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理论研究课件_第1页
区域发展理论研究课件_第2页
区域发展理论研究课件_第3页
区域发展理论研究课件_第4页
区域发展理论研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经济学与主要相关学科的关系产业布局学地理学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与主要相关学科的关系地理学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1区域经济学存在的基础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集聚经济)社会结构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运输成本)人类行为区域经济学存在的基础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集聚经济)社会结2区域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作用关系

家庭(居民)劳动力、收入、供给、教育、居住地

企业生产、技术工艺、投入产出、原材料供应、投资与区位选择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导向、产业扶持、土地供给、税收减免等雇佣劳动力与工资支付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提供就业机会、公共服务税收宏观调控、政策指引、税收等政府购买区域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作用关系家庭(居民)3区域发展理论的内涵区域聚集与溢出效应区域发展客观规律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区域发展理论的内涵区域聚集与溢出效应4经济区的内涵与划分原则加快区域发展的主要思路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经济区的内涵与划分原则5区域发展理论的内涵区域聚集与溢出效应区域发展客观规律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区域聚集与溢出效应6一、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区域发展理论的含义

各国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差别

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任务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对象

我国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内容一、区域发展理论各国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差别区域发展理论的主7一、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1.区域发展理论定义:因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产生,它探索如何建立国家经济区域发展系统,是一门后起的现代科学。特点:名称不同。区域发展经济学、区域开发理论、空间发展理论、区域发展规划学等。一、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1.区域发展理论8

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

研究内容存在差别:一是着重研究区域产业结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社会经济条件;二是着重研究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政策和区域经济调控措施;三是着重研究区域资金积累与投资效益等。总之,区域发展理论不成熟,尚处在发展、充实阶段。

、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研究内容存在差别:、9

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2.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对象一般观点:

一定区域经济的产生、发展、变化规律和运行轨迹。不同观点:一是研究一定区域影响发展的经济结构;二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自然、人文环境的关系,揭示这种关系的规律性;

、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2.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对象、10

三是分析区域发展的资源基础,探索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资源的差别,提出发挥各自区位优势的对策;四是研究区位资源开发与区域规划,以便确定区域发展目标,制定区域发展战略;五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特点,探索经济体系的空间组织及其发展趋势。

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三是分析区域发展的资源基础,探索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资11

3.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任务总讲,探索区域最优产业结构、最优城乡结合类型,以及最优发展模式。具体讲,组织各区域中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布局,使之顺乎当代经济发展潮流、最大限度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同时,形成大中小企业相结合,以多层次城市为连接点,有运输网、信息网、服务网等网络系统,把全区域城乡连接为一个高效率运行的有机整体。

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3.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任务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12

4.各国区域发展理论研究角度的差别

区域发展理论,萌发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形成学科的基本框架。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角度与重点有些差别: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4.各国区域发展理论研究角度的差别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13

一是西方国家侧重于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化,区域增长因素差异,区域政策及效应,区域城市系统的建设,增长极建设与增长极效应,区域经济增长与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等。

(区域经济增长问题)

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一是西方国家侧重于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产14

二是前苏联和东欧各国侧重于研究区域发展系统的形成,发展的机理、条件及规律,国民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包括经济区的划分,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全部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区域间的发展比例和国民经济的地域结构,区域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使用的主要趋势,区域经济综合体的建设布局。(区域发展问题)

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二是前苏联和东欧各国侧重于研究区域发展系统的形成,发15

三是我国区域发展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创阶段,研究成果大多在介绍、评述西方理论的基础上,缺乏有见地的深刻构想,尚未形成自具特色的完整体系。(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

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三是我国区域发展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创阶段16

5.我国区域发展理论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是如何因地制宜地形成各个区域的最优产业结构;二是如何形成最有利于区域经济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三是如何确定地区发展的最优产业结构类型;

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5.我国区域发展理论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17

四是如何制定区域发展目标和对策;五是如何建立与多层次区划系统相适应的多层次城市系统;六是如何促经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布局合理化;七是如何形成跨地区的经济集聚体;八是如何解决因区域经济发展而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欧盟项目)

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四是如何制定区域发展目标和对策;区域发展理论18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区域聚集与溢出效应区域发展规律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区域聚集与溢出效应19二、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区域发展理论的含义

各国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差别

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任务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对象

我国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内容区域发展理论的含义

区域产业关连发展理论

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任务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对象

我国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内容农业区域发展理论

中心地发展理论

工业区域发展理论

区域增长极理论

现代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

区域发展阶段性理论

二、区域发展理论各国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差别区域发展理论的主20

研究对象的演变:农业区域发展—工业区域发展—中心地发展—增长极发展—现代的区域产业、市场和城市化综合发展。 研究任务的演变:由探索农业生产力布局,逐步走向探索整个区域经济的产业、市场、城市、乡村等高效率发展和运行模式。

二、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研究对象的演变:农业区域发展—工业区域发展—中心地211.农业区域发展理论代表人物是杜能,1826年杜能出版了《孤立国同农业和规模经济的关系》一书,这是一部区域发展理论的经典名著。解决的问题:如何合理安排耕作业和畜牧业,如何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1.农业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22中心思想:

