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国际经济习题及答案复旦金融学_第1页
FDI国际经济习题及答案复旦金融学_第2页
FDI国际经济习题及答案复旦金融学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第一章绪论练习题一、名词解释世界经济国际分工地理大发现产业革命科技革命二、简答题1.简述世界经济的内涵。2.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哪些.3.简述世界经济形成的历史过程。三、论述题1.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四、思考题1.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外汇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把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在海外探险发现美洲大陆以及开辟通往东方新航路的过程,它开辟了环球的商业通道,扩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作为整体的世界经济萌芽。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是指由科学技术的飞跃引起的整个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它不仅包括物质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而且也包括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科技革命是产业革命的前提和准备,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的结果。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是指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变革,进而引起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科学革命引起了技术的进步。科技革命则包括科学革命,也包括技术革命,它是上述两者的高度概括。二、简答题1.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世界经济既包括国际经济关系,又包括构成这种经济整体的各国内部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既涉及生产领域,也涉及商品交换、资金流动、技术转让等各个领域。世界经济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经济概念体系中的一种,是人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的一种方式。世界经济还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革。作为人类历史的一个特殊阶段,世界经济镶嵌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之中,而其自身也有形成发展的历史规律性。2.世界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探讨当代世界范围的国际经济关系及其运动规律。为达到这一目的,还要研究影响国际经济关系运行的各种经济条件和因素。国际经济关系的几个主要方面包括,经济全球化、国际商品交换关系、国际资本关系、国际货币关系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等。此外,国际之间的劳务交流、南北经济关系、南南经济关系以及围绕国际经济关系所进行的国际经济协调和影响国际经济关系运行的动因、周期、机制和全球性问题等,也都构成了世界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范围。3.世界经济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世界经济的萌芽阶段。世界经济最初的萌芽,产生于14-15世纪西欧的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封建社会的工农业生产和商品货币关系有了较大的发展,从而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第二,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阶段。16-18世纪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西欧各国通过殖民扩张使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市场逐渐连接成为一个有机体,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18世纪60年代发生的产业革命,促使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推动了国际分工体系与世界市场的形成。通过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各国国民经济的联系加强,这标志着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第三,世界经济最终形成阶段。19世纪70年代开始,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作用下,世界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逐渐地过渡到垄断阶段。第二次科技革命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地瓜分已经基本结束,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渗透到一些发展中的国家与地区,控制了其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最终将整个世界都纳入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体系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成为囊括全球的统一的体系,这标志着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三、论述题答案要点:(1)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一步瓦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体系并存于世界经济整体中。(2)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3)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4)国际协调机制加强。(5)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更加日新月异:高科技迅猛发展并成为争夺的焦点;市场经济体系在全球范围形成和扩大;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南北经济关系发展中的矛盾与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世界经济领域竞争趋于激化。四、思考题答案要点: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世界经济形成的前提条件。(2)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国际分工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市场的发展。(3)国际分工为世界市场上所交换的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提供了基础,世界市场为国际分工生产提供了价值实现的环境。第二章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练习题一、名词解释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极”二、简答题1.简述二战后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经济政治变化。2.简述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形成和演变的基础。3.简述影响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些基本矛盾。4.简述区域集团化发展的两次高潮。5.简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三、论述题1.试述当代世界经济中拥有显著优势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及消长变化。2.试述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演进的过程。四、思考题1.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有何变化.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中各种类型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力量对比、组合状态及其相互作用的总的图景。这个图景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它不断变动发展,并且出现了阶段性的突出变化。多极化:多极化是指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多中心化。“极”:极是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经济中心,每一个极或者说每个经济中心,各自应拥有较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同其他极或经济中心相抗衡,并对所在地区和周围相当数量的国家或甚而对世界范围的多数国家,在经济交往上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及辐射力。二、简答题1.二战后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经济政治变化有:(1)发达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起了重大变化。(2)社会主义从苏联一个国家发展成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3)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震荡后,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即旧的殖民体系崩溃了。(4)战后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分工和各国、各地区间以及经济集团间的经济联系不断扩展,世界生产与国际贸易大幅度增长,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也迭创新纪录。在经济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进程中,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建立起来并开展活动,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成批崛起,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新的科技革命浪潮和产业结构传递浪潮逐步推向全球。2.各国按经济性质划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而按经济发展水平则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由此组成的两大体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三个世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依存与相互矛盾和斗争,正是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得以形成及演变的基础。