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与防治知识总结-(自己整理总结的)_第1页
灾害与防治知识总结-(自己整理总结的)_第2页
灾害与防治知识总结-(自己整理总结的)_第3页
灾害与防治知识总结-(自己整理总结的)_第4页
灾害与防治知识总结-(自己整理总结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总结说明:该小结主要概括了四大圈层中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成因(或形成条件)、影响以及防灾减灾措施,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希望同学们结合课本、地图册扎实掌握!世界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一世界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地震中国地震多发区(四区一带):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中国地震多发区(四区一带):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以及南北地震带(105°E)(2)成因:位于板块(具体地区要明确板块名称)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3)危害:①人员伤亡;②房屋、建筑、工程设施等遭到破坏;③生命线工程遭到破坏;④地表破坏;⑤诱发滑坡、泥石流、洪涝等其他次生灾害;⑥引发瘟疫等。(4)防灾减灾措施:①加强地质灾害科学研究,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②建立防减灾应急预案(或政策法规);实行防灾保险;③增强民众防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④加强国际合作;⑤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⑥植树造林、建立护坡等岩土体加固工程,防治诱发次生灾害等注:影响地震灾情的因素有:=1\*GB3①震级;=2\*GB3②震源深度;③震中距;④地质构造(诱发其他地质灾害);⑤地震发生的时间;⑥建筑物的抗震系数;⑦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财产密度;⑧人们的防震意识和抗震救灾能力等2、滑坡、泥石流岩体破碎(1)分布:我国山区多发岩体破碎地势起伏较大 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 滑坡植被覆盖较差地形崎岖(2)形成条件地形崎岖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泥石流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滑坡——滑坡——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泥石流——在很短的时间内,堵塞江河,摧毁建筑物、耕地、道路(铁路公路)、森林,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环境破坏。(4)措施:①加强地质灾害科学研究,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②建立防减灾应急机制(或政策法规);实行防灾保险③增强民众防减灾意识;④及时转移、安置可能危及的民众。⑤通过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⑥建立护坡、挡墙、栅格坝等支挡物。(防止滑坡、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和耕地)⑦大力植树造林,恢复地表植被,(减少滑坡、泥石流)⑧工程建设和村落应避开泥石流易发的沟谷地带。注:某地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可能原因自然原因:(地震):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滑坡):①地势起伏大;②岩体破碎或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多;③暴雨或冰雪融化多④多地震诱发滑坡;(泥石流):①地形陡峻;②松散或碎屑物质多;③植被覆盖率较低;④暴雨或冰雪融水多,山区沟谷在短时间内汇集大量水流;⑤多地震诱发泥石流;人为原因:⑤植被破坏,如开垦、乱伐、采矿,造成地表松散物多,诱发泥石流。⑥工程建设中防范地质灾害意识和措施不到位。⑦建筑物、人、财趋于密集,单位面积的资产密度大。水文灾害——洪涝、风暴潮、海啸等洪涝灾害(洪水和涝渍总称)(1)我国洪水类型比较类型洪水来源主要分布地区发生时间暴雨洪水主要有台风、锋面等带来的暴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融雪洪水由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高纬度山区。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冰凌洪水冰凌堵塞河道主要分布在黄河、松花江有发生凌汛的河段(凌汛形成条件:①有结冰期;②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黄河上游宁夏、内蒙古河段和下游山东河段)(2)我国洪水灾害空间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3)洪涝多发原因自然原因:(气候)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③台风的影响;④厄尔尼诺现象(水文水系);(水系)⑤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⑥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⑦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地形)⑧地势低洼(海河、珠江);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湖泊调蓄能力下降;③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如渭河流域)④平原地区,人口城市稠密,工农业发达,加大灾情严重性(4)洪涝危害①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农作物、房舍淹没;交通、通信设施被毁,灾区移民;②环境破坏:水源、食品污染,蚊蝇滋生,诱发各类传染病暴发和流行(5)防御措施①加强洪涝灾情监测和预报;②建立防洪涝灾害应急机制;③增强民众的防灾意识和防灾教育;实行防灾保险;④及时转移安置可能受危害的民众;⑤加强水利工程措施,如上游建水库,加固河堤,河道裁弯取直,建设分洪蓄洪区,下游开挖入海河道等。