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课件_第1页
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课件_第2页
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课件_第3页
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课件_第4页
幼儿园教育基础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学前儿童身体的发展第一章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与卫生一、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调节系统,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均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支配。●神经系统的生理结构---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小脑、脑干、间脑)、脊髓---周围神经:脑神经、脊神经、植物神经●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神经系统发育迅速学前期是脑细胞数目增长的重要时期,出生前半年至出生后一年是脑细胞数目增长的重要阶段,1岁以后脑细胞的数目几乎不再增加。学前期脑重量增加快,新生儿脑重约350克,1岁时约为950克,6岁时已达到1200克,7岁时基本接近成人。与此同时,脑的机能也逐渐复杂、成熟和完善起来,为建立各种条件反射提供了生理基础。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均衡脊髓和脑干在出生时即已发育成熟,而小脑发育则相对较晚,从1岁左右迅速发育,3-6岁逐渐发育成熟。因此,儿童在1岁左右学走路时步履蹒跚,3岁时已能稳稳地走和跑,5-6岁时,就能准确协调地进行各种动作,如走、跑、跳、攀登等。---大脑皮质区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发展不平等幼儿大脑皮质区发育尚未完善,抑制过程不够完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但兴奋持续时间较短,容易泛化。主要表现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好动不好静,容易产生疲劳。---植物神经发育不完善交感神经兴奋性强而副交感神经性交弱。如,学前儿童心率及呼吸频率较快,但节律不稳定;肠胃消化能力极易受情绪影响。---学前儿童脑组织对缺氧十分敏感,对缺氧的耐受力也较差;同时血液中葡萄糖的变化也十分敏感。●幼儿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保证合理的营养,特别是葡萄糖的补充。---保证空气新鲜,以免缺氧对儿童脑部的伤害。---制订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充足的睡眠。---安排丰富的活动及适当的体育锻炼,通过丰富的刺激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二、感觉器官●感觉系统的构成人体的感觉器官能将光、声、热、压力等物理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引起感觉。主要包括眼、鼻、耳、舌、皮肤等器官。●学前儿童眼睛的特点---生理性远视。学前儿童因为眼球前后轴较短而产生生理性远视,随着眼的发育,5岁左右就可以达到正常的视力。---对噪声更敏感。60分贝的噪音就开始影响睡眠和休息。●幼儿耳的卫生保健---禁止用锐利的工具挖耳,以免划破鼓膜,引起感染。---避免噪音的影响,以免影响幼儿睡眠和听力的发展。---注意鼻、耳道的清洁卫生,预防中耳炎。---避免药物的影响,预防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损害耳蜗。---通过多种途径发展听觉。三、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的构成与生理功能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骨和骨连接构成人体的支架,称骨骼;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当肌肉收缩时牵动骨骼产生各种运动;运动系统具有维持人体形态、保护内脏器官、提供运动能力等功能。●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骨骼*骨骼在生长,其中脊柱、上肢和下肢骨骼长得最快。在这一时期如果缺乏充足的维生素D、钙和磷等,就会得佝偻病(软骨病)。*小儿骨中有机物成分较成人多,骨的弹性大,不易骨折,软骨多,但因姿势不好等原因易造成骨骼弯曲变形。*骨膜较厚,骨的再生能力较强,若发生骨折,易形成“青枝骨折”现象。*学前儿童颅骨骨化尚未完成,前后囟门是其主要的表现。后囟门一般出生时已近闭合;前囟门出生时1.5-2厘米,到1-1.5岁闭合。囟门闭合的时间,反映婴儿颅骨骨化的程度。囟门缝隙大小和闭合时间的长短都说明颅骨发育不正常。*出生时腕骨都是软骨,以后逐渐出现骨化中心,13-16岁时8块腕骨才完全钙化。*随着脊柱的颈弯、胸弯、腰弯三个生理弯曲的形成,儿童抬头、坐、站等动作开始发展。*学前期,儿童髋骨由额骨、坐骨和耻骨借软骨连接在一起,未完成钙化,受外力影响容易引起骨盆变形。---肌肉*容易疲劳。小儿肌肉成分中水分较多,蛋白质、脂肪、无机盐较少,肌纤维细,肌肉的力量和能量储备都不如成年人,因此容易疲劳。但小儿新陈代谢旺盛,氧气供应充分,恢复疲劳较成人快。*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所以,学前儿童大动作先发育,小动作后发育。---关节和韧带*易出现牵拉肘。幼儿关节窝较浅,周围韧带较松,关节的活动性及伸展性较强,但牢固性较差,在较强外力作用下,容易脱臼。*脚弓不结实,易成“平脚”。学前儿童足弓周围韧带较松、肌肉细弱,若长时间站立、行走,足底负重过多,易引起足弓塌陷,出现“平脚”。●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注意从小培养儿童各种正确的坐、立、行的姿势,预防骨骼弯曲变形。---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预防骨折、脱臼、肌肉损伤等伤害性事故的发生。---经常晒太阳,促进身体对维生素D、钙、磷等的吸收。---供给充足的营养,特别是蛋白质、钙、磷、葡萄糖等。---衣服要宽松适度,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四、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的构成和生理功能循环系统是一个密封的、连续性的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脏、血液、血管三部分。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运送血液的管道,血液是运载工具。循环系统的功能是把血液中携带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给组织和细胞,再把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运送到肺及排泄器官。●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心脏的特点*年龄越小,心率越快,新生儿心跳频率为140,成人约为70。测脉搏可以反映心跳的次数,但要在小儿安静时测才能准确。---膳食应控制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预防动脉硬化。五、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构成与生理功能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分为上呼吸道(鼻、咽、喉)和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呼吸系统的功能是呼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特点---鼻*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具有清洁、调温、增湿的功能。*鼻腔狭窄易发生鼻阻塞。*睡觉打鼾要查查鼻咽,是否患有“增殖腺肥大”。(即咽扁桃体)*鼻腔炎症容易引起中耳炎。---咽咽部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用的通道,腭扁桃体易发炎---尽可能进行户外活动,室内要通风换气,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进行适当体育锻炼,促进胸廓及肺部的正常发育。六、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构成与生理功能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脏。消化腺有导管与消化管相同,使消化液流入消化管。消化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将食物进行机械和化学消化,然后将营养吸收、把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主要特点---口腔

