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2016年世界近现代史考点讲义_第1页
川教版2016年世界近现代史考点讲义_第2页
川教版2016年世界近现代史考点讲义_第3页
川教版2016年世界近现代史考点讲义_第4页
川教版2016年世界近现代史考点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复习讲义(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考点一:上古亚非文明(大河文明)一、古巴比伦发源地:西亚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1)颁布者:国王汉谟拉比目的: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宣扬思想:君权神授(王权神授)(4)实质(性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的利益(5)内容: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6)评价(地位):①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②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7)相关成语:以眼还眼,以牙还牙(8)文字:楔形文字西亚两河流域通用文字公元前3000年特点:一头粗一头细考点二:古代欧洲文明(海洋文明)一、古代希腊西方文明之源(一)古希腊的繁荣1、地理环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海岸和意大利南部地区2、爱琴文明(1)组成: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2)地位:①爱琴文明是希腊历史的开始②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3、奴隶制城邦的兴起主要城邦:斯巴达(崇尚武力)、雅典(民主政治繁荣,注重全面发展)4、希腊的全面繁荣:(1)时间:公元前5世纪(2)原因:奴隶劳动(3)表现:雅典工商贸易兴盛,地中海地区最大、最繁荣的城邦,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二)雅典的民主政治1、建立――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2、顶峰伯里克利改革启示:改革是社会前进的动力(1)权力机构:公民大会(最高决策机构)、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2)评价:①民主性(表现)a没有国王b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物的管理,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通过选举产生c雅典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左右着国家政权,民主政治达到顶峰②局限性:a这种民主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的(实质)b奴隶、妇女儿童、外邦人都没有政治权利,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拥有公民权的少数雅典人(成年男子)。世界近代史:考点一:欧美国家的巨变文艺复兴(“人”被发现)1、时间:14—16世纪2、发源地:意大利(最早)3、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实质(性质):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5、指导思想(思想武器):人文主义(含义: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6、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对人和人性作了生动的刻画,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最后的晚餐》影响:①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②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③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被发现)1、时间:15世纪末16世纪初2、原因:①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需要②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③商业危机:传统商路不畅(15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交通要道)④技术条件:知识的进步,航海技术发展,罗盘针的运用组织者:西班牙、葡萄牙影响:①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②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④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5、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共同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6、航海家及贡献时间人物资助国航线贡献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人)西班牙西班牙-大西洋--美洲(古巴、海地)发现美洲新大陆1519年麦哲伦(葡萄牙人)西班牙环球航行(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实现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形英国《权利法案》1、时间:1689年2、颁布机构:英国议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3、目的:限制王权《权利法案》300周年纪念币4、内容:从法律、税收、军队等方面限制王权《权利法案》300周年纪念币5、作用:①标志着英国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②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四、美国《独立宣言》1、被马克思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2、时间:1776年7月4日(7月4日美国国庆节),颁布机构:第二届大陆会议主要起草人:杰斐逊3、内容:阐述了自由、民主的政治原则,指出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谴责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罪恶,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管辖,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4、意义(作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五、法国《人权宣言》1、时间:1789年8月,2、制定机构:制宪会议。3、《人权宣言》内容①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②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国家实行分权原则,以防止专权与渎职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4、历史意义:《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它宣告了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两次工业革命(1)蒸汽机的改良●(2)轮船和火车的出现●(3)工业革命的影响●(4)电力的应用与电讯技术的兴起●(5)汽车和飞机的发明●考点二:两次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含义: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过程起止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最先在英国兴起4、原因:(1)政治条件(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2)直接原因: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3)经济条件:①资本②劳力③市场④原料5、兴起部门:棉纺织业

6、开始标志: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珍妮纺纱机”7、最关键,最主要的发明:1769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进了蒸汽时代。

8、特征(结束标志、实质):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9、交通工具①汽船:1807年,富尔顿(美国)“克莱蒙”号。

