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岩石_第1页
各种各样的岩石_第2页
各种各样的岩石_第3页
各种各样的岩石_第4页
各种各样的岩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

授课教师:刘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附近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并能描述自己观察的岩石。

3.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让学生遵循“观察方法----岩石特征”的逻辑关系交流探究结果,并能学习其他同学的观察方法,补充自己的观察记录。

2、指导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给岩石分类的标准,并让他们充分求证自己“分类标准”的正确性。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师准备大量的岩石图片。

2、教师准备一些简单的观察工具:放大镜、烧杯、尺子,记录纸等。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入

1、教师播放课件,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岩石,学生谈观看后的感受,引出课题:小学四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各种各样的岩石

2、课前,老师让每位同学搜集了一些岩石,谁来介绍一下你是从哪里搜集到的?

3、区分岩石和非岩石:出示课件,老师在路上看到了这样的一些东西,谁来帮老师区分一下,这些是不是岩石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二、观察探究,岩石特征

1、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岩石,同学们想怎样来观察?

2、交流观察岩石的方法。

3、这么多方法,你打算按什么顺序进行呢?想想你为什么要按这个顺序?

4、请每位同学运用这些观察方法选择一块岩石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5、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猜岩石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请一位同学上台描述他所观察的岩石特征,描述结束后,其他同学来猜他描述的是哪一块岩石。谁想上来试一试?

6、刚才他介绍了这块岩石的特征,对他的介绍,同学们有什么评价?还有不同意见吗?

三、自主探究,进行分类

1、通过刚才的活动我想同学们对这些岩石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虽然每块岩石都有各自独特的特征,但是不同的岩石之间还是有些相似之处,如果把这些岩石分分类,你们准备怎么分?

2、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分类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给这些岩石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我们将岩石分成了几类?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

4、归纳,指导更多的分类标准。

5、讨论(你们想到了多少中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一样吗?)

四、课堂评价,课后延伸

1、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研究岩石的第一课。一节课下来,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对于岩石还有什么要提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课堂评价表。

2、对于岩石,同学们一定还有很多的内容想了解,例如岩石是怎样形成的?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岩石。

五、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岩石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各种各样的岩石》说课

授课教师:刘云

一、说教材

《各种各样的岩石》是教科版《科学》四下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的第一课,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岩石、研究岩石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教材共2页,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开个石头展览会,是对岩石个性特征的观察,重点是对“我的岩石”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采用多样的方法观察岩石,并遵循“观察方法-观察结果”的逻辑关系交流探究结果。第二部分给岩石分类,是第一部分的延续,目的在于让学生们研究一群岩石的共性特征,给岩石分类要学会根据岩石的某个特点确定分类标准。本课既有让学生对已有岩石认知的了解和交流,更是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器官和观察工具观察研究岩石的过程。通过收集岩石、观察岩石、比较岩石、给岩石分类,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分类水平。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对岩石已有一定了解:他们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岩石,在家观察过放在水里的岩石,有的从课外科普书籍上了解了许多关于岩石的知识。这些都成为本课的学习的基础。本课以岩石为话题,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研究活动。学生对岩石并不陌生,对岩石是各种各样的也早就心知肚明,但有时越是熟悉的事物学生越不容易产生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学生对收集岩石一般比较感兴趣,而对岩石细致的观察和切实有效的分类则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和指导。

三、说教法

“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从教学流程来分析,本课的教学重在对岩石的观察、比较,不断挖掘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的潜能,重视学生在对岩石研究过程中的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力求通过多种活动将学生对岩石的零散的发现如珍珠项链一样串起来,形成自己对岩石的科学概念。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这种观察又不适合大步子、粗线条教学,四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虽然比较多,但教学期望往往与实际效果有一定距离,为此,本课仍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对学生观察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

四、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附近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并能描述自己观察的岩石。

3.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让学生遵循“观察方法----岩石特征”的逻辑关系交流探究结果,并能学习其他同学的观察方法,补充自己的观察记录。

2、指导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给岩石分类的标准,并让他们充分求证自己“分类标准”的正确性。

五、说教学设计理念和特色

本节课我设计的理念是将学生定位于观察者和科学探究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猜、看、摸、闻等方式,唤起学生对一些常用观察方法的回忆。我为学生创设了便于学生探究的教学场景,围绕“各种各样的岩石”这个课题,由浅入深,分别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供学生观察研究岩石”、“寻宝总动员”和“给岩石分类”,取材简单、结构严谨,逻辑线索清晰。整节课紧紧围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和科学研究习惯为中心,以使用多样的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为主线,通过分类展示板等辅助手段,引导学生最终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学会利用各种标准给岩石进行分类。

本节课我设计的特色是力争以探究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观察探究岩石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并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整节课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小学科学新课程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反思

授课教师:刘云

成功之处:

1、

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准备充分。课前与学生一起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岩石若干,为学生开展观察活动做好物质基础,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风景优美的山景,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为每一组学生准备了一个放大镜、一组岩石、一张记录表,为学生观察探究做好准备。

2、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岩石,比较岩石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后面的岩石分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能及时巡视,发现学生观察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对观察记录好的学生能给他们以鼓励,调动了学生研究岩石的热情。

3、

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岩洞里的学校”来教育学生好好学习,同时,注重学生的课堂评价,以课堂评价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不足之处:

1、

学生观察岩石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加强,必要的引导不能省掉,适时引导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比如当学生把岩石放在水里观察之前,应引导学生看一看岩石的颜色花纹是什么样子的,把岩石放在水里后,看一看颜色花纹又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变化?有什么新发现?应使学生明确水槽在这使用的用意是什么,不仅是看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轻重,而且水可以使岩石颜色加深花纹更清晰。在学生闻岩石气味时,教师应多问一句“除了敲打岩石后能闻到气味外,还有其他方法也能闻到气味吗?”用两块石头摩擦试一试。

