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博-法硕非法学-中国人民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I_第1页
考研考博-法硕非法学-中国人民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I_第2页
考研考博-法硕非法学-中国人民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I_第3页
考研考博-法硕非法学-中国人民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I_第4页
考研考博-法硕非法学-中国人民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I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考研考博-法硕非法学-中国人民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1.法律关系根源于()。

A.思想社会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物质生活关系

D.财产关系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国家意志内容的最终决定因素,它是法的第二层次的本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一般指生产方式,也是社会经济基础,因而法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既不能从“唯意志论”来理解法的本质,认为法是以意志为基础的,甚至认为法能创造社会经济关系;也不能否认法的阶级意志而仅讲法是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这也等于将法与经济规律混为一谈。

2.甲创作的话剧剧本《秋日的私语》于2009年发表,乙话剧团经甲许可获得该剧本的表演权。2010年丙话剧团也欲使用该剧本演出,丙话剧团()。

A.应经甲许可并支付报酬

B.应经乙话剧团许可并支付报酬

C.无需经甲或乙话剧团许可,但需向甲支付报酬

D.应经甲与乙话剧团共同许可,并向甲、乙话剧团支付报酬

答案:A

本题解析:

《著作权法》第37条第1款规定,使用他人作品演出,表演者(演员、演出单位)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演出组织者组织演出,由该组织者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甲是剧本的著作权人,故丙话剧团需经甲的许可并支付报酬。

3.下列选项中,与盗窃罪存在法条竞合关系的是()。

A.侵占罪

B.贪污罪

C.诈骗罪

D.抢夺罪

答案:B

本题解析:

法条竞合,是指刑法中有一些条文之间在内容上存在重复或交叉的情况。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二者的构成要件中均包括“窃取”行为,因此,贪污罪与盗窃罪存在法条竞合关系。

A项,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其不包含“窃取”的行为方式。

C项,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重点在于“骗取”而不是“窃取”。

D项,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重点在于“夺取”而非“窃取”。

4.甲、乙、丙三人按35%,55%,10%的份额共有一艘渔船,乙、丙2人均有意卖掉渔船,甲坚决反对,关于出卖渔船,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乙有权单独决定出卖渔船

B.乙、丙未经甲同意无权出卖渔船

C.乙、丙有权基于多数份额出卖渔船

D.乙、丙可根据多数共有人同意出卖渔船

答案:B

本题解析:

《物权法》第97条规定,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甲乙丙三人按35%、55%、10%份额共有一艘船,根据以上法条规定,要有三分之二以上份额的按份共有人同意才可以,乙、丙的份额仅占65%,不足三分之二(66.67%),乙、丙要卖船须经过甲的同意。

5.村民甲在自家院子里挖水沟,致邻居乙房屋地基下沉。依据物法权,甲侵害了乙的()。

A.所有权

B.地上权

C.地役权

D.建设用地使用权

答案:A

本题解析:

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所有权的具体内容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利。村民甲在自家院子里挖水沟,致邻居乙房屋地基下沉,侵犯了乙对房屋的使用权。

6.下列选项中,可引起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是()。

A.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B.当事人提起诉讼

C.权利人提出请求

D.发生不可抗力

答案:D

本题解析:

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由于出现了法定事由而暂时中止计算诉讼时效期间的法律制度。《民法典》第194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①不可抗力;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③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④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⑤其他导致权利。第19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①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②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③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④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7.甲超速驾驶汽车,乙逆行骑摩托车。两车相撞,摩托车飞至人行道,将行人丙砸伤。丙的损害应由()。

A.甲单独承担责任

B.乙单独承担责任

C.甲、乙承担连带责任

D.甲、乙承担按份责任

答案:C

本题解析:

共同侵权,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侵害他人,依法承担连带责任的行为。共同侵权行为的行为人为二人以上,行为具有关联性,行为人具有共同的过错(但不要求有意思联络),造成单一的结果。《侵权责任法》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本题中,甲、乙二人共同侵权,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说明】本题官方答案为C,但答案有争议。

8.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的是()。

A.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

B.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

C.决定全国总动员

D.决定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A项属于全国人大的职权,故选A项。根据《宪法》第67条第18项、第19项、第20项的规定,排除B、C、D项。

9.甲为泄愤,教唆乙炸毁某公司办公楼,乙因害怕没有实施爆炸。对甲的行为()。

A.应以教唆罪定罪处罚

B.应认定为爆炸罪的犯意表示

C.应以爆炸罪定罪,但应当免除处罚

D.应以爆炸罪定罪,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答案:D

本题解析:

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实行犯罪而自己不参加犯罪的实施,故意引起他人产生犯罪意图的人。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犯独自构成犯罪,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种情形又称“教唆未遂”。《刑法》第29条第2款规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本题中,甲完成了教唆行为,但乙并没有实施,构成“教唆未遂”。对甲的行为应以爆炸罪定罪,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0.在我国,法和共产党的政策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说明二者()。

A.体现的意志相同

B.经济基础相同

C.适用的范围相同

D.思想理论基础相同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二者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理论基础的。

11.某人在唐朝首都长安犯强盗罪,三次入狱,依律应分别处徒刑1年、1年半、2年,则依据唐律,第三次处刑时应判处的刑罚为()。

A.徒刑4年半

B.徒刑3年

C.流刑2000里

D.绞刑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唐律疏议·贼盗律》规定:“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即前后三次犯应处徒刑的罪,不是以其中一个重罪处刑,而是处以徒刑之上一种刑罚即流刑2000里。三次犯应处流刑的罪,则处以绞刑。故选C项。