②火车:1814年,史蒂芬孙(英国)“旅行者”号火车之父10、轮船和火车的发明促进了陆上运输业和水上运输业的飞跃发展,使世界交通运输进入了“汽轮时代”和“铁路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动力是:蒸汽机新能源是:煤13、影响:(1)积极影响:①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②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③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④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此后成了强大的工业国。(2)消极影响: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交通拥挤等)对我国发展建议:在经济发展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开始时间:19世纪下半叶兴起国:美国、德国2、原因:科学技术飞速发展3、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1)理论基础:电磁学理论(英国科学家法拉第)(2)进入时代:电气时代4、电讯事业的兴起(1)电话:定居美国的英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电话之父(2)无线电报:19世纪90年代,意大利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被称为:无线电之父5、汽车、飞机的发明(1)前提条件(动力):内燃机(新能源:石油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德国戴姆勒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德国狄塞尔制成以柴油为燃料柴油机。(2)汽车:1885年卡尔·本茨(德国),被称为:汽车之父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先进的四轮汽车,此后又建成了汽车装配线。(3)飞机: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迈出了人类航空技术第一步。6、影响:以电力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7、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动力:电动机、内燃机新能源:电力、石油考点五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18611865年)1、根本原因: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两种经济制度的对立)南部北部南部北部西部导火线:1860年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当选总统开始标志:1861年南方宣布独立,挑起内战南北战争的转折点:颁布《解放黑奴宣言》①时间,机构:1862年,林肯政府②目的:扭转战局③内容:《解放黑奴宣言》废除黑奴制,叛乱各州的奴隶应看做自由人可以参加联邦军队④作用:极大的调动了人民群众和黑奴的革命积极性,扭转了战争形势,加速了北方军队胜利的进程。结果:1865年攻占里士满,以北方胜利而结束战争性质: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美国独立战争)意义:①维护了美国统一,废除了黑奴制度②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③也为美国经济迅速超过英、法等国家创造了条件。二、日本明治维新1、根本原因:幕府封建统治阻碍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2、前提条件: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3、改革时间:1868年4、领导人:明治天皇┿维新三杰: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5、口号:富国强兵(根本目的)、殖产兴业、文明开化6、主要内容:(5个方面)①政治:废藩置县目的(实质):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核心内容,最主要):引进西方技术,发展工商业;废除关卡和行会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③文化教育(影响深远,最值得学习):采用欧美学制,努力发展教育④社会生活:革除旧习,提倡欧美生活方式(穿西服,吃西餐、剪头发)⑤军事: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皇军”)学习对象:欧美8、性质(方式):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9、评价(影响):①积极作用:A.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最重要意义)B.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②局限性:①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天皇制)②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侵华战争)考点六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一、科学家及贡献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1)国籍: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2)贡献:A、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建立基本体系(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的标志。(3)地位:他的研究成果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2、达尔文近代生物学奠基者国籍: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代表作:《物种起源》A、提出生物进化理论B、指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C、划时代的意义:推翻了“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爱因斯坦近代自然科学终结者,现代自然科学奠基者国籍:德裔美国人;著名的物理学家贡献:相对论意义:a、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B、也是时空观念的伟大革命C、对现代自然科学乃至人文科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最终对牛顿的力学体系和绝对时空观进行了根本性变革的是:牛顿相对论如果说文艺复兴把神从人的精神领域驱逐出去,那么牛顿把神从无生命的领域驱逐出去,达尔文把神从有生命的领域驱逐出去。二、启蒙运动1、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封建的启蒙运动。中心:法国,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3、性质: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解放运动。4、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2)宣扬人天生是自由的,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抨击天主教会的野蛮与黑暗5、影响(1)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封建制度和教会的批判,使人们的思想从传统偏见、神学教条和封建专制的压制下得以解放。(2)他们提出的民主、人权、法制等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激励人们追求自由、平等,为资产阶级革命及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如: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九下考点世界现代史考点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苏联的建立时间:1922年12月。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二、苏俄新经济政策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发展需要,苏俄面临经济困难、政治危机目的:为解决经济困难、缓和政治危机时间、领导人:1921年(俄共“十大”)、列宁特点、实质、(新在哪里?):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内容:(1)农业:实行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2)工业:除重要重要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3)分配制度: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4)商业: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6、作用(历史意义):(1)新经济政策是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工农联盟。(2)是对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使苏俄经济逐渐恢复,政权进一步巩固。7、地位:是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考点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新政1、背景:(1)30年代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2)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宣布实行新政时间:1933年人物:罗斯福直接目的:摆脱经济危机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特点(新在哪里?):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内容(措施)①财政(最早):整顿银行a:淘汰小银行b:扶持大银行c:担保银行信用(建立诚信机制)②工业:产业复兴法a: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b:调整劳资关系,工人可组织工会c: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③农业:缩减农产品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补偿农民损失6、中心措施(最主要反危机措施):工业上产业复兴法7、最能体现民生观:以工代赈8、最能缓和社会矛盾和构建和谐:兴建公共工程,(田纳西水库)9、作用(影响、评价)积极:使美国经济得以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2)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范例。