2、

对学生的要求还不够明确,观看各种各样岩石的图片时,本来打算让学生谈观看后的感受的,结果变成了学生提一些关于岩石的问题了。同时没有指导学生观察岩石方法的有序性,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随意性较强,影响了观察结果。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讲座我们这套书的整个各个单元的安排,从三到六年级共八册书,从表上可以粗略的了解到我们整个单元教学的总体安排。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教材三上末尾我们特意安排了观察和测量这个单元,四年级上册安排了假设与收集证据单元,五上安排了解释与模型,六上安排了设计与制作这样的过程与方法显性化单元,这是我们这套书一个突出的特色。我们特意安排这样的单元是为了强化过程与方法的训练,在每个单元我们都贯彻这样的思路,通过孩子亲身做,通过他们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活动来获取一定的基础知识,同时来发展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让他们掌握一套科学的认识方法和科学的探究方法。三上主要有这么几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我们都是科学家这是一个绪论单元。第二单元是我眼里的生命世界,是属于生命领域单元的内容。第三单元是生命源泉---水,是物质世界里的内容。第四单元是关心天气,第五单元他们是什么做的,第六单元是观察与测量。最后我们还安排自由单元,自由单元是供给孩子自己选择研究的课题,让他们自己来研究这样的内容。下面我想就这个三上教材所设计的的内容给大家详细的讲一讲。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从封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小朋友在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一些研究这样的单元页。我们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单元页。第一课是科学是什么,这样的课题,科学是什么,因为我们要讲的是科学课,那么首先要给孩子解答一个问题,或者孩子们脑子里会想到一个问题,科学是什么,什么是科学。对于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我们要给三年级的小学生要讲科学是什么,要用非常浅显的、学生可以理解的、最简单的一种解释。科学无非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我们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所做的事情无非是他们提出个需要探索需要研究的课题,或者说问题。问题提出以后,科学家会对这个问题作出各种各样的分析与假设,提出各种各样预想或猜测,根据这些假设与猜想,科学家所做的大量工作就是收集资料,搞试验,搞观察,搞研究。这一系列活动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科学家要拿出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对这个问题给予解答,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所以我们分析科学是什么,无非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对小朋友来讲,小朋友也照样是个科学家,他也会产生许多问题,那么他们提出问题以后,我们的任务是指导或教会他们去解决这些问题,那么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最后让孩子自己对这个问题提出解释,提出一个认识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孩子的学习过程和科学研究科学的过程,其实本质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开篇就把科学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提出来,让孩子来进行回答,孩子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各种各样的解释其实都有一定的道理。最后我们要让孩子得出一个什么样的认识呢?科学就是提出问题,最后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把每个孩子都看成是小科学家,都应该像科学家那去提出问题,去解决问题,最后自己得出科学的结论。第一课的主要任务让孩子能够理解科学是怎么回事,教材上给出好多画面,这个图画是启发孩子,这些都是科学。比方说,科学家用显微镜观察啊,有的科学家在农田里观察,进行科学研究,医生给孩子看病,其实这里面就有科学,象人造卫星的发射,这一系列,是引发孩子的一个话题,问题是让孩子自己去充分的发散,让他去联想,还有哪些是科学,还有哪些里面包含着科学,这个话题,孩子会很积极很热情,孩子们会以他们以有的知识经验会说很多很多,老师的任务要从科学家研究的科学逐步引导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科学。比方做饭,烧菜里面有没有科学,是否我们每天吃饭合理的营养,里面就有科学,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事物,很多科学,里面包含着科学,甚至于我们同学的日常生活和搞游戏里面也包含着科学。这样一步步地把话题引到孩子身边的科学。让他知道科学是无所不在的,处处有科学,接下来一个很重要的或者说这个课的主体活动----吹泡泡活动,课本上提出在吹泡泡的时候,我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先从提问题开始训练我们的孩子,也就是说科学是从问题开始的,从提问题开始的,那么我们就要给孩子提供一些肥皂水,配肥皂液也要注意,我们在教学参考书里面提供了两种肥皂液的配方,有肥皂水,或洗涤剂,或洗衣粉,要有一定的比例和浓度,浓度不能太低,最好里面加一点甘油,那么吹出的肥皂泡会大,停留的时间会长些。