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华内镜研究报告重磅产品AQ300上市-内镜龙头新征程_第1页
澳华内镜研究报告重磅产品AQ300上市-内镜龙头新征程_第2页
澳华内镜研究报告重磅产品AQ300上市-内镜龙头新征程_第3页
澳华内镜研究报告重磅产品AQ300上市-内镜龙头新征程_第4页
澳华内镜研究报告重磅产品AQ300上市-内镜龙头新征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澳华内镜研究报告重磅产品AQ300上市_内镜龙头新征程(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朱新彦,罗佳荣)一、AQ300重磅上市,剑指三级医院AQ300上市象征着公司的拐点将至。AQ300在2022年11月1日上市,标志着公司有能力与全球内镜最顶尖企业一争高下的产品已经上市,同时该产品也预示着公司的基本面拐点将至,与之随后将至的是公司的业绩拐点。公司22年初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明后两年的收入目标均为50%,目标的背后也彰显出公司对于产品的信心以及未来两三年产品快速进入三级医院放量的信心,我们也将对比公司最新的AQ300与奥林巴斯的EVISX1,看A300是否真的具有与之媲美的性能。我们AQ300与奥巴X1相比从功能和参数看具备一较高下的能力。产品全面升级,浓缩公司的所用顶尖技术于一体,性能参数对标奥林巴斯最新机型X1。主机上,配备大功率多波长LED照明光源,支持多种分光染色模式,高效率的照明光路,支持大功率无线供电。其多LED光源已经在200的升级款上有所体现,由此产品的染色模式也由原来的CBIplus一种增加为三种,对应不同需求场景;图像显示上,将采用4K超高清内镜系统,支持4K图像显示及录像,具有双路4K60p实时图像处理能力,有望成为全球第二款具备4K高清图像显示的内镜产品;镜体功能上,配备光学放大镜头和可变硬度肠镜镜体;在临床使用的耐用性、抗疲劳性等其他方面也有相应的改善。(一)成像质量:4K成像,两家旗鼓相当对细节把控AQ300与奥林巴斯EVISX1图像显示均为4K成像分辨率,4k的成像的分辨率是传统1080P的4倍,可以更好得适配内镜系统,把系统潜在的功能潜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两家针对于图像细节把控上,都在力求图像细节的基础上,做到了噪音的控制。(1)奥林巴斯X1:搭载的进阶的图像多增强功能(A.I.M.E.)功能可以在不增加噪声的情况下产生清晰,生动的结构图像。(2)公司的AQ300:多尺度的结构增强算法,结合多个尺度的信息图像增强强调了微弱细节的同时不放大噪点。(二)分光染色:分光染色技术各有千秋,覆盖多个场景分光染色在内镜检查中的作用是为了更好的展现人体表皮细小血管与周边组织的区别,发现细微病变征兆,需要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增强深浅血管与组织的对比度,以提高图像质量和病灶可辨识度。两家的再分光染色层面都各自依托自身的技术,演化出了各自的光谱染色模式。(1)奥林巴斯:有多种模式,包括传统的NBI、TXI(纹理增强,通过改善内窥镜图像的颜色、结构和亮度来增强可疑组织的可见性)、RDI(红色双色成像,增强深部血管和出血源的可见性)、High-FPS(采用专用的CMOS,帧速率的增加可提供清晰的内窥镜图像、平滑的图像和减少的颜色闪烁)以及光学放大镜体。(2)澳华内镜:AQ300的CBI染色模式有4种模式,包括CBI常规模式、Indigo(提升黏膜与血管对比度)、Aqua(蓝绿窄带光,提升黏膜组织结构可见性)、Amber(结合红光和绿光,观察浅层血遮挡的出血点),针对奥巴的TXI功能,公司的自适应复合强化通过亮度校正、色度拉升、纹理强化等综合作用重塑白光的临床效果。相应的光学放大(100倍)功能也将配齐。(三)镜体:种类齐备,澳华镜体后来居上奥林巴斯作为全球消化内镜的领先企业,其镜体种类十分齐全,包含了常用胃肠镜、十二指肠镜以及细镜等。AQ300上市后,公司相应的镜体将全面配齐包括特殊镜种中的光学双焦4K内镜、十二指肠镜、全系列细镜以及可变硬度产品等。目前可变硬度肠镜已于22年11月初上市,4K光学放大镜已取得注册证,十二指肠镜预计明年上半年拿证。