3.影响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些基本矛盾有:(1)发展中国家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广大发展中国家(南方)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北方)之间的矛盾即南北矛盾,是战后世界经济中越来越引人注目的问题,它对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及其今后走向有着重大影响。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南北矛盾的焦点一直是双方围绕着国际经济秩序问题进行斗争,即南方要求废除而北方却极力维护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同时北方反对而南方却力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及各国垄断资本集团之间的矛盾。战后初期,其他四方发达国家在政治上需要依附于美国,在军事上需要美国的核保护伞,因此,它们之间的矛盾基本上集中在经济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的三个中心即美、日、欧共体之间的竞争与斗争,进一步激化了。各方的矛盾突出表现在贸易领域的摩擦加剧以及各国国内经济政策不一协调等。(3)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即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之前“冷战”年代,这方面的矛盾实质上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全面对抗,突出表现在军事及政治领域。在经济领域,主要表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贸易歧视和不同程度的经济封锁政策,而社会主义国家被迫进行反歧视、反封锁的斗争。4.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或区域经济一体化始于本世纪40年代末期,迄今出现了两次发展高潮。(1)区域集团化的第一次高潮。第一次出现在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需要指出的是,政治因素是这次区域经济集团化掀起高潮的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的区域经济集团所占的比重较大。(2)区域集团化的第二次高潮。第二次高潮出现在80年代中期至今。区域经济集团化在经历了70年代至80年代上半期的徘徊后,从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趋势明显加强。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数量迅速增多。②组织规模不断扩大,开始向洲际发展。③领域不断扩大,程度不断迅速加深。5.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1)国际分工以水平化为主,并不断深化。(2)世界商品贸易迅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3)劳务、货币、金融、技术、信息等世界市场也一一发展起来,构成了完整的发达世界市场体系。(4)产业资本国际化有了长足进展,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5)发展中国家成为独立经济体,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活动。(6)在水平化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各国对外经济关系以全球为对象。(7)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的步伐加快。(8)跨国公司发展迅猛。三、论述题1.答案要点:(1)第一个时期(从战后初期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拥有压倒优势的年代,这是超级大国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达到了历史的顶峰。(2)第二个时期(从50年代末60年第初到70年代前期)是苏联经济实力迅速上升,并成为世界经济中能在相当程度上同美国相抗衡的力量,再加上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和初步发展,从而导致了美国国际经济地位从顶峰上下落的时期。(3)第三个时期(从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前、中期)是美国国际经济地位显著下降,美、欧共体和苏联彼此抗衡,日本迅速追赶的时期。(4)第四个时期(从80年代前、中期迄今)是在日本崛起为第二经济大国的情况下开始的(第三次转折),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美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先是形成美、欧共体、日、苏四方抗衡的局面,而在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尤其是在苏联解体之后,苏联继承国的经济力量迅速分散并严重削弱,它们已经离开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从而导致了美、欧共体和日本三大经济力量鼎足而立和彼此抗衡的新格局。2.答案要点:(1)二战前15年左右:单极(美国)时期。(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两极(美苏)时期。(3)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三极(美、、欧共体)时期。(4)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1年(苏联解体):四极时期(美、日、欧共体、)。(5)1992年迄今:三极(美、欧、日)时期。21世纪,中国、印度、巴西或其条件类似的发展中国家(或国家集团),如果能抓住时期,长期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从而使自己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则很有可能或早或迟地崛起成为未来世界经济中的新中心,即新极。一旦新极形成,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剧变,即多极化内涵变得更为丰富充实,传统的西方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垄断地位将被彻底打破,一个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将最终得到确立。四、思考题答案要点:冷战结束后,苏联作为社会主义的超级大国解体,但社会主义作为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仍然存在。冷战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的核心体现是美苏争霸;冷战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融入南北矛盾更广阔的视野中,成为南北矛盾重要的部分。第三章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二、简答题1.简述经济全球化的成因。2.简述战后国际分工的变化。3.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哪些障碍.三、论述题1.发展中国家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2.试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四、思考题1.发达国家为何是经济全球化最积极的推动者.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经济全球化——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通过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以及国际间人员和技术的流动,越来越紧密地把世界经济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致成为一种经济网络的状态和过程。贸易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过程开始于1870年,市场需求的限制导致早期的商品开始走出国境。今天的国际贸易正在不断发生巨大的变化:国际贸易额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贸易品种不计其数,贸易方式不断创新,几乎所有的生产企业都卷进了贸易全球化的漩涡。到用世纪末,推动贸易全球化的国际协议适用范围扩大到了服务业、农产品、纺织品等新领域,完善了市场准入、反倾销、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内容,新的国际贸易机制正在形成,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了延续40多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些都是贸易全球化获得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贸易全球化的持续发展,已经使全球商品市场形成一个整体。生产全球化——跨国公司跨国经营的分支机构在数量和地域覆盖上极大地扩展,并借助于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多种形式的联系,实行组织和管理体制上无国界规划,逐步建立以价值增值为基典的跨国生产体系的过程。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发展阶段,是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推动金融全球化的主要动因是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信息技术、融资证券化和金融创新等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要求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过程导致金融市场向全球开放。新兴金融市场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相互联结,构成了全球化的金融市场运作体系,使得国际金融市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缩小了,并形成24小时不间断的连续运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的四次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动,是金融全球化达到第一个高潮的标志;而1999年欧盟成员国的共同货币——欧元正式诞生,标志着金融全球化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高潮,即货币一体化阶段。投资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首先表现为投资规模增长迅速。战后,发达国家的私人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速度极快,规模巨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率也大大超过世界生产和国际贸易的增长率。其次表现为投资主体多元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外直接投资和吸收直接投资的主体主要是发达国家的私人资本,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成为主要流向。