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_第1页
崂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_第2页
崂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_第3页
崂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_第4页
崂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8规划范围与依据一、地位与范围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城阳区,其中崂山林场(华楼景区)属于崂山区,惜福夏庄景区是崂山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是崂山核心景区与青岛未来城区之间的过渡地区,青岛市陆上主要对外干线均从其边缘穿过,区位条件优越,崂山水库北侧公路是未来主城区与海滨风景区联系的主要干道。二、规划历史1986年中国城乡规划设计院,《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8年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夏庄镇总体规划(1998-2020),惜福总体规划(1998-2020)2000年山东林业勘察设计院,青岛太和风景区总体规划。2000年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城阳区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年)三、工作流程四、规划依据(1)青岛市小城镇发展与布局规划,青岛市小城镇规划课题组,中国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997(2)城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城阳区计委,2000.6(3)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范,建设部,2000.1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00.1第二章生态环境现状与评价一、气候环境前期准备以前规划研究基础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专题研究资源评价市场调查发展现状分析规划所要解决的问题规划目标规模旅游容量环境分期指标原则性质总体布局规划结构体验分区生态分区功能分区景观分区专项规划经济发展引导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景观保护培育规划居民社会系统调控规划游憩系统规划服务设施规划道路交通规划规划实施与建议综合效益评估1、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与近纬度济南前期准备以前规划研究基础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专题研究资源评价市场调查发展现状分析规划所要解决的问题规划目标规模旅游容量环境分期指标原则性质总体布局规划结构体验分区生态分区功能分区景观分区专项规划经济发展引导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景观保护培育规划居民社会系统调控规划游憩系统规划服务设施规划道路交通规划规划实施与建议综合效益评估

相比,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的特点。 春季回暖晚、降水少、风速大,累年季均温12.50C,比济南低3.5℃,4、5月份,南、北大风交替出现,历年季均降水量155.4mm,占年均降水的20%,前半季仅59.7mm,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后半季南风频率较多,风速大,湿度小,气候干燥,有“春风裂石柱”之说。夏季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气温虽较多,但无酷暑炎热,每年季均温24.5℃,较济南低4-5℃,8月份气温最高,有极端高温出现,日最高气温大于30℃日数20.1天,占夏季的33.1%,历年季降水量444.8mm,占全年的57%,6月末7月初进入汛期,9月上旬结束。秋季冷暖空气交替,气温逐渐降低,降水少,10月上、中旬起,天气渐爽,能见度佳,有“小艳阳”之称,历年季均温12.9℃,降水量149.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22%。冬季,多西北季风,气候干燥寒冷,1月份最冷。历年季均温为-0.8℃,低于-5℃的平均日数52.2天,占全季的61.4%,低于-10℃的平均日数为12.9天,占15.2%,低于-15℃的日数为0.6天,占全季的0.7%,累年季均降水量26.8mm,最大积雪深度19cm,由于受海洋影响,地形复杂,东部山区降水较多,湿润,小气候明显,太清宫附近誉为“小江南”,巨峰北叫“小关东”,中部丘陵区降水适中,形成半湿润温和区,夏庄、惜福一带,降水较少,形成半湿润温凉区。 2、云和日照7-8月云量最多,累年平均总云量在6-7之间。1-2月和10月最少,在5以下,低云量在7-8月,12-1月最多,平均云量在3以上,3-5月及9-10月最少,在2以下。1月日照最低(太阳出晚落早),5月日照年均日照率57%,10月日照率65%。二、地质地貌1、地质形成崂山属胶东低山丘陵一部分,位于中朝古陆胶东地台的南部,构造体系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构造部位。从震旦纪吕梁运动时期已为复背褶皱。距今约0.8~1.29亿年的燕山运动晚期,相继有熔岩喷发和花岗岩的广泛侵入,缓慢冷却上升,逐步构成现存的地质轮廓,东部有花岗岩侵入形成崂山山脉,西部由火山岩形成波伏平原,中部为丘陵过渡带及墨水、白沙、张村、桃源等河下游形成的冲积平原。以前金-夏庄-大枣园东北、西南向为界线,其东为崂山花岗岩侵入体,其西的流亭、城阳、棘洪滩、上马镇、河套乡、红岛乡一带为火山喷发岩产物,包括凝灰岩、安山岩、玄武岩、流纹岩等,大部被第四纪地层覆盖。2、地貌类型规划区地貌类型主要有二种:山地切割剥蚀地貌类型和丘陵平原剥蚀堆积地貌类型。前者地貌起伏大,切割深,局部岩石裸露,沟壑纵横,花岗岩垂直带节理发育,峰峦突兀,组成奇特的自然地理风貌。这一地带海拔100~1100米之间。后者分布在海拔30~100米之间,丘陵起伏,多东西横亘,河道发育,阶地、河谷、丘陵、盆地交错分布。表1-1度假区各类坡度面积一览表类别面积(km2)占总面积(%)平坡28.528.5缓坡26.326.3中坡34.534.5陡坡9.99.9水面0.80.8总面积100100三、河流湖泊 白沙河是崂山最大河流,发源于崂顶之阴,于女姑山北垠入海,全长32公里,流域面积215平方公里,上游常年流水不断,中游建三水水库和崂山水库,崂山水库是重要饮用水库。 规划区内有3个水库和很多水塘,除了崂山水库外,还有书院水库、云头崮水库,书院水库也是饮用水库,水质清澈。四、植被资源 森林植被自然分布总属华北落叶阔叶林带胶东松栎林区,兼有南北树种,阴湿型常绿树种主要有黑松,落叶树种中主要有落叶松、刺槐、山樱、水榆、椴、栎、柞、辽东桤等,半湿型阔叶落叶树种有杨、柳、榆、槐、干果树、鲜果树,落叶灌木树种有棉槐、蜡条、杞柳等。 规划区内地形复杂,小气候多样,形成了森林植物绚丽多采的特色,仅木本和藤本植物约260余种,最主要的植物类型为侧柏、落叶松、刺槐、毛白杨、黑杨、桃、杏、苹果、葡萄、枣、板粟等。 温带落叶灌木丛主要有黄荆、荆条、胡枝子、映山红、天目琼花、木天蓼、多花蔷薇、锦带花、华北绣线菊、鼠李、溲疏等。经济林木有葡萄、苹果、桃、杏、樱桃、梨、山楂、板栗等。野生植物资源丰富 野草资源:野麦延、雀麦、疏花雀麦、臭草、拂子茅、川谷(米仁)、茅草、稗、芦根草、牛鞭草、香茅、白茅(毛根草)雀稗、羊角草、苇子、糙毛鹅观草、贫花鹅观草等。 野生花木:映山红、绣线菊、溲疏、天目琼花、玉铃花、锦带花、山樱、花木秋、野蔷薇、野茉莉、爬山虎、石楠、耐冬等。 野生植物药材:135科622种,酸枣、猕猴桃、木灵芝、胡颓子、映山红、拐枣、野玫瑰、柴胡、野菊、金银花、丹参、茵陈、桔梗、远志、公英、黄芩、地丁、车前子、茜草、葛花、枸杞、卷柏、王不留行,较贵重的有小叶石苇、细萃、元胡、杜仲等。 特产植物:小叶石苇(单叶草)、耐冬野生植物资源丰富 野草资源:野麦延、雀麦、疏花雀麦、臭草、拂子茅、川谷(米仁)、茅草、稗、芦根草、牛鞭草、香茅、白茅(毛根草)雀稗、羊角草、苇子、糙毛鹅观草、贫花鹅观草等。 野生花木:映山红、绣线菊、溲疏、天目琼花、玉铃花、锦带花、山樱、花木秋、野蔷薇、野茉莉、爬山虎、石楠、耐冬等。 