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同时累及同侧股骨颈与转子间两个解剖区域的骨折类型与研究进展(全文)_第1页
2021同时累及同侧股骨颈与转子间两个解剖区域的骨折类型与研究进展(全文)_第2页
2021同时累及同侧股骨颈与转子间两个解剖区域的骨折类型与研究进展(全文)_第3页
2021同时累及同侧股骨颈与转子间两个解剖区域的骨折类型与研究进展(全文)_第4页
2021同时累及同侧股骨颈与转子间两个解剖区域的骨折类型与研究进展(全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同时累及同侧股骨颈与转子间两个解剖区域的骨折类型与研究进展(全文)摘要目的总结同时累及同侧股骨颈与转子间两个解剖区域骨折的相关研究进展,归纳骨折分型。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经验,从股骨颈与转子间的解剖分界、股骨转子间线及关节囊附着、临床分型、治疗方法选择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同时累及同侧股骨颈与转子间两个解剖区域的股骨近端粉碎骨折,在老年髋部骨折人群中比例有逐渐增高趋势,但其概念和含义并不明确。我们按股骨颈骨折的部位、骨折中心位置和骨折复位后股骨距或前内下角皮质能否直接接触砥住,将其分为 3种亚型:①节段性股骨颈骨折(股骨颈为头下型骨折,同时具有两个独立的骨折中心);②股骨颈骨折向转子间外上方延伸 (股骨颈为经颈型骨折, 一个骨折中心);③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向股骨颈内下方延伸(粉碎的股骨颈基底型骨折,转子间骨折变异类型,一个骨折中心)。在治疗上需兼顾两个解剖部位特征,通常需结合多种内固定方法或采用关节置换辅助内固定技术,才能获得较好效果。

结论同时累及同侧股骨颈与转子间两个解剖区域的骨折,在临床诊断、骨折分型和治疗方法上尚缺乏共识,需进一步研究。同时累及同侧股骨双处骨折(concomitant ipsilateraldoublefracturesofthefemur)临床并不少见,占全部股骨骨折的 1%,9%⑴。这类骨折有多种组合类型,如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约占股骨干骨折的5%)、股骨转子下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远端骨折等。上述各种组合类型骨折由于损伤的两个解剖部位相互独立,存在两个骨折中心,临床上容易分辨,只要仔细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同时累及同侧的股骨颈囊内骨折和股骨转子间囊外骨折(concomitant ipsilateral intracapsular neckandextracapsulartrochantericfractures )极为罕见,回顾文献大多为个案报道。2011年,印度Neogi等[2]报道1例该类型患者,并列表回顾了既往文献报道的 11个病例;2017年,英国 Khan等[3]报道3例患者,并总结了既往文献报道的 14个病例;2017年,英国Saleeb等[4]报道1例患者,并复习既往文献报道的 16个病例,提出了治疗方法选择的流程图。该类型骨折患者在年龄分布上具有双峰特征,其中青壮年多为高能量暴力损伤,老年人多为低能量跌倒。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这种同时累及同侧股骨颈和转子间的骨折类型,在老年人群中有逐渐增多趋势。2017折类型,在老年人群中有逐渐增多趋势。2017年,西班牙Videla-Ces等[5]总结了6年间收治的262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发现其中33例(1.3%)属于股骨颈合并转子间骨折。股骨颈与转子间是两个直接相连的解剖结构,同时累及这两个解剖结构或解剖区域的骨折,临床上不容易分辨。目前,国内外对“股骨颈伴转子间骨折(combinedfemoralneckandtrochantericfracture )在诊断上无共识,在概念上存在混淆、重叠 [2-8]。这类同时累及同侧股骨颈和转子间骨折属复杂股骨近端骨折,其特征包括粉碎骨折(至少3个骨折块)、同时涉及到囊内和囊外结构,在以往的骨折分型标准中无涉及,治疗上也无共识。为了澄清概念、取得共识,促进学术交流,现总结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经验 ⑶,尝试归纳该类骨折的特征,提出亚型和命名方法,以期为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学术交流提供参考。01股骨颈与转子间的解剖学分界股骨颈与转子间是两个直接相连的解剖结构, 精确区分两者解剖范围,是准确分辨这两类骨折的基础。 2016年出版的《成人骨折》第8版中,将股骨转子间骨折范围界定为从股骨颈基底部关节囊外延伸至股骨干近侧髓腔起始的小转子区域,即从股骨颈基底部关节囊外至小转子下缘之间[10]o2018版AO/OTA 分类中,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骨折中心位于转子间线以远至小转子下缘平面之间的骨折 [11-12]o可见,转子间线(intertrochantericline )是股骨颈与转子间两个解剖结构的分界标志。