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总稿(一审)_第1页
特稿总稿(一审)_第2页
特稿总稿(一审)_第3页
特稿总稿(一审)_第4页
特稿总稿(一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稿总稿百年校庆新闻校庆进行时2012年9月25日,是我校建校100周年纪念日。为庆祝我校成立100周年,从2010年9月27日开始,各部门都着手准备校庆事宜。在两年的时间中,校领导高度重视、全校人员积极参与,校庆工作顺利得以进行。得以校庆工作动员大会:校庆筹备工作拉开序幕新闻作者:史周宾赵书鑫姚文洁图:史周宾2010年9月27日上午,我校建校10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动员大会在我校艺术学院音乐厅隆重举行。校离退休老领导李润田、王文金、王才安,全体在校校领导,全校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了动员大会。会议由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梁晓夏主持。校长娄源功在动员大会上作重要讲话。他说,到删掉2012年9月25日,我校将迎来百岁华诞。隆重庆祝建校100周年,是我校的一件盛事,是全校师生员工的喜事,更是学校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促进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今天举办的百年校庆筹备工作动员大会,标志着百年校庆筹备工作正式全面展开。娄源功希望大家以强烈的责任意识、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增强信心,克服困难,团结协作,优质高效地做好各项筹备工作,确保百年校庆各项活动如期顺利举办,向全校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在热烈的掌声中,关爱和、娄源功、李润田、梁晓夏、赵国祥共同启动百年校庆网站。删掉校庆筹备工作会议:总结得失、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新闻作者:万合利2011年3月9日,学校在新行政楼一楼会议室召开会议,对过去一个时期百年校庆筹备工作进行总结,对今年筹备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常务副校长、百年校庆筹委会常务副主任赵国祥出席并讲话,筹委会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各教学单位校庆工作领导组组长和办公室主任与会。赵国祥在会上说,做好百年校庆筹备工作,对于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百年校庆筹备的过程,是我们继承优良传统、凝聚人心的过程,也是我们总结成就、借势而上的过程。大家要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百年校庆筹备工作的责任感。从去年我校召开百年校庆筹备工作动员大会以来,各项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同时,要清醒地看到筹备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的地方。大家要明确任务,扎实做好今年百年校庆的重点工作,各部门和教学单位要尽快完成校友信息收集整理工作,抓紧开展校友走访、联系捐赠工作。百年校庆庆典晚会:周崇山担任总导演,晚会筹备工作正式开始新闻作者:学生处图:学生处2011年7月19日,校党委副书记王凌一行专程赶赴深圳,聘请中国著名导演周崇山担任我校百年校庆庆典晚会总导演,并为周崇山颁发了聘书。在深圳期间,王凌向周崇山详细介绍了河南大学的发展概况以及庆典晚会的初步设想。周崇山怀着对母校的深厚情感,表示为母校校庆贡献力量不计报酬、责无旁贷。近期,周崇山将立即着手进行晚会的策划与设计,将用一台值得期待的庆典晚会献礼我校百年校庆。校庆庆典晚会是我校百年校庆的重要活动之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方案、部署工作,并经过慎重研究,决定聘请我校艺术学院78级校友、国内著名导演周崇山出任庆典晚会的总导演,为庆典晚会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周崇山,长期以来在舞台、广场、影视等诸多艺术门类里颇有建树,属典型的跨界复合型导演,尤以执导大型广场主题艺术晚会而在国内享有盛名。地方高校首个全国性教育发展基金会:企业、校友慷慨解囊,已接收社会各界捐赠1.2亿元新闻作者:史周宾图:史周宾时勇2011年9月23日上午,河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大会暨社会各界捐赠仪式在郑州市中州皇冠假日酒店隆重举行,这是我国地方高校中首个全国性教育发展基金会。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河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长王全书,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刘忠祥,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徐济超等领导,企业家代表,河南大学各地校友会代表,全体校领导和省内外的媒体代表出席大会。王全书,刘忠祥和我校党委书记、河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关爱和,娄源功共同为河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揭牌。在现场捐赠仪式上,香港金利来集团、中国专业投资有限公司、郑州居易国际集团、删掉等爱心企业,中华儒商总会等友好单位,开封校友会、洛阳校友会、新乡校友会及8位匿名校友纷纷慷慨解囊,为我校的百年华诞和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他们共为我校捐赠善款1.2亿元,并捐建河南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创业大厦、学术交流中心等建设项目。删掉美国校友会:母校百年校庆百场讲座活动开幕,增强与我校交流、联系。新闻作者:杨宣常思媛耿琳琳2011年12月15日下午,我校美国校友会母校百年校庆百场讲座活动启动仪式在金明校区行政楼二楼报告厅举行。河大旅美校友、美国宾州州立EastStrousburg大学地理系主任胡世雄博士,我校副校长刘志军,以及校党委宣传部、国际交流处、科研处、校友会、环境与规划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出席启动仪式。胡世雄简单介绍了美国校友会的发展状况及对母校百年校庆学术交流活动的设想。他说,此次百年校庆百场学术讲座活动将邀请不同学科、不同研究领域的校友,举办百余场学术讲座,以增强与我校师生的交流,提高我校的学术水平。随后,胡世雄向刘志军转交了美国宾州州立EastStrousburg大学副校长VanReidhead博士签发的两校合作意向书。刘志军代表学校对活动的开幕表示祝贺,向旅美校友对母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说,河南大学美国校友会自2010年10月成立以来,积极与母校沟通,通过多种方式与母校合作,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希望学校有关学院和科研机构积极与美国校友会进行沟通,认真组织安排一百讲系列活动,把这项活动办出效果,办出水平。启动仪式结束后,胡世雄博士作了题为“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与展望”的学术报告,拉开了美国校友母校百年校庆百场讲座活动的序幕。百年校庆纪录片:30分钟,真实记录校庆过程党委宣传部和新闻与传播学院拟联合拍摄一部时长30分钟的纪录片,力争把轰轰烈烈的百年校庆过程真实地记录下来。2012年2月10日至13日,摄制组成员赴北京,与中央电视台记者一起,走访校友,采访学校重要节点的见证人、参与者。摄制组先后采访了音乐家、我校校友马可之女马海星;李秉德教授之子、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重庵;朱德明教授之子朱中兴;在抗战期间给河南大学很多帮助的友好人士张钫的外孙女、原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教育司主任李鸣。他们回顾了抗日战胜时期先辈们与河南大学同甘苦,共患难,深情相依,不离不弃的感人事迹,展现了河大学子承袭于母校的坚韧不拔精神和友好人士无私奉献于河大的崇高品德。我校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对先生们为河南大学所做的贡献以及家属们给予学校的关心表示感谢,为他们送上我校师生的亲切问候。并诚挚邀请他们参加河南大学百年校庆庆典。他们接受邀请,并表示将把其保存的部分相关文献资料捐献给河南大学,为河南大学百年校庆做贡献。百年校庆标识:“大礼堂”与数字“100”融合,展现我校特色新闻作者:谢纳泽2012年2月28日,我校百年校庆标识正式公布、启用。该标识将我校的经典标志性建筑“大礼堂”与数字“100”进行融合,构成主体图形,传达了百年校庆的内涵信息,又体现了百年华诞庆典活动的宗旨。标识基调为红色,代表喜庆、热烈、奔放。“1”寓意争创一流、追求卓越;下部一抹取自河南大学校徽的水波图形,寓意河南大学走过百年、穿越百年的时空长河,它也是中原文明的母亲河——黄河,它记忆着河南大学的百年征程。整个标识流动舒畅、厚重典雅,颇具艺术感染力。百年校庆标识是我校百年校庆的主题形象符号,征集活动自2010年11月18日开展以来,得到广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至今年4月,先后收到作品265件,经过初选、网上公开投票,评审委员会专家反复讨论、有关领导多次召开会议评议,修改完善与再创作,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最终确定由著名艺术设计家、我校校友肖红教授与我校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建设教授合作完成的作品作为我校百年校庆标识图案。国际学院校区:我校国际化发展删掉国际化发展进程中迈出里程碑式的一步删掉新闻作者:张召鹏李成范禛刘梦莹图:时勇张召鹏2012年6月17日是河南大学百年校庆倒计时100天纪念日,当天上午,河南大学国际学院校区奠基仪式在郑东新区龙子湖畔举行。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原省政协主席王全书,副省长赵建才,省政府秘书长郭洪昌,省政协秘书长张秉义,省政府副秘书长介新,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国际合作单位代表,部分省辖市、兄弟院校负责同志,我校全体校领导、各单位负责人及部分师生等出席仪式。奠基仪式由我校党委书记关爱和主持。上午10点30分,伴着激昂的礼乐和热烈的掌声,出席典礼的领导和嘉宾挥动铁锹,为河南大学国际学院校区培土奠基。至此,河南大学国际学院校区正式开工建设,也标志着河南大学国际化发展进程中迈出里程碑式的一步。经过两年的紧张筹备,我校百年校庆工作已经接近尾声。2012年9月25日,为全校师生将百岁老人祝福。全校师生将百年校庆与宣传部宣传部工作顺利进行学校派专人亲切看望王广庆校长家属——刘波代表学校向他们送去新春祝福,诚挚邀请他们参加我校百年校庆庆典新闻作者:校宣图:校宣2012年1月11日至12日,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刘波与相关工作人员赴南京看望已故老校长王广庆先生的家属,为他们带去了我校师生的亲切问候。在王广庆之子、原南京市政协副主席王励前家中,家属们动情地谈起了王广庆校长在抗战期间执掌河南大学时付出的艰辛,回顾了他在为人、为事、为文等方面的事迹。刘波代表学校向他们送去新春祝福,对王广庆先生为河南大学所做的贡献表示钦佩,对家属们给予学校的关心表示感谢感谢家属们对学校的关心,并诚挚邀请他们参加河南大学百年校庆庆典。家属们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并表示,将把保存的王广庆著作手迹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捐献给河南大学,为河南大学百年校庆做出自己的贡献。感谢家属们对学校的关心王广庆,字宏先,河南省新安县磁涧镇掌礼村人,1938年10月至1944年10月临危受任河南大学校长,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艰苦岁月里,他带领河大师生,历经抗战硝烟,坚持办学信念,播撒文明火种,成为全国唯一一所在敌战区坚持办学的“流动的大学”。1944年5月15日,日寇血洗潭头,部分师生惨遭杀害。逃离潭头的师生,历时月余到达淅川县荆紫关。对于此次惨案,王广庆心情极为沉痛,于1944年10月辞职。退居家中的王广庆潜心学术研究,抗战胜利后,当选为立法院立法委员,1949年旅居台湾。“你是女主播”风尚主播抢位赛我校载誉而归——我校荣获本次比赛的“优秀组织奖”,李文山代表学校上台领奖新闻作者:陈旭图:陈旭历经一个月的海选、复赛,12月16日,2011“你是女主播”风尚主播抢位赛在黄河科技学院音乐厅举行总决赛,来自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代思梦、何雪琦经过层层选拔,以优异的成绩夺得比赛二等奖。由于组织出色,我校荣获本次比赛的“优秀组织奖”,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李文山代表学校上台领奖。在决赛中,12名选手从“听我微节目”的100秒钟微节目展示环节开始,选手们通过自己精心制作的微节目展示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精彩创意。在随后的“临危不惧”环节当中,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教育广播的女主播们纷纷向12名选手提出棘手的问题,选手们的机智回答赢得了满堂喝彩。而在最后“真我风采”才艺展示的环节当中,12名选手通过演奏乐器、表演舞蹈、朗诵散文的才艺表演,展示了他们的活力与风尚。据悉,本次比赛由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与河南省学生联合会共同主办,共得到全省108所高校的广泛参与,赛事旨在为广大爱好播音艺术的同学们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发掘优秀广播人才。11月4日,“你是女主播”风尚主播抢位赛首场海选在我校明伦校区科技馆一楼报告厅举行,作为协办单位之一,我校采取多种措施,全方位保障了大赛的圆满成功。河大在线首届校园定向运动比赛举行——河南大学官方网站,全力打造第四版为百年校庆献礼丁新闻作者莺任时迁新闻作者2012年4月5日下午,由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主办的河大在线首届校园定向运动比赛在明伦校区准时开赛,由来自全校十余个学院的二十多位同学组建的八支战队悉数到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为河大百年校庆倾情献礼。比赛开始后,各小队自南门出发,利用手中一张详细精确的明伦校区地图,先后奔赴图上所指示的十个点标,在各指示地点领取贴纸一张,最终将所有贴纸拼成“我爱百年河大,我运动我快乐”的字样,以最短时间回到南门起点者为胜。此次活动充分点燃了同学们的运动激情,旨在丰富校园生活,展现学子们的青春风采。活动场地遍及明伦校区各处,也是在我校百年华诞来临之际为母校献礼,为建设和谐校园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百年校庆。据悉,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成立于2001年,隶属于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室经过十年的发展,承担了数十个校级官方网站的设计制作任务,先后三次改版河南大学官方网站,现全力打造第四版为百年校庆献礼。工作室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网站开发队伍,技术人员屡次斩获全国各类设计奖项,并为我国国防部、新浪网、优酷网、南方航空公司、京东商城、湖南卫视等单位培养了十余位优秀的专业人才。我校2012年春季田径运动会隆重开幕——我校2012年春季田径运动会专题网站出炉,方便师生参与到比赛中周新闻作者含露方士琳新闻作者放飞青春梦想,点燃体育激情。2012年4月18日上午,我校明伦校区东操场人潮涌动、锣鼓喧天,河南大学2012年春季田径运动会在此隆重举行。校领导娄源功、王凌、关学增、朱恒宽以及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莅临现场,和大家一起分享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伴随着嘹亮的运动员进行曲,国旗队、校旗队、红旗队、花束队和26支参赛代表队依次迈入会场,接受领导老师们的检阅。嘹亮的口号,整齐的步伐,生动展现了我校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校党委副书记王凌致开幕词。她表示,2012年春运会是在百年校庆前夕举行的一次大型体育活动,是提高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她希望运动员及各部门工作人员能够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力争把本次春运会办成一个热烈、隆重、高水平、有特色的体育盛会,为百年校庆献礼。据悉,为了更好地对本届运动会进行宣传报道,扩大赛事影响力,增强场内场外互动,校党委宣传部指导制作了河南大学2012年春季田径运动会专题网站,以方便更多师生了解和参与到比赛中来。我校与大河网联合出品百年校庆专题网页——宣传部与大河网合作,推出“百年河大”校庆专题网页贾世煜新闻作者新闻作者在百年校庆来临之际,为了更好的宣传我校历史与成就,校党委宣传部除了在我校主页上建立百年校庆专题网页,并依托大河网等社会网络媒体的品牌优势,隆重推出“百年河大”校庆专题网页,面向社会大众,展示百年人文,加强内外互动,为迎接校庆营造了良好氛围。日前,“百年河大”专题网页正式“出炉”。

