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牛疾病课件_第1页
羊、牛疾病课件_第2页
羊、牛疾病课件_第3页
羊、牛疾病课件_第4页
羊、牛疾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组羊的梭菌病

羊肠毒血症(类快疫)羔羊痢疾羊病的三大特点一、羊病病程短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1、病程短急2、发病率高3、死亡率高二、羊喜干燥,怕湿冷,呼吸系统的免疫力低于其它家畜三、羊病治疗用药途径单一羊的品种波尔山羊杜波绵羊小尾寒羊中国美利奴羊等小尾寒羊产于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和山东南部等地

阿勒泰羊是以哈萨克羊为基础经长期选育而成的一个地方品种

中国美利奴羊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吉林一些国营种羊场,1985年培育成功。

澳洲美利奴细毛羊原产于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细毛羊品种

南江黄羊主产于四川省南江县

凉山半细毛羊杂交羊

马头羊湖南省

产地:湖南省

羊快疫

羊快疫主要发生于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山羊少发。发病突然,病程极短。其特征为真胃里出血性、炎性损害。流行特点绵羊对羊快疫最易感染,腐败梭菌常以芽胞形式广泛分布于低洼草地、熟耕地及沼泽之中,羊只采食污染的水后,经消化道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特别是秋冬和初春,气候骤变,阴雨连绵之际发病较多。羊只发病年龄多在6个月---18个月之间。临床症状病羊突然发病,没有任何症状倒地死亡,有的死在牧场有的死在牧场有的死在羊舍内,有的病羊离群独处,食欲废绝卧地不愿走动,有的腹部膨胀,有腹痛症状,口内流出带血色的泡沫,排粪困难,粪便杂有粘液或粘膜间带血丝,病羊最后极度衰竭昏迷数分钟或几小时死亡。部检病变呈急性经过死亡的病尸,腹内膨胀,口腔、鼻腔和肛门粘膜呈蓝紫色并常有出血斑点,真胃出血性炎症变化显著粘膜尤其是胃底部及幽门附近粘膜常有大小不等出血斑块和坏死灶。粘膜下组织水肿,胸腔、腹腔、心包有大量积液,暴露于空气中易凝固。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肺脏淤血、水肿,全身淋巴结,特别是咽部淋巴肿大,充血、出血。羊肠毒血症

羊肠毒血症主要是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山羊较少发生,又称软肾病,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流行特点魏氏梭菌广泛生存在于土壤、污水和人畜粪便、羊只饮食带有病菌污水或饲草经消化道感染,多为散发,常发生于春末夏初多雨季节,2—12月龄的羊最易发病,尤以3—12周的幼龄羊和肥胖羊较为严重。诊断实验室检查,病羊回肠结内容物作毒素检查。治疗:病羊注射羊肠毒血症高免血清30毫升,或肌肉氯霉素,每次1。0G,1日2次,连用3-5天。预防:定期注射(每年春、秋)羊肠毒血症菌苗或四联苗。羊猝狙羊猝狙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绵羊一种毒血症,山羊较少发生,腹膜炎溃疡性炎和急性死亡为特征。剖检病变主要为十二指肠和空肠严重充血,糜烂,有的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胸腔,腹腔和心包大量积液,暴露空气中可形成纤维素絮块诊断:实验室检查:1涂片镜检:用体腔渗出液涂片2动物接种:用体腔渗出液接种豚鼠。治疗:用羊快疫预防:定期(每年春、秋季)注射四联苗,可控制本病的发生。羔羊痢疾

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特征,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常致羔羊大批死亡。

预防

加强母羊饲养管理。羔羊出生后,应合理哺乳,避免饥饱不均。加强脐带消毒和圈舍的消毒工作。羔羊出生后12小时内,每只灌服土霉素0.15~0.2克,每天灌服1次,连续灌服3天。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搞好预防接种。在该病易发地区,每年对羔羊用“羊快疫、肠毒血、猝疽、羔羊痢疾、羊黑疫”五联苗预防接种,剂量和用法参照说明书,免疫期一般为9个月。在母羊分娩前30天和20天,给其分别皮下注射羔羊痢疾甲醛灭活菌苗2毫升和3毫升,羔羊可通过吃初乳获得被动免疫。羔羊痢疾

羔羊痢疾是由B型巍氏梭菌引起的初生羔羊的急性毒血症。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其特征。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其中又以2—3日龄的发病较多,7日龄以上的羔羊很少患病。魏氏梭菌通过羔羊吮乳,饲养人员的手和羊的粪便进入羔羊消化道,在外界不良诱因的影响下,羔羊的抵抗力下降,细菌在小肠特别是回肠里大量繁殖产生霉素,引起发病。促进羔痢发生的不良诱因,主要是母羊怀孕期营养不良,羔羊体质瘦弱,气候寒冷,羔养饥饱不匀。因此羔痢的发生也表现一定的规律性,草质差、气候寒冷或变化较大的月份发病最为严重。临床症状潜伏期为1—2天,病初精神萎靡,不想吃奶,有的表现神经症状,呼吸快,体温降至常温以下,不久发生腹泻粪便稀薄如水、恶臭,到了后期,带有血液,直至血便,羔羊逐渐消瘦,卧地不起,如不及时治疗,常在1—2天内死亡。剖检病变最显著的病理变化在消化道,第四胃内往往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小肠(特别是回肠)粘膜充血,常可见多数直径1—2MM的溃疡,有的肠内容为红色。诊断根据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治疗1.

土霉素0。2-0。3G,或加胃酶0。2-0。3G,加水灌服,每日两次。2.

1%的高锰酸钾水10-20ML灌服,每日两次。3.