转子间线位于髋关节前方,为一隆起的粗糙骨嵴,起自外侧大转子前缘上部,向内下达小转子下缘,为髋关节前方关节囊和髂股韧带提供附着止点。髂股韧带呈“人”字形,分为外侧上束和内侧下束,并与关节囊相互融合难以分幵,分别止于转子间线的外上部和内下部。解剖学研究发现前方关节囊内下部附着点宽度,亚洲人为( 9.0±1.1)mm(7.8〜11.4mm)[13]、欧美人为(20±6)mm(12〜29mm)[14]股外侧肌最上方肌纤维起自转子间线上端,股内侧肌最上方肌纤维起自转子间线下端。因此,转子间线是囊内股骨颈与囊外转子间的分界线。而宽度10mm 的转子间线[称“转子间带(intertrochantericbelt)”可能更合适]本身属于何区域,则没有明确定论(图 1)。A0/0TA学会将沿着转子间线范围内发生的骨折, 划归为股骨颈基底型骨折,并将其纳入关节囊内的股骨颈范畴,在早期骨折分类中列为31B2.1型,在2018版骨折分类中列为31B3型。但在治疗上,近来越来越多学者提出,应将股骨颈基底型骨折归类为高位的两部分转子间骨折⑶15]临床股骨距图1转子间线(带)是关节囊髂股韧带附着点,也是股骨颈与转子间解剖分界从影像学上判断骨折是属于囊内股骨颈,还是囊外转子间,一般采用下列标准[9,仔17]:①正位X线片上,如果头颈骨块下方尖齿未超过小转子上缘影像( upperborderoflessertrochanter ),贝U归于囊内骨折,超过则归于囊外骨折(图 2);②在CT和三维重建影像上,沿股骨颈轴线130°角度测量,内下骨折线位于转子间线中线(隆嵴最高处)近侧5mm以内者,为囊内骨折;位于中线远侧5mm以外者为囊外骨折;位于中线远、近各 5mm范围内(共10mm)者,为跨囊骨折(骨折线位于转子间线,股骨颈基底型骨折)图2正位X线片上小转子上缘(箭头)是囊内股骨颈与囊外转子间的分界标志02常规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头颈骨折块头颈骨折块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两个主要骨折块之一,手术内固定旨在将头颈骨块与股骨干稳定连接。近年的骨折地图研究从大数据角度描述了股骨转子间骨折线的分布特征 [18-22]。在顺向股骨转子间骨折(A1、A2型),头颈骨块前方骨折线多集中在转子间线附近,向内侧至小转子中点水平,其前内侧壁皮质多为单一骨折线,很少粉碎,是临床骨折复位中追求前内下角皮质支撑砥住的解剖学基础 [21]o卫禛等[23]采用Mimics软件在80例顺向股骨转子间骨折 (A1、A2型)CT影像上进行模拟复位后,沿颈干角轴线 130°角度测量骨折线至外侧壁入钉点之间的距离。结果发现, 21例A1型骨折残留的前侧皮质长度为(36.95±7.36)mm,后侧皮质长度为(27.32±7.78)mm;59例A2型骨折残留的前侧皮质长度为( 32.30±6.10)mm,后侧皮质长度为(9.21±6.57)mm,其中31%A2型骨折残留的后侧皮质长度为 0,这主要是转子间后侧冠状面骨折破坏了部分外侧壁的原因。可见,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残留的前侧皮质长度基本稳定,其骨折线均是沿转子间线的解剖部位发生,残留长度在 A1型、A2型间相差不超过5mm,变异度小(变异系数为 20.0%)。因此,从前方骨折线发生部位来看, A2型骨折线较A1型更靠远侧。A1型头颈骨块多属囊内(沿股骨颈基底)或跨囊型(沿转子间线),而 A2型头颈骨块多属囊外型。03同时累及同侧股骨颈与转子间两个解剖区域的骨折类型判断股骨颈骨折是否累及转子间区域,主要是看关节囊外结构是否发生骨折。同样,判断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否累及股骨颈区域,主要是看关节囊内结构是否发生骨折。在股骨颈与转子间交汇部,前内侧区皮质最厚、密度最高,生物力学强度最大,是手术中骨折复位以及为头颈骨块提供支撑砥住的关键部位。因此,我们认为股骨颈骨折的部位、骨折中心位置,以及股骨距和前内下角皮质能否通过复位获得直接的接触砥住,是区分和判断股骨颈与转子间交界区域骨折类型的关键(表 1)表I同匪罐及同扫略甘鬥与轅子词两牛軋节世規ET:晉百兰年与呂椒I甬hliJ:racturrpH-iliirnthand怙门门加耳雹伸『需 ip<j|ak!rAlfrittlurc-fc ingIhr rr|tipn*atffnirtrAlnrvkmdFnciurtpotttE■1IIdll■八fcjituirracdtL-m-pritltiUklujtfKWHnfircKhiinif-rkfhictu理鼻折中心Fracluhf^cmicrA型Vi厦性IR计歩暑抵矗卜F骨折Al,AlA3ft-W-;".'L,LXA3吨冊颈、转子|勾.海节[5-5.y,24-3OJn也的吾折中心h 1-.h號地礦骨析Al,A2.A3 小转子.的甘折瘩虬fcL土丸转ItI醴续包需外MI4U的T卷怜忻c蚁i川牛琲『胸和岸怕mW十部片倬.