⑥山区加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⑦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特别是城市地区及时疏通排水通道;⑧河流中下游地区退耕还湖、保护湿地,提高河湖蓄洪能力;⑨对洪泛区多发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风暴潮(1)时空分布类型特点时间空间世界我国台风风暴潮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洋国家、沿海地区均有台风风暴潮发生,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东南沿海主要台风引发的台风风暴潮,其中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南等地受灾最为严重温带风暴潮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多见于夏秋季节(7~10月)主要发生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渤海、黄海海区主要是由强烈的偏北风引发的温带风暴潮(2)某地某季节风暴潮灾害严重(多发)原因:自然(可能)原因:①正值台风(热带风暴、飓风)频繁发生季节,狂风暴雨,或盛行夏季风,降水量大,形成洪涝;或温带气旋(锋面气旋)移至洋面而形成的海潮;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形成洪涝;③河流众多(或汇合),水量大,汛期时加重洪涝灾害;④海岸曲折,或呈喇叭型,海潮汇合,推高海潮水位;⑤农历初一、十五日时期的天文大潮叠加强风暴潮加剧灾害。人为原因:⑥沿海城市密集,人口众多,财产密度大;⑦盐业、渔业、海洋养殖业发达(3)危害①毁坏船只,破坏沿岸房屋、道路、农田、海堤以及海岸工程设施;②严重破坏海产养殖业,使生态环境恶化;③海水倒灌,土地盐渍化,危及植物生存;④诱发沿岸地带洪涝、咸潮;⑤侵蚀破坏海岸地形。(4)措施①加强风暴潮灾情监测和预报。②建立防风暴潮应急机制;实行防灾保险③增强民众防灾教育和防灾意识④及时转移安置可能危害的民众。(以上为非工程措施)⑤渔船靠港,海上航运管制;⑥加固海堤等工程措施;⑦建设沿海防护林工程。⑧储备一些救灾物资;气象灾害——旱灾、台风、寒潮、沙尘暴等旱灾分布:①旱灾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发生旱灾频率最高的地区,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②我国旱灾多发区及原因旱灾多发区时间成因华北春旱雨季还未到来,降水量小;②春季气温回升快,大风日数多,蒸发量大;③农作物开始返青,需水量大。④人口、城市密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⑤部分地区水污染严重,导致清洁淡水减少。江淮伏旱雨带北移,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少雨华南夏秋旱雨带推移到北方,受高温天气影响西南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①季风气候,大气环流不稳定,有些年份西南气流弱、水汽输送少,造成降水偏少;②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水量少,降水日数少;③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④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⑤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下渗严重,地表水难以存留;⑥地形起伏大,加剧地表水缺乏;⑦植被破坏,含蓄水源作用减弱(2)危害①作物、林木干枯死亡;②河塘、湖泊干涸;③人畜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粮食减产;④局部地区社会动荡。(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3)措施①加强气象灾害研究,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②建立防减灾应急机制;实行防灾保险③增强民众防减灾意识(如树立节水意识)④兴修水库蓄水,开渠引水,跨流域调水⑤合理抽取地下水,适时人工增雨,沿海地区可适量海水淡化,增加淡水供给;⑥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喷灌、滴灌),改种(或培养)耐旱作物;⑦改进农业耕作制度(改一年三熟为一年二熟)⑧山区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涵养水源能力⑨推行工业节水降耗技术,节约生产生活用水;⑩预防和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思考:(1)东北无春旱的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2)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世界上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有三个: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原因:①季风气候,副高强弱不稳定,雨带移动异常,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②季风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单位面积资产密度大;③旱灾发生季节与农作物生长发育季节吻合,加重灾情。