野生植物药材:135科622种,酸枣、猕猴桃、木灵芝、胡颓子、映山红、拐枣、野玫瑰、柴胡、野菊、金银花、丹参、茵陈、桔梗、远志、公英、黄芩、地丁、车前子、茜草、葛花、枸杞、卷柏、王不留行,较贵重的有小叶石苇、细萃、元胡、杜仲等。 特产植物:小叶石苇(单叶草)、耐冬表1-2植被现状类型植被类型面积(km²)比例(%)森林61.861.8果园20.620.6庭院植被6.56.5农田3.43.4水面0.70.7未成林地0.70.7荒地0.50.5裸岩地0.40.4其它1.11.1总面积100100五、动物资源 《即黑县志》(1873年)记,清以前境内狼很多,有乌鸦、莺、鸠、雉、雁、凫、鸢、鹰、颤、鸨、鸥、鹳、啄木、寒号、鸳鸯、鹊、雀、灰鹤、青鸟、交鸟、燕、布谷、仓庚、鸽等28种。49年后,境内主要野生兽类有狐狸、野兔、家鼠、田鼠、獾、貉、黄鼠狼、蝙蝠等。 83年,崂山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对崂山鸟类资源进行调查,对原来有所发现并记载的鹳、灰鹤等未再发现,调查发现的有230多种,其中食虫鸟86种,食鼠鸟17种,常见的有麻雀、山麻雀、鹊、家燕、雨燕、杜鹃、鹊鹰、猫头鹰、黄鹂、啄木鸟、小田鸡、伯劳、矶鸫、鹑、鸥、鸠等。80年代中期再次发现寿带鸟。 动物药材主要有獾、蛇、蜈蚣、蟾蜍、土元、蝎、蝉蜕、刺猬等。六、自然灾害 主要是干旱、霜冻、冰雹、病虫灾害和干热风等,对农林业有一定危害。七、生态环境总体评价规划区生态环境总体上质量优良,污染源少,主要是汽车污染和少数工业污染,农作物污染源主要是农药,一些瓜果蔬菜受到有毒农药污染。从大的景观生态格局来看,山地一台地一平地的土地利用比较合理,景观生态较稳定,微观上生态结构不合理,局部地区台地切割严重,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开山采石现象严重,容易造成崂山水库的淤积。水环境质量较好,基本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大气环境总体质量好,春夏秋宜度假。植被类型丰富多样,果树资源相当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到目前还保留了大面积人迹未至的天然原野环境。第三章社会经济现状与评价一、开发历史崂山古为寿齐之一隅,历史悠久,古遗址、古墓葬、古庙宇遍布全区。6000多年前,先民们已在这里聚居生息,创造了灿烂的龙山文化,夏、商周为莱夷地,春秋时属齐国,公元前221,秦一统中国,置不其县,属琅牙郡。公元30年,在不其县境内置不其国,到汉灵帝光和年间,不其县隶属东莱郡,进入“耕织种牧,皆有条章”的兴盛时期。公元277-470年(西晋咸宁三年~北魏皇兴四年),隶属长广郡,沿路改不其城,现城阳镇西保存其遗址.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隶属多变,公元596年(隋开皇十六年),撤销不其县,并入即墨县,从此崂山境域成为即墨的几个乡。二、城阳区社会经济现状1、1999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82.3735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0213亿元,增长15.1%,第二产业增加值42.5062亿元,增长25.3%,第三产业增加值24.846亿元,增长25.9%,三产比重18:2:51.6:30.2。2、全区农业总产值21.3亿元,粮食总产量6.66万吨,果品总产量1.52万吨,增长15.5%,蔬菜总产量46.27万吨,增长11.4%,新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580个,经济林3795亩(防护林1598亩,农田林网12000亩,育苗640亩,四旁植树28万株)特畜养殖户120家,海淡水养殖1.1万亩,4个农业园区,通过市农业精品工程初评后庄千亩银杏园二期工程,东铁骑千亩杜仲园二期工程,后金千亩崂山茶园二期工程等重点林业工程进展顺利。3、全区工业总产值(不变价)198.2279亿元,比去年增长32.7%,其中区属工业4.4017亿元,增长17.3%,乡镇工业111.1906亿元,增长35.3%,独资工业81.7485亿元,增长30.3%,其它工业完成8871万元,增长26.7%。名牌群体不断壮大,15家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认证,10种产品被称为青岛名牌,新创市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3家。表3-1主要工业产品结构与产量产品产量(1999)比上年增减(%)沥青510874吨111.1变压器3809832千伏安14.7家具1306071件79.2皮鞋662万双8.0水产加工品53384吨-20.8玩具19968万元-5.4轮胎外胎240750条-20.6塑料制品13674吨54.5水泥1.34万吨-44.2电力电缆2303千米12.64、城阳区总人口42.5933万人,比98年增长0.34%,比94年(40.9万)平均每年增长0.81%,非农人口4.8561万人,比98年增长6.17%,比94年(2.2232人)平均每年增长16.91%,自然增长率3.82%,农民人均总收入4203元,人均纯收入3507元,人均工资8877元。表3-2 城阳区农业产值构成(万元,1999)总产值(现价)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2738698327448850591139516百分比%10030.40.218.550.9表3-3 城阳区农村经济收入构成(万元,1999)产值百分数总收入1419625100农业551333.9林业10140.1牧业472603.3渔业1040327.3工业92979365.5建筑业867746.1交通运输业461953.商业饮食业878216.2服务业274371.9其他341662.4表3-4 城阳区各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1999)总收入百分比(%)城阳镇50729235.7流亭镇21911915.4夏庄镇17004212.0惜福镇16781611.8棘洪滩镇670424.7上马镇981226.9河套镇1000557.1红岛镇901376.4总计1419625100惜福、夏庄是城阳区果品主要生产基地,西盐东果特色比较突出。表3-5 城阳区各镇果品经济生产情况单位:万斤产量百分数城阳镇993.3流亭镇1153.8夏庄镇162953.6惜福镇101533.4棘洪滩镇722.4上马镇642.1河套镇441.4红岛镇00总计13038100表3-6 城阳区蔬菜生产情况(1999)单位万斤产量百分数%城阳镇4279846.3流亭镇2200023.8夏庄镇1020011.0惜福镇70007.6棘洪滩镇29033.1上马镇61686.7河套镇7880.9红岛镇6760.7总计92534100三、惜福镇规划区社会经济现状表3-7 惜福镇规划区社会经济现状乡村人口耕地面积(亩)蔬菜瓜类产量(吨)果品产量(吨)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棉花99832122384893550书院5252594128163800东葛14709364766003902院后195475626744003793后金村2056100527128003386前金村2151822294114274166霞沟144665536728603566科埠85065916612102902超然65664235013202900宫家村9004724928802840青峰村255872533302489付家埠38002980138763803190吴家村5903204617603498松树庄11804062248023620惜福镇村16326844661244003557王家村4871221213203481黄家营32463422916503686合计212741118950842796344458326惜福镇30个村中,17个村在规划范围内(如表所示),总人口21274人,主要集中在6个区块。四、夏庄镇规划区社会经济现状表3-8 夏庄镇规划区社会经济现状乡村人口(人)耕地面积(亩)蔬菜瓜类产量(吨)果品产量(吨)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元)华阴33535426029038003600太平庄338971020621213000源头187198010010019003780少山23263312077131503500瑞云613930496373600云头崮101449725915554026南屋石1496158601934542920太和村61716950776494150张家沙沟920350502705002800李家沙沟1250700503417323000冷家沙沟425261401703352800李家曹村8751401050554002800辛家曹村386180201053002915中家曹村75632810001743083000王家曹村11345209002097073000新民村65214060674102800西石沟1338239850203414213700贾家营63931516006910503480上水峪4582915182602100下水峪5982815241552100上蜜峰36030681472000下蜜峰37730616622000南坡570186242902100青峪630306142482100河崖365306112752100兰山296206141432000夏庄4484102214068998003900合计281406825229159452880974471夏庄50个村中,有27个村在规划区内,总人口28140人,主要集中在4个区块。