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模拟训练题附答案_第1页
高考生物模拟训练题附答案_第2页
高考生物模拟训练题附答案_第3页
高考生物模拟训练题附答案_第4页
高考生物模拟训练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考生物模拟训练题附答案离高考还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现阶段整体复习已经终止,考生要以做题训练为主,系统整理学习内容,回想旧学识,查缺补漏。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考生物模拟训练题附答案,梦想大家热爱!

一、选择题

1.(2022·德州市模考)以下关于种群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出世率

B.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属于种群空间特征

C.出世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根本的数量特征

D.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再发生波动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迁出率、出世率和死亡率,A错误;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即种群在空间上呈集群分布,B正确;种群密度是种群最根本的数量特征,C错误;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若受到气候、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会发生波动,D错误。]

2.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如下图,其中T2之前的数据损失。以下表达正确的是()

A.T2~T4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T4~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逐步下降

B.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

C.该池塘对草鱼的最大容纳量应展现在T5时且数值保持不变

D.当种群增长速率为m时,该草鱼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T4~T5时间段内,种群的增长速率照旧大于零,即在此时间段内种群数量照旧增大,A项错误;根据种群数量变化的特征,该草鱼的数量变化符合“S”型增长曲线,而对于“S”型增长曲线来说,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数量是环境容纳量的一半,B项正确;当环境遭到破坏时,环境容纳量K值是变化的,C项错误;当种群增长速率为m(最大)时,该草鱼的年龄组成应属于增长型,D项错误。]

3.下图为某鱼塘中一段时间内一种浮游动物与一种草食性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两种群所需食物种类有片面一致)。以下表达中正确的是()

A.草食性鱼在a点时种群年龄布局为稳定型

B.此鱼塘中浮游动物种群数量增长不受本身密度制约

C.草食性鱼和浮游动物在鱼塘中存在竞争关系

D.人们填鱼塘造田,此举不变更此群落演替的方向

C[草食性鱼在a点时种群年龄布局应为增长型,A错误;浮游动物在此鱼塘中呈“S”型增长,其种群数量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B错误;草食性鱼和浮游动物所需食物种类有片面一致,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C正确;人们填鱼塘造田,此举变更此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错误。]

4.(2022·广东高考)下图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表达,正确的是()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000个

D[A项,初始阶段酵母细胞数量少,酵母菌个体之间几乎不存在种内竞争。B项,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酵母细胞的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而Nt=N0λt为“J”型曲线增长的数学模型。C项,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举行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概括用血细胞计数板举行计数)。D项,由图可知,1mL培养液中最多含12000个酵母细胞,那么10mL培养液中的K值约为120000个。]

5.(2022·太原市五中模拟)关于群落的表达正确的是()

A.群落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B.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可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举行循环

C.不同的群落能保持动态平衡是由于具有确定的自我调理才能

D.玉米或竹子高矮不齐表达了群落的垂直布局

A[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A正确;能量滚动是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不同的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是由于具有确定的自我调理才能,C错误;玉米或竹子属于种群,未表达群落的垂直布局,D错误。]

6.(2022·潍坊市二模)如图中两条曲线表示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是()

A.曲线①可表示森林火灾前后的演替过程

B.曲线②可表示发生在火山岩上的演替过程

C.M、N点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更

D.①类型的演替速度明显快于②类型

C[曲线①群落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火灾后森林上举行的也是次生演替,因此①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举行的演替,A正确;曲线②演替开头时,物种数为0,因此该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可表示发生在火山岩上的演替过程,B正确;随着演替的举行,群落的物种在不断发生变更,图中M、N点处的物种数目一致,但物种组成不同,C错误;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快,D正确。]

7.以下(措施)中属于操纵有害动物生物防治的是()

A.施加农药杀死害虫

B.释放性外激素干扰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降低出世率

C.直接打捞湖水中蓝藻,减轻水华危害

D.烟草受到蛾幼虫攻击后,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吸引蛾幼虫的天敌

B[施加农药杀死害虫属于化学防治,A不符合题意;释放性外激素干扰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降低出世率,属于生物防治,B项符合题意;直接打捞湖水中蓝藻,减轻水华危害属于机械防治,C项不符合题意;D项属于烟草本身具有的一种本能养护,无人为因素的参与,不属于生物防治。]

8.以下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表达,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根本的数量特征,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B.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步降低,人类活动往往会变更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生物多样性对比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这表达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态系统的稳定与自我调理才能大小有关,其稳态调理机制属于反应调理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根本的数量特征,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步增加,人类活动使得群落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举行,B错误;生物多样性对比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表达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生态系统稳态的根基是具有自我调理才能,其调理机制属于反应调理,D正确。]

9.(2022·汕头市潮南区模拟)某植物害虫寄生于棉花与月季的花瓣中,专家连续统计了不同寄主的害虫数量,并绘制了如图曲线。相关表达正确的是()

A.调查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

B.分布在月季上的害虫种群的增长速率总是大于零,且先增后减

C.长期喷洒同种杀虫剂也难以变更抗药性基因的频率

D.该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与寄主的生活状态有关

D[某植物害虫寄生于棉花与月季的花瓣中,调查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A错误;分布在月季上的害虫种群数量先增加后裁减,故增长速率不是总大于零,B错误;长期喷洒同种杀虫剂会增加抗药性基因的频率,C错误;该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与寄主的生活状态有关,D正确。]

10.将一荒地改建成(复合(种植)的)果园后,该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是()

A.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该群落也有垂直布局

B.将荒地建成果园,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变更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理生物的种间关系

D.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果树的产量没有影响

D[一荒地被改建成果园后,若以果树为食的农业害虫的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会使果树的产量增加,或者利用捕食关系,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坚固率,由此推得D项错误。]

