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测量平均速度》优质课课件2套_第1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测量平均速度》优质课课件2套_第2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测量平均速度》优质课课件2套_第3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测量平均速度》优质课课件2套_第4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测量平均速度》优质课课件2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1博尔特里约夺冠博尔特里约夺冠2交流讨论1.博尔特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吗?2.我们如何知道博尔特跑得到底有多快?3.需要用什么工具来测量?交流讨论1.博尔特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吗?2.我们如何知道博尔特3实验原理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测量平均速度41.你怎样设计实验?测量平均速度交流讨论2.斜面轨道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3.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4.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1.你怎样设计实验?测量平均速度交流讨论2.斜面轨道坡度大一5实验器材测量平均速度轨道停表小钢球刻度尺挡板实验器材测量平均速度轨道停表小钢球刻度尺挡板6进行实验测量平均速度1.使轨道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轨道顶端,挡板放在轨道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2.测量出小车从轨道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轨道全程的平均速度v14.将挡板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轨道顶点滑过轨道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进行实验测量平均速度1.使轨道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轨道7测量平均速度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S1=t1=V1=S2=t2=V2=数据记录1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S1=t1=V1=S2=t2=V2=数据记录2测量平均速度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S1=8实验结论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段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结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段内的平均速度91.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不充分或不完善的地方?测量平均速度交流评估2.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你们是如何解决的?3.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了实验结果?1.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不充分或不完善的地方?测量平均速101.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的成绩为12s,该同学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

A.6m/sB.8.3m/sC.7.15m/sD.7.75m/s

B1.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的成绩为12s,该同学百米跑的平均速度112.小聪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实验室做“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2.小聪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实验室做“测小车的平均速12(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

(选填“缩短”或“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金属片的作用是

(3)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AC=

m/s。(4)B点是AC的中点,则vAB

vBC

(选填>,=,<)。增长让小车在不同位置停下来,便于计时

0.24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13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一章机械运动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一章机械运动义务教育教14新课引入

看:粉笔头的自由下落看:小车的运动思考:①根据前边所学知识,怎样知道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②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怎样计算和比较它们的平均速度?新课引入看:粉笔头的自由下落15学习示范完善方案

实验器材:小车、长木板、垫块、铁夹、铁制小书立、铅笔。猜一猜?想一想?

①需要怎样放置和调整斜面(轨道)?②需要怎样确定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怎样得到路程?③怎样记录时间?④怎样得到平均速度?学习示范完善方案实验器材:小车、长木板、垫块、铁夹、铁16

①将一端垫高,略微倾斜,使小车能主动运动起来,但又不至于太快。

②在小车释放处,车前端做标记作为起点;在斜面下端卡上金属片作为终点,用刻度尺量出起点到终点距离就是路程s。③释放小车时,用停表开始计时,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④由算出速度。

小组讨论展示结果①将一端垫高,略微倾斜,使小车能主动运动起来,但又不至于17师生总结完善方案①刚才的操作还存在什么问题?②实验要求得到运动到底端和到中点两个结果,怎么办?a.要提前做好分工协调(发令员、操作员、计时员、记录员)。b.每一组数据要多测几次取平均值。实验要分两大步:金属片卡在底端测量完后,再将金属片卡在中部测量。每次测量可测三遍以上。

师生总结完善方案①刚才的操作还存在什么问题?a.要提前做18分组实验测量探究

实验步骤:A.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B.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标好起点,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计入表格。C.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D.将小车重新放到顶点,重复测量两次,记入表格。E.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再测量三次路程s2和时间t2,记入表格。F.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v=s/t算出各个速度,求出平均值,得到结果。G.整理回收器材。分组实验测量探究实验步骤:19记录表格路程时间平均速度平均值s1=t11=v11=v1=t12=v12=t13=v13=s2=t21=v21=v2=t22=v22=t23=v23=记录表格路程时间平均速度平均值s1=t11=v11=v1=t20实验总结问题讨论问题①:为什么每组得到的两个速度v1,v2不一样大?两者是二倍关系吗?问题②:为什么各组之间测量的值差别很大?是误差所致吗?小车越走越快,下半段更快,因此全程速度大于上半段速度,但不是二倍关系(v2<v1<2v2)。