阐明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其经济状况,其中特别取决于它到农产品市场的距离。

(强调运输成本)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23(1)杜能农业区域发展理论的前提 一是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孤立国,全境的土地都是沃野平原,土地肥力完全相等,均适于耕种;二是农村除了向城市运送农产品以外,不向其它任何市场运送任何产品;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24

三是孤立国地处中纬度地温带地区,农村具有适合动植物生长地优良天然环境; 四是农村居住着希望获得最大利润率的农业生产者,他们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其耕作品种;五是孤立国中没有河流可供航运,马车是运输产品的唯一手段;六是运输费用与运输距离成正比,运费由农业生产者承担,运价要小于农产品的价值。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三是孤立国地处中纬度地温带地区,农村具有适合动植物生25(2)杜能农业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命题市场上的产品销售价格,决定经营的产品种类和经营方式,而运输费用决定产品的生产成本。一个经营者所期待得到的利润,等于销售的商品价值减去总生产费用,再减去运输费用。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26(3)土地利用的同心圆模式(农业生产布局)第一圈境为自由农作区。它离市场最近,其土地主要用于生产城市需求量大、易腐烂变质和单位产出率高的蔬菜、牛奶等农产品;第二圈境为林业区。为城市提供木材,为居民提供取暖用的劈柴;第三圈境为谷物轮作农业区。主要生产集约化程度较高的谷物产品;第四圈境为谷草农作区。采取轮作休闲制,属于农牧业混合地带;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3)土地利用的同心圆模式(农业生产布局)区域发展理论27

第五圈境为三圃式的三年轮作区。主产各种经过加工的畜产品和谷物产品;第六圈境为放牧区或家畜饲养区,生产以游牧形式为主;在第六圈境以外的边缘区是荒无人烟的原野。(每个圈境都有自己的主要产品和相应的耕作制度)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第五圈境为三圃式的三年轮作区。主产各种经过加工的畜28(4)杜能农业区域发展理论的优缺点根据级差地租、运输成本和农产品的差异,建立起农业生产空间的布局模式,以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对区域发展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并对后来的区域发展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它的假设条件离现实经济状况太远,而且只讨论了产品由产地到市场的运输成本,未涉及燃料、原料和劳动力等问题,存在明显的缺陷。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4)杜能农业区域发展理论的优缺点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292.工业区域发展理论

1990年,韦伯出版了专著《工业区位论》,系统阐述了工业区域发展理论。 解决的问题:工业的区位选择和合理布局等问题。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2.工业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30

(1)韦伯工业区域发展理论的前提一是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单一的单位、一个孤立的国家或一个特定的地区;二是一些自然资源一般遍布各地,而其它一些自然资源,即包括能源在内的原料分布只能在一些地点存在;三是劳动力并不是无所不在,其分布已预先确定;四是消费地点已经预先确定;五是优势费用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运输费用的增加与运行里程及载运重量成正比。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1)韦伯工业区域发展理论的前提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31(2)韦伯工业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韦伯吸收了龙哈德的“区位三角形原理”区位三角形原理:假设一个原料产地、一个能源基地和一个市场,把三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区位三角形。工厂、企业的所在地均位于该三角形内。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2)韦伯工业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32韦伯工业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假设劳动力费用最小的地点,与运输费用最小的地点不一致,而且单位产品的劳动力成本在某个地方要比它在最适宜运输的地方为小,这时,企业将可能由运费最小的地点转移到劳动力费用最小的地点。他把运输费用相等的点联成线,形成环绕原料、能源产地和市场的等值圈,这条线就叫等费线。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韦伯工业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33决定企业配置地点的因素:一是劳动力成本二是运输成本三是劳动力系数

劳动力系数:指劳动力成本指数与所需运输的总重量的比重。劳动力成本指数:每个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工资成本。运输总重量:包括工业生产需要运输的原料和成品的总质量。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决定企业配置地点的因素: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34

(3)韦伯工业区域发展理论的不足韦伯工业区域发展理论,建立在静态区位的研究基础上,它难以揭示由于原料和燃料的产地及产量变化而形成的区位特点。也无法准确分析市场的分布及容量变化对区位的影响。它以完全竞争为前提,没有涉及不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区域发展趋势。(强调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3)韦伯工业区域发展理论的不足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35

3.中心地发展理论

1933年德国克利斯泰勒等人创立的中心地理论,首次以城市为中心,对市场腹地的发展进行了考查,影响较大。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3.中心地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36(1)中心地理论研究的问题在一片均质平原内配置不同规模的多级城市,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并由相应的多级市场区组成网络体系,如何有效地组织物质资源的生产与流通。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1)中心地理论研究的问题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37(2)中心地理论的前提假设条件:一是有一个广阔无边的大平原,任何区域的地形特点均大体相同,任何方向的运输条件都一样,运输工具只有一种,运费随距离远近而增加;二是区域内人口呈均匀状态分布;三是区域内各城镇对各自的腹地提供货物和服务,并实行行政管理;四是消费者都到自己居住地最近地城镇购物;五是城镇按照市场最优化和利润最大化原则,为腹地供给货物和服务,并发挥行政管理职能;六是所有消费者地收入相等,对货物和服务的需求一致。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2)中心地理论的前提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38(3)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各级城市都在相应的市场区内起着商品集散和加工中心的作用,随着中心地市场需求的扩大,就会产生一个为了购买商品和获得服务的圆形市场区域,即市场范围。一旦超越这一界线,人们就转到另一个中心地。如果市场重叠地区的消费者,均以最低运输成本选择购物地点,就必须选择最近的中心,这将导致圆形市场区的分化,并围绕中心地系统发展起六边形的市场区域。最终形成多层次叠加的六边形中心地系统。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3)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39

