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与人类起源(ScienceandHumanOrigins)byAnnGauger,DouglasAxeandCaseyLuskin,DiscoveryInstitute,2012高杰,阿克斯,拉斯金原著潘柏滔钱锟合译简介支持人类的起源乃是纯粹基于达尔文的进化机制的证据被认为是压倒性的?真的吗?在这本小书中三个科学家挑战人类可以根据无方向的自然选择过程进化而来的宣称。他们审慎地评估人类与猿猴源自共同祖先的化石和基因证据,同时揭露近日科学界宣告现代人类不可能源自两个人始祖的真相。目录前言1. 科学与人类起源 高杰2. 达尔文不能运作的小机器 阿克斯3. 人类起源和化石记录 拉斯金4. 弗朗西斯,柯林斯,垃圾基因和染色体融合 拉斯金5. 科学与亚当夏娃 高杰作者简介前言切斯特顿(G.K.Chesterton)在《永在的人(TheEverlastingMan)》一书中说得好:“人不只是一种进化,而是一场革命。”(注1)对于人类的起源乃是纯粹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而来的说法,很多人都感到不安,切斯特顿的评论简洁地刻画出这个感受。甚至与达尔文一同首创人类发展基于自然选择机制的进化论的华莱斯(AlfredRusselWallace),要解释人类的来源,至终也是摒弃了一套纯粹基于达尔文进化的理论,而比较喜欢采用某种智慧设计的形式。(注2)自从一百五十多年前达尔文首倡无引导式的进化论以来,一系列的科学家、哲学家和公共知识分子都提出相同的疑问。但是舆论界重复地宣吿,人类的起源乃是纯粹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说,是无可置疑的。的确,几乎每月都有新的化石或是科研项目,被誉为支持人类进化的无可争辩的压倒性证据。但是,支持人类进化而来的达尔文理论的证据真有这么大的说服力吗?在这本书中几位科学家要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的研究结果可能让你大吃一惊。高杰(AnnGauger)是一位发育生物学(胚胎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曾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ofWashington),和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作科学研究。阿克斯(DouglasAxe)是一位分子生物学家,曾任剑桥大学、剑桥医学研究委员会中心,和剑桥大学的巴伯拉罕学院(BabrahamInstituteofCambridge)的研究员。拉斯金(CaseyLuskin)持有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atSanDiego)的地球科学研究院学位,曾在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ScrippsInstituteforOceanography)作地质学研究。他们都曾经在同行评审的科学期刊中发表过论文,他们还不单是科学评论者,都是临床的实验科学家。他们三位都认为达尔文理论不足以解释人类起源和人类的独特性。在我们继续讨论下去之前,给这本书中的“达尔文”进化论下一个定义可能会对读者有所帮助。在今天的公众讨论中,进化论是一个模棱两可的术语,它的意思可能是物体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这是没有人怀疑的观念),或是历史上无引导式的进化,借着“适者生存”的机制,从单细胞进化成为人类。严格来说,当代的达尔文理论(又称“新达尔文主义”[NeoDarwinism])有两个关键立论:共同祖先(CommonDescent)和基于随机的遗传变异受自然选择的机制(NaturalSelectionactingonunplannedgeneticvariations)。共同祖先:现在活着的生物都是源自一个或是几个原始袓先,借着“后代渐变”而来(descentwithmodification)。这个观念认为不仅人类与猿猴有一个共同祖先,人类,贝壳类,和真菌类都有一个共同祖先。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观念。当代的达尔文理论结合了自然选择过程和遗传学的慧见:无目的性的基因突变和重组使生物族群产生意外的变异。有些变异可以帮助生物生存,使它更有效地繁殖。经过时间的渐进,这些有益的遗传变异品种成为生物族群中的大多数,在更冗长的岁月中,有益的遗传变异会累积,使生物进化出全新的特性和物种。达尔文本人清楚地强调自然选择是一种无智慧、不能预测未来的过程。它不能根据心目中的设计或可预料到的利益来选择生物的结构。所以,38位诺贝尔犾奖者在2005年捍卫达尔文理论的宣言称达尔文进化乃是一个“无引导性的意外结果”。(注3)在达尔文的理念中,生物中奇妙的构造如脊椎动物的眼睛,蝴蝶的翅膀,和血液凝固系统,都没有可能是有目的性的进化结果。它们反而是机遇(基因的随机突变和重组)加上必然性(自然选择)相互作用的产品。高等动物如人类也是源自同样机制的结果。正如已故的哈佛古生物学家辛普森(GeorgeGaylordSimpson)所言,“人类是没有以他为目标的自然过程中的一个意外产品。”(注4)这本书的注意力集中在有关人类进化的科学证据,但是整个辩论的文化背景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很多世俗化的达尔文主义者采用达尔文理论为破除人类例外论(humanexceptionalism)的攻城锤。已故的哈佛古生物学家古尔德(StephenJayGould)曾说,达尔文的“生物学拿走了我们是按着神的形象被造的模范地位。”(注5)在达尔文的世界观里人类不过是一个“偶然的宇宙回想(afortuitouscosmicafterthought)。”(注6)普林斯顿的生物伦理学者辛格(PeterSinger)也持这种立场。他提倡杀死有残障的初生婴儿,他清楚地说明他将人类贬值的理论是建基于达尔文主义:“我们正在做的是赶上达尔文:他在19世纪时表明我们不过是动物。人类想像我们是一个独立的创造,‘我们’和‘它们’(动物)之间存在着一些神奇的界线。达尔文的理论夺去整个西方思考我们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基础。”(注7)达尔文也是许多激进的环保主义者的守护神。前“地球第一”维权者梅因斯(CharlesManes)曾赞许说:“达尔文邀请人类面对的事实是:自然的观察没有揭示任何数据,可以证明人类是比植物如地衣(lichen)更高等或更特殊的生物,或甚至是比它们更特别有趣的研究对象。”(注8)许多宗教达尔文主义者,同时也用达尔文的科学理论来鼓吹要修订关于上帝和人的传统基督教教义。支持神导进化论的机构“生物与道”(BioLogos)的创办人之一,吉伯森(KarlGiberson)曾争论人起初被造时并非是性本善,人类从开始就是生来邪恶的,因为进化的驱动机制是自私利己的;因此基督徒必须摒弃神造人时人是无邪的信念。(注9)这机构的前会长福克(DarrelFalk)劝基督徒摒弃亚当夏娃二人是所有世人的祖先的观念,因为进化生物学已经证实“历史上从来都没有两个人是单一的第一对夫妇,可以成为整个人类的祖先。”(注10)遗传学家柯林斯(FrancisCollins)是此机构的创始人,他介绍一套淡化神在自然世界主权的理论,在他《上帝的语言》(TheLanguageofGod)一书中(错误地)声言人类的基因图谱散布着无功能的“垃圾DNA”,他认为这是否定人是神特殊设计的证据。(注11)在他的书中另外一处,他认为神“可能”预先安排进化过程的结果,但是他相信神使进化看来好像是“一套随机无引导性的过程。”