12.根据《刑法》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此处的法定刑属于()。

A.援引法定刑

B.绝对确定法定刑

C.相对确定法定刑

D.绝对不确定法定刑

答案:C

本题解析:

A项,援引法定刑是指法律条文对某些犯罪规定援引其他条款的法定刑进行处罚。BD两项,绝对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在刑法分则条文中对某种犯罪或某种犯罪的某种情形只规定单一的刑种和固定的刑罚处罚幅度。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在条文中对某种犯罪不规定具体的刑种和刑度,只规定对该种罪处以刑罚,具体如何处罚完全由法官掌握。C项,相对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在刑法分则条文中对某种犯罪规定“一定”的刑种和刑罚幅度的法定刑。“处拘役,并处罚款”,没有规定具体的刑期和数额,属于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13.章某为曙光中学初一学生。某日,在放学回家路过育才幼儿园时,章某用弹弓射树上小鸟,不料误伤在园内玩耍的幼儿吕某。吕某的损害应由()。

A.曙光中学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B.育才幼儿园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C.章某的监护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D.育才幼儿园和章某的监护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答案:C

本题解析:

《侵权责任法》第32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据此,监护人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即只要被监护人的行为构成侵权,监护人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初中生章某对吕某造成的损害赔偿由章某的监护人承担。章某伤人的行为发生在放学回家途中,不属于发生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学校不承担责任。

14.张某深夜撬门进入甲家,被甲安装在保险柜上的防盗装置击中头部受轻伤。甲的行为属于()。

A.事先防卫

B.正当防卫

C.假想防卫

D.防卫过当

答案:B

本题解析: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合理的防卫行为。甲在自家设立防盗装置后,遇到张某深夜撬门进入的不法侵害,该装置对张某的不法侵害发挥了制止的作用,造成张某轻伤并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15.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定担保物权的是()。

A.留置权

B.地役权

C.权利质权

D.宅基地使用权

答案:A

本题解析:

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留置权属于法定担保物权。地役权、宅基地使用权属于用益物权,不是担保物权;而权利质权可以通过合同方式约定产生,属于约定物权。

16.构成法律部门的最基本细胞是()。

A.法律制度

B.法律体系

C.规范性法律文件

D.法律规范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是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法律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也是法律分类的一种形式。部门法是由调整相同种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组成的,因此法律规范是法律部门的最基本细胞。

17.唐朝规定国家机关具体办事细则的法律形式是()。

A.律

B.令

C.格

D.式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唐朝的法律形式分为律、令、格、式四种,其中,式是指封建国家各级行政组织活动的规则,以及上下级公文程式的法律规定,故选D项。此外,律是指正式的律典,令是指国家政权组织方面的制度与规定,格是指具有行政法律性质的官吏守则。

18.甲工厂、乙工厂分别位于某河流的上游和中游,两工厂单独排放的废水均不会造成损害,但废水汇集后导致下游丙的鱼塘的鱼大量死亡。对于丙的损失()。

A.甲、乙均不承担责任

B.甲、乙承担按份责任

C.甲、乙承担连带责任

D.甲、乙、丙三方分担

答案:B

本题解析:

A项,《侵权责任法》第27条规定,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甲乙排放的废水汇集后造成丙的损害,甲乙是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损害并不是由丙故意造成的,甲乙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B项,《侵权责任法》第12条规定,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甲乙分别实施了排放污水的侵权行为造成了同一损害,丙鱼塘的鱼死亡,甲乙应承担按份赔偿的责任。

C项,《侵权责任法》第11条规定,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甲乙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但甲乙每个人的侵权行为不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甲乙不承担连带责任。

D项,《侵权责任法》第26条规定,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丙是受害人,没有过错,不应当与甲乙分担责任。

19.下列情形中,应认定为入户抢劫的是()。

A.甲冒充煤气抄表员进入受害人家中实施抢劫

B.客户服务员乙进入客人入住的酒店房间实施抢劫

C.丙入户盗窃后将追赶的失主在公寓楼道内打成重伤

D.丁在房屋中介人员带领其进入他人居住的出租房内查看时发现贵重财物实施抢劫

答案:A

本题解析:

入户抢劫是指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包括封闭的院落、牧民的帐篷、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进行抢劫的行为。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入户抢劫包括两种情形:①典型的入户抢劫,即先形成抢劫的犯罪故意,然后进入“户”内进行抢劫。②转化型入户抢劫,指先形成入户盗窃的犯罪故意,然后在户内盗窃过程中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注意转化型抢劫的暴力或者威胁行为应当发生在“户”内。

A项,甲进入受害人家中实施抢劫行为。

B项,“户”指的是住所,其特征表现为供他人家庭生活和与外界相对隔离两个方面,一般情况下,集体宿舍、旅店宾馆、临时搭建的工棚等不应认定为户。酒店不属于户的范围。

C项,构成转化型抢劫,丙的暴力行为发生在户外,仅为一般抢劫,不构成入户抢劫。

D项,进入他人住所必须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丁的抢劫行为虽然发生在户内,但行为人不以实施抢劫等犯罪为目的进入他人住所,而是在户内临时起意进行抢劫,不构成入户抢劫。

20.把宪法区分为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和资本主义类型宪法的划分标准是()。

A.宪法的本质属性

B.宪法的内容

C.宪法形式上的特点

D.国家的不同类型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把宪法区分为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和资本主义类型宪法是依据宪法的本质属性划分的,这是宪法最实质意义的分类,故选A项。

