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专科作业题参考答案_第1页
管理学原理专科作业题参考答案_第2页
管理学原理专科作业题参考答案_第3页
管理学原理专科作业题参考答案_第4页
管理学原理专科作业题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管理学原理专科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

15.(×)

二、单项选择题1.B

2.D

3.B

4.A

5.A

6.B

7.D

8.B

9.C

10.D

三、多项选择题1.

ABCDE

2.

ABCD

3.

ABCD

4.

ABC

5.CD

6.ABC

7.ABCD

8.ABD

9.ABCDE

10.ACD

四、填空题1.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2.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3.提出“管理就是决策”观点的是(西蒙)。4.管理既具有同社会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5.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6.管理学具有一般性、综合性、(历史性)、实践性等特点。7.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为一定目标而进行协作活动的集体就形成了(组织)。8.根据人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操作者和(管理者)。9.从社会普遍存在的(管理)活动中概括出来的一般规律,就构成了一般管理学的内容。10.国际环境因素是指组织(所在国)以外的各种影响组织管理因素的总和。

五、简答题1.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2.(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3)管理的任务、职能、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5)管理者的角色。3.⑴管理即具有同社会生产力社会化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⑵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他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管理的实践性。管理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之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4.(1)一般性。

(2)综合性。

(3)历史性。

(4)实践性。5.(1)从管理的两重性出发,研究管理学。①生产力方面。②生产关系方面。③上层建筑方面。(2)从历史方面研究管理实践,思想、理论的形成、演变、发展,研究管理史。(3)从管理者出发研究管理过程。6.(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5)相互依存性。(6)控制性。

第二章一、判断题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20.

二、单项选择题1.A

2.C

3.B

4.C

5.D

6.C

7.A

8.B

9.C

10.B

11.C

12.D13.C

14.A

15.D

16.C

17.C

18.A

19.C

20.A

三、多项选择题1.BCE

2.:BCDE

3.AB

4.CDE

5.ACE

6.ACE

7.ABD8.BCDE

9.是ADE

10.ADE

11.ABC

12.BCE

13.ABD

14.BCE15.ABE

16.ADE

17.ABCDE

18.ABE

19.BCE

20.ABE

四、填空题1.中世纪,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提出管理国家的四条原则是:权力接受论、(要有内聚力)、要有领导方法、要使自己生存下去。2.(罗伯特•欧文)提出:“至少要像对待无生命的机器那样重视对于有生命的人的福利”。3.管理运动出现在(美国)。4.被后人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泰罗)5.被后人尊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韦伯)。6.管理过程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孔茨)。7.人际关系行为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时(马斯洛)。8.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特里斯特)。9.决策理论学派的创始人是(西蒙)。10.权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卢桑斯)。11.经验或案例学派的创始人是(彼得•德鲁克)。12.泰罗提出: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确定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提高效率。该原理被称为(工作定额)原理。13.泰罗提出实行刺激性的(差别)工资制度。14.(泰罗)提出实行职能工长制。15.(法约尔)提出了著名的“14条管理原则”。16.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韦伯)提出的。17.“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强调:(职务)要求决定人员任用。18.人际关系学说认为:工人是(“社会人”)。19.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20.重点研究人在生产和管理中的行为的学派是(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五、简答题1.(1)权力接受论。群众认可,权威来自群众。(2)要有内聚力。(3)要有领导方法。(4)要使自己生存下去。2.(1)管理大型组织的必要条件是规定组织的目标。(2)承认不肯定性。(3)决策要以科学为依据,管理要以分析为依据。3.(1)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对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为提高效率和生产率提供了一种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框架。(3)为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4)所提倡的观点被人们普遍接受。4.①工作定额原理。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确定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提高效率。②科学的挑选并培训工人,使他们学会按最好的作业方法进行工作。③标准化原理。管理当局的首要责任是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④实行刺激性的差别工资制度。⑤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组织管理①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②实行职能工长制。③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5.⑴分工。