这理论使神成为宇宙骗子,用一个有意误导我们的过程来创造世界!(注12)生物学家米勒(KennethMiller)在他的《寻找达尔文的上帝》(FindingDarwin’sGod)一书中有更进一步的评论,他声称神既不晓得进化的去向,也没有引导包括人类在内的进化过程。他说:“人类出现在这个星球上并非是神的先见我们在这里不是成功的进化过程的必然产品,而是一个事后回想,一个小细节,一个意外结果,在机缘巧合的历史上也同样地有我们不存在的可能性!”(注13)按照米勒的立场,神知道没有引导性的进化过程会产生一个有思想的生物,但是这生物不一定是一个人,而可以是“一只有巨型脑袋的恐龙”,或是“一只具有特殊智能的软体动物。”(注14)无论他们是否相信有神,当代达尔文主义的拥护者都持有一个相同的基本立场:他们认为科学已经证实达尔文进化论是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所以我们对人类和生物的理解,要根据达尔文的原则从根本上重新定位!但若果这个基本立场是错误的那怎么办?如果对达尔文主义的无限信心,尤其是关乎人类的来源的解释,并没有充分的科学证据所支持,我们应有什么反应?这本书的作者邀请您来考虑这个可能性。• 在第1和第2章高杰和阿克斯质疑达尔文主义的主要机制:自然选择。他们认为这个机制不能制造一个人。• 在第1,3和第4章高杰和拉斯金,对支持人类与猿猴有共同祖先的基因和化石证据,作出审慎中肯的评估。• 在最后的一章中,高杰对人类不可能源自原初一对夫妇袓先的科学主张,作出驳斥。这书虽然大部分集中在达尔文主义的弱点,但作者不只是批评现有的科学范畴,他们更提倡以智慧设计论来代替无引导式的达尔文进化论,来更有效地理解生物的状况。智慧设计论常被人误解(与地球年轻创造论混为一谈)。智慧设计论只是一个科研的方案:要对我们在整个自然界所发现的精美协调的功能,作出有力的实证调查,尝试认定它们是否是智慧起因的结果,而不是基于盲目的和无引导式的过程,如自然选择。因为智慧设计论集中在生物运作是否有目的性或无引导式的,它正面地批判达尔文主义的第二个立论(无方向的自然选择),而不是第一个立论(共同祖先)。但是智慧设计论者也自由地审慎评估共同祖先的实际证据,正如本书作者在这里所做的。无论你信不信神的存在,或介于信与不信两者之间,人类起源的科学研究,向我们提出了深刻而持续的问题:究竟什么是一个人的定义?我邀请您在下列的页面中来探讨这类的问题。约翰·韦斯特博士,科学和文化中心副主任,发现研究会,美国西雅图(JohnWest,Ph。D。,AssociateDirector,CenterforScienceandCulture,DiscoveryInstitute,Seattle,USA)注释:1.G.K.Chesterton,TheEverlastingMan(SanFrancisco:IgnatiusPress,1993),26.2.SeeMichaelFlannery,AlfredRusselWallace:ARediscoveredLife(Seattle:DiscoveryInstitutePress,2011).3.LetterfromNobelLaureatestoKansasStateBoardofEducation,Sept.9,2005.TheletterwassentoutundertheauspicesoftheElieWieselFoundation.Acopyortheletterwaspostedat/pdf/2005/09/15/nobel_letter.pdf(accessedAug.8,2006).4.GeorgeGaylordSimpson,TheMeaningofEvolution:AStudyoftheHistoryofLifeandofItsSignificanceforMan,revisededition(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1967),345.5.StephenJ.Gould,EverSinceDarwin:ReflectionsinNaturalHistory(NewYork:W.W.NortonandCompany,1977),147.6.StephenJ.Gould,DinosaurinaHaystack:ReflectionsinNaturalHistory(NewYork:HarmonyBooks,1995),327.7.QuotedinJohannHari,“PeterSinger:Somepeoplearemoreequalthanothers,”TheIndependent,July1,2004,http://www.independent.co.uk/news/people/profiles/peter-singer-some-people-are-more-equal-than-others-6166342.html(accessedonMarch6,2012).8.ChristopherManes,GreenRage:RadicalEnvironmentalismandtheUnmakingofCivilization(Boston:Little,Brown,andCompany,1990),142.9.KarlGiberson,SavingDarwin:HowtoBeaChristianandBelieveinEvolution(NewYork:HarperOne,2008),11–13.ThebookhasaForewordbyFrancisCollins.ForadiscussionofGiberson’sview,seeJohnG.West,“NothingNewUndertheSun”inJayRichards,GodandEvolution:Protestants,Catholics,andJewsExploreDarwin’sChallengetoFaith(Seattle:DiscoveryInstitutePress,2010),33–52.10.DarrelFalk,“BioLogosandtheJune2011‘ChristianityToday’Editorial,”June6,2011,/blog/biologos-and-the-june-2011-christianity-today-editorial(accessedMarch6,2012).11.FrancisS.Collins,TheLanguageofGod:AScientistPresentsEvidenceforBelief(NewYork:FreePress,2006),135–136.ForarebuttalofsomeofCollins’sscientificarguments,seechapterfourofthisbookbyCaseyLuskin.AlsoseeJonathanWells,“DarwinoftheGaps,”inRichards,GodandEvolution,117–128.12.Collins,TheLanguageofGod,205–206.13.KennethR.Miller,FindingDarwin’sGod:AScientist’sSearchforCommonGroundBetweenGodandEvolution(NewYork:HarperCollins,1999),272.14.Miller,quotedinJohnG.West,DarwinDayinAmerica:HowOurPoliticsandCultureHaveBeenDehumanizedintheNameofScience(Wilmington,DE:ISIBooks,2007),226.15.Forgoodintroductionstointelligentdesign,seeGuillermoGonzalezandJayRichards,ThePrivilegedPlanet:HowOurPlaceintheCosmosisDesignedforDiscovery(WashingtonDC:Regnery,2004);StephenC.Meyer,SignatureintheCell:DNAandtheEvidenceforIntelligentDesign(NewYork:HarperOne,2009),andWilliamDembskiandJonathanWells,TheDesignofLife(Dallas:FoundationforThoughtandEthics,2008).