(4)中心地理论的欠缺一是现实世界中不存在中心地的假设。二是中心地理论主要采取静态和描述性的研究,难以说明空间结构的进化过程,无法准确反映一个处于不断变化中中心地系统。三是一个中心地的人口规模与中心地职能间的关系,不仅仅取决于本身的自然和社会状况,还要接受大中心的控制所带来的影响,这会使中心地体系变形,不可能都呈规则的六边形状态。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4)中心地理论的欠缺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404.区域产业关连发展理论(1)克拉克和费希尔的三次产业部门理论随着区域人口总产值的增加,将导致区域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或产值的比重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或产值的比重相应上升。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4.区域产业关连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41(2)诺斯、梯鲍尔和豪特的区域发展的乘数理论把国民经济分为基础部门和非基础部门,认为基础部门的扩张会造成城市或区域的增长,将促使未来的区域生产总值使原来的数倍,形成一种乘积效果。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2)诺斯、梯鲍尔和豪特的区域发展的乘数理论区域发展理论的演42(3)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法理论

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之间,在投入和产出方面有着相互依存关系。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根据地区之间的贸易量、人均收入和就业状况,改变现存的就业结构,可以使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工业布局更合理。后来这一观点逐步演化为产业关联理论。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3)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435.区域增长极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希克斯的平衡增长论;二是哈罗德-多马的稳定增长论;三是熊彼得的创新增长理论;四是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5.区域增长极理论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44

(1)增长极理论的内涵佩鲁把经济空间定义为一个包含有多种作用力的场,从而说明经济的增长极,是各种经济力量的向量核心。作为各种力的作用场,经济空间由许多中心点组成,有些中心点具有向心力,有些则具有离心力。在区域内某个中心点上配置不断扩大的产业综合体,将会形成一个新增长极,吸引其他经济活动也朝这一极核靠拢(磁生电)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45

(2)增长极理论主要包括的基本概念:主导产业:指具有地区比较优势的先进产业或新型产业,它既是在全国生产地域分工体系中占有相当地位的重点产业,又是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中起核心作用的关键产业。龙头企业:在主导产业中占统治、起领头作用的经济实体,就是龙头企业。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46

极化现象:主导产业部门的龙头企业迅速增长,造成聚集优势,促使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从而引起其他经济活动向增长极核靠拢,这一过程称为极化现象。极化效应:极化现象将带来企业聚集、区位聚集和城市聚集等聚集。极化现象的直接结果,称作极化效应,或回流效应、倒流效应。极化效应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由外围向极点聚集。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极化现象:主导产业部门的龙头企业迅速增长,造成聚47

扩散效应:增长极不断向周围地区产生辐射作用,释放自身能量,把生产要素由增长极所在地转移到外围地区。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的作用:是增长极相辅相成的两个基本功能。增长极发展初期,以吸引外部投入为主,极化效应占主导地位。到增长极发展壮大,转向对外释放能力时,扩散效应就会得到加强,并逐步占居主导地位。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扩散效应:增长极不断向周围地区产生辐射作用,释放48

(3)对增长极理论的发展一是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认为增长极使若干推进型企业在一定地点上的聚集,由于各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投入-产出关系,因此,推进型企业能带动区域内其他区域生产和销售一起扩大,促使区域经济成倍增长。布代维尔将此称作“里昂惕夫乘数效应”。他提出的政策主张是,在经济落后地区建立大型推进型企业,通过形成新的增长极来带动整个区域加快发展。(强调推进型企业形成增长极)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3)对增长极理论的发展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49

二是弗里德曼认为城市的发展,先由孤立的区域性中心开始,逐步发展为中心城市,成为一定区域的极核,接着通过极核向周围地区扩散形成第二级城市,最终中心城市与第二级城市相辅相成连接为一个完整的城市体系。据此,他提出应该围绕城市制定区域发展目标,使城市发展为所在区域的增长极。(强调区域性中心—中心城市—增长极)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二是弗里德曼认为城市的发展,先由孤立的区域性中心开50

三是赫希曼将发达地区或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长,对落后地区或腹地产生的有利影响称为涓流效应,产生的不利影响叫着极化效应。并认为,从长远看,地理空间上的涓流效应会大于极化效应,可以起到缩小区域差异的作用,所以,他主张把中心城市作为增长极,加以大力发展。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三是赫希曼将发达地区或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长,对落后地516.区域发展阶段性理论区域发展阶段性理论把空间研究与时间研究结合起来,逐步提出调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两大理论的新观点。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6.区域发展阶段性理论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52