*牙齿:牙齿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机械的消化。牙齿的发育始于胚胎第六周,一般4-7月乳牙开始萌出,2.5岁左右20颗乳牙出齐,6岁左右开始换牙,即乳牙脱落,恒牙长出。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腹泻或便秘。---肝脏*学前儿童肝脏体积相对较大。肝脏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器官,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代谢都要在肝脏内进行,代谢产生的废物以及外来的毒物等也在肝脏内解毒。*学前儿童肝脏分泌胆汁较少,对脂肪的消化能力较差。*学前儿童肝糖元的储存量少,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保护好乳牙。定期检查,发现龋齿及时治疗。避免用牙齿咬硬的东西,防止伤害性事故的发生。---保持口腔卫生。婴儿通过喝水来清洁口腔,2岁左右可学习漱口,3岁以后坚持早晚刷牙。---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就餐时细嚼慢咽,尽量吃饱;两餐间隔时间不宜过短,食物不宜过热过冷。---保持进餐时的愉快情绪,从而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管的蠕动,提高消化能力。---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七、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多余的水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主要特点---肾脏在1岁和青春期发育最快,肾功能较成人差,年龄越小,其调节、吸收、排泄能力越差。---学前儿童膀胱容量小,贮尿机能差,排尿次数多。---尿道短,容易发生上行性感染。●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饮水要充足,每天为学前儿童供应足够的饮用水,可以减少泌尿系统感染。---培养幼儿定时排尿的习惯,防止尿频和憋尿。---保持外阴清洁,无论男女儿童,尽量穿满档裤,大便后、睡觉前应清洗,并要注意清洗方式。---要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气味,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八、内分泌系统(省略)第二章幼儿生活指导一、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卫生要求(对教师)1、来园(晨间接待)

●做好活动室的通风和卫生工作。

●以热情、亲切的态度迎接幼儿,要相互问好。

●向家长问好,向家长了解儿童在家的情况,听取家长的要求和意见。

●利用晨间接待的机会,与幼儿亲切交谈,有计划地进行个别教育,对个别性格孤僻的幼儿要具体关照,给予帮助。2、晨检

●晨检主要是检查幼儿卫生、疾病、安全三方面的情况。

●晨检的一般方法:---一看:看脸色,看肤色,看眼神,看咽喉;---二摸:摸摸是否发烧、摸腮腺是否肿大。---三问:问幼儿在家吃饭情况,睡眠是否正常,大小便有误异常;---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3、晨间锻炼

●晨间锻炼有助于幼儿尽快进入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精神状态良好地开始一天的生活。

●晨间锻炼的形式要经常变化,激发幼儿参加锻炼的积极性

●晨间锻炼的运动量不宜过大,让幼儿逐步从安静状态过渡到一定程度的兴奋状态。4、进餐●制定合理的饮食制度,幼儿进餐必须定时定量。●两餐间隔时间一般为3-4小时。●餐前准备工作:用消毒抹布擦餐桌,准备餐具,安排幼儿轮流洗手;进餐前半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组织幼儿进行安静的游戏或对当日的菜肴作简单介绍,激发食欲。●进餐时的工作:进餐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不催儿童快吃饭;引导幼儿不偏食、不挑食;引导幼儿保持桌面、地面清洁卫生,珍惜粮食,尊重劳动;营造精神愉快、安静的进餐环境,在进餐过程中不处理问题或批评孩子。●餐后的整理工作:引导幼儿收拾餐具;组织幼儿擦嘴洗手,安静活动15分钟后午睡。5、盥洗

●盥洗是为了保持手、脸及全身皮肤和毛发的清洁,增强抵抗力;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培养幼儿饭前便后及手脏时用碱性小的肥皂洗手、早晚刷牙的习惯;盥洗应使用流动水,盥洗用具专人专用,毛巾、杯子每天消毒。寄宿制幼儿园,应根据季节安排洗头、洗澡,每晚洗屁股洗脚,定期剪指甲、理发。●洗手顺序:卷袖口,用水把手打湿、擦肥皂,搓洗手指、手心、手背,直至搓出泡沫,用流水冲干净。●洗脸的顺序:把手洗干净后,先洗眼睛,再洗嘴巴、洗耳后、洗鼻子,然后把脸全洗干净,用毛巾擦干。体质好、年龄大的孩子可以迟点睡。●睡眠时的要求:掌握儿童排尿的规律,及时提醒;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被子是否盖好,睡姿是否正确;注意观察,及时发现突发疾病的儿童。8、散步

