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三级考试每章必备练习题1_第1页
人力资源三级考试每章必备练习题1_第2页
人力资源三级考试每章必备练习题1_第3页
人力资源三级考试每章必备练习题1_第4页
人力资源三级考试每章必备练习题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知识基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没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A、劳动经济学B、劳动力C劳动资源D、劳动能力2.从经济学的观点看,构成消费对象的消费资料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质资料,而且还包括无形的非“()”资料。A、消费B、物质C、需求D、资源3、资源的有限性称为()的稀缺性。A、消费B、物质C、需求D、资源4、在市场经济中,支付能力是生产出来的,是生产的结果,力等于()A、劳动结果B、支付能力C、支付手段D、劳动能力5、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所能够拥有的()就是消费的支付能力。A、劳动能力B、劳动手段C、劳动量D、劳动资料6、利润定义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收入减去()的差额部分。A、生产费用B、总费用C、原材料费用D、人工费用7、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是()研究方法。A、规范B、实证C、体系D、认识客观现象8、实证研究方法的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的问题。A、应该是什么B、是怎样的C是什么D、实在的9、劳动经济学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现象。A、市场经济B、市场主体C、劳动力假说D、劳动力市场10、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释客观经济现象()的问题。A、应该是什么B、是怎样C、是什么D、实际11、总人口劳参率等于劳动力除以()再乘以百分之百。A、总人口B、总劳动力C、可能劳动力D、有能力劳动者12、(),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A、劳动力供给B、劳动力总量C、劳动力需求D、劳动力市场13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为()。A、供给无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C、供给缺乏弹性D、供给富有弹性14、()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A、劳动力参与率 B、劳动力周期C、劳动力需求D、劳动力供给15、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程度的指标。A、人口密度B、社会劳动强度C、人口参与社会劳动D参加工作人口比例16劳动力供给弹性是()变得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供给B劳动力需求C劳动力供给量D劳动力需求量17、劳动力供给富有弹性表示为()A、Es<0B、Es>0C、Es<1D、Es>118、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A、Es>1B、Es<1C、Es>2D、Es<019、劳动力供给缺乏弹性表示为()。A、Es<0B、Es>2C、Es<1D、Es>120、对于劳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A、Es>1B、Es<1C、Es>0D、Es<021、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Es表示为()A、(ΔS/S)/(ΔW/W)B、(ΔW/W)/(ΔS/S)C、ΔW/S)/(ΔS/W)D、(ΔS/W)/ΔW/S)22、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Ed表示为()A、(ΔW/ΔD)/(W/D)B、(ΔD/ΔW)/(D/W)C、(ΔW/W)/(ΔD/D)D、(ΔD/D)/(ΔW/W)23、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变动对工资变动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需求B、劳动力供给C、劳动力需求量D、劳动力供给量24、劳动力需求富有弹性表示为()A、Ed>0B、<0 Ed>1D、Ed<125、劳动力需求缺乏弹性表示为()A、Ed>2B、Ed<2C、Ed>1D、Ed<126、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属于()弹性。A、供给有无限B、单位供给C、供给富有D、供给缺乏27、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A、Ed>2B、Ed<2C、Ed>1D、Ed<128、边际产量MP用公式表示为()A、ΔL/ΔQB、ΔQ/ΔLC、Q/LD、L/Q29、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对于有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的第一阶段,判断正确的是()A、AP递减B、AP递增C、MP递减D、MP为负值30、AP与MP的交点为()的最大值。A、总产值TPB、平均产量APC、边际产量MPD、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MRP3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A、MRP=VMPB、MRP=MPC、VMP=MPD、MP=MC32、当()时,总产量取得最大值。A、AP=0B、MP=0C、AP>MPD、AP<MP33、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多增加的产量定义为劳动的边际产量,也叫做().A、边际产品价值B、边际产品C、边际产品收益D、边际产品出售34、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以这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体现的、反应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A、劳动关系B、雇佣关系C、经济关系D、劳动交换关系35、()的劳动力市场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的外在的表现,是实现劳动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A、劳动要素B、狭义C、劳动关系D、劳动机制36、劳动力市场的主题有相互对立的()A、客体B、雇佣C、两级D、边际37、劳动力市场的(),是指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反应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A、本质属性B、本质特性C、本质特征D、本质要求38、在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分析中,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A、R·韦恩·蒙迪B、A·马歇尔C、雷蒙德D、希克斯39、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A、亚当·斯密B、希克斯C、A·马歇尔D、L·瓦尔拉40、均衡价格论事由()提出的。A、亚当·斯密B、L·瓦尔拉C、A·马歇尔D、希克斯41、实际工作的计算公式是()。A、货币工资/价格B、货币工资/价格指数、C、货币工资×价格D、货币工资×价格指数42、总供给等于()之和。