三IM扎曲祁舟、跡枱山心心△馳蚀l/3|ftI'lflU*l卜力豎律3.1 节段性股骨颈骨折 同时发生的同侧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两处骨折线相互独立,又称为“节段性股骨颈骨折(segmentalfemoralneckfracture )”,其特征包括:①股骨颈为头下型骨折;②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是 A1、A2、A3型中任何类型;③股骨颈成为一个游离节段, 犹如股骨干节段性骨折一样, 强调近侧股骨头与远侧股骨转子部,丧失了直接接触砥住的能力(如同股骨干的C型骨折);④同时涉及囊内与囊外,有两个骨折中心,是损伤最严重类型。见图3o这一亚型是真正的“股骨颈伴转子间骨折”。文献中报道的股骨颈合并转子间骨折大多属于节段性股骨颈骨折,且多为个案报道,目前累计不超过 20例[24-30]图3 节段性股骨颈骨折大体及影像学示意图红色: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线,蓝色:股骨转子间骨折线3.2 股骨颈骨折向转子间外上方延伸 该类型骨折本质是股骨颈骨折,骨折中心在股骨颈,但骨折线向远侧延伸累及囊外的转子间外上区域,通常发生在小转子平面以上的狭小范围(图 4),其特征包括:①头颈骨块是囊内的经颈型骨折( trans-cervicalfracture),下方皮质尖齿在小转子上, 离小转子上缘仍有一定距离; ②小转子多完整,连接于股骨干上;③股骨颈外上方皮质连带大转子后部一起骨折, 有时该骨块再连带冠状面的外侧壁皮质,甚至继续向远侧包含小转子在内,形成一个巨大的后方“香蕉样”骨块;④股骨颈与转子间的前内侧皮质(即临床股骨距),没有粉碎,经复位后可以获得直接的接触砥住。依据原有的 “转子间骨折伴转子下延伸(intertrochan-tericfemurfractureswithsubtrochantericextension )”的命名方法,这一亚型骨折可命名为 “股骨颈骨折向转子间外上方延伸(femoralneckfracturewithtrochantericextension)”,本质上属于股骨颈骨折,是股骨颈骨折的变异扩展类型。图4股骨颈骨折向转子间外上方延伸大体及影像学示意图红色:股骨颈经颈型骨折线,蓝色:股骨转子间骨折线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T型骨折231],形成3个骨折块:① 近侧经颈型的头颈骨块;②远侧带有小转子的股骨干;③ 外侧的大转子和外侧壁第三骨块。这类骨折的突出特点是头颈骨块为经颈型骨折,内下皮质(临床股骨距)没有粉碎,治疗时必须把股骨颈骨折放在第一位。如果股骨颈骨折累及了临床股骨距(内下皮质粉碎游离),或转子间骨折破坏了前侧皮质的完整性(前内下角),则骨折丧失了经股骨头向股骨干直接传导负荷的压力结构,临床上应归于节段性股骨颈骨折的范畴。3.3 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向股骨颈内下方延伸 该类型骨折本质是粉碎的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中心在转子间,但骨折线向近侧延伸累及到囊内的股骨颈内下区域(图5)o2019年,韩国Yoo等闰分析了5年间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II)治疗的41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按其提出的诊断标准, 37例(9.02%)属于股骨颈伴转子间骨折。在随访的 33例该类型骨折中,28例获得了骨性愈合

(85%)。作者将“股骨颈合并转子间骨折”分为两种类型:① 三部分骨折20例(头颈骨块、大转子骨块、股骨干);② 四部分骨折13例(头颈骨块、大转子骨块、小转子骨块、股骨干)。所有患者均有大转子骨折。作者特别强调,如果头颈骨块的骨折线向下超过了小转子上缘,则该骨折线超出了股骨颈的范围,不属于“股骨颈合并转子间骨折”。可见,Yoo等诊断“股骨颈合并转子间骨折”的标准,是头颈骨块的内下尖齿位于小转子近侧缘以上,即属于关节囊内的股骨颈基底部骨折。作者在讨论中也指出,这些骨折可以看成是“股骨颈基底部粉碎骨折”,也可以看成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变异类型”碎骨折”,也可以看成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变异类型”图5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向股骨颈内下方延伸大体及影像学示意图红色:股骨颈基底型骨折线,蓝色:股骨转子间骨折线 我们认为这种骨折线向股骨颈内下方延伸的粉碎型转子间骨折(三部分、四部分、五部分),骨折两端的前内侧皮质在骨折复位后,仍有直接接触、相互砥住的条件,类似于股骨干骨折的 B型,仅有一个骨折中心,按照常规的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均能获得良好结果,称其为“股骨颈合并转子间骨折”有扩大概念、造成混乱、误导读者之嫌。这一亚型可称为“向股骨颈延伸的粉碎股骨转子间骨折(pertrochanteric称为“向股骨颈延伸的粉碎股骨转子间骨折(pertrochantericcomminutedfracturewithfemoralneckextension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