五、评价 1、本旅游度假区内乡村人口分布呈东西部低、中部高的趋势。这主要是与地区之间的环境,如地势高低、气候等有关。中部依山傍水,适于居住,如付家埠、夏庄村、源头、华阴,人口均有2000至4000不等。但是在一些沟谷地带以或旅游已有开发的地区如太和村、云头崮、棉花、霞沟等,由于当地的地域优势,经济作物生产良好,人口仅次于中部地区,近2000人。其余各村人员几十到几百不等。 2、就耕地面积来说,总体上,本旅游度假区的各个中心村耕地面积均不高,几百亩、几十亩、甚至几亩的都有。耕地面积较多的村有付家埠和源头。在沟谷地的村庄如水峪、青峪、太和村等,耕地面积十分少,仅几十亩。这是由于本地主要经济来源是果园,靠种植经济作物――桃、杏、葡萄等水果,因此耕地少。 3、经济收入分农村总收入和人均收入两个方面,这也势必与乡村人口密切相关。在这些村尽管总收入很高,如夏庄村,有9800万元,但人均不高,约3900元,而贾家营尽管总收入只有1050万元,但人均收入颇高,有3480元。在总体分布上,北部一些村庄总收入较南高部。 4、李王公路两侧城镇化现象比较突出,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将来很有可能连成一片,夏庄镇与惜福镇连为一体,形成带形城市,并向东扩展,侵蚀风景资源,沿路观赏优美的山际轮廓线将成为历史。 5、沟谷村庄乡村工业的就地发展,一方面对下游水库构成污染,另一方面造成沟谷有限的农业用地更加紧张,导致开发采石,居民点向山坡或上游发展,破坏风景资源、居民点水源和生态平衡。六、道路交通现状规划区现状主要干道有2条;李王路、空港路,4车道,无绿带,次干道有惜棉路、松竹路、院后村路、惜港路、科埠村路、金霞路、付石路、太和路。基本上村村通公路,山区村庄以外的原野区有少量的步行道,多数沟谷中上游无路。七、土地利用现状规划区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山区林地、果园、社会居民总用地、工业用地、采石地(矿产用地)、水面、交通与工程用地、风景游赏用地,其中以林地和果园用地面积最大,形成规划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视觉环境。工业用地较为分散,布局不够合理。第四章旅游发展背景分析一、青岛旅游发展格局青岛市辖七区(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五市(胶州、即墨、平度、胶南、莱西),陆域面积10654平方公里,全市海岸线长730.6公里,东南濒临黄海,东北邻烟台市,西连潍坊市,西南接日照市,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青岛以海滨度假旅游城市为标识性旅游形象,崂山是青岛品牌性的旅游产品,各区分别有一些旅游景点。即墨市:马山石林,温泉,田横岛五百义土墓,南阡大纹口文化遗址,华山鹤山,高尔夫球场。胶州市:牧马古城,三里河古文化遗址 胶南市:齐长城、铁镢山、琅琊台、大珠山石窟造像、灵山岛、小珠山平度市:宁戚冢、大绎山、天柱山摩崖石刻、老龙湾、豹竹洞、徐福村、云山观即墨古城遗址、康王坟、三户山莱西市:月湖公园黄岛区:马湾运河遗址、薛家岛旅游度假区,竹岔岛李沧区:李林公园、十梅庵公园、沧口公园、东文昌阁、十梅庵旅游度假区四方区:孤山公园、北岭山公园、嘉定山公园、双山公园、海云庵、中国神话洞、地下狩猎探险乐园、文化公园。市北区:贮水山儿童公园、天主教堂、观象山公园、市中心商业区。市南区:中苑海上广场、海上皇宫、第六海水浴场、孔子纪念馆、天后宫、桟桥、海军博物馆、老舍故居、市博物馆、康有为故居、小鱼山公园、海产博物馆、青岛水族馆、鲁迅公园、第一海水浴场、八大关公园、汇泉角、第二海水浴场、花石楼、公公楼、海岛风景、第三海水浴场、海涛园、海趣园、海风园、五四广场、海山喷泉、海洋公园、四季公园、海洋公园、海洋娱乐场、海豚馆、中山公园、动物园、榉林公园、植物园、青岛山公园、沈丛文故居、洪深故居、一多楼、信号山公园。崂山区:浮山森林公园、雕塑公园、青岛啤酒城、全国青少年活动基地、石老人旅游度假区、海水浴场、高尔夫球场、海庙、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城阳区:百福庵、通真宫、法海寺、霸王台、崂山水库、留候洞、西窑顶遗址、不其城遗址、三标山、龟石、霸王台、霸王山、大明寺、棉花水库、石门山、北平岗、华楼宫。在青岛七区五市现状中,以市南区和崂山区旅游资源最为丰富集中,其他区市旅游资源相对比较分散,知名度不高。在青岛市旅游交通图上城阳区是旅游资源空白区。在青岛城市总体规划之中,城阳区是青岛主城的组成部分,惜福、夏庄镇区是城区的二个组团,在城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中,把惜福-夏庄一线规划连成一体,惜福、夏庄在风景区与城区的交接地带,以生态、休闲、度假和居住等为主导功能,一方面要保护风景环境,另一方面要服务于城区,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二、崂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1、各景区分布较为分散,缺乏内部环路和整体畅通网络,已开发的各景区相似性太多,而个性突出不够,淡旺季在空间和时间上游人分配相差悬殊。2、仰口、九水和太清三个景区建设太乱,有“城市化”趋势,破坏了资源和生态环境。3、“仙”的主题没有突出。4、居民点问题,分布5个乡镇432个自然村。5、崂山的产品层次仍然停留在观光层次上,单一的观光产品在有限的市场范围内很难带来回头客。山的资源利用不足,海的资源基本没用,仅关注崂山道观,文章都做在道观附近,一方面破坏了道教主题,另一方面影响了山野幽静的气氛。6、对崂山与青岛的关系认识不到位,由于崂山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使崂山与青岛形成一种“弱山”、“强市”关系,许多游客的第一目的地是青岛,而不是崂山,每年来青的游客约800万-900万,而进崂山的只有200万-250万,约占来青游客人口1/4-1/5,形成一种“以市兴山”的关系,与黄山、庐山等风景区正好相反。九个风景游览区正式开放的不到一半,能够体现道教文化特色“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的“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也只恢复3个零头崂山,旅游目前只能在山脚、边沿地带,大多数游客既进不到腹地,也登不上山顶,极大地损害了风景名山的对外形象。从崂山风景区建设与旅游发展形势来看,迫切需要风景拓展,丰富旅游活动和旅游项目,以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需要更新、升级,石老人旅游度假区尽管列为国家级,但从其现状来看,名不符实,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度假区缺少度假区应有的环境氛围和旅游品味,由于用地的限制,缺少深度发展的潜力。在青岛市滨海风景带中,从以历史文化为特色的老滨海风景带到以现代休闲娱乐为特色的现代海滨风景带,再到崂山海滨风景带,以观光游览、摄影留念为主,对道教文化缺少深度开发,山海仙境由于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和重要景点过高密度的开发建设使其失去了仙境特色。 惜福、夏庄作为崂山风景区的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利用青岛崂山这一旅游品牌,在风景开发上形成对崂山、青岛风景资源的补充,突出湖泊、乡土景观、幽秀特色,针对其近代殖民地的特点,乡土建筑风格上仍保持、突出青山绿水红瓦特色,在旅游开发上,坚持休闲、度假与果园发展、自然风景相结合,突出休闲庄园和生态旅游特色。三、崂山道教文化的特点道教文化是中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其源流复杂,大致可分为民间道教与神仙道教两大流派,前者以上古巫文化为源,后者直接渊于战国时期燕齐方士方术文化,民间道教兴起于巴蜀、汉中,神仙道教特别是宋元以来,作为道教两大流派之一的全真教,则兴起于胶东,然后流播全国。