该网页以我校百年校庆为主题,具体分为校庆聚焦、图文百年、视频连线、情系河大、河大风光、学府影像等版块。在图文百年版块中,泛黄的老照片与厚重的文章讲述着百年河大的美丽与沧桑。情系河大版块糅合了微博互动、校友英华与河大情缘等内容,广大校友既可以在浏览校友风采之余织上一个祝福河大的“围脖”,又能够在河大情缘中一览铁塔牌学子对母校的真挚情感。百年校庆学生记者动员大会召开,号召大家投身校庆工作——李文山为同学们作百年校庆宣传工作动员报告新闻作者:史周宾赵书鑫姚文洁图:史周宾为了使全体学生记者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积极做好百年校庆的宣传工作,5月17日下午,校党委宣传部在科技馆二楼报告厅召开学生记者百年校庆宣传动员大会。宣传部领导、教师及全体学生记者与会,会议由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时瑞刚主持。党委宣传部部长李文山为同学们作百年校庆宣传工作动员报告。他代表党委宣传部向新一届学生记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即将踏上新的征程的毕业生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总结了百年校庆宣传工作的三个重点,即河大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办学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学校形象的展示和提升。随后,他据此向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和要求:一是要坚定信心,查找不足,增强做好百年校庆宣传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认真学习,苦练内功,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和水平;三是要突出重点,明确任务,推动校庆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风雨兼程一百年济济多士风雨兼程风雨如磐