我们给孩子配好了肥皂液或者是老师提供这几样东西让孩子自己去配制肥皂液,然后比一比看谁吹出的肥皂泡更大一些,在吹肥皂泡的过程中,要启发孩子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吹肥皂泡的活动上个载体,他不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通过吹肥皂泡这个活动,为了是引发孩子能提出问题,比方说,什么样的管子吹出的肥皂泡更大些,另外吹出来的肥皂泡是五颜六色的,他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方行的管子吹出来是不是方形的泡呢?尽量启发孩子更多的提出问题,这节课重点不在解决问题,而在提出问题,让孩子多提出问题,所以吹泡泡活动一定要紧紧抓住让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个关键问题上,那么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的问题老师可以一一简要地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这节课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可能把所有问题解决,选择一俩个问题让孩子试着去解决一下,比方说哪根管子吹出的泡泡大些,这样的问题比较具体,比较小点。比方用几种不同的配方,洗发水,洗涤剂,肥皂粉,可以让他们试一试,比一比,哪种配制的液体吹的更好一些。问题越简单,越具体,越小一点,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然后帮助他们选择这样的问题,然后下边你自己去试,这里就让他们自己去通过试验来得出这样一个认识,哪种管子吹的好,试图让他们尝试一下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活动。然后如果有时间,可以让孩子做各种各样吹泡泡的游戏,如能不能吹出一系列连续的泡泡,或者用方形的铁丝,圆形的铁丝,做一个大大的肥皂泡都可以。这一点,老师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引发孩子研究的兴趣。最后,这节课结尾,有这样一个结论,“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通过这节课,对科学有一个简单概括的理解。所以第一节课教学内容不多,但是引发孩子兴趣,提高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是这节课的重点。第二节课我们可以让他进一步去体会科学是怎么回事,第二课的课题是“做个小科学家”,让孩子知道每一个同学都是科学家,并不是说大科学家是科学家,让他知道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学习当中、游戏当中,里面也有科学,首先这课,我们给他提出一个资料,关于爱迪生发明电灯泡这样的故事,通过故事让他知道爱迪生当时在研究电灯泡的时候,提出了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如他需要用什么材料来做灯丝能够延长灯泡的寿命,这就是他想了好多的,很长时间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做试验,始终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后来他发现用竹丝来制成碳丝,做电灯泡的灯丝能够点很长时间。一共能点量120小时,他成功了。从这个故事里,孩子能够理解爱迪生发明是先从提出问题开始的,他要寻找一种材料,能够寿命点的很长的这样一种灯丝,然后接下来转到让每个同学带些玩具等小东西,让他们研究这里面有没有科学,能不能提出一些问题,所以课前老师可以让学生带一二样他们喜欢的玩具,最好是电动的,能够活动的一些小玩具,到来以后通过爱迪生的故事启发他们去想,用自己手中的玩具能不能提出一些问题,像爱迪生这样提出问题,比如发条玩具,他里面的内部结构动力是怎么回事;电动玩具,声控的,为什么一听到声音就会活动,他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提出问题以后,就让他自己想办法去研究研究,也象爱迪生一样去研究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以课活动的主体是孩子自己提出一个问题,想办法自己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如四驱车的动力是怎么传动的,里面结构是什么样的,他都可以研究一下,每个小组可以重点研究一项,每个小组和每个小组研究内容可以不一样,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汇报,作个简单的汇报,最后的落脚点在哪?就是要让孩子了解科学的研究程序,让他知道从提出问题开始,然后经过收集资料或自己的观察实验,进行调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一点思考,最后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这样我们就让孩子亲手经历一次象科学家那样研究科学,所以这课的思路是类比,把爱迪生研究科学和我们孩子研究玩具进行比较,使他们知道科学的研究无非就是从提出问题,然后我们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重点放在科学是怎么了解上,最后我们可以发散性的给孩子提出一个任务,你回家认真的观察周围,观察大自然,看你能提出多少科学问题,提问题并不是很简单的事,孩子可以提出许多问题,但提出带有科学研究这样有价值的问题,也是需要训练的。所以第一单元重在对科学的理解和提问题训练上,然后把孩子想到的问题,让他写在书后的活动纪录上,并且让孩子写一写爱迪生发明和我们吹跑泡、研究玩具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相似之处在于爱迪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的,我们也可以提出问题解决。这样让孩子能够初步认识科学是什么,对科学是怎么回事有大致的了解。第二单元是“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从单元页上可以看出这是森林里的照片,在单元页上还写了一首小诗,“当我走进森林,眼前一片生机盎然,无声的树在生长,美丽的小鸟在歌唱。当我走进森林……”,下面有个卡通小动物说句话“让我们接着写下去”,这俩段诗只是一个开头,后面让孩子接着往下写,那他会想到,当走进田野的时候,会看到哪些有生命的东西;当走进花园,我会看到哪些;当我走进家,我会看到哪些有生命的东西,都可以继续写下去。