80年代以后,随着新兴市场的兴起,对外直接投资已不再是发达国家的独占领域。东亚地区(包括中国)继北美和西欧之后成为国际直接投资和吸收投资的又一个热点地区。二、简答题1.(1)各国拥有生产要素的不平衡;(2)科技革命的大发展;(3)跨国公司的大发展;(4)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5)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扩展。2.国际分工的内容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逐渐发展成为以现代工艺、技术为特征的国际分工;从产业部门间的分工发展为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和以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分工;从物质生产领域的分工向服务领域的分工发展;在高技术产业中,出现了产品的研发与产品制造的国际分工。从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上看,既有市场自发机制决定的分工,也有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组织的和一体化区域集团各成员组织的协议性分工。3.(1)在世界贸易不断扩大的同时,贸易失衡引起的贸易纠纷始终未得解决。(2)在国际金融领域,在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国际金融市场始终存在着不稳定因素。(3)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相互依存度,这既不利于发达国家,也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4)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增加。(5)经济全球化常常会使国内经济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减弱,甚至起着相反的作用。(6)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同时,地区化和集团化的趋势也日益加强。(7)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引起国际性规范冲突加强。三、论述题1.答题要点: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以及贸易和资本规模都远不如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人才、信息的占有和使用方面也处于劣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蛋糕中,发展中国家只能分到较小的一块。发展中国家的参与,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阶段的一个标志。但是各国从中得到的利和弊却与各国内部因素有关,因而利和弊在不同的发展中国家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对此,我们必须进行具体分析。(1)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经济增长、贸易扩大、获得外国资本、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享受某些优惠规则。(2)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风险:贸易风险、民族工业受冲击、金融风险、人才流失、规则风险。2.答题要点:(1)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兴起,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跨国公司的加快发展,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经济全球化将进一步加强。(2)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的流动将进一步加快和扩大,从而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3)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软化趋势的加强,在市场经济下的贫富差距仍将继续存在。(4)一方面是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仍将存在着矛盾和斗争。(5)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既统一又对立的两种发展趋势,都要求加强对全球经济的国际协调。(6)各区域性经济集团只有扩大其开放的一面,缩小其封闭的一面,才能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更多的好处。(7)全球性规章制度不健全和不规范的矛盾日益加剧。(8)在全球范围出现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体制的反省。四、思考题答题要点:当前,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4,贸易额占世界的一半以上(还不包括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世界资本市场集中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由于发达国家掌握了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最大量的资本和高新科学技术,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它们自然成了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因此它们自然是经济全球化最积极的推动者。第四章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类型与实践练习题一、名词解释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经济同盟APEC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效应二、简答题1.简述APEC的特点。2.简述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的原因。3.简述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动态效应。三、论述题1.试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和经济影响。2.试述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四、思考题试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联系和区别。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形式,是指在自由贸易区中,各缔约方彼此之间达成协议,取消各成员之间的贸易壁垒,但是各成员仍具有对非成员国贸易政策的自主权,即可以制定不同的关税税率以及其他贸易限制措施。根据原关贸总协定第24条的规定:自由贸易区相当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税区所组成的一个对这些关税区内的产品的贸易,已实质取消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的集团。理论上的自由贸易区将实现“两地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目前,在世界贸易组织的142个成员中,相互之间已建成了135个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是缔约国在相互贸易中免除关税和限额,并规定共同关税税率和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范围经济调节的组织。是缔约国在相互贸易中免除关税和限额,并规定共同关税税率和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范围经济调节的组织。在一体化程度上比自由贸易区进了一步,除包括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内容外,还规定了成员国对非同盟国家的统一关税率和外贸政策。经济联盟:是指参加国除了达到关税同盟的要求外,并制定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在货币金融方面进行协调,实现同盟内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使一体化程度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及至整个国民经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是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经济合作组织。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时建议召开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亚太经济合作问题。经与有关国家磋商,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这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或APEC。贸易创造效应:由于关税同盟取消关税,成员国由原来自己生产并消费的高成本、高价格产品,转向购买成员国低成本、低价格的产品,从而使消费者节省开支,提高福利;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一国看,以扩大的贸易取代了本国低效率生产;从同盟整体看,生产从高成本的地方转向低成本的地方,同盟内部的生产要素可以重新配置,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贸易转移效应:由于关税同盟,阻止从外部非成员较低成本的进口,而以提高成本的供给来源代替低成本的供给来源,使消费者由原来购买外部的地价格产品转向购买成员国的较低价产品,增加了开支,减少了福利;从全世界的角度看,这种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导致了生产效率的降低和生产成本的提高。由于这种转移有利于低效率者,使资源不能有效的分配和利用,使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降低。二、简答题1.简述APEC的特点。答: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个“跨国区域”的经济合作组织,由于地域辽阔和复杂的政治经济情况,其经济合作形式其独具的特点。第一,松散性。APEC是一个松散的、论坛式的协调机构,各成员拥有完全的经济和管理的决策权。第二,开放性。亚太经合组织自建立开始就将“开放的地区主义”奉为行动准则,尊重各成员国的经济利益,允许成员与非成员的经济合作。第三,区域内次区域边缘性。亚太经合组织内存在众多次区域合作关系,形成了次区域安排交叉的相互依存与合作的态势。2.简述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的原因。答:一个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并维持下来时有多方面条件的。这里不仅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政治、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经济方面的原因。一般而言,一个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要建立起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比较相近,从而不致造成一些成员国成为另外一些成员国的负担。