11.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超强的繁殖才能和极强的环境适应才能。如图为某地5年内主要植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曲线,以下表达正确的是()

A.因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超强的繁殖才能,故其在此地将持续呈“J”型增长

B.此地5年内狗牙根的数量不断裁减与其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竞争有关

C.此地5年内群落举行次生演替且植物丰富度呈不断增大

D.因巢藻数量不断裁减,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在植株密集处多取样方

B[受资源限制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内斗争的影响,其在此地不成能持续呈“J”型增长,A错误。狗牙根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存在竞争关系,狗牙根数量裁减主要是因竞争才能较弱,B正确。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超强的繁殖才能和极强的环境适应才能,可能使此地植物的丰富度下降,C错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需遵循随机取样和多取样方的原那么,D错误。]

12.(2022·天津高考)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以下表达正确的是()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依据随机取样原那么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乙数量的增加会裁减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D[物质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举行,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参与,因此该丝瓜地的碳循环不仅仅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还有分解者等的参与,A选项错误;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应以该种群全部个体为调查对象,而不能只统计成虫的数量,B选项错误;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不能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养分级间同化的能量之比,而非个体数量之比,C选项错误;根据题图信息,甲数量增加后会导致乙数量增加,说明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因此该生态系统存在的食物链为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当乙数量增加时,甲的数量会裁减,进而裁减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D选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22·东营市一模)甲、乙、丙三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分别分布于某山地的A(高山草原)、B(亚高山灌木丛)、C(针阔混交林)三种不同的栖息地中。取数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植物的种子平匀混合,再平分为三组,分别种植于A、B、C三种栖息地中的测验地块(消释其他植物,种植方式一致,各种子均能发育成植株,并结种子),对各测验地块中三种植物所结种子数举行统计,得到如下结果:

A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63∶1;

B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6∶1;

C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3∶4。

请回复:

(1)混合种植后,A测验地块中三种植物种子的比例反映了甲、乙、丙三种植物当年的________不同(填种群特征),若环境条件不变,预料几年内B测验地块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种测验过程中,需用样方法连续多年对植物的种群密度举行调查。为统计切实应如何对每个样方内的植物举行计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测验终止的若干年后,A测验地块演替的结果是形成______;C测验地块演替趋势是群落的空间布局和______布局都向繁杂化进展。

(4)每年输入丙的能量一片面以热能形式散失了,一片面用于丙的______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此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举行物质循环过程的一片面。

(1)“三种植物种子”是新产生的子代,代表出世率;在B栖息地乙种子最多,说明乙适理应环境,以后几年内乙的数量逐步增加,而甲和丙产生的种子少,竞争力弱于乙,以后几年内甲和丙的数量逐步裁减。

(2)正好处在边畛域上的植物个体,样方法计数原那么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故计数时应计样方内和上边、左边及其夹角上的植物个体数。

(3)群落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气侯条件抉择,A地为高山草原环境,由于环境的影响A地最终只能演替形成高山草原;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都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布局(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布局和养分布局)繁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进展。

(4)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一片面在自身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片面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举行着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1)出世率乙的数量逐步增加、甲和丙的数量逐步裁减(2)统计样方内和上边、左边及两边交点(两个相交边和其交点)植物个体数(3)高山草原养分(4)生长、发育和繁殖碳、氢、氧或C、H、O(缺一不成,多答N、P、S不扣分)

14.(2022·昆明市一模)哀牢山,位于云南中部,为云岭向南的延迟,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畛域,也是元江和阿墨江分水岭。回复以下问题:

(1)哀牢山森林中的植物具有明显的垂直布局,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哀牢山森林中有好多珍稀植物,如水冬青,为调查其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是__________;对水冬青最有效的养护措施是__________。

(2)元阳梯田位于哀牢山南部,梯田可起到确定的蓄洪防旱作用,表达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当地引入小龙虾后,在前几年其种群数量增长类似于“J”型增长的形式。若刚引入时小龙虾数量为N0,一年后其数量为2N0,那么按“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揣测三年后的数量为__________。由于小龙虾的大量繁殖,导致梯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才能不是无限的,后来通过生物防治的方法操纵其数量,如投放小龙虾的天敌鲶鱼、黄鳝、鲤鱼等,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植物具有明显的垂直布局,同时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样方法中常用的取样方法是等距取样法、五点取样法;养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养护。

(2)元阳梯田位于哀牢山南部,梯田可起到确定的蓄洪防旱作用,这属于生态功能,表达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J”型增长曲线的种群数量增长率保持不变,若刚引入时小龙虾数量为N0,一年后其数量为2N0,λ=2,那么按“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揣测三年后的数量为N0×λ3=8N0。由于小龙虾的大量繁殖,导致梯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理才能不是无限的,后来通过生物防治的方法操纵其数量,如投放小龙虾的天敌鲶鱼、黄鳝、鲤鱼等,这样做可以裁减农药的使用,养护环境。

(1)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距取样法、五点取样法就地养护(2)间接8N0自我调理裁减农药的使用,养护环境

15.下表是某河流枯竭后,群落体验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片面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处境。回复以下问题:

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艾蒿(株/平方米)5106311白杨(株/100平方米)012488鼠(只/100平方米)0124816(1)判断该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杨林的展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才能,又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遇裁减,那么所得数据比实际结果________。几年后,鼠害日益猖獗,有效降低鼠种群密度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第6年植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有关处境。图中数据表示各片面有机物中的含碳量,单位kg/(hm2a)。

若将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折合为葡萄糖举行计算,已知1kg葡萄糖储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