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应答文理》教学课件_第1页
《疫应答文理》教学课件_第2页
《疫应答文理》教学课件_第3页
《疫应答文理》教学课件_第4页
《疫应答文理》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免疫应答第八章免疫应答1

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Ir)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物质发挥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

概述概念免疫应答的类型类型正常应答异常应答正免疫应答抗感染免疫抗肿瘤免疫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负免疫应答自身免疫耐受反复感染、肿瘤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2免疫应答的过程抗原呈递与识别阶段活化、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免疫应答的过程抗原呈递与识别阶段31.特异性2.记忆性3.扩大免疫效应〔遵循再次应答规律〕4.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受MHC限制免疫应答的特点1.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4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应答的根本阶段识别〔感应〕阶段活化〔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应答的根本阶段5T细胞识别抗原及活化的条件T细胞应答的效应及其机制细胞免疫参与的主要免疫学效应T细胞识别抗原及活化的条件6一、T细胞识别抗原及活化的条件〔一〕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MHC限制性识别T细胞在识别APC提呈的抗原时,不仅识别抗原肽,还须识别与抗原肽结合成复合物的MHC分子。

TCRαβ链同时识别APC表面的抗原肽(T细胞表位)APC表面的MHC分子(MHC限制性)一、T细胞识别抗原及活化的条件〔一〕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TCR7TCR的MHC限制性识别示意图TCR的MHC限制性识别示意图8〔二〕Th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 1、Th细胞活化需双信号刺激 〔1〕活化信号1(抗原特异性信号) *Th细胞外表TCR特异性识别抗原肽/MHC复合物产生的信号(由CD3分子传导)。 〔2〕活化信号2(协同刺激信号) *APC外表粘附分子与T细胞外表相应配体(如B7-CD28分子等)结合,促进APC与T细胞直接接触,产生T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 〔3〕细胞因子(IL-1等)也是T细胞充分活化并增殖的重要条件。〔二〕Th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 1、Th细胞活化需双信号刺激9第1信号〔抗原特异性信号〕:由TCR的MHC限制性识别产生第2信号〔协同刺激信号〕:由粘附分子对产生第1信号〔抗原特异性信号〕:由TCR的MHC限制性识别产生10第二信号由APC与T细胞间协同刺激分子对的相互作用提供第二信号由APC与T细胞间协同刺激分子对的相互作用提供11*T细胞获得信号1,但缺乏信号2,那么为无能(anergy)或发生凋亡。*通过阻断或加强活化信号2,可抑制或增强免疫应答。*T细胞获得信号1,但缺乏信号2,那么为无能(anergy12二、T细胞应答的效应及其机制〔一〕CD4+Th1细胞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响(delayedtypehypersensitivity,DTH)或慢性炎症反响(二)CD8+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二、T细胞应答的效应及其机制〔一〕CD4+Th1细胞介导迟13T细胞活化后产生的免疫效应(一)CD4+Th1细胞介导DTH(二)CD8+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三)CD4+Th2细胞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T细胞活化后产生的免疫效应14〔一〕CD4+Th1细胞介导DTH迟发型超敏反响(delayedtypehypersensitivity,DTH):由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所引起、以淋巴细胞(主要是Th1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渗出性炎症。由于免疫细胞激活、增殖、分化及炎症细胞的聚集需较长时间,炎症反响发生较迟,持续时间较长,故称为DTH。〔一〕CD4+Th1细胞介导DTH迟发型超敏151.活化Th1细胞的效应〔1〕活化CD4+Th1释放多种淋巴因子,此乃导致DTH性炎症反响的主要分子根底。*IL-2:T细胞增殖,产生多种细胞因子*IFN-γ:促进表达MHC-II,活化Mφ;*TNF、LT:促进内皮细胞表达AM,产生IL-8等;〔2〕活化Th1表达CD40L→活化Mφ;FasL→胞毒效应;抑制T细胞过度激活1.活化Th1细胞的效应16《疫应答文理》教学课件17Th1细胞活化后产生多种淋巴因子Th1细胞活化后产生多种淋巴因子18CD4+TDTH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TD抗原APC摄取、处理、提呈抗原活化信号1

