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冲刺练习(十六)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春夕①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伴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注:①《春夕》是诗人旅居湘鄂时所作。②五湖,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隐居的太湖,这里指崔涂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了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的暮春之景,点明了诗人春归时节身在异乡的境况,渲染出凄凉孤愁的气氛。B.颈联诉说了思乡之苦,“动““绝“两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的复杂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C.尾联运用了反问和用典的手法。从暗用五湖典故来看,这里的“归”字,表达的就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D.这首诗感情真切,意境深婉,尾联中咱是不归归便得”一语自慰自I帆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彷徨。.本诗颔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结合该联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琴歌李顾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深水后楚妃。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友人饯别宴,“欢”字写出了宾主推杯换盏、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B.诗中写琴歌效果和白居易《琵琶行》写琵琶女演奏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C.第五句写铜炉熏染,华烛闪烁生辉,扣合首句,表明酒宴己经进入高潮。D.诗人离京还乡,别宴上缕缕琴音使他想到千里外的清淮,暗自潸然泪下。2)这首诗采用衬托的手法写琴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捣衣诗柳,辉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①木叶下②,陇首③秋云飞。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B.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C.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D.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颔联的精妙。4.阅读下面的两首咏物诗,完成下列各题。咏牡丹[宋]王溥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诗写枣花和桑叶,先抑后扬:先写其“小”与“柔”的特点,再褒扬其实用价值。B.王诗先写了枣花和桑叶,然后以“堪笑”把所咏之物牡丹引出,表露出作者的感情。C.袁诗前两句是说苔花在没有日光的夜晚也努力展现自己,突出了它不畏艰难的精神。D“青春”指春天,“青春恰自来”是说正值春天到来,苔花抓住时机开始萌发生长。.这两首咏物诗除了托物言志外,各自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①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走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有日”“江阔”“浪生”的景象,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题崔公池亭旧游温庭筠皎镜方塘落落秋,此来重见采莲舟。谁能不逐当年乐,还恐添成异日愁。红艳影多风袅袅,碧空云断水悠悠。檐前依旧青山色,尽日无人独上楼。.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A.起句回忆昔日游览崔公池所见之景:水清如镜的池塘里,绽放着芳香红艳的荷花,时节己是初秋了。B.颔联诗人避开对昔游之乐的具体描写,而以抒情之笔写今日之感慨,且饱含人生哲理,读来别有韵味。C.“红艳影多风袅袅”中的“红艳”指荷花,此句是说荷花繁盛,水中倒影与水上花枝一起在风中摇曳。D.诗题曰“题崔公池亭旧游”,末句云“尽日无人独上楼”,可见此次重来,既无主人崔公,亦无他人陪伴。2.)清代诗人屈复《唐诗成法》评此诗曰:“情景兼到,照应有法。”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秋风(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冻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鹰,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E.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鹃坞天代人赋辛弃疾①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气平冈③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养菜花。【注释】①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②些(SG):句末语助词。③平冈:平坦的小山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阕开头两句描写了桑树抽芽、蚕卵孵化,一个“破”字传神地写出了桑叶的萌发,而且能够让人感到萌发的力量和速度。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动一静两幅画面,写出了黄犊吃草时悠闲的神态和乌鸦在林中栖息的景象,宛如天然的图画。C.五、六、七句远近结合,写了远近的山头,纵横的道路,飘荡的酒旗,自然景物与农村人事相结合,画面清新而充满生活气息。D.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本词却很清丽素净,看上去作者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便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赏析词的最后两句。参考答案.答案:1).C;2.)①用典:运用庄周梦蝶或杜鹃啼血的典故,突出了梦醒之后的空虚、失望,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②虚实结合:上句虚写梦境,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下句实写梦醒,依旧孤眠异乡,只有子规明月相伴。③烘托渲染(视听结合):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清冷、凄凉、忧愁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解析:1)."