⑵职权与职责。

⑶纪律。

⑷统一指挥。

⑸统一领导。

⑹个人利益服从总体利益。

⑺个人报酬。

⑻集中化。

⑼等级链。法约尔桥。

⑽秩序。

⑾公正。

⑿保持人员稳定。

⒀首创精神。

⒁团结精神。6.(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职务要求决定人员任用。(4)管理人员的职业化。(5)遵守规则和纪律。(6)理性的人员关系。7.(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型的领导能力表现在能够提高工人的满足程度上。(4)存在“霍桑效应”。8.(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①每个人必须自觉的进行协作。②组织是一个由人们有意识的加以协调的各种活动的系统。③协作可以通过命令和指挥的形式来实现。④个人有执行这个命令的能力。(2)正式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①明确的目标。②协作意愿。③信息交流。(3)管理者的权威来自下级的认可。9.(1)管理过程学派(2)人际关系行为学派(3)群体行为学派(4)社会合作系统学派(5)社会技术系统学派(6)经验或案例学派(7)决策理论学派(8)数理(“管理科学”)学派(9)系统学派(10)权变学派(11)管理者工作学派(经理角色学派)10.(一)特点:主张对管理者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考察,以发现管理者在现实中的活动规律,并以此纠正纯粹的管理理论所造成的理解偏差。(不太成熟)(二)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亨利·明茨伯格(H·Mintzberg),加拿大。《管理者工作的类型》。(三)主要理论观点:1.管理者所从事的都是大量变动的、不一定相关的短期性工作。2.定义管理者实际工作中所担当的各种基本角色。即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关系:挂名者,领导者,联络人;(2)信息:信息收集人,信息传达人,发言人;(3)决策: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第三章一、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二、单项选择题1.B

2.C

3.B

4.B

5.B

6.C

7.B

8.D

9.C

10.B11.C

12.B

13.A

14.C

15.A

16.B

17.B

18.A

19.B

20.A

三、多项选择题1.ACDE

2.:ACE

3.ABCDE

4.ABD

5.BCDE

6.:ABDE

7.:BCDE8.ABDE

四、填空题1.计划工作是指为组织的未来确立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与方法的一项管理活动。2.计划工作的性质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即目的性、效率性、普遍性、(首位性)和创新性。3.目标是根据组织宗旨而提出的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预期(成果)。4.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时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方针的(明文)规定。5.(规则)是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6.按计划的(期限)可将计划分成: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7.计划-规划-预算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在编制国防预算时创造的方法。8.限定因素是指妨碍(组织目标)实现的因素。9.改变航道原理是强调计划的总目标不变,但实现目标的(进程)可以因情况的变化随时改变。10.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来看,目标是分层次的、分等级的。11.为让目标(明确),就要使目标尽量简化。12.预测是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又是计划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3.目标管理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14.战略分析是对决定和制约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因素以及因素的变化前景进行分析。15.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16.(程序化)决策是指针对重复出现、有经验可借鉴,有章可循的问题所做出的决策。17.战略规划是将(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的结果进一步体现在产品组合、功能战略和资源分配上。18.“战略决定(结构)”是战略实施阶段所依据的原则。19.(集中资源)原则是指:要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就必须集中使用。20.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指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预期环境)。

五、简答题1.(1)做什么(Whattodoit):明确计划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明确每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2)为什么做(Whytodoit):明确计划工作的宗旨、目标和战略,并论证可行性。(3)何时做(Whentodoit):规定计划中各项工作的开始和完成进度。((4)何地做(Wheretodoit):规定计划的实施地点或场所,了解计划实施的环境条件和限制。(5)谁去做(Whotodoit):规定由哪个主管部门负责,哪些部门协助,各阶段交接时,由那些部门和那些人员参加鉴定和审核。(6)怎么做(Howtodoit):规定实现计划的措施。2.计划-规划-预算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在编制国防预算时创造的方法。首先由最高主管部门提出组织的总目标和战略,并确定实现目标的项目,这一步称为计划。其次分别按每一个项目在实施阶段时所需的资源数量进行测算和规划,并排出项目的优先次序。然后在编制预算时,从目标出发,按优先次序和项醒目实际需要分配资源。当资源有限时,应保证排在前面的项目的需要。最后根据各部门在实施项目中的职责和承担的工作量将预算落实到部门。