科学与人类起源高杰在解释人类的起源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一套新的处理方式:不管我们与黑猩猩看上去是多么的相似,但是按照严格的新达尔文主义的路径,并不能解答从黑猩猩般的祖先怎样进化成为我们人类。近来有关人类起源的故事重新引起舆论界的注意。在2011年美国公共广播(NationalPublicRadio)和《今日基督教》杂志(ChristianityToday)都发表头条新闻,报道某个基督徒学者不但宣称人从一个猿猴般的祖先进化而来,而且强调科学已经驳倒了传统基督教所认同的第一对人类祖先亚当夏娃的存在?。(注1)他们显然已被新达尔文主义所折服,认为我们的来源再不需要其他理论来解释。舆论界显然也相当重视这个项目,因为这些发言人是基督徒,想必不会对宗教持有偏见,而且起码他们中间也有可信任的科学家。当我初次看到这些报道时,我很诧异这些人怎么不加批判地接受人类进化的科学论据。这是一个错误。科学并不是没有错误,因此我们需要仔细地评估科学论据。当它涉及一个高度敏感像人类进化的问题时,更应如此。大部分支持人与猿猴有共同祖先的科学论据都是基于结构上的相似性,和基因序列的相似。但是从我个人的研究结果来看,我知道我们不能倚赖两种复杂结构之间的相似性,来指引它们之间进化的路径。相似本身没有提到什么机制,能够解释二者之间是否有关系,尤其是当二者之间的进化必须经过大量的遗传改变。事实上,当鼓吹进化论的生物学家提出物种进化理论时,他们忽视了实际完成物种跃迁过程所需要的遗传变量,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实在令人惊讶!正如我会在下文解释,这些障碍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会指出,我们不能借着任何无引导式的过程从一种人猿祖先进化而来。共同祖先的证据虽然达尔文时代还未发现过渡性的生物化石,他本人已提倡人类是从一种人猿祖先缓慢进化而来的。此后,古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已发掘到似乎是人猿之间的过渡化石。根据这些化石和活着的物种之间基因序列的比较,他们提出图1.1中人猿有共同祖先的进化树(人与猿都同属于人科[hominids])图1.1:目前公认的人科共同祖先的进化树Illustration:AnnGauger这树的末枝代表活着生物的属(genera,有相似特征的物种species),树的分叉处代表属与属之间的假想共同袓先。这树最后的分叉被称为Hominin(hominins),包括人类和黑猩猩(Pan,Chimpanzees),和其间的一切过渡物种。(注2)支持这个进化树的证据是什么?正如我上文所言,它取决于两种数据:巨猿,人科化石和人类之间结构上的异同(anatomical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和活着物种之间的基因序列比较(comparativeanalysisofDNAsequences)。同时也建基在一个很重要却未经证实的假设:一切可被发现的相似性能都是来自一个共同的袓先。我在这一章中就是向这个假设作出挑战。支持这个进化树的化石证据实际上是十分简略薄弱(注3),古老的人科化石是罕有的,所发掘到的通常是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地层中找到的碎骨或脱节的骨架。这些数据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类别:仿猿或仿人的化石。它们之间的不连续性是人所共知的。著名的进化论生物学家迈尔(ErnstMayr)在他的《什么使生物学独特?》一书中承认它们之间有鸿沟:最早出现的Homo化石,Homorudolfensis和Homoerectus,与Australopithecus之间有一道很大的不能跨越的鸿沟。我们如何解释这看似跳跃的现象?既然没有任何化石作为遗失的环节,我们必须退求其次,那经时间考验的历史科学方法,就是重建一个历史的叙述。(注4)这个历史故事就是众所周知,在坊间杂志如《国家地理》NationalGeographics刊登的人类进化过程。基因序列比较的数据也是同样的莫名其妙,基因序列乃是由千亿万个核苷酸(nucleotides)连成的链。这些基因序列链的比较是一件棘手的事,因为这些比较,有可能包括个别核苷酸的兑换,插入或删除,基因的重复和重组,使整过程复杂化。(注5)生物之间的相关程度,有赖于科学家怎样比较这些基因,和什么数据被包括在内或排除在外。(注6)但姑勿论我们与黑猩猩是多么相似,问题的症结是:相似性证明了什么?对大多数的生物学家来说,人类与黑猩猩的相似性被假设为我们源自共同袓先的证据。这个假设就是所有进化理论的基础。但请注意结构和序列的相似性本身,并不能确认共同的血统。“野马”(Mustang)和“金牛座”(Taurus)汽车也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因此你可能会说,它们源自一个共同的祖先:“福特”,但这些车之间的相似性是基于共同的设计,而不是共同祖先的结果。要是对有关共同的祖先任何故事进行验证(包括人类共同的祖先所提出的故事),科学家必须证明两件事:第一,在祖先形式与新的形式之间,必须有逐步渐进自然选择途径的存在:无论新的形式是一个新的基因,一个新的蛋白质,或者一个新的物种;第二,如果该路径是由无引导的,无目的性的新达尔文主义机制所操纵,那么就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和概率资源,可被用来完成该旅程。新达尔文主义中的基因突变,重组,遗传漂流,和自然选择的机制,必须在可利用的时间内,足以产生所提出的生物创新。要证明新达尔文进化是否已经发生过的事实,达成这样两个条件是绝对必要的:一个逐步自然选择的路径,和有足够的时间和概率资源完成旅程。然而,在任何有关进化过渡的重要理论中,这两件事还没有被证明过。在下文我将会表明,这两件事情在人类进化过程中都没有得到证实,而且可能永远不会被证实。一个实验测试人类真的由新达尔文主义的机制进化而来的吗?我们无法直接查验过往,我们只能在实验室中验证更简单的转换的可能性。看来相像的蛋白质都被认为有一个相同的进化祖先。要是这些蛋白质有不同的功能,那么它们当然地被认为是基于某种新达尔文主义的过程,导致了它们的重复和分歧。这就是共同祖先的故事缩影。但是蛋白质不像人类与黑猩猩,它们可以很容易地在实验室中被操纵,成功地进行功能变化的考验。我们实际上可以肯定一个蛋白要切换到新的功能,需要多少个突变,从而确定哪些符合新进化论规则的技术创新是可能达到的。如果新达尔文的故事在这里失败了,它就不能在任何地方成功。图1.2:大肠埃希氏菌(E.coli)的两个结构相似的蛋白质,Kbl和BioF.Illustration:AnnGaugerandDouglasAxe.我的同事阿克斯和我一同研究的项目是上述两个看起来很相似,但却具有明显不同的功能的细菌蛋白质。因为它们有相似的结构,被认为是源自百万年前一个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兄弟。这就是图1.2中的蛋白质,Kbl和BioF。