(四)AI:未来诊断方向,均已布局根据奥林巴斯的数据,AI诊断对于内镜检查中的微小病变的敏锐程度非常高,可以发现一般检查中容易忽略的包括结肠息肉、恶性肿瘤和腺瘤,根据多个相关临床试验,相比医生识别,奥巴的AI对于病变的发现率显著提升,部分早期对于AI不信任的医生在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也因为AI发现了自己遗漏的病变对AI产品改变态度,因此我们认为AI技术结合是未来内镜手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公司的AQ300也搭载了人工智能辅助功能,通过海量的病理学系可以实现实时标记、自动截图从而提高检查效率,减少漏诊。(五)操作界面:触屏版控制,双画面显示,智能化程度更高传统的内镜界面是按钮等方式实现,公司AQ300产品和奥巴的X1产品均采用了触摸电子屏幕的模式,使得操作的简便化程度更高,同时两家都搭载了双画面显示功能,方便在特殊光观察同时对比白光下的图像,更方便医生操作时进行实施对照。多方推广布局三级医院,为新品放量打下坚实基础。新产品功能全面,定位于国内三级医院。辅以前期的准备工作和政策上对公立医院的进口采购限制,预计将有较好的竞争力。公司为AQ-300的落地放量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终端上,2021年与北京友谊医院、南京鼓楼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陆续建立临床合作中心,进一步绑定三级医院。通过学术学术会议、经销商会议、市场调研、营销团队优化等方式,提前预热产品。据公司披露,预计2022年下半年产品临床试用、入院推广等将会有序开展。二、致力国产软镜发展,多年经营铸就坚实基础(一)土生土长内镜企业,攻坚克难深化业务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电子内窥镜设备及内窥镜诊疗手术耗材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以“成为国际领先的内镜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愿景。内窥镜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医疗器械,用途广泛。按照镜体的柔性程度,可以分为软式内窥镜(简称“软镜”)和硬式内窥镜(简称“硬镜”)。公司经过多年深耕,突破了软镜镜体制备和图像成像处理的技术关卡,成为国产软镜的领先企业。以收购方式将业务外延,同时夯实自身研发实力,拓展海外。目前业务布局以涵盖内镜主机、镜体、周边设备、耗材及维修服务,销售范围遍布全球。28年内镜技术沉淀,AQ-200守得云开见天明。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国内较早从事软镜研发和制造的企业之一。主要从事电子内窥镜设备及内窥镜诊疗手术耗材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20多年的专注与创新,突破了内镜制备工艺中的众多难关。2013年推出自研分光染色技术CBI,是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具有分光染色功能的内镜系统。2018年发布新型第二代系统AQ-200,CBI技术升级为CBIPLUS,处理性能更佳,并加入公司创新的无线传输特色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获得临床认可,业绩开始小有起色。2021年科创板上市,2022年推出便携式机型AC-1、升级版AQL-200L和AQ-300,进一步加强市场竞争力。视野长远,从单一内镜设备供应商向整体方案提供商转型。公司较早开始关注业务外延及市场布局,励志将市场最广做深。2016年即开始收购计划,2016-2017年收购了杭州精锐,常州佳森,拓展内镜相关耗材产品线,丰富公司业务。2018年收购无锡祺久,为研发能力加码。2019年成立常州澳华,为公司未来产能提升进行战略储备。市场布局方面,2015年成立安兜思勾普,开展海外业务,收购德国器械公司WISAP,加强海外生产能力和欧洲地区的销售能力。(二)子承父业积累丰富资源,员工多平台持股深度绑定控股股东直接参与管理,子承父业两代坚守。公司董事长顾康先生早期手握光学技术,白手起家创立公司。儿子顾小舟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跟随父亲一起经营公司,投身于国产内窥镜的发展,并逐渐将公司做强做大。