崂山是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历代道家方士寻仙、修道的理想之地,其特点主要表现在:(1)信仰之神繁多,有太上老君、三皇(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三官(尧、舜、禹)、天后、东华帝君以及吕洞宾、关羽、岳飞和八大名医(李时珍、华佗等)。(2)文学艺术博大精深,历代摩崖石刻、碑碣、题字随处可见,体现道家教义和道家思想,不少文人墨客到过崂山,李白、苏轼、文征明、郑板桥、蒲松龄、康有为等都在崂山留下很多诗文。李白一首诗“我昔东海上,崂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蒲松龄《聊斋志异》写于崂山。崂山道家在戏曲、舞蹈、音乐方面有许多独特的创造,特别在音乐方面,崂山道士的吹奏乐团在宋、元、明、清时期曾一度成为皇家的管弦乐团。皇帝到泰山举行封禅祭岳,或到曲阜祭孔等重大庆典,均须有崂山道士仍吹奏乐团参加演奏。崂山道士创作的道家乐曲如《三涂颂》、《大澄清》、《十献》、《东海吟》、《山丹花》等堪称我国古曲民间音乐中的精品。它的韵律、节奏、音乐和唱腔成了我国民间音乐中的一个重要源头。(3)饮食文化与道家养生术道家推崇清净淡泊的生活,在饮食上以素食为特色,在烹饪上有一套丰富的经验。春有“野茶宴”,夏有“豆腐宴”,秋有“百果宴”,冬有“蘑菇宴”,皆用当地采集的野菜、蔬果、山珍等为原料,制作精细,满定飘香。以崂山道茶最为代表性,道家饮茶十分讲究,有“竹筒存茶,沙锅煮水,木勺取饮”。古味很浓,“崂山道饮”原是崂山当地的一些名贵药材,制作方法十分复杂,且带有不少神秘色彩,过去这种饮料只有道门中人才能享用,其制作方法也秘而不授外人。四、崂山旅游开发战略(1)按照86年中规院的规划,崂山风景区分9个景区5个恢复区,太清景区、棋盘石景区、仰口景区、北九水景区、巨峰景区、登瀛风景区、流清景区、上清景区、华楼景区、沙子口景区恢复区、北宅风景恢复区、夏庄风景恢复区、惜福风景恢复区、王哥庄风景恢复区。(2)崂山风景区资源特色可概括山海仙境,道教胜地,分山体资源(包括奇峰、怪石、洞穴、涧壑、矿产资源等)、水体资源(包括海洋、河流、清泉、瀑布、水库、海湾、河滩、礁石、海岛等)和生物资源(包括兽类、鸟类、鱼类、贝类等动物和地被特点、古树名木、名贵药材、藻类、地域特产等植物)历史文化资源四大类。(3)崂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首批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景区面积446平方公里,其中风景游览区面积161平方公里,绕山海岸线87.3公里,早在五六千年前,崂山就产生了灿烂的龙山文化,是佛、道教胜地,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自古以来被称为“神窟仙宅”、“灵异之府”。崂山主体的主峰为巨峰,海拔1133米,是我国沿海诸山中最高的一座,素以“海上名山第一”而著称。崂山风景区现有林地约35万亩,其中国有山林11.2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8%,1992年,崂山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89年成立崂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1991年太清索道建成投入运营,1992年提出“风景区大穿插,游览区小循环”的近中期开发建设思路,上清宫、明霞洞、太平宫等作为宗教活动场所陆续对外开放,觅天洞等新的景点得到开发,仰口索道站、海上游览公司等先后成立,景区陆海空主体发展的旅游格局初步形成,同年成立崂山旅游度假村开发建设管委会,代替了崂山林场。1993年,崂山风景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1994年建设部授予国家级“卫生山”称号,1995年,崂山风景区是崂山区高科技、大旅游两大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整治太清游览区环境面貌。1999年建设部授予崂山风景区“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4)崂山风景区是青岛市“山海城”旅游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旅游名牌,是最大特色、最大潜力和最大增长点,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中占据龙头地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山脚游,擦边游”格局,崂山作为海上名山和道教名山的自然和文化内涵没有充分体现,未来发展目标是搞好深度开发,逐步培育自然旅游景观,力争5年内完成“游览区小循环”,10年内实现“风景区大穿插”的发展战略。一是搞好巨峰旅游区的开发,使之成为崂山及青岛旅游的拳头产品,形成以山海风光和道教文化为主题,以巨峰游览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景区发展的完整的游览体系,初步完成景区内擦边游向纵深游的转变。二是搞好华严寺景区的恢复开放,华严寺是历史上曾有较大影响的佛教寺院,是佛教文化在崂山风景区发展,传播的重要体现,其恢复开放将为景区增添新的游览内容,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三是搞好北九水游览区和华楼游览区生态旅游循环线建设,避免同一景区的重复游览,并适当分流游客,进一步形成“风景区大穿插,游览区小循环”的游览格局,发掘利用好蔚竹庵、俄罗斯饭店等历史建筑的文化内涵,培育成为生态精品项目。四是改善景区道路交通状况,解决“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五是充分发掘崂山旅游的文化内涵,使宗教文化、渔家风情、崂顶观日等成为崂山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五、城阳区旅游资源与发展战略从城阳区未来发展来看,是青岛对外交通的重要枢纽地区,目前处于从郊区向城区转化的过渡时期,要把城阳区建成现代化新型城区,必须从现在开始进行全面规划有效控制,特别是对沿海、沿山等重要的生态、风景地区以及古城遗址地区加以控制和保护,这些地区将成为城阳区城市品位和形象的象征,也将成为城阳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的发展。 城阳区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东山西海,北湖南海,不其城遗址、摩天岭、红岛、女姑山、万亩盐场、植物园等,形成北线、南线、东线、西线的空间结构。 北线:棘洪滩水库、摩天岭、不其城遗址、植物园、度假区。 南线:红岛、万亩盐场、跨海大桥、女姑山、北沙河、崂山水库。 东线:太和峰、崂山水库、王乔崮、度假中心、铁骑山、百福庵、书院水库、三标山。 西线:棘洪滩水库、万亩盐场、红岛。 红岛:古称莲花岛,后称阴岛。100多年前是胶州湾内脱离大陆的第三大岛,到了近代,与大陆相连成为半岛,岛上风景秀丽,名胜景观众多,岬角突出,怪石嶙峋,红岛民谣“千佛山上有千佛,尼姑居住莲花庵,虎守山上卧神虎,冒岛顶上井一眼,棒锤石、神牛山,青云宫中聚群仙”。 青岛是全国重要的盐业基地之一,青岛的盐场主要集中分布于胶州湾城阳段棘洪滩、上马、红岛、河套四镇的沿海,这一带产盐历史悠久,远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不其族就学会“煮海为盐”。唐宋以前,海盐制造全出于煎,元代以后始兼用晒法,土淋卤,取卤熬盐,用石莲子度浓度,置锅于灶,燃薪煎制。光绪19年(1893年),慈禧太后批示:“准晒不准烧”,从此结束了城阳盐区煎盐的历史。现在盐品种多样:雪花牌精盐、海珠牌大粒盐、方玉牌原盐。 从红岛的开发历史来看,盐业历史最为悠久,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可以突出其盐文化特色,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利用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环境条件,开发成为以盐文化为特色的海洋湿地生态公园,具有休闲、观光、度假、科普功能。 女姑山与女姑口:女姑口是胶州湾内最大的港湾之一,西汉时发展近海渔业,汉武帝把它作为海上巡游的基地,宋时是北方著名的贸易港,明代是一个千艘云屯的贸易港口,也是重要海防港口,德殖民地时在此设立海关和税局。20世纪初,青岛市内先后建起小港码头、大港码头等居用和军事码头,女姑口的港湾作用便逐渐减小。 女姑山海拔59.2米,面积0.5km2,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曾被封建帝王选为全国少有的几处“明堂”之一。