针对其它症状,对症治疗。预防:每年秋季注射四联苗,产前2—3周再免疫一次。羔羊出生后12小时内,灌服土霉素0。15-0。2G,每日一次,连服三天,有一定的预防效果。羊黑疫羊黑疫又称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由B型诺维氏梭菌引起的一种以肝脏坏死、高度致死性毒血症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在春夏发生于肝吸虫流行的低洼潮湿地区。当年采食被此菌芽胞感染的饲料、饲草后,由肠道壁进入肝脏获得适宜条件,迅速繁殖,产生霉素进入血液,发生毒血症,2—4岁羊发病最多。临床症状病程急促,绝大多数未见症状,即突然死亡。少数病例病程可拖延1—2天,病羊掉群、呼吸困难、体温在1。5摄氏度左右呈睡俯卧。剖检病变:尸体皮下静脉显著充血,致使羊的皮肤呈暗黑色,胸腹腔大量积液,肝脏充血,肿胀,表面可见到或摸到多个坏死灶。诊断:实验室检查:1涂片镜检:取肝脏边缘物2动物接种:取肝脏坏死组织悬浮液、肌注豚鼠治疗肌肉注射血清50毫升预防:本病预防首先在于控制肝呼吸虫的感染,同时每年定期(春秋两季)注射羊五联苗或羊黑疫苗。

羊痘

羊痘是一种由痘病毒引起的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羊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个别羊发病后很快蔓延全群。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或由损伤的皮肤黏膜侵入,多在冬春季节流行,饲养管理不好可促使发病。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抓好膘情,冬春季节适当补饲,注意防寒保暖。每年定期预防注射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山羊痘)。对发病羊进行隔离,对未发病羊紧急注射疫苗,病死羊尸体深埋,防止扩散病毒。流感

病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呼吸急促(每分钟120次左右),体温40.5℃。治疗

每天上午用复方氨基比林20毫升,下午用安乃近20毫升肌肉注射,连用两天,另加地塞米松10毫升注射。经过治疗,第三天可痊愈。为预防继发感染,可每天按每100公斤体重用长效青霉素10毫升、卡那霉素250万国际单位分别进行肌肉注射,每天注射两次。巴氏杆菌病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羔羊。当寒冷、潮湿、多雨雪、气候剧变、圈舍通风不良、营养缺乏和饲料突变时易发生内源性传染。预防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避免羊受寒冷侵袭,做好环境消毒工作。对已经发病的羔羊,应查明诱因,积极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并将其立即隔离。圈舍、用具用10%的石灰乳或3%的来苏儿、5%的漂白粉溶液进行消毒。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以流产为特征的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生殖器官和皮肤伤口及呼吸道传染。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垫草等都是传染媒介。母羊较公羊易感,性成熟后极为敏感,产羔季节较多见。流产多发生在母羊妊娠3~4个月,伴有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及关节水肿发生,公羊感染后伴发睾丸炎。预防

坚持自繁自养,引进种羊应隔离饲养两个月,严格检疫。发现流产病羊,将其紧急隔离,流产胎儿和胎衣要深埋,并对圈舍进行彻底消毒。定期进行布氏杆菌菌苗接种。治疗

将青霉素80万国际单位、链霉素100万国际单位混合,一次肌肉注射,每天注射两次,连用3天。对严重病例,可用四环素或磺胺噻唑钠等配合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液静注,待症状缓和后,再改用其他药物继续治疗。奶牛三日热

夏季气温增高较快,一些养殖场内开始零星发生奶牛流行热,导致产奶量下降。为确保奶牛养殖安全和效益,奶牛养殖场(户)一定要做好奶牛流行热的防控。奶牛流行热是弹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传播很快,流行面广,发病率高。不同性别、年龄的奶牛均可感染。大部分奶牛发病后3日左右可恢复正常,故又称“三日热”,多发生于夏季或气温持续较高季节。病原

该病病原为弹状病毒,属水泡病毒属,对热的抵抗力不强,在56℃温度下10分钟即可灭活。本病经空气传播,同槽、同场奶牛相互传播较快。

症状奶牛流行热病毒主要侵害奶牛的呼吸系统和运动系统,临床症状呈多样性。一般症状为体温升高,可达39.5℃~43℃,心音亢进,精神萎顿,眼结膜充血,流泪、流涎、流涕,个别急性症状呼吸困难。食欲差,反刍少,胃肠蠕动减弱或停止,大便干而少。奶产量突然下降,关节疼痛、跛行,前、后躯肌肉颤抖,步态不稳或卧地不起。常并发肺气肿或瘫痪,可导致流产或死胎。防治

对体温过高的奶牛,应及时使用5毫升×10支庆增安注射液肌注;空怀牛用5毫克×10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肌注。发病较轻时,可在2~3日内恢复。

对以瘫痪为主要症状的奶牛除上述治疗措施外,每天可注射1克盐酸硫胺,或呋喃硫胺注射液肌注0.2~0.3克,并静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00~1000毫升,同时补充10%氯化钾注射液100毫升,一般经1~3天就能取得疗效。严重时,可采用盐酸硫胺经百会穴及大胯穴注入,或用电针对百会、肾俞及肾角等穴位刺激或用特定电磁波(TDP)照射。对以呼吸道为主要症状的奶牛采用30%安乃近注射液30毫升、普鲁卡因青霉素300万~40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1~2次,一般经2~3日即愈。严重时可增加链霉素或卡那霉素4~8克肌注,每天1~2次。或采取颈静脉放血1000~2000毫升,然后,再往静脉内缓缓注入等量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在呼吸极度困难时,还可经鼻腔或腹腔及皮下输入氧气。药物对症治疗仍不能站立的病牛可用醋麸炙方法:麸皮10千克,加食醋10千克拌匀,在铁锅内炒热至60℃,然后分装两条麻袋,扎口交替温熨病牛腰胯部,时间为每次1个小时,每日1次,连用数次,直至病牛能自行站立。牛流行热

牛流行热每3~5年流行一次,以高热、呼吸迫促、喘粗、跛行等为特征,发病率高,流行速度快,可引起少数孕牛流产甚至死亡,给养牛业造成一定的损失。该方治疗150多例,效果显著。

