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 自卑课件_第1页
超越 自卑课件_第2页
超越 自卑课件_第3页
超越 自卑课件_第4页
超越 自卑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卑与超越作者简介1阿德勒(AlfredAdler,1870-1937),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维也纳大学学医,获博士学位。开始追随弗洛伊德,后分道扬镳,创立一个新的心理分析学派,即以“自卑情结”为中心的个体心理学派。其主要著作有:《超越自卑》、《人性的研究》、《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市郊的一个犹太人家族,父亲是个谷物商人,由于经商不很顺利,所以他们一家经常面临经济上的困难。阿德勒降生后,身体一直很瘦弱,他患有软骨病,得过几乎致命的肺炎,在街上玩时还两次被车撞。“从那以后,我时常想,我将来要做一个医生。这意味着在那时,我已经为自己树立了一个目标,以此来解决我童年时的苦恼和对死的恐惧―――”。阿德勒在这一家的六个孩子中排行老二,这在他的生活中是有相当影响的,因为他总觉得他是生活在哥哥的影子里。幼年时得的软骨病,使他背有点驼,阻碍了他的自由活动,使其身材矮小,相貌平平。但他哥哥却身体健康,模样英俊,与他恰成鲜明的对照。他不喜欢待在家中,喜欢整天在外面郊游。在孩子们的游戏中,他总试图立个新纪录以超过他的哥哥。他回忆说,好出风头给他的童年生活带来不少痛苦,他毕竟只是一个平常的学生。从1888年到1895年,阿德勒接受了正规的医学教育,并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他在该院做了短期实习之后,于1896年的4-9月,应征在匈牙利军队的一所医院中服役半年。1897年-1898年,他在维也纳医学院进一步深造。1899年,他在维也纳着名的布雷特公园附近开设了他自己的诊所。在1900年以前,阿德勒的主要兴趣是在一般医学领域里研究精神病理学的症状。1902年他开始与弗洛伊德进行学术来往,并参加了“星期三精神分析协会”。1910年阿德勒成为该协会的第一任主席和杂志的主编。阿德勒一开始就不赞同弗洛伊德的心理疾病的性病原学理论,并且也不赞同弗洛伊德的释梦方法。由此两人的分歧不断加深。1910年发表关于“自卑感”使二人彻底决裂。1911年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并成立了他自己的“个体心理学”体系。阿德勒(1870-1937)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和“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个体心理学2

他认为一个人生来就有一种内驱力,将人格各方面汇合成一个总目标:要求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这种为优越而进行的奋斗是内在的,它引导着人和种族永远不断进步。1、"在上意志"或"权力意志"阿德勒接受尼采的"超人哲学",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向上意志"的支配,实际上也就是受所谓的"权力意志"的支配。一个人生来就有一种向上的内驱力,人们的一切动机,无论好坏,都是向着一个方向,追求征服、追求优越,永不停留。阿德勒心理学的重心在于权利意志的实现。2、器官的缺陷与自卑感阿德勒认为所有的人或至少多数人都可能在生理器官上比不过别人,由此导致自卑感。自卑感在性格上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愧不如人,另一方面为掩饰自己的缺陷而力图装腔作势,高出于人。自卑感越强烈,自我意识也越强烈;自我意识越强烈,就越不容易屈服于自卑感。3、补偿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有生理缺陷的人,力求补偿,结果反而使缺陷器官的机能超过了完好的器官。他后来把补偿的概念从生理学的领域扩展到心理学的领域,认为儿童的心理差不多完全受补偿作用的支配。儿童看到成人处处比自己优越,一方面感到自卑,一方面力图克服缺陷以求达到优越的目标,这一推一拉的过程继续终生而不停止,从而使个体达到更大的成就。补偿也可能造成神经病。4、神经症理论他认为神经症是潜意识中的一种补偿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逃避”作用。“向上意志”的目标本来志在争胜,但因外界抵抗力过大,自己无法克服,于是只有逃避竞争。发生神经症就是逃避的方法之一。基本理论之“自卑与补偿”阿德勒认为自备在性格表现中有两面性愧不如人自卑掩饰自己的缺陷而装腔作势