3.(1)限定因素原理

(2)许诺原理

(3)灵活性原理

(4)改变航道原理4.(1)规模经济。

(2)产品差别化。

(3)控制销售渠道。(4)专有技术。

(5)最佳原材料来源的控制。

(6)政府政策。

5.(1)满足社会需要原则

(2)把握时机

(3)扬长避短(4)出奇制胜

(5)集中资源

(6)量力而行

6.(1)预测的期限。

(2)数据散布的形式

(3)模型适用的范围(4)预测费用。

(5)精确度。

(6)预测人员的素质。

7.(1)目的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4)满意性原则。

(5)民主性原则。

(6)效益性原则。

第四章一、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单项选择题1.A

2.A

3.C

4.D

5.C

6.C

7.B

8.B

9.C

10.A11.B

12.C

13.B

14.A

15.B

16.A

17.D

18.A

19.B

20.A

三、多项选择题1.ADE

2.AE

3.ABE

4.ABCE

5.BCD

6.ACD

7.ACD

四、填空题1.组织设计的成果包括:(组织图)、职位说明书、组织手册。2.负责是反映上下级之间的报告或指导的义务或责任的(关系)。3.讲究行为规范,依靠组织章程等维系的组织称为(规范)性组织。4.组织工作就是在组织(目标)确定的情况下,设计、建立并保持一种组织结构。5.层次结构又称组织的(纵向)结构。6.直线型组织结构的组织中每一个人只能向一个(直接)上级报告。7.矩阵型组织结构打破了传统的命令(统一)原则,使一个员工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8.(管理宽度)原理是指主管人员有效的监督、指挥其直接下属的人数是有限的。9.组织结构设计的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是:管理层次的划分、(部门的划分)和职权的划分。10.直式结构是指(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宽度大的组织结构。11.部门是组织中主管人员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定领域。12.管理者将自己的部分决策权或工作负担转授给下属的过程被称为(授权)。13.被授权者对(授权者)负有报告及完成任务的责任。14.决策审批的手续越简单,需请示的人越少,则分权的程度越(高)。15.委员会制和个人负责制相比较,在执行决策的效率方面占绝对优势的是(个人负责制)。16.组织变革的领域主要有结构、(技术)和人员17.力场分析是用于识别某一特定的变革活动的动力和阻力的一种(工具)。18.六西格玛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开发的管理方法。19.组织发展是推动整个组织的、长期的(变革)活动20.“下级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做出决策,只有当问题的解决超出自身职权界限时,才可以提交给上级。”上述原则被称为(职权等级)原则。

五、简答题1.(1)管理层次和管理宽度。

(2)专业化程度。

(3)地区分布。

(4)分工形式。(5)关键职能。

(6)集权程度。

(7)规范化(标准化)。

(8)制度化的程度(正规化)。(9)职业化程度。

(10)人员结构。2.(1)环境

(2)战略

(3)规模

(4)技术系统

(5)组织“年龄”3.(1)目标统一性。

(2)分工协调。

(3)管理宽度。

(4)权责一致。

(5)统一指挥。(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7)精干高效。

(8)稳定性与集中性相结合。

(9)均衡性。4.⑴主管人员与其下属双方的素质和能力。⑵面对问题的种类。⑶工作任务的协调。(个别接触的必要程度)⑷授权。⑸计划的完善程度。⑹组织沟通渠道的状况。5.(1)职能的相似性。

(2)地区的邻近性。

(3)职能的复杂性。(4)指导与控制的工作量。

(5)协调的工作量。

(6)计划的工作量。6.(1)按人数划分。

(2)按时间划分。

(3)按职能划分。

(4)按地区划分。(5)按产品划分。

(6)按服务对象划分。(7)按设备划分。8.(1)因事设人,视能授权。

(2)明确所授事项。

(3)不可越级授权。(4)授权适度。

(5)适当控制。

(6)相互信赖。9.(1)决策的代价。

(2)政策的一致性。

(3)规模问题。

(4)组织形成历史。(5)管理哲学。

(6)主管人员的数量和管理水平。

(7)控制技术和手段是否完善。(8)分散化的绩效。

(9)组织的动态性及职权的稳定性。

(10)环境影响。10.(1)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进行组织诊断,明确变革目标(3)列举变革方案,确定变革方法

(4)认识限制条件,清除变革阻力(5)选择正确方案,实施变革计划

(6)评价变革效果,适时进行反馈

第五章一、判断题1.(×)

2.(×)

3.

4.(×)

5.

6.

7.(×)8.(×)

9.(×)

10.(×)

二、单项选择题1.D

2.D

3.C

4.B

5.A

6.A

7.C

8.D

9.D

10.D

三、多项选择题1.AD

2.ADE

3.ABC

4.AE

5.ABD6.ABDE

7.ABCD

8.ABCD

9.BCD

10.ACD

四、填空题1.人员配备是根据(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职务数量和要求,对所需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选择、考评和培训。2.人才的开发是指所需(管理)人员从哪里获得。3.就群体成员组合而言,同样数量和素质的一群人会由于排列组合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应。该原理被称为(同素异构)原理。4.(相互竞赛)原理是指采用比赛、竞争的手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5.确定职位的具体要求时应注意职位(范围)应该适当。6.选聘的(途径)有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7.考评是(选拔)和培训管理人员的需要。8.管理人员管理效果的考评是按(可考核)的目标对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考评。9.(T型)知识结构是指在掌握必要的管理学知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与管理相关知识要博;与组织业务活动有关的技术知识要深。10.(临时)提升是当某个管理职务出现空缺,组织指定某个有培养前途的下级管理人员代理其职务。

五、简答题1.