截至2022年12月,董事长顾康直接持有12.71%的股份,总经理顾小舟持有16.3%,顾家父子总计持有公司29.01%的股权。此外,团队中除了多年培养资深高管外,也吸纳了富有管理经验的外部营销人才。核心员工多平台持股渠道,加强人才与公司绑定关系。公司较早开始实施员工激励计划,将核心员工与公司发展绑在一条绳子上,有利于企业上下的戮力同心。2017年公司对29名中高管理层员工进行股权激励,通过小洲光电间接持有公司股份。2021年上市前推出员工战略配售集合计划,覆盖45名核心员工。2022年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向66名员工授予224万份限制性股票,并设定了2022-2024年A、B两级的业绩指标,其中A目标为三年收入增速分别达到30%,50%和50%;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速达22.5%,彰显了公司对未来的决心和信心。研发团队能力坚实资源丰富,攻克内镜关键技术。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内窥镜图像处理、光学设计、精密机械、自动控制、软硬件设计、系统集成方面拥有完善的研发团队和组织架构。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共有研发人员163人,占团队整体的22.89%。核心技术人员有多年的从业研究经验和坚实的学术背景,有利于公司产品技术的进一步深化和升级。目前,团队共参与9个科研项目,已成功研发包括图像处理,镜体设计与集成,安全隔离等多个技术,并获得多项奖项荣誉。公司的AQ-100和AQ-200系列产品被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列入优秀国产医疗设备名录、被上海市工信委列入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具备领域内稀缺资源,深化医工结合。内窥镜的制造涉及人体工程学、光学、材料学等多个学科,同时需要与临床实践与实际加工制造紧密结合,邻域人才凤毛麟角。公司董事,现任北大工学院教授的谢天宇先生是国内宝贵的内镜人才,具备奥林巴斯一线研发经验,拥有丰富的产业及学术资源。谢教授与公司有多重绑定,不仅持有3.87%的公司股权,同时是总经理顾小舟先生的博士生导师,紧密联系有望充分发挥资源效用。在医院终端,公司通过多年的努力,逐渐获得了三甲医院的认可,2021年先后与南京鼓楼医院、北京友谊医院、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临床合作中心,一方面与临床共同开发新产品,包括3D柔性内镜、内镜机器人等,深入了解临床需求,掌握变化趋势;另一方面开展基层医师培训,进行基础术式科普,为新产品上市做推广。(三)新品放量拉动业绩,规模效应逐渐显现疫情后时代营收规模出现明显增势,AQ-200放量拉高公司盈利水平。2018年发布的AQ-200具备优秀的盈利能力,搭载自研分光染色、无线供电,激光传输等技术,在性能、功能、安全性上有一定提升,定价更高。凭借稳定的质量与创新性的功能设计迅速抢占中高端用户市场,产品毛利率在85%左右,提高了公司整体创收能力。公司营收因此维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17-2021年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21.67%。虽然2020年受疫情影响业绩承压,但后疫情时代整体收入回暖。据公司披露,2021年公司营收3.47亿元,同比增长32%。扣非归母净利润达0.48亿元,同比增长288.2%,主要系政府补助金增加导致的其他收益增加。疫情反复造成业绩阵痛,医疗设备刚需不该公司整体增长态势。公司总部及工厂均位于上海,2022Q1-2受上海疫情限制较大,2022Q1-2营收仅1.68亿元,同比增长13.92%,扣非归母净利润仅156万元,同比减少80.40%。根据过去几年的营收表现来看,医疗设备生产具备一定弹性,疫情影响对公司业绩存在拖累,但随着上海的复工复产,城市运作逐步回归正规,公司有望快速恢复的趋势。2022Q3已逐步回升,营收达2.81亿元,同比增长22.55%。公司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加码研发稳固业务基础。受益于收入规模的大幅提升和公司规模化作业和较高的生产效率,期间费用率在2019年出现明显下降,2021的三费费率均处于近五年相对低位。