21.甲为牟利,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私自复制影视作品的DVD出售,销售金额4万元,获纯利润3万余元。这批DVD因质量太差导致他人在播放时经常死机。对甲的行为应定为()。

A.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B.侵犯著作权罪

C.非法经营罪

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答案:B

本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217条的规定,侵犯著作权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或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人许可,复制发行其作品,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音像制品,或者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实施刑法第217条所列侵犯著作权行为之一,违法所得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属于“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本题中,甲为牟利,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私自复制影视作品的DVD出售,销售金额4万元,获纯利润3万余元的行为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22.不作为犯罪的主观方面()。

A.只能是过失

B.只能是故意

C.不要求故意及过失

D.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答案:D

本题解析:

不作为犯罪是指行为人负有某种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结果所构成的犯罪。其构成条件包括:①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的义务;②行为人能够履行义务;③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结果。

ABD三项,不作为是不为某种行为,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范畴,与故意、过失犯罪主观方面范畴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因此,行为人可以是故意,如不作为故意杀人罪,也可以是过失,如不作为的重大责任事故罪。

C项,作为犯罪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作为犯罪包括客体、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四个构成要件。因此,不作为犯罪要求具备犯罪主观方面,即故意或过失。

23.原铁道部部长刘某因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追究刑事责任。有人认为,在对刘某量刑时“应考虑他对中国高铁建设的贡献”。这种说法违背了我国刑法中的()。

A.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答案:C

本题解析: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又称为罪刑等价主义或者罪刑相均衡原则,其要求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①刑罚的轻重与客观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相适应,即按照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实际危害程度决定刑罚的轻重;②刑罚的轻重与犯罪人主观恶性的深浅、再次犯罪危险性的大小相适应。除此之外,不再考虑其他因素。本题中,刘某的量刑与其所犯之罪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相适应,其“对中国高铁建设的贡献”不是罪与责的影响因素,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量刑时不应考虑。

24.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财产的,如果财产损失按照市场价格计算,则市场价格的确定时间为()。

A.损害发生时

B.被侵权人提起诉讼时

C.侵权行为实施时

D.被侵权人知道损失发生时

答案:A

本题解析:

《侵权责任法》第19条规定,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

25.凌迟刑正式入律是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五代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凌迟刑始于五代,正式成为法定刑是在宋代,正式入律是在明代,被废除是在清末。故选c项。

26.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成立受贿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是国家工作人员

B.成立聚众淫乱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

C.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毁坏财物的数额较大

D.成立传播淫秽物品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传播的是淫秽物品

答案:D

本题解析:

故意包含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方面,其中,认识因素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明知”的范围包括:①对犯罪构成事实所属情况的认识;②对行为及其结果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认识。据此,认识到自己是国家工作人员、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和毁坏财物的数额等都不属于“明知”的范围。D项,要成立传播淫秽物品罪,就必须要对犯罪构成事实所属情况有明确的认识,即认识到其传播的是淫秽物品。

27.甲为索取赌债,扣押“赌友”李某数天。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抢劫罪

B.敲诈勒索罪

C.绑架罪

D.非法拘禁罪

答案:D

本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238条的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构成非法拘禁罪。“债务”包括合法债务和非法债务。本题中,甲为索取赌债,扣押李某,是为了索取债务非法扣押他人,成立非法拘禁罪。

28.甲向乙借款10万元,由丙作保证人。在保证期间,甲将债务移转给丁,当事人对丙是否继续承担保证责任未作约定。根据担保法规定()。

A.丙应无条件地继续承担保证责任

B.丙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C.如果债务移转后书面通知了丙,则丙应继续承担保证责任

D.如果债务移转得到了丙的书面同意,则丙应继续承担保证责任

答案:D

本题解析:

《担保法》第23条规定,保证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的,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因此,在保证期间甲把债务转让给丁时,如果债务移转得到了丙的书面同意,则丙应继续承担保证责任。

29.甲立有遗嘱,表示其遗产由独生子乙继承。乙因病先于甲死亡。甲死亡后,乙的儿子丙继承甲的遗产。这属于()。

A.遗嘱继承

B.代位继承

C.转继承

D.第二顺序法定继承

答案:B

本题解析:

位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情况下,由该先死亡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其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种继承制度。本题中,乙是甲的继承人,但乙先于甲死亡,因此,乙的儿子丙可以代其父乙的位置继承甲的遗产,是代位继承。

30.甲在某餐厅用餐,根据菜单点了一道标价为98元的菜。结账时,餐厅要求甲支付298元,甲则坚持以菜单为准付款,这时餐厅才发现菜单被调包。经查,菜单调包系刚刚来此就餐的某顾客所为。甲与餐厅之间债的发生原因是()。

A.侵权行为

B.不当得利

C.合同

D.缔约过失

答案:B

本题解析:

不当得利,是指一方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得利而使另一方财产受损的事实。本题中,甲虽点了98的菜品但实际吃的是价值298元的菜品,支付98元则餐厅财产受损、甲受益,甲与餐厅之债的发生原因是不当得利。

31.空姐甲长期在国外购买化妆品,经无申报通道携带入境,交由其表妹在网店销售,偷逃高额海关关税,获利数额巨大。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逃税罪

B.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C.非法经营罪

D.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答案:B

本题解析:

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拟的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或者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普通货物、物品进出国(边)境,偷逃应缴税额较大或者1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行为。本题中,甲长期在国外购物并经无申报通道携带入境,违反海关规定,偷逃海关关税且数额巨大,符合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特征,因此甲的行为应认定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而非单纯的逃税罪。