我们穿插在科学课里面有些科学小诗、一些美文,这也是我们整套教材的特色,我们觉得这是科学的人文精神,不是板着面目,冷冰冰的硬邦邦的这样说教的一种所谓的科学,应该是富有感情色彩的,让孩子体会到科学的美,所以后来单元穿插些美文,小诗。让孩子做一做,写一写。第一课是“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孩子们刚刚进入科学课的学习,首先一个问题是放眼看看周围的环境,看自然界,万事万物无非分俩大块,一类是有生命的物体,也就是生物,一类是没有生命的物体,非生物,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孩子知道我们身边哪些物体是有生命的,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会区分自然界两大类。第一课“寻找有生命的物体”重点在寻找上,争取把孩子带到校园里,或者带到校园外,如果校园有花园绿地环境好的地方,把他们带到那里,让他们观察周围的事物,寻找哪些问题是有生命的,三年级的孩子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他大致是可以区分的,有些可能不大分清楚,但是先让他自己去区分,让他去观察,最好能做些记录,所以这堂课的前半节课争取上户外课,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观察真实的事物,他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植物,各种各样的动物,这课书到后半节课,他们可以回到教室进行汇报,哪些东西是有生命的,让他们一一说一说,还能说点根据,你为什么说他是生物,比如说一棵大树,他说是有生命的,你怎么知道他是有生命的,他说是活的,可以生长,可以开花结果,他会说到很多生命的活动,生命的现象,让他们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必然会有生命的特征,有生命的活动,初步地理解什么是生物,桌椅板凳是木头做的,它活着的时候是大树,但是做成桌椅就已经没有生命了,它也不会从小长大,不会繁殖后代,这就是一个死物,所以用木材做成的桌椅、家具,它就不能说是有生命的物体,只能说现实活着的就会长大,孩子们会提出的一系列他们认为的他是生物的根据,让他说,老师在黑板上给大家归纳出来,重点板书,你说哪些是生物,把名称写下来,哪些是非生物,这样它基本分成两大类,生物它甚至分出哪些是动物,哪些是植物,蝴蝶、人都可以归结到动物。生物还可以分成植树和动物。这节课大致在概念上知道分成两个阶梯,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分成生物、非生物,生物分成动物植物就可以了,这课书教学的知识不多,但要调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如果他们有模糊的认识,说得不太清楚,可以让孩子展开讨论、辨论,老师也可以参加一些意见,以适当指导,并且让孩子们说一说为什么说这些是有生命的,说有生命的物体一些根据,这是这节课教学重点。第2课书从植物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植物的不同与相同,教材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植物图片,先可以让孩子看看书上提供了哪些关于植物的资料,并且说说你认识这些植物吗?能说出这些植物的名称吗?如果老师手里有图片,挂图、录像资料,可以更多地提供给孩子认识更多的植物,最好有一两盆种在花盆里的花卉植物,拿到课堂上来,让他们说一说,描述一下这个植物是什么样子,这是对孩子进行观察与描述的训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功,他看到这个物体,他能说出诸如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花儿是什么颜色的,或者他们家里养过什么花,让他们进行描述,教材上给了一个样子,或者说叫范例,一个学生写他们家养了一盆君子兰,说君子兰叶子什么样子,花儿什么样子的,让他进行描述,这是观察与描述的训练,然后进一步让学生进行比较,两种不同的植物它有哪些方面是不同的,这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比方教材上提出一棵桃树和一棵向日葵这两棵植物哪些方面不一样?会找出很多的不同点,可以重点地进行板书,比如说花什么样的,颜色、花的大小,形状不一样,叶子不一样,果实不一样,可以让他去说,茎杆不一样,都可以说,说完不同点,然后再让找一找,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这应有点难度了,两棵外表上很不一样的植物,它们相同点是什么呢?既然它们都叫植物,肯定有共同的地方,比方说都要开花,都有叶子,根都要吸收水分和养料,都要阳光和空气,都能开花结果,都能繁殖后代,这些说出来,都是它们共同的特征,这些共同点也是它的相似点,也就是植物的本质特征,从思维难度上找不同点比较容易,很直观,找共同点,就要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尽管它花的颜色不一样,但都要开花,都要结果,都要结籽,都要繁殖后代,这就已经带有概括与抽象能力,这是训练孩子概括,抽象能力,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再举几种不同的植物,让他进行比较,比方说各种各样植物,让他们寻找哪些方面的不同,哪些地方是相同的,更多地去找一些例子来进行训练,所以这堂课一方面利用书上提供的图片资料,另一方面希望老师们找一些实物,供给孩子进行观察比较,或者到校园里,校园里、池子,花卉等都可以指定他们哪几种作比较,所以这课书总体上让他知道植物共同特征有哪些。第3课和第2课大体上相同,是动物的不同与相同,教材上也提供了好多动物的图片,老师可以利用一些资料,多给孩子提供一些画片,音像资料,首先让他看看,能不能认识这些动物,有的动物的名称叫不上来,老师可以告诉他,有的学生知道的,可以让他告诉不知道的,让他认识各种各样的动物,两课书还有一个任务,让他认识到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认识更多的动物和植物,首选是认识这些动物,然后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游戏,这个游戏是猜一猜小红心里面想的是个什么样的动物,书上给了一个例子,可以叫一个同学到台前来,老师告诉他心里可以随便想一种动物,想完了以后,不说话,然后让下面的同学提问题,这个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提问题的训练,下面提问题后让他猜,小红心里想的是什么动物,你不能直接问是不是老虎,狮子,你必须提出问题,小红来回答是或者不是,然后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提下去,逐渐接近他心里所想的动物,以小红心里想的是老虎为例,下面学生问是水里游的,还是陆上走的,下面同学接着问,是有毛的吗?