岁月如歌1905年,历史选择了这座七朝古都作为绵延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考试的终结地,河南贡院——也就成为河南大学起步的土壤。甲辰会试后的八年,即1912年,河南大学在沉寂了数百年的中原大地上崛起,承载着沉甸甸的千年梦,沐浴着辛亥革命的风雨,破土而出。身处资产阶级革命汹涌大潮中的河南,力图革故鼎新,而教育则被视为当务之急。鉴于省内教育普遍不振、建设人才严重匮乏的穷困现实,河南的进步人士纷纷建议向世界上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学习。河南大学的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就此应运而生。事预则立,虽在草创阶段,首任校长林伯襄就为她确立了高定位、高起点,使预校在20世纪初名声大噪。她与当时的北京清华大学、上海南洋公学为国内仅有的三所直接向欧美派遣留学生的基地。正是在林校长这里,培植了河大河大形成了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学风,孕育了此后河大的发展基调,对以后河南大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作为辛亥革命后新文化、新思想的产物,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以教育国际化国际化教育的思维方式、全方位开放的办学理念,开启了河南近代高等教育的先河。河大形成了国际化教育1923年,预校改名为中州大学。1927年,在冯玉祥将军的支持下,中州大学合并开封农、法两校成立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又名国立第五中山大学),隔年增设医科。1930年,正式命名为省立河南大学。发展中的河南大学正如本校上世纪20年代末理学院教授林一民所描述的:“校风淳朴,研究风气极为浓厚,实事求是,不重宣扬”,“当时学校中教授多为一时隽彦,济济多士,允为一时之盛。而学生中在今日居要津者,颇不乏人”。抗日战争期间,河南大学先后辗转于河南信阳、南阳、洛阳,陕西西安、宝鸡等地,可谓命运多舛,然而校令钟却从未停歇,这“血钟”一敲就是八年。这腥风血雨、流离办校的八年,是历史对河南大学的考验。流亡办学及时代的感同身受,愈发增强了河大师生的凝聚力。战火中的河大人更深刻地体认到家国一体、血脉相连的道理;愈发明了肩上的重担,感受到作为中国人、河大人的使命。当时没有安定的环境,缺少仪器设备、图书和参考资料,许多老师积累多年的研究资料也在战乱中遗失。而学校地处深山,道路险阻,信息不畅,难以与国内外学术界进行交流沟通,科研难度可想而知。但师生们从未放弃为学与服务国家的追求,旦有罅隙便积极开展教学。师生们紧密结合山区特点,进行别开生面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为抗战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1942年3月,河南大学由省立改为国立。条件稍有改善,遂克服种种困难,使教学工作持之以恒,科学研究力求创新。其间教育部考绩,河南大学名列第二,上课总时数为全国之冠。1944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综合评估,河南大学以教学、科研及学生学籍管理的优异成绩,被评为全国国立大学第六名,在中国抗战时期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值得自豪的一页。同时,在抗战辗转各地期间,河南大学与当地百姓结下了诚挚的感情和友谊,留下了数不尽的感人故事。艰难办学

玉汝于成

20世纪50年代,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河南大学的许多精英院系被独立设置或被并入了其他高校:河南大学农学院、医学院、行政学院分别独立设置为河南农学院(今河南农业大学前身)、河南医学院(后与郑州大学合并,成为郑州大学医学院)、河南省政法干部学院(后改名为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近年又与河南财经学院合并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水利系调往武汉大学,财经系并入中南财经学院,植物病虫害系并入武汉华中农学院。1953年,河南大学与平原师范学院合并为河南师范学院,分设院本部与二院,分别在开封、新乡两地办学。1956年,院本部与二院分别定名为开封师范学院和新乡师范学院,形成了文科集中在开封,理科集中在新乡的两翼格局。

作为河南乃至中原六省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母体,一所经过40年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综合性大学——河南大学,几经调整、分拆、改名,整体实力被削弱了。然而,即便发展环境愈发显得不明朗,河大师生却从未怠惰了大学的使命,也从未停止自我谋划的脚步,在困难中踏实为学,韬光养晦,以待来时。

“不管她叫什么名字,她的底子是老河南大学,一所老学校,藏书丰富,根基深厚的教授不少,是个读书的地方”。作家孙广举(笔名孙逊)的老师当年的这一句话,打动了手握开封师范学院录取通知书却迟疑未决,而欲报考他校的孙广举。当那个时代的青年一代面对“开封师范学院”这样的校名而犹豫是否求学于此时,他们长辈们语重心长地与孙广举听到的内容相似的话语也深深打动了那特殊一代的学子们。而当他们进入松柏满园的校园,徜徉在优美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中,聆听着铁塔沧桑而清澈的铃声,呼吸着浓厚的读书空气时,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里恍惚是陋室,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继往开来

路途漫漫

1979年,开封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南师范大学,1984年又恢复河南大学校名。许多国内外老校友听到河南大学恢复校名的消息,激动之情不可言表,纷纷以各种形式为母校的建设与发展献计献策,来表达对母校的眷恋之情。

2008年,国务院将12家高校图书馆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河南大学图书馆便是其中之一,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老城开封。宋代在文学、书法、美术、汴綉、官窑、宋体字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凭借于此,完全可以把大宋文化打造为与西安汉唐文化、北京明清文化并立的又一文化品牌。正是这座城市才给了河南大学以成立国内首个宋文化研究院(2010年11月成立)的底气与能力。地域不是障碍,真正的牵绊在大学的精神。

在这21世纪的新航道上,河南大学是大有可为。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河大人与前瞻开放、兼容并包的河大精神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坚强后盾,而新纪元起始国家的发展蓝图又为河南大学提供了快速发展壮大的平台。我国正在全面贯彻落实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设立的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实施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为河南大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积极、良好的大背景。2008年,河南大学正式成为省部共建高校(这对那些具有骄人头衔的高校来说,微不足道,但却给河南大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其意义不言而喻。2011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支持河南大学创建国内一流大学”的提出,意味着河南大学的发展也将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一起上升到国家战略;与此同时,河南省政府亦制定并实施了《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振兴计划》。这样,使河南大学的建设与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2011年9月,河南大学又成立了我国首个地方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这一全国性、公益性、非募捐基金会在成立的当天就接收到河大校友及社会各界的捐赠1.2亿元。这一切,将为河南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实现百年名校振兴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已经可以预见河南大学继往开来扬辉光时刻的到来。起起落落、曲折发展的河南大学太需要这样的机遇作为支点,诚如一位河大校友所说:“给河大一个支点”,将“还世人百年奇迹”。当然,河大人不会仅仅依赖于外部的力量,而是把外力作为一种积极的推动力、一种发展的契机,使内在力量充分迸发的同时,去探索、去奋进、去继往开来。先哲屈原的“路曼曼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警言,正是河大人自强不息的生动写照。漫漫

尾声2012年9月25日,母校河南大学将迎来她100岁的生日。在这风风雨雨、坎坷蹒跚的一百年中,有声名显赫之时,有颠沛流离之境,亦有寂寞无闻却苦心孤诣之际,然而无论沉浮升迁,河大人总能以“日三省吾身”的态度发奋自强,“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是其不息的追求。百年来,河南大学先后培养了40多万各类专门人才。范文澜、冯友兰、郭绍虞、高亨、蒙文通、罗廷光、嵇文甫、罗章龙、毛礼锐、李廉方、董作宾等先后在河大执教的一大批知名教授、学者,以及尹达、邓拓、马可、白寿彝、侯镜如、袁宝华、杨廷宝、高济宁、姚雪垠、石璋如、吴强、周而复、王鸣岐、赵九章、李秉德、梁光烈等一批蜚声中外的学子们,是河南大学百年的见证,也是河南大学百年来不绝如缕的生命活力与牵挂。