具有代表性的人物:(1)胡佛和费希尔,发表了《区域经济成长研究》一文,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阶段性;(2)罗斯托发表了《经济成长过程》一书,奠定了区域经济阶段性发展的理论基础。(3)威廉姆森提出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区域非均衡发展状态,大体呈现为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形变化趋势。(理论研究不断深化)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53

7.现代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1)成本学派主要研究成本与市场的相互关系。认为最大利润原则是确定区位优势的基本条件。但最大利润原则的实现,必须要受到自然环境、运输成本、工资、地区居民购买力等因素的影响。(强调成本)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7.现代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54

(2)计量学派主要研究定量分析的可能性和准确性。认为现当代区位研究涉及的范围大,内容广泛,每个问题的数据都可以多达成千上万,人工处理已无能为力。主张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广泛用计算机、遥感数据分析和机助制图等计量化手段。(强调定量分析)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2)计量学派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55

(3)历史学派主要研究区域发展的阶段性。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以一定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带着十分明显的时空结构特征,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空间经济状态。区域发展的合理模式,应根据各阶段空间经济分布和结构的变化来确定。(强调不同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3)历史学派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56

(4)行为学派主要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发展目标。认为随着企业管理和交通工具的现代化,运输成本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逐步退居次要地位,人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区域发展分析的重要因素,区域发展过程的资源配置,必须考虑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57

(5)社会学派主要研究政府对区域发展的干预。认为政府制定的政策、国际贸易准则、军事动向、人口迁移、市场环境和居民储蓄能力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工业企业的配置。所以,分析区域的特点和优势,不能光看成本与利润,还要考虑诸多的社会经济因素。(强调政府的作用)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5)社会学派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58区域发展理论的内涵区域聚集与溢出效应区域发展客观规律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区域发展理论的内涵区域聚集与溢出效应59三、区域发展规律区域非均衡发展规律

区域主导产业优先发展规律区域阶段性发展规律区域周期性波动发展规律区域发展利益规律三、区域发展规律区域阶段性发展规律区域发展利益规律60

1.区域非均衡发展规律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条件和增长潜力各异,引起聚集效应大小不一,必将出现各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趋势。三、区域发展规律1.区域非均衡发展规律61

(1)佩鲁的增长极非均衡发展论

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资源优势的地方由于规模效果和聚集优势,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引起现时和未来的投资在一定空间集中,产生推动经济结构什级的主导产业,进而围绕主导产业形成前向关联产业和后向关联产业,最终形成起增长极作用的企业群体和产业集群。增长极企业群体一旦形成,不仅自身可以迅速壮大,而且通过乘数效应,可以推进整个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从空间角度分析)(特区和天北坡)区域发展规律(1)佩鲁的增长极非均衡发展论62

(2)罗斯托的阶段性非均衡发展论

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导增长部门。一个主导部门取代另一个主导部门,实现主导部门产业结构什级,将推动一个地区的经济进入新的高一级阶段。不同地区具有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各自主导部门的演化,不可能同步进行,所以未来经济的发展必须呈现非均衡状态。(从时间角度分析)区域发展规律(2)罗斯托的阶段性非均衡发展论63

(3)中心-外围或核心-腹地非均衡发展论阿根廷的普雷维什中心-外围非均衡发展理论:

中心地区(欧美)的发达国家,一方面从外围地区的落后国家(拉美)廉价进口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另一方面又向其倾消工业制成品,造成外围地区产品在国际市场面临日益恶化的贸易条件,抑止了外围地区现时和未来产业结构的完善、什级。(用于不同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进出口贸易)

(目前发达国家和中国进入非洲国家)

(土乌哈向中出口天然气)区域发展规律(3)中心-外围或核心-腹地非均衡发展论64

瑞典的缪尔达尔核心-腹地非均衡发展理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位条件优越的地方制造业得到较快发展,并通过技术创新,使自己的实力逐渐壮大,从而确立核心区地位。核心区就以增长极特有的向心力,把腹地的资金、技术、劳动力和资源吸引过来,形成回流效应,造成腹地未来经济衰退。同时,核心区虽然通过扩散效应,向腹地输送各类要素资源。但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扩散效应往往小于回流效应,将导致未来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用于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东西部、西气电东输)

区域发展规律瑞典的缪尔达尔核心-腹地非均衡发展理论:65

2.区域周期性波动发展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发展会周期性出现繁荣-衰退的波动现象。原因:一是产品创新与需求。二是主导产业升级。三是市场结构变化。四是经济政策走向。

(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区域发展规律

663.区域阶段性发展规律区域经济的未来发展存在着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并有从低级阶段向较高级阶段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阶段性发展规律的理论是从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的对立理论的缝隙中成长起来的。)

区域发展规律3.区域阶段性发展规律67

区域发展阶段性理论有两种:(1)胡佛—费希尔的发展阶段论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一般经历五个阶段:一是自给自足阶段;二是乡村经济崛起阶段;三是农业生产结构变迁阶段;四是工业化阶段;五是服务业输出阶段。区域发展规律区域发展阶段性理论有两种:68(2)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罗斯托把经济成长划分为五个阶段:一是传统社会阶段;二是准备起飞阶段;三是起飞阶段;四是向成熟推进阶段五是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区域发展规律(2)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69

4.

