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两极世界的形成_第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两极世界的形成_第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两极世界的形成_第3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两极世界的形成_第4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两极世界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极世界的形成两极世界的形成明确考向把握主线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本讲主要讲述了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两极格局的确立。二战后期,美国和苏联确立了战后两国共同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二战后,美国凭借着强大的经济优势,妄图称霸世界,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冷战”在加剧世界紧张局势的同时,也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考纲要求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明确考向把握主线课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一、美苏“冷战”1.背景(1)二战后期确立的________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二战极大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______________上的矛盾日益加剧。2.信号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________________”。雅尔塔国家利益铁幕演说一、美苏“冷战”雅尔塔国家利益铁幕演说3.标志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____________”。4.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5.表现3.影响两大_________集团对峙的局面出现,美苏两极格局形成。领域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实施______________,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军事成立北约,以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成立________,以对抗北约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约军事政治3.标志领域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学法引领]两极世界形成的“一、二、三”一个体系:雅尔塔体系。二种对抗形成:一是“冷战”;二是“热战”。三大对抗领域:即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学法引领]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国家分裂(1)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___________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分裂: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__________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2.局部热战(1)1950年__________爆发,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二战后法国、美国先后发动侵略________的战争。联邦共和国大韩民国朝鲜战争越南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联邦共和国大韩民国朝鲜战争越南3.核危机1962年,________导弹危机,苏联最终从古巴撤出导弹。4.阶段特征(1)世界在全面“________”和局部热战间交替。(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古巴冷战3.核危机古巴冷战[学法引领]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的“二、三、四”两大特征:以美苏对抗为标志和“冷战”“热战”的斗争形式。三个步骤: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对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对经互会)和军事上(北约对华约)。四个结果:德国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学法引领]1.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1)相同点①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②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1.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2)不同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提出针对“希土危机”针对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内容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经济援助计划表现形式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以此来达到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的目的影响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同时也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2)不同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提出针对“希土危机”针对二战2.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区别雅尔塔体系是美、英、苏三国首脑通过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联系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2.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3.两极格局的特点及启示(1)特点:①美国、苏联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两个阵线都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大局。②世界两极格局,实际是以美苏为中心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美苏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③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交织在一起。“冷战”是斗争的主要形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在压制共产主义和稳定资本主义过程中不诉诸战争,由此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3.两极格局的特点及启示(2)启示:①国际关系变动的根源是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是建立在新的力量均势的基础上的,是各种力量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③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地位的根本因素是综合国力。(2)启示:①国际关系变动的根源是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为两极格局奠定基础。二战后期,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2.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不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3.美苏“冷战”时期,世界不太平,仍然有局部战争。“冷战”是指二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对抗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如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在局部地区实行“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为两极格局奠定基础。材料一

……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的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乔治·凯南1.材料一中“北风的直接胁迫”“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提示:(1)“北风的直接胁迫”:战争冲突。(2)“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冷战”政策。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一……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材料二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持他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强加于他们的侵略活动……就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的讲话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状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材料二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持他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共同目的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提示:(1)共同目的: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2)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苏反共;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进而遏制苏联。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共同目的材料三

1955年3月,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3.材料三中丘吉尔说的“新式武器”是指什么?如何理解“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提示:(1)核武器。(2)核武器的巨大威慑力和暂时的核平衡使美苏两国不敢轻易发动世界大战,客观上形成了相对安全的局面。材料三1955年3月,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结论分析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1.题型特点:此题型加强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而且题干所展现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结论分析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2.解题方法:(1)回答这类选择题时,主要的不是凭借历史知识,而是依靠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较高的史学理论水平。主要搞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要根据题干的结论,分析与史实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辨析,同时以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2)注意问题的转换,根据论点所指事件的时间信息,利用所学知识与之关联,对题目观点进行论证或者否定。2.解题方法:

上世纪美国“最出色”的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次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并要保持“坚定与耐心”。这些言论(

)A.批评了冷战政策B.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C.力图缓和与苏联之间的关系D.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 上世纪美国“最出色”的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我[解析]

由1946年,冷战还没全面开始,排除A项。B项表述错误,二战后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分歧日益扩大。由“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看出C项表述错误。[答案]