Kbl和BioF不是彼此的直系亲属;然而如果新达尔文主义是真实的,从类似Kbl到类似BioF的东西的功能转变必须是可能的。此类在相似的蛋白质族群之间的功能转变比比皆是,所以应该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是我们的研究结果是最少必须有七个突变,才能使一个酵素(注:或酶,蛋白质的一种)经过功能转变成为另一个酵素:这是太多的突变,不可能在一个无引导式的新达尔文主义过程中发生。(注7)细菌在研究进化论的实验中是个遗传工厂,尤其是在只需要一两个个突变的个案中更为显著,因为它们能迅速地适应环境。三个一同产生的协调中性突变(neutralmutations对生物无害无益)在细菌中也是罕见的。但是在我们的个案却需要七个或更多的突变,才能使它们的功能兑换。在细菌族群中七个协调中性突变同时发生所需的时间,是在1027年左右。在某种角度来看,宇宙大约只有1010年的年份。(注8)这个事情不可能发生。但是这个过程正是新达尔文主义用作解释构造相像的蛋白质。如何借着突变和自然选择,分歧演变成为有不同功能的品种,要是演变成为有不同功能的现象,不可以被已知的新达尔文主义过程来解释的话,那么我们就需要其他答案。(注9)或许要解答你可能有的疑问:我们的结果与一般已发表的蛋白质演变出不同功能的研究相仿。在实验室中要使蛋白质演变出真正不同的功能,通常需要8个或更多的突变。这是超乎新达尔文主义过程的范围。进化到人类我在上文所说的研究指出结构的相像,不足以建立两个有不同功能的蛋白质之间的进化途径。事实上,新达尔文主义过程不足以产生足够的创新,来引致那么多所需要的突变。现在我们要考虑的,是究竟这种分析能否应用在人猿祖先进化为人所需要的演变。首先让我们考虑我们与巨猿的分别。什么是我们鲜明的特色?当然我们有重要结构上的分别:我们的直立行走,较长下肢和较短上肢,肌能的分别,显著较大的脑袋和头颅(比巨猿大三倍),和我们手、唇和舌上精致的肌肉。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智能和经验,使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类。抽象的思考,艺术和语文:这些都是使我们从低等动物分别出来的特色,不仅是程度的差异,而且是基本上的不同。要产生这些创新需要多少个突变?我们缺乏衡量智能演变的数据,所以让我只考虑我们与黑猩猩结构上的分别。黑猩猩适合在树上生活,我们适合在地上生活:走路和跑步。从树上演变为完全在地上生活需要很多结构上的改变。有效的走路和跑步要有新的向骨盆倾斜的脊骨,腿向臀部倾斜的角度可使我们的脚在走动时不致东倒西歪。我们需要为直立行走而设计的身形:膝盖、脚、脚趾,和平稳地坐落在脊骨上的头颅。(我们头颅上的圆顶,是因为要适应我们更大的大脑而向后倾斜,但仍然保持平衡。)若要允许人类有可以看到前面的目光,同时仍然能够看到自己的脚在哪里,我们的下巴和附属的肌肉必须被转移,我们的脸变平,脸部背后的鼻窦和眼窝,都要位于不同的地点。图1.3:人科解剖结构的比较.图示人类的(a)骨格和(c)主要的肌肉与黑猩猩的(b)骨格和(d)主要的肌肉.以相同的比例画出的是直立人(H.erectus)(e)和南方古猿(A.afarensis)(f),其中纯黑色的部分是已经找到的化石骨骼,白色的部分是假想的.Illustration:AdaptedbyJonathanJoneswithpermissionfromMacmillanPublishersLtd:Nature,DennisM。BrambleandDanielE。Lieberman,“EndurancerunningandtheevolutionofHomo,”432(2004):345?352,Figure3,copyright2004。图1.3显示很多不同之处.(注10)人类(a,c)和黑猩猩(b,d)有显著不同的肩膀、肋骨腔、脊骨、骨盆、臀部、腿部、手臂、手和脚。每个结构都是适合于二者不同的生活模式。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下根据化石而来的进化故事。图中人类和黑猩猩旁边的就是从部分骨骼遗骸重建的两个人猿化石:(e)160万年前的直立人(Homoerectus)“Turkanaboy”样本,和(f)32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afarensis)“Lucy”样本。(注11)在该图中虽然“Lucy”的腿和骨盆暗示她曾花时间直立行走,但在大多数方面她像黑猩猩,科学家辩论她到底拥有多少陆地上的生活方式,然而她的骨架的某些元素会减低她步行的效率。对照之下“Turkanaboy”与现代人类的结构更为相似。他所属的人科直立人(H.erectus)在若200万年前首次在化石中出现。那时已经有适合包括长途奔跑的直立体形。他与智慧人(Homosapiens,现代人)唯一显著的分别就是他的头颅。虽然远远大过南方古猿,却小于现代人(但是仍然在现代人遗传变异品种范围之内)。若我们与黑猩猩有共同袓先的故事是准确的,要进化成为现代人应该经过像是从南方古猿到直立人的过渡程序。这里就是中断的地方。直立人就是第一个差不多以现代人的结构在化石中出现,而且具有诸多早期的人科化石所缺乏的特征。南方古猿到直立人之间根本就没有连接这鸿沟的过渡化石。正如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古生物学家贺克斯(JohnHawks,UniversityofWisconsinatMadison)所言:没有南方古猿与直立人两个物种之间的明显过渡化石……我们对此的解释是,变化是突发性和相互关联的,反映出的是一个瓶颈:是由一小群从南方古猿物种袓先隔离的群体所形成的。在这个人口不多,漂移和选择的组合导致对偶基因频率一个根本的转变,从根本上转变了自然选择的适应机制;换言之,这是一个遗传的革命。”(注12)[我加入着重之处,也为了清楚的原故删除了内部的注引。]时间有限,要做的事情却很多从我的论据立场而言,我不打算争辩直立人是不是第一个人,或者是否直接是我们血统的一部分。相反,我希望把重点,放在从南方古猿过渡成为直立人时,在结构上必需要有的改变。因为无论其间有没有其他过渡化石,这些结构的改变一定要发生。若如贺克斯所言,有“一个根本的转变”,要借着纯粹的新达尔文主义过程发生的话,一些突变、漂移,和选择的组合,一定要能够成就这事。但是从南方古猿过渡成为直立人时,“转变了自然选择的适应机制”需要转变多种解剖结构,这过程必须有多项特异性突变。两个问题就出来了:(1)有多少突变会使一个南方古猿物种改变成直立人?(2)若是从南方古猿改变成直立人所用的时间不过是150万年,新达尔文主义的机制能否达成这些必须有的变化?究竟这个过程需要多少个突变?布兰布尔(Bramble)和利伯曼(Lieberman)计算在直立人或现代人首次出现的人体特征有16个。(注13)这些功能是必要的,用以稳定头部,允许躯干与头部和臀部的互对旋转,稳定躯干,以及吸收跑步时的震荡和传递能量。许多这些的变化,都必须一起发生,才能有任何好处。是否有足够的时间,足以借着新达尔文主义过程,来获得16个结构学上的变化?所有这些新功能可能都需要多次突变才可达成。在实验室中要使一个细菌获得一项功能所需要的中性突变,所能产生的极限是六个。(按:若超过则会有害于细菌的健康发展)。在灵长类动物(primates包括猿猴和人类)有更严格的限止。若在一个族群中要获得一个有利于进化的突变,人类比细菌需要极长的时间,因为据估计人比细菌的有效族群小(effectivepopulationsize按:容许基因进化的群体,人:一万;细菌:十亿),人类代际时间是十几、二十年,细菌却能在一年内衍生千万个世代。要是你不相信我的话,在2007年,达雷特(Durrett)和施密特(Schmidt)在《遗传学》(Genetics)杂志上发表一个估计,若在灵长类动物血统中一个在核苷酸的与蛋白质衔接点(nucleotide-bindingsite,按:用作基因启动之据点)所发生的一个突变,(注14),可被进化过程采用(注15),需要经过长达六百万年的时间。