不是误差原因。一是斜面倾角不同,快慢不一;二是路程不一致,故得到的速度互不相同。

实验总结问题讨论问题①:为什么每组得到的两个速度v1,v21实验总结问题讨论问题③: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面?问题④:要减小误差,应注意什么?一是受工具精度所限;二是测量者反应速度和读数误差;三是装置光滑度不均匀带来误差。a.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过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准。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实验总结问题讨论问题③: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面?一是22边学边练一试身手请分析下述操作或推论,哪些是错误的?①该实验测出的速度就是小车到达末端碰金属片时的速度。②让小车走得慢一点,路程适当长一点,则测量的误差可以小一点。错误.平均速度小于末端速度。

正确。

边学边练一试身手请分析下述操作或推论,哪些是错误的?错误23边学边练一试身手请分析下述哪些是错误的?③该实验如果测出上半程和下半程速度分别为v1v2,则全程的速度是(v1+v2)/2。④该实验如果测出上半段时间和下半段时间的速度分别为v1v2,则全程的速度是(v1+v2)/2。错误。应设出路程s,表示出时间s/v,由公式推出结果。

正确.可设出时间t,表示出路程s=vt,与上类似,由公式推出结果。边学边练一试身手请分析下述哪些是错误的?错误。应设出路程24实验拓展问题探究(一)利用气垫导轨和红外线计时器改进实验1.实验器材:实验拓展问题探究(一)利用气垫导轨和红外线计时器改进实验252.实验原理:2.实验原理:263.问题与思考①该实验中哪些方面的改进减少了测量误差?②时间可由什么读出?路程对应哪个距离?③为减小误差,怎样处理好运动的起点与计时的起点和终点的关系?a.减小了阻力,运动更均匀了。b.利用红外线计时器,时间测量更准确。c.利用轨道上刻度,长度测量更准确。红外线光电计时器;两个光电门之间距离,或两个挡光片之间距离。

每次都让滑块从同一处出发,先后经过的两个光电门作为起点和终点。若一个光电门带双挡光片,可随时测各处的速度。

3.问题与思考①该实验中哪些方面的改进减少了测量误差?a.减27实验拓展问题探究(二)用超声波位移传感器和计算机测量并显示速度1.实验器材:(见课本)2.实验原理:(见课本)实验拓展问题探究(二)用超声波位移传感器和计算机测量并显28(二)用超声波位移传感器和计算机测量并显示速度问题1:传感器测距离的优点与计算机的作用.

问题2:想一想,超声波的测距原理在生活当中有哪些应用方式?

优点:

①位移传感器可自动测出各时刻的距离。②计算机由距离和对应时间信息,算出速度。③计算机可以直接显示出速度—时间图像。

常见的有:①道路交通限速时,用来测车速。②海洋深度测量、鱼群探测等。③蝙蝠确定前面的障碍物。(二)用超声波位移传感器和计算机测量并显示速度问题1:传感器29课堂小结

一.测量“斜面上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①原理与器材;②方法步骤;③误差分析与注意点。二.实验的改进和扩展①光电计时、气垫导轨;②超声波测距,计算机测量、显示速度。三.实例应用及拓展

课堂小结一.测量“斜面上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30课后作业1.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T1、T2、T3、T4)。2.全章回顾复习,参照课本第25页“学到了什么”,写出知识结构。

课后作业1.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31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32博尔特里约夺冠博尔特里约夺冠33交流讨论1.博尔特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吗?2.我们如何知道博尔特跑得到底有多快?3.需要用什么工具来测量?交流讨论1.博尔特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吗?2.我们如何知道博尔特34实验原理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测量平均速度351.你怎样设计实验?测量平均速度交流讨论2.斜面轨道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3.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4.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1.你怎样设计实验?测量平均速度交流讨论2.斜面轨道坡度大一36实验器材测量平均速度轨道停表小钢球刻度尺挡板实验器材测量平均速度轨道停表小钢球刻度尺挡板37进行实验测量平均速度1.使轨道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轨道顶端,挡板放在轨道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2.测量出小车从轨道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轨道全程的平均速度v14.将挡板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轨道顶点滑过轨道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进行实验测量平均速度1.使轨道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轨道38测量平均速度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S1=t1=V1=S2=t2=V2=数据记录1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S1=t1=V1=S2=t2=V2=数据记录2测量平均速度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S1=39实验结论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段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结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段内的平均速度401.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不充分或不完善的地方?测量平均速度交流评估2.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你们是如何解决的?3.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了实验结果?1.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不充分或不完善的地方?测量平均速411.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的成绩为12s,该同学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