症状

一般发病突然,病程约一个星期,流行初期病情较严重,随病程延长逐渐减轻,死亡率较低。临床表现患牛精神差,食欲废绝,不反刍,瘤胃不蠕动或蠕动弱,有轻度瘤胃臌气,粪干稀不均等,大多数病牛粪带血,尤其一岁以下犊牛较为严重。呼吸25~85次/min,喘促或腹式呼吸,鼻流清涕或粘稠鼻液。有的病牛跛行,特别是流行初期的病牛和犊牛表现四肢僵硬,起卧困难,心跳加快,有的达90次/min。体温39.5~41.5℃。有的病牛还有流涎、鼻镜干、流泪、有眼眵、尿黄等症状。

治疗治宜解表散热,止咳平喘。药用香薷、薄荷(分包后放)荆芥、防风、桔梗、陈皮、前胡、枇杷叶、杏仁、黄芩、乳香、没药、秦艽、牛膝、藿香、大黄、健曲、甘草。若患畜为孕牛,方中减乳香、没药、牛膝,加桑寄生、杜仲、白术、当归;粪带血者视病牛状况在方中加金银花炭、侧柏叶;症状较轻无跛行者方药减乳香、没药、秦艽、牛膝,重症且病程较长者,上方加党参、白术以提升中气,增强机体抗病力。

病例1

旌阳镇瑞士何某一头母黄牛发病来诊。主诉:该牛已怀孕7个月,昨晚不吃,喘气。检查:T39.4℃,R52次/min,喘粗,P78次/min,瘤胃蠕动1次/2min,精神差,鼻镜干燥,流粘性鼻液,粪干硬带较多血性粘液、黏膜,眼角有眵,食欲废绝,不反刍,四肢疼痛,且后肢强拘。治疗:香薷30g,薄荷(分包后放)30g,荆芥30g,防风30g,陈皮30g,桔梗30g,黄芩30g,前胡30g,枇杷叶30g,杜仲30g,桑寄生35g,桃仁25g,秦艽30g,当归25g,白术25g,金银花炭30g,侧柏叶30g,藿香35g,大黄35g,健曲50g,甘草20g。水煎去渣,候温灌服,1剂/d,同时皮下注射氨茶碱1.5g。2剂而愈。病例2赵管镇大西门张某的黄牯牛发病来诊。主诉:昨日该牛不食,跛行,粪较稀且带血。检查:T40.8℃,P90次/min,R52次/min,鼻镜干,口流涎,食欲废绝,不反刍,瘤胃蠕动消失、臌气,粪较稀带血,病牛跛行,行走强拘,呼吸较快,喘促,眼干有眵。治疗:香薷30g,薄荷(分包后放)30g,荆芥30g,防风30g,桔梗30g,杏仁25g,黄芩30g,前胡30g,枇杷叶35g,陈皮30g,乳香25g,没药25g,秦艽30g,牛膝30g,金银花炭30g,侧柏叶30g,藿香35g,大黄35g,健曲60g,甘草20g。水煎灌服,1剂/d,同时皮下注射氨茶碱2g。连服2剂而愈。小结

方中香薷、薄荷、荆芥、防风祛内热而外表;桔梗、杏仁、枇杷叶、前胡与陈皮配伍宽胸理气,止咳平喘;黄芩、当归、杜仲、白术共奏安胎之效,与金银花炭、侧柏叶相伍,能泻血分之热,达凉血之效;桑寄生、秦艽、桃仁、乳香、没药破血行瘀,祛风止痛,强健筋骨,且桑寄生保胎,桃仁有润肠道通便的作用;藿香、大黄、健曲等药还有增加病牛消化功能,提高机体抗病力的作用;且大黄性寒,配方中诸凉寒类药,克服温性药的副作用,泻内热;甘草调和诸药。在本方中桃仁虽可能引起流产,但方中保胎诸药药力强,足以克服其引起流产的副作用。

小结流行热病牛都有呼吸迫促的症状,所以在灌服中药煎汁前1~2h要注射氨茶碱等平喘类药,使病牛喘气症状得到暂时缓解,避免药汁被吸入肺内。

桃仁在治疗怀孕母畜时应慎用或不用,以避免流产。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禽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病牛逐渐消瘦。在组织器官内形成结核性肉芽肿(即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病原

结核分枝杆菌按其致病力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人型、牛型和禽型,三者有交叉感染现象。牛型主要侵害牛,其次是人、猪、马、绵羊、山羊等。人型结核杆菌细长而稍弯曲,牛型略短而粗,禽型小而粗且略具多形性,平均长度15—5微米,宽0.2一O.5微米,两端钝园,无芽胞和荚膜,无鞭毛不运动,革兰氏染色阳性。因其具抗酸染色特性,故又称为抗酸性分枝杆菌。结核杆菌对干燥抵抗力强,将带菌的痰置于干燥处310天后接种于豚鼠仍能发生结核。该菌不耐湿热,65℃30分钟、70℃10分钟、100℃立即死亡,阳光直射2小时死亡,5%碳酸或来苏儿24小时、4%福尔马林12小时方能杀死。症状

潜伏期2周到数月,甚至长达数年。因牛患病器官之不同症状而异。常见的有:肺结核:最常见,其他器官往往也来源于此。病初易疲劳,有短促干咳,渐变为脓性湿咳,有时从鼻孔流出淡黄色黏稠液;听诊肺区常有锣音或摩擦音,叩诊呈浊音。病牛日渐消瘦,奶量大减。体温一般正常或略升高。症状

乳房结核:乳房上淋巴结肿大,在乳房内可摸到局限性或弥漫性硬结,无热无痛。乳量渐减,乳汁稀薄,甚至含有凝乳絮片或脓汁,严重者泌乳停止。肠结核:多见于犊牛,病牛迅速消瘦,常有腹痛和顽固性腹泻,粪混有黏液和脓。波及肠系膜淋巴结等部位时直肠检查可能发现异常。生殖器官结核:性欲亢进,不断发情但屡配不孕,孕后也常流产。公牛睾丸及附皋肿大,硬而痛。脑结核:表现多种神经症状,乃至失明。病理变化