若第一个突变是中性的话(按:不能助长进化),这两位作者估计还需要二亿一千六百万年,才可以在这衔接点上达成有两个突变的机会。(注16)面对现实但是普遍从人类和黑猩猩共同祖先进化成为现代人所有时间的标准估计,是只有六百万年。二亿一千六百万年前是哺乳动物首次出现的三叠纪(Triassic)。上述所言所需要的16个结构上的改变,实在无法在这段时间中采用一两个突变来达成,最多只能做成一个新的蛋白质衔接功能来调节一两个基因而已。达雷特和施密特承认这个问题的存在,但他们认为可以有二万个调节基因各自突变,可以帮助进化,解决这个难题。但是这个假设是不合理的。有二万个调节基因各自突变不能减低问题的严重性。在直立人身上很多结构上的改变需要同时发生才能起作用。个别的突变是无用或是有害的。就算一两个随机而来的突变引致一个结构上改变,它也不大可能被保留。要靠着一个无引导性的过程,在六百万年之内,更可能是在一百五十万年之内(按:化石数据),达成所有16个结构上的改变是不可能的。用一个生活上的例子来说明:假设让你蹒跚学步的孩子在电脑键盘上乱搅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任凭她将1改变为0,删除一连串的111……或0000……,或是将它们重新排列。她能够做出一个能改进计算机的操作程式的机会有多大?除非你有先见之明,编写了一个执行程序,可以把一切减少操作系统效率,或使它崩溃的变更删除。否则你的孩子一定会把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弄糟!即使有了消除导致崩溃的变化和奖励效率的执行程序,孩子的随意变化,极不可能创建一个新的运作程序。这是因为执行程序没有先见之明,无法预料某些变化如果被保存下来,最终可能导致一个有价值新的运作子程序。蹒跚学步的孩子就像是突变,自然选择像是执行程序,自然选择可以消除导致崩溃的变化并奖励效率,但是它在创新方面是非常糟糕的。它没有先见,不能预料那些变化可以引致创新而将它保存下来。它缺乏意愿。其实自然选择往往在当时所得的小利益之下,放弃大量的遗传信息。(注17)请记住细菌虽然繁殖快捷并有庞大的族群,但需要发生六个上突变的创新是不可能的。对于大型哺乳类动物和我们一样而言,为新达尔文主义创新的机会,是非常非常黯淡的。若要进化达成行走和奔跑必须的结构需要多少个突变?如果它们可以通过随机突变而发生的话,答案是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或者数千个。从人类和黑猩猩共同祖先要进化成为现代人,在所有的化石数据间距六百万年的范围之内,假设有效族群是一万,与黑猩猩相似的共同祖先繁殖换代需时五至十年,和每个繁殖世代中的每个核苷酸根基突变速率是一亿分之一(10-8),那么我们只能期望一个在蛋白质衔接位置的基因突变可能发生。然而新达尔文主义声言:所有的16个构造特征的演变,是偶然地在同一时间内发生,尤其是在每一个特征的演变,都需要多个突变。这种说法没法令人心服。若我们考虑到这些数字,我们根本上极不可能,或是绝对不可能,从与黑猩猩相似的共同祖先,借着一个渐进的,非引导式的过程中演变而来。人类例外上述说法完全是基于构造上的变化,可以达到完全直立的两足动物,和有效的长途旅行的姿态。但是在离开这个话题之前,我要指出人与猿之间还有很多区别。在精密机械的层面,我们有很多功能与结构特征是猿猴所没有的——我们的手,脸和舌头等,具有更多有精细控制的肌肉。要是没有它们,我们便失去作为艺术家或工匠的身手灵活性,我们便缺乏交谈的能力,我们也不可能用我们的面部表情,来表达情感的细微差别。更重要的是我们具有认知和交际能力,我们是远超于一个有精细动作控制可以直立行走的猿猴,我们有抽象的思维,自我意识的反思,和彼此相交的能力,使我们属于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类别。这些属性有更复杂的幅度,远超于任何动物所能做到的。例如,语言既需要身体结构上的特征(我们的咽喉,及在我们的大脑语言中心的构造),还需要我们大脑中奇妙的先天而来的文法规则。三岁的小孩子都有此能力,猿猴却是没有。真正的语言需要抽象的思维,字句是事物和意念的代表。我们借着字句的复杂排列来彼此相交。我们有崭新的的思维,还将这些思想传递给他人。我们会自我反省。我们会慎终思远,吟诗作对,研究所在的世界,也憧憬理想中的天地。语言既反映又充实了我们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这些大量增加精细的运动灵巧性能,以及语言、艺术和抽象思维,在人类的快速飞跃式发展,究竟是从何而来?我们人类独有的特性不单是一个创新,它构成了一个质的飞跃,不可能借着非引导式的过程达成。(注18)我们不是一群改装齐备的猿猴。解释我们的来源需要处理数据的新方式。无论我们与黑猩猩有多少的相似,从黑猩猩般的祖先演变成为人的过程,没有严格遵从新达尔文主义的路径:随机突变,自然选择和遗传漂流的机制,是不足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需要的变化,所以我们需要探讨其他的解释——难道我们是某种宇宙发展的必然产品吗?是不断枝分宇宙系列中的幸运结果吗?或者我们是一个(些)未知的代理人以智慧设计所实施的方案?在评估如何解释像我们自己的生命的来源时,我们需要选择一个能够胜任的理论。我个人相信,没有被引导的愚蠢进程是不可能做成这工作,这不仅是因为新达尔文主义机制是完全不足够的,还因为我们是有智能和创作力的生命。这些素质使我们成为人类,并与我们的能力,同情心和我们对真善美的向往,这些特征指引我们,去寻找足以解释我们起源的那种原因。图1.4:人类的创造力,艺术,和智能的运用是特殊的.Illustration:AnnbaleCaracci,“Studiodinudomaschile,”publicdomain,reprintedfromWikimediaCommons.注释:1.See,forexample,BarbaraBradleyHagerty,“EvangelicalsQuestiontheExistenceofAdamandEve,”NationalPublicRadio,August9,2011,accessedMarch6,2012,andRichardN.Ostling,“TheSearchfortheHistoricalAdam,”ChristianityToday,June2011,accessedMarch6,2012.2.Thetreewasrecentlyredrawn—andtheterminologychanged—toaccommodatesequencedatathat(mostly)placesusinourowngroupwithchimps.Previouslythesamegroupwascalledthehominids,butthattermnowcoversallgreatapesandus.Somearticlesstillusetheolderterminology.See/news/2001/12/1204_hominin_id.html.3.Formoredetailsonthesubject,seechapter3on“HumanOriginsandtheFossilRecord”byCaseyLuskinlaterinthisvolume.4.ErnstMayr,WhatMakesBiologyUnique?