[本文作者刘巧利为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学校史志分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河南大学96级校友;元宵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1级教育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建筑里的河大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河南大学坐落在七朝古都开封,背依千年宋代寺塔,东靠明朝古城墙,巍巍矗立黄河之巅。河南大学历经几代王朝风范,继承华夏文明血脉。历史磨炼和塑就了今日的河南大学,也为河大留下了一件珍贵的礼物——被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近代建筑群。在岁月的灰烬中,这些建筑形神安在,矗立傲然,讲述着那一段段传奇历史,一个个河大故事。今天,编者带您走进河南大学,走进这些沉默的歌者,品鉴建筑之美,重温河大传奇。2006年6月,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获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所中原名校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近代教育的一块活化石,它保留下了从清代贡院到留美预科学校再到国立大学的许多印记,可以说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历程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在这座校园里找到证明。作为中国古代抡才大典的科举考试始于隋代,到唐朝时,各省开始设立贡院,作为省一级会试的考场。清代河南贡院建于顺治年间,位置在明代周王府旧址上,雍正年间迁往开封城东北隅的上方寺内,院址就位于今河南大学内,规模最大时有11866间号舍。1841年,为了抵御黄河大水,河南地方官员拆毁贡院房舍,将砖瓦、材料充作防洪物资。翌年,重修贡院,修葺旧房。1900年庚子之乱后,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当时慈禧、光绪仓皇出逃,他们在开封行宫作出了在河南贡院进行全国会试的决定。1904年,河南省的最后一场会试在这里举行,随后宣告延续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在河南划上了句号。如今在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外语学院北侧,完好地保留了两座四角碑亭,每个亭内都立有一块斑驳的文碑。其一为《改建河南贡院碑记》,立于雍正十年(1732年),碑文为当时河南巡抚田文镜撰写;另一通是《重修河南贡院碑记》,立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撰写碑文的是时任河南巡抚的牛鉴。碑文详细记载了河南贡院迁移和兴建的具体情况,不过岁月的冲刷,已经让碑文的字迹无法辨认了。

在碑亭的东侧,还有一座贡院执事房,这是当时考官办公和休息的地方。执事房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立面采用了西式券廊式风格,券角处立方柱,券顶部刻弧形装饰线,券间围木质护栏,墙面上刻有精致的花纹,图案均为赋有中国传统吉祥寓意的动植物。两端设楼梯,可直抵二层,屋顶为歇山顶,覆青瓦,官衙式造型。原址拆除后,修建了外国语学院的大楼,2002年河南大学九十周年校庆时,在距离原址较近而得地方比照原貌复原了建筑。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旧址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旧城东北隅,北靠国宝开封铁塔,东临国宝开封城墙。占地面积近600亩,总建筑面积17579.46平方米,历经预科学校和河南大学两个时期建成。建筑群的布局为中国传统的书院样式,从校门口至大礼堂是一条中轴线,建筑整齐的分布在轴线两侧。建筑风格上具有具有鲜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尤其是中原当地的建筑特色,同时结合了西式建筑手法,中西合璧,即紧扣时代发展,有彰显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2000年,建筑群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校门:河南大学校门位于徐晓南北中轴的最南端,因此也被称为南大门。这座大门建于1936年,由前任校长李敬斋和许心武设计,为四柱三开间牌楼风格建筑,砖木结构。大门上方建有歇山挑檐屋顶,覆青色筒板瓦,花脊上饰有走兽,惟妙惟肖,下有斗拱承檐。两梢上下额枋之间绘有传统的图案,正中门楣上书“河南大学”,内侧门楣正中上额横书“止于至善”,左书“明德”,右书“新民”。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取自《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新大礼堂:而删掉坐落在中轴线北端的,就是河南大学标志性建筑大礼堂。它建于1931年,整体为宫殿式建筑,同时融入欧洲风格。雄伟的西洋巨型立柱与精巧的屋檐走兽相称,雄浑中投射精致,华美中洋溢淡雅。早在1937年,冼星海就率诸多进步文艺人士在此上演抗日剧目。多少往事只有大礼堂铭记,多少胜景只待后人描摹。河南大学成立之初,仅有一座大席棚作为学校师生集合活动的场所,雨雪天时根本无法使用,许心武首先提出建设大礼堂的建议,得到李敬斋的支持。河南大学大礼堂位于整个校园的正中心,与南大门遥遥相望,建筑由时任校长许心武设计,自1931年11月20日破土动工,至1934年12月28日落成。为了修建这座建筑学校专门成立了十一人组成的建筑委员会,工程足足用了三年的时间,耗资20万银元。删掉大楼内分成上下层,局部三层,中部为观众厅,两侧为楼座,共有近三千个座位,要知道当时河大的师生共计只有五百余人,由此可见许校长的雄心大志。前端设舞台,周围设有休息、音乐、储藏和道具化妆室等。大厅内虽然没有安装先进的音响设备,但布局的合理使建筑内的声效很好,为人称道。大厅的结构采用钢屋架,减少了柱子的使用,增强了视觉效果。建筑周边走廊的布局,加之大屋顶和厚墙壁的结构,使建筑在盛夏时节也能沁凉舒爽。抗战期间,建筑曾遭遇日军炮击,只是屋顶受损,后经修缮完好如初,可见施工质量之精良。建成七十多年来,大礼堂一直是河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物。

预校门:这座建筑是河南留美预科学校时期的校门,建于1912年,是河南大学内唯一的一座欧式风格建筑。正中设单拱大门,两端饰有小倚柱,入口两端排列爱奥尼克双柱式,比例协调,经典优雅。墙面主体为灰色,局部为白色,檐口上方的山墙部分用灰白两色勾勒出玄妙的几何图形,正中饰有漂亮的弧形山墙,墙内刻有留美学校的字样,两端立有三角形山花,几个图形在这块很小的区域内完全融合,又与底部略带古典气息的石柱相交汇,一座小小的门楼,包含了如此多的内容,值得去细细品读。

博文楼(六号楼):穿过预校门,迎面而来的就是博文楼。博文楼始建于1915年,是河南大学最早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建筑原为二层,五十年代进行过改建,砖混结构,清水灰砖外墙,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立面为古典主义风格,正中六根粗壮的科林斯石柱贯通上下,两端设入口,矩形门窗,上方分别饰有弧形和三角形的山花。三层为五开间外廊式风格,屋顶为歇山挑檐顶,覆青色筒瓦。建筑内设有审判厅,设木制楼梯,铺木地板。淡雅秀丽的浅黄和青灰色调赏心悦目,建筑风格大方而不失优雅,1925年7月,李大钊先生在此演讲了《大英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史》,极大鼓舞了广大进步师生,掀开了河南大学革命运动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博雅楼(七号楼):博雅楼的建筑规模仅次于大礼堂,由校务主任李敬斋设计,1924年动工,1925年建成。上世纪20年代是。。。,中西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建筑精品。80根罗马柱和2000块做工精细、内容各异的囊透雕画廊,使整个建筑装饰细腻、四海留名、华丽典雅、柔美灵动。建筑面积4350平方米,高三层,带半地下室一层。建筑用青砖砌墙,底层墙面用水泥砂浆抹面,刻横向凹槽,二、三层窗间饰以贯以通至檐口的塔斯干壁柱,共八十根。四周外挑檐,有两米深,四面门口设有重檐,并有古亭,檐下四周全是垂柱,设有三排彩色木雕。雕刻垂莲柱头,垂柱间锒透雕花板,画面内容繁多,做工精细。建筑四面均设入口,入口雨棚采用卷棚顶。屋顶山覆盖中式灰瓦压顶,屋面上还按照需要设置了通风孔。整座建筑中西合璧,收放自如,庞大而不失精致,是仅次于大礼堂的标志性建筑物。现为河南大学教学楼。博雅楼,也称7号楼,删掉