“明堂”是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场所,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于其中举行。据传,汉武帝下榻不其城行宫时,曾登临女姑山,在山上建了“明堂”,后又在山上建立了太乙仙人祠。 棘洪滩水库:引黄济青水库,坝周长14.2km,坝高14.24米,水面积14.63km2,总库容量1.46亿m3,每天向青岛市区供水50万m3,1986年4月5日破土动工,1989年11月25日正式通水,历时3年半,是亚洲最大的人造堤坝平原水库,被誉为“亚洲明珠”。 摩天岭:位于棘洪滩镇东部洪江河西岸,10多米高,有很多神奇传说,女“秦始皇怒铲摩天岭”、“孙悟空棒打摩天岭”等。 六、惜福、夏庄社会经济发展用地冲突与协调 度假区占据了惜福、夏庄一半以上的土地,这部分地除了山前地带可以作为农用地以外,山地大面积裸露岩石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只能作为保护区和林业用地,发展旅游业是其最好的利用方式。在有限的平地资源中,郊区农业发展模式已经出现,高科技农业园、千亩茶园、杜仲园、各类果园等经济林大面积发展,而效益较低的种植业已经退出。在青岛市总体规划中城阳区是工业化地区,以工业为主导,惜福、夏庄同样是工业化为主,各类工业项目不断地侵蚀山前宝贵的风景地带,按照可持续发展观,从城阳区和青岛市大局出发,显然这样做是短期行为,必须绝对禁止,局部服从全局,工业要集中,保护果园,保护山地,保护好这片可供人们休养生息、调节身心健康的土地。第五章风景旅游资源评价一、资源分类 风景资源可分为山体、岩石、森林、溪流、湖泊、果园、茶园、科技农业园和乡土景观、宗教、文化遗址等类型。表5-1风景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大类中类小类性质特征新石器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西宅子头1952年发现,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原始社会晚期遗址,1982年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山文化遗址半千子1958年发现,付家埠村东北,地势较高,东西约30m,南北约200m,龙山文化早期,出土文物有石斧、石锛,县城文物同上冷家沙沟1981年发现,冷家沙沟与贾家营之间,东西约250m,南北约200m,出土文物陶鼎、鬲足、石斧、磨光黑陶多、典型龙山文化,县级商代遗址霸王台1953年发现,石门山西麓方头崮水库内,南北长约30m,东西宽约20m,高出水面约8m,出土文物石斧、镢头、鬲、陶罐、铜镞、骨镞、鹿角锥,县级古墓古墓童恢衣冠冢付家埠村通真宫庙后,墓为土堆,高3米,清乾隆年间置墓碑1座,童恢是汉灵帝光和五年(公元182年)不期县令,政绩突出书院书院康成书院铁骑山东麓书院村,东汉经学家郑玄所建,明正德七年重建,现废下书院石门山西麓山谷中,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即墨望族黄氏于此筑院亭,设家塾,习称“书院”,现废,村名仍沿用。玉蕊楼铁骑山南,明崇祯十年(1637年),即墨人御使黄宗昌罢归后,来此筑1座2层小楼,隐居著述《崂山志》,现废。宗教佛教百福庵铁骑山南,背山面涧,松竹环绕,环境清幽,始创于宋(1119~1125),二尼姑初创,清道士蒋青山扩建,改奉道教,前后二院三殿,依次为娘娘殿、三宫殿和玉皇殿,为“外山派”,1949年有道士6人,1933年重修,1942年日军飞机炸毁房屋9间,修复后有房屋48间,占地面积3390m2,建筑面积593m2,有“萃元”、“娘娘”两洞,古树2株,市级,明清为中国北方应风乐活动中心。道教华楼宫元(1325年)全真道华山派道士刘志坚所建,宫内外刻石之多居崂山之首,多为元、明、清之作,主要景点“华楼叠石”,古银杏、松柏、老君、玉皇、关帝殿,市级。佛教法海寺石门山西麓源头村头,始建于北魏,佛教临济派,崂山境内唯一传戒、受戒的丛林寺,市级道教通真宫(童公祠)付家埠村南,元代建,市级宗教歇佛寺惜福镇,明初建,解放前渐圮,今天垣。毗卢庵付家埠村东,明建,文革期间拆除遗址圣水庵三标山南,明建,久圮无垣,超然庵(姑子庵)超然村,明初,久圮无垣。林花庵东葛村南,明末,久圮无垣。崇佛寺(荆沟院)院后村南,隋开皇年间建清末倾圮。慧炬院崂山水库北岸,建于东晋,隋开皇二年重修,民国前渐圮,无垣。1959年建崂山水库时废毁。迎真宫(东庵)夏庄村东崂山水库南岸,元至大三年建,1958年建水库时拆除。黄石宫(黄石洞)崂山水库北岸,元建,民国年间渐圮,无垣。有庙宇、古代石城堡、摩崖刻石、洞穴等多处遗址。洪门寺(西莲台)李家沙沟村东南,明建,清道光年间拆除。山岳三标山崂山风景区第二高峰,海拔683米,山顶怪石嶙峋,视野开阔,东看黄海,西看胶洲湾,600米以下森林茂密,200米以下山谷有溪流,果园分布广,红瓦灰墙民居掩映于绿树丛中,给人一种世外桃源之感。铁骑山古称不其山,唐王东征时,曾在山上插过铁旗,故名铁旗山,历代兵家争夺之地。王乔崮海拔427米,植被有黑松、赤松、刺槐、映山红、竹林等,主要景点有黄石不同、摩崖石刻、车辙、马蹄印。石门山石门峰海拔570米,2座30多米高的峭壁相应而成,形同大门,峡谷奇石怪峰众多,人文景点有下书院、石门杏与矿泉水比较有名。华楼山海拔350米,得名于华楼峰,华楼叠石,主要景点有华楼宫、碧落岩、金液泉、翠屏石、夕阳涧、南天门。森林霞沟黑涧天然林棉花沟峡谷天然林三标山沟谷天然林在棉花沟、霞沟、水峪沟、华楼峰等深山沟谷中保留了大面积的自然林,树种有槐树、黑松、赤松、白皮杨等,林间灌丛杂草丛生,石间流水声与林间鸟声交织于耳,生态景观优美。河流白沙河全长32km,发源于崂山最高峰巨峰的天乙泉,河床宽度上游为50-100米,中游200米左右,下游300米左右,上游九水,清幽秀丽,下游女姑口,宏伟壮丽,中游崂山水库,秀丽中显露出宏伟壮丽,壮丽中蕴含着质丽清秀。书院河发源于大标山,书院水库位于中上游,下游是黑水河,流入胶州湾霞沟黑涧溪流山涧河谷,多大花岗岩砾石,石间流水潺潺,有潭棉花沟溪流同上湖泊崂山水库饮用水库,水库坝长672米,高26米,坝顶宽6米,总蓄水量5601万m3,东西长5km,最深处24米,1958年9月始建,1959年6月竣工,形成八景。书院水库饮用水库,坝长375米,高42米,顶宽10米,底宽210米,蓄水量1580万m3,1972年4月始建,1981年底完工,历时10年,周边有较多历史景点。霸王湖面积约800m2,中有霸王台商代遗址果园付家埠、李家沟谷葡萄园、霞沟、棉花沟、水峪、青峪果园、东流水桃园在山前平地、台地以及沟谷缓坡坡分布大量果树,主要品种有葡萄、桃苹果、枣、板栗、梨、杏、樱桃、山楂等,一年四季果色满园,5月樱桃、杏,6月桃,7月桃,8月仙桃,9月葡萄,10月苹果、梨、杏、核桃、猕猴桃,1-5月草莓乡土景观棉花村、霞沟村、水峪、青峪、少山村、太和村山地民居景观,青山绿树红瓦,民居错落有致,犹若人间仙境,掩映果树丛中。二、总体评价1、历史文化价值①青岛地区文化发祥地之一,在原始社会末期,不其山周围生活着“不族”和“其族”两个部落,他们是青岛最早的原始居民,是青岛地区文化发祥地之一。人类活动历史悠久,青岛最早的城址就是城阳的不其城,在规划区分布较多新旧石器遗址,特别是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众多的文物,有较高的考古价值。②青岛地区最早的寺院,“先有法海寺院,后有崂山道观”,法海寺建于1400多年前北魏武帝。宗教活动历史久远,历史上寺庙、宫观众多,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百福庵、法海寺和通真宫,法海寺已完全修复,是崂山境内唯一传戒、受戒的丛林寺,是佛教临济派,百福庵先佛后道,计划修复,通真宫是元代建的一座道宫,有待修复。③崂山外山派道乐中心,中国北方应风乐活动中心。规划区是道乐和地方文化艺术保存最好的地区,公元1647年(顺治四年),崂山地区开始有道士乐队和民间乐队,民国年间,演礼、书院、吴贾村、鼓家台等香会和民间老艺人多师承崂山道乐,演奏曲目为明代郭勋的《赏春》、张禄的《山丹花》及传统曲牌《泰山景》、《将军令》、《昭君》、《归去来辞》、《梅花三弄》等,《离恨天》是崂山外山派道士“应风音乐”的主要曲牌,多用于宗教仪式中。许多曲目流传至今。鼓家台合村民间乐队的民乐演奏闻名省、市,1987年该村民乐合奏《山丹花》获山东省广播电视局优秀奖。1985年西城汇村成立崂山县第一支农民管弦队,1987年乐队演奏的《我爱家乡西城汇》获青岛市政府演出优秀奖。百福庵的发展与政治社会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与蒋清山、二位皇妃有着密切关系。蒋清山是明末江南进士,清顺治二年,他不满异族统治,辞去河南祥符县(今开封县)县令职位,更名蒋迪南来到铁骑山下隐居并任百福庵道长,蒋清山学识渊博,收藏了大量经典书籍,使百福庵成为崂山十一大藏书院之一,被当.