饭后散步,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也能提高睡眠的质量,因此,在天气许可的情况下,应坚持户外散步。饭后散步,应提醒儿童不要奔跑。9、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可使儿童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接触阳光和大自然,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全日制幼儿园应组织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应组织每天3小时以上的活动。10、离园●离园前,组织安静活动,提醒儿童洗手、洗脸,检查衣服穿着,引导清理自己的物品。●向家长汇报儿童在园一天的各方面情况,做好家园工作的衔接。二、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1、保护幼儿身体的健康发育。幼儿园一日生活能够保护和支持幼儿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可进一步促进幼儿身体各系统的健康发育。2、有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幼儿期是人的各种认知心理能力、情感情绪、个性等迅速发展的阶段。合理的幼儿园一日生活不仅能够保证幼儿集体生活的有序和顺畅,还能够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以及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水平的提高。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幼儿园一日生活可以培养幼儿按一定时间和规律吃饭、活动、睡觉等,这种日常生活安排的顺序性、固定性,长期以来会在大脑皮质区形成动力定型,有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4、促进幼儿的学习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的生活化,幼儿教育应当是保教并重的,须寓教育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园日常生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的重要途径。3、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实施要求●结合幼儿自身特点。不同年龄的儿童,其身心发展特点也有所不同。幼儿生活教育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不同特点制定相适应的具体要求。同时,生活常规教育要体现个体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要求具体且规范。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幼儿园的具体条件和各年龄班的特点制定具体而规范的生活常规。●保育和教育相结合。幼儿园生活常规的要求需要保育和教育同时进行,幼儿年龄越小,越需要通过保育的手段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进行教育。四、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与途径1、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示范讲解法●动作训练法●集中训练与个别指导●随机教育法2、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途径●渗透到一日生活中进行教育。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要避免说教式教育,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展适宜的教育教学活动。将日常生活教育的内容适当地融进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充分发挥教育合力。对幼儿的生活常规教育应充分发挥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合力,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第二部分学前教育实践和理论的发展第一章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本质一、教育的本质1、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形式,学校教育教育是其典型代表。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它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3、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永恒性:伴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教育的历史性: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目的、内容、性质等都不同---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相对于政治经济而独立存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包括各级教育管理人员、学校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社会教育中起到教育作用的人员,自学活动中个人也承担了部分教育者的责任。●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任务是研究教育目的、内容、方法、过程和组织形式,在教育过程中处于领导、控制以及执教的地位,也就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教育者的资格是依据一定的条件,按一定的形式由社会相关部门认证而确立的。2、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受教育的对象非常广泛,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身份、不分职业背景,凡是进入学习过程的人都成为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要将外在的教育内容、教育者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智慧、才能、思想和行为,是主动的学习者,而不是消极被动任教育者摆布的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不构成矛盾的对立面,而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3、教育内容●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没有教育内容也无从产生教育活动。●从范围看教育内容涉及人类创造的古今中外各领域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技巧;从水平程度看有启蒙的、基础的、专业化的、高等级的;从表现形态看有物质的、符号的、精神的、行为的等。4、教育的物质资源●是指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场所、设备、教具、器材等,是现代教育必须具有的教育手段。●教育物质资源在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以及各个教育活动之间差别很大,它既反映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取决于国家或民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一定教育观的物质体现。3、幼儿教育的目的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五、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1、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学前教育机构首先是在欧洲诞生的。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从性格形成的观点出发,于1816年创办了新兰纳克“幼儿学校”,后改名为“性格形成学园”,它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为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开了先河。2、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于1837年在勃兰根堡创设了收托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并于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所幼儿园,他因此也被誉为“世界幼儿园之父”。3、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发展●我国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1903年,湖北巡抚端方创办了武昌幼稚园,这是中国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聘请了户野美智慧等三名日本保姆负责经办,首开了中国儿童公共教育的历史先河。1904年,清政府在《奏定学堂章程》中把它更名为武昌蒙养园。●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1919年,民国政府将蒙养院改名为幼稚园,并真正纳入学制。---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4、欧文的幼儿学校欧文从性格形成的观点出发,于1816年创办了新兰纳克幼儿学校,尝试把工人阶级的幼儿放到最好的教育环境里,通过集体游戏、实物教学、教师的人道主义态度等教育形式和手段,来促使幼儿合理性格的形成。欧文的幼儿学校在世界学前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为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开了先河。5、奥柏林的编制学校1776年,法国新教派牧师奥柏林创设了“编织学校”,专门在农忙季节收容3岁以上的幼儿和年幼的学童。学校有两名指导教师,一名任手工技术指导,对儿童进行缝纫、纺织编织方法的传授,另一名人文化、游戏方面的指导,并挑选年龄大些的女孩作“助教”工作。从性质上来讲,奥柏林编织学校是一种慈善机构,在学前教育史上,人们一般都把它看做是近代学前教育设施的萌芽。6、法国的母育学校和托儿所运动

●教育大臣柯夏认为,托儿所首先是最有效的公共的贫民救济设施,其次是教育实施。●法国行政当局承认托儿所“不仅照看和基督孩子,而且也进行教育”的事实,并指示公共教育部对托儿所给与财政上的援助。这是法国政府正式管理托儿所的开端,进一步推动了法国托儿所的发展。●为了使托儿所更快地发展,法国政府还试图将托儿所的管理权、监督权从妇女会手中接受过来,把托儿所作为公共教育部所管辖的学校。●从法国政府颁布的关于托儿所管理的文件可以看出,法国托儿所虽然仍保留着慈善团体的性质,但已经完全成了公共教育部管辖下的学校,成为公共教育的一部分。●在法国,“母育学校”这个名称最早在1840年由卡尔诺提出的,要求把“托儿所”改为“母育学校”。●

1882年,法国政府颁布了《费里教育法》,在这个法令中确立了国民教育的义务、免费和世俗性三条原则,并规定初等教育中免费的原则同样适用于母育学校。《费里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近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初步确立。●“母育学校”是初等教育的设施,男女儿童在那里接受体、德、智全面发展的教育。

●母育学校实际上已将过去托儿所保育工作的特点全部摒弃了,而完全采用福禄倍尔的玩教具和幼儿园教育方法,实现了法国学前教育的现代化。但母育学校在保育内容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知识分量过重、作业时间过长等,致使母育学校充满了小学教育的气息。7、德国的保育所和幼儿园●巴乌利美保育所巴乌利美保育所是由巴乌利美侯爵夫人于1802年设立的一个保育所,它是作为一个救济贫民的设施而产生的,它是德国历史上最早的幼儿保育和教育设施。它招收1-4岁半的农村孩子,是季节性的托儿所,从初夏开始,到晚秋结束,由12名贵妇人轮班基督保育工作;同时它还进行教授德语、正确认识身边的事物、道德训练和生活规律教养等教育活动,但是巴乌利美保育所的重点是放在保护孩子们的健康上,教育只是处于附带和从属地位。8、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和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私立幼儿园的建立---美国最早的幼儿园是由德国移民玛格丽特.舒尔茨于1855年在威斯康星州的瓦特镇创办的。---伊丽莎白.皮博迪于1860年在波士顿创办了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1863年,她写成了《幼儿园指南》一书,阐述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慈善幼儿园的出现---19世纪后期,美国出现了一种慈善幼儿园,大部分是教会和社会慈善团体开办的。最早建立幼儿园的教会是1877年的托雷尼特教会。---社会慈善团体开办的幼儿园有纽约市的“慈善幼儿园”、芝加哥的“邻人之家”等。●公立幼儿园的产生和发展1873年,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市建立了美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创建者是圣路易市教育局长威廉.哈里斯。9、日本第一所幼儿园●“寺子屋”是德川幕府统治时期专门为平民子弟开设的初等教育机构。●国立幼儿园的建立1876年,日本政府创办了日本历史上的第一所国立幼儿园—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五、中外主要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一)洛克1、17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代表作有《教育漫话》。2、洛克的“白板说”:洛克在批判“天赋观念说”“遗传决定论”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白板说”,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和观念,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后天得来的,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而不是由先天的遗传决定的。3、洛克的绅士教育:洛克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所谓绅士,就是一种有德性、有学问、有能力、有礼貌的人。为了实现绅士教育的目的,洛克设计了一套具体的实施办法,为儿童安排了包括德、智、体在内的教育内容,并详细提出了各项教育的要求和方法。(二)卢梭1、18世纪法国著名教育家,教育代表作《爱弥儿》。