助长自我的两极情感:自卑感自我意识抗拒怯懦、优柔寡断、不安全、依赖、自觉渺小、受虐倾向胆大妄为、莽撞无礼、反抗背叛、固执不化阿德勒对中间儿童的评估更积极些,他本人就是中间的儿童。对这些儿童,父母一般不给予过多的滋爱。即使在他们的弟妹出生前,他们也总有另一个哥哥或者是姐姐,几个孩子分享父母的时间。阿德勒说,中间出生的儿童发展出强烈的寻求优越特殊性性。那些中间出生的儿童,总是不如哥哥,姐姐那样强,那样长得快,那样聪明,总是落后于他人,诸如此类的感觉会一直跟随中间出生的儿童进入成年。其结果是,他们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办公室里,总是看着走在他们前面几步的人,总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缩小他们之间的距离。结果,中间出生的儿童成为取得最高成就的人。尾子:最小者往往是家里的宝贝,受到了最多的宠爱。由于其他小孩都比他大,所以他的角色非常特别。最小的小孩往往发展出独特的生活方式,是其他小孩都不会考虑的方式。但是他也是拥有最多竞争者的人,他有野心想要击败所有人,但因为被宠坏,他往往缺乏成就野心的能力。

他认为不是以社会利益为目标的追求都是错误的生活风格。他曾勾画出四种类型的人:一种为统治--支配型:这种人倾向于支配和统治别人;一种为索取--依赖型:这种人希望从别人那里获得一切;一种为回避型:这种人采用通过回避矛盾的方法获得人生的胜利,常以碌碌无为的方式避免失败;一种为社会利益型:这种人正视问题,试图以有益于社会的方式加以解决。前三种人的生活风格是错误的,他们要么小时候受到过分的溺爱,要么遭受过不应有的忽视。

7社会兴趣Adler认为我们对完美的追求不是只有个人,而且也由身为团体的成员而来,个人与社会是相关且互相依赖的。我们与他人合作,并达成个人与社会的目标,这样的能力就是Adler所说的社会兴趣(Socialinterest)一

对人格的意识和潜意识的看法不同

(一)意识与潜意识

1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人类行为的源动力,而阿德勒对于意识与潜意识谁更重要这一问题上,他坚决反对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更重要。

2

弗洛伊德相信过去经历对人的行为有重大的影响,而阿德勒则深信,与过去经历相比,个体面向未来的生活目标更能影响人的行为。

3对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关系上,弗洛伊德认为他们是不可调和的,抗争的。阿德勒认为他们不是对立的,是统一和交错的。

3阿德勒与弗洛伊德(二)自我的重要性

弗洛弗洛伊德强调本我的重要性。而阿德勒认为人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即使能划分,那强调的重点也不应该是本我而是自我。

(三)对梦的看法

弗洛伊德认为梦不仅反映了被压抑的愿望,而且反应了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愿望。

阿德勒认为梦是人类心理活动中最富创造性的一部分,从梦中我们能发现生活目标。

(四)对早期生活的看法

阿德勒反对弗洛伊德的力比多论及恋母情结等概念;阿德勒强调早期的可教育性。

对人格发展问题的看法不同

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的动力归结到性因素上,而阿德勒则从社会制约性中去理解人格的发展.

(一)本能因素与社会因素

1

弗洛伊德的本能论.他认为人格发展的所有能量都从本能中获得.

2

阿德勒对社会因素的强调

(1)重视家庭环境(他认为出生顺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格)

(2)重视学校教育

(3)重视社会运动

理论评价

1、认为人是天生的社会动物,人的行为乃受社会驱力所推动,而社会兴趣是人格形成的要素,使心理学者注意到社会因素的重要性,并促进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2、最早提出“创造性自我”的观念。3、强调人格的独特性、统整性:一个人所做的一举一动代表着他自己特有的生活格式。4、认为意识是人格的中心:人是一个自我意识的个体,他能充分了解自我实现的意义,从而计划并指引个人的行为。5、“学校心理卫生中心”的最早设立者之一。6、阿德勒转变了弗氏人格发展的重点,将重点放在社会的需要与社会文化的影响上。7、创设了人本主义的人性理论:人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不必受命运支配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本书简介4《超越自卑》共十二章。中译本由台湾学者黄光国翻译。1986年作家出版社在大陆出版发行。约十六万字。人类是生活在充满“意义”的领域之中。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与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主要问题有关。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作反应时,都表现了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1932年,他受聘为长岛医学院教授。他出版了《自卑与超越》,全书主要有生活的意义、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的记忆、梦、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及同伴和爱情与婚姻等十二个主要论点。原书名为《生活对你的意义》(What