CD4+Th1细胞识别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

Th1细胞活化增殖活化信号2

Th1细胞与APC接触细胞因子活化巨噬细胞静止巨噬细胞分泌炎性因子迟发超敏反响〔DTH〕细胞因子CD4+TDTH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TD抗原APC摄取、处19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结膜皮肤炎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结膜皮肤炎20(二)CD8+CTL介导的细胞免疫1、CTL的产生(1)Tc细胞的MHC限制性识别 *TCR识别靶细胞外表抗原肽/MHC-I复合物;(2)CTLp激活的双信号 *TCR识别特异性抗原产生活化信号1; *CTLp外表协同刺激分子(CD2、LFA-1、CD8等)与靶细胞外表相应配体(LFA-3、ICAM-1、MHC-I等)结合,提供活化信号2(3)细胞因子APC→Th1细胞激活→多种细胞因子〔IL-2,IL-6等〕(二)CD8+CTL介导的细胞免疫1、CTL的产生21《疫应答文理》教学课件222.CTL的杀伤机制〔1〕活化CTL脱颗粒释放穿孔素(perforin)→靶细胞坏死释放颗粒酶→靶细胞凋亡(apoptosis)〔2〕Fas-FasL途径引起靶细胞凋亡〔3〕其它效应机制〔IFN-γ,TNFα/β〕2.CTL的杀伤机制23CTL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诱导靶细胞坏死/凋亡CTL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诱导靶细胞坏死/凋亡24CTL释放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孔道

〔G=T细胞颗粒,Go=高尔基体,M=线粒体,N=核〕CTL释放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孔道

〔G=T细胞颗粒,Go25CTL表达FasL诱导靶细胞凋亡活化的CTL表达FasLAAAAAAFas-FasL相互作用诱导靶细胞凋亡FasL病毒感染的靶细胞CTL表达FasL诱导靶细胞凋亡活化的CTL表达FasL26《疫应答文理》教学课件27其它效应机制TNFα/β:协同IFN-γ的作用;直接胞毒作用;介导炎症IFN-γ:诱导MHC-I,II类分子和TAP1/2的表达;抑制病毒复制;激活巨噬细胞其它效应机制TNFα/β:IFN-γ:28CTL杀伤靶细胞的特点〔一〕CTL杀伤靶细胞具有抗原特异性,且受MHC-I类分子限制CTL杀伤靶细胞的特点〔一〕CTL杀伤靶细胞具有抗原特异性,29CTL能够连续杀伤表达一样抗原肽/MHC-I复合物的靶细胞CTL杀伤靶细胞的特点〔二〕CTL能够连续杀伤表达一样抗原肽/MHC-I复合物的靶细胞C30CD8+TC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T/靶接触TCR识别靶细胞外表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粘附分子作用TD抗原APC处理提呈细胞CD4+Th细胞活化分泌细胞因子