时人称为“蒋迪南书院”。二妃分别是养艳姬和蔺婉玉,擅长吟诗、乐器、歌舞,明末崇祯17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陷明都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二妃在太监蔺卿保护下,化装成乞丐,潜至崂山修真庵出家为道,隐居山林。修真庵属内山派,不准吹奏乐器,时任百福庵道长的蒋清山便让二妃迁居百福庵,发展道乐。养艳姬把对崇祯的悼念之情写成短歌《离恨天》,明治四年三月十九日崇祯遇难三周年大祭,养、蔺组织百福庵、通真宫、马山、灵山、天后宫等外山庵观道士乐队,演奏了这支悲歌,从此《离恨天》便成为崂山外山派道士应风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顺治四年以后,养、蔺在百福庵主要研究琴法,改编民歌,充实道乐曲牌,训练道教乐手并辅导附近一些村镇民间乐队。同时她们把宫廷中演奏过的一些古曲,如明代郭勋的赏春、张禄的《山丹花》,以及传统古典《青杨》、《游湖》、《泰山景》、《将军令》、《昭君》、《归去来辞》等,传授给崂山道教乐手和民间艺人,使得百福庵、通真宫、天后宫等庙宇的应风乐开展得十分活跃。每逢“庙会”、“祈雨”、“祭孔”、“祭岳”、“度公灵”等活动,都有庞大的道士乐队进行演奏,百福庵一时成为中国北方的应风乐活动中心。江南、川陕、晋、豫以及东北等地道士纷纷来百福庵挂单,学习各种应风乐曲牌及演奏技艺。④青岛地区最早的书院――康成书院,崂山六大书院之一――石门山下书院。康成书院是东汉末年大经学家郑玄讲学授业之处,后人为纪念他,称之为康成书院,距今2000年历史。郑玄字康成,是我国封建时代影响最大的经学大师,《周礼》、《仪礼》、《礼记》、《诗经》等,大多均由他注释。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郑玄因系杜密的故吏,受到党锢的牵连,前后被禁锢14年。中平五年(公元188年),黄巾起义军攻破北海,这时郑玄已62岁,为避战乱,便来到铁骑山下,潜心著述,教徒授学,据说当时来此求学的有上千人。下书院是明代兵部侍郎黄嘉善少时读书的家塾,清乾隆年间徐氏从仙家寨迁上建村定居,继续沿用“下书院”名称。2、科学研究价值规划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至今保存大面积原野林区,人迹罕至。保存了温带海洋性气候落叶阔叶林,灌木的很多天然优势树种和动物种群,是天然的生物基因库,具有重要的生态和基因库价值。花岗岩的色彩多样,红色、绿色、灰白色等,在不大的范围内有多种颜色的花岗岩石,不同于其他花岗岩地区,具有一定的地质科研价值。规划区果树种植历史悠久,这里的气候条件、土质条件适应种植多种果树,形成了很多闻名全国的品牌水果,具有示范性和果树生态研究价值。崂山茶、崂山水全国知名,比普通水比重大得多,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崂山道教养生术从科学研究角度分析其合理成分加以提升推广,对提高国民素质和树立东方养生品牌具有重要意义。3、审美价值山谷的幽、秀:规划区有几条沟谷风景秀丽,棉花沟、霞沟,青峪沟、水峪沟、石门沟,溪水潺潺、森林茂密,鹅卵石、大砾石,错落有致,流水声、鸟鸣声,声声悦耳,两侧山峰怪石嶙峋,造型千姿百态,给人一种北国南秀、南方风景的美感,对崂山风景区来说确是一个补充。山顶的开旷、奇、险、雄伟:沿着沟谷接近山顶,巨大的花岗岩体如一道道虎门关,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峡谷交错,攀岩探险,人类回归。三标山是崂山风景区第二高峰,登顶观赏,一览众山小,大海、平原、胶州湾尽收眼底。千姿百态的造型地貌再造象道家所追求的仙境,独特的大鹰观海奇石只有三标山顶才能观赏到。山谷乡土景观的世外桃源与人间仙境:棉花村、霞沟村、青峪村、水峪村分布于沟谷内侧,沿着公路看不见,深入其中,犹如世外桃源,红瓦灰墙民居掩映在果树丛中,沿着沟谷阶地错落有效,特别是果树成熟季节,桃、苹果、李等点缀其中,犹如仙境。优美的山际轮廓线:沿着李石路、空港路,以大面积果园为背景的柔和山际轮廓线构成规划区重要的风景资源,也是城阳区重要的视觉形象,必须切实加以保护。 四季色彩美:春季桃花,满山遍野映山红,夏季仙桃满园,白里透红,遍地野花,秋季红富士挂满枝头,冬季草莓红星满园,雨季缥缈烟云,再现道家仙境。三、景观分级 山峰、沟谷、河流、湖泊、农庄、果园是规划区整体环境的基本组成单元,从各单元的审美价值、景点组合以及历史文化价值等方面综合评估,规划区景观单元可以分三级: 三标山:石门、善人地、神脚山、竹园、大杨树、映山红、二郎担山石、神话传说、康成书院、书院湖、玉蕊楼、邋遢石、果园、农庄、溪流、泉潭。铁骑山:骆驼峰、历史传说、革命战争、四城门、百福庵、黑松林、槐树林、黑丑树。王乔崮:黄石洞、车辙、马蹄印、石城堡、摩崖刻石、铁塔、映山红、竹林、石竹涧、慧炬院、崂山湖八景。华楼峰:华楼宫、聚仙台、近仙观、松风口、清风岭、碧落岩、夕阳洞、翠屏岩、玉皇洞、玉女盆、南天门、金液泉、摩崖石刻、黑松林、阔叶林。石门山:石棒棰、石门烟云、石柜、罗圈石、和尚固子、夹脚石、姜老背姜婆、大黑、二黑、大水洞、小水洞、沙窝涧、翅翅涧、下书院、杏园、农庄、法海寺。太和峰;金蟾观桃、霸王寨、霸王台、霸王湖、圣乳峰、松风湖、植物园、高峡平湖、崂山神泉、太和古榕。这七块是规划区的核心景观,评价为一级景观。二级景观:霞沟、水峪-青峪、通真宫、千亩桃园、千亩葡萄园。三级景观:山前广阔果园与村庄。四、风景资源的结构 1、空间结构――垂直分异与水平分异 垂直结构:民居基本上分布在海拔150-200米的高度上,自此至山顶大致可分为果园带(250米以下)、卵石溪流带(250-320米)、森林溪流带(320-400米)、森林岩石带(400-500米)、岩石草地带(500米以上)等5带。岩石草地带400M500M果园民居带卵石溪流带森林溪流带森林岩石带320M岩石草地带400M500M果园民居带卵石溪流带森林溪流带森林岩石带320M 250M250M 陡坡地中坡地缓坡地台地山前平地图5-1风景资源的垂直结构陡坡地中坡地缓坡地台地山前平地图5-2风景资源的水平结构水平结构:海拔50米以下基本为平地,50-130米为山前台地,规划区自西向东的水平结构是平地、台地、低山地和中山地,平地与台地是果园和农庄分布的主要地带,山地基本处于自然状态,由于岩石裸露面积大,除了局部地区开山采石以外,大部分山地均处于自然状态,利用率低。 崂山水库以南山地岩石裸露面积大,整体山势雄伟壮观,水库以北山地植被覆盖率相对较大,视觉上绿树成荫,整体山势缺少南部山地的壮观态势,幽秀特色比较突出。 2、时间结构由于气候的影响,自然景观春、夏、秋非常优美,冬季除了积雪景观以外,整体上比较荒凉。红色、绿色、蓝色是基本色调,交相辉映,随季节发生变化,呈现月月不同、季季不同的色彩景观,增加了景观的动态感,丰富了景观的内涵。3、文化结构规划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从考古资料来看,新石器龙山文化遗址、商代遗址均有发现,两汉不其城处于鼎盛时期,历代在这一带均留下遗迹和传说。如表5-2所示。五、特色定位青岛市突出海洋特色,崂山风景区突出山海仙境、道家文化特色,规划区应突出深山原野森林幽秀环境和红瓦绿树果实满枝的人间仙境特色,形成互补优势,而不是特色雷同,互相替代。东雄西秀,东旷西幽,东海西湖,东西联手,南北互动,深度开发,共同发展。表5-2风景资源的文化结构新石器 龙山文化遗址 6000多年历史↓ 商 商代遗址↓汉 不其城繁荣,康成书院(东汉)↓魏 不其城衰落,法海寺(北魏)↓隋 不其城衰落,慧炬院↓唐 唐王在铁骑山插铁旗(传说)↓宋 百福庵↓元 通真宫,黄石宫(洞),华楼宫↓明清 女姑口重要港口“千帆云集”玉蕊湖(明)、下书院(明)↓ 近代殖民地 德国占领,民居特色↓解放战争 铁骑山围攻之战第六章旅游市场分析一、青岛市旅游市场现状 从1990年至2000年旅游人数由398万人次增加到1311万人次,增长3.3倍。2000年,接待海外游客26.06万人次,同比增长14.5%,旅游创汇1.4亿美元,同比增长24.8%,接待国内游客1285.6万人次,同比增长13.7%,国内旅游收入88.7亿元,同比增长24.1%。 根据青岛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到2010年,接待海外游客4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24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70亿元;旅游业总收入31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1%,占第三产业的30%。二、崂山风景区旅游市场现状 崂山从1990年至2000年,旅游人数由106.5万人次增加到261万人次,增长1倍多,旅游非贸易收入由439万元增加到6325万元,相对于青岛市来说,增长幅度小。2000年崂山游客约2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多数游客集中在太清游览区,约占崂山游客总数的75%,仰口和北九水游览区约占22%,华楼旅游区游客仅占0.8%。