2、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卢梭在反对传统的封建教育的基础上,主张教育要顺应自然,反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天性的传统的古典教育,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不受传统的束缚,按本性发展;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担社会责任;体脑发达,身心健康的“自然人”。3、教育的年龄特征卢梭强调应该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进行教育,他从自然教育理论出发,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把教育分为四个时期:0-2岁婴儿期,成人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婴儿的身体健康;3-12岁儿童期,促进儿童各种感官的发展;12-15岁少年期,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15-20岁青年期,进行道德教育。4、幼儿教育方法在道德教育上,卢梭提出了“自然后果法”,强调对于儿童的过失,不必加以责备和惩罚,而是要利用儿童过失所造成的自然后果,使他们自食其果,从而使他们认识其过失并予以改正。(三)福禄贝尔

1、福禄贝尔,德国著名学前教育家,是近代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奠基人,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代表作《人的教育》。2、游戏理论福禄贝尔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有系统地把游戏活动列入教育过程的教育家。主张游戏是幼儿内在精神活动表现的主要方式,对幼儿的智力、人格发展意义重大。3、恩物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游戏所设计的一系列玩具,意为“神赐之物”,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最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四)杜威1、杜威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是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他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之一。2、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儿童教育是建立儿童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教育的过程就是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教育不能有外在的功能目的,教育是儿童生长发育的一个方面。●教育即生活。儿童教育与儿童生活相连,儿童教育的内容、方法等来源儿童的生活实际,来源儿童的经验。●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应该是一个通过儿童活动去体验一切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儿童学习知识、认识外界的本质在于儿童通过活动不断去增加、改造自己的亲身经验。3、教学方法提出“从做中学”。认为儿童只有对真实的活动本身产生了兴趣,才会对活动中产生的一切进行观察,然后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思维能力。4、师生关系提出“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应该把重心放在儿童过的身上,以儿童为中心,即尊重儿童真正的面目来熟悉儿童,尊重自我指导学习,尊重作为学习的刺激和中心活动。一切教育活动都依据儿童的兴趣来开展,教师只是儿童学习的助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给儿童的活动创造条件和准备材料等,自由游戏在在儿童活动中占重要地位。(五)蒙台梭利1、意大利著名学前教育家,1907年在罗马地区创设“儿童之家”,招收3-6岁儿童开始进行教育实验,逐步制定了整套的教材、教具和方法,创立了蒙台梭利法。代表作《蒙台梭利法》。2、蒙氏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儿童有强烈探索环境和周围一切的本能,这种本能促使儿童从生活中学习并发展自我。因此,教育为促进幼儿内在力量自然发展的过程,强调幼儿的自由活动,反对传统的班级统一教学,允许幼儿个别学习。●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蒙氏认为,幼儿的发展离开适宜的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要根据每一位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位他们设计一个适当的教育、生活环境。这个有准备的环境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在设计时要符合美和自然的原则。●教师的作用蒙氏认为儿童教育是以活动为主,儿童在教师的指导、关心、启发诱导和帮助下获得知识和经验,促进身体的发展。因此,蒙氏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示范者、指导者,主要工作包括观察、示范、指导、准备。●重视感觉教育3-6岁是儿童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出现敏感期,使他们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进行多方面的系统的感官训练,为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奠定基础。(六)皮亚杰1、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其认知发展学说是20世纪对儿童教育影响最大的理论。他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的过程,主体通过对客体的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2、皮亚杰儿童认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觉运动图式来和外界相互作用并与之取得平衡,从而促进自己心理的发展。●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这时期,儿童思维达到了一个新的以表象运算为特征的阶段,儿童可以用事物的形象或表征进行初步的心理运算,但缺少逻辑性和相对性。“自我中心化”是这时的典型心理特征。●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1岁)●形式运算思维阶段(11-15岁)3、儿童认识发展过程和结构涉及四个基本概念:图式、同化、调节、平衡。4、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物体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化。(七)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1、“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含义: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过的最近发展区。2、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研究儿童发展水平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的理论。最近发展区决定决定着教学的可能性,而教学也应应当以它为目的。3、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育应该超前于发展,教育者不仅要了解儿童的现状,还要判断儿童发展的动态与趋势。(八)陶行知1、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主要幼儿教育著作有《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幼稚园之新大陆》。2、主要贡献和观点●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陶行知猛烈地批判旧中国幼儿教育的弊端,坚决主张改革外国化的、花钱的、富贵的幼儿园,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他在南京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重视幼儿教育。高度评价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向社会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是“根本之根本”。●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教学做合一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怎么做就要怎样学,怎样学就要怎样教,怎么教就怎样训练老师。二是我们要在做中教,做中学。三是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人做事,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认为教育要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手脑并用的条件和机会,具体包括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和空间等六个方面。(九)陈鹤琴1、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儿园。作为“我国幼儿教育之父”,他为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幼儿教育之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提出了“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有系统地教授儿童,批评了当时幼稚园各科教学相互孤立、相互脱节的现状。3、“活教育”理论。针对旧教育理论脱离实际,学校脱离社会,教学脱离儿童实际的弊端,提出了“活教育”的理论,并提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口号。4、五指活动课程。认为儿童生活是整个的、连成一片的,如果按照学科分类的形式来组织课程,“是不合教学原理的”。活教育打破了习惯按学科安排课程体系,为此,他以人的五个连为一体的手指比喻,创造性地提出了“五指活动”理论。五指活动包括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十)张雪门1、中国现代著名幼儿教育家,其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深受陶行知的影响,为我国学前教育的本土化、乡村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陈鹤琴一起被称为我国幼教界的“南陈北张”。在浙江创办了星萌幼稚园。2、幼稚园教材教育方法。认为幼稚园教材应取材于儿童的生活,而且还要适应社会生活。并定下了以下标准:教材须合于现实生活生活的需要;教材须合于社会普遍生活标准;教材须适合于儿童目前生长阶段中的需要;教材须适合于儿童目前的学习能力。3、根据对幼稚园课程多年的研究,提出了“行为课程”的理论体系,并提出行为课程的教学方法—做学教合一。六、我国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1、《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1904年的癸卯学制中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蒙养院的对象及章程的意义蒙养院招收3-7岁儿童。章程充分肯定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指出了它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说明了设置蒙养院是作为教育学前儿童的专门机构。●蒙养院的设置:按照章程的规定,蒙养院不单独设立,而是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育婴堂创设于宋代,但不是教育机构。蒙养院的教师由“节妇”担任。●蒙养院保教要旨---儿童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在教育原则上,提出了应该照顾儿童性情及心理特点,教育要量力适度。---在教育方法上强调榜样法。●蒙养院的课程:游戏、歌谣、谈话、手技2、《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内容与意义●