小红回答:是,其它学生就会朝身上长物的动物方面去想,有的学生问,是不是长蹄子的,小红说:不是,那就把长蹄子的这种动物排除了,有的问:是不是吃肉的?小红回答:是,它就接着朝食肉动物的角度接着朝下想,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猜,猜来猜去,他会猜到是不是身上有条纹的,她说是,是不是脑袋上有“王”的,是,那么肯定是老虎,最后能猜到,训练下面的孩子,通过提问题去猜想小红心里想到的那种动物,这里面也有对动物外形特征的认识与描述,这个活动是很有趣味,通过这个活动既能让孩子们勇于提问题,勇于发言,再一个对动物的特征进行一些描述,下一个活动,教材上提出用狗和兔子来进行比较,有哪些地方不同,哪些地方相同,这个活动与前面植物的比较是想类似的,书上提出两种动物,假如有标本,学校有动物园,那就更好了,随便找两种动物,拿来给孩子比较,书上只是提出一个范例,教学中完全可以不必用书上这个内容,可用别的动物来代替,书上有个集合图,这个图实际上是让孩子来训练,在集合圈外面都是不同的,在中间,集合圈相交的地方让他写一下相同的地方,即共同的特征,用这样一种形式进行练习,我们以后在教学活动记录上就有这样的内容让孩子去填,这个练习也是很有意义的,让孩子自己写一写,然后进行交流,看他对不对,不对的也可以进行修改,举两种动物,如果教学还有时间,在教学工具箱里预备了动物的卡片,可以让学生进行生物分类游戏,也可以让他们拿一张来描述动物的特征,植物的一课也有卡片,并且卡片背后有植物的资料,孩子们通过这些卡片,就能来学许多知识,这是配套的学具,在分类的时候要注意每次分类只能有一个标准,比方按运动方式分,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然后洗好牌再分,如按食动物和食植物来分,按食性来分类,或者按有几条腿来分类,有的动物六条腿,有的两条腿,你可以每次只按一个标准分类,老师务必要指导学生注意,不能在一次分类中含两个标准。第四课是植物,动物和人,从课题上可看出,把植物、动物和人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这里面暗含着让孩子找出生命的共同特征,虽然植物,动物、人距离很远,我们把距离很远的几个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他找出其中的相似性,比方说都是有生命的,都要从小长大,都要繁殖后代,都来和水、空气,这些让他们逐渐抽象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从这堂课上看,可以让孩子充分发挥他的想象,让他广泛地进行联系,从这个单元的整个建构来说,我们渗透了关于相似的理论,相似理论是中国科学院张光鉴研究的理论,万事万物它都存在很多相似性,不管是结构,功能的特点,都可以找出它的相似性,从这堂课看呢,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已有知识经验,特别是将人与动物进行比较,它会提出好多不同的地方,提出很多相似的地方。第3单元,生命之源----水,我们把水和生命联系在一起,组成的一个单元,过去我们自然课讲水就是没有生命的物体,把水和生命连在一起组成一个单元,这里也有一段小诗,“因为有你小草会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下面就让孩子继续写下去,有了水会怎样……最后结尾,“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第1课是《生命离不开水》,首选把生命和水联系在一起研究,这课书重点是让孩子知道生命是离不开水的,因为地球上有水,所以地球上才有生命,可以让孩子说一说生命离不开水,你能举出哪些事例来说明生命是离不开水的,他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堂课重要一个活动,主体活动是让他亲身感受一下生命体里有水,如让孩子带一些水果,一些蔬菜,让他在课堂上挤一挤,压一压,让在课堂是把水分挤出来。榨一些蔬菜汁,水果汁,这个活动是挺有意思的,如果老师能找到榨汁机,榨一些胡萝卜汁、苹果汁、让孩子们喝一喝,这个活动是带有游戏性的,让他们知道生命体里面包含着很多水分,其中书上给了一个扇形图,扇形图在小学三年级还没讲到,我们只是形象地讲到水在其中占多大比例,如人体里有65%的水,让他用蓝色的笔把空白的地方画一画,看水占了有多大,通过图的颜色就能粗略地知道水在其中的比例,这是从感性上给一个认识,另外一个活动就是让他亲自动手做一做,让他研究下一棵小草一天要喝多少水,这个实验可用小药瓶,小试瓶都可以做,这个活动课外做,第2课是观察水,这课和过去的自然课差不多,让他知道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液体,自然老师都教过,就不细说了,这课书比过去有所扩展。不仅知道水是什么样的,还要知道水有哪些特点,水的性质,我们可以给几杯不同的液体,让找出哪杯是水,另外水还能融解别的物体,比如用盐,用糖,滴一滴红墨水,知道浸入水里能融解,概念比过去自然课降低要求了,不细致讲解融解是怎么回事,只知道糖、盐化在水里就叫融解了,知道这个词,知道这个粗略的概念就可以了,不必细致地去,至于哪些物体可融解,哪些物体不融解,这节课不作研究,只知道水可以融解别的东西就行了,另外还可以做一些研究,比方毛细现象,水可以沿着纸条,布条往上爬,至于毛细现象怎么回事,也不过多地讲解,只是知道水有沿着物体向上爬的特征就行了。另外,还可以研究一杯加到不能再加的满杯水,往里面放回形针,让他先估计一下,你认为放几枚,水会溢出,他可能会说五枚,十枚,老师可以往里放,或者让同学往里放,大家数数看到底要放多少枚回形针水能溢出,实验的结果会使孩子非常惊讶,如果放四五十枚甚至百余枚还不流出来,实际上浸到杯口上面像一个小馒头似的,它还不流出来,让他感性上知道水有表面张力,也可以用一枚一元钱的硬币,往上滴水滴,看它能容纳多少滴它不流出来,这个实验也可以搞分组实验,这课活动内容较多,老师可分两课时来进行,这是对水的性质的扩展认识。第3课讲家乡的水资源,从课题上可知道带领孩子对家乡的水资源进行研究,我们国家地域辽阔,水资源分布情况也是不相同的,有的地方水资源丰富,有的地方水资源缺乏,这课就研究自己家乡是缺水地方,还是水多的地方。