公司的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1年研发费用率为14.22%,同比下降0.7pp。公司近几年收购了两家主营内窥镜设备研发的公司夯实自身研发能力,即北京双翼麒及无锡祺久预计未来研发费用随着研发中心、研发人员及研发项目增加,及更多产品的审批验证而增长较快。2022Q1-3费率端整体向上主要系受工厂停工及地区物流影响,公司收入基数减小。(四)镜体盈利能力凸显,产品质量获同业肯定公司整体业务均围绕软镜及其相关外延领域进行。公司的收入板块中,以内窥镜设备为主,2017-2021年占比维持在80%以上。根据公司披露,2021年该块业务收入达3.03亿元,占收入总体的87.53%。其他业务如诊疗耗材、维修服务等金额较小,分别占比11.51%,0.96%。镜体双重属性叠加新品放量,铸就公司盈利中坚力量。软镜设备可以细分为软镜镜体,软镜主机和软镜周边设备。公司软镜镜体业务占比近四年呈现较为明显的提升,2020收入占比达54.64%。软镜镜体属于相对易耗品,兼具医疗设备及耗材的特点,其寿命受使用方式、频率影响,平均使用周期在3-4年,比软镜主机稍短。其次,软镜镜体需要进入人体自然腔道检测,其加工工艺较为复杂,附加值较高,主机处于推广阶段,终端价格较低,因此与镜体形成差距。两者平均价差在1.5-2倍左右,近四年差距加大。公司2018年推出最新一代内镜系统及配套产品AQ-200,受益于其较好的性能及市场推广,带动销售放量。据公司披露,报告期内代销模式AQ-200系列销售占比分别为12.97%、68.17%、74.96%及66.23%,平均价格呈上升趋势。相比之下,境内经销AQ-200系列销售占比分别为14.46%、15.21%、18.15%及23.42%,均有较好的增长。对比主机和镜体的毛利率变化,可以发现镜体的毛利率略高于设备主机,加之其更换频率更高,我们认为,未来公司的盈利点将主要集中在镜体。根据公司披露,软镜镜体的毛利率稳定在高位,2021H1毛利率达79.84%,支撑公司营收。软镜主机紧随其后,2021H1毛利率达71.77%。公司能力获得同业及权威肯定,建立合作关系绑定。公司稳定的产品生产质量以及成本优势获得内镜行业龙头宾得青睐,双方于2017年共同出资建立了宾得澳华,合作模式为ODM,双方各取所需,互利共赢。宾得借助公司的区位优势及生产能力扩产,开发亚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公司为宾得提供保质保量的生产产能,同时借助宾得的销售网络渠道、品牌影响力,提升自身产品知名度、获得稳定产品收入来源并提升业绩。三、技术进阶国产强势崛起,功能升级新品放量可期(一)多学科覆盖提高进入门槛,技术集成铸就行业城墙内窥镜具备广泛临床用途,公司则致力于软镜这一细分领域。医务人员可使用软镜器械在直视下或辅助设备支持下,通过人体自然腔道,对局部病灶进行观察、组织取材、止血、切除、引流、修补或重建通道等,具有较广的应用场景,涉及科室包括消化科、呼吸科等。软镜设备常搭相应疗手术耗材使用,在内镜检查或手术中起到活检、止血、扩张、切除等作用。软镜设备主要由主机与镜体组成,其中主机包括光源和图像处理器,一般的配置是一套主机,加上1-2款镜体以及周边设备。电子内镜需要进行长距离的光电信号转换及后处理成像,功能集成丰富。内镜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主机装备的冷光源所发出的光经镜体内的导光纤维导入受检体腔内,镜身前端装备的微型图像传感器接受到体腔内黏膜面反射来的光将这些反射光转换成电信号。通过图像处理器加工图像信号后,在监视器上显示出受检脏器的内镜图像。镜体插入部直径较小且所需零部件较多,对设计工艺及制造技术的要求更高。1.主机光源及传感器:迈入“LED+CMOS”时代。光源以氙灯为主,逐渐向LED灯升级。内镜的光源系统主要是指冷光源装置,由于内镜镜体需要深入人体腔道,因此需要外加光源提供成像传导的基础。目前冷光源的类型主要为卤素灯、疝气灯和LED灯三种,其中LED灯的性能最佳,使用时间超过1000h,而且色温较低,疝气灯性能次之,有较好的色彩还原度和亮度,但是寿命相对较短,500h左右。市场的主流光源是300W氙灯,目前奥林巴斯及富士等头部企业已经开始使用更优的LED灯。公司加紧追赶的脚步,即将在下半年推出的AQL-200L及新一代产品AQ-300的光源将会配备多LED灯,提供更加明亮的成像诊断环境,及更少的光源更换频率。CMOS替代CCD成为内镜镜头的主流。