常在侵害的组织器官内形成粟粒大乃至豌豆大呈灰白色、半透明的坚实结节,即特异性结核结节;病程较久时可见结节中心发生干酪样坏死,大小不等,其外形成包囊,有的坏死灶液化形成空洞,特别在肺内;有的钙化变硬,在周围有白色瘢痕组织包裹。出现病灶多的部位是肺、胸膜、腹膜、肝、脾、肾、肠、骨、关节、子宫和乳房。在胸膜和腹膜形成的结节成串如珍珠样,称为“珍珠病”。诊断

该病之病理变化比较特征,但症状很不明显,故仅凭症状难以诊断。因此,常用结核菌素试验、细菌学检查等进行诊断,这不仅有利于确诊,更可查出隐性病牛。其病理诊断要点为:①器官(尤其肺、小肠)与所属淋巴结(如肺门、肠系膜淋巴结)有结核结节。结核结节也可发生产酪样坏死和钙化;②结核结节有特异性组织结构,其中心为干酪样坏死或钙化,外周是上皮样细胞、巨细胞及结缔组织;③抗酸染色时在结核结节中可见到结核杆菌。防治防治牛结核病,以检疫、隔离、消毒和培育健康犊牛为主要措施。检疫:对新引进牛,应隔离观察1—2月并经结核苗素试验,证明无病者方可混群无病牛群每年定期用结核菌素试验检查。隔离:对检出的阳性病牛立即隔离,对开放性结核之病牛宜扑杀,优良种牛应治疗。可疑病牛间隔25~30日复检。消毒5%漂白粉乳剂、20%新鲜石灰乳、15%石炭酸氢氧化钠等消毒剂的经常性使用都能严防病原扩散。粪便烧掉或堆积发酵。石炭酸氢氧化钠消毒液配制:粗制石炭酸与16%氢氧化钠等量混合,静置4小时,使用时稀释为15%的溶液。培育健康犊牛当牛群中病牛较多时,可在犊牛出生后先进行体表消毒,尔后从病牛群中隔离出来,人工喂给健康母牛的初乳,以后喂健康牛乳或消毒乳。断奶时及断奶后3—6个月进行2次结核菌素试验,均为阴性者并入健康牛群。受威胁的犊牛满月后可在胸垂皮下50一100毫升的卡介苗,20天后产生免疫力.可维持12--18个月。对个别症状轻微或病初病牛每日用异烟肼3--4克,分三四次混在精料中饲喂,每3个月为一疗程。症状重者可口服异烟肼每日1--2克,同时肌肉注射链霉素,每次3--5克,隔日1次。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也称牛肺疫,是由丝状霉形体引起的对牛危害严重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肺和胸膜,其病理特征为纤维素性肺炎和浆液纤维素性肺炎。病原

牛肺疫丝状霉形体,过去称星球丝菌。细小,多形,但常见球形,革兰氏染色阴性。多存在于病牛之肺组织、胸腔渗出液和气管分泌物中。日光、干燥和热力均不利于本菌的生存;对苯胺染料和青霉素具有抵抗力。但1%来苏儿、5%漂白粉、1%一2%氢氧化钠或0.2%升汞均能迅速将其杀死。十万分之一的硫柳汞,十万分之一的“九一四”或每毫升含2万一10万国际单位的链霉素,均能抑制本菌。流行特点

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侵害牛类,包括黄牛、牦牛、犏牛、奶牛等,其中3--7岁多发,犊牛少见,本病在我国西北、东北、内蒙古和西藏部分地区曾有过流行,造成很大损失;目前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仍有流行。病牛和带菌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牛肺疫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经消化道或生殖道感染。本病多呈散发性流行,常年可发生,伹以冬春两季多发。非疫区常因引进带菌牛而呈爆发性流行;老疫区因牛对本病具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发病缓慢,通常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往往呈散发性。症状

潜伏期2-4周,短者7天,长者可达讲个月之久。急性型:病初体温升高至40---42℃,鼻孔扩张,鼻翼扇动,有浆液或脓性鼻液流出。呼吸高度困难,呈腹式呼吸,有吭声或痛性短咳。前肢张开,喜站。反刍迟缓或消失,可视粘膜发绀,臀部或肩胛部肌肉震颤。心跳每分钟80—120次。前胸下部及颈垂水肿。胸部叩诊有实音,痛感;听诊时肺泡音减弱;病情严重出现胸水时,叩诊有浊音。若病情恶化,则呼吸极度团难,病牛呻吟,口流白沫,伏卧伸颈,体温下降,最后窒息而死。病程5—8天。亚急性型

其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但病程较长,症状不如急性型明显而典型。慢性型:病牛消瘦,常伴发咳嗽,叩诊胸部有实音且敏感。在老疫区多见牛使疫力下降,消化机能紊乱,食欲反复无常,有的无临床症状但长期带毒,故易与结核相混,应注意鉴别。病程2—4周,也有延续至半年以上者。病理变化

主要特征性病变在呼吸系统,尤其是肺脏和胸腔。肺的损害常限于一侧,初期以小叶性肺炎为特征。中期为该病典型病变,表现为浆液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病肺呈紫红、红、灰红、黄或庆色等不同时期的肝变而变硬,切面呈大理石状外观,间质增宽。病肺与胸膜粘连,胸膜显著增厚并有纤维素附着。胸腔有淡黄色并夹杂有纤维素之渗出物。支气管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肿大、出血。心包液混浊且增多。末期肺部病灶坏死并有结缔组织包囊包裹,严重者结缔组织增生使整个坏死灶瘢痕化。诊断

本病初期不易诊断。若引进种牛在数周内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同时兼有浆液性纤维素胸膜肺炎之症状并结合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诊断可结合补体结合反应。其病理诊断要点为:①肺呈多色彩的大理石样变;②肺间质明显增宽、水肿,肺组织坏死;③浆液纤维素牲胸膜肺炎。

鉴别诊断牛肺疫与牛巴氏病:后者发病急、病程短,有败血症表现,组织和内脏有出血点;肺病变部大理石样变及间质增宽不明显。早期牛肺疫与结核病鉴别:应通过变态反应及血清学试验等区别。防治