区域主导产业优先发展规律基本含义:在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过程中,不同产业的未来增长速度快慢不一,主导产业往往一路领先,具有比其它非主导产业较快增长的势头。主导产业:表现为具有高投入产出率,地区比较优势明显,对当地未来经济成长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区域发展规律4.

区域主导产业优先发展规律70

补充产业:为适应主导产业成长而形成的附属性产业,它将随着主导产业不断壮大而得到较快发展。相关产业:与未来经济增长,特别是跟主导产业的未来成长,具有连锁正效应的相关性产业。区域发展规律补充产业:为适应主导产业成长而形成的附属71

主导产业的优势:一是拥有技术优势、劳动生产率高;二是对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未来增长有一定影响;三是具有较高的销售成长率、生产占有率和较高的利润率;四是资源的富集程度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五是拥有关联产业,能通过连锁效应推进和拉动地区内一大批产业迅速增长;六是能够主导一定地区内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的方向。区域发展规律主导产业的优势:72

如何发挥区域主导产业优先发展规律:各地区应根据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确定区域产业结构等级,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主导产业。区域发展规律

73

5.区域发展利益规律由于不同地区和部门生产要素贫富不均,加速创新和扩散能力不同,从而造成生产效率和应得利用存在明显差别。这种由经济发展引起的利益差别,有利于推动未来经济进一步发展。地区和部门利益,是推动各地各部门未来经济增长的力量源泉。 (地方利益)

区域发展规律

5.区域发展利益规律74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区域聚集与溢出效应区域发展规律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区域聚集与溢出效应75四、区域聚集与溢出效应经济聚集内涵

聚集经济来自溢出效应

经济聚集类型四、区域聚集76

1.经济聚集内涵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于某种原因而形成的资源和财富的积聚与集中。(常以特定的区位优势原料型、港口型、劳动密集型、商贸型和科技型为基础)(聚集与集群的区别)

2.经济聚集类型按产业特征分类包括:农业聚集、工业聚集、商业聚集、金融业聚集、信息产业聚集、交通运输业聚集、房地产业聚集、饮食餐馆业聚集、旅游业聚集。四、区域聚集与溢出效应1.经济聚集内涵四、区域聚集与溢出效应77

撇开产业差别,从它们走向聚集的原因分析,包括:关联性聚集、指向性聚集。关联性聚集:一是横向联系的产业聚集。以区域主导产业为核心,带动配套产业、补偿产业和旁侧产业共同发展。二是纵向联系的产业聚集。以产业链为基础,吸引向前向后、上游下游产业相互靠拢。

区域聚集与溢出效应撇开产业差别,从它们走向聚集的原因分析,78

指向性聚集:具有相同或类似指向要求的企业,聚集在一定区域内成为企业群体,进而形成产业群团,就是指向性聚集。

(具有区位综合优势的地方是企业的最优选址)

(高新技术开发区)

区域聚集与溢出效应区域聚集与溢出效应79

产业融合、产业集群、产业聚集如何理解三个概念?

区域聚集与溢出效应区域聚集与溢出效应80

3.聚集经济来自溢出效应溢出效应:也叫外部效应或外部性因素。是指在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某种服务的过程中,同时为第三方带来好处或损失,这种附带形成的后果,第三方作为受益者不会支付报酬,作为受害者也得不到补偿。(企业、家庭、公共经济和产业聚集都会产生溢出效应)

区域聚集与溢出效应3.聚集经济来自溢出效应区域聚集与溢出效应81经济区的内涵与划分原则加快区域发展的主要思路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区域发展理论研究课件82五、经济区的内涵与划分原则

经济区的内涵划分经济区的一般原则

经济区的种类

经济区的特点划分经济区的具体原则五、经济区的内

83

1.经济区的内涵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地域生产综合体。

2.经济区的特点一是区域性。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上,表现为特定层次和自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位。二是层次性。大的经济区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国家的联合体。小的经济区可以是若干产业部门。

五、经济区的内涵与划分原则

1.经济区的内涵五、经济区的内涵与划分原则84

三是阶段性。由低级向高级演变,不同阶段具有明显的性质差异。四是自主性。拥有一定配置资源的自主权和自我发展能力。五是整体性。任何区域都不能完全脱离其它区域而自行发展。

经济区的内涵与划分原则

三是阶段性。经济区的内涵与划分原则85

3.经济区的种类(1)单功能经济区。指为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某项特定目标,追求某一方面最大效益而形成的区域。主要有:一是部门经济区。如农业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旅游区。(发展某个经济部门)二是问题区。如经济贫困区、经济萧条区、人口过度密集区。(解决某些特点的问题)三是特殊政策经济区。经济特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制定优惠政策)