LifeShouldMeantoYou)生命的意义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的记忆梦家庭影响5

各章简介学校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工作中的问题个人与社会爱情与婚姻等问题一、生命的意义

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存在着正确和错误之分。所有生活中的失败,他们之所以失败就是由于他们错误理解生活意义。这种人对他人和社会毫无兴趣,他们的兴趣点只停留在自己身上,他们所赋予生活的意义是一种属于个人的意义,因此,在处理职业、友谊和性等问题上,他们不愿用与人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在生活中不能面临失败。事实上,这种个人自私的生活意义,恰恰是最没有意义的,所谓“意义”,只有在和他人发生关系时才能存在。

人的重要性是依他们对别人生活所作的贡献而定的,真正的生活意义在于对别人和社会发生兴趣以及能与人合作,一句话,“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人们对生活意义的错误理解往往起自儿童时期。那些自幼就带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或被忽视的儿童,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兴趣,一味关注的就是自己,他们难以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最容易赋予生活以错误的意义。因此,要改造他们,应该训练他们培养起与人合作的精神,教导他们以坚定的勇气面对生活。二、心灵与肉体从个体心理学的观点出发,阿德勒认为对于人类来说,肉体和心灵二者是生活的表现,它们都是整体生活的一部分。心灵的功能在于决定动作的方向,所以它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同时,肉体也影响着心灵,心灵只能在肉体的能限之内指使肉体。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要达到一种能使我们获得安全和优越的地位。心灵正是指挥肉体朝着这个地位努力的,因此肉体的每种活动都能体现出心灵的目标。只有那些对他人产生兴趣而又决心要为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心灵才有了克服困难的正确技术,使肉体正确行动,从而超越自卑,使自己鼓起勇气前进。反之,不正确的优越感和目标错误的生活方式会导致人只想避开困难,心灵不能命令肉体趋向真正优越地位,自己的行动也无法超越自卑,这样的人结果往往成为生活中的失败者。三、自卑感与优越感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已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自卑感的表现方式有多种多样,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之感。它一定会迫使他采取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即使一个人已没有勇气面对生活,但他仍然要设法摆脱自卑之感,不过这种人采取的方式不是设法克服障碍,反而是用一种优越感来麻醉和欺骗自己,这样做的结果,非但不能克服自卑感,而是愈积愈多,因而在困难面前表现得犹疑、彷徨,甚至退却的举动。然而,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实际上它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动因,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每个人都有渴望优越感的目标,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类的通性。优越感的目标取决于每个人所赋予生活的意义,是建立在他的生活方式之中。在人的生活方式里,他追求优越感的目标并不轻易表现出来,只有透过其表面才能真正看出。那些用错误的方法来追求优越感的人,他们所犯的唯一错误是他们的努力都指向了生活中毫无用处的一面,他们需要改进的是他们追求优越感的错误目标。总之,在每件人类的创作之后,都隐藏着对优越感的追求,它是所有对我们文化贡献的源泉。四、早期的记忆在人的所有心灵现象中,最能显示其中秘密的是个人的记忆。记忆决不会出自偶然。个人从他无数的印象中选出来的记忆,是那些他觉得对他的处境中有重要性之物。因此,人的记忆反映了他的“生活故事”。在所有记忆中,早期记忆又特别重要,因为它显示了人生活方式的根源及其简单的表现方式。各种记忆中最富有启发性的,是他开始述说其故事的方式,以及他能够记起的最早事件,第一件记忆能表现出个人的基本人生观。人会记住不同的事情,也能对他记得的事件予以不同的解释,这一切都取决于他的生活方式。只要他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他的记忆也会随之而改变。