内镜成像传感器分为CCD(电荷耦合原件)和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两大类,两者主要区别在于二者感光二极管的周边信号处理电路和对感光元件模拟信号的处理方式不同。前者过去因此优质的成像效果与复杂的制备工艺壁垒助力奥林巴斯等日企确立全球内镜龙头地位;得益于半导体基础工业的快速发展,具备体积和性能优势的CMOS图像处理芯片被内窥镜设备制造商更多地应用于内窥镜图像设备。制造商基于CMOS图像处理芯片开发高清图像算法,加速推动内窥镜图像的高清化发展。目前CMOS的优势逐渐凸显,逐步取代了CCD的地位,目前奥林巴斯最新产品X1中也出现了CMOS的身影。2.图像处理器:染色技术百家争鸣,清晰程度向4K迈进。边缘染色:各家技术百花齐放,自研CBI分光技术成像效果媲美龙头。人体表面组织复杂,为了更好的展现人体表皮细小血管与周边组织的区别,发现细微病变征兆,需要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增强深浅血管与组织的对比度,以提高图像质量和病灶可辨识度。由于高技术门槛与专利保护的加持,各家均重金研发推出了专属的算法。公司的CBI系列分光技术,采用与内镜龙头奥林巴斯相似的光学染色方向,目前,产品光源已经由300W氙灯升级为LED多色光,提供了更多针对性场景的染色选择。视频清晰度:从1080p迈向4K,有望成为全球第二拥有超高清内镜系统企业。优秀的图像质量,较高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有助于医生发展患者体内的细微病变。相较于1080p,4K对图像的显示能力更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细节处理上,4K以更高对比度方式展现复杂的细节,减少模糊问题;观测距离上,4K与1080P相比,分辨率大幅提高,不论距离远近,均可看到色彩生动逼真的图像。目前,4K的功能已在硬镜领域中广泛存在,下一步将会逐渐在软镜领域中展露头角,头部企业奥林巴斯推出的最新内镜机型X1已经出现出现了4K显示的选项,公司紧随其后,2022年11月上市的AQ-300也将拥有相似的参数性能,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家有用超高清内镜系统的企业。3.镜体及手柄:工匠精神的极致体现。小体积多功能集成。软镜镜体的制造浓缩了多学科的精华,不仅涉及材料学、物理学、光学、人体工程学等基础学科,更是需要于临床紧密结合。镜体的大小、长度、柔软程度和弯曲角度,都是在临床医生与工程师之间反复交流,多次实验反馈得到的最优结果,体现了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软镜的工艺制造壁垒较高,主要体现在镜体和镜体使用感两个方面。一是镜体上对先端部有较高的精密制造要求。镜体的成像零件复杂,包括图像透镜组、传感器、连接电缆等,均集中于镜体的先端部。先端部需要进入人体腔道,其整体体积受到较大限制。以光学放大为例,光学放大技术可以提供更加清晰的视野,便于医生观察病变范围,在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早期肿瘤诊断方面有独特优势。光学变焦是依靠光学镜头结构来实现变焦,就是通过摄像头的镜片移动来使要拍摄的景物放大与缩小,分辨率及画质不会改变,图像更加清晰。但由于其物理调焦的特性,需要镜体先端部加入导轨,使得工艺复杂度增加。国内光学技术突破,公司追赶脚步加快。外企多为镜头发家,本身具备深厚的光学积淀,均推出了具备光学放大功能的镜体设备。国产中已有部分厂家在高端功能上展露头角,开立医疗于2022年1月成功获得光学放大胃镜证书,公司也在紧紧跟随,新一代主力产品AQ-300也具备光学放大等高端功能,预计成为国产第二家拥有光学放大技术的企业。二是对镜使用感的多重考验。软镜由人体自然孔洞进入,到达目标病变部位距离较长,因此对镜体的工学设计选择提出了更多的条件。需要兼顾柔性和力学传导的有效性,可以在人体内遇到弯曲部位时有效转向,不出现戳破让肠道等问题。如奥林巴斯的结直肠镜有其独有的插入响应技术(RIT),它是结合了智能弯曲(PB)、强力传导(HFT)和可变硬度(VS)三种技术,可以辅助医生在插管过程中更顺畅的通过结肠的拐弯处,将操作者的力量更好的传递到前端,减少诊断过程患者的不适感。同时在手柄上也需要考虑医生的使用体验,需要更加符合人体力学规律,减轻医生手部负担,如奥林巴斯最新的手柄设计,选择更轻的重量和更有效的距离,方便医生进行模式切换。国内具备医工结合地理优势,公司设立平台加强临床交流。