(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4),198.5.Foradiscussionofonekindofrearrangementthatisoftenusedasevidenceforcommondescent,seechapter4byCaseyLuskinon“FrancisCollins,JunkDNA,andChromosomalFusion.”6.T.C.Wood,“Thechimpanzeegenomeandtheproblemofbiologicalsimilarity,”OccasPapersoftheBSG7(2006):1–18;G.Glazko,et.al.,“Eightypercentofproteinsaredifferentbetweenhumansandchimpanzees,”Gene346(2005):215–219;J.Cohen,“Relativedifferences:Themythof1%,”Science316(2007):1836.7.A.K.GaugerandD.D.Axe,“Theevolutionaryaccessibilityofnewenzymefunctions:Acasestudyfromthebiotinpathway,”BIO-Complexity2,no.1(2011):1–17.8.Ibid.9.DouglasAxeamplifiesthisstorytounderscoretheinsufficiencyoftheneo-Darwinianenginetodriveevolutionarychangeinthenextchapter.10.D.M.BrambleandD.E.Lieberman,“EndurancerunningandtheevolutionofHomo,”Nature432(2004):345–352.11.“Lucy”is40%completeasaskeleton,withonlyathighboneandpartialpelvistoreconstructherlowerlimbs,while“Turkanaboy”ismissingonlythehandsandfeet.12.J.Hawksetal.,“PopulationbottlenecksandPleistocenehumanevolution,”MolBiolEvol17(2000):2–22.13.BrambleandLieberman,“Endurancerunning.”Foralistofhundredsofphenotypictraitsinhumansthatdifferfromthegreatapes,seeA.VarkiandT.K.Altheide,“Comparingthehumanandchimpanzeegenomes:Searchingforneedlesinahaystack,”GenomeResearch15(2005):1746–1758.14.Anucleotide-bindingsiteisapieceofDNAeightnucleotideslong.DurrettandSchmidt(seebelow)calculatedhowlongitwouldtakeforasinglemutationtogenerateasevenoutofeightmatchforaneightnucleotidebindingsite(withsixoutofeightnucleotidesalreadycorrect)inastretchofDNAonethousandnucleotideslong.Creationofsuchabindingsitemightaffectthebehaviorofgenesintheregion,thusaffectingthephenotypeoftheorganism.15.R.DurrettandD.Schmidt,“Waitingforregulatorysequencestoappear,”AnnalsofAppliedProbability17(2007):1–32.Therelevantinformationappearsonp.19,wherethetimetofixationisfactoredin.16.R.DurrettandD.Schmidt,“Waitingfortwomutations:WithapplicationstoregulatorysequenceevolutionandthelimitsofDarwinianevolution,”Genetics180(2008):1501–1509.17.A.K.Gaugeretal.,“Reductiveevolutioncanpreventpopulationsfromtakingsimpleadaptivepathstohighfitness,”BIO-Complexity1,no.2(2010):1–9,doi:10.5048/BIO-C.18.Forareviewpointingoutunsolvedconundrumsconcerningouruniqueness,seearecentreviewbyA.Varkietal.,“Explaininghumanuniqueness:genomeinteractionswithenvironment,behaviorandculture,”NatureReviewsGenetics9(2008):749–763.达尔文不能运作的小机器阿克斯当谈到在像人类的生物历史中要产生重大创新时,达尔文基于随机变化自然选择的引擎作用,已经被证明是不能运作的小机器:肯定在被大多数科学家所允许的时间,甚至在万亿年内,不会达成这些效应。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是一个直言不讳的无神论者,他曾经描述生物学为“研究外表好像为了某个目的而被设计的复杂事情。”(注1)他认为这些外表完全是骗人的。生物不需要一个发明者,因为有一个不牵涉个人意志的强大动力,足以完成这项生物进化的工作,即自然选择,就是达尔文所发现的机器,它是盲目的,无意识地自动显示。我们现在知道,对于好像为了某个目的而被设计的所有生物,包括我们在内,这就是它们如何存在的解释。”(注2)实验证据说服了我作其他的结论。道金斯一生花了很多时间鼓吹达尔文想像中这发动机,当你把它放到测试场所时,便发现它实际上并没有很好地工作。我怎么知道呢?这是因为我和几个同事数年来一直在做这些实验。我们的研究成果,有些已经在其他刊物中作详细技术的报告。事实上描述这些细节的程度,远远超出了非科学家的兴趣范围,我将在这里集中从宏观的角度,以大部分使我们感兴趣,和能使众人了解的通俗语言来说明。我们人类是能反省自己为何存在的有生气生物,解答我们由来的问题,与我们的自我形象息息相关。这个探讨是古今中外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我们都了解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是要衡量科学家辩论人类的来源所用的数据时,碍于缺乏专业知识,大多数人都是不知所措。加上科学家执着和教条化的辩论,更使人觉得争论者可能有超过科学范围的动机。好消息是不是看起来那么没有希望。要是观察和理解可以确实地帮助解答我们由来的问题,那么科学会使我们往前迈进。我不是指要倚靠某个科学权威、机构、委员会或刊物,而是科学本身。观察和理解是科学的两个栋梁,这两个栋梁支持或否定有争论性的辩题,理论的兴衰最终带来科学进展,但观察和理解会继续是科学的支柱。从这立场作为出发点,我要提出反对达尔文主义的一个关键性的科学数据,是每个人都可以了解的,并以此配合人类来由的大问题。最好的论据也是简单的。在众多技术论据中精选出辩论的核心,看看它是否有所帮助,这是最好的策略。我认为仔细的科学分析是决定性地否决达尔文主义。无论您是否同意我的立场,我希望能让您有足够的资料,可作明智的抉择。达尔文的小机器我和我的同事高杰最近向达尔文主义提出挑战,就是要求达尔文的机器发明一个远比人类简单的机制,但这机制却与人类来源有一个重要的连续。有兴趣的人士可以参考我们的详细科学报告。