归''字,除了有对家乡的的思念,还有归隐田园之意。另外,反问也不准确).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中“蝴蝶梦”运用庄周梦蝶或杜鹃啼血的典故;上句虚写梦境、下句实写梦醒,虚实结合;子规啼与三更月,视听结合、一声一色,构成清冷、凄凉、忧愁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2.答案:1).D;).①三、四句营造凄冷肃杀意境,衬托之后的琴歌之美;②七、八句从听者反应的角度渲染气氛,衬托演奏者的高超技巧;③末尾两句写诗人由听琴联想到以后离别的悲伤,衬托琴声的感染力强。解析:1.)“诗人离京还乡”错误,由“清淮奉使千余里”可知诗人是奉命出使清淮,不是离京还乡。“暗自潸然泪下”无中生有。).解答本题,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把握诗歌整体内容,再结合相关手法的特点加以分析。本诗三、四句“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用“乌飞”“霜凄”“风冷”写出了当时环境的凄凉,以此衬托后文琴歌之美;七、八句“一声己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通过“一声”演奏后万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星稀少衬托琴音之美妙,演奏者技艺之高超;最后两句“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写诗人由听琴联想到以后离别的悲伤,衬托琴声的感染力强。.答案:1).D;2).①想象(或虚实结合):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应是秋云飘飞的时节,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②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盼望湘夫人的到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景。③对仗(或对偶):内容上,上句写南方的女子思念丈夫,下句写北方边塞的丈夫迟迟不归。词性上,“亭皋”与“陇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对,皆为秋天的意象;“落”与“飞”则皆为动词,两词使画而具有动态美。音韵上,上下两句平仄相反。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选用“木叶下'"‘秋云飞''等具有悲秋色彩的意象,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解析:.答案:1).C;2.)《咏牡丹》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本诗把牡丹的大而无用,与枣花小却能结实、桑叶柔却能养蚕结丝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牡丹的鄙视。《苔》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它写苔花虽然小,却要学牡丹开放,表达了对不自惭形秽而努力展现自己的精神的赞美。解析:袁诗中的“白日不到处”指的是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并非晚上。.答案:1).B;2).①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得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想之情。②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解析:1).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而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2).本题考查表达诗人情感的手法。“长年忽得南来鲤”一句是借物抒情,”恐有音书作急烹”是用典。.答案:1).A;2.)①全诗情景交融,意蕴绵长。首联和颈联,诗人描绘出荷花盛开、波光摇曳、碧空云断、池水悠悠的秋日荷塘之景,清馨幽静的景致中透露出物是人非的空阔失落之感;尾联触景生情,抒发“青山依旧”而故人杳然的无穷感慨。②本诗前后照应,结构严谨。颈联“红艳影多风袅袅”与首联“苗苗秋”照应;“碧空云断”与“皎镜方塘”照应;前三联内容照应诗题之“池、尾联照应诗题之“亭工解析:”回忆昔日游崔公池所见之景”理解错误,起句写故地重游、眼前所见之景。.答案:l.)CE;2).①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②但悲情中却有乐笔,“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③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悲情是主调,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C.“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E.“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理解有误,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已归家之日早已白发满头,极写心中悲苦。点睛:这是诗词5选2的选择题题,这类题型在诗词鉴赏经常出现,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形象、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诗后四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I园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散装熟食购售协议书范本
- 商务合同续签公函范本
- 垫资施工合同环保治理
- 喀什招投标项目融资方案
- 商业街区保安夜间巡逻安全条例
- 体育场馆消防安全合同
- 贸易中介合同书
- 学校卫生科护士招聘协议
- 建筑防腐施工机械安全协议
- 电梯井道防水防腐施工合同
- 工程伦理 课件第8、9章 工程、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全球化视野下的工程伦理
- 汽车防盗系统维修从入门到精通
- 云服务门禁管理系统
- 2024医药行业政策分析
- 雨污分流监理实施细则
- DD 2022-1.2 岩心数字化技术规程 第2部分:表面图像数字化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物理九年级《科学探究:欧姆定律》课件
- 中医外科乳房疾病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 2023-2024年抖音直播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门诊发热病人登记表
-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单元教材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