经济区的内涵与划分原则

3.经济区的种类经济区的内涵与划分原则86

(2)多功能综合经济区,又称作综合经济区。为发挥各地区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而划分的经济区。包括两大类:一是流域区。它是以河流为基础按分水岭划界而成的经济区。(珠江三角区、长江三角区)

经济区的内涵与划分原则

(2)多功能综合经济区,又称作综合经济区。经济区87

二是综合区。它是以专业化分工协作为基础按综合性整体功能划分而成的经济区。基本特征: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交通通讯系统为脉络,以主导专业化部门为龙头,形成各企业、事业单位密切联系,不同等级城市相互配套,城乡有机结合的区域整体。如:南疆、北疆

经济区的内涵与划分原则

二是综合区。它是以专业化分工协作为基础88

4.划分经济区的一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统一性原则(3)前瞻性原则(4)并列性原则(经济区呈现多层次结构。国家作为最高经济区,它含有若干一级经济区、二级经济区和三级经济区等。)

经济区的内涵与划分原则经济区的内涵与划分原则89

5.划分经济区的具体原则一是区内相似性与区际差异性原则;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环境)二是中心城市与腹地相结合原则;

(一个较高等级、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往往以数个规模较小的中心城市及其所辖范围作为腹地)

经济区的内涵与划分原则5.划分经济区的具体原则经济区的内涵与划分原则90

三是经济区划与行政区划相一致原则;

(行政区中的各级政府部门对各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区发展目标的实现)四是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相统一原则。

经济区的内涵与划分原则三是经济区划与行政区划相一致原则;经济91经济区的内涵与划分原则加快区域发展的主要思路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区域发展理论研究课件92六、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区域发展模式的内容比较网状交织发展模式比较理想区域发展模式的缺陷比较区域发展模式的优点比较

实行网状交织发展模式的措施六、区域发展模式93

1.区域发展模式的内容比较(1)梯度推进发展模式按照区域非均衡发展规律的要求,从本国发展过程形成的经济技术梯度实际出发,认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应该实行东、中、西梯度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采用的主要模式)(效率与公平)

六、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六、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94

(2)

点轴渐进发展模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应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具有开发潜力和远景的重要交通干线,作为经济的发展轴。再在各条发展轴上,确定重点发展的中心城市及城市集群作为增长点。通过加快增长点的经济发展,带动发展轴向周边延伸,进而带动全国经济发展。

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2)点轴渐进发展模式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95

(3)城市圈域经济发展模式以比较发达的城市为中心,通过极化效应造成的经济吸引,并通过扩散效应造成的经济辐射,形成统一的生产和流通渠道,带动周围次级城市和农村共同繁荣。

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3)城市圈域经济发展模式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96

(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利用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势头,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大宏观投资力度,推动落后地区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效率与公平)

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97

(5)网状交织发展模式通过加强不同增长极(点)之间的有机联系,延长和拓宽发展轴;通过加强不同发展轴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发展轴由直线延伸状态转变为网状交织发展结构,形成纵横交错、上下贯通的立体型发展轴网络,从而把全区域各个增长极或增长点纳入一个统一的发展系统。

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98

2.区域发展模式的优点比较(1)梯度推进发展模式的主要优点

把经济效率提高作为发展目标,通过东中西梯度推进的方式布局生产力,安排国家投资,制定区域政策,实现梯度对外开放。这一模式的实践过程,促使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一批新经济增长极,带动了全国的经济发展。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2.区域发展模式的优点比较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99

(2)点轴渐进发展模式的主要优点

与我国地理特征、地域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格局相适应,所以成为我国国土开发和区域规划的主要依据。这一模式的具体应用在我国区域开发和规划中,就形成以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相结合的“T形”区域开发区。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2)点轴渐进发展模式的主要优点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100

(3)城市圈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优点充分利用大城市的聚集效应,促使我国沿海与内地,东部与中西部,寻找到各目的合适的位置和特有优势,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3)城市圈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优点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101

(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的主要优点

从目前区域经济发展形成的格局,分层次进行了经济带、市场圈、协作区和工业基地等多种形式布局,对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综合的系统规划。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的主要优点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102

(5)网状交织发展模式的主要优点有利于提高经济运行的关联度,促使资源、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完善扩散和回流效应的传导机制。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5)网状交织发展模式的主要优点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103

3.区域发展模式的缺陷比较(1)梯度推进发展模式的不足

东中西三大梯度划分不很科学,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划分,缺乏有力的科学依据,不符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导致它们经济结构趋同性大,互补性差。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3.区域发展模式的缺陷比较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104(2)

点轴渐进发展模式的不足

它以发达的交通网络为基础,而西部交通落后。交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本投入,且建设周期较长。因此,这一模式推进速度较慢,难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2)

点轴渐进发展模式的不足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105(3)城市圈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不足城市圈域范围的界定,各级中心城市的划分,缺少社会公认的统一标准。特别是遇到跨省级行政区时,较高等级城市对较低城市及农村的经济辐射和吸引,会受到来自当地政府的干预,造成效率降低。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3)城市圈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不足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106

(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的不足它基本上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生产力布局模式,忽略了市场机制对经济中心的选择原则,难以准确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核心——腹地的变动趋向。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的不足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107