(1)人员配备计划的制定

(2)人才的开发。

(3)人员的选聘、安置和提升。(4)人员的考评。

(5)人员培训。2.(1)同素异构原理

(2)能位匹配原理。

(3)互补增值、协调优化原理(4)动态优势原理

(5)奖惩强化原理

(6)相互竞赛原理

(7)弹性冗余原理

3.

(1)人选比较准确。

(2)能较快的胜任工作。

(3)可激励组织成员的上进心。(4)使组织成员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情绪。

(5)获得培训投资收益。4.(1)有广泛的人才来源满足组织的要求。

(2)可以避免“近亲繁殖”。(3)可避免组织内没有被提升的人的积极性受挫。(4)可节省在培训方面所耗费的大量时间和费用。5.(1)考评指标要客观。

(2)考评方法要可行。

(3)考评时间要适当。

(4)考评结果要反馈。6.(1)思想道德。

(2)管理业务知识。

(3)管理能力。

第六章一、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10.(×)11.(×)12.

13.14.(×)15.16.17.(×)

18.

37.(×)

19.

20.

二、单项选择题1.D

2.C

3.B

4.C

5.B

6.B

7.A

8.A

9.C

10.D11.A

12.A

13.D

14.A

15.D

16.C

17.D

18.C

19.C

20.C

三、多项选择题1.ABE

2.BCDE

3.ABCE

4.ABCD

5.ACE

6.ABCDE7.BE

8.AD

9.ABC

四、填空题1.承担领导职责、实施领导过程的管理者,称为(领导)。2.领导工作的作用在于更有效、更协调地实现(组织目标)。3.领导工作有利于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4.越是能使组织成员明确理解组织的目标,则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所作的(贡献)就越大。5.主管人员同下级接触越多,所掌握的各种情况就会越(准确),从而使领导工作更加有效。6.(沟通联络)原理是指主管人员与下属之间越是有效地、准确地、及时地沟通联络,整个组织就越是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7.沟通是双方的行为,而且还要有(中介体)。8.沟通的客体是指信息的(接收者)。9.在组织系统内,依据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被称为(正式沟通)。10.链式沟通属于(正式)沟通。11.当信息沟通所用的语言和传递方式能被接收者所理解时,才是准确的信息。该原则被称为(准确性)原则。12.传递层次的障碍属于信息传递(渠道)中的障碍。13.行为是指人所表现出的各种(动作)的总称。14.意识行为是人的特定意识的外在表现,是人的主动的、(可控制)的、指向特定目标的行为。15.“经济人”又称“理性—经济人”、(实利)人。16.(“社会人”)的假设认为:人的工作效率取决于上级满足其社会需要的程度。17.有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需求的人往往以达到(组织目标)为自己致力于实现目标的最大报酬。18.在“(复杂人)”假设的基础上产生了“超Y理论”。19.“管理人员要有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是属于“(社会人)”的假设的管理措施特征。20.调动积极性的实质是激发个体的(动机)。21.(赫茨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22.美国管理学家(麦克莱兰)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有三种,即成就、权利、社交。23.强化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金纳)提出的。24.美国心理学家、管理学家波特和劳勒在(期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完备的激励模式。25.布莱克和穆顿提出了(管理方格)理论。

五、简答题1.(1)指明目标原理

(2)协调目标原理

(3)命令一致性原理(4)直接管理原理

(5)沟通联络原理

(6)激励原理2.(1)获取信息资源。

(2)加强民主管理,保证科学决策。(3)改善人际关系。

(4)转变员工态度和行为。

3.(1)组织以获得利润为出发点来考虑生产要素的利用。(2)以经济报酬来保证组织成员服从和效力于组织。(3)对消极怠工者给予严厉惩罚。

4.“社会人”的假设是管理学家梅奥提出来的,他使大家注意到:社会性需求的满足往往比经济上的报酬更能激励人们。①在社会上活动的人不是各自孤立的存在,而是作为某一组织的“社会人”存在。②这种社会人是作为组织的一员而行动的,他的行动背后以社会需要(生存、安全、友谊、认同感、归属感等)为动机。③人的工作效率取决于上级满足其社会需要的程度。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调动积极性的决定因素。

5.①管理人员要有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②让员工参与决策。③提倡集体奖励制度,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④上下沟通。6.(1)管理重点从物质因素转移到人的作用和工作环境。(2)管理者的主要职能不在于指导生产,而在于发挥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