因为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成员国在经济政策、让渡权利的时间等方面要步调一致,如果一些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与其他成员国协调政策时就有困难,从而难以实现真正的经济一体化。从该意义上讲,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是接近,相互间里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障碍就越少。其次,政治方面的原因。建立经济一体化组织同样需要一些政治条件。它要求参加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的政治制度相近,甚至一致。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需要让读一些国家主权,各成员国参加一体化组织的基本准则是,经济主权的这种让渡不能造成本国政治制度的改变。因而政治制度相近或相同的国家,比较容易组成经济一体化组织。再次,地理方面的原因。组建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时,地理上比较邻近也是一个重要条件。因为所有经济一体化组织基础都是市场一体化,要实现市场一体化,重要的条件是地理上的接近。因此人们经常将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同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实际上区域经济一体化只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常见形式。目前,国际上出现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也多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最后,利益方面的原因。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要建立和维持下来,必须照顾到所有成员国的利益。任何国家加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都要追求本国能够获得经济利益,当然也要付出一定代价。但是各国的基本原则是“利大于弊”。如果一国从参加一体化组织中获得利益小于损失,它可能会不参加或者退出。因此一个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要建立和维持下来,必须照顾到所有成员国的经济利益。在此前提下保持机制化组织的特征。3.简述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动态效应。答:从动态来看,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会给各参加国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如大市场效应、竞争效应、引进外资效应和扩大与深化效应。其中,积极的作用是主要的,消极的作用也是存在的。第一,大市场效应。所谓大市场效应,就是各成员国之间取消贸易障碍后,向成员国企业提供较大规模或容量的市场。这种大市场给企业创造了实现生产“规模经济”的效果。规模经济效果鼓励大企业的组建和成长,同时不鼓励、甚至淘汰小企业,以提高一体化组织内部资源的利用效率。从一个成员的角度看,大市场效应有助于根除本国内形成自给自足经济的“小而全”。第二,竞争效应。在一国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工业部门,如高科技部门等都会形成某种程度的垄断,这种垄断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国内竞争局面的形成,而且这些部门在保持长期稳定的情况下,缺乏竞争的压力,进而缺乏技术进步的动力。组建经济一体化组织之后,各国的垄断企业在一个较大的市场中变成了竞争企业。为了企业自身的生存,它必须改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力争实现在共同体市场范围内的规模经济。因此,经济一体化组织为企业间的竞争注入了动力,客观上有利于单个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第三,引进外资效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有助于吸引外资。一方面,在建立统一的大市场以后,在市场内部经营的大企业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果,不必开拓新的市场。另一方面,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对内自由,对外保护”决定了,如果企业最终产品销售市场是其中某些成员国的话,那么一体化组织的排他性使企业设在成员国内还是设在其他国家,有着明显的差别,在一体化组织内部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不同。在这种情况下,非成员国企业愿意在一体化组织成员国内部设点,带来了引进外资的效应。第四,扩大与深化效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之后会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但是如果一个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并完成了其目标之后,成员国对内部市场的依赖性逐步加强,市场结构逐步确立,形成新的在较大市场范围的企业垄断;并且由于一体化组织的明确的排他性,设在一体化组织内部的企业会在一体化组织的“保护”之下很好地生存,缺乏改进技术和降低成本的动力。为了解决此问题,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只能选择扩大或者深化两种方式,注入新的竞争激励要素,保持区域经济增长活力。因此在客观上,经济一体化组织存在着扩大和加深的效应,或扩大和加深的倾向性。除非一体化组织的吸引力不足以容纳某些主要成员国的需要。三、论述题1.试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和经济影响答: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相临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以获取区域内国家(地区)的经济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为宗旨,为促使产品和生产要素在一定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而建立的跨国性经济区域集团。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存加深;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极大提高,客观上需要跨越国界、走向经济联合;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不求上进接催生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没有经济全球化就没有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各类区域性经济集团纷纷涌现和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1)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集团内部贸易的增长。在各区域经济集团内部,由于贸易、投资等各方面的障碍减少和消除,生产要素能够不同程度地得到自由流动和配置,促进了贸易量的不断增加。(2)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了成员国资本集中和垄断的发展。成员国之间市场界限基本消除,使各国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大企业趋向于结成或扩大一国的或跨国的垄断组织,成员国政府也都运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政策措施,在资本供应、税收政策等方面提供优惠,以促进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之间的合并,从而加强本国企业的竞争力量。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资本和生产的集中,一方面带来中小企业破产的严重社会后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生产专业化。(3)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集团内部生产分工、专业化协作及国际技术合作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使经济较快增长。(4)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集团成员国的部门结构,促进了新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产品的自由流通和市场的扩大,一般说来,在竞争加剧和生产技术得高的条件下,各成员国的工业生产中同先进技术相联系,在国外市场上竞争能力较强的部门增长较快,比重提高。(5)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使世界经济领域的竞争日益发展为区域性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2.试述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答: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不断扩大情况如下:欧洲经济共同体是1958年1月根据《罗马条约》组成的。有六个国家参加,它们是: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1967年7月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煤钢共同体进宪机构休整并,组成欧共体。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共同体。1981年希腊加入,1986年葡萄牙、西班牙加入,到1986年共同体成员国已扩大到12国。1993年11月欧盟形成后,又进行了新一轮扩大。1994年欧洲议会批准奥地利、芬兰、瑞典加入欧盟。欧盟15国外长于2002年11月18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会议,决定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吸收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国正式加入欧盟。同时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也正在积极和欧盟委员会进行谈判,争取在2009年以前加入欧盟。欧盟由15国扩大为25国以至27国。在成员国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欧共体逐步建立的三大支柱是:关税同盟、共同农业政策和欧洲货币体系。所谓关税同盟就是对内在成员国之间分阶段减免以至最后取消关税和贸易限额,达到共同体内部商品自由流通;对外通过拉平各成员国的关税率,筑起统一的关税壁垒。共同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统一的各成员国农产品价格、建立共同的农产品关税壁垒和建立共同农业基金。欧洲货币体系的内容有:创建“欧洲货币单位”、继续实行并扩大汇率的联合浮动体制、设立“欧洲货币基金”、加强干预货币和提供信贷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欧盟是欧共体发展的又一个纵深阶段,其建立的重要标志是1991年12月“马约”的签署。“马约”的主要内容是为建立欧洲货币一体化确定了时间表和步骤。欧元成功启动,欧洲中央银行如期建立,这是自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以来,世界货币结构最为重大的变化,表明欧洲经济联盟向货币联盟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建立真正的欧洲联盟奠定了重要基础。