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提分练第4讲透镜及其应用第2课时实验专项训练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课件新版教科版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提分练第4讲透镜及其应用第2课时实验专项训练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课件新版教科版_第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提分练第4讲透镜及其应用第2课时实验专项训练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课件新版教科版_第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提分练第4讲透镜及其应用第2课时实验专项训练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课件新版教科版_第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提分练第4讲透镜及其应用第2课时实验专项训练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课件新版教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讲透镜及其应用

JK版八年级上期末提分练案第2课时实验专项训练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4讲透镜及其应用JK版八年级上期末提分练案第2见习题见习题123答案呈现提示:点击进入习题见习题见习题见习题456见习题见习题7见习题见习题123答案呈现提示:点击进入习题见1.【中考·齐齐哈尔】小伟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中考·齐齐哈尔】小伟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1)小伟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点拨】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1)小伟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2)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放大【点拨】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时,f<u<2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2)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3)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步骤(2)中的像相比,大小将变______。靠近【点拨】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他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步骤(2)中的像相比,大小将变小小(3)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4)如图乙所示,小伟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小伟发现,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向________移动。(4)如图乙所示,小伟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点拨】如图乙所示,小伟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移动光屏,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实验一段时间蜡烛燃烧变短,由于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以成的像将移动到光屏的上方。【答案】照相机;上【点拨】如图乙所示,小伟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2.【中考·益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明在实验室选用了光具座、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把凸透镜安放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2.【中考·益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明在实验室选(1)将蜡烛放在25cm刻度线处,则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点拨】将蜡烛放在25cm刻度线处,u=50.0cm-25.0cm=25.0cm,f<u<2f,则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1)将蜡烛放在25cm刻度线处,则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2)如果在实验时不小心把点燃的蜡烛碰到图示位置,在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______(填“x轴正方向”“x轴负方向”“y轴正方向”或“y轴负方向”)移动。【点拨】如果在实验时不小心把点燃的蜡烛碰到图示位置,在光屏上的像将向x轴正方向移动。x轴正方向(2)如果在实验时不小心把点燃的蜡烛碰到图示位置,在光屏上的(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眼睛在_________(填“透镜左侧”或“透镜右侧”)可观察到蜡烛的像。【点拨】将蜡烛移至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物距为50.0cm-40.0cm=10.0cm,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眼睛在透镜右侧可观察到蜡烛的像。透镜右侧(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眼睛在___3.【中考·滨州】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前面学过,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提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什么关系。3.【中考·滨州】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点拨】由题中提供的情景可以看出,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成像虚实、大小、正倒不同,故提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答案】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点拨】由题中提供的情景可以看出,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2)如图甲,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点拨】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最小、最亮的光斑为焦点,焦点到透镜的距离为焦距,由图甲可以看出此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10.0cm,则透镜的焦距为10.0cm。10.0(2)如图甲,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3)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将凸透镜放在刻度线50cm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10cm刻度线处,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___(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3)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将凸透镜放在刻度线50【点拨】图乙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40cm,大于二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答案】照相机【点拨】图乙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40cm,大于二倍焦距,(4)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________。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当f<u<2f时,物体移动速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4)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像距v和【点拨】由图丙可以看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大。当u>2f时,物距变化很大时,像距变化很小,则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当f<u<2f时,物距变化很小时,像距变化很大,则物体移动速度小于像移动的速度。【答案】增大;大于;小于【点拨】由图丙可以看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4.【中考·德州】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4.【中考·德州】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在图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2)实验中,光屏上已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某同学不小心用手指的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则光屏上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填“指尖的像”“指尖的影子”或“完整烛焰的像”)。缩小照相机完整烛焰的像(1)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在图示位置时,移动光屏(3)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在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也能看到一个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蜡烛的像,把光屏移动到这个像所在的位置,光屏上______(填“有”或“没有”)这个像。等大没有(3)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在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也能看到一个5.【中考·福建】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像采集设备。5.【中考·福建】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像采集(1)如图甲所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镜头靠近人时,像的大小将变________,此时像会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如图乙所示。(1)如图甲所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__【点拨】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镜头靠近人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会远离透镜,像要变大。【答案】实;大;远离【点拨】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大于(2)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________。(2)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A.5m

B.0.5m

C.0.05m

D.0.005mA.5mB.0.5mC.0.05mD.0.【点拨】由表中数据可知,当物距大于0.50m时,像距保持0.5cm几乎不变,像距接近焦距,故选D。【答案】D【点拨】由表中数据可知,当物距大于0.50m时,像距保持0(3)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因为手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用“调焦”。

手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3)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_6.【中考·淄博】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6.【中考·淄博】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1)如图甲所示,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图乙中的_____,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填“照相机”“幻灯片”或“放大镜”)。【点拨】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由图甲可知,物距为40cm,则u>2f,所以,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是图乙中的D,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D照相机(1)如图甲所示,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图乙中(2)小明把蜡烛依次放在A、B位置,在坐标纸上记录了光屏上像的大小。如图丙所示(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所成的像)。跟同学们交流后发现:①成倒立放大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②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______。(2)小明把蜡烛依次放在A、B位置,在坐标纸上记录了光屏上像【点拨】①成倒立、放大像的条件是2f>u>f;②由图丙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答案】①2f>u>f