表6-11990-2000年崂山旅游人数及收入情况年份旅游接待人数(万人次)旅游非贸易收入(万元)太清仰口北九水华楼其它总计199090.014.02.00.5106.54391991109.029.03.00.8141.85021992122.415.610.80.7149.57871993135.619.24.81.0160.612731994132.626.07.80.21.3167.924641995136.428.67.80.21.2174.225631996135.032.29.80.31.2178.332001997166.622.411.20.71.5202.443531998166.416.513.51.32.36200.039601999180.024.019.51.52.0227.055002000196.830.528.52.23.0261.06325 根据《崂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至2010年崂山风景区年接待旅游人次将达到4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超过20亿元。三、度假区市场现状 由于景区开发刚刚起步,各方面接待服务设施还没有建成,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市场规模,目前主要在节假日和周末休闲日,青岛市及周围村镇居民、中小学生自发到山岳景观观光休闲野餐,据太和景区棉花沟的统计,游人近万人次。 四、市场定位 从经济与城镇发展趋势以及改善投资环境角度,度假区的目标市场主要是: 1、商务会议市场:城阳区以工业为主导,也是未来发展的主导战略,韩国、日本来投资建厂的商人比较多,目前厂在城阳住在市区,地区接待服务与环境品位同工业发展水平极不相称,特别是惜福、夏庄工业产值20亿元以上,而服务设施水平都停留于落后地区的水平上,直接影响其产业升级与投资环境,迫切需要一个接待服务中心,为商务会议旅游者提供高雅、高质量的现代化服务设施和服务环境。 2、市民家庭休闲市场 双休日如何休闲、去哪里日益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青岛市民对滨海景观已司空见惯,在市近郊区开发一个以山地原野森林幽秀环境为特色,具有休闲服务设施的场所,必定受到市民的青睐,度假区离市区公交30分钟左右,高质量的道路与便捷的交通、近距离的环境特色等使度假区成为青岛市民休闲的首选场所。 3、中小学生市场 山地变化多端的环境与充满挑战的森林岩石景观、丰富动植物资源,对中小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是中小学生集体户外娱乐活动的理想场所,配置必要的足球场等体育运动设施以适应集体活动的需要。 4、青岛观光度假旅游市场 青岛是国内著名的观光度假旅游胜地,每年吸引游客800~900万,利用度假区历史文化资源、道家文化、乡土景观与民俗风情特色,吸引部分来青岛观光度假旅游者,若吸引1/4~1/3游客就是一个很可观的市场。 5、崂山风景区观光旅游市场 每年来崂山观光旅游的游客在250万左右,这些游客主要集中在崂山东部沿海的几个景区,特别是太清景区、流清景区、北九水景区,其次是仰山景区、华楼景区等,度假区的开发一方面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崂山风景区深度开发战略的体现,丰富风景区旅游特色内容,延长逗留时间,完善风景区形象,把东部景区的游客吸引到西部景区,促进崂山风景区旅游事业的整体发展。图6-1崂山风景区历年客流量变化图6-1崂山风景区历年客流量变化五、主要旅游指标预测 1、增长率的确定 对旅游经济指标预测有多种方法,最简便、直观的方法是增长率法。选择什么样的增长率,需要进行多方面比较,一是参加市场旅游发展规划有关指标,二是参照邻近地区旅游发展有关指标,三是参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四是分析本区旅游发展历史与趋势。表6-2青岛市国内游客人数与增长率年份国内游客量(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90391.11991409.74.751992509.424.331993560.510.031994757.035.061995835.010.301996902.010.801997963.06.7619981013.65.319991131.011.520001285.613.720102400.06.6(年平均增长率)表6-3崂山风景区国内游客人数与增长率年份国内游客量(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90106.51991141.833.11992149.55.41993160.67.41994167.94.51995174.23.81996178.32.41997202.413.51998200.0-1.21999227.013.52000261.015.02010400.04.2(年平均增长率) 度假区是旅游空白区域,各类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基本空缺,凭借其优越的资源条件,在双休日、节假日吸引部分游客。随着政府对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和旅游宣传的加强,旅游业必定有一个大的发展。按照旅游地发展的一般规律,设置三种方案增长率,如表所示。近期由于基数低,增长率大,随着旅游人数的逐年增加,增长率将逐渐减小。 高方案: 2000~2005年 40% 2006~2010年 32% 2011~2020年 12% 中方案: 2000~2005年 30% 2006~2010年 23% 2011~2020年 10% 低方案: 2000~2005年 20% 2006~2010年 16% 2011~2020年 9% 2、国内旅游人数预测 高方案: 2005年游客量 2(1+40%)5=10.76万人 约50万人次2010年游客量 10.76(1+32%)5=43.53万人 约150万人次2020年游客量 43.53(1+12%)10=138.09万人 约400万人次中方案: 2005年游客量 2(1+30%)5=7.43万人 约30万人次2010年游客量 7.43(1+23%)5=19.26万人 约80万人次2020年游客量 19.26(1+10%)10=53.14万人 约210万人次低方案: 2005年游客量 2(1+20%)5=4.98万人 约20万人次2010年游客量 4.98(1+16%)5=10.75万人 约60万人次2020年游客量 10.75(1+9%)10=25.76万人 约100万人次 与崂山各景区客流量比较,选取中方案比较现实。 3、海外旅游人数年均增长率设置 惜福、夏庄与韩国、日本、台湾商务联系密切,外商在这里投资办厂比较多,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海外游客包括商务游客。青岛2000年接待海外游客26.06万人次,比99年(22.77万人次)增长14.5%,比99年以前形势要好得多(如下表所示)。对于城阳来说,海外游客是商务游客,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WTO组织的加入,青岛国际化都市步伐的加快,将会有更多商务游客来城阳投资考察,假设来青岛的海外游客中近期有0.5%来城阳,则2005年约有1500人,中期有1%来城阳,约4700人,远期2%来城阳,约1万人。