四、思考题试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联系和区别答: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联系:(1)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必经过程。经济全球化过程最终发展为世界经济一体化,首先是在全球的各个经济区域实现的。(2)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相互适应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也把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有关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作为自己的研究范畴。(3)区域经济一体第和经济全球化是相互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将加速资本相互渗透,深化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国际分工,从而进一步推动全球的生产和资本一体化的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区别;(1)国家主权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不一样。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内各国突破主权国家的界限,以国家出面签订的协约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形式。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自发的市场行为,是一种超国家主权的概念。(2)区域经济一体化某种程度上与经济全球化过程背道而驰。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组织的某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3)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动力不一样。经济全球化以跨国公司为微观经济行为主体,是企业逐步走出原有国境的离心运动。而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成员国之间消除各中贸易壁垒以及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政策,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形成具有一定约束力和行政管理能力的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因此,它是主要是由政府出面推动的。(4)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依据不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李嘉图的自由贸易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产业结构相似理论、关税同盟理论。第五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演变练习题一、名词解释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绝对成本论战略性贸易政策GATTWTO二、简答题1.简述二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2.简述H-O理论的主要内容。3.GATT关于贸易的国际规则的四条基本原则是什么.三、论述题1.何谓自由贸易政策.其理论依据有哪些.2.试述GATT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四、思考题1.WTO面临哪些挑战.其前景如何.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保护贸易政策——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绝对成本论——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一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创立了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方面,他提出了绝对成本论,亦称绝对利益论或绝对优势论。斯密认为,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可以使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别国,因而在该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上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各国按照各自的有利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利。战略性贸易政策——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夺取他国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eneralAgreementonTariffandTrade,GATT),简称关贸总协定或总协定,是在美国的策动下由23个国家于1947年10月30日在日内瓦签订并于1948年正式生效的关于调整缔约国对外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关系方面的相互权利、义务的国际多边协定。WTO——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WTO),简称世贸组织。它是根据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建立世纪贸易组织协定》于1995年1月1日建立,取代原关贸总协定,并按照乌拉圭回合多边谈判达成的最后文件所形成的一整套协定和协议的条款作为国际法律规则,对各成员国之间经济贸易关系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监督、管理和履行的正式国际经济组织。二、简答题1.战前,国际贸易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一直较高,1938年初级产品比重达到59.2%,工业制成品占40.8%。这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为满足制造业和人们的生活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料、燃料和食品等造成的。战后,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相应地发生重大变化,其趋势是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从1953年起,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开始超过初级产品所占比重。造成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不可再生的原材料的节约,并发明了以廉价原材料合成的复合材料,从而减少了资源缺乏的国家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2)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带来了制成品贸易的增加。(3)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各国消费中食品、低附加价值品所占的比重相对下降,耐用消费品等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2.要素禀赋理论(也称H-O理论)认为,一国应出口那些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的商品。换句话说,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反之,资本充裕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3.GATT规定了许多关于贸易的国际规则,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四条:(1)无歧视性待遇原则。又称非歧视原则、无差别待遇原则。它规定缔约国在与贸易相关的事项中相互之间不得有任何歧视,主要是通过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来实现,也是公平贸易原则的体现。(2)关税减让原则。它是关贸总协定的主要宗旨,也是多边贸易谈判的核心活动。(3)取消数量限制原则。它要求任何缔约国除征收关税或其他费用外,不得设立或维持配额、进出口许可证或其他措施以限制或禁止其他缔约方领土的产品的输入、或向其他缔约国领土输出或销售产品。(4)透明度原则。它要求缔约国实施的有关贸易的法律、规章、政策必须公布于众,使各贸易伙伴了解其内容。三、论述题1.答题要点:(1)自由贸易政策概念(参名词解释答案)(2)五大理论(重农学派及休谟的自由贸易理论、绝对成本论、比较成本论、相互需求论、要素禀赋论)的主要内容。2.答题要点:(1)GATT的积极作用:作为国际贸易的“谈判场”,启动和推进了各国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作为国际贸易争端的解决场所,缓和和解决了各缔约方在国际贸易中的矛盾和摩擦;形成了一套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向各缔约方提供经济贸易信息;通过第8轮多边贸易谈判。(2)GATT的局限性:从机构性质、管辖范围、贸易规则、争端解决机制、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利益、对中国及冷战时期属于“东方阵营”的国家采取歧视态度等七个方面展开。四、思考题答题要点:(1)挑战:西方贸易大国操纵多边贸易体制决策进程的现象仍然存在并很严重;多边贸易体制覆盖的范围存在局限性;区域主义对多边贸易体制构成严峻挑战;WTO面临着最不发达国家被“边缘化”的倾向。(2)前景:WTO将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体制健康发展;WTO将进一步促进各成员方及全球贸易的发展;WTO将进一步顺应时代潮流,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做出更大的贡献。第六章战后国际金融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练习题一、名词解释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两难牙买加协议国际支付体系黄金总库十国集团互惠信贷协议对称性调节汇率目标区二、简答题1.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一个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具备哪些条件.3.国际储备货币多样化的优缺点是什么.4.特里芬两难为何构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致命缺陷.三、论述题1.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是什么.2.储备货币多样化和汇率制度多样化对中国的利弊如何.四、思考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上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及由习惯和历史演革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传统的约定俗成的国际货币惯例与做法是基础,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货币制度是传统做法与惯例的法律反映,而国际货币机构则是一种协调与监督。