十二斋房:中州大学时期,许心武、李敬斋两位校长共同完成明伦校区的整体规划。他他们沿袭中国传统书院建筑风格,前门后廊,左右斋房。红楼《红楼》有金陵十二钗,河大有东西十二斋,东十斋一字排开,河南大学的十二斋房十分有名,这实际上是十二座学生公寓,1921年,东一、二斋,西一、二斋建成,1926年东三、四、五、六斋建成,其余建筑为解放后陆续建成。这些建筑外观一致,特别是东十斋,一字排开,三层砖木结构,内廊式布局,室内采用红色实木门及地板,木质楼梯、扶手、栏杆做工细腻。走廊内北墙设有取暖壁炉和烟道、火墙。入口设在走廊一端,大门饰以木质垂花斗拱,上有精致的雕刻。檐口上方的墙体做成堞垛形,如同琴键一般,丰富了屋顶的构图。立面除了开设传统平开木窗的长方形窗洞外,设计者还运用了一些简单的线脚及几何造型对窗套加以装饰。室内房间沿走廊对称分布,每个房间可放四张单人床,墙上有四个壁橱放置书籍。房间尺寸适当,功能安排合理,而且色调朴素典雅。斋房虽不如大礼堂那般光彩夺目,但整齐划一的排列着,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是。。。删掉他们《红楼》一座建筑,就是一首有韵脚的诗,一曲有节奏的歌,一幅流光溢彩的丹青画卷,一段跌宕起伏的时代传奇。历经百年风雨磨砺,秉承百年优秀传统,河南大学将与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们同心同德,携手并进,谱写新的传奇。味蕾上的河大作者:张贺有多少人如我当年一般,踏上开封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时,恨不得转身回去复读。有多少人在出租车上,不停的地问着司机什么时候可以到达市区。或许,开封这座古城和你最初的想象相去甚远,但是当你看到夫妻俩牵着狗在街边散步,看到三五老人在公园里下象棋,看到一群穿着松松垮垮校服的孩子放学后悠闲自在的吃着路边摊,也许会隐隐的感到这里的别样魅力。这里没有快节奏带来的焦虑与浮躁,有的是藏在街头巷尾,冒着兹兹滋滋热气的美味和用美食连结起的纯真情愫。地滋滋让我们丢开书本,忘掉压力,一起吃遍河大!明伦校区NO1.杨传老厨瓦罐煨汤地点:河大东门外过了马路,再往东走不远,路北。有菜有肉有汤有米,吃完很舒服的说~ps:这家店的旁边有一个卖涮菜和擀面皮之类的小店,原谅我真的记不清楚店名了(其实是压根儿没注意过好么╮前面加“(”( ̄▽ ̄)╭),这家店味道很不错,店家人很好,还有哦,辣椒特别辣……前面加“(”NO2.香辣鸡煲地点:从东门往仁和公寓走的路上,一个红色的招牌这家店是今年刚开的,味道比较重,价格也略贵,一个人吃不完,两个人嘛,带上鸡煲和涮菜大约要50大洋,不过环境比较好。NO3.风味煲仔饭地点:仁和公寓南侧这家煲仔饭那真心是好评如潮啊,当年(其实是大概在今年五月份之前)它是在出了东门向南走的那个巷子里的,不过小12们是看不到那个巷子了。这里再讲一下历史哦,那个巷子是东京大市场的一部分。当年东京大市场也是很辉煌滴,但是有辉煌就会有落败,当本人来到河大的时候,这里已经处于垂暮之年了。市场里有买各种生活用品,很便宜,有画室,乐团在这里租房子,还有各种小饭馆,除了煲仔饭还有一家李萍饭店人气也很高,便宜实惠,不过因为拆迁不知道搬到哪里了,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在河大周围见到它。啊哦,跑题了很久呢……言归正传,这家煲仔饭搬迁之后,换了新砂锅,味道比以前略有逊色,价格也稍稍上调了一些,不过还是很不错啦,我身边就有一位童鞋(原谅我忍不住要吐槽一下),一到饭点,他的微博内容如下:谁和我一起去吃煲仔饭啊。今天我又去吃了煲仔饭。吃完煲仔饭好开心。Bulabula……NO4.红楼大盘鸡地点:老河大南门向西走这家大盘鸡可是历史悠久,很多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们对它也是念念不忘,但是到了现在,众人对它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个人认为,还是很好吃的~~也不贵。ps:老河大周围有很多店都有卖大盘鸡,评价比较好的一个是红楼,还有南门对面的那家,以及出了南门一直往西走第一个路口附近也有一家。NO5.麻辣香锅地点:出了南门沿明伦街一直向西走大概200米这家生意真的很好啊,而且很好吃,说着就想流口水了呢……价格嘛两个女生50大洋就可以吃撑了……但是这个真的要看胃口大小的啊,本姑娘一个人可以挑战50+大洋的量啊┬_┬ps:西门外也有一家麻辣香锅,据说是几个河大的学生开的。那家也有很多人光顾,虽然和南门的那个味道不一样,但是也很有自己的特色,蛮好吃的。还送酸梅汤哦~~~~价格也比南门的那家便宜好多。NO6.老河大的包子地点:无处不在开封的包子真的是很有名,河大周围也有很多包子铺,人气比较旺的是在西门外,仁和公寓楼下,还有东门路口。其中东门路口的那家评价最好,不过价格也比其他的几家要贵一些。NO7.西门的小吃地点:西门西门真的是各种各样的小吃都有,熏肉大饼,花心卷馍,油酥鸡蛋饼,涮菜,华侨卷粉……这里着重介绍几种。一个是鸡腿饼,有焖鸡腿和炸鸡腿两种,带饼的价格分别是6块和5块,西门有好几家,而且招牌很像,不过有一家焖鸡腿很好吃,到了那里,一看哪人多就是哪家错不了!还有一个是鸡蛋饼,其实这个没什么特别的,不过很多人都会把它当做早饭,所以还是介绍一下比较好。西门有两家,那家黄色招牌的味道很好。南门对面的火车票代售点旁边也有一家,据说是老河大周边最好吃的鸡蛋饼,不过有时候会不出摊。晚上的时候,那里有个老爷爷再卖冰糖梨水,清热润肺,还可以免费续。一块五大洋。你可以选择要豆子还是梨。如果要带走的话,老爷爷会先盛一杯让你在那喝完,然后在续满封杯。顺河公寓旁边有家方记烩面历史悠久,生意很好,在东门也有一家分店。顺便说一下,在西门可以看到很多帅锅和美女哦,西门可真是个好地方,既养眼又养胃(偷笑ing)NO8.地下铁地点:从东门往仁和公寓去的路上嗯,这家店的饮品做的很用心,价格比起一般的奶茶店要贵些,不过环境很好,买杯饮品坐在里面聊天或者玩桌游都是不错的选择。老板经营的很用心(我会告诉你们老板很萌么,据传是老板娘的那个女生很漂亮么),在这里也能看到很多帅哥和美女,吼哈哈哈哈哈哈(默默的地说一句:这就是地下铁的魅力所在……其实不是啦,做的东西真的很好喝才是魅力点)地ps:老河大周围有很多奶茶店,西门麦克风还有大台北评价也都不错,然后东门南门的百分百生意也很好。还有东门外有家吃喝玩乐,卖的是鲜榨果汁,价格是高了一点,但是那真真儿是进去的是水果出来的是果汁啊!!NO9.面包房地点:南门外主要的几家就是哥哥,天力和七彩虹。各有各的特点,哥哥面包的品种比较多,做的得也精致些,但是味道和它的价格并不相符,若是不办会员卡,那更是贵的要命。天力个人觉得它个人觉得天力的蛋糕味道不错~七彩虹的价格很实惠,味道当然也是不错啦的啦。得个人觉得天力的啦NO10.邢家锅贴地点:苹果园十字路口南这家店的锅贴很有名,还有炒菜什么的,比较适合一帮朋友聚会,价格略贵。除了这里,同学聚会去得比较多的地方还有南门外的花福,以及汴京公园附近的凤凰餐厅,不过这两家店的味道真的是不敢恭维,但是便宜实惠,有几个招牌菜味道还算不错。金明校区额……对新校区不是很熟悉啊,不过据说小东门外面吃的很多,我了解的不是很详细,信息若是有偏差还请大家原谅啊啊……简单介绍一下我听说的吧:1.状元和学友,两个老店,聚会聚餐不错的选择,环境可以,个别菜不错,就是消费高点。2.盖浇饭,很多成都啊重庆啊,长城网吧旁边那家好一点。3.桂林米粉,新鑫不错。4.佟记热干面和东门外水果摊旁边的凉皮,味道挺好。5.烩面,出东门往南路东有家尉氏烩面,做烩面只有这家相对好点,味道平常。爱吃烩面的可以去尝尝。6.砂锅和炒饼,做的得好的少,最近新开的一家大河香厨还不错,卖水果往南那家,炒菜做的也可以,我去一般都是吃炒饼。给大家推荐一下。得7.大盘鸡,专业做大盘鸡只有学友对面那家。8.火锅,德祥居和红楼的还行,锅底味道平常。开封菜NO1.第一楼地点:寺后街8号吃个包子,个人感觉,一个字:贵!不过这是开封的一个特色店,灌汤包很出名,味道也很好,就是比较油,吃多了腻。在那里吃一次人均要60大洋。ps:还有一个很出名的包子铺,叫黄家包子,历史很悠久了呢,而且凡是去吃过的人都说很好吃。它有好几个分店。除了灌汤包,还有一种叫鲤鱼焙面的也是这两家店的特色。鲤鱼焙面是开封的传统名菜,它是由“糖醋熘鱼”和“焙面”两道名菜配制而成。这道菜是又一新饭店的推荐菜。NO2.夜市在开封有大大小小的夜市,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鼓楼广场夜市和西司广场夜市。在夜市上有几种很有开封特色的小吃,比如炒凉粉,烤面筋,炒红薯泥,玫瑰切糕,杏仁茶,炒海盘,黄焖鱼,羊肉炕馍,炒莲荚……啊啊,数不完啊~~这两个夜市都可以坐万能的10路公交车到达哈,鼓楼夜市不光有好吃的(这里的小虎炒凉粉真的超有人气),在书店街上还有卖各种小东西的地摊,晚上真的很热闹。西司广场夜市就在包公祠附近,是个纯粹的小吃一条街,开封本地人的最爱。好长一条街,有各种各样数不尽的好吃的。开封遍地都是美食老店,比如陆稿荐,筒桶子鸡,化三驴肉汤……不过由于篇幅的限制,这里我就不再一一一一介绍了,留给各位慢慢发现~~\(≧▽≦)/~桶一一在不经意间发现城市某个角落的美食,那真的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呢。祝你们在美食中度过一个幸福的大学生活⊙▽⊙情系百年文学稿为了永久的纪念王震生父亲王梦隐离我们而去已有17个年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时常在我的眼前闪现,他的学养品行和人格魅力永远使我们受益。父亲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60载,其中有40多年是在河南大学度过的。从1934年8月北大毕业任职河南大学起,到1955年随高校院系调整又由新乡平原师范学院回到开封河大明伦校园,父亲始终潜心教学,淡泊名利,无怨无悔。