(5)网状交织发展模式的不足实行这一模式要求企业聚集、区位聚集和城市化聚集达到较高水平。具备高效畅通的产品扩散机制和财富回流机制。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交通通讯网络已经建成。能够采用这种发展模式的区域,通常已进人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

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5)网状交织发展模式的不足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108

4.从长远看网状交织发展模式比较理想一是集中了其他发展模式的长处;二是有利于推动核心区与外围腹地共同发展;三是沿海地区,以及中西部比较发达的核心区,已经具备实行网状交织发展模式的条件。

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4.从长远看网状交织发展模式比较理想区域发展模式1095.实施网状交织发展模式的措施

第一,促使沿海及中西部比较发达的核心区,形成网络交织状态的一切物质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5.实施网状交织发展模式的措施区域发展模式110

第二,集中投资开发增长极,合理选择和配置增长点,加强沿海和中西部比较发达地区不同极点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它们在空间上逐步连结成发展轴。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第二,集中投资开发增长极,合理选择和配111

第三,在核心区外围营造一些开发新区,通过降低土地费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提高环境质量,改善运输条件等措施,形成新的经济聚集中心和相应的聚集轴线。

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第三,在核心区外围营造一些开发新区,通112

第四,以新旧增长极点的互相联系和不断扩散,推动发展轴的轴线增多,逐步形成纵横交错的经济增长网络体系,促使区域差异缩小,经济走向均衡发展。

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第四,以新旧增长极点的互相联系和不断扩113经济区的内涵与划分原则加快区域发展的主要思路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区域发展理论研究课件114

七、加快区域发展的主要思路1.继续推进企业制度创新,优化区域企业组织结构(德龙、阳光双语学校)

2.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促使区域相关企业由分散走向集中一是形成向龙头区域倾斜的资金投入政策;二是支撑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创新活动;三是引导现有龙头企业延长和拓宽生产链;四是促使优势企业成长为龙头企业。七、加快区域发展的主要思路1115加快区域发展的主要思路

3.增强主导产业优势,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准确选定现阶段区域的主导产业;二是促使现有主导产业的比较优势更明显;三是加速主导产业什级;四是培育未来主导产业。加快区域发展的主要思路3.增强主导产业优势,推进区116加快区域发展的主要思路4.加快改造传统工业,进一步振兴区域支柱产业5.挖掘特色产业潜力,整合块状经济优势(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中国的蒙牛、伊犁、鄂尔多斯)

加快区域发展的主要思路4.加快改造传统工业,进一步振兴区域支117

6.增强资本生成和积累能力,突破区域发展的资本瓶颈制约

7.狠抓招商引资工作,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8.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加快区域发展的主要思路6.增强资本生成和积累能力,突破区域发展的118

参考文献1.周起业等著.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2.杨树珍等编.中国经济区域研究[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3.张敦富主编.区域经济开发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4.魏后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参考文献1.周起业等著119

参考文献5.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编著.·产业布局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6.王一鸣主编.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7.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8.胡兆量.中国区域发展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吴传钧.现代经济地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参考文献5.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编著.·产120THANKYOUTHANKYOU121区域经济学与主要相关学科的关系产业布局学地理学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与主要相关学科的关系地理学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122区域经济学存在的基础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集聚经济)社会结构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运输成本)人类行为区域经济学存在的基础生产要素的不完全可分性(集聚经济)社会结123区域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作用关系

家庭(居民)劳动力、收入、供给、教育、居住地

企业生产、技术工艺、投入产出、原材料供应、投资与区位选择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导向、产业扶持、土地供给、税收减免等雇佣劳动力与工资支付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提供就业机会、公共服务税收宏观调控、政策指引、税收等政府购买区域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作用关系家庭(居民)124区域发展理论的内涵区域聚集与溢出效应区域发展客观规律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区域发展理论的内涵区域聚集与溢出效应125经济区的内涵与划分原则加快区域发展的主要思路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经济区的内涵与划分原则126区域发展理论的内涵区域聚集与溢出效应区域发展客观规律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区域聚集与溢出效应127一、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区域发展理论的含义

各国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差别

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任务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对象

我国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内容一、区域发展理论各国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差别区域发展理论的主128一、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1.区域发展理论定义:因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产生,它探索如何建立国家经济区域发展系统,是一门后起的现代科学。特点:名称不同。区域发展经济学、区域开发理论、空间发展理论、区域发展规划学等。一、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1.区域发展理论129

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

研究内容存在差别:一是着重研究区域产业结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社会经济条件;二是着重研究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政策和区域经济调控措施;三是着重研究区域资金积累与投资效益等。总之,区域发展理论不成熟,尚处在发展、充实阶段。

、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研究内容存在差别:、130

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2.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对象一般观点:

一定区域经济的产生、发展、变化规律和运行轨迹。不同观点:一是研究一定区域影响发展的经济结构;二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自然、人文环境的关系,揭示这种关系的规律性;

、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2.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对象、131