静止的Tc细胞转化为活化Tc细胞脱颗粒释放穿孔素、颗粒酶Fas、FasL靶细胞死亡活化信号活化信号21CD8+TC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31《疫应答文理》教学课件32三、细胞免疫参与的主要免疫学效应(一)杀伤胞内寄生微生物→抗感染免疫;(二)杀伤瘤细胞→抗瘤免疫效应;(三)杀伤移植物细胞→移植排斥反响;(四)杀伤自身组织细胞→自身免疫病。三、细胞免疫参与的主要免疫学效应(一)杀伤胞内寄生微生物33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34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一〕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单识别)*抗原的来源:加工处理的方式*抗原呈递细胞:Mφ,DC*呈递物:抗原肽-MHC-Ⅱ复合物*呈递对象:CD4+T细胞*BCR直接识别抗原的B细胞决定基,由Igα和Igβ传递特异性识别信号(活化信号1)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一〕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单识35mIg介导的内吞补体受体介导的内吞Fc受体介导的内吞吞饮吞噬被动吸附外源性抗原的摄取mIg介导的内吞补体受体介导的内吞Fc受体介导的内吞吞饮吞噬36〔二〕Th细胞对B细胞应答的辅助作用T、B细胞分别识别TD-Ag的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使T细胞对抗原特异性B细胞予以辅助活化Th2与B细胞间协同刺激分子作用(如CD40L/CD40)→提供B细胞活化信号2*活化Th2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4、IL-5、IL-6等)→参与B细胞的分化和激活〔二〕Th细胞对B细胞应答的辅助作用37CD4+T识别抗原肽-MHC-Ⅱ复合物CD4+T识别抗原肽-MHC-Ⅱ复合物38Th细胞对B细胞辅助作用的发生机制────────────────────────TD-Ag↓被APC捕获〔抗原被加工处理,局部抗原保存在APC外表〕↓迁至T细胞区↓↓特异性B细胞BCR识别特异性T细胞TCR识别抗原构象决定基APC外表的肽/MHC-II↓↓T细胞与B细胞直接接触并辅助B细胞激活────────────────────────Th细胞对B细胞辅助作用的发生机制─────────────39B细胞应答的效应1、中和作用2、激活补体3、调理、粘附作用4、ADCC效应5、穿过胎盘和粘膜《疫应答文理》教学课件40TD抗原APC摄取、处理、提呈抗原BCR识别抗原B细胞表位B/Th间协同刺激分子作用

Th细胞活化分泌IL-2、IL-4、IL-5、IL-6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记忆Bcell浆细胞IgM、G类抗体活化信号1活化信号2B细胞对TD抗原的初次应答TD抗原APC摄取、处理、提呈抗原BCR识别抗原B细胞表位41初次应答的根本过程初次应答的根本过程42B细胞对TD抗原的

再次应答B细胞对TD抗原的

再次应答43Th细胞与记忆性B细胞的相互作用Th细胞与记忆性B细胞的相互作用44B细胞对TD抗原的再次应答TD抗原记忆BcellBcell充当APCTCR-抗原肽:MHC-IIB7/CD28细胞因子活化信号1活化信号2活化信号1活化信号2Th2细胞活化CD40L/CD40BCR-抗原肽复合物细胞因子记忆Bcell浆细胞IgG、A、E类抗体记忆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B细胞对TD抗原的再次应答TD抗原记忆BcellBcel45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针对TD抗原〕个体发育中免疫球蛋白的产生规律胚胎晚期:IgM出生3个月:IgG出生4-6个月:IgA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规律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针对TD抗原〕个体发育中免疫球蛋白的产生46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平台期下降期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平台期下降期47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

(一)初次免疫应答 *特定抗原首次刺激机体,须经一定的潜伏期才能在血液中出现抗体,且产量低,维持时间短,很快下降,产生抗体以IgM类为主,亲和力低,特异性低。 (二)再次免疫应答(回忆应答) *初次应答后,再次给予一样抗原刺激,那么抗体出现的潜伏期明显缩短,抗体产量高,维持时间长,产生抗体以IgG类为主,亲和力高,特异性高。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

(一)初次免疫应答48《疫应答文理》教学课件49非B细胞初次特性再次B细胞抗原呈递抗原浓度抗体生成潜伏期高峰浓度维持时间Ig类别亲和力无关抗体

高低

5-10天

较低

主要为IgM

2-5天

较高

IgG、A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异同非B细胞初次特性再次B细胞抗原呈递抗50二、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无须Th辅助,无再次应答,发生时间早 1.TI-1抗原激活B细胞〔1〕高浓度TI-1多克隆激活B细胞〔2〕低浓度TI-1特异性激活B细胞*TI-Ag局部决定基直接与BCR结合;*TI-Ag丝裂原构造与相应受体结合; 2.TI-2抗原直接激活B细胞*其重复决定基与多个BCR结合→BCR交联二、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无须Th辅助,无再次应答,发51胸腺非依赖性抗原激活B细胞的机制〔A〕:TI-1抗原〔B〕:TI-2抗原胸腺非依赖性抗原激活B细胞的机制〔A〕:TI-1抗原〔B〕52TD抗原和TI抗原的异同TD抗原

