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五经-第二课约与律课件_第1页
摩西五经-第二课约与律课件_第2页
摩西五经-第二课约与律课件_第3页
摩西五经-第二课约与律课件_第4页
摩西五经-第二课约与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圣约、律法与恩典旧约是律法的时代,新约是恩典的时代?基督徒对“律法”的误解需要了解以色列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律法与圣约的关系圣约在以色列民族形成与维系所扮演的角色原来律法和恩典并非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一、出埃及时的以色列民族米甸人摩西所邀请,加入出埃及行列的米甸人(基尼人),这些米甸人是摩西岳父的后代,在旷野充当以色列民族的眼目。摩西应许他们,有分于神赐给以色列各种的福份(民10:29-32)。这些人后来也在以色列百姓的当中定居下来(士1:16;4:11),散居在亚玛力人当中(撒上15:6)。迦勒以东的一个支派基尼洗人。基尼洗人列在被赶出的迦南居民之中(创15:19)身为基尼洗人,迦勒却从在旷野时,就是以色列的一个领袖,代表以色列一个支派,窥探迦南地(民32:12)。在进迦南之后,迦勒虽不属于犹大支派,却被归入犹大支派之下,在犹大支派的中间得了希伯仑作产业,「因为他专心跟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书14:6-15;士1:10-20)。

结论由此看来,进入迦南的队伍相当复杂,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单纯这些人中有的是和以色列百姓一齐出埃及的,有些是在旷野时加入的。也就是说,有一些人从未到过埃及,也有一些人从未到过西乃山,但这些人都改奉以色列的信仰。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组成了出埃及的一群人,他们在摩西的带领下,向西乃山前进,在那里接受一个特殊的信仰,藉着“约”把自己组织起来,成为耶和华的百姓,这些人成了后来以色列的核心份子。这一大群家族背景不同的奴隶,在西乃山逐渐形成十二支派,并在进入迦南之后,稳定成形。这些藉着在西乃山立约而结合在一起的一群人,以加低斯绿洲为中心,在旷野绕行了许多年。这期间可能也有不少继续逃离埃及的人,或是四周的人加入这个团体,皈依了他们的信仰,加入以色列部落的组织里。在多年的整合之后,最后进入迦南地。因此,当圣经提到以色列民族进入迦南之前的居民时,有时用迦南人,有时用亚摩利人来称之。可见在以色列民族侵入迦南之前,迦南的居民与以色列民族相当类似。结盟者这些人很容易在以色列百姓进入迦南时与他联合,并且和那些与以色列结盟的迦南城市一样,成为以色列民族的一部份这就说明了为甚么以色列在占领迦南的战役里,主要是北方和南方的争战,而不是中部的争战基遍不但没有被视为外族人之地,相反地,基遍的丘坛在以色列百姓当中极为出名,连所罗门王都在那里献祭。就在基遍的夜间,神在梦中向所罗门显现(王上3:4-5)。基遍成为会幕在迦南安置的所在,照着律法书所吩咐的,早晚有献祭(代上16:39-40)示剑基遍并不是惟一的例子,希弗和得撒是被以色列征服的两个城邑(书12:17,24)示剑也是迦南人的城市(参,创34章),直到士师的时代,仍然有非以色列人住在那里,并且有巴力比利士的神庙(士9章)这些迦南城邑的居民,都被以色列所吸收,成为他的一部份,并且被归入玛拿西支派不完全的征服以色列并没有在进入迦南时,就攻取了迦南一切的城邑,相反地,虽然以色列曾经对几个有组织的敌对势力发动猛烈的攻击,把他们击溃,以致能够进入迦南,把整个民族的中心移到约但河西,取得神给他们的应许之地,如同约书亚记所记载的几次重要战役所显示的:耶利哥,艾城,南方战役,以及北方战役。