2、台风世界上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有三个: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2)发生时间:多发生夏秋季节 (3)形成条件:①广阔的暖洋面;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的大气层结;③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危害:台风灾害由狂风、暴雨、风暴潮造成;危害:台风灾害由狂风、暴雨、风暴潮造成;引发洪涝,冲毁农田和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通信和输电线路;引起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好处:①好处: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5)台风防御措施:①加强气象灾害研究,加强台风灾情监测和预报。②建立防台风应急机制;实行防灾保险③加强教育,增强民众防减灾意识④及时转移、安置可能危害的民众。⑤交通、通讯和供电等部门须加强管理和设施维护⑥渔船靠港,船只停开(防御风暴潮)⑦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强度),建设护坡工程.(防御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⑧海岸建防护林工程和加固海岸堤坝工程(防御风暴潮)(6)台风登陆后势力减弱的原因?①陆地磨擦力加大,风速减小;②水汽补充少3、寒潮(1)时空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我国东北、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冬半年,尤其是秋、春季(深秋到初春季节)(2)形成原因: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属于快行冷锋天气系统)(3)影响:①危害:大风、强降温:使农作物牲畜受冻;北方沿海大风引起风暴潮,影响海上作业;雨雪影响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建筑物,暴风雪覆盖草场,断绝牲畜食物来源,牲畜饿死;影响人体健康,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②寒潮的利:低温天气有效杀灭害虫和病菌;带来大量降雪,利于农作物越冬、生长;提供风能。(4)我国的寒潮灾害①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②源地:蒙古西伯利亚与北冰洋面=3\*GB3③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4\*GB3④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5\*GB3⑤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发生频次高,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6\*GB3⑥各地寒潮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7\*GB3⑦我国北方寒潮(快行冷锋)灾害多发原因ⅰ纬度较高,距冬季风源地近,寒潮多发且风力大ⅱ地形平坦广阔,冷空气没有阻挡,或处于山体北侧冬季风迎风坡,冷空气滞留堆积ⅲ农牧业处于生长时期(北方的秋春季、南方的冬季),冷冻危害大北方冷冻灾害为什么多发生于秋季和春季:因为北方冬季时农作物停止生长或生长进入休眠期,故造成的危害较小;春秋季节农作物仍处于生长期,故造成危害较大。南方冷冻灾害为什么多发生于冬季:南方冬季有一定的农业生产活动,故冷冻灾害危害较大;春秋季节气温相对较高,且冬季风影响相对较弱,气温下降幅度较小,对农业危害较小。(5)防御措施:①应加强\o"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②注意个人保暖;③要加强交通监管和预警;④做好农作物防冻工作。4、沙尘暴(1)我国沙尘暴时空分布:多发西北、华北、东北――冬春季,尤其是春季多发。(2)华北沙尘暴多发原因:自然原因:①冬春季气候干旱,大风天数多;②植被覆盖率低,沙土裸露多;③土壤疏松干燥;人为原因:④植被破坏严重,如四滥——滥伐、牧、垦、挖,导致草场、林地退化、沙化;⑤建筑工地废沙、弃土随意堆放危害:危害:①严重的大气污染,损害人体健康;②破坏基础设施,影响通信、交通、生产生活;③风蚀土壤,破坏植被,掩埋农田牧场;④引起天气、气候恶化有利影响:①促进了黄土高原的形成;②提供凝结核,利于成云致雨;③送入大海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④凝结核呈碱性,缓解酸雨现象;⑤形成“阳伞效应”,抑制全球变暖。有利影响:①促进了黄土高原的形成;②提供凝结核,利于成云致雨;③送入大海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④凝结核呈碱性,缓解酸雨现象;⑤形成“阳伞效应”,抑制全球变暖。(3)影响(4)措施:①加强沙尘暴监测和预报。②建立防应急机制;③增强民众防沙尘暴意识(以上为“非工程性防御措施”)④植树造林种草,建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⑤降低载畜量,推广轮牧⑥矿区注意复垦和再种植⑦建筑工地注意防风沙措施⑧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⑨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大雾沙暴天气,能见度低)四、生物灾害病害、虫害和鼠害等(一)病害1.病害发生原因:①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②外来病原体入侵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2.