A、消费+储蓄B、投资+储蓄C、投资+收入D、消费+收入43、()的所有者提供要素服务分别得到各自的报酬,分别对应为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A、劳动要素B、生产要素C、服务要素D、管理要素44、计时工资中,资格标准乘以实际工作时间等于()A、时间有效工资B、支付工资C、货币工资D、应得工资45、计件工资的计算方式是:货币工资=()A、计件工资额(计价单价)×合格产品数量B、计件率×合格产品数量C、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D、计件工资率×总生产当日数量46、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的失衡所引致的事业称为()A、摩擦性事业B、技术性事业C、结构性事业D、季节性事业47、失业率用公式来表示为()×100%A、失业人数/就业人数B失业人数/人口总数C、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的人数D、就业人数/失业人数48、从下列定义说法中,判断错误的是()A、最低工资,又称为最低工资率,是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B、最低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C、工会在其发展中承担着多重功能,最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D、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者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49、()是政府运用财政预算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金融政策D、收入政策50、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是()A、国民收入B、基尼系数C、人均GDPD、需求弹性51、从世界各国来看,基尼系数()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A、大于0.2B、小于0.2C、大于0.4D、小于052、基尼系数在0.4以上,则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大;通常的基尼系数在()之间A、0~1B、0~2C、0~0.2D、0.2~0.453、实际工资是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其计算公式为()A、实际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B、实际工资=小时工资率×实际工作时间C、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C、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E、实际工资=货币工资÷标准工作时间小时数54、个人追求的目标是()A、收益最大化B、效用最大化C、可支配最大化D、可支配资源最大化55、增长差距性事业和周期性失业具体表现为()A、季节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需求性失业D、需求不足性失业56、单位需求弹性,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是()A、Ed=1B、Ed>1C、Ed<1D、Ed=057、经济周期研究者们提出()A、两种劳动参与假说B、一级劳动力参与假说C、二级劳动力参与假说D、三级劳动力参与假说58、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A、劳动资源的稀缺性B、消费资源的稀缺性C、消费劳动资源的稀缺性C、资源的稀缺性59、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的基本假设A、市场经济B、经济行为C、经济决策D、经济分析60、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A、调节资源的配置B、决定就业量与工资C、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D、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61、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A、观察研究方法B、实证研究方法C、对比研究方法D、规范研究方法62、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A、劳动工资率B、劳动市场的供求矛盾C、劳动资源的配置D、劳动力调配63、从()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A、生产要素B、服务要素C、使用成本要素D、收入64、(),只是揭示经济实现内置的构成因素及因素间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A、证实研究方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B、实证研究方法C、实证研究方法与哲学中的实证主义有渊源关系D、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65、劳动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A、劳动力需求量B、劳动力需求增长量C、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D、劳动力供给增长量66、均衡价格论,是说明通过商品供给需求的运动决定()形成的理论A、商品的均衡B、商品的产量C、商品的构成D、商品价格67、均衡价格论是新古典学派创始人()在其所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A、A·马歇尔B、亨利·明茨伯格C、斯迪克兰D、汤姆森68、()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A、总需求B、总需求价格C、总供给D、总供给价格69、从以下所述中所谓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这里假设需要只包括消费品的需求和投资品需求。其下列公式正确的是()A、总需求=总供给+总消费需求B、总需求=服务需求+投资需求C、总需求=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D、总需求=对产品需求+投资品需求70、()是造成非正常失业的主要原因A、劳动生产率提高B、气候的变化C、市场经济的动态性D、总需求不足71、关于平均失业持续期表述错误的是()A、无论时间长短都属于非常失业B、它的长度是反映失业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C、平均失业持续期相对较短,反映了经济的动态性D、平均失业持续期延长表明劳动力市场存在长期失业者72、()是指政府已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通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收入政策D、宏观经济政策73、最低劳动标准、最低社会保障、工会权利义务三个制度结构会受到()保护A。、宪法B、劳动法C、法律D、国务院条例74、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具有的作用不包括()A、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B、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C、有利于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D、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75、夸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缩紧性的货币政策,在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中属于()A、收入政策B、货币政策C、财政政策D、货币锁紧政策76、()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A、财政政策B、收入政策C、金融政策D、货币政策参考答案1、A,12、B,13、D,14、B,15、C,16、B,27、B,38、C,39、D,310、A,411、A,512、A,513、B,614、C,715、C,516、C,67、D,618、B,619、C,620、A,621、A,622、D,823、C,824、C,925、D,926、C,627、D,928、B,1029、B,1030、B,1031、A,1132、B,1033、B,1134、C,1135、B,1136、C,1137、A,1238、B,1239、D,1240、C,1241、B,1642、A,1943、B,1544、C,1645、C,1646、C,2047、C,2148、A,2349、A,2550、B,2651、B,2652、D,2653、C,1654、B,255、D,2156、A,957、A,758、D,159、D,260、B,361、B,362、C,363、D,364、A,365、C,666、D,1467、A,1568、C,1869、C,1970、D,2171、A,2272、B,2573、C,2474、C,2575、B,2576、D,25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1.