表6-4青岛市1990-2000年海外游客量与创汇海外游客量(万人次)年增长率(%)旅游创汇(美元)年增长率(%)人均消费19907.22550354.219918.315.3350037421.7199210.830.1450028416.7199313.827.8500017362.3199415.19.6800060529.8199517.314.4920015531.8199619.1-0.47500-18.5392.7199719.73.1980030.7497.5199819.950.8102304.4512.8199922.7714.11144811.9502.8200026.0614.51428824.9548.32010475.95000012.21063.8 高方案开发时期近期(2001-2005)中期(2006-2010)远期(2011-2020)客流量(万人/年)10.7643.53138.09一日游客流(万人/年)10.76*75%=8.0743.53*60%=26.118138.09*50%=69.05费用(元/人)门票406080餐饮203050娱乐6080100交通304050购物506070小计200270350合计(万元/年)16147051.8624167.5二日游客流(万人/年)10.76*20%=2.1543.53*30%=13.06138.09*30%=41.42费用(元/人)门票6080100餐饮506080娱乐80100120交通405060购物7080130住宿170180190小计470550680合计(万元/年)1010.57183.028165.6三日游客流(万人/年)10.76*5%=0.53843.53*10%=4.353138.09*20%=27.62费用(元/人)门票50100120餐饮80100120娱乐100120150交通506070购物80100120住宿340360380小计730840960合计(万元/年)392.743656.5226515.2总计(万元/年)3017.2417891.3878848.3中方案开发时期近期(2001-2005)中期(2006-2010)远期(2011-2020)客流量(万人/年)7.4319.2653.14一日游客流(万人/年)7.43*75%=5.5719.26*60%=11.55653.14*50%=26.57费用(元/人)门票406080餐饮203050娱乐6080100交通304050购物506070小计200270350合计(万元/年)11143120.129299.5二日游客流(万人/年)7.43*20%=1.4919.26*30%=5.7853.14*30%=19.54费用(元/人)门票6080100餐饮506080娱乐80100120交通405060购物7080130住宿170180190小计470550680合计(万元/年)700.33179.010839.2三日游客流(万人/年)7.43*5%=0.3719.26*10%=1.92653.14*20%=10.63费用(元/人)门票80100120餐饮80100120娱乐100120150交通506070购物80100120住宿340360380小计730840960合计(万元/年)270.11617.8410204.8总计(万元/年)2084.47916.9630343.5低方案开发时期近期(2001-2005)中期(2006-2010)远期(2011-2020)客流量(万人/年)4.9810.7525.76一日游客流(万人/年)4.98*75%=3.73510.75*60%=6.4525.76*50%=12.9费用(元/人)门票406080餐饮203050娱乐6080100交通304050购物506070小计200270350合计(万元/年)7471741.54515二日游客流(万人/年)4.98*20%=1.0010.75*30%=3.2225.76*30%=7.72费用(元/人)门票6080100餐饮506080娱乐80100120交通405060购物7080130住宿170180190小计470550680合计(万元/年)47017715249.6三日游客流(万人/年)4.98*5%=0.24910.75*5%=0.537525.76*20%=5.15费用(元/人)门票80100120餐饮80100120娱乐100120150交通506070购物80100120住宿340360380小计730840960合计(万元/年)181.77451.54944总计(万元/年)1398.773963.514708.6备注:本列表是根据客流量人数统计的,这种预测比根据人次统计来得可靠,避免了对同一游客的重复计算。同时,表内的各项费用均参考类似的旅游度假区的标准,可比性强。 4、旅游收入预测 (1)国内旅游收入预测 收入预测的依据要建立在细化分析基础上,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的消费水平明显不同,区别计算。从住宿、餐饮、娱乐、门票、交通、购物等方面估算人均消费水平,如表所示。 (2)海外旅游收入预测 2005年1500人,人均消费200美元,旅游收入30万美元,合人民币261万元 2010年4700人,人均消费400美元,旅游收入188万美元,合人民币1635.6万元 2020年1万人,人均消费600美元,旅游收入600万美元,合人民币5220万元 5、可靠性分析 本旅游度假区的客源市场来自于三个方面:青岛市区、整个山东区域、以及外地(包括来自于外国的游客)。 青岛的居民人口数为703万,每年的出游率占20%,在本地的旅游占一半,一般都去崂山度假区,但其中不乏对本旅游度假区的特色――果林体验、道教文化等有兴趣的游客,约占10%,由此可以估计来自青岛的游客在近期每年可达7万,随着本地区的游憩特色愈加体现,以及知名度的提高,在中、远期分别可达20万、30万。 在山东这个区域中,由于同时拥有泰山、曲阜等著名旅游景点,可以协同青岛的特色,把一部分来青岛的游客吸引到本旅游度假区,这一部分的游客约为每年2万左右。在中、远期可能有所增加,分别达到10万和40万。 吸引外地的游客,则要借山东的整体旅游特色,同时加强本地区的游憩设施的建设,游憩项目的标新立异,每年约为1万人,中、远期可达14万和70万。 随着地区知名度的提高,近期主要是青岛市区的游客支撑客源市场,而在中、远期客源则主要来自于外地区域市场(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同时,这一部分也是巨大的潜力客源,是本旅游度假区开发的重中之重。 通过以上的可靠性分析,可以得出客源量预测是切实可靠的,经过适度的开发和引导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第七章 旅游发展战略一、总体战略 (一)坚持市场差异化战略的指导思想,针对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特点,开发不同的旅游设施,从市场角度对设施的规模、档次、环境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加以配置,特别重视商务会议旅游市场、休闲度假市场和中小学生市场的需求和开发。 (二)坚持旅游目的地战略,本度假区是开放型的度假区,面积大,景点分散。资源开发上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要形成一个中心和几个次中心,把各个休闲游览点组织起来,以高质量的环境为主,人文景观为辅,增加必要的接待服务设施和休闲度假游憩设施,要充分利用乡土民居,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农民旅馆、饭馆,形成休闲度假的目的地,而不是观光点。 (三)产品开发上要形成多样化旅游产品体系,多条环状观光游览线,多样化的休闲娱乐活动(野餐、攀岩、蹦极、探险、水上娱乐、摘果、栽果、认养果树、农家乐、各类浴室、足球、网球等),多样化的特色餐饮、多样化的住宿设施(从小木屋、帐篷到星级宾馆),多样化的商务会议设施。 以三大旅游产品为主体: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商务会议旅游产品。 (四)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旅游开发以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产品开发应着眼于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和文化品位的提高。(五)与农业发展相结合,发展休闲农业(休闲果园),充分利用果树的悠久历史和优良品质,发展休闲观光果业,提高果园的附加值。建立国际园俱乐部,加强与国际上著名的果品生产地的联系,相互交往,学习先进生产经验和管理经验。(六)突出四大特色(与青岛市区、崂山主景区相比):环境特色、区位特色、果园特色、空间特色(山地平原),在保持度假区整体特色的同时,每一景区都要具有独特的资源。景区特色的细分可以保持游客的新奇感,利于度假区旅游产品的组合,增强整体吸引力。(七)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高效益的原则,定位于国内一流的目标上。高品味强调人文与自然的结合,继承发展历史文化传统,保护原有民居、古建筑以及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追求一种返朴归真的自然气息。高标准要求度假区的立意、规划、设计与建设均要高点,一切开发都为了高效益,高效益以、生态、文化为前提,在可持续发展中追求高经济效益。二、游憩活动模式游憩活动与设施是度假区的主体,可分为8种模式,如表所示。大类小类游客类型停留天数活动特点项目设施考察型科学考察国内外专家学者数日~数十日动植物资源考察,水文、地质考察,果树生态考察会议中心信息中心研究中心果园俱乐部科普旅游大中学生1日~数日夏令营、冬令营、生态、地质地貌、水文、动植物科普、果树认知解说中心夏令营基地文化考察国内外专家学者学生1日~数日历史文化考察、考古城阳区历史文化博物馆、文物古迹、文化遗址观光型自然风景观光国内外游客1日~数日山岳、湖泊、森林、日出、眺望、果园山岳风景游览线湖泊风景游览线果园游览线文化观光国内外游客1日~数日宗教观光、乡土景观观光宗教游览线乡土景观游览线生态农业观光国内外游客1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