32.甲雇佣乙杀害胡某,并且带乙辨认了胡某。乙在某夜将王某误当做胡某而杀害。甲因此拒付“佣金”。在本案中()。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C.乙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D.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所述情形属于打击错误。打击错误指的是行为人预想打击的目标与实际打击的目标不一致。对于打击错误一般采取法定符合说,假如预想打击的目标与实际打击的目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一致,行为人应对误击的目标承担故意罪责。乙欲杀胡某而错杀王某,两个打击目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一致,故不妨碍故意杀人罪的成立。甲雇佣乙去杀人,甲、乙构成共同犯罪,且甲是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一人既遂,全体既遂。据此,甲、乙均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33.人民法院在处理相邻用水纠纷时,对有过错一方影响他方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应当责令其()。

A.赔礼道歉

B.消除危险

C.排除妨害

D.恢复原状

答案:C

本题解析:

根据《物权法》第84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据此规定,人民法院在处理相邻用水纠纷时,对有过错一方影响他方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应当责令其排除妨碍。

34.甲为精神病人乙的监护人。甲的下列行为中,属于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的是()。

A.免除丙欠乙的1万元债务

B.撤销乙患病前低价卖表给丁的合同

C.用乙的存款为乙支付医疗费

D.为防止乙出门用铁链将其锁在家里

答案:C

本题解析:

《民法典》第35条第1款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A项,甲作为监护人,应当为被监护人乙的利益处理财产。免除丙的债务的行为会导致乙财产的减少,不是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不属于依法履行监护人职责。B项,乙患病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签订的合同有效,甲无权撤销。C项,用乙的财产支付乙的医疗费,属于监护人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而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的行为。D项,甲用铁链将乙锁在家中,侵犯了乙的人身自由,不属于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的行为。

35.根据解释的效力,可以把刑法解释分为()。

A.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B.当然解释、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C.当然解释、扩大解释和缩小解释

D.文理解释、论理解释和学理解释

答案:A

本题解析:

刑法解释是指对刑法条文含义的阐明。根据解释的效力,可分为由立法机关对刑法进行的立法解释;由最高司法机关对刑法进行的司法解释;以及其他机关、团体、个人对刑法条文含义的阐释,即学理阐释,亦称无权解释。根据解释的方法,刑法解释又可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根据刑法的立法精神和立法原意,论理解释又可分为当然解释、扩大解释(扩张解释)和限制解释。此外,目的解释、缩小解释、比较解释和历史解释等也都属于论理解释的范畴。

36.甲(建委主任)与妻子乙商议后,由乙出面收受请托人现金300万元,甲为请托人办理建筑审批手续。乙的行为()。

A.构成受贿罪

B.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C.不构成犯罪

D.构成受贿罪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视频讲解隐藏答案收藏标记反馈

答案:A

本题解析:

AC两项,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与国家工作人员共谋,共同受贿的,以受贿罪的共犯论处。本题中,甲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妻子乙与其共谋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甲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甲乙成立受贿罪的共犯。

BD两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或者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行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没有受贿的共谋。本题中,乙与甲共谋,由甲利用自己的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所以乙不成立利用影响受贿罪。

37.将公民划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的宪法是()。

A.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B.1787年美国宪法

C.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

D.1791年法国宪法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1791年法国宪法将公民区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该区分违背了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所确立的民主原则,表明了这部宪法的资产阶级本质,故选D项。

38.甲于2000年4月在某市住宅区购得一套住房,2001年7月取得房产证。当年10月甲将住房租借给乙。乙在装修该房时损坏自来水管道,引起漫水,将楼下住户丙的住房浸泡。丙要求乙予以赔偿。对此事件,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甲对自己所购买的住房仅有相对权,故其法律义务也是相对的

B.乙不是住房的所有人,故对丙的损失不负法律责任

C.此侵权案件首先应依据法律原则来加以处理

D.此案件的处理应直接适用法的正式渊源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在法律实践中,法的渊源最重要的分类是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案件的处理应以明确的法律为依据,因此,应直接适用法的正式渊源。D正确。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是法的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二者之间存在重要区别。本案是一个内容明确的侵权案件,首先应依法律规则而非法律原则来处理,所以C错误。根据相对应的主体范围可以将权利义务分为绝对权利义务和相对权利义务。本案中甲对所购买的住房拥有绝对权,其对应的义务人也是不特定的,并非相对权。A错误。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应该是其实施的法律行为和产生的法律后果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的人。本案中乙的行为直接侵害了丙的权益,故乙应承担法律责任。B错误。

39.2009年8月5日,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订购图书的订单,订单中详细列明了订购数量、交货日期等,并要求乙公司在接到该订单之日起3日内向甲公司发出确认函。乙公司8月6日接到订单,于8月10日向甲公司发出确认函,同时寄出该批图书。甲公司收到图书后,拒绝接受。关于本案的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订单的行为属于要约邀请

B.乙公司向甲公司发出确认函的行为属于承诺

C.乙公司向甲公司发出确认函的行为属于要约

D.乙公司向甲公司寄出图书的行为属于履行合同

答案:C

本题解析:

A项,《民法典》第15条规定,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第14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①内容具体确定;②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订单是要约。BCD三项,《民法典》第20条第3项规定,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要约失效。第28条规定,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甲向乙发出了要约,要求乙在收到要约之日起3日内发出确认函。而乙于收到要约的第5日才发出确认函。因此乙的确认函不是承诺而是新要约。由于合同未成立,所以也不存在履行合同的问题。