(注3)在这里您只需要明白细胞中的基因,都携带制造蛋白质的资讯,这些蛋白质是维持细胞正常运作的工具,您就能了解我下面的论据。图2.1一个达尔文的机器不能及格的适度测试.左边之物代表原来的蛋白质,右边之物乃是要有新的功能的蛋白质.我们的问题并非是左边之物如何进化为右边之物,有精确相同的外观,我们只是要求从左边之物的功能进化为右边之物的功能.因为它们的外貌相似,这个过程只应需要外观的部分转移.Illustration:DouglasAxe.在这些简单的假设之下,我们只问达尔文的机器,能否在细菌中改变一个基因,使它能制作一个有新功能的蛋白质。因为要这个实验成功,所以我们选择了一对应该很容易胜任的蛋白质。既然无人能够预料在实验室内如何产生一个崭新的功能,我们彻底地搜索已知的蛋白质的数据,在其中找出一对有相似的类别(kind),但却有不同的特殊功能的样本,用日常生活来比喻:要使高尔夫球赛中的推杆(putter)改变形状成为劈起杆(pitchingwedge)。这个过程创造了新的功能,但是都是用在打高尔夫球的动作中,不需要用上完全不相干的器材如开瓶器或卤素灯。当然若遇到一个精巧的工匠,他会很容易地把推杆改造成劈起杆。但是达尔文的机器是简单而无知的,它能完成这任务吗?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达尔文的小机器显然不能胜任:一定不能在地球可容许进化过程的数十亿年时期内,大概也不能在数万亿年中完成这任务。这个结论如何影响我们的来由?答案是它把一个重要的限制,安置在从相似性而来的进化推论。具体来说,我们现在知道,我们不能这样的推断:只是因为A和B是非常相似的,达尔文的引擎可以从事物A产生事物B。我们为何知道这一点?因为我们现在已经证明了一件特别的事情:在类似的A和B事物之间,达尔文的引擎无法完成它们的转换过程(没有直接的途径,下面详述)。我们也知道,从广义上来说,我们的挑战,在那一方面给达尔文的发动机造成了困难。我们需要它产生一个新的功能。若我们不苛求,只要它做到改变起初的基因却保留指定蛋白质的原本功能,达尔文的引擎是能胜任的。但是这好像是说,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个比赛,比赛的失败者会被认为是一个赢家。达尔文的发动机在这种情况下的失败,就是它的垮台,正是因为我们要求它来证明它作为一个发明家的凭据,因为这条件是达尔文主义最高度吹捧的凭证。下面一个原则总结了我们的结果将有助于以后的讨论:仅仅因为A和B是基本上相似的,我们不能推定达尔文过程可以完成从A到B的转换。如果首次推出的原则似乎可以有放松的时候,这一个谦逊的肯定有资格作为一个例外。这并不是说所有的达尔文式的转变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就像我们所研究的是可信样本之一。这原则只是说,只是因为A和B的相似性,不能合理地推论A是根据达尔文式的转变成为B。这一原则虽然简单,但是它是对达尔文主义有巨大的影响。为了全面掌握这些理念,你需要了解相似的概念已经成为进化论坛的核心推理。由于进化生物学家认为达尔文的引擎是已能发明了世界的一切生物,他们的兴趣只在于发动机如何在历史中活动的资料。达尔文的兴趣,是要将所有历代的重要生物种类,都排列在从第一个祖先进化而来的生命树的分枝上。达尔文主义的一般发明机制本身不再吸引注意力,他们以为早在20世纪上半叶,当达尔文的理论被遗传学当时的理解更新时,已经充分解决了这个问题。所有今天的进化生物学家的当前急务,只是推定整个伟大的进化家族树的细节,这家族关系变得日益遥远,为此他们只需不断追求各种方法,用于检测进化家族越来越微弱的相似性。从相似性引申而来的理论为简单两个物种相似的程度越高,它们之间的进化渊源就越是接近。但是请注意在这个简单结论背后所摒弃的东西。生物学家既然认为达尔文的机器能够达成一切生物的崭新形态,他们就不考虑所编列的进化家族树实在是否有道理。他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检测编排物种的相似程度,要说服同僚,以为若有数据支持,引申而来的进化渊源也是正确的。这样的思路是没有稳固根基的。达尔文的机器达成生物创新的原动力,乃是各生物都具有的生殖功能。要是这个生物的生殖功能不是这创新的发明家时,那么在未能解决如何创新的问题以前,生物之间的进化渊源应该是一个有待解答的谜。按照现有的数据,我们发现两个相似物种的进化转变,不可能在达尔文机器的运作范围之内,这样,物种相似代表进化渊源这个进化家族树的理论根基,是摇摇欲坠的。要是这个家族树被质疑的话,那么一切从进化树引申而来的结论也要被重新考验。我们用一幅心理图片来说明问题的所在。达尔文进化过程常以一段冗长崎岖的景观作为比喻。这个奇特的彊域中任一个景点都代表一个可能存在的生物基因组(genome),但是因为这些可能性多到令人吃惊,实存的生物仅是达成这些可能性的极少数。这彊域中的地面高度是生物的适应素质(fitness),两点间的平面距离代表生物基因组之间的差距。今天实存的百万种生物都是散布在这理念彊域中的一个任何高处。(它们的存在代表它们基因组有充分的适应素质。)对于在图2.2中各种实存的生物,达尔文的引擎的倾向,是将其移向它所能达到的最高处。根据达尔文的推论,经过数十亿年,这个简单地自上迁移的进化,借着百万个分歧的路径,使第一个原始的基因组爬上高处,做成了今天到处可见的各种生物形式,广布在这理念彊域中。图2.2达尔文对于生物多元化的解释.这图是通过两个山峰的横截面,代表基本上不同形式的生物.整个景观向各个方向伸展,拥有数百万代表所有不同种类的山峰.这简单反复几百万次的爬山机制,就是达尔文对于生物多元化的解释.Illustration:DouglasAxe.但是这个故事有一些引人怀疑之处,在高杰博士和我做实验测试的数十年前,一些细心的观察员已经指出这些问题(注4)。问题的症结在于距离尺度的巨大差距,在这理念彊域中的距离度量衡,是基于各种基因组不同的程度,按照任何合理的计算方法,都是非常的巨大。达尔文的发动机的进化步骤,却只能从先前一点移动一个微小的距离。在一个步骤中,它可以将一个基因组推到此范围的最高点,但若要在达成任务后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则需要更高的点坐落在达尔文发动机的活动范围之内,偶而或可有这些机遇,但是从第一个原始生物做成了今天到处可见的各种生物形式,要遍历所有的遥远彊域,达尔文的发动机需要按照一个一致和有用的方法来进行,这些机遇率实在令人惊讶!图2.3.攀登小步的问题.如果发动机的动作到了可以在每个步骤中达到的最高点,而彊域却是崎岖不平的话,那么端点将是一个局部小峰.Illustration:DouglasAxe.让我们用一个较为熟悉的例子来说明,在美国本土上的最高山峰是惠特尼峰(MountWhitney),高于北美洲最低洼之伯特华达盆地(BadwaterBasin)只是海拔136公里。现在假设有一辆自动车,能够远程扫描一些固定的距离内的周围地形,然后移动到所确定的扫描内的最高点。如果扫描半径大过136公里,这辆车就能够以一个扫描和移动的操作,从伯特华抵达惠特尼。但是若扫描半径只有这个距离的一百万分之一会怎样呢?现在车辆从它现有的位置“看到”四周的距离大概是一只鞋的长度,每个移动可以达到其一半的距离。若我们考虑到十分崎岖的地面,我们不能奢望这个近视眼车前进太远,它最多只能在被卡入岩石之前完成几个扫描和移动的操作,也许到达离开它开始之地一半的扫描距离。它要攀登惠特尼峰根本是绝不可能的事,所以若说任何寻求更高点的能力,无论受到什么限制,都能到达最高峰,这样的想法是过分简单化的。我们可以用与此非常相同的立论来批判达尔文主义。若达尔文的引擎可以从猿创造人类,它就不得不在一个以单一的突变扫描为半径的严重禁区中工作。(注5)也就是说,它创造人类的过程必须按部就班地以一个简单的基因突变的顺序渐进,而每个这些突变都使其拥有者显著地比同龄者更能适应环境。若我们以这个简单的基因突变比较黒猩猩与人类基因组以百万计的分别之处,就回到上述有关从伯特华达抵达惠特尼那个不可能完成的长途跋涉。