劳动经济学提到,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的属性是()A.任何一个既定的量与无限性相比,总是不足的B.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属性C.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D.人所共知,生产赖以消费E.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2.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A.企业B.供给者C.个人D.需求者E.政府3.利润最大的含义就是()A.“差额”是正值,则越大越好B.“差额“如果是负值,则越小越好C.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益最大化的变形D.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的变形E.利润最大化是货币收入的变化4.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A.研究B.分析C.预测D.执行E.总结5劳动力市场上,()分别是劳动力的供给方和需求方A.居民户B.企业C.劳动者D.公司E.政府6.()导致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市场的重大区别是劳动经济学产生的基础A.劳动力市场配置的资源B交换的商品和劳动力C其他市场配置的资源D交换的商品相比E具有显著的特殊性7.劳动经济学的任务是()A.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B.劳动力的稀缺C.劳动力需求D.工资E.就业决定机制8.劳动经济学主要有()的研究方法A.劳动力市场B.劳动科学C.劳动供给D.实证E.规范9.实证研究方法具有()特点A.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的逻辑B.研究现象自身的活动规律及内在逻辑C.研究现象自身认识客观的规律D.可根据经验和实施进行检验E.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10.证实研究方法的步骤是()A.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B.设定假设条件C.提出理论假说D.提出理论设想11.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它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使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其主要障碍有()A.信息障碍B.体制障碍C.市场缺陷D.管理障碍E.物价障碍12.现代劳动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劳动力是指()A.能从事劳动的人B.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C.在一定年龄之内D.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E.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13.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A.供给无弹性B.供给有无限弹性C.单位供给弹性D.供给富有弹性E.供给缺乏弹性14.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女性教育水平普遍提高B.制度劳动时间缩短C.人口出生率下降D.科学技术进步E.经济结构升级15.我国在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中将劳动力分为()A.一B.二C.三D.四E.二、三16.劳动力市场的性质是()A.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B.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时一种等价交换C.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D.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E.消耗最低费用中劳动的交换体现17.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主要表现在()A.劳动力市场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B.劳动力市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劳动力的配置的途径C.劳动力市场是在变革中界定清晰条件下的必然产物D.劳动力市场是劳动交换的途径E.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开始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18.均衡分析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它们两者之间的区别是()A.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B.分析单个市场均衡的实现与变动C.说明实现均衡的条件D.研究任何一种特定商品的供求关系E.研究任何一种特定商品的供求和价格关系19.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是()A.劳动力资源的分配B.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C.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D.充分就业E.充分就业的就业量不同20.我国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包括()A.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B.人口年龄结构组合的供给影响C.人口城乡结构D.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E.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21.所谓工资就是()A.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B.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C.由需求价格决定的D.具有与劳动的净产品不相等的趋势E.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22.工资率,是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根据单位时间标准的不同可分为()A.小时工资率B.日工资率C.基本工资率D.加班工资率E.计时工资率23.福利的基本构成包括()A.各类保险B.工作餐C.优惠的商品D.失业保险E.折价的商品24.