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存在于1946-1973年之间的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内容是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可以概括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必须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比价关系,它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特里芬两难:指美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提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这一内在矛盾在国际经济学界称为特里芬两难。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一国的经济基础上的,以美元一国货币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和支付货币,如果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会发生美元供不应求的短缺现象;但如果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会发生过剩现象,造成美元泛滥,进而导致美元危机,并危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两难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垮台的必然性。汇率目标区:英国学者威廉姆逊等人提出的关于汇率制度的改革方案,指通过协商规定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的目标幅度,幅度可达10%,当汇率波动超越目标区里,就实行干预。其旨在既扩大汇率的灵活性,又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牙买加协议:指1976年1月所谓“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会议上,就有关国际货币制度的汇率制度、黄金处理、扩大借款额度、增加会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中的份额,修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条款等问题达成的协议。此次条款修改的主要内容为:第一,承认现行浮动汇率制的合法性;第二,削弱黄金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地位;第三,扩大特别提款权的使用。国际支付体系:国际金融交易方式的总称,即持有不同国家货币的不同国家居民间的支付,其包括各种不同的汇率制度、外汇管制以及与国际消偿力有关的诸问题。黄金总库:是美国、英国、法国、前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瑞士8国中央银行于1961年10月达成的共同出资以维护金价稳定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常运转的一项协议。十国集团:即指参加“借款总安排”的10个出资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前联邦德国、日本、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士。十国集团又称“巴黎俱乐部”。互惠信贷协议:是指美国与其他4个国家签订的彼此间在规定的期限和规定金融幅度内利用双方的货币来干预外汇市场和稳定汇率的一种协议。对称性调节:指在以美元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清算条件下,如果单由储备货币顺差国担负国际收支调节的任务,那么发生持久性逆差的国家美国就可利用积累债务的方式来解决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而如果单由美国担负国际收支的调节,其在储备缩减的情况下,就要立即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而顺差国家则可以继续积累储备,不受政策改变的压力,但作为储备中心的美国要承受很大的负担,所以,美国主张逆差国和顺差国都要调节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即所谓调节的“对称性”。二、简答题1.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国际货币体系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各国货币比价的确定;第二,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国际结算原则;第三,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第四,黄金、外汇的流动与转移是否自由。2.一个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答:一种健全的国际货币制度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它只有对特定的国际储备货币充满信心,才能保持货币体系的相对稳定;第二,国际清偿力的适量。国际储备要在国际管理下,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而扩大,既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过多会引起世界性通货膨胀,太少要发生国际清偿能力不足的问题。第三,它必须有一个调节机构,纠正各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且国际收支的调节要富于效率,调节成本要较低,调节成本的分配要较均匀,调节的方式要对称,调节要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3.国际储备货币多样化的优缺点是什么.答:目前多种储备货币体系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它对美元是一种约束,在调节不同储备货币的供应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多种储备货币体系使世界清偿力的增长能摆脱对美元的过分依赖,从而使世界清偿力有比较充分的来源。但储备货币的多样化也使国际金融市场的汇率风险增大,汇率风险增大又使短期资本移动频繁,这增加了各国国际金融和储备资产管理的复杂性,也使国际清偿力总量供应的调控更加困难。4.特里芬两难为何构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致命缺陷.答:所谓特里芬两难是指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提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这一内在矛盾在国际经济学界称为特里芬两难。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政府积累的美元储备可向美国兑换黄金。这就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一国的经济基础上的。美国黄金储量的大小以及美元币值的稳定是维持该货币体系的基础。但由此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矛盾,即:如果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各国由于缺乏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就会产生美元供不应求的短缺现象;但如果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会发生过剩,造成美元泛滥,各国由于对美元的币值缺乏信心从而将美元兑换黄金,进而导致美国黄金外流,黄金储备枯竭,引发美元危机,并危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两难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垮台的必然性。三、论述题1.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是什么.答:从现象上看,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是:(1)美元停兑黄金。1971年8月,美国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对外兑换黄金,支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大支柱已经倒塌。(2)固定汇率波动幅度扩大。1971年12月,十国集团达成“华盛顿协议”,实行美元小幅度贬值,并扩大的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波动幅度。1973年,西方国家最后达成协议,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至此,支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另一支柱也完全垮台。从根本上看,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是:(1)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存在不可解脱的矛盾。特里芬两难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垮台的必然性。(2)主要发达国家国际收支的极端不平衡。二战初期,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巨额顺差,美元币值稳定,国际信誉良好。从50年代后,其他发达国家国际收支连年出现顺差,使美国的黄金储备源源外流,美国完成对外承担的以美元向其兑换黄金的义务日益感到困难。(3)主要发达国家利率及通货膨胀程度的悬殊。通胀程度不同,导致资本的国际间流动,在固定汇率制下,对实际利率水平较高的国家的货币形成了沉重的通胀压力,各国不愿为此做出牺牲,从而实行浮动汇率制。2.储备货币多样化和汇率制度多样化对中国的利弊如何.答:对于我国而言,持有多种储备货币体系的产生有其有利的一面,首先,多种储备货币对美元是一种约束,使我国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而积累的大量的国际清偿力能摆脱对美元的过分依赖,从而使我国的国际清偿力有比较充分的来源。在调节不同储备货币供应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储备货币的多样化也使资产价值风险得以分散。与此同时,储备货币多样化使得国际金融市场价值风险增大,汇率的频繁波动又使短期资本移动频繁,这增加了储备资产管理的复杂性,也使国际清偿力总量供应的调控更加困难。牙买加的汇率制度使得我国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使国内价格体系与国际价格体系接轨,必须实施灵活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四、思考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上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上存在尖锐的对立与矛盾。其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国际收支的调节。发展中国家认为国际收支调节应遵循对称、有效、公平的原则,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很大程度上来看由于外部的原因,单靠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努力难以奏效,因而发达国家应对此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发达国家则指责发展中国家只注重筹措资金,而不注重国际收支的调节。(2)关于国际资金的转移。发展中国家指出:首先,应增加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官方发展援助的实际数额。其次,多边金融机构的贷款应予以增加。再次,确定一个有效的战略,来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外债问题。