TI-2抗原诱导婴幼儿免疫耐受刺激无胸腺小鼠产生抗体无T细胞的免疫应答激活T细胞多克隆B细胞激活对重复序列的需要抗原举例

+

+-

TI-1抗原

-

++

-

++

+

--

-

+-

-

-+白喉毒素、病毒血凝素、PPD等细菌多糖、多聚蛋白、百日咳杆菌、LPS等肺炎球菌脂多糖、沙门氏多聚鞭毛聚糖等TD抗原和TI抗原的异同TD抗原TI-2抗原诱导婴幼53Immunetolerance免疫耐受Immunetolerance免疫耐受54

在一定条件下,机体的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所产生的对该抗原特异性的低应答或无应答状态。1、概念与免疫应答的一样点:需抗原刺激,有潜伏期、抗原特异性、免疫记忆;与免疫抑制不同点:无抗原特异性,对各种抗原均无应答或低应答。在一定条件下,机体的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所产生的对该抗55天然免疫耐受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2、免疫耐受的类型天然免疫耐受2、免疫耐受的类型56胚胎期及新生期免疫耐受现象Owen于1945年发现异卵双胎小牛胎盘血管互相融合,出生后体内均存在两种不同血型的红细胞,即形成血型嵌合体〔chimeras〕,并互不排斥。胚胎期及新生期免疫耐受现象Owen于1945年发现异卵双胎小57天然BSA耐受可溶性BSADresser证明成年鼠也可诱导免疫耐受胚胎鼠成年鼠耐受耐受可溶性BSADresser证明成年鼠也可诱导免疫耐受胚583、诱导产生免疫耐受的条件1.抗原因素2.机体的因素3、诱导产生免疫耐受的条件1.抗原因素591.抗原的因素1)抗原的性质与类型:小分子、可溶性和单体物质;与机体的遗传背景相近的抗原;2)抗原剂量:低带耐受、高带耐受;抗原免疫途径:门静脉/口服>腹腔注射>皮下注射3)抗原注射途径,持续时间1.抗原的因素1)抗原的性质与类型:60天然BSAAb离心单体BSAAb抗原类型:单体蛋白易诱导耐受Ab离心单体BSAAb抗原类型:单体蛋白易诱导耐受61《疫应答文理》教学课件62低带与高带耐受的主要特征低带耐受高带耐受参与细胞TT、B产生速度快慢持续时间长短抗原种类TD抗原TD、TI抗原低带与高带耐受的主要特征低带耐受631〕机体免疫系统的成熟度〔年龄〕胚胎期>新生期>成年期2〕动物品种、品系〔遗传〕大鼠、小鼠>兔、有蹄类、灵长类3〕机体的免疫抑制状态免疫抑制状态有利于诱导耐受2.机体因素1〕机体免疫系统的成熟度〔年龄〕2.机体因素64T、B细胞的阴性选择使正常机体得以建立针对自身抗原的中枢免疫耐受。假设阴性选择发生障碍,可致自身免疫病。三.意义T、B细胞的阴性选择使正常机体得以建立针对自身抗原的中枢免65Immuneregulation免疫调节Immuneregulation免疫调节66概念:指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之间、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之间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等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免疫应答的全过程,使免疫应答维持适宜的强度,以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概念:67主要内容基因水平上的调节细胞水平上的免疫调节的调节分子水平上的调节抗体的反响调节细胞因子的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主要内容基因水平上的调节68基因水平上的调节

编码识别抗原分子的基因——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物质根底编码控制免疫应答分子的基因——MHC基因水平上的调节