家乡水资源污染是什么样情况,这堂课实际是课外研究课,老师务必要带领孩子研究家乡水情况,甚至可以将家乡的小河,取点儿水样,让孩子们闻一闻,观察观察,都可以,能够了解家乡的水资源情况,关心家乡水资源,有些地方家乡水资源保护较好,也可以研究研究,我们家乡是怎样保护水质的,有的家乡污染较重,可以研究污染是从哪儿来的,污染对人类危害,都可以研究。这节课也可以作为自由研究的课题,像孩子进行调查,查找资料,进行访问,进行实地观察都可以,老师务必注意安全方面的教育,一是要组织好带领学生去研究,让孩子写一个简短的小研究报告,家乡的水资源实际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也就是说书上提供的只是研究的方法,一种途径,实际情况要根据家乡情况定。第4课要讲地球上的水,因为课标上有规定,让孩子们知道地球上的水的分布,大致知道地球上大部分是水,少部分是陆地,也要知道一些自然界水情况,江河湖海地下水,地球上很多地方是有水的,又要知道地球上水资源,特别是淡水资源是比较缺乏的,这里有一个好活动。打个比方,地球上可用水相当于一杯水,其中淡水资源只是一小勺,让他也知道这是打比方的样子,大部分是咸水,海水还能直接用,淡水只占其中一小勺,就这一小勺的淡水我们能够开发利用的只是其中一小滴,就这一滴水,有的地方还被污染,给他一种淡水资源很宝贵,很奇缺的感受,所以这是一个模拟类比的活动。让他产生种情感,就是地球上水资源是缺少的,我们要节约用水。后面要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比方哪些地方浪费水,日常生活中怎样节约用水,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水资源的保护。第四单元《关心天气》,是课程标准里关于地球科学的内容。第一课是《谁最关心天气》,先从孩子们身边说起,天气是我们每个人都很关心的,和每个人的生活都紧密联系的。谁最关心天气情况?实际上就是人和天气的关系。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天气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要让孩子们理解各种各样的天气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的。首先话题就是我们最关心天气,我们的同学也很关心天气,还有谁最关心天气呢?这就要把人类的活动和天气紧密的联系起来进行研究、验实。教材上有一些图片资料,这些都是与我们生产、生活直接关联的一些天气现象。比方说:干涸的河床(旱灾),还有登山运动,山上有雪,天气变化是否就影响登山运动呢?再看看扬帆出海、暴风雨、下雾天气、沙尘暴啊!利用这些很广泛的话题,让他们说,这些天气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大雾的天气飞机不能起飞,或者容易出现交通事故,这些是孩子们日常生活经验中已经有的,这个话题就是要让孩子们知道、说出有多少种天气。要学生在活动纪录里面填充,这表格中间是天气,是一个总的概念,一个正方形里面表示一种天气,例如:风,我们写上风向,风力这些词语,表示风还有暴风、台风、无风、和风细雨等等,都可以说。再如下面这个方框可以填上雨,关于雨的比方说:大雨、小雨、暴雨、特大暴雨、狂风暴雨等等,再让他们去写。还可以写什么?比如:天气热、寒流,关于温度变化的一些词语,让他们把表达天气的各种词语都写在总的表格里。实际上,这是对天气的一个总体认识。用这样一个图形来表达是这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孩子们可以边说边写,老师指导学生时尽量调动、启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另外,还可以让他们用不同的符号来表达一些天气。教材上给出一个晴,一个多云的天气符号,其他的自己动手去设计,比方雨天、大风……这些符号需要他们自己创造,将来要他们用自己创造的符号来记录观察记录。另外这课还涉及到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一些知识,如果老师有一些资料可以展示给孩子们。我们也提供了一些关于天气预报是怎样做成的资料。老师可以给孩子们讲一讲,或者是带孩子们到附近气象站去观察,去访问都可以。也可以作为课后的一些后续工作。第二课《测气温》这课是要教会孩子使用温度表。我们把这样直接来读数的测量仪器叫温度表,某个材料上把他叫做温度计。后来我们统一一下,用来直接观察读数的都叫温度表,有些是属于自动记录的气温仪器叫温度计,这个要区分开来。我们在工具箱也配备了相应的温度表,每个小组可以两个或三个人一组,发给他们温度表,让他们做对比的观察测。比方说:阳光下和背阴的地方同时放两个温度表来观测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温度是不是一样,另外草地上和水泥地上也进行比较。这样让他们知道,不同的地方、时间测出来的温度是不一样的。那我们怎么样表达这样的温度呢?必须要有一定的规定。比方说先测一测我们教室的温度,再到室外去测一测,就会发现两个地方的温度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全世界的气象台必须要把温度表放到百叶箱呢?那就说明百叶箱有一定的规则和要求,要有一定的规定,才能比较出世界各地的温度差异,这样让孩子们去测一测,并且要求学生坚持观测一个星期的温度后做一些记录,再针对它,在自然课上教学生怎样测温度、读温度,这节课主要是他们学会使用温度表测量温度,并且能知道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时间测量是不同的。第三课《雨有多大》这里首先给学生一些看云识天气的知识,让他们知道哪些天气是晴天,那些天气是表示要下雨的天气,通过观测云我们知道是晴天,还是多云,还是阴天。我们书上给的一些图片,可以让孩子亲自去看看今天外面的天气是属于哪一种云彩。另外,还给了一些天气的谚语,比如说:天上飘飘云,地上雨淋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利用这些民间谚语我们也可以收集一些交给孩子。让他们通过注意观察天气变化,关心下雨、雪的天气。接下来就是教会孩子做一个雨量器,这种雨量器就是用高层瓶子或可乐瓶子,把中间沿边剪开,这样的话,让孩子用简易的雨量器来测一测今天雨下的有多大。这个雨量器一定要有一个标尺,标尺在学生学具袋里用了一个毫米的标尺,贴在桶的外面,因为下雨打湿了就不行了,所以要在外面贴一个塑料膜保护起来,可是这个瓶子的底部它是不规则的。要在零刻度的地方加上水,必须加在零刻度一样平的位置,再放到外面去接这场雨。看雨下了多少毫米深。要教会孩子知道,雨下的有多大是用毫米单位来进行计算的。这毫米的意义是这雨下到地面不能走,不能渗下去,现在地面上有多深的时候,而不是下的有多少。