最后,关于特别提款权的分配,要与发展援助相联系。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上述要求,持不同或完全相反的态度。(3)关于汇率制度。发展中国家不赞成目前的浮动汇率制度,因为其影响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发展,加剧世界市场商品价格的波动,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受到损失,此外,汇率波动会增加它们的外债负担与储备管理的困难。而发达国家认为,恢复固定汇率制度的条件尚不具备,在目前的世界经济条件下,浮动汇率制度是灵活或行的。(4)国际货币事务的民主化。发展中国家认为,随着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全球相互依赖加深,这就要求所有国家都参加国际货币事务的管理,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货币事务的重大问题,一直由美国和少数发达国家所控制,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改变这种独断专行的做法。从上述所列的四个方面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上的一系列矛盾与斗争是很尖锐的。这个矛盾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存大。发展中国家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沿着合理的方向前进,使其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七章战后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练习题一、名词解释国际直接投资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跨国公司国际间接投资市场内部化理论转移定价海默—金德尔伯格的垄断优势论二、简答题1.简述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2.试述影响国际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3.简述跨国公司国外投资的参与形式。4.简述跨国公司的几种经营策略。5.简述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三、论述题1.试述国际间接投资对经济的影响。2.简述国际直接投资的作用和经济影响。四、思考题参照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我国应如何进行对外投资.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国外创办企业或与当地资本合营企业,涉及生产要素诸如资本货品、管理技术的直接卷入,投资者对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使用和生产过程的管理拥有直接控制的权力。它和国际间接投资相区别的特征在于投资者与企业的控制权或经营管理权相联系。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在国外创办新企业,包括建立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和跨国公司;二是购买外国企业股权达到控制的比例;三是以利润进行再投资。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学者小岛清从国际分工原理出发,系统阐述了他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即比较优势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从国际分工原则出发,以比较成本、比较利润率为基础的比较优势指导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为核心。他认为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出口贸易的发展保持其市场份额,而失去比较优势的企业则应当利用其标准化技术和雄厚的资金来开拓对外直接投资。海默—金德尔伯格的垄断优势论:1960年,海默在其论文中第一次论证了国际直接投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国际金融资产投资,从理论上开创了以国际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的新领域。海默认为国际直接投资不仅是简单的资产交易过程,还包括非金融和无形资产的转移。他的基本论点是:市场不完全竞争和以垄断资本集团独占为中心内容的“垄断优势”是战后国际直接投资急剧上升的关键所在。金德尔伯格强调市场结构的不完全性和垄断优势。他认为,企业不以出口或技术转让的形式获取利润,而在外国投资经营,承受其生产组织成本,其原因在于市场结构,尤其是技术和知识市场结构的不完全性。垄断优势理论认为:跨国公司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拥有其垄断优势,如对某种专门技术的控制、对原材料不源的垄断、规模经济的优势等。具有某种垄断优势是开展国际直接投资必要的主观条件,而当国际投资环境又具备赚取超额利润的因素时,就能使国际直接投资变为现实。市场内部化理论:市场内部化理论是英国学者巴克莱和卡森发展并应用于分析国际直接投资的。市场内部化理论认为外部市场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中间产品(如原材料、半成品、技术、经验等)交易的低效率。跨国公司通过其有效组织手段,变市场上的买卖关系为企业内部的供需关系——市场内部化,使中间产品在公司内部自由流动,提高了交易效率。国际间接投资:主要指用于购买外国公司的股票和其他证券的投资,也包括国际长短期贷款。国际间接投资是传统的国际投资形式。它早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就已出现,并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迅速发展起来。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就是国际间接投资。二战后,随着生产国际化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其对世界经济的作用和影响也相对减弱,但是,国际间接投资在国际资本流动中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跨国公司:根据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的定义,跨国公司可以表述为: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该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而不论采取的法律形式如何,也不论其在哪一个部门经营;这种企业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因而具有共同的反映企业全球战略目标的政策;这种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并分担责任。跨国公司作为国际化生产的企业组织,与一般国内企业及其他国际经济组织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生产经营活动的跨国化、实施“全球战略”、公司内部一体化原则。转移定价:转移定价策略是跨国公司独有的一种经营策略。它是指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和子公司,子公司之间出售或采购商品、劳务和技术时相互约定的价格。这种定价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市场供求法则制约,而是根据公司的全球战略制定的。二、简答题1.简述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答: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国外创办企业或与当地资本合营企业,涉及生产要素诸如资本货品、管理技术的直接卷入,投资者对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使用和生产过程的管理拥有直接控制的权力。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在国外创办新企业包括新建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和跨国公司;二是购买外国企业股权达到控制的比例;三是以利润进行再投资,即投资者把通过直接投资所获得利润的一部分或全部用于对原企业的追加投资2.试述影响国际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答:影响国际间接投资的因素主要包括:(1)利率。利率是影响国际间接投资规模和流向的主要因素。国际间接投资的流向往往是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高的国家。(2)汇率。汇率的变动将直接引起资本的流动。一国的国际收支大量顺差,对外债权相对增加,外汇供过于求,汇率将上升,而国外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将促使该国资本外流。反之则反之。汇率的稳定性也会引起国际间接投资流向的变化。一国汇率长期稳定较易吸引资金流入该国。(3)风险。风险是影响国际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相同收益率的情况下,投资者当然愿意持有风险较小的证券或贷款项目。(4)国家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是吸引国际间接投资的基本条件。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各异,因而形成偿债能力的差异,造成吸引国外间接投资能力的不同。3.简述跨国公司国外投资的参与形式。答:跨国公司国外投资的参与形式主要包括:(1)股权参与的形式。跨国公司的股权参与,是指母公司在国外子公司中占有一定的股权份额。取得股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收购企业和股权式投资。(2)非股权安排形式。非股权安排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被广泛采用的投资形式。它是通过对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各种资源技术的控制,并通过签订一系列合同,为东道国提供各种服务,与东道国的公司建立起密切联系并从中获利。4.简述跨国公司的几种经营策略。答: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包括:(1)产品多样化策略。多种经营有利于针对不同市场的需要推出产品,可以分散跨国公司的风险,还可以同时发展长线和短线产品,使公司在资金上取得较大的回旋余地。(2)产品生命周期策略。产品生命周期策略是指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跨国公司采取不同的策略。在产品的成长和成熟初期,主要依靠出口,只做小规模的投资,在进入产品的成熟期后,跨国公司在国外集中投资进行大规模发展,同时增加营销宣传。(3)出口带动投资策略。该策略和产品周期策略紧密联系。跨国公司最初的出口是委托国外经销商的,由于业务的扩大,公司必须在国外设立一系列销售服务机构。随着市场扩大和竞争加剧,并且产品走向成熟,公司开始到国外装配或直接制造产品,就近在当在市场销售以取得更大利润。(4)转移定价策略。该策略是跨国公司独有的一种经营策略。它是指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之间出售或采购商品、劳务和技术时相互约定的价格。这种定价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市场供求法则制约,而是根据公司的全球战略制定的。5.简述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答: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决定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行为有三个最基本要素:所有权优势、位置优势及市场内部公优势。