编码识别抗原分子的基因69细胞水平上的调节1、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调节性T细胞〔TH细胞与TS细胞〕应答?耐受?*T细胞亚群〔TH1与TH2〕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细胞水平上的调节1、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70《疫应答文理》教学课件712、抗独特型网络调节*独特型〔idiotype,Id〕每一特定BCR、TCR或Ig分子V区所含与〔自体、异体或异种个体〕其他抗体不同的决定基,并可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抗独特型抗体〔anti-idiotypeAb〕。2、抗独特型网络调节*独特型〔idiotype,Id〕72*免疫网络学说*免疫网络学说73分子水平上的免疫调节1、抗体的调节作用〔负反响〕

〔1〕高浓度抗体→竞争性结合抗原分子水平上的免疫调节1、抗体的调节作用〔负反响〕742、低浓度抗体

→受体交联2、低浓度抗体752、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决定免疫应答是否产生*正调节〔IL-1〕*负调节〔TGF-β〕决定免疫应答的类型*IL-4、5、6、10→体液免疫应答*IL-12、IFN-γ→细胞免疫应答2、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决定免疫应答是否产生76《疫应答文理》教学课件77《疫应答文理》教学课件78*细胞因子网络细胞之间通过合成分泌的细胞因子相互调节、受体表达的相互调控、生物学效应的相互影响而组成细胞因子网络。*细胞因子网络79四、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调节1、神经、内分泌因子对免疫应答的影响免疫细胞表达承受激素信号的受体*免疫上调:雌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等;*免疫下调:皮质类固醇、雄激素等。2、抗体、细胞因子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抗神经递质/激素受体抗体可与相应配体竞争性结合;*细胞因子与神经-内分泌系统间的调节网络。四、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调节1、神经、内分泌80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躯体、精神等刺激病毒、毒素等刺激神经递质神经肽细胞因子激素细胞因子激素垂体激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躯体、精神等刺激病毒、毒素神经递质81《疫应答文理》教学课件82第八章免疫应答第八章免疫应答83

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Ir)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物质发挥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

概述概念免疫应答的类型类型正常应答异常应答正免疫应答抗感染免疫抗肿瘤免疫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负免疫应答自身免疫耐受反复感染、肿瘤免疫应答(immuneresponse,84免疫应答的过程抗原呈递与识别阶段活化、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免疫应答的过程抗原呈递与识别阶段851.特异性2.记忆性3.扩大免疫效应〔遵循再次应答规律〕4.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受MHC限制免疫应答的特点1.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86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应答的根本阶段识别〔感应〕阶段活化〔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应答的根本阶段87T细胞识别抗原及活化的条件T细胞应答的效应及其机制细胞免疫参与的主要免疫学效应T细胞识别抗原及活化的条件88一、T细胞识别抗原及活化的条件〔一〕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MHC限制性识别T细胞在识别APC提呈的抗原时,不仅识别抗原肽,还须识别与抗原肽结合成复合物的MHC分子。