1958年,为加强高校图书馆的学术领导力量,经院长赵纪彬教授提名,、院党委、院行政研究,父亲任院图书馆副馆长。当时,图书馆馆长张邃青教授长于史学,父亲长于文学,互为搭档,既加强了图书馆的业务领导力量,也充实了馆内文史典籍的选购、整理和研究的学术实力。父亲数次赴京,通过北大校友的帮助,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琉璃厂旧书店等处,低价购进一批学术档次高且又极缺的善本、孤本古籍及综合类图书,使我校中文、历史、外语、地理、政治、教育等优势学科的藏书结构更合理,底蕴更丰厚,因而受到学校领导、专家学者及读者的好评。

我曾保存了一份父亲亲拟的《1960年度图书馆工作计划》———成文在三张稿纸上,密密麻麻有多处修订的字样,成为历史的记录———后来把它捐献给了校史馆。2008年3月1日,河南大学图书馆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当然,这里也有父亲的一份辛劳。

父亲1958在1958年至1963年担任图书馆领导工作期间,既要给中文系学生上好课,又要处理好图书馆的业务工作。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作为主抓业务的副馆长,父亲经常废寝忘食地谋划对馆属图书文献、典籍报刊的归类整理工作。虽行政事务繁杂,且工作关系早已调离中文系,但父亲还坚持上课。时值经济困难时期,父亲患上了浮肿和营养不良性肝炎。一次,父亲重感冒引起发烧,起床后头晕乏力。母亲要去系里请假,父亲阻拦道:“几个班合上,一、二百人的大课不能耽搁!”说罢,硬撑着赶往教室。十号楼大阶梯教室聚音不佳,而且又没有麦克风等扩音设备,父亲为提高讲课效果,便从讲台挪到前排走道中倾力授业。

1964年下半年,父亲除了完成中文系的教学任务外,还去艺术系为我校首次招进的五年制音乐专业、美术专业的学生开语文课。除课堂讲授外,还要每天批改学生的作业。那是一个隆冬的夜晚,北风呼啸,雪片飞舞。一觉醒来,已是夜半,我看见父亲在灯下认真批阅这批学生的作文。母亲陪伴在身边,正在为我们缝补衣衫。那一幕,我至今记忆犹新。

“文革”后期,父亲深入条件极为艰苦的农村,为提高民办教师的整体水平贡献余热。60多岁的他原来一直主讲“汉魏晋文学”,但在那样特定的环境中,父亲不得不学习并讲解被称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毛主席诗词》、“红学”研究等新课。父亲知难而进,克服资料不全等困难,抵制极“左”思潮干扰,经常挑灯熬夜备课,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绝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有一次,我在十号楼124教室听父亲给学生讲“白居易《琵琶行》的美学欣赏”。父亲吟诵过后,逐段分析,平易委婉,细致入微,挥洒自如,把诗作的思想性及艺术感染力形象而又完美地呈现给同学。父亲上大课讲授汉魏晋诗文,他古腔古韵的吟诵,加上深入浅出的动情剖析,若春风化雨滋润心田,令弟子终生难忘。父亲在讲“三曹”诗文时,在自己厚实的讲义和有说服力的剖析中,既指出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又力主为有“建安风骨”的曹操翻案。时隔四十余年,学生还深情地回忆:“王先生酣畅淋漓的讲解,简直把曹操讲活啦。”

20世纪70年代末,河大中文系首获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授予权。父亲作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学科带头人,力求秉持“广开学路,破格录取”的精神,破除阻力,力主招收因“唯成分论”而丧失大学机缘却有开发潜质且基础扎实的自学成才者入学。父亲作为河南大学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教育的开拓者之一,虽年届古稀仍倾尽全力,既向弟子面授课程,指导、评点论文写作,参加论文答辩,又带学生外出考察,查阅浩繁典籍搜集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及信息。他把毕生的知识积累和治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一一传授给弟子,年近八旬而接连送走五届数十名汉魏六朝文学研究生。汉魏六朝文学研究生成材率高,是最好的例证。原开封市正市级领导张家顺先生,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王立群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哲学博士、悉尼与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胡治洪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王琳教授等,皆为弟子中的佼佼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时常为弟子学业成绩的提高而欣慰自豪。

