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古代诗歌五首第五单元心灵絮语21古代诗歌五首第五单元心灵絮语1己亥杂诗〔其五〕己亥杂诗〔其五〕21

新课导入2

学习目标3

走近作者4

背景资料5

字词梳理6

整体感知7精读细研8疑难探究7

疑难探究8主旨归纳

板书设计9写作特色11目录CONTENTS课后作业12主旨归纳101新课导入2新课导入【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新课导入【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学习目标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把握本诗主旨,感悟诗意。〔重点〕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诗的意境美和哲理美。〔难点〕学习诗人心忧天下的感情,树立爱我中华、兴我中华的远大理想。〔重点〕学习目标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把握本诗走近作者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那么徐禁除鸦片。走近作者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背景资料【己亥杂诗(其五)]:清宣宗道光十九年(1839)即己亥年,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朝廷分为主战与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他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往返途中创作了大型组诗【己亥杂诗]。背景资料【己亥杂诗(其五)]:清宣宗道光十九年(1839整体感知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注释:浩荡:这里形容愁绪无边无际的样子。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天涯: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落红:落花。整体感知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整体感知满怀离愁看着太阳西下,诗人的马鞭向东一指,前面便是海角天涯。落花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它化作春泥后滋养更多花儿。译文:整体感知满怀离愁看着太阳西下,诗人的马鞭向东一指,前精读细研1.赏析【己亥杂诗]的后两句。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精读细研1.赏析【己亥杂诗]的后两句。后两句抒情。落精读细研2.怎样理解诗歌的结尾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说明掉落的花瓣并不是冷酷无情的,而是消融在泥土中以更好地培育盛开的鲜花,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也表精读细研2.怎样理解诗歌的结尾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疑难探究主要写了诗人的两种感情。一是离别之感。诗人因为敢于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危机和统治集团的专横腐朽,所以受到排挤,仕途受到挫折,不得不离开京城,奔向遥远的南方,心情是愁苦郁闷的。二是诗人并未一蹶不振,相反,他要投身更广阔的天地,进行新的奋斗,表现了其不忘报国、为国家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的精神。【己亥杂诗(其五)]写了诗人的几种感情?疑难探究主要写了诗人的两种感情。一是离别之感。诗人因为板书设计己亥杂诗︵其五︶不甘沉沦为国效力浩荡离愁,辞官远行化泥护花,比喻明志板书设计己亥杂诗不甘沉沦浩荡离愁,辞官远行化泥护花,主旨归纳主旨归纳这首诗写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感情,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想要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主旨归纳主旨归纳这首诗写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感情,写作特色构思巧妙,立意深远。这首诗构思新颖独特,一反历代文人対花落泪、対月伤怀的情调,歌颂了落花的积极作用,从而说明自己虽然退出了官场,但是为国家、为社会、为民众献身的志向始终不变。写作特色构思巧妙,立意深远。这首诗构思新颖独特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考试加油!奥利给~结束语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课外古诗词诵读〔一〕17《峨眉山月歌》李白《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峨眉山月歌》李白18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歌李白19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大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作家作品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20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诵读提示峨眉山月歌诵读提示21字词梳理发:出发清溪:指青溪驿,在今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半轮:半边,半个渝州:今重庆一带字词梳理发:出发清溪:指青溪驿,在今峨眉山月半轮22

高峻的峨眉山巅悬挂着半轮秋月,月影静静地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之中。夜色中我从青溪驿出发,奔向三峡,很想念峨眉山上的月亮,到渝州却看不到你了。诗意理解诗意理解23【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古诗赏析【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李白24这首诗通过対月夜行船所见的描写,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间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江行思友之情。主题归纳这首诗通过対月夜行船所见的描写,描绘了一幅优25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杜甫26杜甫〔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多是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等。作家作品杜甫〔712-770〕,字子美,世2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诵读提示江南逢李龟年诵读提示28字词梳理李龟年:唐玄宗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封岐王。崔九:指殿中监崔涤,唐玄宗的宠臣。〞九”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堂:府中,家中。几度:多次。君:指李龟年。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字词梳理李龟年:唐玄宗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安史之29