A.6m/sB.8.3m/sC.7.15m/sD.7.75m/s

B1.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的成绩为12s,该同学百米跑的平均速度422.小聪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实验室做“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2.小聪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实验室做“测小车的平均速43(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

(选填“缩短”或“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金属片的作用是

(3)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AC=

m/s。(4)B点是AC的中点,则vAB

vBC

(选填>,=,<)。增长让小车在不同位置停下来,便于计时

0.24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44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一章机械运动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一章机械运动义务教育教45新课引入

看:粉笔头的自由下落看:小车的运动思考:①根据前边所学知识,怎样知道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②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怎样计算和比较它们的平均速度?新课引入看:粉笔头的自由下落46学习示范完善方案

实验器材:小车、长木板、垫块、铁夹、铁制小书立、铅笔。猜一猜?想一想?

①需要怎样放置和调整斜面(轨道)?②需要怎样确定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怎样得到路程?③怎样记录时间?④怎样得到平均速度?学习示范完善方案实验器材:小车、长木板、垫块、铁夹、铁47

①将一端垫高,略微倾斜,使小车能主动运动起来,但又不至于太快。

②在小车释放处,车前端做标记作为起点;在斜面下端卡上金属片作为终点,用刻度尺量出起点到终点距离就是路程s。③释放小车时,用停表开始计时,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④由算出速度。

小组讨论展示结果①将一端垫高,略微倾斜,使小车能主动运动起来,但又不至于48师生总结完善方案①刚才的操作还存在什么问题?②实验要求得到运动到底端和到中点两个结果,怎么办?a.要提前做好分工协调(发令员、操作员、计时员、记录员)。b.每一组数据要多测几次取平均值。实验要分两大步:金属片卡在底端测量完后,再将金属片卡在中部测量。每次测量可测三遍以上。

师生总结完善方案①刚才的操作还存在什么问题?a.要提前做49分组实验测量探究

实验步骤:A.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B.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标好起点,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计入表格。C.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D.将小车重新放到顶点,重复测量两次,记入表格。E.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再测量三次路程s2和时间t2,记入表格。F.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v=s/t算出各个速度,求出平均值,得到结果。G.整理回收器材。分组实验测量探究实验步骤:50记录表格路程时间平均速度平均值s1=t11=v11=v1=t12=v12=t13=v13=s2=t21=v21=v2=t22=v22=t23=v23=记录表格路程时间平均速度平均值s1=t11=v11=v1=t51实验总结问题讨论问题①:为什么每组得到的两个速度v1,v2不一样大?两者是二倍关系吗?问题②:为什么各组之间测量的值差别很大?是误差所致吗?小车越走越快,下半段更快,因此全程速度大于上半段速度,但不是二倍关系(v2<v1<2v2)。

不是误差原因。一是斜面倾角不同,快慢不一;二是路程不一致,故得到的速度互不相同。

实验总结问题讨论问题①:为什么每组得到的两个速度v1,v52实验总结问题讨论问题③: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面?问题④:要减小误差,应注意什么?一是受工具精度所限;二是测量者反应速度和读数误差;三是装置光滑度不均匀带来误差。a.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过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准。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实验总结问题讨论问题③: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面?一是53边学边练一试身手请分析下述操作或推论,哪些是错误的?①该实验测出的速度就是小车到达末端碰金属片时的速度。②让小车走得慢一点,路程适当长一点,则测量的误差可以小一点。错误.平均速度小于末端速度。

正确。

边学边练一试身手请分析下述操作或推论,哪些是错误的?错误54边学边练一试身手请分析下述哪些是错误的?③该实验如果测出上半程和下半程速度分别为v1v2,则全程的速度是(v1+v2)/2。④该实验如果测出上半段时间和下半段时间的速度分别为v1v2,则全程的速度是(v1+v2)/2。错误。应设出路程s,表示出时间s/v,由公式推出结果。

正确.可设出时间t,表示出路程s=vt,与上类似,由公式推出结果。边学边练一试身手请分析下述哪些是错误的?错误。应设出路程55实验拓展问题探究(一)利用气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