这几个主要战役只是除掉主要的敌对势力,占领迦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个支派自己去努力完成的。士师记第一章显明,以色列对迦南的占领事实上非常不彻底,常有「以色列人住在迦南人的中间,迦南人住在以色列人的中间」的情形发生。士师记描述征服迦南的情形犹大不能赶出平原的居民,因为他们有铁车…便雅悯人没有赶出…耶布斯人仍在耶路撒冷与便雅悯人同住,直到今日…玛拿西没有赶出…迦南人却执意住在那些地方…以法莲没有赶出…迦南人仍住在基色,在以法莲中间…西布伦没有赶出…亚设因为没有赶出那地的迦南人,就住在他们中间…拿弗他利没有赶出…就住在那地的迦南人中间三、以色列民族的特点

——立约的社会独特的民族─从这个民族的肇始,就相信自己是耶和华的选民,是因为耶和华的拣选和呼召而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神拣选了以色列的祖先,呼召他们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祂所指示他们的地方这个呼召后来藉着摩西临到了他们的后代。藉着大能的行动,神把他们从埃及为奴之家拯救出来,并且藉着立约使他们成为祂的子民从始至终,“拣选”和“立约”成了以色列民族了解自己最基本的要素,这是世界上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特点。以色列的祖先原本是不认识神的人,在他们的家乡米所波大米亚敬拜偶像,只有当神呼召亚伯拉罕,向他显现时,亚伯拉罕才开始认识神(书24:2,14)神呼召了亚伯拉罕,并且在呼召他时,经应许他,要在祂所指示他的地方,得着土地,成为一个大国(创12:1-3)神的呼召和应许,不但成为亚伯拉罕个人与神亲密关系的基础,也成为他的家族,甚至他的后代与神关系的基础。这个呼召和应许不断的被重申(创15:1-5;17章;18:18-19),并且以立约的方式来保证应许的应验(创15:7-21)也就是说,立约的基础是应许,而应许的基础是拣选与呼召。神呼召亚伯拉罕,给他应许,并且与他立约这个约经由他的儿子以撒,传给后代,作为「永远的约」(创17:19;参,诗105:8-10)以割礼作为立约的记号。凡是没有受割礼的就从民中剪除,因为背弃了神的约(创17:11-14)虽然神与亚伯拉罕之间所立的约,是根据应许和呼召,是无条件的,但是承受应许的人需要在信心的里面回应神,使恩典能延续下去。赐给了以撒(创26:2-5)耶和华向以撒显现,说:你不要下埃及去,要住在我所指示你的地。你寄居在这地,我必与你同在,赐福给你,因为我要将这些地都赐给你和你的后裔,我必坚定我向你父亚伯拉罕所起的誓。我要增加你的后裔,像天上的星那样多,又要将这些地 都赐给你的后裔,并且地上万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都因亚伯拉罕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例,法度传给了摩西(耶和华)说:我是你父亲的神,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实在看见了;他们因受督工的辖制所发的哀声,我也听见了;我原知道他们的痛苦。我下来是要就他们脱离埃及人的手,领他们出了那地,到美好宽阔,流奶与蜜之地(出3:6-8;参,2:24)神晓喻摩西,说:我是耶和华。我从前向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显现…我与他们坚定所立的约,要把他们寄居的迦南地赐给他们。我也听见以色列人被埃及人苦待的哀声,我也纪念我的约。所以你要对以色列人说…我要以你们为我的百姓,我也要作你们的神…我起誓应许给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那地,我要把你们领进去,将那地赐给你们为业(出6:2-8)神对以色列列祖的拣选和应许,在摩西的时候应验了。