当年在岐王府里经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歌声。如今正是江南一派大好风光的时候,〔没想到〕在这落花时节又与你重逢。诗意理解诗意理解30这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如果诗人当年围绕〞安史之乱”的前前后后写一部回忆录,是不妨用它来题卷的。〞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対〞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当年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自己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対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古诗赏析这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二十八31休息时间到啦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息一下眼睛,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身体不好哦~休息时间到啦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息32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书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表达了诗人対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対彼此现状的悲叹。主题归纳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书写现实3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34岑参〔715-770〕,江陵人,唐代边塞诗人。因仕途原因,几度出塞,対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深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作家作品岑参〔715-770〕,江陵人,唐代边35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诵读提示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诵读提示36怜:可怜。字词梳理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强:勉强。送酒:此处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傍:靠近。故园:故乡。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怜:可怜。字词梳理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强:勉37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靠近这战场开放了。诗意理解诗意理解38

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那么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対故乡的思念和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本来,対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対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対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古诗赏析古诗赏析39这首五言绝句通过写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远,表现诗人対国事的忧虑和対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这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主题归纳这首五言绝句通过写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40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41李益〔748-829〕,字君虞,唐代诗人。大历四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作家作品李益〔748-829〕,字君虞,唐代诗42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诵读提示夜上受降城闻笛诵读提示43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诗意理解诗意理解44

开头二句描写边塞荒寒夜景。在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乘着月色,登上城楼,举目四望,只见辽阔的沙漠和耸立的烽火台,笼罩在寒冷的月光中。沙漠如雪一般银白,城外地上也好像铺满了白霜,景色荒寒,令人感到冷森森的。这两句诗人抓住〞沙似雪”和〞月如霜”的边塞的特有景色,渲染环境的荒寒,形象鲜明、确切。后二句写闻笛兴愁。征人久戍边地,本来就很寂寞,今夜在深秋月下又忽然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凄凉的芦笛声,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谁无父母,谁无妻子,〞一夜征人尽望乡”,写尽了征人心中的牵念与企盼。整首诗写出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古诗赏析古诗赏析45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烽火台、沙漠、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更触发起征人无限的相思。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诗歌通过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从多角度表现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主题归纳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烽火台、沙漠、高城、月46谢谢观看!谢谢观看!47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考试加油!奥利给~结束语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48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49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50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5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52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5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54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55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5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57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58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59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60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6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62休息时间到啦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息一下眼睛,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身体不好哦~休息时间到啦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息6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64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65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6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67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68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69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70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7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72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7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74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75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7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77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78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79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80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8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82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8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84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85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086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考试加油!奥利给~结束语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8721古代诗歌五首第五单元心灵絮语21古代诗歌五首第五单元心灵絮语88己亥杂诗〔其五〕己亥杂诗〔其五〕891

新课导入2

学习目标3

走近作者4

背景资料5

字词梳理6

整体感知7精读细研8疑难探究7

疑难探究8主旨归纳

板书设计9写作特色11目录CONTENTS课后作业12主旨归纳101新课导入2新课导入【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新课导入【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学习目标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把握本诗主旨,感悟诗意。〔重点〕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诗的意境美和哲理美。〔难点〕学习诗人心忧天下的感情,树立爱我中华、兴我中华的远大理想。〔重点〕学习目标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把握本诗走近作者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那么徐禁除鸦片。走近作者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背景资料【己亥杂诗(其五)]:清宣宗道光十九年(1839)即己亥年,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朝廷分为主战与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他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往返途中创作了大型组诗【己亥杂诗]。背景资料【己亥杂诗(其五)]:清宣宗道光十九年(1839整体感知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注释:浩荡:这里形容愁绪无边无际的样子。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天涯: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落红:落花。整体感知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整体感知满怀离愁看着太阳西下,诗人的马鞭向东一指,前面便是海角天涯。落花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它化作春泥后滋养更多花儿。译文:整体感知满怀离愁看着太阳西下,诗人的马鞭向东一指,前精读细研1.赏析【己亥杂诗]的后两句。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精读细研1.赏析【己亥杂诗]的后两句。后两句抒情。落精读细研2.怎样理解诗歌的结尾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说明掉落的花瓣并不是冷酷无情的,而是消融在泥土中以更好地培育盛开的鲜花,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也表精读细研2.怎样理解诗歌的结尾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疑难探究主要写了诗人的两种感情。一是离别之感。诗人因为敢于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危机和统治集团的专横腐朽,所以受到排挤,仕途受到挫折,不得不离开京城,奔向遥远的南方,心情是愁苦郁闷的。二是诗人并未一蹶不振,相反,他要投身更广阔的天地,进行新的奋斗,表现了其不忘报国、为国家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的精神。【己亥杂诗(其五)]写了诗人的几种感情?疑难探究主要写了诗人的两种感情。一是离别之感。诗人因为板书设计己亥杂诗︵其五︶不甘沉沦为国效力浩荡离愁,辞官远行化泥护花,比喻明志板书设计己亥杂诗不甘沉沦浩荡离愁,辞官远行化泥护花,主旨归纳主旨归纳这首诗写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感情,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想要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主旨归纳主旨归纳这首诗写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感情,写作特色构思巧妙,立意深远。这首诗构思新颖独特,一反历代文人対花落泪、対月伤怀的情调,歌颂了落花的积极作用,从而说明自己虽然退出了官场,但是为国家、为社会、为民众献身的志向始终不变。写作特色构思巧妙,立意深远。这首诗构思新颖独特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考试加油!奥利给~结束语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课外古诗词诵读〔一〕104《峨眉山月歌》李白《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峨眉山月歌》李白105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歌李白106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大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作家作品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107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诵读提示峨眉山月歌诵读提示108字词梳理发:出发清溪:指青溪驿,在今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半轮:半边,半个渝州:今重庆一带字词梳理发:出发清溪:指青溪驿,在今峨眉山月半轮109

