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阅读孙权劝学第一单元·阅读孙权劝学1课文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确,乱世出英豪。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东吴名将吕蒙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课文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2人物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大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宋神宗赵顼元丰八年(1085)卒,宋哲宗赵熙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司马光入京主政,为相8个月后于次年病逝。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内容丰富,叙事简练,是富有一定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人物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3《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历时19年完成。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4人物简介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氏政权,据守江东。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人物简介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5人物简介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人物简介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6人物简介
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阜南人,少依孙策部将邓当。邓当死代领其军。后从孙权攻占各地。曾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不久病故。人物简介吕蒙(178-219),字子命7课文讲解
1、学生自读课文,再让全班齐读,教师范读,分小组朗读。2、疏通文意:要求:找出生字词及不懂的词语句子,同学间合作解决。附补充重点字词、句子:课文讲解1、学生自读课文,再让全班齐读,教师范读8课文讲解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经书当掌管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岂:难道。(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广泛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但:只是。(3)肃遂蒙母,结友而别。鲁肃于是去拜见吕蒙的母亲,两人结为好友后才离开。遂:于是。课文讲解(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9课文讲解
1、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目相待”的?(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就学”。)2、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a、“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课文讲解1、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10课文讲解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c、“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课文讲解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11课文讲解
3、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刮目相待”?(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4、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的。)课文讲解3、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刮目相待”?12课文讲解
5、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6、“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课文讲解5、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13研讨探究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明确: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2、“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明确:“何……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说明:吕蒙的“自豪自得”缘于对学习有新的认识。从学习中获益非浅。研讨探究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14研讨探究
3、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明确: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研讨探究3、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15研讨探究
4、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明确:
a、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b、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c、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研讨探究4、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16课堂练习
1、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课堂练习1、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17课堂练习
2、从“不学”到“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编者编入《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请同学们谈谈。课堂练习2、从“不学”到“学”,使吕蒙发生了18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挺立在时代的潮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19课后作业
1、背诵本文。2、积累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课后作业1、背诵本文。20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最大收获是什么?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最大收获是什么?211、和同桌说说你今天学习有什么收获?2、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课后反思1、和同桌说说你今天学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22感谢观看感谢观看23第一单元·阅读孙权劝学第一单元·阅读孙权劝学24课文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确,乱世出英豪。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东吴名将吕蒙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课文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25人物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大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宋神宗赵顼元丰八年(1085)卒,宋哲宗赵熙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司马光入京主政,为相8个月后于次年病逝。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内容丰富,叙事简练,是富有一定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人物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26《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历时19年完成。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27人物简介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氏政权,据守江东。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人物简介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28人物简介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人物简介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29人物简介
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阜南人,少依孙策部将邓当。邓当死代领其军。后从孙权攻占各地。曾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不久病故。人物简介吕蒙(178-219),字子命30课文讲解
1、学生自读课文,再让全班齐读,教师范读,分小组朗读。2、疏通文意:要求:找出生字词及不懂的词语句子,同学间合作解决。附补充重点字词、句子:课文讲解1、学生自读课文,再让全班齐读,教师范读31课文讲解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经书当掌管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岂:难道。(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广泛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但:只是。(3)肃遂蒙母,结友而别。鲁肃于是去拜见吕蒙的母亲,两人结为好友后才离开。遂:于是。课文讲解(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2课文讲解
1、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目相待”的?(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就学”。)2、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a、“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课文讲解1、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33课文讲解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c、“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课文讲解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34课文讲解
3、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刮目相待”?(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4、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的。)课文讲解3、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刮目相待”?35课文讲解
5、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6、“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课文讲解5、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36研讨探究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明确: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2、“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明确:“何……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说明:吕蒙的“自豪自得”缘于对学习有新的认识。从学习中获益非浅。研讨探究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37研讨探究
3、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明确: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研讨探究3、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38研讨探究
4、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明确:
a、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b、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c、情节以人物对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关活动策划案例整合
- 教育人事政策宣传周活动
- 小学爱国主题教育课件
- 第8章 书籍装帧中的图形设计
- 安全工作布置会
- 小纽扣找家课件数学
-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金太阳学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质检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放疗患者的康复护理要点
- 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含解析
- 提高急诊科高危患者转运成功率
-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流程图
- MOOC 英语口语进阶-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干细胞招商话术
- 招标代理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测试四-国开(HB)-参考资料
- 2024年医院重症专科护士培训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 人教B版新课标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电子课本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2024年房屋租赁合同电子版pdf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