D[解析]由1946年,冷战还没全面开始,排除A项。B项表述

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肯尼迪曾评价柏林墙是“世界上第一堵不是用于抵御敌人,而是用来对付自己的百姓的墙。”下列关于柏林墙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修筑柏林墙是为了防止法西斯死灰复燃②柏林墙是二战后东西方冷战关系的标志③柏林墙切断了东西柏林之间的联系和自由往来④1990年柏林墙被拆除即标志雅尔塔体系彻底完结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 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肯尼迪曾评价柏林墙是[解析]

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象征”。柏林墙的建立,阻止了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来往,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故②③正确,符合题意。①与史实不符;柏林墙被拆除的时间是1989年,故排除④。[答案]

B[解析]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象征”。柏林墙的建立,阻止了东ThankYou!ThankYou!两极世界的形成两极世界的形成明确考向把握主线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本讲主要讲述了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两极格局的确立。二战后期,美国和苏联确立了战后两国共同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二战后,美国凭借着强大的经济优势,妄图称霸世界,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冷战”在加剧世界紧张局势的同时,也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考纲要求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明确考向把握主线课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一、美苏“冷战”1.背景(1)二战后期确立的________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二战极大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______________上的矛盾日益加剧。2.信号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________________”。雅尔塔国家利益铁幕演说一、美苏“冷战”雅尔塔国家利益铁幕演说3.标志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____________”。4.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5.表现3.影响两大_________集团对峙的局面出现,美苏两极格局形成。领域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实施______________,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军事成立北约,以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成立________,以对抗北约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约军事政治3.标志领域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学法引领]两极世界形成的“一、二、三”一个体系:雅尔塔体系。二种对抗形成:一是“冷战”;二是“热战”。三大对抗领域:即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学法引领]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国家分裂(1)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___________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分裂: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__________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2.局部热战(1)1950年__________爆发,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二战后法国、美国先后发动侵略________的战争。联邦共和国大韩民国朝鲜战争越南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联邦共和国大韩民国朝鲜战争越南3.核危机1962年,________导弹危机,苏联最终从古巴撤出导弹。4.阶段特征(1)世界在全面“________”和局部热战间交替。(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古巴冷战3.核危机古巴冷战[学法引领]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的“二、三、四”两大特征:以美苏对抗为标志和“冷战”“热战”的斗争形式。三个步骤: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对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对经互会)和军事上(北约对华约)。四个结果:德国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学法引领]1.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1)相同点①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②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1.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2)不同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提出针对“希土危机”针对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内容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经济援助计划表现形式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以此来达到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的目的影响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同时也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2)不同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提出针对“希土危机”针对二战2.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区别雅尔塔体系是美、英、苏三国首脑通过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联系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2.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3.两极格局的特点及启示(1)特点:①美国、苏联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两个阵线都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大局。②世界两极格局,实际是以美苏为中心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美苏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③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交织在一起。“冷战”是斗争的主要形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在压制共产主义和稳定资本主义过程中不诉诸战争,由此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3.两极格局的特点及启示(2)启示:①国际关系变动的根源是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是建立在新的力量均势的基础上的,是各种力量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③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地位的根本因素是综合国力。(2)启示:①国际关系变动的根源是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为两极格局奠定基础。二战后期,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2.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不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3.美苏“冷战”时期,世界不太平,仍然有局部战争。“冷战”是指二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对抗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如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在局部地区实行“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为两极格局奠定基础。材料一

……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的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乔治·凯南1.材料一中“北风的直接胁迫”“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提示:(1)“北风的直接胁迫”:战争冲突。(2)“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冷战”政策。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一……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材料二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持他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强加于他们的侵略活动……就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的讲话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状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材料二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持他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共同目的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提示:(1)共同目的: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2)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苏反共;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进而遏制苏联。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共同目的材料三

1955年3月,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3.材料三中丘吉尔说的“新式武器”是指什么?如何理解“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提示:(1)核武器。(2)核武器的巨大威慑力和暂时的核平衡使美苏两国不敢轻易发动世界大战,客观上形成了相对安全的局面。材料三1955年3月,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结论分析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1.题型特点:此题型加强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而且题干所展现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