非疫区勿从疫区引牛。老疫区宜定期用牛肺疫兔化弱毒菌苗及防注射;发现病牛应隔离、封锁,必要时宰杀淘汰;污染的牛舍、屠宰场应用3%来苏儿或20%石灰乳消毒。本病早期治疗可达到临床治愈。病牛症状消失,肺部病灶被结缔组织包裹或钙化,但长期带菌,应隔离饲养以防传染。具体措施

①“九一四”疗法,肉牛3—4克“九一四”溶于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100--500毫升中,一次静脉注射,间隔5日一次,连用2--4次,现用现配;②抗生素治疗,四环素或土霉素2--3克,每日一次,连用5--7日,静注;链霉素3—6克,每日一次,连用5—7日除此之外辅以强心、健胃等对症治疗。牛巴氏杆菌病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动物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牛之急性经过主要呈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故称牛出血性败血病(牛出败),以高热、肺炎或急性胃肠炎井内脏广泛出血为主要特征。病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细小、两端钝圆的球状短杆菌,多散在、不能运动、不形成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用碱性美磕着染血片或脏器涂片,呈两极浓染,故又称两极杆菌,两极浓染之染色特性具诊断意义。该菌抵抗舟弱,在干燥空气中仅存活2—3天,在血液、排泄物或分泌物中可生存6--10天,但在腐败尸体中可存活1—6月;阳光直射下数分钟死亡,高温立即死亡;一般消毒液均能杀死,对磺胺、土霉素敏感。流行特点

本病遍布全世界,各种畜禽均可发病。本菌为条件病原菌,常存在于健康畜禽的呼吸道,与宿主呈共栖状态。当牛饲养在不卫生的环境中,由于感受风寒、过度疲劳、饥饿等因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该菌乘虚侵入体内,经淋巴液入血液引起败血症。该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其次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亦有经皮肤伤口或蚊蝇叮咬而感染的。该病常年可发生,在气温变化大、阴湿寒冷时更易发病;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发生。症状

潜伏期2—5天。根据临床表现,常可分为败血型和肺炎型两种,也有分三型的。败血型(水肿型或浮肿型):病牛初期体温可高达41—42℃,精神沉郁、反应迟钝、肌肉震颤,呼吸、脉搏加快,眼结膜潮红,食欲废绝,反刍停止。随后病牛头颈、胸前,甚至在肛门和四肢也出现水肿;若水肿涉及到咽部则常发生吞咽、呼吸困难,重者窒息而死。与此同时,病牛常回头观腹,并有混杂粘液或血液且具恶臭味的粪便。一般病程为12—36小时。

肺炎型(胸型)

主要表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病牛呼吸困难,痛苦干咳,有泡沫状鼻汁,后呈脓性。胸部叩诊呈浊音,有疼感。肺部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及水泡性杂音。有的病牛会出现带有黏液和血块的粪便。病程一般为3—7天病理变化

败血型牛出败主要呈全身性急性败血症变化和咽喉部急性炎性水肿。病牛尸检可见咽喉部、下颌间、颈部与胸前皮下发生明显的凹陷性水肿,乎按时会蜘压痕;有时舌体水肿肿大并伸出口腔。切开水肿部会流出微混浊的淡黄色液体。上呼吸道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胃肠呈急性卡他性或出血性炎;颌下、咽背与纵隔淋巴结呈急性浆液出血性炎。全身浆膜与粘膜出血。肺炎型牛出败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肺炎和浆液纤维索性胸膜炎。肺组织颜色从暗红、炭红到灰白,切面呈大理石样景象。随病变发展,在肝变区内可见到干燥、坚实、易碎的瓿黄色坏死灶,个别坏死灶周围还可见到结缔组织形成的包囊。胸腔积聚大量有絮状纤维素的浆液。此外,还常伴有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腹膜炎。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症状和病变可对牛出败作出诊断。其病理诊断要点为:①败血型常见多发性出血及咽喉部水肿;②肺炎型常见纤维素性肺炎与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牛出败与炭疽及气肿疽区别参见炭疽病诊断。防治

预防牛出败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抵抗力。定期预防注射可使用牛出败氢氧化铝菌苗,100千克以下之牛皮下或肌肉注射4毫升,100千克以上者6毫升,免疫力可维持9个月。发现病牛立即隔离治疗。早期应用血清、磺胺类药物治疗效果好,两药同用更佳。血清可用猪、牛出败二价或牛、猪、绵羊三价血清,作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小牛20一40毫升,大牛60—100毫升要时重复2—3次。严重病牛宜同时注射青霉素或链霉素等抗生素。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病,呈慢性经过,临诊主要表现流产、睾丸炎、腱鞘炎和关节炎,病理特征为全身弥漫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和肉芽肿结节形成。病原

布氏杆菌共分为牛、羊、猪、沙林鼠、绵羊和犬布氏杆菌六种。在我国发现的主要为前三种。布氏杆菌为细小的短杆状或球杆状,不产生芽胞,兰氏染色阴性的杆菌。布氏杆菌对热敏感,70℃10分钟即可死亡;阳光直射1小时死亡;在腐败病料中迅速失去活力;一般常用消毒药都能很快将其杀死。流行特点

自然病例主要见于牛、山羊、绵羊和猪。母畜较公畜易感,成年家畜较幼畜易感。病畜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该菌存在于流产胎儿、胎衣、羊水、流产母畜的阴道分泌物及公畜的精液内,多经接触流产时的排出物及乳汁或交配而传播。本病呈地方性流行。新疫区常使大批妊娠母牛流产;老疫区流产减少,但关节炎、于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屡配不孕、睾丸炎等逐渐增多。流行特点

自然病例主要见于牛、山羊、绵羊和猪。母畜较公畜易感,成年家畜较幼畜易感。病畜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该菌存在于流产胎儿、胎衣、羊水、流产母畜的阴道分泌物及公畜的精液内,多经接触流产时的排出物及乳汁或交配而传播。本病呈地方性流行。新疫区常使大批妊娠母牛流产;老疫区流产减少,但关节炎、于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屡配不孕、睾丸炎等逐渐增多。症状