40.当今大多数国家的宪法是()。

A.成文宪法和协定宪法

B.成文宪法和民定宪法

C.成文宪法和柔性宪法

D.不成文宪法和刚性宪法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当今大多数国家的宪法为成文宪法、刚性宪法和民定宪法,故选B项。

41.下列情形中,不得适用假释的是()。

A.因诈骗罪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

B.因叛逃罪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C.因放火罪被判处13年有期徒刑

D.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答案:C

本题解析:

假释的条件主要包括:①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3年以上;②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此外,假释还包括一定的限制条件:①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②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42.下列行为中,属于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A.甲(8周岁)接受远房亲戚馈赠的现金1万元

B.乙(14周岁)用压岁钱购买价值2800元的金项链

C.丙从某公司购买一辆无牌照的走私车

D.丁因受对方欺诈买回一部不能使用的手机

答案:D

本题解析:

根据《民法典》第54条的规定,可撤销合同包括:①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②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③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④欺诈方以欺诈的手段订立的损害对方利益的合同;⑤胁迫方以胁迫的手段订立的损害对方利益的合同。A项属于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B项属于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C项属于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所订立的买卖合同,属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43.尽管()并不是近代意义的宪法性法律,但它对英国宪法的发展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A.1701年《王位继承法》

B.1689年《权利法案》

C.1679年《人身保护法》

D.1215年《自由大宪章》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英国宪法实际上是由不同历史时期陆续颁布的宪法性文件和不同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宪法惯例、判例构成的,主要包括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1679年的《人身保护法》、1689年的《权利法案》和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自由大宪章》并不是近代意义的宪法性法律,但它对英国宪法的发展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故选D项。

44.下列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区别,表述错误的是()。

A.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普遍的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不具有效力

B.规范性法律文件适用的对象是不特定的人,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则适用于特定的人

C.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反复适用,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仅能适用一次

D.规范性法律文件规定的内容是一般的行为模式和标准,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规定的内容是特定的事项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有权制定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文件;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发布的个别性文件,这类文件的效力仅及于特定案件或相关的主体、客体、行为,没有普遍约束力,并非不具有效力。故A错误。

45.甲与金科公司约定,甲委托金科公司为自己提供出借人的相关信息,甲在与出借人订立借款合同后向金科公司支付报酬。后根据金科公司提供的信息,甲从创富公司借款36万元并以其房产设定抵押,但一直未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甲与金科公司之间的约定属于民法典中的()。

A.委托合同

B.行纪合同

C.居间合同

D.技术咨询合同

答案:C

本题解析:

C项,居间合同是指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本题中,金科公司为委托人甲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且甲支付金科公司报酬,符合居间合同的特征。A项,委托合同是指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B项,行纪合同是指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从事贸易活动,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D项,技术咨询合同是指受托人为委托人就特定技术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分析评价报告所订立的合同。

46.下列对于禁止令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禁止令的期限应与缓刑、管制执行的期限相同

B.禁止令的执行期限从缓刑、管制执行之日起计算

C.禁止令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

D.禁止令属于附加刑的具体种类

答案:B

本题解析:

禁止令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宣判管制、宣告缓刑的同时,判令禁止其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的命令。

AB两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第6条规定:“禁止令的期限,既可以与管制执行、缓刑考验的期限相同,也可以短于管制执行、缓刑考验的期限,但判处管制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于三个月,宣告缓刑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于二个月。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以致管制执行的期限少于三个月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最短期限的限制。禁止令的执行期限,从管制、缓刑执行之日起计算。”A项错误,禁止令的期限也可以短于缓刑、管制执行的期限。

C项,该解释第9条规定:“禁止令由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

D项,禁止令不属于附加刑。

47.某村委会主任甲利用职务便利,将国家下拨的扶贫款20万元用于炒股,后因亏损而无法归还。甲的行为构成()。

A.贪污罪

B.挪用公款罪

C.挪用资金罪

D.职务侵占罪

答案:B

本题解析: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规定,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属于刑法第93条第2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①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②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③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④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⑤代征、代缴税款;⑥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工作;⑦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从事前款规定的公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挪用公款、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构成犯罪的,适用刑法第382条和第383条贪污罪、第384条挪用公款罪、第385条和第386条受贿罪的规定。本题中,村委会主任在管理国家下拨的扶贫款时,其身份以国家工作人员论。AB两项,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的关键区别在于贪污罪侵犯的是公款的所有权,而挪用公款罪侵犯的是使用权,即使是行为人挪用后因客观原因无法归还,也仍然是挪用公款罪的行为性质。贪污罪是“不想还”,挪用公款罪是“不能还”,因此甲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C项,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D项,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48.甲使用暴力劫取国有档案,人民法院根据我国《刑法》第329条“抢夺、窃取国家所有的档案的,处……”的规定,判决甲犯抢夺国有档案罪。本案中,法院的解释属于()。

A.司法解释

B.文理解释

C.目的解释

D.扩大解释

答案:D

本题解析:

A项,根据解释的效力,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司法解释,是指我国最高司法机关对刑法条文的解释。BCD三项,根据解释的方法,刑法解释可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文理解释,是指根据法律规范所使用的文字的字面意义进行解释的方法,必须以文义解释为出发点,所做的解释不能超过条文可能的文义范围。论理解释,是指根据立法的精神与目的对条文进行说明,包括目的解释、扩大解释、缩小解释、当然解释、比较解释和历史解释等。目的解释,是指不拘泥于法律规范的字面含义以及立法者制定法律时的立法意图,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发展的要求出发,依据合理的目的进行法律解释。扩大解释,是指法律规范的条文中所使用的文字、词语过于狭窄,不足以涵盖立法者所欲调整的范围的时候,为符合立法的本意,对文义进行扩张,将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的案件纳入调整范围的方法。本题中,“暴力劫取”与法条中的“抢夺、窃取”表述不一致,内涵也有所区别。前者强调“暴力”的压制性、紧迫性,主要反映了犯罪一方的强势;后者强调“夺、窃”,主要反映了被害人一方不能察觉,难以反应。一般而言,暴力劫取属于抢劫的行为方式,而本题中,法院将本罪中的抢夺行为解释为暴力劫取,因而属于扩大解释。

49.下列选项中,专属于国家所有的是()。

A.土地

B.文物

C.野生动植物

D.无线电频谱资源

答案:D

本题解析:

根据《民法典》第249条的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第253条规定,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第251条规定,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第252条规定,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50.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良好的法律。这段话指出了()。

A.在法治和德治的关系上,前者是优越于后者的

B.法治的两个要素条件,已经接近于科学的法治的两个条件:制度条件和思想条件

C.法治优越于人治,原因在于多数人的考虑要比少数人的考虑周到些

D.“让一个人来统治,就在政治中混入了兽性的因素。常人既不完全消除兽欲,虽最好的人们也未免热忱,这就往往在执政的时候引起偏向”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比较完善的现代法治概念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但是现代的法治所要求具备的条件是制度条件和思想条件。

二.多项选择题(共45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唐朝“六赃”犯罪的情形有()。

A.强盗

B.窃盗

C.坐赃

D.受财枉法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唐朝首创“六赃”犯罪,所谓“六赃”,即六种非法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包括强盗、窃盗、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财物、坐赃,故备选项应全选。这里的“监临”,是主管的意思,监临官就是指主管官员,受所监临就是收受下属及百姓财物。

2.关于我国法律解释的问题,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我国法律解释的权限,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

C.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比法律的效力低,但比行政法规的效力高

答案:A、B

本题解析:

【精解】我国《立法法》第42条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1)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2)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第43条规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第46条规定: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第4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

3.下列选项中,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有()。

A.甲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一有限责任公司使用,自己未从中获利

B.乙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某街道办企业使用,自己从中收取利息

C.丙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某国有企业使用,自己未从中获利

D.丁将公款借给朋友,供该朋友的孩子出国留学

答案:B、C、D

本题解析: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是指:①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②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③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4.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下列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的有()。

A.甲将优抚资金10万元借给朋友购买股票,2个月内归还

B.乙将价值10万元的防汛物资借给朋友建造住宅,半年后归还

C.丙将教育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作自己开办公司的注册资本金,1个月内归还

D.丁将救济款项50万元用于本单位购买高级轿车

答案:A、B、C

本题解析: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挪用公款罪有三种客观表现:①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②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且数额较大;③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且超过3个月未还。D项,丁并未将救济款这种特定款物挪作私用,而是用于本单位购买高级轿车,这属于挪作他用,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

5.汉朝的《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而形成的。

A.户律

B.兴律

C.工律

D.厩律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精解】《九章律》是汉高祖刘邦命令萧何参照战国时期李悝制定的《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三篇编纂而成的。增加的三篇是户律(注意:不是户婚律)、兴律(注意:不是擅兴律)和厩律(注意:不是厩库律),故选A项、B项和D项。工律是秦朝法律的名称,汉律也有此名称,但不属于《九章律》。

6.唐朝五刑体系中,实行加、减若干等,上下推算量刑的刑罚有()。

A.流刑

B.笞刑

C.杖刑

D.徒刑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按照唐律的规定,凡称“加”者,就是加至较重的等次,徒一年加一等,是徒一年半;依此类推。但是按照规定,两种死刑(斩刑和绞刑)和三种流刑(流二千里、流二千五百里和流三千里)各同为一减。比如,甲犯斩刑,减一等就是流刑三千里而不是绞刑。如果犯流刑三千里,减一等就是徒三年而不是流二千五百里。而对于笞刑、杖刑和徒刑,就采取上下推算的方法量刑,即升格在本刑种内相加减。比如,乙犯徒三年,减一等就是徒二年半,而不是杖一百。只有A项错误。

7.封建制五刑中,由五等刑罚构成的刑种有()。

A.笞刑

B.杖刑

C.徒刑

D.流刑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封建制五刑由笞、杖、徒、流、死五种刑罚构成的,其中,笞刑五等,杖刑五等,徒刑五等,流刑三等,死刑二等,共计二十等,故选A项、B项和C项。

8.法治的含义包括相互联系的方面是()。

A.每个人服从且只服从法律的统治

B.国家权威机构必须根据法律行使权力与管理公共事务

C.法律制度严密和完备

D.为人们服从的法律是良法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精解】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良好的法律。又从法治的五层含义中可以看出B项也正确。

9.甲出国前将古琴、油画及电脑交乙保管。后乙将古琴出借给丙,将油画赠送给丁,将电脑出质给戊。甲回国后发现以上事实。甲有权()。

A.要求丙返还古琴

B.要求丁返还油画

C.要求戊返还电脑

D.要求乙承担违约责任

答案:A、B、D

本题解析:

AB两项,甲将古琴、油画、电脑交给乙保管,甲跟乙之间形成了保管合同关系。乙应该为甲保管物品并按照约定返还。乙将古琴借给丙,丙对古琴的占有是一种无权占有,同样油画的赠送也因为缺乏物权所有者的肯定而是一种无权占有。《物权法》第34条规定,当所有人的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时,所有人或合法占有人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请求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或请求法院责令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物权所有者甲可以基于物权的溯及力向丙、丁索取该物。C项,根据《物权法》第106条的规定,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条件为:①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②以合理的价格转让;③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适用善意取得。这里的“其他物权”包括质权,因此戊基于善意取得制度,对电脑的占有属于有权占有。D项,根据债务的相对性,只有乙可以向戊要回电脑,甲不能要求戊返还电脑,但可以要求乙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10.下列行为中不合法的是哪些?()

A.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关于外贸基本制度的法律

B.国务院制定有关诉讼和仲裁制度的法规

C.某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某单行条例并宣布自通过之日起生效

D.某省人民政府制定规章规定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措施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有关诉讼和仲裁制度只能以法律的形式制定,国务院无权制定;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单行条例在报上一级权力机关批准后才能生效;有关限制人身自由的事项只能以法律的形式制定,省人民政府无权制定。

11.下列可以成为辩证推理依据的是()。

A.法律原则

B.立法精神与目的

C.法理

D.公正、正义观念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进行法律推理,可以以法律原则、立法精神与目的、法理以及公正、正义观念为依据。

12.执法的特点是()。

A.执法是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具有国家权威性

B.执法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C.具有国家强制性,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过程的同时是行使执法权的过程

D.具有主动性和单方面性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执法即执行法律,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其特点是执法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具有国家强制性;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过程的同时是行使执法权的过程,是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具有国家权威性;具有主动性和单方面性;执法的范围极为广泛。

13.我国《物权法》规定的动产交付方式包括()。

A.指示交付

B.现实交付

C.简易交付

D.占有改定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物权法》第23条规定,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交付一般应采取现实交付的形式。第25条规定,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权利人已经依法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法律行为生效时发生效力。即简易交付。第26条规定,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第三人依法占有该动产的,负有交付义务的人可以通过转让请求第三人返还原物的权利代替交付。这便是指示交付的规定。第27条规定,动产物权转让时,双方又约定由出让人继续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该约定生效时发生效力。即是对占有改定的规定。

14.法产生的共同规律是()。

A.从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

B.为了社会及他人的利益

C.从对特定人、特定事的调整发展到对一般人,一般事的调整

D.从法律、道德等规范混为一体到逐渐分化为不同的社会规范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四项都是法产生规律的正确表述。

15.民事权利的私力救济方式包括()。

A.自卫行为

B.民间调解

C.自助行为

D.民事仲裁

答案:A、C

本题解析:

权利实现的途径分为非救济方式和救济方式。救济方式又分为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私力救济又称自力救济,是指权利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靠自身的实力,通过实施自卫行为或者自助行为来救济自己被侵害的民事权利。

16.下列关于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说法,正确的有()。

A.国家只有一部宪法

B.国家只有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

C.每个公民只有一个国籍

D.国家只有一个最高立法机关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单一制是指由若干不具有独立性的行政单位或者自治单位组成,各组成单位都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的特征有:只有一部宪法、一个立法机关和一个中央政府;每个公民只有一个国籍;国家整体在国际关系中是唯一的主体。故备选项应全选。

17.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既可以属于国有,也可以属于集体所有的有()。

A.城市土地

B.城市郊区土地

C.农村土地

D.宅基地

答案:B、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10条的规定,城市土地必然为国有,故排除A项,而宅基地必然为集体所有,故排除D项。但城市郊区的土地、农村土地既可以属于国有,也可以属于集体所有,故选B、C项。

18.下列关于北齐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A.北齐首次设置了大理寺作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

B.北齐首次使封建成文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

C.北齐首次下诏废除宫刑

D.北齐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精解】C项错在:西魏首次下诏废除宫刑,而不是北齐。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

19.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为了收集“第三者插足”的证据,公民可以委托私人调查机构以各种形式对“第三者”进行跟踪

B.为了收集犯罪证据,公民可以委托法官对犯罪嫌疑人的通信进行监听

C.商场保安人员有权根据商场的规定,对“盗窃嫌疑人”当场进行搜身检查

D.商场保安人员有权对拒绝搜身检查的顾客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37条、第40条的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通信自由等不受侵犯。A项表述的情形是对人身自由的侵犯,B项表述的情形侵犯了通信秘密,C、D项的表述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故备选项应全选。

20.以御史台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的朝代有()。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隋、唐、宋、元都以御史台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明太祖朱元璋以都察院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从而结束了以御史台作为监察机关的历史,故备选项应全选。

21.甲因借款与乙签订房屋抵押合同,未办理抵押登记。其后甲又因借款将该房屋抵押给丙并办理了抵押登记。现甲不能偿还对乙、丙的欠款。根据我国民法相关规定()。

A.甲、乙之间的抵押合同成立

B.甲、丙之间的抵押合同成立

C.乙享有抵押权

D.丙享有抵押权

答案:A、B、D

本题解析:

AB两项,《物权法》第15条区分了物权效力和合同效力,即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等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CD两项,抵押权的设定,除订立书面的抵押合同外,还应依法办理抵押登记。我国现行法对抵押登记分别实行登记设立主义与登记对抗主义。以不动产、不动产权利以及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以动产抵押的,采取自愿原则,由当事人自行选择是否办理登记。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本题中,甲与乙签订的是不动产抵押合同。乙没有办理抵押登记,故不享有抵押权。