幼稚园制度确立后,为了解决我国幼稚园课程和教材的审批编辑问题,在对1929年的《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进行简单修订的基础上,1932年教育部颁布了由陈鹤琴等人拟定的《幼稚园课程标准》。该标准分为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要点三部分。●它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是我国专家在总结自己实践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学前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因此,它体现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洋为中用的精神。第二章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我国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一个国家、民族通过教育,把守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它是国家对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

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其身心和谐发展。三、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1、社会要求●幼儿园教育目标要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和国情的需要●幼儿园教育目标也要预见社会新的要求,具有前瞻性。2、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标体现了教育者和社会对于教育对象的期望,这种期望是以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规律为基础的。这是幼儿园教育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四、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1、幼儿园教育目标就是幼儿园具体的保教目标,是指导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的纲领性目标。2、中期目标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总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3、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它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如几个星期,一个星期或几天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4、活动目标即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到的目标。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这些目标,如要求幼儿掌握某一事物的名称、特征,学会使用某一种工具或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等。五、我国学前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一)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1、《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这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育计划、设计教育活动时,应当以“完整儿童”的培养为指导思想,不能片面追求学前儿童的特长和技能。2、对全面发展理解要注意:---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教育必须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单项发展再突出也不能说明一个完整的人性。---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协调发展包括儿童身体的各个器官、各个系统机能的协调发展;儿童各种心理机能,包括认知、情感、性格、社会性、语言等协调发展;儿童心理与生理协调发展;儿童个体需要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协调发展。(二)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因人施教)1、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在关注全体受教育对象的同时,还应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采取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2、实施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应注意:--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教育必须面向每个儿童,使每个儿童都能达到教育目标的要求。教师要保证每个儿童在学校里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必须平等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儿童。---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由于每个儿童存在发展上的差异和不同的特点,教师必须考虑每个儿童的特殊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使每个儿童都能发挥优点和特长,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儿童的发展。集体活动是我国教育机构目前进行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而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相对较少,这样不利于充分满足不同儿童的不同需要。教师应注意在教育中灵活地使用集体、小组、个别的教育组织形式。(三)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1、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动。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活动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之中。2、实施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原则应注意:---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生活活动在幼儿期有特殊意义,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无论是学前儿童吃喝拉撒睡一类的生活活动,还是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无论是有组织的活动还是儿童自主自由活动,都各具重要的教育作用,对学前儿童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不能顾此失彼,随意削弱或取消任何一种活动。---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幼儿园每种活动不是分离地、孤立地对幼儿产生影响,它们彼此之间渗透、融合。一日活动必须统一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整体教育功能。(四)保教结合的原则1、教师应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在全面、有效地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同时,重视对学前儿童生活上的照顾和保护,保教合一,确保他们真正能健康、全面地发展。2、实施保教结合原则应注意:---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保育主要是为学前儿童的生存、发展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提供物质条件,给予他们精心的照顾和养育;教育则重在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态度,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情感、能力,引导他们学习必要的知识技能等。这两方面构成了幼儿园教育的全部内容。---保育和教育工作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幼儿园保育和教育不可分割的关系是由幼教工作的特殊性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虽然保育和教育有各自的主要职能,但并不是截然分离的。教育中包含了保育的成分,保育中也渗透了教育的内容。---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保育和教育不是分别孤立地进行的,而是在统一的教育目标指引下,在同一教育过程中实现的。(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1、基本活动是指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其出现频率最高,对人的生存发展最有价值、最适合那一年龄阶段的活动。对学前儿童而言,游戏是他们的基本活动。2、幼儿园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应注意以下问题:---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是他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式。学前儿童是在游戏中生活、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成长的。游戏是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应该鼓励学前儿童的游戏行为,把爱玩、会玩作为评价学前儿童发展的标准之一。---提供给学前儿童充足的游戏时间。只有具有充足的时间,儿童才能真正投入、探索和享受游戏的快乐。为此,教师应该给学前儿童比较充分的自由游戏时间,尽可能地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开展自选游戏,又要以游戏的方式去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以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六)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1、活动性原则认为,儿童的发展是通过活动而实现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主导活动,如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就是游戏,游戏主导和促进幼儿阶段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导,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以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以活动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2、活动的多样性原则认为儿童的发展和需要是多样的,儿童的兴趣是广阔的和多变化的,因而需要多样的活动满足其发展。

从活动的内容看有发展儿童各种能力的活动,如果发展感官、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和发展想象的活动;从活动的组织形式看有独自的活动,合作的活动,团体的活动;从活动的方式方法看有生活能力练习活动,游戏活动,讲故事活动,观察活动;从活动的场所分有室内活动,室外活动等。3、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教师要为幼儿提供物质材料和充分的活动时间,以及与同伴、教师交往的机会,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发展。