深度是用长度单位毫米来计算的,务必要给学生讲清楚。如果有条件的话,学校或附近有气象站可以带学生去参观。真正的雨量图是怎样的,书上提供了这样一个图片,让孩子在下雨的时候亲自去测量一下,看看有多少毫米,能亲手做一做。第四课《今天刮什么风》,这里有一首小诗,作的很好,我们实验区里,学生在学这课是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仿照这首诗写的有好几篇那么长:你见过风吗?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但我知道当树枝摇晃的时候,风正从那经过。你见过风吗?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但我知道当湖面泛起波纹的时候,风正从那经过……让孩子们接着往下说这时孩子积极性就来了,“你见过风吗?”就用这样的句式来提出改变依据,说出当怎样怎样的时候,风正从那里经过,说出依据,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我们在科学教材里边应当渗透一些人文精神以及诗歌、韵文等。让学生来说一说,写一写。这堂课务必让学生认识到东南西北的方向,这个方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风从什么地方吹来就是什么风,所以这一点老师应当要给学生讲清楚。书中有一个图来表示风吹来的方向:中间好比是一个人站在操场上,东南西北等一共八个方向。吹来的风都用这样的箭头表示。还可以做一些简易的风向标、风向仪。在学生的学具袋里已经提供了这些材料,让学生去做一做去组装一下。可以让学生拿到操场上去测现在是什么方向的风,但是一定要注意选好了摆在什么方向(底盘上有东南西北的方向),摆好了方向以后就知道现在是什么方向的风。另外还可以教会孩子来观察现在的风力有多大。我们给孩子提供了风级歌,让他们在课堂上要会背。然后他们根据各种各样的现象来判断现在有几级风。风级歌是诗歌形式很顺口。关于风的观测,一定要带孩子到操场上看看现在是什么风,现在有几级风。学生答过后把观测的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上。第五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讲得是关于材料。材料单元讲的是关于物质领域里的一个内容。这个单元第一课是《常见材料》。书上提供了这样一个图片:一个孩子的卧室,一个家。从这个卧室让他们分析这个家里面东西是由哪些材料做成的。让他们能够根据日常生活,自己家里的情况来说。比如:纹立柜、大衣柜都是用木头做的,也有金属材料和塑料,都可以把它说一说。后面还有一个关于“材料”的类似--有关“天气”的一个图表,这个图表,孩子在课堂就可以把它写出来。写材料时,孩子可以一边说,一边看,一边填。例如:衣柜、衣橱,是用木头做的,还有金属,甚至还有塑料、玻璃都可以写上去。然后再写关于书桌有哪些材料,用到了哪些材料。还有窗户又用到了哪些材料,有的是木料的,有的是铝合金的等等,还有窗户上的玻璃、油漆都可以写。然后要他把家里的一些物体名称填在小圆圈里面,在方框里填上材料的名称。这无形中对孩子是什么样的教育?要他们知道这么多词是分级的,一级一级的。那么物体的名称算一级,然后再写这些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可以让孩子们留心观察身边的物体都是由哪些材料做成的,这样可以认识更多的常见材料。有些材料可能叫不上名字,老师可以教他告诉他。第二课是《研究纸》。纸也是生活中离不开的常见材料。纸的研究可以搞成一个自由研究的课题。关于纸你想研究什么?先布置孩子收集各种各样的纸,家里常见的纸、办公的、包装的或者是报纸都可以。老师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不常见的,学生可能找不到的一些纸作为认识材料。课的研究主题是认识这些纸的特点。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提出来他想研究纸的哪些方面的特点。比方说,想研究哪种纸更结实,研究某种纸吸水性能,或者研究纸的承受力、压力都可以。让他们自己设计研究方法,自己独立去研究。老师也可以指导他们去研究这些纸的几项:渗水性能、吸水性能或者是哪些纸更结实等等。有几种不同的纸,要想比较他们的结实程度,一定要教孩子裁成长宽一样的纸条,然后两两套在一起拉,就知道谁结实谁不结实。也可以做成一个纸环,下面用重物挂,挂到第几个时拉断纸环,来比较它的结实程度。另外这堂课要让孩子知道纸的发明史,即文明史的一些教育。书上提供了一些,例如:木牍、帛书和古代造纸等一些图片。这些是简单的,但老师可以跟他们讲关于造纸的技术,造纸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发明纸最早的国家,也就是闻名的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这个故事在教参中给老师提供了,这样就可以讲给孩子们听。最后是动手做一张纸。用一些废报纸或其他的废纸,弄烂了把它做成纸浆,适当放一些胶,做一个撑纸的工具,用铁丝做成一个长方形的框子,套上荧丝袜子,就能做成一个撑纸的工具。然后从纸浆里面撑一张纸,放在一张干的报纸上,把水压一压,吸一吸,再把它晾干就是孩子们造的纸。这实质上是让他们体会一下古代造纸术是怎么回事。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如果课上没有时间,可以作为课后的一个活动,让孩子做一张纸。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纸的样品,这些样品都在工具箱里十份这样的标本,学生从这里可以看到像沥金油纸、还有腊光纸等等,可以观察这个纸是什么样子的,拿下来看结束后放回原处,用完之后标本留着还能用,不要把这些纸丢掉。还要指导学生课后收集一些纸的样品,贴在书后面的活动纪录上或者做类似于这样纸标本的一个夹子,便于孩子收集更多的纸的样品。第三课“我们穿什么”,这课主要研究我们日常穿的衣料,认识材料,纺织品材料,可以发动孩子从家里带一些各种各样边角下料,裁剪衣服的一些布料布头,带到课堂上,先让孩子们用肉眼观察,然后发给他放大镜来观察布的纤维上怎么织成的,还可以用小镊子拆下来一些纤维的丝,它的纤维丝都是加撵的,加撵以后,把它拆细小的纤维,用放大镜来观察,另外我们在工具箱里配了手执的显微镜,可以看各种各样的布料,细小的纤维。让他感觉到不同纺织品的纤维是不同的。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识自己最常见的布料,是什么纤维织成的,一般都是天然的纤维,天然的纤维,例如麻、丝毛是天然的动物纤维,还有一种人造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尽管它分为这么三大类:植物纤维、动物纤维、人造合成纤维,那么怎么来分呢?