邓宁归纳出外国直接投资两个基本必要条件:国外生产成本比国内生产成本要低;跨国公司的生产成本比当地企业低。当跨国公司具备三大优势,又符合这两个基本条件时就倾向于国际直接投资生产。三、论述题1.试述国际间接投资对经济的影响。答:首先,国际间接投资对世界经济具有促进作用:(1)国际间接投资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来源。尤其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2)国际间接投资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国际信贷资金和有价证券规模日益无的扩大,资金在各国间频繁移动,使各国的资金市场在利率、交易方式、交易条件等方面越来越趋向一致。(3)国际间接投资在一定条件下能促进资金在国际间的合理配置。信贷资金、证券在国际间的频繁流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同国际资金的供求状况相联系的。资本不断以间接投资形式从相对过剩的地区流向相对不同的地区,最终将使资金的国际配置趋向合理。其次,国际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还起着消极作用。(1)国际间接投资加剧了外汇投机。在一定条件下,生息资本和证券的流动,会迫使一些国家货币汇率发生变动。(2)国际间接投资加剧了国际信贷市场的波动。国际间接投资中的大部分信贷资金投放是通过国际货币市场进行的。由于信贷资金经常地通过货币市场从一种货币变动为另一种货币,从一个国家流向另一个国家,所以使国际信贷资金的流量常处于不规则变动之中,不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3)国际间接投资削弱各国货币政策的效力。当一国试图提高利率以实行国内通货紧缩政策时,利率的上升会引起大量外资内流,结果使国内货币供应量无法下降,不能达到预期的紧缩目标。而当一国试图降低利率而实行货币扩张政策时,利率又下跌又会诱发本国货币外流,使货币扩张政策无效。2.简述国际直接投资的作用和经济影响。答:国际直接投资由于涉及资本、专利技术和管理技能的国际转移,因此对经济发展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和作用。(1)国际直接投资加速了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过程。国际直接投资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而国际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进程。(2)国际直接投资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直接投资的实质是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因此国际直接投资必然会带动设备、零部件、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出口,促进国际贸易。另一方面,投资接受国由于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强了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还能利用跨国公司的销售网络使产品迅速进入国际市场。(3)从外资引进军角度考虑,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作用在于使东道国获得一种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同时通过引进外资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促进生产、增加外汇收入和资金积累,加速经济发展。(4)从资本输出国的角度看,国际直接投资的利益是不言而喻的,它为国内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然而,国际直接投资对母国的影响也有不利的一面。直接投资可能会由于优势输出,而阻碍母国的出口贸易发展,从而使母国的国际收支受到不利影响。又如国际直接投资的过度发展会造成母国产业的空心化,对母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四、思考题参照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我国应如何进行对外投资.答: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国际直接投资发展进程、全球一体化趋势,以及一些后起国家的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目前正是我国大力推进对外投资的大好时机。我国应积极借鉴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加大对外投资力度。(1)对外投资的时机选择。按照阶段理论,在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对外投资必将有大幅度的增长;从“边际产业转移”理论的视角来看,我国经过20余年的经济发展,某些发展成熟的产业或其内部的某些生产环节都到了向外转移的阶段。因此,当前正是我国许多产业对外转移和扩张的好时机。同时,由于近年我国的消费不足很大程度是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跟不上消费的升级所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以“边际产业”的升级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以此促进我国的消费,保证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实际上,我国政府和理论界对这一问题都有普遍的共识。(2)对外投资的产业选择。从理论的角度看,对外投资的产业选择就是“边际产业”。对我国现阶段来说,我们的对外投资的产业选择应当有如下一些考虑:对外投资最重要的产业应该是曾经在国内有长期高速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而在现阶段已经或者是即将陷入增长停滞期的产业。因此,我国的“边际产业”应是以下几个产业:第一、加工组装型制造业。我国的家用电器、摩托车、金属制品、家用机械类产品都有较大的规模。这些产业都经过长时间高速增长,已达到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阶段,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平均利润。但是,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稳定,在国外市场很有竞争力,发展中国家对这些产业的需求也较大。所以,加工组装型制造业,尤其是家电产业应该是我国对外投资的产业首选。第二、纺织与服装业。纺织服装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技术设备水平高,产品质量好,一直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目前,纺织服装业也面临生产能力过剩、竞争激烈、经济效益下降的局面。纺织服装业对外投资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的自然资源,推进我国产业的继续发展,是我国对外投资又一产业重点。第三、资源开发业。我国人均自然资源的占有量较低,有些自然资源的国内绝对储量和产量都比较低,所以,随着“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深入,鼓励我国一批有实力的大型石油、矿产开发企业到境外进行资源开发类投资,也应是我国对外投资的又一产业重点。在这一点上,日本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自然资源导向型企业的对外投资对我国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第四、高科技产业。我国不少产业的技术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也拥有比较优势,比如我国的航天技术、卫星通讯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都是国际领先的。另外,为了加快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直接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我们也有必要在前沿性科技领域开展“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所以,除了前面所述的对外投资产业重点外,高科技企业的对外投资也不能忽视。事实上,从2000年开始到2002年期间,我国共批准境外设立研发中心22家,投资总额达5003万美元,主要有软件开发、光电技术开发、通信技术开发、家电产品研究开发。这些海外投资企业可以直接、快捷地掌握国际上最新的技术、质量、价格信息,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竞争能力的增强有不可低估的作用。(3)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分为两大类:非制度因素,包括当地的政局稳定性、资源禀赋状况、基础设施状况、技术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高低、产品销售的现有市场以及潜在市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的亲近性等;制度因素,大体上可分为4类:即国际经济制度安排、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企业运行的便利性。其中,国际经济制度安排主要包括东道国参与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签署的双边投资保护条约、贸易壁垒以及对外资的态度;经济制度主要包括东道国的金融外汇制度、经济自由度等;法律制度包括东道国私有财产的保护程度、法律完善程度等;企业运行的便利性主要包括企业运行障碍、政府清廉程度、税收制度等。自由开放的经济体制和对外资持欢迎态度,在所有制度因素中最为重要。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确具有很强的非制度因素。但是,我国的产业结构与这些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不具有比较优势;另外,美国和欧盟的对华政策仍具有较大的歧视性,藉产品标准、质量、知识产权等为由加大了对我国企业和产品的监督和检测力度。所以,尽管我们还将继续对美国、欧盟这样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但是将投资方向重点或者趋势定为发达国家是有欠考虑的。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在继续开拓美日欧市场的同时,将我国的“边际产业”转向发展中国家。第八章战后科技革命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练习题一、名词解释:科技革命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国际贸易的信息化信息产业二、简答题:1.简述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2.三次产业通常是如何划分的.3.简述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三、论述题:1.试论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产业结构的融合与软化趋势.2.试论述科技革命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四、思考题:1.为什么说世界经济正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信息经济转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总称。科学革命是指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重要发现,即人们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