五、梦梦是人类心灵一种很平常的,是人类心灵创造活动的一部分。梦并不是和清醒时的生活互相对立,它必然和生活的其他动作和表现符合一致。实际上,梦是想在个人的生活样式和他当前的问题之间建立起联系,而又不愿意对生活样式作新要求的一种企图。生活方式是梦的主宰,人们在梦里发现的每一件东西,都可以在人的其它行为表现和病症中发现。每一个梦都是自我陶醉,自我催眠,它的全部目的就是引起一种让我们准备应付某种问题的心境。梦的目的是在支持生活方式,并引起适合于生活方法的感觉。每个人做梦时,都好象在梦中有一个工作在等待他去完成一般,都好象他在梦中必须努力追求优越感一般。梦必定是生活方式的产品,它也一定有助于生活方式的建造与加强。一般而言,梦主要是由隐喻和符号构成的。对于一个拥有错误生活意义的人而言,在梦里的隐喻和符号意味着更大地欺骗自己,引起的只是一种自信的心境。如果我们了解了梦,它就无法欺骗我们,也不能再引起我们的心境和情绪。弗洛伊德仅仅以性来解释梦,这是非常片面的。六、家庭影响人从降生之日起,就离不开家庭的影响。一般来说,孩子与母亲的关系最为紧密,而且对孩子影响深远。每一位母亲都应该训练自己的母道,要真正对孩子有兴趣,和孩子很好地互相合作。事实上,对母道的追求就是人类对优越地位追求的一种表现,体现了人类以最深刻的社会感觉。母亲不仅应该使孩子和她很好地合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学会与其他人平等合作,否则,孩子就会被宠坏。难以发展自己的独立性。被宠坏的孩子对别人毫无兴趣。奥迪帕斯情结表明了孩子希望占有母亲的全部注意力,它是一种支配母亲的欲望,这种欲望与性无关。在家庭生活中,父亲的地位也同样重要。他必须以平等的立场和妻子合作,以良好和积极的方式处理好职业、友谊和爱情三大问题,从而证明自己对妻子、孩子和社会都是一个好伴侣。在不幸婚姻中长大的孩子,不可能训练出合作之道,他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一定会遇到障碍,因此夫妻之间应该平等、和谐相处。总之,家庭对儿童的未来影响非常重大,儿童时期在家庭中的地位和生活方式给他留下的印象不可磨灭。那些在生活的道路上经常遇到挫折的人,往往与其家庭中的敌意和缺乏合作有关,我们要避免这一类害处,唯一的方法就是给予儿童更多的合作训练。七、学校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是家庭的延续。注意儿童的困难、纠正父母的错误,是学校教师的任务。教师必须体会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应该遵照人类的利益来工作。对于那些没有准备好接受社会生活的儿童,教师应该设法帮助他们,因为儿童时期的错误容易纠正或防止,否则它对儿童以后的生活所造成的危害将是相当严重的,因为儿童时期的错误和成年后的失败是一脉相通的。那些没有学会合作之道的儿童,以后容易成为神经病患者、自杀者或罪犯。教师应该对儿童有真正兴趣;同时也训练他们对别人发生兴趣,使他们走上独立而又与人合作的生活道路,因此,“人类幸福的最大保证便在于这种工作之中”。八、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旅途中重要一站。许多孩子到了这个时候总想表现出独立、与成人平等、男子气概或女人作风的愿望,青春期的所有危险,都是由于对生活的三个问题(职业、社交和爱情)缺乏适当的训练和准备所造成的。对成年期生活准备不足的孩子,在面临这三大问题时,会觉得恐慌异常。在青春期,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非常重视性的关系,这时如果孩子对此处理不当或接受教育不当,他们往往会做出错误的行动。对于青春期的到来,孩子常常表现得过于不安,其实它不过是人生道路中的一段。重要的是个人赋予它什么样的意义以及以什么样的方法去行动。青春期给人的只是个机会。他开始对成年人的生活问题作出独立的而有创造性的解答。如果一个人学会了把自己当做是和社会上任何人平等的一分子。并了解他应该做的奉献工作,尤其是如果他已经学会将异性看作是平等的友伴,那么,他就能够在青春期奋然而进,否则,青春期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困难,他不知何处何从,最终一事无成。每一个人都想要由卑下的地位升至优越的地位,由失败到胜利,由下到上。九、犯罪及其预防罪犯也追求着同样的优越感,然而,由于他们对他人和社会缺乏关心,选择了错误的方向,他们追求的是属于他私人的优越感,结果他们在生活的道路上全部失败。所有的罪犯在处理职业、社交和爱情三大问题时,都发生了错误,他们对世界充满敌意。要改造他们,仅仅靠严厉的体罚是无用的,有时反而会使他们释放后,对社会的危害更大。罪犯对自己和别人的重要性有一种错误的理解,他们追求着一种自己幻想出来的个人优越感目标,他们以为自己是英雄,实际上这恰恰反映了他们的懦弱。罪犯并不是特别的人类,犯罪本身并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生活态度的病症。然而,这种病症并不是不可以改变的,在生活面前,没有人是注定要被击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