1985年第一个的教师节,中文系为任访秋、高文、王梦隐等六位教授执教50年开会庆贺,时任省长何竹康加“的”在李润田、陈信春、刘增杰等校、系领导的陪同下到会祝贺并合影与他们合影留念。父亲在日记中写道:“庆祝会议鸣炮奏乐时,内心万分激动。感谢党对我们这样尊重,举行如此隆重而盛大的庆祝会,实在感触万千。一方面感到党和人民对给我们这些执教半个世纪的老教师荣誉加“的”太多,一方面又惭愧自己对党和人民贡献太少。至于五十年来,任教冀、豫、陕大中学校,虽不能说桃李满天下,但对培养后进也尽了人梯之责,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诚一生最大乐事,所教学生中不乏英才俊杰。仅河大教师中,如政教系之貊奇、历史系之郝立本、物理系之马灵先,中文系高足遍布省内外,成为教育、文化岗位之骨干。每念及此,殊感快慰。今日庆祝会上,献花、送彩色照片、请市书法家桑凡写条幅,实在是受之有愧又倍感光荣。余学浅德薄,半个世纪来执教社会主义讲坛,虽辛苦备尝,呕心沥血,无数个日日夜夜,尽心尽力于教育事业,得此荣誉,更激发余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只要一息尚存,必将奋进不已,老而弥笃,勉旃!”

父亲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勤于研究,其中《贺铸年谱》广受业界的好评。在贺铸年谱研究的基础上,父亲晚年率弟子张家顺北上北京,南下沪宁。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都留下他忙碌的身影。他费尽精力,查证、考订、校注了宋人贺铸存留下的所有不同诗集版本(包括善本、手抄本)。2008年4月,父亲近60万字的专著《庆湖遗老诗集校注》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从而填补了大陆贺诗研究的空白。我把散发着油墨芳香的书恭放在父亲灵前,泣声跪拜相告:“爸,您《庆湖遗老诗集校注》出版的遗愿实现了。”

父亲一生追求进步,崇尚光明,对党、对祖国无限热爱,拥护改革开放以来的大政方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一员、九三学社成员,父亲严于律己,表现出与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真切情怀。

父亲教学生涯所取得的成就,与母亲的辛苦操劳分不开。作为“贤内助”,曾是女师高材生的她,为父亲的事业、为子女的培养默默地奉献着。我仿佛看到,深夜灯下父亲研写教案,母亲形影相伴端茶加餐的身姿;又仿佛听到,清晨父亲赴课前,母亲为父亲添衣取帽嘘寒问暖的话语。

父亲晚年,我陪伴他左右。我带他去学校赏花,也曾骑着三轮带他去市里一家诊所针灸,还带他去汴京公园看过吉祥孔雀。热爱生活的老爷子看得很专注,难怪孔雀看到他头上戴的红色遮阳帽,竞相开屏,连声迎送。80多岁高龄的父亲,看到这些,心花怒放。

听,铁塔风铃敲响千年,铃声清脆悦耳;看,大礼堂庄重质朴,笑迎海内外宾客,百年学府迎来世纪华诞。清明节后,我精心把父亲的手稿、专著、手迹等共11件物品捐赠给校史馆,向母校百年校庆献礼,表达河大人对百年河大的赤子心怀。