4、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鼓励儿童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活动真正成为儿童发展的手段。(七)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教育资源的原则1、教育必须认识到儿童自身、儿童群体以及家庭、社会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要充分发展发挥它们的教育作用。2、让学前儿童真正接触社会。教育资源存在于学前儿童的生活中,在家庭、教育机构、街道、市场、田野中,在儿童的各种活动中,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多样性、及时性等特点。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开发利用这些教育资源,让儿童走向社会,接近生活。3、让家庭、社区融入幼儿园教育的行列。家庭、社区能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幼儿园应该调动这些资源对教育的帮助。

第三章幼儿园各年龄班的教育特点一、幼儿园小班的教育特点

●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动作迅速发展

---幼儿对教师有很强烈的依恋感情,并向往得到教师的赞赏和认可

---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行动容易情绪支配

---喜欢模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

---开始关注同伴,社会性得到初步发展

---语言发展快,爱说话

---感知觉发展迅速,观察力有待发展

●小班幼儿入园教育---幼儿入园不适应现象及原因分析*幼儿入园不适的现象幼儿从家庭生活迈入幼儿园这个集体,是其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产生不适应是正常的,主要表现为:依恋亲人,哭闹不愿意来园,情绪低落等。这种表现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分离焦虑。所谓分离焦虑指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幼儿分离焦虑的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失望阶段—任然哭泣,继继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他人,表情迟钝;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但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幼儿入园不适的原因第一,环境的巨大变化

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幼儿园有相对固定的一日生活时间表,如吃饭、盥洗、上课、起床等有比较固定时间要求,而在家庭中生活作息时间比较随意,因此,幼儿在入园之初不习惯固定化的生活制度。

成人与幼儿的关系。幼儿入园之初,见到的教师和小伙伴是陌生的面孔容易使幼儿感到不安全。幼儿园是集体教育,幼儿不可能像在家里一样得到一对一甚至是几对一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此外,幼儿在幼儿园不可避免地会处于一种竞争的环境中,得到教师的关注和关怀。因此,一些幼儿在入园之初会感到不知所措。

陌生的活动室环境。当幼儿初次踏入活动室时,活动室的环境对他来讲是完全陌生和新鲜的。这在使幼儿感到好奇和新鲜的同时,也会引起他的恐慌和不安。

要求的提高。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求幼儿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并遵守一定的规则等。这些要求都有可能使幼儿感到是一种挑战和压力。第二,家庭的因素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幼儿入园适应快慢的重要因素。那些娇宠溺爱、一切包办代替的家庭中的孩子则需要较长的适应期,甚至有一些孩子由于环境的巨大差异和转折而出现情绪和生理上的问题。第三,幼儿自身个性与以往经验在入园之前有与家长分离经验的幼儿比较容易适应幼儿园生活。性格外向、活泼大胆的孩子则要比那些性格内向、安静胆小的孩子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幼儿教师如何进行幼儿入园工作---进行家访。进行家访,了解、熟悉幼儿的基本情况,并使幼儿与教师之间建立初步的联系,使得幼儿来到幼儿园后对教师有熟悉的感觉。---发放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新入园幼儿的情况以及家长的需求,以便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做好新生入园工作。----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生活和工作制度,教育教学内容。与家长沟通,求得家长在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喜欢幼儿园、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为幼儿入园做好物质准备等方面的密切配合。---参观幼儿园。在入园前邀请孩子和爸爸妈妈来园做客、参观,参加幼儿园的一些活动,引起幼儿对于幼儿园的兴趣和向往。---把握好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月。在第一个月里,通过布置适应的活动室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用爱来打动和吸引孩子,让他们较快地适应新环境。---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孩子。教师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引导那些特殊、有困难的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幼儿园如何进行常规教育---幼儿常规是指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常规应当是积极的,不能有使孩子感觉很坏的规则。常规是在明确行为标准的基础上着眼于行为的培养,不能把常规搞成强制性的行为,而应当通过正面引导,使幼儿懂得接受各种行为标准的必要性,从而能愉快地接受这些要求。---制定常规时应该向幼儿解释理由,使幼儿知道为什么,使幼儿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教师在描述规则的时候应当用积极的语言,避免说反话。---教师要按照一日活动的顺序制定明确具体的要求,并逐步让幼儿掌握这些要求。---行为训练。常规的建立需要依靠反复练习,所以在各项活动中教师应严格地按照既定的要求行动,而且每次的行动方式不能随便更改,同时,教师与保育员之间应该相互配合,采取一致的标准和要求,使幼儿建立规范化的行为方式。---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必要的个别教育。对于初建立起来的良好常规,还要督促检查,做到持之有恒。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必须注意个别教育才能使常规教育达到比较圆满的结果。二、幼儿园中班的教育特点●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运动机能进一步发展---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强烈的好动活泼---交往能力有所发展,能自动结伴交朋友---游戏能力发展快,游戏情节丰富---认识能力提高---词汇增加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纠正策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生理特征。一些研究表明幼儿的气质类型会影响其攻击性行为。那些身体强壮、精力旺盛,易怒易哭闹的幼儿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家庭影响。幼儿具有易模仿的特点,许多攻击性行为是模仿所致。如有的幼儿家长脾气暴躁,经常用棍棒来教育孩子,结果也造成孩子模仿。也有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吃亏,教给孩子打人和欺负别人,久而久之,幼儿形成攻击的习惯。*大众媒介。电视、卡通片等充斥、宣扬暴力的情绪,而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常因好奇、刺激而模仿,对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幼儿园。幼儿园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也是引起幼儿攻击行为的重要因素。幼儿由于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往往因得不到或自身利益受损而出现攻击性的行为。而一些幼儿则因得不到教师的关心和平等对待,而采取一些攻击性行为以引起教师对他的注意与关心。---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纠正策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教师应该对待儿童一视同仁,尽可能地给予幼儿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即便孩子有一些行为问题,也应该把它看做是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不能因此对幼儿冷眼相看,更不能对幼儿冷嘲热讽。*提供充足的材料与空间,避免攻击行为的产生。教师在布置环境、投放材料和组织活动的时候,要为儿童提供足够的空间、材料、玩具和图书等,以避免幼儿因空间狭小、材料不足而引起争吵、攻击。