神藉着摩西带领以色列百姓出埃及,并且在西乃山与他们立约,使以色列成为神的产业委身于神,并领受神的委身:「我要作你们的神,你们要作我的子民」(出19:5)神和祂百姓的关系,藉着立约的形式建立了「约」起源于神的拣选与应许,在西乃山藉着摩西正式设立,成为以色列历史的中心。最古老的诗歌我要向耶和华唱歌…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我的诗歌,也成了我的拯救。这是我的神,我要赞美祂;是我父亲的神,我要尊崇祂…耶和华啊!众神之中,谁能像你,至圣至荣,可颂可畏,施行奇事?你凭慈爱,领了你所赎的百姓;你凭能力,引他们到了你的圣所…因你膀臂的大能,他们如石头寂然不动,等候你的百姓过去…你要将他们领进去,栽于你产业的山上(出15:1-18)以色列不但相信自己与耶和华神立约的关系也认定他们的祖先与神立约的关系特别是在西乃山藉着摩西与神所立的约,要作神的子民。这个根植于历史事件的圣约的关系,没有中断的传给了他们的后代,并且成为以色列了解自己的中心思想。根据这个约,以色列建立了一个新的社会,一个虽有血统关系,却不以血统,而是以共同的历史经验为根基的社会。这个共同的历史经验藉着立约的形式,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民族,就是属神的子民。藉着立约的关系,一群混杂的人被连结在一起,分享过去的经验,也藉着「约」彼此约束。「约」成为民族连结在一起的共识,被带到迦南地,成为支派同盟之间关系的根基他们共同的历史经验─西乃山─就成为崇拜耶和华神的原因。「约」不但创造了以色列这个民族,也把这个民族连结在一起,维系他的存在。在西乃山,藉着立约,许多大小单位不同的家族形成了同盟,产生了以色列支派同盟的雏形,并且逐渐发展扩大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团体。学者们相信,这个游牧民族能在早期就团结在一起,绝不是单单由于血统或是自然发展所能解释的,「约」的形成是关键的所在。旷野漂流的四十年,使这个团体发生了许多变化,在进入迦南之前产生了新的一代,摩西向这些没有经过出埃及和西乃山事件的新一代的人,重述历史,解释律法,使要进入迦南的新一代,不但知道为何需要遵守律法,并且重新委身于「约」。藉着重申西乃之约,把「约」传给下一代,使「约」不停留在历史的某个时段,或是停留在旷野里,而是把「约」带入迦南,传给以色列后来的每一个世代。这个团体在进入迦南之后,又吸收了当地许多的居民,成为一个民族,并且后来在示剑重申这个圣约(参,书24章)。「约」把以色列的每一个部落连结起来,在约之下的每一个支派都是平等的,都是支派同盟的一份子。在进入迦南的初期,并没有国家形式的存在,没有政府或是中央机构,也没有常设的统治者,没有阶级的划分,各个支派都是以部落的形式独立存在,并没有封建制度的特征,各个支派的长老们本着自己在支派中被认可的程度来排解纠纷。节期每逢节期,各个支派便集结在结盟的地方,就是安放约柜之处,再次更新与神的约,并调停各支派之间的纠纷,这种节期的活动,成为支派同盟敬拜生活的重心。特别是每年的逾越节(除酵节),收割节(七七节)和收藏节(住棚节),虽然在地方的圣坛举行庆祝,但是敬虔的以色列人都要到示罗去朝拜神在王国之前,支派同盟的中心,也就是代表立约的约柜的所在地,是在示罗(书18:1;士18:31;撒上1:3)。除了示罗之外,吉甲(撒上11:14-15;13:7-9),示剑(书24章),伯特利(士20:26-28),都曾经是约柜的所在,是支派同盟的中心,众人聚集的所在,都有出名的献祭的圣坛,也是立约结盟的所在。维系以色列的因素以色列进入迦南之后的前两百年,只占领了迦南的山地,滨海地带和以斯德伦平原仍然在迦南人的手中,因为住在平原的迦南人有铁车,不是以色列能轻易击败的(参,书17:16;士1:19),住在平原的以色列人许多就与迦南人通婚(士1:31-32)。