2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豉励和持备类组织举办各种医疗卫生设施,开展群众性的卫生活动,保护人民健康。

A.现代医药

B.现代医疗技术

C.传统医疗技术

D.传统医药

答案:A、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21条第一款的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街道组织举办各种一医疗卫生设施,开展群众性的生活动,保护人民健康。故选A、D项。

23.下列关于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由于法律原则的效力高于法律规则,在裁判具体案件时,法律原则比法律规则具有更加直接的适用性

B.在裁判一个具体案件时,某一法律规则要么完全适用,要么完全不适用,不存在第三种选择

C.应当承认,当遇到具体案件需要权衡不同原则时,有些原则是具有较高的强度的。譬如,“诚实信用”原则被称为民法中的“帝王条款”。当其他民法中的原则与之冲突时,必须服从于它

D.法律原则要比法律规则的适用范围宽。某一法律规则只能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而法律原则则可以适用于某一法律部门,甚至整个法律体系

答案:B、D

本题解析:

【精解】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关系应主要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根据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B、D项正确。在裁判案件时,优先适用法律规则,故A项错误。c项前半部分正确,但举的例子是错误的。“诚实信用”原则确实被称为民法“帝王条款”,但这并不意味着当其他民法原则与之冲突时,必须服从于它,而是指在权衡不同原则时,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应当赋予其较重的分量。

24.下列有关我国经济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A.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引导、监督和管理

B.我国的矿藏、水流、草原等自然资源既可属于国家所有,也可属于集体所有

C.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

D.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11条的规定,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故A项表述错误。根据《宪法》第9条的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属于国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可见,B项表述错误。根据《宪法》第6条的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不单纯为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还包括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故C项表述错误。根据《宪法》第11条的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D项表述错误。

25.汉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现有()。

A.春秋决狱

B.上请

C.秋冬行刑

D.亲亲相隐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汉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现有:德主刑辅、上请、亲亲相隐、三纲法律化、春秋决狱、秋冬行刑和录囚等。

26.甲医院误将患者乙的左肾切除。甲医院有义务赔偿乙的()。

A.精神损害

B.后续治疗费用

C.护理费和交通费

D.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对于因医疗损害产生的相应后果,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①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而减少的收入。②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③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自然人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和人身自由权遭受非法侵害时,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27.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A.创造劳动就业条件

B.进行就业培训

C.加强劳动保护

D.改善劳动条件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故选A、C、D项

28.下列人员中,可以成为脱逃罪主体的有()。

A.依法被判处管制的罪犯

B.依法被关押的罪犯

C.依法被关押的被告人

D.依法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

答案:B、C、D

本题解析:

脱逃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依照《刑法》与《刑事诉讼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是指行为人从司法机关的监所逃逸,如行为人从看守所、监狱、其他临时被关押的场所或者从被押解的交通工具上逃逸。依法被判处管制的罪犯,尽管人身自由受到一定限制,但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因而管制犯不能成为脱逃罪的主体。

29.关于唐朝刑罚适用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有()。

A.公罪从重,私罪从轻

B.类推制度就是指“轻其所轻,重其所重”

C.犯十恶者,累犯加重处罚

D.共同犯罪,以造意为首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公罪即官吏因公事而犯的罪,私罪即官吏因私事或者假公济私而犯的罪。公罪从轻惩处,私罪从重惩处。故A项错误。唐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者,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人罪者,则举轻以明重”,这就是有关类推制度的规定,该规定称为“轻重相举”或者“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轻其所轻,重其所重”是指在有违伦常教化犯罪处刑上明显偏轻;而对于直接危害封建统治、封建君主的犯罪,处刑都普遍加重。这是明朝的刑罚适用原则。注意:不要把“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混淆记忆成“轻其所轻,重其所重”,故B项错误。唐朝对犯盗罪或重于盗罪的犯罪,且犯三次以上的盗罪或重于盗罪的犯罪采取累犯加重原则,故C项错误。唐朝对于共同犯罪,以造意犯为首犯,D项正确。

30.清末礼法之争的焦点有()。

A.无夫奸和亲属相奸是否处以重刑

B.是否从西方引进正当防卫制度

C.子孙违反教令是否承担刑事责任

D.干名犯义条款是否予以废除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备选项都属于正确答案。清末礼法之争的焦点除了备选项列出的四个焦点外,还有一个就是关于“留存养亲”制度。

31.傍晚,甲驾驶拖拉机在乡村公路上行驶,乙招手搭车,甲让其上车,并告知车上有一口空棺材。不久下起大雨,乙钻进棺材避雨,过了一会儿睡着了。后又有丙请求搭车,甲也让她上了车。乙醒后手托棺材盖露出头来透气,丙吓得大喊“有鬼”,跳下车,致左腿骨折。

甲让乙搭车的行为属于()。

A.事实行为

B.无因管理

C.情谊行为

D.合同行为

答案:C

本题解析:

情谊行为是指以建立、维持或者增进与他人情谊为目的,后果直接利他的行为。情谊行为的基本特征是无偿性、无私性和没有受法律约束的意思。无偿性是指一方为给付,而并无自该给付取得对待利益之目的;相对人享有该行为带来的利益,也不必向对方偿付对待利益。无私性是指行为人没有自私自利的意图。没有受法律约束的意思是指当事人之间旨在通过此项活动来建立、维持或者增进情谊,并无建立法律关系的意思。本题中的“搭便车”的行为属于典型的情谊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