日企的生产基地集中于日本本土,加之疫情影响,与国内临床交流存在一定阻碍,而国内企业可以直接深入三甲医院腹地,与医生进一步交流,了解临床真实需求。公司于2022年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南京鼓楼医院等一众三甲医院,开设澳华创新学院,搭建医生与工程师直接沟通的平台,更精准把握临床方向。(二)外部需求+政策推动,助力公司占据国产一席之地1.国产品牌挤入外企垄断增长市场,庞大基数孕育内镜早诊需求潜力。国内市场增速可观,软镜是市场的关键组成部分。据沙利文估计,全球内窥镜市场均会右5%以上的复合增速,其中国内市场增速远超全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达13.4%,2023年将达到36.6亿元。国内市场中软镜占比23%,仅次于硬镜。市场主要被国外品牌垄断,日本软镜三大巨头—奥林巴斯,富士,宾得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产品牌占比不足5%。软镜在院内主要用于诊断筛查,国内消化癌症患者基数庞大。目前国内主要用于诊断性治疗。据国家消化内科质控中心统计,2015年在样本医院的内镜应用场景中,诊断性内镜治疗占88.7%。中国是消化道癌症重灾区,新发病例多,死亡率高。根据IARC的最新统计,2020年国内癌症新发病例457万例,与2015年相比,5年增长16.3%。在新发癌症病例中,以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为代表的消化道癌症占比达41%。国内消化道癌2020年死亡病例近96万例,占比31.9%,居所有类型癌症首位。国内消化癌症诊断率低,如胃癌不足20%,患者5年生存率仅27.4%,与日韩仍有差距。国内消化内镜整体向好,仍有增长空间。据《2020中国消化内镜技术普查》显示,开展消化内镜诊疗的医疗机构从6128家增长至7470家,增长率21.9%;从业医师人数由26203人增长至39639人,增长率51.27%;2019年全国共开展消化内镜诊疗3873万例,较2012年增长34.62%。虽然仍存在如资源分配不匀,技术推广不足,医患比例较低的问题,但是发展基础和趋势均具备。消化癌发病窗口长,早筛早诊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概率。以占比最多的结直肠为例,癌症的发展期较长,越早发现,患者的治愈率越高,经济负担越小。据结直肠癌患者指南介绍,从息肉到腺瘤再到最终发展到肿瘤,一般需要5-10年时间。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所需要花费的诊断费用均在万元以内。Lancet杂志上一项长达17年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组的患者的发病率降低26%,死亡率降低30%。内镜检测准确性高,麻醉引入提高患者从依性。内镜在消化道筛查中具备较高的准确率,医师可以通过屏幕对疑似病变的部位进行直观细致的观察,甚至可以取出部分样本进行体外活检,因此准确性较高。仍以结直肠为例,根据最新的结直肠预防诊断指南,国内结直肠癌筛查检测方式主要为便检测,基因检测,影像学检测和内镜检测,其中内镜筛查为结直肠癌监测的金标准。价格上,相较于其他检测方式,内镜检查的性价比更高。过去部分患者因为恐惧插管过程而拒绝内镜检查,随着各类麻醉方案的实施,无痛胃镜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提高诊断效率。内镜检测需要从患者的自然腔道进入,在插管过程中,多数患者都会出现咽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造成患者紧张恐惧而不能配合完成检查;同时内镜检查耗时较长,部分患者会因为难以坚持而放弃治疗。随着丙泊酚、丙泊酚与芬太尼、酮替芬、咪唑安定联用等麻醉方案的引入和使用,患者可以在麻醉状态下接受诊治,医生可以更仔细地观察胃肠道的细微病变,患者的恐惧性及插管的危险性都会较大的降低。筛查诊断的短培训周期有望弥补医患差距。目前国内内镜主要用于诊断性治疗,筛查诊断较多。据统计,2015年在样本医院的内镜应用场景中,诊断性内镜治疗占88.7%。国内内镜筛查的医患比远低于国外一线水平,日本每100万人对应的消化内镜医师数约132名,而我国这一数字仅为19.4名。筛查门槛对医生的操作要求门槛相对较低,培训周期仅半年。同时,各城市医院逐步设立相应内镜诊疗中心,届时内镜的医患比及诊疗状况有望得到较好的改善。