可用火将小布条烧一烧这样的方法。小布条很容易着火,烧完之后就是一些白灰,且没有其他气味那就是植物纤维,如果火烧的时候有烧头发的气味,那就是动物纤维。还有燃着火后熔化了是粘的那就是化学纤维。让他学会鉴别的方法,然后利用手感让他们去拉一拉哪些丝的纤维拉力更大一些,哪些更结实一些,哪些布料的吸水性、渗水性更好一些,来进行一些比较研究,这是关于衣料纤维方面的概括。第四课《玻璃和陶瓷》,玻璃和陶瓷上一常见的材料,可以发动学生从家带一些常用的玻璃器皿,陶瓷器皿,一定不要带太贵重的,并将它保存好,不要摔碎了,把这些材料带到课堂上让他们来观察、比较,那些是玻璃制品,那些是陶瓷制品。陶瓷里面可以分为陶器和瓷器,进一步辨认。先从外观上来观察,用放大镜来观察他们的一些塑片,来观察这些塑片的断面,陶器的断面有一些微孔,瓷器的断面几乎看不到微孔,玻璃没有微孔。光滑、粗糙的层度也做些比较,实际是为了训练孩子的观察,用言语来表达的能力,让他们说出不同的材料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像玻璃有光泽敲起来有清脆的声音。通过敲出来的声音,光滑的层度,还有断面的情况来进行比较,看有那些方面的不同。还可以比较它们的相同点。陶瓷、玻璃的相同点就是很坚硬容易碎。陶瓷摔碎后就不能使用了,是一次性的。玻璃摔碎了可以把它们收集起来,重新熔化加工,还可以再利用,从这里可以让他们知道哪些物体材料可以再生的,那些不可以,还牵涉到古代人怎么发明陶瓷器,让他们去猜想去想像陶器是怎么发明的,古代人、原始人时都是打猎呀、烧食物,所以烧火饿那快土地经过火烧后,发现再进到水不用再散很坚硬,其他的泥土会散,让他们知道了烧火让泥土坚硬,泥土就被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器皿,经过火烧就变成了陶器,老师可以出示一些经过和不经过火烧的土块在课堂上来动手做实验,把他们放进水里,没烧的泥块就散掉了,而烧的没有。这实验来验证他们的一些猜想、推想。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孩子做一个小的陶器,比如做一个小碗、花瓶、小的陶罐,让他们和一些泥来做,工具箱和工具袋里有一些泥土可以让他们做一做,做完后晾干,不要晒,要阴干,然后再烧,这样有趣的活动,他们肯定很乐于参加。第五课《关于材料的使用与环境》这课牵涉到对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教育。本课中有一些关于材料使用的图片,是让他们辨别哪些是天然的材料,哪些是人造的材料,让他们知道关于材料可以分为两大类,像木头是属于天然材料,橡胶的就是人造的材料。塑料完全是人工合成的,让他们去区分,有些材料不好区分,让他们去访问别人,问清楚哪些材料是天然的哪些材料是合成的,本课重要的话题是适度的采用天然的材料会有什么影响?让他们知道书上有关一个森林被砍伐的一个图片,天然材料过分开发使用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塑料袋过分使用就会造成白色污染,书上有关于垃圾堆破坏环境的一个图片,这个话题可以延伸,让他们对此有一个比较深的印象,假如学校附近有垃圾堆,可以带学生们在现场考察,垃圾堆的情况,他也会有真情实感,并且提倡尽量减少垃圾的污染,重生利用的天然的材料,例如废纸我们尽量不扔,卖给回收站,可以再造。我们对学生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书上有一个特别的问题,对一次性的筷子的使用你觉得怎么样?让学生可以发表见解,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是卫生的,可以减少交叉污染,可是,使用它必须要砍伐很多森林里的树木,会造成森林资源的破坏。所以不提倡用一次性筷子。我们用的筷子可卡因消毒,来防止交叉感染,又可以节省很多树木森林资源,老师可以将一些这方面的材料,将一些故事或者启发孩子自己来将一些。第六单元《观察与测量》这单元是本册中特有的叫做过程与方法的显形化单元,虽然把它们放在最后讲,但是,它富于生动,贯彻了始终指导学生去观察测量,去描述,去比较进行认识。这里包含两个课时,一课时是“观察与描述”是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科学方法训练的,是很重要的学习,让他对一个物体进行认识描述,并通过用语言来表达出来,这对孩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移动,我们设计的活动是让他们观察自己的眼睛,对着镜子,观察眼睛,并且说出你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跟同学进行比较,哪些相同,哪些不相同,进行一些描述。利用这个活动来训练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另外,这可以进行一些其他方面的观察和描述活动,比如说,工具箱里有手持的显微镜,它可以看人民币上有很多花纹,里面有好多暗号。我们可以显微镜来观察,我们也可以发给学生纺织品的材料,让他来观察各种布料的纤维是怎么交织在一起的,并且用语言来描述,最好材料先用肉眼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再用放大镜看,再用显微镜,每次看到的和每次描述的都不一样,这样通过这些观察和描述来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描述的能力。要他们把贯彻的一些情况记录到活动记录上。还可以用耳朵听。闭上眼睛,你都听到了些什么声音,鸟叫声,操场上的说话声,让他们尽力去听,让他们可以用手去摸一摸,布袋里装了什么东西,摸完后让他说,说一说,他摸得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软硬的程度,说说是个什么东西,让他用语言来描述,这些活动都很有意义,如书上的这幅图,可以容纳感学生看,你知道这两幅图上是什么东西吗?先让他猜一猜,会是许多小树呢?是不是羽毛?左边是头发,是用高倍显微镜看到的头发,看到头皮里头头皮屑的样子,学生会很惊讶,右边这个图是冬天窗户上面结的霜是窗花,学生也很惊讶,原来自然界的水结成冰花后是这样的,这两幅图是让他们知道借助东西来观察,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所以就可以进入到第二课“用工具来测量”,工具来测量是更精确的观察他的活动。首先我们出了一道题通过这个图,要他们看这两条红线,它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