潜伏期短者两周,长者可达半年。母牛流产是本病的主要症状,流产多发生于怀孕5—7个月,产出死胎或软弱胎儿。母牛流产后常伴有胎衣不下或子宫内膜炎,阴道内继续排出红褐色恶臭液体,可持续2—3周,或者子宫蓄脓长期不愈,甚至因慢性子宫内膜炎而造成不孕。患病公牛常发生睾丸尖或附皋炎。病理变化

母牛的病变主要在子宫内部。在于宫绒毛膜间隙有污灰色或黄色无气味的胶样渗出物;绒毛虞乏皱毛有坏死病灶,表面覆以黄色坏死物或圬灰色脓液;胎膜因水肿而肥厚,呈胶样浸润,表面覆以纤维素和脓汁。流产的胎儿主要为败血症变化,脾与淋巴结肿大,肝脏中有坏死灶,肺常见支气管肺炎。流产之后母牛常继发1lE性于宫炎,子宫内膜充血、水肿,呈圬红色,有时还可见弥漫性红色斑纹,有时尚可见到局灶性坏死和溃疡;输卵管肿大,有时可见卵巢囊肿;严重时乳腺可因间质性炎而发生萎缩和硬化。公牛主要是化脓坏死性睾丸爽或跗皋炎。卑丸显著肿大,其被膜与外浆膜层粘连,切面可见到坏死灶或化脓灶。阴茎可以出现红肿,其黏膜上有时可见到小而硬的结节。诊断

本病之流行特点、临惨症状和病理变化均无明显特征。流产是最重要的症状之一,流产后的子宫、胎儿和胎膜均有明显病变,因此确诊本病只有通过细菌学、血清学、变态反应等实验室手段。防治

防治本病主要是保护健康牛群、消灭疫场的布氏杆菌病和培育健康幼畜三个方面,措施如下:①加强检疫,引种时检疫,引入后隔离观察一个月,确认健康后方能合群;②定期预防注射,如布氏杆菌19号弱毒菌苗或冻干布氏杆菌羊5号弱毒菌苗可于成年母牛每年配种前1—2个月注射,免疫期1年;③严格消毒,对病牛圬染的圈舍、运动场、饲槽等用5%克辽林、5%来苏儿、10%一2096石灰乳或2%氢氧化钠等消毒;病牛皮用3%一596来苏儿浸泡24小时后利用;乳汁煮沸消毒;粪便发酵处理,防治④培育健康幼畜,约占50%的隐性病牛,在隔离饲养条件下可经2—4年而自然痊愈;在奶牛场可用健康公牛的精液人工授精,犊牛出生后食母乳3—5天送犊牛隔离舍喂以消毒乳和健康乳;6个月后作间隔为5—6周的两次检疫,阴性者送入健康牛群;阳性者送人病牛群,从而达到逐步更新、净化牛场的目的。和’对流产后继续于宫内膜炎的病牛可用196高锰酸钾冲洗子宫和阴道,每日1—2次,经2—3天后隔日1次,直至阴道五分泌物流出为止。严重病例可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中药益母散对母牛效果良好,益母草30克、黄芩18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热地15克、白术15克、双花15克、连翘15克、白芍15克,共研细末,开水冲,候温服。

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常呈散发或地方性减行。其特征舟脾脏肿大,皮下和浆膜下出血性胶样浸润,血液凝固不良,死后尸僵不全。病原

炭疽杆菌是一种不运动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长3--8微米,宽1—1.5微米。在血液中单个或成对存在,少数呈3--5个菌体组成的短链,菌体两端平截,有明显的荚膜;在培养物中菌体呈竹节状的长链,伹不易形成荚膜;体内之菌体无芽胞,伹在体外接触空气后很快形成芽胞。本菌菌体抵抗力不强,在夏季腐败情况下24--96小时死亡;煮沸2--5分钟立即死亡;对青霉素敏感。伹该菌之芽胞抵抗力则特别强,在直射阳光下可生存4天,在干燥环境中可存活10年,在土壤中可存活30年;煮费1时尚能检出少数芽胞,加热100℃,2小时才能全部杀死。消毒药杀芽胞的效果为:乙醇对芽胞无害;3%一5%石炭酸1—3天;3%一5%来苏儿12~24小时;4%碘酊2小时;2%福尔马林、O.1%升汞为20分钟,若在0.1%升汞中加入0.5%盐酸则1—5分钟;据报道20%漂白粉或10%氢氧化钠消毒作用显著。流行特点

各种家畜均可感染,其中牛、马、绵羊感受性最强;山羊、水牛、骆驼和鹿次之;猪感受性较低。实验动物与人亦具感受性。本病具有发病急、病程短、瞄、可视黏膜发绀、天然孔出血等流行特点。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和尸体等都可作为传染来源。该病人侵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有经皮肤及呼吸道感染者。该菌入侵门户主要是咽、扁桃体、肺和皮肤。该病多为散发,常发生于夏季。症状

自然感染者潜伏期1--3天,也有长至14天的。根据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三型。病牛多呈急性经过,病初体温高达41—41℃,呼吸增速,心跳加快;食欲废绝,有时可见瘤胃膨胀;可视黏膜有出血点或出棘;有时精神兴奋,行走摇摆;炭疽痈常发生于颈、胸、腰及外阴,有时发生于口腔,造成严重的呼吸困难;发生肠痈时,下痢带血,肛门浮肿。最急性型常在放牧或使役中突然倒毙,无典型症状;炭疽痈多在亚急性型时出现。病理变化

牛之炭疽常呈败血型,也可表现为痈型。1.败血型(全身型)炭疽尸僵不全或缺如,尸体极易腐败而致腹部膨大;从鼻孔和肛门等天然孔流出不凝固的暗红色血液;可视黏膜发绀,并散在出血点;因机体缺氧、脱水和溶血,故血液黑红、浓稠、凝固不l呈煤焦油样;剥开皮肤可见皮下、肌肉及浆膜下有出血性胶样浸润;脾脏显著肿大,较正常大2—3倍,脾体暗红色.软如泥状;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黑红色。2病理变化痈型(局灶型)炭疽当机体抵抗力较强或入侵的病原较少、毒力较弱时,则病变常定位于局部,即痈型炭疽。炭疽痈实质上是局部组织或器官发生的出血坏死性或浆液出血性炎症。其中心部位发生坏死呈黑褐色,致密、坚实;坏死区周围出血、色红;再向外则是大面积淡黄色或黄红色胶样浸润。炭疽痈常发部位为肠和皮肤,即出现肠痈和皮肤痈;肠痈多见于十二指肠和空肠,皮肤痈常见于颈、胸前、肩胛或腹下、阴囊与乳房等部位。诊断