2.内镜场景聚焦三级医院,公司多方配置具备放量基础。三级医院是内镜诊断的主战场,一二级等基层医院是重要补充。整体而言,医院的数量保持稳定增势,据国家卫计委统计,2020年三级医院数量近3000家,一二级医院数量超2万家,整体增速达8.24%。三级医院对各方资源配备更为齐全,有一定优势。仪器设备方面,心肺复苏设备和心电监护仪是开展内镜检测的重要基础,根据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三级综合医院配备的复苏和监护设备情况显著优于二级医院。人力资源方面,三级医院的医师护士配置,技师及麻醉师数量均优于二级医院。以胃镜为例,在各个地区中三级医院的诊疗次数均高于全国平均及其他类型医院。一二级医院胜在总量庞大,政策及居民健康意识的推动下存在一定的渗透空间。分级诊疗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逐渐下沉。加之居民早筛防范意识增强,以北京为例,据当地医管中心披露,全市消化门诊量逐年上涨,内镜检查年均增20%,有较好增长。多因素促进下都将激发基层医院更多的采购需求。公司在各级医院终端铺设较为完善,新品落地贴合需求有望抢占市场。公司终端以一二级医院为主,三级医院的销售数量占比较低与国内等级医院的金字塔式结构相关,医院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公司产品销往三级终端医院的数量虽然少于二级终端医院的数量,但三级终端医院的占比却高于二级终端医院占比。公司针对各级的医院情况,推出精细化的产品。因为符合细分市场需求,产品在落地后即能出现较好的销售效果。2018年推出的AQ-200针对中端市场,在一二级医院有优异的销售表现,据公司披露,2018-2020年一二级终端医疗机构的销售占比达84.87%。2022年推出的AC-1针对基层市场,轻便小巧的尺寸与多元化应用,具备优质性价比。公司预计,随着分级诊疗的加速,基层医疗机构在未来将会获得更多内镜诊疗资源,AC1将会在基层市场放量。11月初上市的AQ-300,浓缩公司技术精华直指三级医院市场。具备无线传输和超高清4K的差异化优势,同时其他高端功能如光学放大,可变硬度镜体,画中画,射频卡定制等集于一体。性能参数逼近国外一流水平,加之早期进行的大量学术推广等前期工作,预计未来有望在三级医院放量,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3.政策层面强力出击,进口采购限制有望进一步撕开市场缺口。镜体类审批加速,设立国产设备目录推广。对于镜体类审批,国家已于2020年12月将其管理类别下调至Ⅱ类,即在常规审批注册流程中不再需要进行临床试验,审批时间可由3年缩短至1-2年。审批速度的加快有望缩短镜体上市时间,预计国产厂商更多的临床认可时间和产品升级更新的机会。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优质产品的品牌力,卫计委与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于2014年其定期筛选优秀国产设备,综合考虑企业的产品质量,售后支持等多方面能力,甄选出优质产品,提供权威背书。至今已有8批国产优秀设备在列,公司的AQ-100/200产品已经连续多批榜上有名。进口限制再加码,为国产创造入院机遇。过去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实施进口清单限制,即限制进口产品采购种类,符合部分情形才可进行进口产品采购。如2021年广东省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关于2021省级卫生健康机构进口产品目录清单公示》中仅经皮肾镜需要进行进口采购,其他产品均可国产满足。2022年全国各地进一步为进口采购设立关卡,明文规定公立医院采购进口产品需要进行专家论证和财政审批,进一步收窄采购范围。公司2022年11月上市的AQ-300,其产品对标奥林巴斯的X1,具备4K、光学放大等一众高端功能,在进口限制的背景下有望快速放量。(三)自研分光及隔离技术,设备镜体参数均接近一流水平稳打稳扎,从零开始构筑自身壁垒。公司深耕多年,跨越纤维内镜走向电子内镜,掌握了关键的工艺技术,铸就了自己的专利城堡。设备主机方面,面向多级市场,公司推出不同产品系列满足差异化需求。