具备()可以成为就业A.劳动就业的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B.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C.所参加的劳动对社会有益D.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E.从有酬劳动中获得的可以是经营收入25.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考察我国最重要的失业类型有()失业A.摩擦性B.技术性C.结构性D.季节性E.需求不足性26.请说出现代就业与失业状态的过程()A.就业状态→失业状态B.就业状态→非劳动力C.失业状态→就业状态D.失业状态→非劳动力E.非劳动力→就业状态,非劳动力→失业状态27失业给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A.物质的B.家庭的C.社会的D.安全的E.精神的28、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包括()A.最低劳动标准B.最低社会保障C.工会D.职工代表大会E.保障基本生活标准29.收入政策广义的说法是()A.包括有关政策经济调控的手段B.包括在一定社会总收入的条件下C.对以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居民个人分配关系的调整政策D.包括在一定工资总量的条件下E.社会收入分配政策30.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是()A.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B.有利于抑制过度的消费增长C.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D.有利于自由竞争机制发展E.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31.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有()A.制定工资一物价指导线B.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至于冻结C.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D.约束企业工资发放过度的行为E.评议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32.对收入平等化得主要政策措施有()A.实行个人收入所得税制度B.对遗产、赠与、财产、高消费征税C.发展社会保障事业D.对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与就业培训E.发展教育事业和改善居民住房条件3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劳动力市场现象B.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C.劳动力市场D.资本市场E.就业与失业34.对劳动率的长期变动趋势描述正确的有()A.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B.女性人口劳参率上升C.女性人口劳参率下降D.老年人口劳参率上升E.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35.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阶段A.MP递减B.MP递增C.总产量绝对减少D.总产量绝对增加E.总产量不变36.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产量的变动,判断正确的是()A.第一阶段AP递增B.第一阶段AP递减C.第二阶段MP递减D.第二阶段MP递增E.第三阶段MP为负值37.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A.MRP=VMPB.VMP=MP·PC.MC=WD.MP=WE.VMP=MC38.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劳动年龄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B.劳动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C.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D.劳动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E.就业人口总量39.货币工资的影响因素有()A.货币工资率B.工作时间长度C.劳动力数量D.价格指数E.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40.关于货币工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A.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B.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C.货币工资=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D.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总产品数量E.货币工资=计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41.福利所具有的特征有()A.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B.法定性C.企业自定性D.灵活性E.公平性42.福利的具体表现形式分为()A.当期支付B.实物支付C.延期支付D.支票支付E.现金支付43.企业实行实物支付的主要原因是()A.实物支付可以变相降低企业按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B.实物支付可以降低企业按基本工资支付的保险金C.实物支付变相地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D.从社会角度看,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E.实物支付时普遍存在的福利支付方式44.均衡国民收入等于()A.总供给B.总需求C.投资=储蓄D.消费=储蓄E.消费=投资45.失业类型分为()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E.阶段性失业46.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具体表现形式为()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增长差距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E.季节性失业47.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A.平均劳动时间B.失业率C.就业人数D.失业人数E.失业持续期48.事业的度量公式是()A.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100%B.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C.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要求就业人数)×100%D.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能力人数)×100%E.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的容量)×100%49.对失业造成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有()A.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B.失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C.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D.