或可假设进化的彊域比死谷(DeathValley,按:美国本土西部一个较平坦的盆地,内涵伯特华达盆地)更简单和平滑,使达尔文的发动机巡航向上在平缓的斜坡到达奇特的目的地,但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是这样的?要证明这样神奇的事情的真实性,一定要经过重复的实验都显示了这个种地形是规则的。可惜的是,我们进行的实验就是众多研究这项目的其中之一,并且明确的共识是:进化的彊域是不光滑和不柔和的。我们特别专注进化的发明功能,因为这彊域的平滑度乃是这个达尔文进化机制能否成功的重要关键。从进化彊域的角度,我们把达尔文的发动机放在自然位置(基因组的基因蛋白A),其中具有已知的天然高峰,而且是非常接近它的(相同的基因组以蛋白B的基因代替)。要是这个接近它的高峰有一个平缓的斜坡,达尔文进化机制可能已经攀登一个像图2。2中较低的峰顶。但是实际上它没有这样做。虽然在科学刊物中有很多进化机制已经攀登几个高峰的报告,但是其中并无发明新功能的例子。其实达尔文进化机制为了增加适应素质,往往向发明新功能的相反途径迈进。(注6)当然其他实验将继续加入这个话题。在我们的测试个案中,达尔文的发动机不能从A移动到B的位置,但也许一个更短距离的考验会被发现,使达尔文引擎可以通过这个测试。对于这个问题,也许一个在A和B之间新的蛋白质最终将被发现,使达尔文引擎遍历中间点连接A和B的路径。重要的认知是:这样也不会删除尺度悬殊的问题。我们现在很清楚地知道,达尔文的发动机不能攀登相当于一个新的发明的山峰,除非该峰恰好是非常接近它的当前位置。而且它们之间的距离小于任何一对已知有不同功能的蛋白质之间的距离。即便如此,在非凡的情况下达尔文的发动机可以胜任,但这将是只在这不平凡的情况下发生。要是穿越冗长的进化距离仍然依赖于一个很长的和协调特殊情况下持续发生,这就是相当于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事实上在我已努力地简化了这非凡的情况。在我们的实验中,达尔文的发动机实际上比它在自然界中获得更多的有利款待,最显著的地方是,我们为了要在细菌细胞的运作范围做实验,我们在从A拟转换到B的途径中设立超乎现实的安排,事实上,其他几个转换都必须同时进行,而且整套运作必须恰巧都一起在同一个细胞中发生,才能产生生物学上的意义,从整个进化彊域的角度来看,我们质疑达尔文的引擎与要攀升的附近山峰的距离,实际上是比在任何现实的情形更加遥远。从智人的高峰来看当涉及到人类起源的理论时,我更想补充的,是达尔文引擎的不中用肯定更加显著,因为它需要发明的东西变得更多。在生物界里所进行之千百万惊人的发明实例中,没有可与发明了人类相比,因为人类本身是发明家。如果地球上的生物进化是一场演出,萤火虫、壁虎和逆戟鲸的相继出现是壮观的话,那么人类出场时一定会更为轰动。蟋蟀带来了更多的蟋蟀,黑猩猩生出更多的黑猩猩。一切都非常好。人类的出现,在另一方面,却带来了自己的沉思产品:音乐,戏剧,文学,绘画和雕塑,哲学和神学,以及数学和科学技术,体育和文化运动,政治和战争。生物进化带来了人类最好的好处却混杂着最坏的败德,都断然不像以前祖先中的蟋蟀鸣叫,和黑猩猩的尖叫那么简单。因此如果这个进化为人性化的生物有一个个自己的水平,你想我们可以合理地归功于达尔文的小引擎吗?我们可以说黑猩猩与人类非常相似,以至于需要仔细解释相似的来由(很少有人会对此有异议),但从上文可以看到,我们虽然非常相似,但却不能说达尔文的引擎,已经足够越过黑猩猩与人类之间的间隙。要坚持这种立场就是忽视证据。完整的人类和黑猩猩基因组图案的比较已确定,有20种每个都有多个基因的不同基因家族只存在于人类,但不在黑猩猩和其他哺乳动物的遗传系统中。(注7)当你把它与我们研究的同一家族中的基因转变比较时,这是一个巨大差距。事实上人类倾向接纳被重复灌输的思想,科学家(作为人)也不例外。故事在思想框架中有其科学上地位,但它们不能使科学如此有说服力。因此,坚持达尔文已阐明我们人类故事的科学家们,应该好好地思考,支持这样的观点的证据是否有说服力。他们有没有认真思考过从猿到人的转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们有否想通了如何将大脑整顿为具有可以讲话或用语音的智慧?他们知道如何在身体上配置嘴唇,舌头和声带,使人类可以发出语音吗?他们有没有发现如何协调这些发明的变化和结构,使女性可以生下大脑袋的人类后代?如果他们用生物工程师的立场掌握了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他们有没有切换到遗传学家的立场,确定了一系列单基因的突变,作为协调整个发明人类的方法?他们可能一开始就认为自己知道了一些问题的答案,但是要说服像我一样的怀疑者时,他们有否进入了灵长类动物实验室,一直在努力工作了几十年,悄悄地养育出可以交谈的黑猩猩,以此来验证他们的想法呢?如果真是这样,他们有否做了实验,测量最终产生的那些可以交谈的黑猩猩遗传系统中单突变的适应素质(fitness)?他们有否验证,每个单突变增加适应素质的程度,足以使它建立在自然的族群中(注:即可以遗传给后代)?假设他们已经做到了上述的一切,他们有没有从数学的角度来验证,整个进化过渡可以在猿群几十万代内自然地发生的呢?难以回答的问题是使人谦卑的工具,谦卑可能是科学家赢得他们的支持者(公众)在此话题的信任的最佳方式。事实上,上面的清单中目前几乎没有一项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因此我们不需要考虑任何的伦理问题。我的观点很简单:几乎一切需要建立从人猿到人类的进化过程是否可能的实验都无法进行,甚至在一个已经完成的科幻小说中的思想实验获得的知识,只会进一步证实,达尔文的小引擎可以促进人类从猿𤠣进化而来的构想,是多么的天真无稽。总言之,作为一个爱好科学的人我不得不说,人是什么这个科学课题,是如此坚定,如此影响深远,如此有创意,它应该引起每个人停下来重新考虑它的意思。我忽然想到了达尔文的答案是影响深远的,但幸运的是,也是彻底地错了。注释:1.RichardDawkins,TheBlindWatchmaker(NewYork:Penguin,1986),1.2.Ibid.,5.3.A.K.GaugerandD.D.Axe,“Theevolutionaryaccessibilityofnewenzymefunctions:aca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南省中考英语数学试卷
- 湖州历年中考数学试卷
- 贵州初二市统测数学试卷
- 会同县小升初数学试卷
- 广东专插本应用数学试卷
- 河南小升级数学试卷
- 社交媒体平台在2025年对网络舆论情绪的监测与引导报告
- 智能制造企业测评报告
- 有机蔬菜种植产业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新型铝板建材项目投资计划书
- 龋齿护理健康教育
- 研学旅行指导师笔试试题及答案
- 人工智能技术合同
- 集团审计中心管理办法
-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末复习:力、运动和力、压强、浮力(考点清单)学生版+解析
- 2025至2030中国矿用排水泵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
- 2025届北京市十一所学校物理高一下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小学英语-三年级升四年级英语阅读理解专项(附答案)
- 2025年高考真题-政治(云南卷) 含答案
- 学堂在线 生活英语进阶 章节测试答案
- 2025年辅警面试考试练习题目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