虽然以色列控制了山地的主要部份,但仍然有一些山地受到迦南人的控制,耶路撒冷就是其中的一个。因此,以色列在迦南地的分布是片段的,不但受到地势的影响,也受到迦南人所控制的区域所隔断加利利被迦南人所控制的以斯德伦平原所阻断深裂的约但河谷把东部和西部的支派分隔开来,以致于联络不良。这些因素使得各个支派之间的联系微弱,以致于常有各自为政的情形,各个部落、支派只管自己的事。所以当一个支派遇到困难或受到侵袭时,其他支派是否能拔刀相助,就常常与地理因素和对自己构成危险的程度有关士师记混乱不统一的情形多少反映了当时的情形。如果不是因为立约的缘故以及信仰同一位神所产生的力量,以色列在迦南是不可能团结起来的。四、立约社会的特点——

“律法”以色列民族的产生既然是因着立约,约的内容或是约的条款——“律法”——便成为维系以色列社会的因素,把以色列社会连结在一起。律法成为彼此之间的共识,彼此遵守的条例。也就是说,立约社会的特点是“律法”。律法以固定的形式把「约」的内容表达出来,具体的定义了以色列与神的关系,也定义了以色列百姓彼此之间的关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行出来。立约的社会如果没有「律法」把「约」的内容表达出来,「约」就成为空洞的口号,就没有维系社会的因素。律法是神心意的表达,也是以色列立约社会的共识使以色列知道应当如何敬拜,如何具体的活出信仰其组成份子应当如何相对待,如何管理这个复杂的组织,并且应当如何行使这个民族显出与其他民族的不同。简言之,律法使有神百姓之名的民族,变成有神百姓之实的民族,活出神百姓当有的样子。因此,律法就变成了生与死的抉择,选择律法的就得着祝福,得着生命;拒绝律法的就掉入咒诅之中,丧失生命。律法同时包含了应许和威胁,面对律法时,神的百姓需要作出顺服或是叛逆的抉择。顺服与叛逆带来不同的结局何况人本性罪恶的破坏力是如此强,需要各种有形式的制度来对抗罪恶,限制罪恶的扩张。对一个健康的社会而言,律法的存在就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五、律法的内容律法分为一般的法律条文与宗教礼仪法。一般: A.绝对的、命令式的法律(apodicticlaw),以「你不可」的形式出现,这是不能讨价还价的法律。 B.相对式的法律(caselaw),因着事件的不同而有讨论的余地,以「如果…你将会」的形式出现。绝对法最好的例子是十诫十诫的前半段说到神与人的关系,保护以色列活在神的眷顾之下十诫的后半段说到人与人的关系,实际上是人权的保障,使社会得以维系。所以,十诫的颁布是神的恩典,指教以色列最重要的生活原则,活在神的保护之下。相对法按情理订立的,因着处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果如,误杀与谋杀的区别(参出21:12-14;申19:2-12)设定了界线,指出一个人负责任的程度,创造了适合人生活的大环境。因此,法律规条是为着人的好处而设立的。申命记的法典不但规定了公平与公义的原则,更有许多人道的条例,为着保护穷人,让他们能在社会中生存下去;刑罚也有限制,不可过份律法指出人应当负的基本的责任(申22:8)从这些律例典章里可以看到,神是一位看顾人每日生活的神,藉着律法神规范祂百姓的生活。律法把人指向神,指向这位有怜悯、有恩典的神。所以,律法是恩典的外在表现,显明神的恩慈良善。从规范的角度来看,律法之于人,就好像开车的人需要交通规则(红绿灯和车道)一样,没有红绿灯与车道,开车是一件危险的事。同样地,社会团体需要共同的规范,才能生存下去。律法是共同规范的具体形式,界定、厘清各种的关系与责任宗教礼仪法区别神圣与非神圣这是作为神立约子民所需要具备的特性,因为他们需要反映出神的神圣本性:「你们要圣洁,因为我耶和华你们的神是圣洁的」(利19:2)。藉着节期、日子、和献祭,把以色列的宗教与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将农业生活里的季节周期与宗教节日结合,并且在节期里追念神救赎与立约的恩典。藉着饮食和洁净与不洁净的条例,显出神的百姓与其他民族的不同除了卫生习惯和对抗迦南风俗这些分别的条例形成以色列独特的象征,象征他们与万民不同,他们是神圣约的子民。