因炭疽病经过急、死亡快,加之疑似炭疽病例严禁剖检,故诊断较为困难。其诊断要点为:①血液、病变组织和淋巴结涂片细菌检查时发现炭疽杆菌;②天然孔出血,血液黑色、凝固不良,如煤焦油样;③黏膜、浆膜多发生出血,浆膜腔积液;

诊断④败血脾及出血性淋巴结炎;⑤可见到肠痈或皮肤痈;⑥为进一步确诊可采用动物接种试验、血清学诊断及鉴别诊断等。炭疽与气肿疽区别:牛气肿疽多具气性肿胀,有啦发音;患部肌肉红黑色,切面呈海绵状;脾和血液无明显变化。炭疽与巴氏杆菌病区别:颈部肿胀与炭疽相似,但脾不肿大;血液凝固良好。防治

炭疽病要抓好预防注射和尸体处理两个主要环节。每年定期注射无毒炭疽芽胞苗1毫升(1岁以内牛o.5毫升)或Ⅱ号炭疽芽胞苗1毫升(不分年龄)。疑似炭疽尸体应严禁剖检、焚烧或深埋。一旦发病,应及时报告疫情,立即封锁隔离,加强消毒并紧急预防接种。封锁区内牛舍用20%漂白柑或10%氢氧化钠消毒,病牛粪便及垫草应焚烧。疫区封锁必须在最后一头病畜死亡或痊愈后14天,经全面大消毒方能解除。

防治

炭疽病早期应用抗炭疽血清可获得良好效果,成年牛静脉或皮下或腹腔注射100—300毫升;若注射后体温仍不下降,则可于12--24小时后再重复注射一次。按每千克体重4000—8000国际单位肌肉注射青霉素,每日2—3次,治疗效果良好;若将青霉素与抗炭疽血清或链霉素合并应用,则效果更好;土霉素之疗效亦较理想。磺胺类药物对炭疽有效,以磺胺嘧啶为最好;首次剂量每千克体重O.2克,以后减半,每日1—2次。气肿疽

气肿疽俗称黑腿病或鸣疽,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局部骨胳肌的出血坏死性炎、皮下和肌间结缔组织鳃液出血牲炎,并在其中产生气体,压之有捻发者,严堂者常伴有驻行。病原

气肿疽梭菌为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长2—8微米,宽o.5—0.6微米。能运动、无荚膜,在体内外均可形成芽胞,能产生不耐热的外毒素。芽胞抵抗力强,可在泥土中保持5年以上,在腐败尸体中可存活3个月。在液体或组织内的芽胞经煮沸20分钟、o.2%升汞10分钟或3%福尔马林15分钟方能杀死。流行特点

自然感染一般多发于黄牛、水牛、奶牛、牦牛、犏牛易感性较小。发病年龄为0,5—5岁,尤以1—2岁多发,死亡居多。羊、猪、骆驼亦可感染。病牛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处理不当的尸体,污染的饲料、水源及士壤会成为持久性传染来源。该病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深部创伤感染也有可能。本病呈地方性流行,有一定季节性,夏季放牧(尤其在炎热干旱时)容易发生,这与蛇、蝇、蚊活动有关。症状

潜伏期3—5天。往往突然发病,体温达41—42度,轻度跛行,食欲和反刍停止。不久会在肩、股、颈、臂、胸、腰等肌肉丰满处发生炎性肿胀,初热而痛,后变冷,触诊时肿胀部分有捻发音。睁胀部分皮肤千硬而呈暗黑色,穿刺或切面有黑红色液体流出,内含气泡,有特殊臭气,肉质黑红而松胜,周围组织水肿;局部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呼吸增速,脉细弱面快。病程1—2天。病理变化

尸体迅速腐败和臌胀,天然孔常有带泡沫血样的液体流出,患部肌肉黑红色,肌间充满气体,呈疏松多孔之梅绵状,有酸败气味。局部淋巴结充血、出血或水肿。肝、肾呈暗黑色,常因充血稍肿大,还可见到豆粒大至核桃大之坏死灶;切面有带气泡之血液流出,呈多孔海绵状。其他器官常呈败血症的一般变化。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典型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其病理诊断要点为①丰厚肌肉的气性坏疽和水肿,有捻发音;②丰厚肌肉切面呈海绵状,且有暗红色坏死灶。

诊断

③丰厚肌肉切面有含泡沫的红色液体流出,井散发酸臭味。炭疽、巴氏杆菌病及恶性水肿也有皮下结缔组织的水肿变化,应与气肿疽相区别。炭疽、巴氏杆菌病与气肿疽之区别参见本节炭疽病之诊断。气肿疽与恶性水肿的区别:恶性水肿的发生与皮肤损伤病史有关;恶性水肿主要发生在皮下,且部位不定;恶性水肿无发病年龄与品种区别诊断

在流行的地区及其周围,每年春秋两季进行气肿疽甲醛菌苗或明矾菌苗预防接种。若已发病,则要实施隔离、消毒等卫生措施。死牛不可剥皮肉食,宜深埋或烧毁。早期之全身治疗可用抗气肿疽血清150--200毫升,重症患者8—12小时后再重复一次。实践证明,气肿颅期应用青霉素肌肉注射,每次100万一200万国际单位,每日2—3次;或四环素静脉注射,每次2—3克,溶于5%葡萄糖2000毫升,每日1—2次;会收到良好的作用。早期之肿胀部位的局部治疗可用0.25%一0.5%昔鲁卡因溶液10--20毫升溶解青霉素80万一120万国际单位在周围分点注射,可收到良好效果。恶性水肿