往事历历在目,幕幕传情。父亲百年诞辰前夕,思念愈浓,感怀愈深。、在1958的加“的”与他们合影给加“的”打开尘封的记忆追寻流逝的岁月周铁项这是一个欢乐的日子。我们从四面八方涌回学校,风雨无阻。流逝的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当年浓密而漂亮的黑发变成了白发,有的居然撒手离去,但我们还是当年的我们——雄心还在,激情满怀!相见的喜悦荡漾在每一个人的脸上,火辣辣的问候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双手和臂间。三十年的聚散离合,三十年的思念牵挂,在紧握的双手和深情的拥抱中不断升华,尽情流传。这是一个怀恋的日子。母校的校园是记忆的芯片。在这里,我们随处可以拾起当年欢快的笑声,拾起老师辛勤的身影和亲切的面容,拾起生活的片段和学习的场景。就连当年许许多多的琐事,连同花草树木,都成了故事,在同学们之间一遍遍流传。诗人裴多菲说:“一切过去了的,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我回到这里,就是要打开尘封的记忆,追寻流逝的岁月,感受那令人魂牵梦萦的过去,感受当年,感受母校的热情与温暖。这是一个叙说的日子。我曾经作为学校的代表和七八级同学的代表,在六年前参加了中文系七七级同学毕业二十周年聚会。我在会上说:“母校是个巢,所有的毕业生都是这个巢里边飞出来的鸟。不管鸟儿飞多远,它总是要带着收获去奔鸟巢。我们在这个学校学习、生活又留在这里工作的同学,愿意为所有的同学修巢、扫巢,并静静地守候在巢边,时刻迎候大家归巢。”那是我在向校友们转达母校对毕业生的期盼和关爱,也是在转达在学校工作的同学给大家的承诺。今天,我和许多与我一样的同学由守巢人变成了奔巢的鸟。鸟儿回来了,归巢了。三十年来,它是如何收藏了当年的稚嫩,如何燃烧了青春的激情,如何积累了智慧,如何踏过了泥泞,又是如何收获了喜悦,都要向母亲叙说,向老师叙说,与同学们分享,情不自禁。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三十年的风雨兼程,我们大多已过了知命之年,岁月的沧桑已使我们知道了生活的深浅。人说世上有三种最特殊的关系,人人珍重。我笃信弥坚。一为师生。俗话说,师生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二是同学。俗话说,同学如手足,一辈同学三辈亲。三为战友,常说是战友生死情。而我们则拥有其中的两种!今天的相聚,使我们有机会重温亲情,挽手同学,共话师生。也使我们更加明白了它的珍贵,更加知晓了自己的富有。让我们尽情地欢乐,让我们尽情地追忆,让我们尽情地叙说。追忆逝水似水流年,叙说彼此故事,叙说对老师的爱戴、尊敬和感激,叙说对母校美好的祝福和对她一往情深的热爱!似水我与河南大学的情缘屈春山2012年9月25日,是河南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日。百年华诞,百年薪火相传,几经风雨,几度变迁,但“明德新民、止於至善”的办学薪火流传至今。作为河南大学的学子,在母校百年华诞来临之际,母校的百年华诞激起我对往事的许多美好回忆。也许是上了年纪,缅怀往事,常常给我带来愉悦和幸福,这就是我对河南大学的怀旧情结。母校的百年华诞60年代在河南大学就读1960年,正值我国大跃进后出现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供应紧缺,饥荒严重,是建国后最难熬的一个时期。这时我正在许昌高中读二年级,由于家境贫寒,我决定提前参加高考,以减轻家中负担。于是,我报考了开封师范学院(即现在的河南大学)。我很幸运,1960年8月,我接到了开封师范学院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我母亲、哥哥、姐姐以及全村的人都为我考上大学感到高兴。母亲说:“咱家祖辈都不识字,你是咱家出的第一个‘秀才’,要好好学习,报答国家。”9月初,我带着母亲的期望来到了开封师范学院。学校座落在开封市明伦街,背靠巍巍千年铁塔,古香古色的学校大门,以及青砖红瓦、飞檐斗阁、气势恢宏的大礼堂、七号楼、十号楼、东斋楼等建筑群,令人肃然起敬。它确实是一所驰名中外的高等学府。著名学者范文澜、冯友兰、楚图南、华钟彦、任访秋、于安润等都在此任教;知名作家姚雪垠、邓拓、周而复、吴强以及袁宝华、王国权、白寿彝、马可等名人均毕业于此。经济困难时期,党中央号召全党全民“大办钢铁、大办粮食”,共度难关。这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来说,是一个考验。一方面要把课程学习好,李嘉言、任访秋、华钟彦、高文、万曼、于安澜、王宽行、何望贤、周鸿俊、刘彦钊等老师都亲自给我们授课,师资力量群星荟萃,是我们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还要勤工俭学,开荒种地,为国家分忧,共度难关。当时大学生每人每月口粮31斤,食油3两,粗粮多细粮少,肉蛋类几乎没有,很多人吃不饱,营养不良,两腿都浮肿了。面对困难怎么办?党团员带头,开荒种地,采摘野菜。有一次,我带领我们班的同学到东郊采野菜,有几位同学确实太饿了,采到的小茄瓜、小萝卜,生着就往嘴里填,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心酸。尽管生活很苦,同学们没有怨言,也没有消极,课照样上,宣传队文艺节目照样演。艰苦的生活,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也可催人奋进。应该说,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经受起了艰难岁月的考验。1964年,党中央提出“培养红色接班人”,我很荣幸,或许是我在上大学期间当过宣传委员,办过报,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广州中共中央中南局机关报《羊城晚报》工作,后又到《南方日报》工作,当了一名编辑和记者。河大恩师教我走上文学路1974年,中南局撤销,我调回开封地委工作,任开封地区群艺馆副馆长、开封地区文联副主席。其间,周鸿俊老师很关心我,他是我大学期间的授课老师,在他的支持、关心下,创办了《遍地红花》文艺杂志,全省公开发行,后改为《中岳》文艺杂志,全国发行,我担任主编多年,培养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1983年,我调到中共开封市委宣传部工作,任副部长,主管新闻、文化艺术、对外宣传等工作。回顾走出河南大学之后的几十年,我一直工作在思想宣传战线。思念着母亲的期望,遵循着老师的教导,勤勤恳恳,忘我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于国于民有所贡献的人才。工作之余,我还长年不懈地坚持写作。当我创作的一篇篇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在报刊登载,一部部文学专著在出版社出版,我都按捺不住激动喜悦的心情。我深深感谢河南大学老师们对我的谆谆教导与培育之恩。1981年,河南人民出版社乔台山社长约我编注一本供中小学生阅读的《古今名诗选读》。完稿之后,我去请教华钟彦教授,他是我大学期间的授课导师。华教授审阅了这部书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并亲自为这本书写了《前言》。在华教授的鼓励和关心下,中州书画社、河南人民出版社又先后给我出版了《咏汴诗选》和《少林诗钞》。我在担任编辑、记者和主编期间,曾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以及中央、省、市电台发表、广播散文数百篇。1983年,我突然想出个散文集,于是,我就去请教恩师任访秋教授,他是河南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著名教育家,他也是我大学期间的授课导师。在恩师任访秋教授的教诲和鼓励下,河南大学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先后又出版了我的几本散文集《开封旅游指南》、《宋都风情》、《菊城赋》、《老开封》、《翰园魂》等。1990年和1991年,我和文友张欣山合著的长篇历史传奇小说《东京奇缘》、《血洒东京》由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连播,并由河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1995年10月,我以作家身份随“中国翰园碑林碑拓作品展”到台湾访问一个月,其间受到以于镇洲为会长的台湾河南大学校友会的热情接待,我写的《古都风云》一书在《河南同乡》杂志上连载。1995年10月,我以作家身份随“中国翰园碑林碑拓作品展”到台湾访问一个月,其间受到以于镇洲为会长的台湾河南大学校友会的热情接待,我写的《古都风云》一书在《河南同乡》杂志上连载。编者在前言中说:“《古都风云》的作者屈春山先生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造诣深湛,文艺写作精练。以其在学术上的体验,透彻领悟我国父孙中山先生创立三民主义,领导国民革命的伟大贡献。屈君纯以国民革命之角度,亲自蒐集典籍,以笔锋犀利、艺文雅雋的手法,报导出‘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的磅礴气概,不唯意义重大,亦为两岸文化交流创先声。”1984年,我应邀为龙亭大殿《赵匡胤受禅宋朝开基》题写楹联,上联“陈桥驿黄袍加身鸿猷安社稷”,下联“东京城金殿正位神武定乾坤”。楹联题写后,我有些不安,因为这幅楹联要悬挂在龙亭大殿内,唯恐有不妥之处,于是,我去请教了恩师于安澜教授,他是集书法家、国画家、篆刻家于一身的一代宗师,大学期间,他曾是我的任课导师。他看了我题写的楹联后,笑着说:“此楹联撰写得好,歌颂了一代圣君宋太祖赵匡胤陈桥义举,建立北宋王朝,统一华夏的丰功伟绩,内容大气,对仗工整,字体刚健,颇具颜体风骨。”于老师的一番话,才使我放下心。至今这幅楹联还悬挂在龙亭大殿内。回顾几十年的创作历程,深感母校是母校对我的培养、恩师对我的教诲,才使我一步一步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现在我虽然退休了,但我仍然担任着开封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刊《黄河风》的编委会主任、河南省孔子学会会刊《中原儒学》的执行主编。我钟情于文学,终生与河南大学结下不解之缘。是母校河南大学作家群中的我1980年5月,我加入了河南作家协会;1994年12月,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根据当时的规定,加入中国作协必须有两位老中国作协会员推荐,然后由省作协呈中国作协书记处审批。推荐我的人,一位是恩师任访秋教授,一位是著名诗人陈雨门先生。任先生说:“推荐你为中国作协会员,你不仅是我的学生,更重要的是你在文学创造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你写的散文、小说、电视剧在全省、全国都获得过‘五个一工程’奖和飞天奖,有你这样的学生,我感到欣慰和自豪,推荐你参加中国作家协会,我感到很高兴。”1994年12月27日,经中国作协书记处研究,我被正式批准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2年,为纪念河南大学建校90周年,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河南大学作家群》一书。我荣幸地从几十万毕业生里筛选出有资格的入选者之一,成为河南大学作家群中的一位作家。这本书的编著者是河南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的韩爱平教授,她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韩爱平教授为我写的书评题目是《故乡行吟》,对我的文章给予了许多赞美之词,但我深知自己的差距,就象我的笔名“春萌”一样,春天萌发出来的枝叶还很稚嫩。但我决不辜负母校对我的培养以及恩师们对我的教诲,我会继续努力,使“春萌”这棵幼苗茁壮成长,成为参天大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以报答祖国和人民。嵩山巍巍,黄河泱泱,铁塔耸立,黌宇堂皇,母校之寿,山高水长,如天地久,似日月光,千秋万世,永放光芒。在河南大学建校100周年来临之际,我衷心地祝愿母校河南大学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再铸辉煌!吾爱吾校田媞媞不知不觉已在此生活一年多了,安稳祥和的日子总是给人一种错觉,好像曾经于此栖居过上千年,仿佛生命的源流是自此涌出,莫名的皈依感给了在外的人以家的温情。尽管当前的生活尚未有英雄式的轰轰烈烈,也没有欧美式的点点风情,但中国式的传统生活状态足以给我存在的快乐。也许,中国特有的务实学风更适合学生积累知识。有人说,学校就像一座游离于社会洪流的孤岛,用一片碧蓝的海域把学生与社会隔开,以求保留商业时代的最后一抹纯真;她又像伟岸的山的脊梁,为学子们隆起追求梦想的垫脚石;她也像一株繁盛的千年古树,为近来才冒出青芽的嫩草遮蔽来自域外的烈风骤雨,以便来年有更多的精灵固守这片厚重的土地。当温情的旭日最早与黑暗完成交接仪式,河大学子就像沙滩上的潮水般从各个校门流入。顷刻间,河大园便再次迎来了她忙碌的一天。铁塔湖畔、英语广角、礼堂外围以及神秘幽幽的花园小径,到处洋溢着朗朗的读书声。静观那一双双专注的眼睛,只觉得有份热情、有股冲动在心里冲撞。翻开书本,惊喜地意识到,我也是其间平凡的一员。上完课估计我的第一站永远是餐厅,因为对美食的欲望似乎分毫不减。也许有人会疑问,学校餐厅有什么美食啊?我想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发现美食的胃,其实每一个餐厅都有特色,并且美食不一定就是万贯珍馐。当一个人走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