高峻的峨眉山巅悬挂着半轮秋月,月影静静地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之中。夜色中我从青溪驿出发,奔向三峡,很想念峨眉山上的月亮,到渝州却看不到你了。诗意理解诗意理解110【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古诗赏析【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李白111这首诗通过対月夜行船所见的描写,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间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江行思友之情。主题归纳这首诗通过対月夜行船所见的描写,描绘了一幅优112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杜甫113杜甫〔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多是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等。作家作品杜甫〔712-770〕,字子美,世114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诵读提示江南逢李龟年诵读提示115字词梳理李龟年:唐玄宗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封岐王。崔九:指殿中监崔涤,唐玄宗的宠臣。〞九”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堂:府中,家中。几度:多次。君:指李龟年。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字词梳理李龟年:唐玄宗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安史之116

当年在岐王府里经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歌声。如今正是江南一派大好风光的时候,〔没想到〕在这落花时节又与你重逢。诗意理解诗意理解117这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如果诗人当年围绕〞安史之乱”的前前后后写一部回忆录,是不妨用它来题卷的。〞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対〞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当年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自己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対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古诗赏析这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二十八118休息时间到啦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息一下眼睛,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身体不好哦~休息时间到啦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息119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书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表达了诗人対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対彼此现状的悲叹。主题归纳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书写现实120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121岑参〔715-770〕,江陵人,唐代边塞诗人。因仕途原因,几度出塞,対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深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作家作品岑参〔715-770〕,江陵人,唐代边12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诵读提示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诵读提示123怜:可怜。字词梳理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强:勉强。送酒:此处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傍:靠近。故园:故乡。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怜:可怜。字词梳理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强:勉124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靠近这战场开放了。诗意理解诗意理解125

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那么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対故乡的思念和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本来,対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対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対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古诗赏析古诗赏析126这首五言绝句通过写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远,表现诗人対国事的忧虑和対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这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主题归纳这首五言绝句通过写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127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128李益〔748-829〕,字君虞,唐代诗人。大历四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作家作品李益〔748-829〕,字君虞,唐代诗129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诵读提示夜上受降城闻笛诵读提示130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诗意理解诗意理解131

开头二句描写边塞荒寒夜景。在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乘着月色,登上城楼,举目四望,只见辽阔的沙漠和耸立的烽火台,笼罩在寒冷的月光中。沙漠如雪一般银白,城外地上也好像铺满了白霜,景色荒寒,令人感到冷森森的。这两句诗人抓住〞沙似雪”和〞月如霜”的边塞的特有景色,渲染环境的荒寒,形象鲜明、确切。后二句写闻笛兴愁。征人久戍边地,本来就很寂寞,今夜在深秋月下又忽然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凄凉的芦笛声,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谁无父母,谁无妻子,〞一夜征人尽望乡”,写尽了征人心中的牵念与企盼。整首诗写出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古诗赏析古诗赏析132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烽火台、沙漠、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更触发起征人无限的相思。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诗歌通过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从多角度表现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主题归纳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烽火台、沙漠、高城、月133谢谢观看!谢谢观看!134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考试加油!奥利给~结束语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135七年级语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