消极(局限性)由于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并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启示:经济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创新考点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时间:1939年9月1日(75周年)2、结果: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德国进攻苏联时间:1941年6月22日,德军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和全面进攻,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反攻: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标志:二战规模扩大,苏德战争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背景:(1)德军占领西欧,刺激了日本野心(2)日本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妄图建立日本殖民帝国。时间、地点:1941.12.7珍珠港意义: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1、原因:法西斯进攻对世界各国构成严重威胁2、目的:为打败共同敌人法西斯3、时间、地点:1942年1月华盛顿4、签署国:中、苏、美、英等26国5、内容:各国保证以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6、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7、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作用: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绞死希特勒8、启示:不同国家人民为了共同的目标,可以团结起来共同作战。绞死希特勒五、雅尔塔会议1、背景:第二战场开辟后,德国陷入两面夹击困境2、时间、地点:1945年2月,苏联雅尔塔3、与会者(“三巨头”):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4、内容:①处置德国: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战后分区占领德国,实现德国民主化;②战后成立联合国(时间:1945年10月目的:维护世界和平总部:纽约)③苏联同意有条件地参加对日作战5、影响:①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争进程②雅尔塔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确立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六、二战结束1、结束标志:1945、9、2,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2、性质:反法西斯正义战争3、胜利的根本原因: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考点五: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冷战局面的形成(一)冷战政策1、冷战含义: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形式(不战不和)2、冷战原因:①社会主义力量强大②人们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③美国妄图称霸世界3、实施者:美国(杜鲁门)4、中心:遏制苏联5、地区:欧洲美国总统杜鲁门6、目的:反苏反共、遏制苏联美国总统杜鲁门7、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①“铁幕”含义:指苏联对东欧各国实行所谓的“高压控制”②目的(实质):反苏反共,遏制苏联(二)“冷战”政策三大表现(步骤)政治上———杜鲁门主义时间、总统:1947年、杜鲁门内容:杜鲁门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援助”某些国家“复兴”,“防止共产主义渗透”的使命(“自由世界”资本主义“极权政体”社会主义)马歇尔实质:是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干涉各国内政,以反苏反共为借口,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马歇尔意义(作用):杜鲁门主义是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宣言书,也是冷战开始的标志。经济上———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背景:美苏“冷战”;战后欧洲国家经济困难、社会动荡提出者:马歇尔实质:是“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是对杜鲁门主义一次大规模实际运用目的:控制西欧,对抗苏联、称霸世界我也是出于善意作用:马歇尔计划使西欧经济得到恢复、政局得到稳定我也是出于善意北约标志北约标志欧共体宣传画3、军事上———建立北约(三)两大军事组织的建立1、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时间:1949年布鲁塞尔(总部)(2)建立者:美国和西欧(3)目的:为遏制苏联,控制西欧2、华约(华沙条约组织)(1)时间:1955年(2)成员国:苏联、东欧各国(3)总部:莫斯科(4)目的:对抗北约3、北约、华约性质:军事政治集团4、影响: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形成,也把“冷战”推向高潮。约建立二、欧共体的建立1、建立原因:西欧经济实力增强,要求联合自强,摆脱美国控制2、目的:重振西欧雄风和提高国际地位3、建立时间:1967年(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4、发展:1993年,更名为欧盟(当今世界最大的、最健全的经济体)发展特征: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经济联合5、作用:(1)促进西欧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2)有利于世界和平三、苏联解体1、解体时间:1991年12月底2、解体标志:《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3、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4、解体原因:(1)根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斯大林模式)(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3)外因:西方的和平演变5、影响:(1)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只是苏联模式失败了)(2)标志着二战后由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的崩溃,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6、历史启示(教训):①发展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最大启示)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③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④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⑤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巩固不是一帆风顺的考点六: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趋势(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形成时间:20世纪90年代以后(冷战结束后)出现原因:①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根本原因)②市场经济席卷全球③跨国公司迅猛发展3、具体表现:①跨国公司发展迅猛(主角)②国际贸易大幅增长③国际资本流动加快④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建立四个经济组织国际性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2001年加入)经济领域的联合国WTO的基本职能: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成员国间贸易争端区域性组织:欧盟(EU)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双刃剑)世界经济格局特点: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经济全球化对所有国家都有利:发达国家可以从发展中国家获得投资、市场和劳动力;发展中国家也可以从中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本国经济。经济全球化还有利于借助国际合作更好的应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毒品泛滥、恐怖主义等问题。3、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如何应对?(1)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2)要坚持独立自主,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出现时间: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当今世界格局特点:“一超多强”的局面初步形成,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一超:指美国(2)多强:指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危局科索沃战争之间关系:相互借重、利用、合作,又相互竞争、制约、防范4、处理国际事务重要主张和手段:协商和谈判5、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影响:(1)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