恶性水肿是由梭苗引起的多种动物的一种急性、创伤性、中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病变组织发生气性水肿,井伴有发热和全身性毒血症。病原

恶性水肿之病原主要为腐败梭菌。水肿梭菌、魏氏梭菌、溶组织梭苗等也可致病或参与致病。腐败梭菌是两端钝圃、严格厌氧的粗大杆菌,在体内外均易形成芽胞,芽胞在茁体中央,使菌体呈梭形。腐败梭菌能产生αβγδ四种毒素,α毒索为卵磷脂酶,具有坏死、致死和溶血作用;p毒素为脱氧核糖横敢酶,有杀白细胞的作用;γ和δ毒素分别具有透明质酸酶和溶血素活性。这些毒素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耝织炎性水肿和坏死,毒素吸收后可引起致死性的毒血症。腐败梭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其芽胞抵抗力很强,一般消毒药物短期难以凑效,但20%漂白粉、3%一50,6硫酸石炭酸合剂、396—5%氢氧化钠等强力消毒药可于较短时间内杀灭。流行特点

在哺乳动物中,牛、绵羊;马发病较多,猪、山羊次之,鸽于也会发病。年龄、性别、品种与发病无关。病畜在本病的传染方面意义不大,伹可将病原体散布于外界,不容忽视。该病传染主要由于外伤如去势、断尾、分娩、外科手术、注射等没有严格消毒致本菌芽胞污染而引起感染。本病一般只是散发形式,但外伤(如断尾)在消毒不严时,也会伙同发病。症状

潜伏期12~72小时。病牛初减食,体温升高,在伤口周围发生炎性水肿,迅速弥散扩大,尤其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处更明显。病变部初坚实、灼热、疼痛、后变无热、无痛、手压柔软、有捻发音。切开肿胀部,皮下和肌间结缔组织内有多量淡黄色或红褐色液体浸润并流出,有少数气泡,具有腥臭味。创面呈苍白色,肌肉暗红色。病程发展急剧,多有高热稽留,呼吸困难,脉搏细速,眼结膜充血发绀,偶有腹泻,多在1—3日内死亡。母牛若经分娩感染,则在2—5日内阴道流出不洁的红褐色恶臭液体,阴道黏膜潮红增温、会阴水肿,并迅速蔓延至腹下、股部,以致发生运动障碍和前述全身症状。公牛因去势感染时,多在2—5日内,阴囊、腹下发生弥漫性气性炎性水肿、疝痛、腹壁知觉过敏,与此同时也伴有前述全身症状。病理变化

死于恶性水肿的病牛尸体腐败很快,故应尽早剖检。因腐败梭菌经伤口进入组织,繁殖并产生毒素,损害血管壁并引起毒血症,故在剖检时可发现局部组织的弥漫性水肿;皮下有污黄色液体浸润,含有腐败酸臭味的气泡;肌肉呈灰白或暗褐色,多含有气泡;脾、淋巴结肿大,偶有气泡;肝、肾浊肿,有灰黄色病灶;腹腔和心包腔积有多量液体。诊断

据临诊特点,符合外伤情况及病理剖检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诊断要点为:①发病前常有外伤史;②病变部明显水肿,水肿液内含气泡;③病变部肌肉变性、坏死;④若为产后发病,则子宫及其周围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等)明显水肿,内含气泡;⑤若为去势后发病,则阴囊、腹甲发生弥漫性炎性水肿⑥确诊尚需结合动物接种试骏、细菌学诊断等。恶性水肿与炭疽及气肿疽在临床上应予以鉴别,参见本节炭疽及气肿疽之诊断。防治

外伤(包括分娩和去势等)后严格消毒及正确治疗是防治本病的重要措施。早期用青霉素或与链霉素职合应用,在病灶周围注射,甚为有效。四环素或土霉素静脉注射,尽早应用时效果亦好。亦可采用磺胺药物与抗生素并用。早期之局部治疗可切开肿胀处,清创使病变部分充分通气,再用1%高锰酸钾或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后撒入磺胺碘仿合剂等外科防腐消毒药,井施以开放疗法。机体全身可采用强心、补液、解毒等对症疗法。

兔病毒性出血症

该病又叫兔出血性肺炎或兔病毒性败血症,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最急性型,兔在吃食时,突然尖叫,倒地抽搐,很快死亡;急性型,体温升高至41~42℃,不食、精神沉郁,呼吸140次/分,患兔数小时至2日内死亡;温和型,常发生在3个月龄之内的幼兔,有体温升高和神经症状,部分病兔可以恢复。预防病毒性出血症组织灭能疫苗,仔兔断奶后接种1次,成年兔每年进行2次接种,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1~2毫升。病毒性出血症和A型魏氏梭菌二联灭能疫苗,断奶仔猪皮下注射2毫升,成年兔每年2次皮下注射,每次2毫升。巴氏杆菌病本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兔急性败血症、传染性鼻炎、地方性肺炎、中耳炎、结膜炎、睾丸炎及脓肿等,是危害养兔业的重要疫病之一。预防兔巴氏杆菌氢氧化铝甲醛苗,皮下注射1毫升,免疫期4~6个月。兔巴氏杆菌和魏氏梭菌二联菌苗,未断奶兔皮下注射1毫升,其余兔2毫升,4~6个月,进行第二次注射。治疗①病毒性出血症组织灭能疫苗,发病早期每只肌肉注射4毫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②猪体化抗兔病毒性出血高免血清,发病早期,皮下注射4毫升,治疗效果良好。③牛体化高免血清,每公斤体重2~3毫升,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2~3天。④板蓝根注射液2毫升、维生素C注射液2毫升,肌肉注射。⑤聚肌胞注射液1毫克、维生素C注射液500毫克,醋酸可的松注射液50毫克,肌肉注射。同时板蓝根冲剂水冲后,自由饮用。治疗青霉素10~20万单位,链霉素10~2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2~3天。②环丙沙星注射液0.5毫升,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③2.5%恩诺沙星注射液0.5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天。④磺胺嘧啶注射液,每公斤体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