TCRαβ链同时识别APC表面的抗原肽(T细胞表位)APC表面的MHC分子(MHC限制性)一、T细胞识别抗原及活化的条件〔一〕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TCR89TCR的MHC限制性识别示意图TCR的MHC限制性识别示意图90〔二〕Th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 1、Th细胞活化需双信号刺激 〔1〕活化信号1(抗原特异性信号) *Th细胞外表TCR特异性识别抗原肽/MHC复合物产生的信号(由CD3分子传导)。 〔2〕活化信号2(协同刺激信号) *APC外表粘附分子与T细胞外表相应配体(如B7-CD28分子等)结合,促进APC与T细胞直接接触,产生T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 〔3〕细胞因子(IL-1等)也是T细胞充分活化并增殖的重要条件。〔二〕Th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 1、Th细胞活化需双信号刺激91第1信号〔抗原特异性信号〕:由TCR的MHC限制性识别产生第2信号〔协同刺激信号〕:由粘附分子对产生第1信号〔抗原特异性信号〕:由TCR的MHC限制性识别产生92第二信号由APC与T细胞间协同刺激分子对的相互作用提供第二信号由APC与T细胞间协同刺激分子对的相互作用提供93*T细胞获得信号1,但缺乏信号2,那么为无能(anergy)或发生凋亡。*通过阻断或加强活化信号2,可抑制或增强免疫应答。*T细胞获得信号1,但缺乏信号2,那么为无能(anergy94二、T细胞应答的效应及其机制〔一〕CD4+Th1细胞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响(delayedtypehypersensitivity,DTH)或慢性炎症反响(二)CD8+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二、T细胞应答的效应及其机制〔一〕CD4+Th1细胞介导迟95T细胞活化后产生的免疫效应(一)CD4+Th1细胞介导DTH(二)CD8+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三)CD4+Th2细胞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T细胞活化后产生的免疫效应96〔一〕CD4+Th1细胞介导DTH迟发型超敏反响(delayedtypehypersensitivity,DTH):由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所引起、以淋巴细胞(主要是Th1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渗出性炎症。由于免疫细胞激活、增殖、分化及炎症细胞的聚集需较长时间,炎症反响发生较迟,持续时间较长,故称为DTH。〔一〕CD4+Th1细胞介导DTH迟发型超敏971.活化Th1细胞的效应〔1〕活化CD4+Th1释放多种淋巴因子,此乃导致DTH性炎症反响的主要分子根底。*IL-2:T细胞增殖,产生多种细胞因子*IFN-γ:促进表达MHC-II,活化Mφ;*TNF、LT:促进内皮细胞表达AM,产生IL-8等;〔2〕活化Th1表达CD40L→活化Mφ;FasL→胞毒效应;抑制T细胞过度激活1.活化Th1细胞的效应98《疫应答文理》教学课件99Th1细胞活化后产生多种淋巴因子Th1细胞活化后产生多种淋巴因子100CD4+TDTH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TD抗原APC摄取、处理、提呈抗原活化信号1

CD4+Th1细胞识别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

Th1细胞活化增殖活化信号2

Th1细胞与APC接触细胞因子活化巨噬细胞静止巨噬细胞分泌炎性因子迟发超敏反响〔DTH〕细胞因子CD4+TDTH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TD抗原APC摄取、处101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结膜皮肤炎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结膜皮肤炎102(二)CD8+CTL介导的细胞免疫1、CTL的产生(1)Tc细胞的MHC限制性识别 *TCR识别靶细胞外表抗原肽/MHC-I复合物;(2)CTLp激活的双信号 *TCR识别特异性抗原产生活化信号1; *CTLp外表协同刺激分子(CD2、LFA-1、CD8等)与靶细胞外表相应配体(LFA-3、ICAM-1、MHC-I等)结合,提供活化信号2(3)细胞因子APC→Th1细胞激活→多种细胞因子〔IL-2,IL-6等〕(二)CD8+CTL介导的细胞免疫1、CTL的产生103《疫应答文理》教学课件1042.CTL的杀伤机制〔1〕活化CTL脱颗粒释放穿孔素(perforin)→靶细胞坏死释放颗粒酶→靶细胞凋亡(apoptosis)〔2〕Fas-FasL途径引起靶细胞凋亡〔3〕其它效应机制〔IFN-γ,TNFα/β〕2.CTL的杀伤机制105CTL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诱导靶细胞坏死/凋亡CTL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诱导靶细胞坏死/凋亡106CTL释放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孔道

〔G=T细胞颗粒,Go=高尔基体,M=线粒体,N=核〕CTL释放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孔道

〔G=T细胞颗粒,Go107CTL表达FasL诱导靶细胞凋亡活化的CTL表达FasLAAAAAAFas-FasL相互作用诱导靶细胞凋亡FasL病毒感染的靶细胞CTL表达FasL诱导靶细胞凋亡活化的CTL表达FasL108《疫应答文理》教学课件109其它效应机制TNFα/β:协同IFN-γ的作用;直接胞毒作用;介导炎症IFN-γ:诱导MHC-I,II类分子和TAP1/2的表达;抑制病毒复制;激活巨噬细胞其它效应机制TNFα/β:IFN-γ:110CTL杀伤靶细胞的特点〔一〕CTL杀伤靶细胞具有抗原特异性,且受MHC-I类分子限制CTL杀伤靶细胞的特点〔一〕CTL杀伤靶细胞具有抗原特异性,111CTL能够连续杀伤表达一样抗原肽/MHC-I复合物的靶细胞CTL杀伤靶细胞的特点〔二〕CTL能够连续杀伤表达一样抗原肽/MHC-I复合物的靶细胞C112CD8+TC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T/靶接触TCR识别靶细胞外表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粘附分子作用TD抗原APC处理提呈细胞CD4+Th细胞活化分泌细胞因子