危害:①破坏农作物、草原、树木,导致农林牧业减产减收;②农产品大批量变质,影响农林牧产品加工工业③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环境④可能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3.防治措施(①到③为“非工程措施”)①加强生物灾害监测和预报;②建立防灾应急机制;③增强民众防灾意识;④培育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品种(防病虫害);⑤加强边境检疫,严控外来病原体或害虫入侵(防病虫害)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防病虫鼠害);⑦科学认证引进外来物种(防病虫害)⑧采用高效低毒农药灭虫(防虫鼠害)⑨投放天敌等生物灭虫(防虫鼠害)(二)蝗虫灾害(两种最广泛的生物灾害之一)1.某地区蝗灾多发原因自然原因:①有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蝗灾与旱涝的关系:蝗灾与旱灾经常相伴发生,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滨湖、内涝、河泛地区的荒地草滩)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②生态环境恶化、滥用农药等使虫害天敌(如青蛙、蛇、鸟类)减少人为原因:③森林病虫害多发:单一性人工林替代多样性原始森林,森林抵御害虫能力降低④该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或林、牧区),农(林、牧)业单位面积产值高2.蝗虫危害:对农、林和牧业的破坏具有毁灭性。(其中飞蝗俗称“蚂蚱”,危害最严重)3.蝗灾时空分布特点:时间分布夏季多发(6月发生频率最高)原因:夏季气温高,特别适宜蝗虫大量繁殖生长(冬季气温低,不利于蝗虫生长繁殖)空间上看: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长江以南蝗灾减少,到东南沿海几乎没有4.防治措施(①到③为“非工程措施”)①加强蝗灾监测和预报;②建立防蝗灾应急机制;③增强民众防蝗灾意识;④采用高效低毒农药灭虫;⑤保护或投放天敌(青蛙、蛇、鸡鸭)等生物灭虫;⑥人工诱捕幼虫、成虫;⑦点火焚烧(三)鼠害(两种最广泛的生物灾害之一)1.危害:①对农、林、牧业造成严重损失(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②在地下打洞,危及工程(防洪大堤等)安全;③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④加剧土地荒漠化2.鼠害多发的原因:①生态环境恶化,天敌(如蛇、猫头鹰、黄鼠狼)减少②鼠类繁殖快、适应能力强3.鼠害防治措施(①到③为“非工程措施”)①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加强鼠灾监测;②建立防鼠害机制;③增强民众防鼠害教育;④高效低毒药物灭鼠⑤保护和利用天敌(蛇、黄鼠狼、猫头鹰)⑥鼠铗、鼠笼等器械灭鼠⑦使用不孕剂和动物外激素以及超声波驱鼠等方法灭鼠五、其他自然灾害(一)咸潮1.概念: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形成咸潮。2.时空分布:一般发生于干旱季节(或我国冬季),出现在河海交汇(或河口)处(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3.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①旱季降水少,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②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③地势低平,河汊纵横;④农历初一、十五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2)人为原因:⑤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⑥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4.危害:①自来水变咸,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②潮水倒灌,土地盐碱化,危害当地的植物生存③河水变差变咸,危害工农业生产,如生产设备易氧化、腐蚀,锅炉易积垢。5.防治措施:①加强咸潮监测和预警;②建立防咸潮应急机制;③增强民众防灾教育和防灾意识④提高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⑤采取调水以淡压咸;⑥节约用水,如重视农业节水(二)赤潮1、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2、自然原因:①温度高;②海域封闭;③静水;④静风。3、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③海洋开发程度高、养殖规模扩大,饵料+养殖对象排泄物严重污染了水域;④国际交流促成赤潮传播:赤潮生物运输者。4、危害:①海水发粘,堵塞鱼、虾、贝、蟹的呼吸器官,使其死亡;赤潮生物死亡分解,消耗溶解氧,鱼、虾、贝、蟹等缺氧窒息死亡。赤潮生物分泌毒素,鱼虾等中毒死亡。六、如何预防某灾害或减轻某灾害带来的损失可采取的措施(通法—非工程措施)1.建立某某灾害的预警系统,做好监测与预报工作;2.建立、完善相关灾害的应急预案及防灾救灾机制,制定防灾、抗灾规划与措施,及时应对突发的灾害,提前做好防灾工作;3.宣传有关自然灾害的常识,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4.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灾害的应急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5.其他:发展科技,加大科研投入和相关课题的研究;加强国际合作;开展保险业务等。七、部分灾害的工程措施1、洪灾:①植树种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修建水库,拦蓄洪水③修建分洪、蓄洪工程④退耕还湖,提高蓄洪能力⑤疏浚河道,裁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