM=60°,在Rt△ADE和Rt△FCM中,∴Rt△ADE≌Rt△FCM,∴DE=FM,AE=CM,在△DEG和△FMG,,∴△DEG≌△FMG,∴GE=GM,∴AC=AE+EC=CM+CE=GE+GM=2GE.【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含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2、(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先证明AC=DF,∠A=∠D,由“SAS”可证△ABC≌△DEF;(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DFE,可证BC∥EF;【详解】解:(1)证明:∵AB∥DE,∴∠A=∠D,∵AF=CD,∴AF+CF=CD+CF,即AC=DF,在△ABC和△DEF,∴△ABC≌△DEF(SAS);(2)由(1)中可知:∵△ABC≌△DEF∴∠ACB=∠DFE,∴.【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等,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3、(1);(2);(3)【分析】(1)从解题步骤可以看出该同学第二步到第三步运用了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2)对第四步的结果括号里的部分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再用幂的乘方计算即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