基层市场以AC-1,AQ-100和VME系列为主,其中由于VME系列上市时间较长,会逐步被其他新增产品替代;二级市场以AQ-200为主,在保证较好产品性能及使用感的同时,提供具备性价比的价格;三级市场以即将刚上市的AQ-300为主,目前先由200系列进入市场浅尝探索,进行早期布局,在三级临床中发掘更多产品性能的提升空间,从而优化300系列产品。1.主机设备。AQ-200搭载自研CBI分光技术,差异化优势提供竞争力。公司研发的CBIPLUS技术,利用血红蛋白吸收特定波长光的组织特性,通过特定波长440nm和540nm的复合光照明,实现对血管及浅表纤维结构的光学染色提高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可从源头减少与病变关联性较小的光学信息,凸显病变组织的微小细节,使医生能够更容易发现早期病变,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类型。此外,创新性地采用激光传输技术和无线供电技术,实现了设备间的电气隔离并显著提高了临床操作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与国外厂商主流产品相比具备差异化的竞争优势。2022年下半年,AQ200的升级款AQL-200L即将获批上市,其在光源、染色方式上的进行了升级更新。光源有原来的300W氙灯更换为多LED冷光源,增加实时调光技术为诊断部位提供更长寿命,更高亮度,更智能调控的照明支持。基于其多光源配备,公司染色模式也由原来的CBIplus一种,增加为三种,分别为CBIregular、CBIindigo和CBIaqua,对应近景、远景及综合的早癌筛查场景。独特安全隔离技术,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公司的内窥镜无线供电技术及内窥镜激光传输技术由公司与北京大学合作研发,在行业内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化特征。前者实现了设备间的电气隔离并显著提高了临床操作的安全性,在诊断和后期洗消工作中更加便捷,减少触电危险。后者可以提供更高的信息传输速率,减少信息失真问题,呈现更加清晰细腻的图像。2.镜体制造。镜体在设计及制造工艺上存在一定难度。一是需要在小空间内集成多个功能,二是需要符合医生及患者诊断需求。根据NMPA审批数据,公司镜体产品涵盖消化科、耳鼻喉科和呼吸科,其中以消化道内窥镜为主。消化内镜种类较多,主要分为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等,检测时由人体口腔进入,沿食道进入胃部或肠道。对比国内外头部公司之间的镜体数据,可见公司产品在镜体的有效长度,视野角度,弯曲角度,导管直径等方面,已与国外厂商相差不大。同时,公司也在镜体制造的高端领域布局,据公司披露,在研管线之一3D软性内镜部分关键技术已完成验证,产品处于工程样机研发阶段(四)在研产品双线进行,AQ300系统重磅上市在研管线聚焦诊断和手术两大应用场景。公司管线分为两个方向,一类是以AQ系列为代表的内镜诊断应用,另一类是面向内镜微创手术的高端应用。诊断方面,AQ300是公司的主推产品,已于2022年11月上市,目标三级医院。拥有高清4K图像、多种染色模式,配备光学放大及可变硬度镜体,产品参数性能对标日企高端机型;公司已开始产品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三级医院的深入合作,学术权威背书等方式,为产品打开销路。对比已上市产品,进一步升级,搭载了公司最新研制的光源和染色技术。手术方面,针对内镜诊疗术中辅助的需求,推出3D柔性内镜、AI诊疗和内窥镜机器人等高端应用产品,项目均已进入样机开发阶段。1.3D柔性内镜。ESD是早期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治疗的首选方法,近年来需求量有所增长。根据《中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相关不良事件防治专家共识意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是早期消化道肿瘤微创治疗的重要方式,由一般息肉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发展而来,其适应症范围更广,可实现病灶的完整切除,复发率更低。主要有四个步骤:标记、隆起、切除和止血。近几年国内对内镜微创手术的需求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