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E.失业有利于国民收入的增长50.政府支出包括()A.赠与B.政府购买C.税收D.转移支付E.政府呆坏账51.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有()A.劳动力供给量B.最低社会保障C.劳动力需求量D.最低劳动标准E.工会52.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A.财政政策B.就业政策C.货币政策D.金融政策E.收入政策53.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措施有()A.扩大政府购买B.减少政府购买C.增加政府转移支付D.增加税收E.降低税率54.政府实施的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A.调节法定准备金率B.调整税率C.调整利率D.调整贴现率E.公开市场业务55.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措施和作用有()A.增加货币供应量B.降低利率C.刺激投资和消费D.增加总需求E.降低消费需求56.调节收入与物价的关系,控制工资收入过度增长诱发通货膨胀的措施有()A.制定工资一物价指导线B.在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且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至于冻结C.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约束企业工资发放过度的行为D.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E.消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来减少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57.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必须()等多方面的知识和分析工具A.坚持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B.需要经济学知识和均衡分析C.需要市场非均衡分析D.需要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E.需要逻辑学、数学、统计学58.延期支付时福利的另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具有的优势包括()A.延期支付可使企业获得一种稳定的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B.可以借助延期支付的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分配的激励功能C.延期支付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D.企业自定延期支付的福利项目,可以增加职工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E.延期支付可以使若干保险基金实现积累59.政府购买的具体项目有()A.国防用品B.公共管理服务C.公共工程项目D.政府雇员的薪金报酬E.事业组织中劳动者的薪金报酬60.转移支付包括政府在()等方面的支出A.社会保险福利B.社会优抚C.社会救济D.老年救济E.某些补贴61.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是()A.只能依赖市场以外的力量使失衡的市场均衡B.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无法实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C.只能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D.政府通过发行货币进行调节E.刺激总需求及扩大有效供给是解决需求不足性的根本方向62.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的稀缺性A.支付能力B.生产结果C.生产力D.支付手段E.劳动结果63.劳动资源的稀缺性的属性包括()A.暂时的稀缺性B.绝对的属性C.相对的稀缺性D.永久的属性E.消费劳动资源支付手段的稀缺性64.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中经济系统的收入循环模型由()组成A.居民户和企业B.商品和劳务的供给C.生产要素收入D.生产要素供给E.货币支出65.在劳动经济学中所提到的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A.成本B.资源C.企业D.员工E.个人66.在劳动市场上按照一定得工资率应是()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的职业岗位上A.从供给的角度看B.要素服务收入C.从需求的角度看D.要素使用成本E.双方的选择67.阻碍互惠交换实现的主要障碍包括()A.体制障碍B.市场缺陷C.诚信障碍D.经济滞后E.信息障碍68.劳动力参与率包括()A.就业人口总量B.总人口劳参率C.年龄别(性别)劳参率D.劳动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E.劳动年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69.劳动力市场均衡状态指()A.经济各种对立的B.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C.相对稳定D.不再变动的状态E.经济均衡70.生产要素分为()A.土地B.资源C.劳动D.资本E.企业家才能71.对摩擦性失业表述正确的是()A.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B.是一种正常性失业C.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D.是一种岗位交换之间的失业E.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中72.财政政策的手段包括()A.调节利率B.增减预算支出水平C.增减政府税收D.调节法定准备金库E.调节经济73.财政政策因其目标不同,可分为()A.扩张性的财政政策B.增加政府转移支付C.降低税率C.缩紧性的财政政策E.稳定物价的宏观经济政策74.收到经济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的重视的收入平等化得主要政策措施有()A.实行个人收入所得税政策B.土地、房产等不动产,高消费征税C.发展社会保障事业D.提供就业机会与就业培训E.发展教育事业,消费贫困,扩大社会平等参考答案1.ABC,12.AC,23.AB,24.BC,25.AB,26.ABCDE,37.ACDE,38.DE,39.ADE,310.ABCE,411.ABC,412.BCD,513.ABCDE,614.ABCD,615.AB,716.ABCD,1217.ABE,1218.BE,1219.BCD,1320.ACDE,13,1421.AB,1522.AB,1523.ABE,1724.ABCDE,1825.ABCDE,2026.ABCDE,2227.ABCE,2328.ABC,23,2429.ABCDE,2530.ACE,2531.ABCD,2732.ABCDE,2733.AB,334.ABE,635.ABC,1036.ACE,1037.ABCE,1138.BC,1339.ABE,1540.ABC,1641.ABCD,1742.BC,17、1843.BCD,1744.ABDE,1945.ABCD,2046.CD,2147.BE,2148.AB,2149.ACD,2350.BD,2351.BDE,23、2452.ACE,24、2553.ACE.2454.ADE,2555.ABCD,2556.ABC,2757.ABCDE,458.ABCDE,1859.ABCDE,2360.ABCE,2361.BE,2162.AD,163.BCDE,164.ABCDE,265.CE,2166.ABCD,367.ABE,4、568.BC,569.ABCD,1270.ACDE,1571.ABCD,2072.BCE,2473.AD,2474.ABCDE,27第二章劳动法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我国最早期对劳动法的定义是()A.