以色列人通过遵守这些条款,显示他们是神立约的百姓。礼仪法规范百姓的信仰生活礼仪法使得以色列信仰不是私人的事,不但可以公开谈论、庆祝,而且是团体生活的中心以色列的信仰不只是内在的信念,藉着外在可见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其他的民族可以看出以色列民族的不同。是神赐福的公开管道,藉着礼仪神倾倒祂的福在祂百姓的中间(民6:24-26)。当百姓犯罪时,能够藉着「赎罪」的礼仪而得到赦免。礼仪法把神的恩典公开的显明出来。礼仪法是神给圣约子民的恩赐。但是,以色列民族的历史说出了一个事实,就是神的百姓对礼仪规条的真正目的并不了解甚至以屡行礼仪的规条来逃避立约子民当有的生活,逃避圣约之下的道德责任有如一手持香拜拜,另一手做坏事一样;又好像利用教堂里的敬拜祷告来欺骗良心,取得良心的平安。先知以赛亚警告说,因为人的恶行,所屡行的礼仪法规,所献的祭物、供物、香品都不是神所喜欢的,连守安息日、节期、严肃会都是神所憎恶的,祷告也不能得到神的垂听必须要除掉恶行,自洁,「止住作恶,学习行善寻求公平,解救受欺压的,给孤儿申冤,为寡妇辨屈」,才是神的心意(赛1:11-17)。礼仪法显明神的百姓当用敬畏神的态度过生活离开敬畏神的态度与生活,一切的礼仪法规都变成是死的条文,成为人逃避责任与良心的工具,甚至变成人躲避神的避难所。就好像面对神圣洁或是公义的要求时,以各种宗教的活动来躲避圣洁的要求,使人不需要直接面对神人躲在宗教活动之下,取得虚假的安全感,来逃避神的要求和良心的责备。至此,我们清楚看到,律法(torah)的功能是训诲,要帮助圣约之下的以色列民族,建立社会秩序与良好的道德和信仰生活。以色列不断的被提醒,他和其他民族的不同,他是圣洁的国民,必须活出信仰的见证,成为祭司的国度(出19:5-6)。律法的出发点是,「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申6:4-5),从这个出发点才能谈到律法的遵行只有在「我要作你们的神,你们要做我的子民」(利26:12)的这个立约的基础上,律法才不会成为僵硬的条文规定与没有人性的无情要求。律法帮助神的子民塑造生命,塑造出立约子民应当有的样子,使以色列成为外邦人的光,把救恩带到地极(赛49:6;参,42:6)。当以色列不遵守律法,悖逆神,不肯听从神的训诲(赛30:9),破坏神与他们所立的约时,神就远离他们,导致他们的灭亡(参,申31:16-18)。以色列「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民」的角色,于是落在新约神子民的身上(彼前2:9-10)。所以律法的功能需要从圣约的角度来了解,才不会产生律法主义的偏差,也才不会以为律法是在恩典之外独立存在。神与以色列关系的基础是「约」,立约的基础是救赎的恩典,律法为恩典提供了畅通的管道。若是离开恩典,不以恩典为前提,律法就没有意义,就是死的,就带来死亡。律法和恩典分不开,两者是一体的两面。律法是恩典的管道与外在的形式,恩典是律法的内涵与前提。六、「约」的更新——大卫之约救赎历史上最灿烂的时刻,可以说是神赐给大卫的应许之时,后人称为「大卫之约」,是神与大卫所立「永远的约」。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创12:1-3),神对大卫的应许,以及神藉着先知耶利米所预言的新约(耶31:31-34),三者的重要性在救赎历史上都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神不但屡行,神也重复并肯定祂所立的约,而每一次应许与约的重新肯定,都扩大并加深应许与约的意义,并且应许额外的祝福,这种模式在亚伯拉罕之约,大卫之约,以及新约的应许上显明了出来。「大卫之约」最清楚的经文记在神藉先知拿单赐给大卫的应许(撒下7:8-17;代上17:1-15)这是一个没有附带条件的应许。大卫之约是列祖之约,特别是亚伯拉罕之约(创12:1-3;15:18;17:1-8)的延续与扩展,神对列祖的应许在大卫的身上得到应验。