静止的Tc细胞转化为活化Tc细胞脱颗粒释放穿孔素、颗粒酶Fas、FasL靶细胞死亡活化信号活化信号21CD8+TC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113《疫应答文理》教学课件114三、细胞免疫参与的主要免疫学效应(一)杀伤胞内寄生微生物→抗感染免疫;(二)杀伤瘤细胞→抗瘤免疫效应;(三)杀伤移植物细胞→移植排斥反响;(四)杀伤自身组织细胞→自身免疫病。三、细胞免疫参与的主要免疫学效应(一)杀伤胞内寄生微生物115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116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一〕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单识别)*抗原的来源:加工处理的方式*抗原呈递细胞:Mφ,DC*呈递物:抗原肽-MHC-Ⅱ复合物*呈递对象:CD4+T细胞*BCR直接识别抗原的B细胞决定基,由Igα和Igβ传递特异性识别信号(活化信号1)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一〕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单识117mIg介导的内吞补体受体介导的内吞Fc受体介导的内吞吞饮吞噬被动吸附外源性抗原的摄取mIg介导的内吞补体受体介导的内吞Fc受体介导的内吞吞饮吞噬118〔二〕Th细胞对B细胞应答的辅助作用T、B细胞分别识别TD-Ag的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使T细胞对抗原特异性B细胞予以辅助活化Th2与B细胞间协同刺激分子作用(如CD40L/CD40)→提供B细胞活化信号2*活化Th2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4、IL-5、IL-6等)→参与B细胞的分化和激活〔二〕Th细胞对B细胞应答的辅助作用119CD4+T识别抗原肽-MHC-Ⅱ复合物CD4+T识别抗原肽-MHC-Ⅱ复合物120Th细胞对B细胞辅助作用的发生机制────────────────────────TD-Ag↓被APC捕获〔抗原被加工处理,局部抗原保存在APC外表〕↓迁至T细胞区↓↓特异性B细胞BCR识别特异性T细胞TCR识别抗原构象决定基APC外表的肽/MHC-II↓↓T细胞与B细胞直接接触并辅助B细胞激活────────────────────────Th细胞对B细胞辅助作用的发生机制─────────────121B细胞应答的效应1、中和作用2、激活补体3、调理、粘附作用4、ADCC效应5、穿过胎盘和粘膜《疫应答文理》教学课件122TD抗原APC摄取、处理、提呈抗原BCR识别抗原B细胞表位B/Th间协同刺激分子作用

Th细胞活化分泌IL-2、IL-4、IL-5、IL-6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记忆Bcell浆细胞IgM、G类抗体活化信号1活化信号2B细胞对TD抗原的初次应答TD抗原APC摄取、处理、提呈抗原BCR识别抗原B细胞表位123初次应答的根本过程初次应答的根本过程124B细胞对TD抗原的

再次应答B细胞对TD抗原的

再次应答125Th细胞与记忆性B细胞的相互作用Th细胞与记忆性B细胞的相互作用126B细胞对TD抗原的再次应答TD抗原记忆BcellBcell充当APCTCR-抗原肽:MHC-IIB7/CD28细胞因子活化信号1活化信号2活化信号1活化信号2Th2细胞活化CD40L/CD40BCR-抗原肽复合物细胞因子记忆Bcell浆细胞IgG、A、E类抗体记忆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B细胞对TD抗原的再次应答TD抗原记忆BcellBcel127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针对TD抗原〕个体发育中免疫球蛋白的产生规律胚胎晚期:IgM出生3个月:IgG出生4-6个月:IgA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规律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针对TD抗原〕个体发育中免疫球蛋白的产生128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平台期下降期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平台期下降期129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