劳动法是规范法B.劳动法为劳动关系之法C.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的依据D.劳动法师国家大法的一种2.狭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法律A.核心B.基本C.规范D.依据3.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时必须的遵循的()A.基本规范B.指导思想C.基本准则D.基本原则4.社会保险作为物质帮助权实现的主要方式,还具有的特征有社会性。互济性和()A.规范性B.保障性C.补偿性D.抗风险性5.劳动关系法、劳动标准法、劳动保障法和劳动监督检查法构成()A.劳动合同法B.劳动权利法C.劳动法体系D.劳动保障体系6.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A.条件B.方法C.规则D.客体7.劳动法律事实包括劳动法律行为和()A.劳动法律事件B.劳动法律关系C.劳动法律效率D.劳动法律后果8.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A.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B.保障劳动者的物质帮助权C.保障劳动者的报酬权D.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9.()是劳动权的核心A.择业权和劳动报酬权B.平等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C.休息休假权和劳动保护权D.劳动保护权和职业培训权10.所谓()是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包括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法定权益和约定权益A.基本保护B.优先保护C.全面保护D.部分保护11.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时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共同参与决定A.企业B.员工C.员工代表D.企业家协会12.不属于社会保障特征的是()A.自由性B.社会性C.互济性D.补偿性13.()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A.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14.()是劳动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A.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15.()是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A.劳动法律B.劳动规章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宪法16.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A.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B.宪法C.劳动法律D.劳动规章17.将①宪法、②劳动法律、③行政法规按照法律效力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③②B.③①②C.①②③D.②①③18.()不具有法律效力A.立法解释B.任意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19.()是雇员与雇主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A.劳动合同B.雇用规则C.司法解释D.集体合同20.()是通过工会与雇主协会按照合法的程序,经过集体谈判达成的关于一般劳动条件的协议A.劳动合同B.雇用规则C.司法解释D.集体合同21.()是以法律共同体的长期实践为前提,以法律共同体的普遍的法律确信为基础A.法官法B.判例法C.习惯法D.成文法22.()是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A.劳动法的体系B.劳动法的渊源C.劳动法的原则D.劳动法的内容23.()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等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B.劳动标准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24.劳动法规定的劳动标准为()劳动标准、具有单方面的强制力A.最高,非强制性B.最低,非强制性C.最高,强制性D.最低,强制性25.()在于保障劳动者的物质帮助权,其功能是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和生育情况下能够获得帮助和补偿A.促进就业制度B.劳动标准制度C.工作用工制度D.职业培训制度26.()规定政府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在发展培训失业和开发劳动者职业只能方面的职责、管理权限、职业分类、通用标准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A.促进就业制度B.劳动标准制度C.工作用工制度D.职业培训制度27.劳动法啊监督检查的()即包括《劳动法》各项规定的实施状况,也包括劳动法律部门各项劳动法律规范的实施状况A.内容B.目的C.客体D.方式28.()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法律关系B.劳动合同关系C.劳动行政关系D.劳动服务关系29.劳动关系的产生是以劳动条件的()为其条件的A合并B.具备C.分离D.完整30.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作主要的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A.法律原则B.国家意志C.劳动权利D.法律渊源31.()即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执行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渊源32.()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A.法律文本B.双方当事人C.劳动合同D.法律渊源33.()是劳动执行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为现实与保障劳动关系的运行而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行政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渊源34.()是劳动服务主体与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之间,在劳动服务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劳动法律渊源35.()是劳动关系的实现形态A.劳动法律原则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关系36.运用劳动法的各种调整方式,将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调整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37.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雇主和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即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A.劳动关系B.法律关系C.劳动合同D.双务关系38.我国劳动法的体系是根据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特点和()构成的A.内容B.要求C.标准D.规则39.劳动法律关系的()是指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即雇主和雇员A.