②增大【点拨】①成倒立、放大像的条件是2f>u>f;②由图丙可知,(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小明又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处,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聪明的小明拿起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拿起的眼镜是_________(填“近视镜”或“远视镜”)。(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小明又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点拨】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处,即u=18cm,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实像,根据图丙可知,像可能在100cm刻度之外,所以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实验中,小明拿起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该眼镜是凸透镜,即远视镜。【答案】像在100cm刻度之外;远视镜【点拨】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处,即u=18cm,物7.【中考·临沂】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装置如图甲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图甲中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______(填序号)。A.28cm

B.18cm

C.8cmB7.【中考·临沂】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3)若步骤(2)中未调整光屏的位置,则需在凸透镜前加一个_____(填“凸”或“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像。左凹(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要想在(4)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图乙)放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丙中的___(填序号)。A(4)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图乙)放在离凸透镜5cm的第4讲透镜及其应用

JK版八年级上期末提分练案第2课时实验专项训练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4讲透镜及其应用JK版八年级上期末提分练案第2见习题见习题123答案呈现提示:点击进入习题见习题见习题见习题456见习题见习题7见习题见习题123答案呈现提示:点击进入习题见1.【中考·齐齐哈尔】小伟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中考·齐齐哈尔】小伟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1)小伟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点拨】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1)小伟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2)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放大【点拨】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时,f<u<2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2)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3)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步骤(2)中的像相比,大小将变______。靠近【点拨】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他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步骤(2)中的像相比,大小将变小小(3)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4)如图乙所示,小伟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小伟发现,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向________移动。(4)如图乙所示,小伟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点拨】如图乙所示,小伟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移动光屏,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实验一段时间蜡烛燃烧变短,由于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以成的像将移动到光屏的上方。【答案】照相机;上【点拨】如图乙所示,小伟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2.【中考·益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明在实验室选用了光具座、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把凸透镜安放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2.【中考·益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明在实验室选(1)将蜡烛放在25cm刻度线处,则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点拨】将蜡烛放在25cm刻度线处,u=50.0cm-25.0cm=25.0cm,f<u<2f,则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1)将蜡烛放在25cm刻度线处,则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2)如果在实验时不小心把点燃的蜡烛碰到图示位置,在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______(填“x轴正方向”“x轴负方向”“y轴正方向”或“y轴负方向”)移动。【点拨】如果在实验时不小心把点燃的蜡烛碰到图示位置,在光屏上的像将向x轴正方向移动。x轴正方向(2)如果在实验时不小心把点燃的蜡烛碰到图示位置,在光屏上的(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眼睛在_________(填“透镜左侧”或“透镜右侧”)可观察到蜡烛的像。【点拨】将蜡烛移至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物距为50.0cm-40.0cm=10.0cm,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眼睛在透镜右侧可观察到蜡烛的像。透镜右侧(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眼睛在___3.【中考·滨州】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前面学过,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提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什么关系。3.【中考·滨州】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点拨】由题中提供的情景可以看出,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成像虚实、大小、正倒不同,故提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答案】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点拨】由题中提供的情景可以看出,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2)如图甲,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点拨】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最小、最亮的光斑为焦点,焦点到透镜的距离为焦距,由图甲可以看出此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10.0cm,则透镜的焦距为10.0cm。10.0(2)如图甲,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3)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将凸透镜放在刻度线50cm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10cm刻度线处,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___(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3)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将凸透镜放在刻度线50【点拨】图乙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40cm,大于二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答案】照相机【点拨】图乙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40cm,大于二倍焦距,(4)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________。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当f<u<2f时,物体移动速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4)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像距v和【点拨】由图丙可以看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大。当u>2f时,物距变化很大时,像距变化很小,则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当f<u<2f时,物距变化很小时,像距变化很大,则物体移动速度小于像移动的速度。【答案】增大;大于;小于【点拨】由图丙可以看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4.【中考·德州】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4.【中考·德州】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在图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2)实验中,光屏上已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某同学不小心用手指的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则光屏上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填“指尖的像”“指尖的影子”或“完整烛焰的像”)。缩小照相机完整烛焰的像(1)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在图示位置时,移动光屏(3)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在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也能看到一个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蜡烛的像,把光屏移动到这个像所在的位置,光屏上______(填“有”或“没有”)这个像。等大没有(3)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在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也能看到一个5.【中考·福建】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像采集设备。5.【中考·福建】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像采集(1)如图甲所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镜头靠近人时,像的大小将变________,此时像会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如图乙所示。(1)如图甲所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__【点拨】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镜头靠近人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会远离透镜,像要变大。【答案】实;大;远离【点拨】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大于(2)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________。(2)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A.5m

B.0.5m

C.0.05m

D.0.005mA.5mB.0.5mC.0.05mD.0.【点拨】由表中数据可知,当物距大于0.50m时,像距保持0.5cm几乎不变,像距接近焦距,故选D。【答案】D【点拨】由表中数据可知,当物距大于0.50m时,像距保持0(3)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拨】因为手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用“调焦”。

手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3)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_6.【中考·淄博】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6.【中考·淄博】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1)如图甲所示,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图乙中的_____,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填“照相机”“幻灯片”或“放大镜”)。【点拨】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由图甲可知,物距为40cm,则u>2f,所以,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是图乙中的D,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D照相机(1)如图甲所示,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