*提供合作榜样。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幼儿树立合作的正面榜样,减弱其攻击行为的发生。*帮助幼儿转移情绪。教师在纠正幼儿攻击性行为时,可以教幼儿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也可以让幼儿进行大量的游戏等宣泄内心的郁闷。*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避免无谓等待的环节和时间,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幼儿说谎行为的类型---分不清事实与想象的谎话。幼儿处于想象力十分丰富的年龄阶段。他们常常搜集自己幻想世界中的各种素材加以渲染。---夸耀式的说谎。有的幼儿为了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增强在群体中的地位,会说一些极度夸张的事。---掩盖式的说谎。由于成人在教育过程中不恰当的态度,造成幼儿的不诚实。---模仿式的说谎。由于成人当着幼儿的面无意中说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话,幼儿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三、大班幼儿的教育特点●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

---身体发展迅速,动作协调

---语言能力增强

---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逐步加强

---责任感增强

---好学乐问

---个性初具雏形

---社会性有很大发展●大班幼儿的入学教育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别*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要求提高了。幼儿园是保教并重的机构,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教师对幼儿约束少。而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以上课为主要活动形式,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有一定的教育质量要求。*学习方式的变化。幼儿园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的,教师不给幼儿打分,没有学习压力,更谈不上对学习的责任感。在小学,学习成为一种社会义务,开始系统地接受各学科的基础知识,进行基本的学习能力训练,并有考试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内容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要求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难度增大。*考核制度的变化。学校实行升留级制,学习程度以分数衡量,分数的高低会受到周围人的评价和成人的奖励,儿童之间存在竞争,必然引起压力,紧张和情绪上的恐惧。*生活制度的变化。幼儿园一日生活以游戏为主,动静交替,每天上课的时间很多,还有午睡。小学以上课为主,游戏时间很短,午睡得不到保证。因此,幼儿身心负担加重,疲劳,不愿意上课。*师生关系的变化。在幼儿园,老师像母亲一样关心孩子,对幼儿的睡眠、生活、饮食、清洁卫生等都关怀备至,与幼儿的个别接触多,师生关系融洽。在小学,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往少,态度也较为严肃。*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生活环境注意娱乐和趣味性,比较自由;而小学多数只有桌椅,座位固定,对儿童缺乏吸引力。---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入学意识*组织幼儿参观附近小学,逐渐熟悉小学的校舍、操场、教室和图书馆等环境,观察小学生的课前准备、举手、回答问题等上课情况。*参观少先队活动和入队仪式,使幼儿喜欢小学生,同时使他们了解成为一个合格的以年级小学生要付出努力的。*向大班幼儿提出要求,逐步养成小学生应有的行为习惯,如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爱护书籍、文具的习惯,认真学习,严格遵守上课纪律等*进行毕业离园教育。举行毕业典礼,可以增强幼儿的自豪感,引发对小学新生活的向往之情。毕业典礼可以举行幼儿与小学生联欢会和互赠文具的活动,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我已经长大了”的自豪感。---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学习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的良好习惯。幼儿进入小学以后主要依靠在课堂上听讲获取知识,因此养成注意听讲的良好习惯十分重要。同时理解语言和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也要在大班得到培养。*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一定的读书技能对小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对书籍感兴趣,交给他一些基本的读书技能。*加强幼儿手的小肌肉协调的训练,培养正确的握笔姿势。教师通过绘画、手工活动、游戏活动等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和耐力,为小学的握笔写字做准备。四、学前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其原因

●学前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幼儿期是身体各种机能迅速发育的时期,但幼儿大脑的成熟程度还不足,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骨骼比较柔软,易受外界影响而变形,肌肉收缩力差,易疲劳。因此,过多地把孩子限制在狭小的教室里,每天静坐几个小时,严重制约身体各机能的迅速发育。---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智力发展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这就决定了幼儿是通过活动、运用感官接触外界的各种事物,活动感性的经验,促进智力的发展。而课堂教学是以认读、拼写、计算为主,用大量的时间教授幼儿不感兴趣而且难以理解的抽象符号系统,长时间下去,不仅不能为幼儿的学习打好基础,而且使幼儿对学习产生畏难、厌烦的情绪,不利于思维、想象等心理特征的发展。

---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过多的集体教学活动,使得幼儿整天只能忙于完成教师提出的知识积累与训练任务,没有充足的游戏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使教师也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幼儿进行更多的个别接触和交谈,这些都不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学前班进行知识教育并没有达到为入学做好充分准备的教育目标。虽然入学初,学前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较为轻松,但事实上使幼儿处于一种松懈的状态,不认真听讲,会养成注意力涣散、学习态度马虎等不良习惯。●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

---迎合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根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家长对学前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表示接受和满意。因此,学前班办学方式迎合了家长的需求,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一些小学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就盲目开设学前班。---师资力量薄弱。幼儿教师不同于小学教师,有其特有的要求和素质。而在学前班或者小学从事学前班教学的教师基本上具备这些素质,因此,他们只有采用小学教学的方式方法来进行学前班的教学活动---办学条件差。由于我国农村幼教起步较晚,条件差,幼儿班里很少有玩具和教具、图书,也没有适用于学前儿童的教材参考资料,使教师难以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第四章教师与幼儿一、幼儿教师1、幼儿教师的角色●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人幼儿教育是启蒙阶段的教育,它不仅要为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奠定基础,还要为儿童未来的发展提供最全面的准备,开拓尽可能广阔的空间,也就是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幼儿人格的塑造者幼儿期是儿童身心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是儿童心灵最敏感、可塑性最大的时期,是幼儿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对幼儿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这是每位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幼儿心理卫生保健者幼儿园必须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其目的在于保护和增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促使幼儿身心和谐正常发育。幼儿教师既要重视幼儿躯体的、生理的健康,更要维护幼儿精神的、心理的健康。●幼儿教育科学研究者