主体B.客体C.内容D.事实40.()人是指身体健康,有完全行为自由,18周岁以上的男性劳动者A.完全劳动行为能力B.限制劳动行为能力C.无劳动行为能力D.部分劳动行为能力41.劳动法律关系的()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义务A.原则B.客体C.内容D.事实42.劳动法律关系的()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A.原则B.客体C.内容D.事实43.依据劳动法律事实是否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法律事实可分为劳动法律行为和()A.劳动法律形式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事件44.()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A.劳动法律行为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事件45.()是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得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A.劳动法律行为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事件46.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制止、纠正和追究违法行为人法律责任采用()A.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B.劳动争议处理制度C.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D.劳动法的制约制度47.适合于调整劳务关系的法律是()A.刑法B.民法C.劳动法D.各地行政规章48.以下不属于劳动法基本原则特点的是()A.权威性B.指导性C.稳定性D.唯一性49.以下所述不属于劳动法基本原则作用的是()A.知道劳动法的规定、修改和废止B.对劳动法有知道行作用C.知道劳动法的实施D.对于认识劳动法本质有指导意义50.章先生在某企业工作有10年以上的工龄,该企业向章先生发出了一份解聘书,并没有说明解聘的原因。如果按照我国《宪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该企业违背了劳动法提出的()权A.基本保护B.全面保护C.优先保护D.劳动就业51.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在于()A.规范企业的行为B.规范劳动者行为C.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D.规范劳动力市场52.在劳动争议中,采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的案件使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属于()解释A.司法B.行政C.法律D.问题53.()是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法律渊源D.劳动服务法律关系54.正常情况下,每月依照法定程序延长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A.34小时B.36小时C.38小时D.40小时55.以下不属于劳动标准法的是()A.休息休假度B.工作时间C.劳动安全卫生标准D.劳动保护制度56.劳动法监督检查的内容即包括《劳动法》各项规定的实施状况,也包括劳动法律部门各项()的实施状况A.劳动法律行为B.劳动法律规范C.劳动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体系57.劳动法律关系是以劳动关系和()为前提而形成的社会关系A.劳动行政法律关系B.劳动合同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规范58.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实现基础,而劳动法律关系则是劳动关系的()A.法律效力B.法律规范C.法律D.法律形式59.劳动者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A.劳动能力B.劳动行为能力C.行为能力D.享有权利60.劳动法中规定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主要包括()周岁的未成年人A.16岁以下B.18岁以下C.16~18岁D.16、18岁参考答案1.B,282.A,283.C,284.C,325.C,396.D,427.A,448.A,309.B,3010.C,3011.D,3112.A,3213.B,3114.A,3315.C,3316.D,3417.C,3318.B,3419.A,3520.D,3621.C,3622.A,3623.B,3724.D,3325.D,3726.D,3727.A,3828.A,3929.C,3930.B,4031.A,4032.C,4033.B,4034.C,4035.D,4136.A,4137.D,4238.A,3639.A,4240.A,4341.C,4342.B,4343.D,4444.A,4445.D,4446.C,3847.C,3948.D,2949.B,2950.C,30、3151.C,3152.A,3553.A,3554.B,3755.D,3756.B,3857.D,4158.D,4159.C,4260.C,43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1.我国法学界关于劳动法的定义的表述是()A.狭义的劳动法仅指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B.广义的劳动法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C.劳动法是指法律的一种亚科学D.劳动法是指法律科学中的一个亚科学,是以劳动法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体系E.研究劳动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发展2.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是()A.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劳动法律部门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B.不同的法律部门有着不同的基本原则C.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着高度稳定性D.基本原则具有高度的权威性E.劳动法基本原则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准则3.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有()A.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B.知道劳动法的实施C.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助于劳动法的理解、解释D.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可以直接适用E.劳动法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4.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A.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B.使生产收到影响也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C.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D.物质帮助权原则E.依法行使的基本原则5.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体现在()A.劳动者有依据法律规定享有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B.