神使大卫得着大名,使他的后裔接续他的位子;神为祂的百姓选定一个地方,栽培他们;神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神的子民等。你的家和你的国,必在我面前永远坚立。你的国位也必坚定,直到永远(撒下7:16)大卫之约是出于神拣选的恩典与永远的旨意。神拣选大卫作王,使他昌盛,胜过一切仇敌,带来以色列的安宁,并且神要建立他的家室,使他的后裔坐在他的位子上,使他的国永远存在。神给大卫这个应许是不变的,如果大卫的后裔犯罪,他将受到神的责罚与鞭打,然而,神的慈爱却不离开他,因为神与大卫的约永不废除。大卫之约表达了一个重要的神学观念:神对大卫家的拣选是永远的,虽然大卫子孙,也就是日后的列王会犯罪,然而大卫的朝代却永远不会中断我与我所拣选的仆人立了约,向我的仆人大卫起了誓。我要建立你的后裔,直到永远;要建立你的宝座,直到万代(诗89:3-4)所有大卫朝代的君王,都是神的儿子,他是神的长子,也是神的受膏者(诗2:2;18:50;20:6)是神所建立的,没有人能胜过他,甚至列邦要接受他的统治(诗2:1-12;18:31-45;21:7-12)他代表神统治祂的百姓。既然大卫之约如此坚定可靠,是否表示无论大卫的后裔犯了甚么罪,仍然可以得到神的赦免?到底神的鞭打与责罚会到甚么程度,却仍然保持王位呢?大卫的后裔被要求遵守神的约,否则他们还是有丧失王位的可能,这也是西乃之约所强调的。「你的众子若守我的约和我所教训他们的法度,他们的子孙必永远坐在你的宝座上」(诗132:12)七、「约」的破坏古代宗主国立约的关系:臣民或是弱小国家对其君王有当尽的义务,君王对其臣民负有保护的责任,当任何一方没有尽到义务时,就构成毁约的条件。虽然「约」的建立根基于神的拣选和拯救,是神无条件的恩典「约」的维持却是有条件的,以色列必须履行「约」的义务,否则就是毁约,「约」就失去了它的功效。因此,「约」的内容需要在不同的世代不断的被重申,「约」的有效性也需要在每一个世代被更新。「约」的维持,需要神百姓的顺服,因为以色列能够在万民中做属神的百姓,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民,是因为他们顺服神,遵守祂的约(出19:5-6),谨守遵行祂的诫命、律例、和典章(申26:16-19)。当百姓不顺服神,违背律法,造成「约」的破坏时,就带来神的审判。当百姓远离神,使「约」受到破坏时,律法就变成一种负担,成了「不美的律例」「不能使人活着的恶规」(结20:25)。因此,律法的遵守与立约关系的维持就成了旧约圣经的主题,成为以色列民族解释他们历史演变的主要原因如列王记所描述的也成了先知控诉神百姓的根据但是「约」的破坏远超过古代宗主与藩属的关系,因为神与祂百姓的关系远超过君王与臣民的关系;神与祂百姓的关系是父母与儿女的关系。所以「约」的破坏常常以关系破坏来形容「我养育儿女,将他们养大,他们竟悖逆我」(赛1:2)「在地上万族中,我只认识你们;因此,我必追讨你们的一切罪孽」(摩3:2)「约」的破坏带来神的审判,因为关系已经破坏。审判不是终极的目的,终极的目的是经过审判之后,神的百姓归向神。八、更美之约——新约的来到新约似乎有贬低律法把律法和恩典强烈对比的意味神与以色列所立的约是恩典之约,而不只是律法之约。颁布律法之前,以色列已经经历了神拯救的恩典,之后,才有律法的颁布(出20:2)。也就是说,在以色列的经验里,恩典在律法之先,以色列百姓先经历了救赎的恩典,才经历律法。新约清楚的指出,应许的得着,不是因为行为(割礼),而是因为信心(罗4章;加3:18)。可见,救赎不是根据律法的行为,而是拣选的恩典。虽然旧约强调的是律法,但是律法只是维持圣约的内容条款,律法的本身不能使人成为神的百姓。是以色列成为神的百姓之后,才在恩典之下接受律法,塑造以色列有神百姓的样子。可见旧约是恩典的时代,以色列能经历到神的救赎,不是藉着遵行律法,而是因着神拣选的恩典。大卫王朝结束时,从外表来看,神给亚伯拉罕以及大卫应许的印记已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