教育科研的能力也是幼儿教师的一项必备的职业能力。教师要通过每天与幼儿接触的机会,有机会地观察幼儿,通过系统地观察和科学地分析,积极开展教育实践中实验研究,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2、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纯真美好幼儿园教师每天面对的是生理、心理处于快速发育的儿童,他们甜美可爱,无忧无虑,他们朝气蓬勃,天真无邪。因此,幼儿园教师是一个纯真和美好的职业。---教育效果的长期性由于幼儿教育的对象是稚嫩的儿童,幼儿教师劳动的成果或许要等上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到。因此,幼儿教师的工作效果是长期的。---幼儿教育的劳动是精神劳动与其它职业相比,教师这个职业是一种精神生产。它不可能有固定的工艺过程,不能产生物质的劳动成果,是传递知识和文化的。---多重角色幼儿教师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要担负多种的重要职责,在工作和生活中扮演多种角色,在生活中当幼儿的妈妈,在学习中是老师,在游戏中幼儿的伙伴。3、幼儿教师的素质●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执着的事业心。由于幼儿教师工作的特殊性,需要教师具有一颗热同时情况爱事业的心。幼儿园的日常工作是琐碎和平凡的,同时情况又是复杂多变的,所以教师应该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坚定信念,保持一颗执着的事业心,这样才能在幼教工作中取得成绩---自信、自尊。自信、自尊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个性特征。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上年轻教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应有的技巧,往往会被一时困难和挫败所压倒,对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产生怀疑。实际上每位教师的成长逐步积累的过程,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另外,学前儿童处在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教师自身充满自信、自尊的人格,会潜移默化中影响学前儿童个性品质的形成。---意志坚强。由于学前儿童心灵是脆弱和敏感的,易受教师不良情绪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要保持开阔的心胸,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在幼儿面前始终保持稳定、良好的情感。---聪慧的认知能力幼儿教师应该是心思聪敏,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才能胜任幼儿教师这一工作。---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良好心态在新的世纪里,教师要打破固有思维模式,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改革,接受各种新事物,扩大自己的知识结构。---合作精神和能力教育孩子的工作本身就是一件复杂的工作,需要幼儿园内的工作人员相互合作,各司其职,齐心协力为幼儿提供一致的教育影响,从而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教师在幼儿心灵中的地位非常高,其言行举止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举止,适当修饰自己,保持一种整洁、优雅的形象;庄重,自信,性格开朗。●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爱心。爱心是教育幼儿的前提。爱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使幼儿感受到幼儿园像家庭一样温暖,从而愉快地参加活动和接受教育。只能单纯传授知识不能算是合格的幼儿教师,只有在保护和培育孩子的心灵上做得出色,才能称得上优秀的幼儿教师。---观察力。每位幼儿教师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很强的观察力。因为幼儿语言能力较弱,教师可以通过每天与幼儿接触,仔细地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的宝贵材料,为教育提供基础。---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教师了解幼儿、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的时候,能够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准备大量的学教具。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科研能力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热潮的掀起,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已经不仅仅限于带好班,上好课,而向着全面素质的提高而发展。因此,幼儿教师需要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课题,开展科研并以科研促教学。---写作能力

幼儿教师的文字工作包括教养日记、工作汇报和论文写作等,因此,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练笔,提高业务素质。---自学能力

在今天信息社会里,终生学习成为适应这个社会的重要条件。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提高自己的素质。---意外事故的急救和处理能力

幼儿在一日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的事件或疾病,都需要幼儿教师及时地发现、辨别和当机立断的处理,因此,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卫生常识和急救能力。二、幼儿1、儿童观●儿童观的定义

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根本认识、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观念的总和。包括人们对儿童的地位和权益的看法、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的认识程度、以及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儿童观的变革---古代的儿童观*以成人为本位,儿童对成人具有依附关系,儿童没有作为人的权利。*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兵源和劳动力,是家族传宗接代的工具,光宗耀祖的希望。*人们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有了最初的认识,认为儿童是“无知无能的”的,具有教育“可塑性”。*以男性为中心,女童的地位及其低下。---近代的儿童观*人们开始意识到儿童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具有的价值和权益。*儿童具有天赋力量,具有可发展的潜能。*女子的地位有所改善,但男女不平等的问题依然存在。---现代的儿童观*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儿童发展的具有个性差异。*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下,应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男女平等,不同性别儿童享有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权益。2、儿童的发展●儿童发展

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与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遗传决定论

这一流派认为,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遗传因素具有统帅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而环境的影响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这一理论夸大了遗传及生理成熟的作用,忽视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其他条件。代表人物:柏拉图、格塞尔“成熟势力说”。---环境决定论

这一流派强调后天影响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它们否认了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代表人物:孔子、洛克“白板说”、华生“教育万能论”---相互决定论儿童的任何发展既有遗传的作用,又有环境的作用,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和环境既不是彼此独立的,也不是简单相加的,而是相乘的关系,完全交织在一起,不可分离。代表人物:皮亚杰三、教师与幼儿的相互关系1、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领导、控制以及执教的地位,也就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即“教”的主体。2、幼儿在教育过程是学习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主体能动性。3、教师与幼儿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着十分复杂的互动关系,在教育过程中二者的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4、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在正确的教育引导下,幼儿变得“我要学”,而不是教师要幼儿学,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主体,而不是消极被动任教师摆布的人。第五章幼儿园环境一、幼儿园环境概述1、幼儿园环境的概念●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影响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即包括人的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指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包括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2、幼儿园环境的分类●狭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园舍建筑、园内装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的设计与利用及各种材料的选择与搭配等。●狭义的精神环境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因素的综合。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文化氛围等。二、幼儿园环境的特点1、环境的教育性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其环境创设与其它非教育机构有显著区别。它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及幼儿的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精心创设的。2、环境的可控性幼儿园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相比具有可控性,即幼儿园内环境的构成处于教育者的控制之下。具体表现是,一是教师根据需要对进入幼儿园精神文化产品进行精心的选择;二是教师根据教育的要求及幼儿的特点,有效地控制环境中各种要素,使之相互协调,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即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即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2、幼儿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3、开放性原则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如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合作。4、发展适宜性原则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5、经济性原则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四、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1、准备环境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在准备环境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让环境蕴含目标

教师必须带着明确的教育目标来准备环境,将周围的人际因素和物质条件精心地加以组织,让环境中的一切负载教育的信息,让环境告诉儿童做什么。●让幼儿感兴趣,更使其增加兴趣环境的创设必须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教师在创设环境前要考虑到,提供材料、玩具的种类、数量等是否满足幼儿的选择和需要,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