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享有集体协商权和共同决定权C.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应当贯彻“三方原则”D.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重大处罚等事项应当通过一定形式听取工会意见E.在劳动关系领域的其他方面,工会享有广泛的参与权、知情权和咨询权6.劳动法律渊源具有的含义是()A.对劳动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所有因素B.对法律适应着有约束力的规范才是法律渊源C.立法本身并不是法的目的、法的实施D.劳动法的渊源就是由国家制定认可的劳动法律规范的表现E.法的表现形式7.劳动法律渊源的类别包括()A.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B.劳动法律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E.地方性劳动法规8.劳动法的体系包括()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B.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C.劳动标准和职业培训制度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E.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9.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包括()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岗位培训法律关系E.保障安全生产法律关系10.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是()A.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实现形态B.提供了劳动法律的当事人行为模式标准及其行为准则C.劳动法律的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D.劳动法律关系的双方关系E.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11.劳动权利保障具体体现为()A.平等就业权B.基本保护C.自由择业权D.全面保护E.优先保护12.下列属于劳动权的是()A.平等就业权B.劳动报酬权C.自由择业权D.休息休假权E.职业培训权13.下列属于劳动关系民主原则的是()A.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B.平等协商的权利C.集体协商权D.共同决定权E.知情权14.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有()A.自由性B.社会性C.互济性D.补偿性E.知情权15.下列属于法律渊源的有()A.劳动法律B.劳动规章C.正式解释C.我过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E.地方性劳动法规16.根据解释主体的不同,正式解释分为()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D.任意解释E.合同解释17.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A.社会保险的体制B.社会保险的项目C.社会保险的种类D.社会保险的适应范围E.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运用和管理18.按照劳动法的所有制结构模式,将劳动法体系划分为()A.国有企业劳动法律制度B.集体企业劳动法律制度C.股份制企业劳动法律制度D.私营企业和个人经营单位劳动法律制度E.外商投资企业劳动法律制度19.劳动法体系的构成为()A劳动关系法B.劳动标准法C.劳动保障法D.劳动监督检查法E.劳动合同法20.劳动关系法的构成为()A.劳动合同法B.集体合同法C.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法D.职工明主管理法E.劳动争议处理法21.劳动标准法的构成为()A.劳动合同法B.集体合同法C.工作时间法D.工资法E.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22劳动保障法的构成是()A.促进就业法B.职业培训法C.社会保险法D.劳动福利法E.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23.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为()A。存在劳动合同关系B.存在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存在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存在实现劳动的关系E.存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24.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包括()A.是劳动关系的现实特征B.其内容是权利和义务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双务关系E.具有国家强制性25.劳动者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A.用工权利能力B.用工行为能力C.劳动休息权利D.劳动权利能力E.行为能力26.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法律关系的()A.主体B.内容C.客体D.出发点E.归宿27.通常法律将自然人分为()A.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B.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C.无劳动行为能力人D.部分劳动行为能力人E.丧失劳动行为能力人28.各类用人单位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A.用工权利能力B.用工行为能力C.劳动休息权利D.劳动权利能力E.行为能力29.劳动法律行为包括()A.合法行为B.违约行为C.行政行为D.仲裁行为E.司法行为30.为了贯彻执行劳动法,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文件还有()A.《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B.《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C.《关于劳动合同制职工工龄计算问题的复函》D.《关于特有工种不是提前退休特殊工种的复函》E.关于贯彻<企业职工犯病或非因公负伤医疗期规定>的通知》31.除与我国劳动法律渊源相类似的形式以外,其他一些市场经济国家还有()类别A.内部劳动规定B.劳动合同C.习惯法D.法官法或判例法E.集体合同32.劳动权包括()等A.平等劳动就业权B.自由择业权C.劳动报酬与休息休假权D.劳动保护法E.职业培训权33.劳动法律渊源具有()几种不同含义A.是指对劳动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所有因素B.仅仅指对法律适用者有约束力的规范是法律渊源C.是指法的表现形式D.是指劳动法规定的最低标准E.劳动法是劳动法制的统一34.劳动法给予劳动者全面保护的内容是()A.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B.法定权益和约定权益C.保障劳动权益D.基本劳动权益E.职业发展权益35.社会保险作为物质帮助权实现的主要方式,具有的特征是()A.大众性B.社会性C.互济性D.补偿性E.待遇性36.根据解释主体的不同,正式解释分为()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法律解释D.行政解释E.政府解释37.劳动(雇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A.用人单位B.雇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