(一)初次免疫应答 *特定抗原首次刺激机体,须经一定的潜伏期才能在血液中出现抗体,且产量低,维持时间短,很快下降,产生抗体以IgM类为主,亲和力低,特异性低。 (二)再次免疫应答(回忆应答) *初次应答后,再次给予一样抗原刺激,那么抗体出现的潜伏期明显缩短,抗体产量高,维持时间长,产生抗体以IgG类为主,亲和力高,特异性高。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

(一)初次免疫应答130《疫应答文理》教学课件131非B细胞初次特性再次B细胞抗原呈递抗原浓度抗体生成潜伏期高峰浓度维持时间Ig类别亲和力无关抗体

高低

5-10天

较低

主要为IgM

2-5天

较高

IgG、A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异同非B细胞初次特性再次B细胞抗原呈递抗132二、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无须Th辅助,无再次应答,发生时间早 1.TI-1抗原激活B细胞〔1〕高浓度TI-1多克隆激活B细胞〔2〕低浓度TI-1特异性激活B细胞*TI-Ag局部决定基直接与BCR结合;*TI-Ag丝裂原构造与相应受体结合; 2.TI-2抗原直接激活B细胞*其重复决定基与多个BCR结合→BCR交联二、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无须Th辅助,无再次应答,发133胸腺非依赖性抗原激活B细胞的机制〔A〕:TI-1抗原〔B〕:TI-2抗原胸腺非依赖性抗原激活B细胞的机制〔A〕:TI-1抗原〔B〕134TD抗原和TI抗原的异同TD抗原

TI-2抗原诱导婴幼儿免疫耐受刺激无胸腺小鼠产生抗体无T细胞的免疫应答激活T细胞多克隆B细胞激活对重复序列的需要抗原举例

+

+-

TI-1抗原

-

++

-

++

+

--

-

+-

-

-+白喉毒素、病毒血凝素、PPD等细菌多糖、多聚蛋白、百日咳杆菌、LPS等肺炎球菌脂多糖、沙门氏多聚鞭毛聚糖等TD抗原和TI抗原的异同TD抗原TI-2抗原诱导婴幼135Immunetolerance免疫耐受Immunetolerance免疫耐受136

在一定条件下,机体的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所产生的对该抗原特异性的低应答或无应答状态。1、概念与免疫应答的一样点:需抗原刺激,有潜伏期、抗原特异性、免疫记忆;与免疫抑制不同点:无抗原特异性,对各种抗原均无应答或低应答。在一定条件下,机体的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所产生的对该抗137天然免疫耐受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2、免疫耐受的类型天然免疫耐受2、免疫耐受的类型138胚胎期及新生期免疫耐受现象Owen于1945年发现异卵双胎小牛胎盘血管互相融合,出生后体内均存在两种不同血型的红细胞,即形成血型嵌合体〔chimeras〕,并互不排斥。胚胎期及新生期免疫耐受现象Owen于1945年发现异卵双胎小139天然BSA耐受可溶性BSADresser证明成年鼠也可诱导免疫耐受胚胎鼠成年鼠耐受耐受可溶性BSADresser证明成年鼠也可诱导免疫耐受胚1403、诱导产生免疫耐受的条件1.抗原因素2.机体的因素3、诱导产生免疫耐受的条件1.抗原因素1411.抗原的因素1)抗原的性质与类型:小分子、可溶性和单体物质;与机体的遗传背景相近的抗原;2)抗原剂量:低带耐受、高带耐受;抗原免疫途径:门静脉/口服>腹腔注射>皮下注射3)抗原注射途径,持续时间1.抗原的因素1)抗原的性质与类型:142天然BSAAb离心单体BSAAb抗原类型:单体蛋白易诱导耐受Ab离心单体BSAAb抗原类型:单体蛋白易诱导耐受143《疫应答文理》教学课件144低带与高带耐受的主要特征低带耐受高带耐受参与细胞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