三是分析区域发展的资源基础,探索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资源的差别,提出发挥各自区位优势的对策;四是研究区位资源开发与区域规划,以便确定区域发展目标,制定区域发展战略;五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特点,探索经济体系的空间组织及其发展趋势。

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三是分析区域发展的资源基础,探索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资132

3.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任务总讲,探索区域最优产业结构、最优城乡结合类型,以及最优发展模式。具体讲,组织各区域中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布局,使之顺乎当代经济发展潮流、最大限度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同时,形成大中小企业相结合,以多层次城市为连接点,有运输网、信息网、服务网等网络系统,把全区域城乡连接为一个高效率运行的有机整体。

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3.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任务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133

4.各国区域发展理论研究角度的差别

区域发展理论,萌发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形成学科的基本框架。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角度与重点有些差别: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4.各国区域发展理论研究角度的差别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134

一是西方国家侧重于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化,区域增长因素差异,区域政策及效应,区域城市系统的建设,增长极建设与增长极效应,区域经济增长与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等。

(区域经济增长问题)

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一是西方国家侧重于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产135

二是前苏联和东欧各国侧重于研究区域发展系统的形成,发展的机理、条件及规律,国民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包括经济区的划分,经济区形成和发展的全部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区域间的发展比例和国民经济的地域结构,区域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使用的主要趋势,区域经济综合体的建设布局。(区域发展问题)

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二是前苏联和东欧各国侧重于研究区域发展系统的形成,发136

三是我国区域发展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创阶段,研究成果大多在介绍、评述西方理论的基础上,缺乏有见地的深刻构想,尚未形成自具特色的完整体系。(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

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三是我国区域发展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创阶段137

5.我国区域发展理论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是如何因地制宜地形成各个区域的最优产业结构;二是如何形成最有利于区域经济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三是如何确定地区发展的最优产业结构类型;

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5.我国区域发展理论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138

四是如何制定区域发展目标和对策;五是如何建立与多层次区划系统相适应的多层次城市系统;六是如何促经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布局合理化;七是如何形成跨地区的经济集聚体;八是如何解决因区域经济发展而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欧盟项目)

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四是如何制定区域发展目标和对策;区域发展理论139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区域聚集与溢出效应区域发展规律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区域聚集与溢出效应140二、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区域发展理论的含义

各国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差别

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任务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对象

我国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内容区域发展理论的含义

区域产业关连发展理论

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任务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对象

我国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内容农业区域发展理论

中心地发展理论

工业区域发展理论

区域增长极理论

现代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

区域发展阶段性理论

二、区域发展理论各国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差别区域发展理论的主141

研究对象的演变:农业区域发展—工业区域发展—中心地发展—增长极发展—现代的区域产业、市场和城市化综合发展。 研究任务的演变:由探索农业生产力布局,逐步走向探索整个区域经济的产业、市场、城市、乡村等高效率发展和运行模式。

二、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研究对象的演变:农业区域发展—工业区域发展—中心地1421.农业区域发展理论代表人物是杜能,1826年杜能出版了《孤立国同农业和规模经济的关系》一书,这是一部区域发展理论的经典名著。解决的问题:如何合理安排耕作业和畜牧业,如何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1.农业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143中心思想:

阐明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其经济状况,其中特别取决于它到农产品市场的距离。

(强调运输成本)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144(1)杜能农业区域发展理论的前提 一是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孤立国,全境的土地都是沃野平原,土地肥力完全相等,均适于耕种;二是农村除了向城市运送农产品以外,不向其它任何市场运送任何产品;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145

三是孤立国地处中纬度地温带地区,农村具有适合动植物生长地优良天然环境; 四是农村居住着希望获得最大利润率的农业生产者,他们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其耕作品种;五是孤立国中没有河流可供航运,马车是运输产品的唯一手段;六是运输费用与运输距离成正比,运费由农业生产者承担,运价要小于农产品的价值。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三是孤立国地处中纬度地温带地区,农村具有适合动植物生146(2)杜能农业区域发展理论的基本命题市场上的产品销售价格,决定经营的产品种类和经营方式,而运输费用决定产品的生产成本。一个经营者所期待得到的利润,等于销售的商品价值减去总生产费用,再减去运输费用。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147(3)土地利用的同心圆模式(农业生产布局)第一圈境为自由农作区。它离市场最近,其土地主要用于生产城市需求量大、易腐烂变质和单位产出率高的蔬菜、牛奶等农产品;第二圈境为林业区。为城市提供木材,为居民提供取暖用的劈柴;第三圈境为谷物轮作农业区。主要生产集约化程度较高的谷物产品;第四圈境为谷草农作区。采取轮作休闲制,属于农牧业混合地带;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3)土地利用的同心圆模式(农业生产布局)区域发展理论148

第五圈境为三圃式的三年轮作区。主产各种经过加工的畜产品和谷物产品;第六圈境为放牧区或家畜饲养区,生产以游牧形式为主;在第六圈境以外的边缘区是荒无人烟的原野。(每个圈境都有自己的主要产品和相应的耕作制度)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第五圈境为三圃式的三年轮作区。主产各种经过加工的畜149(4)杜能农业区域发展理论的优缺点根据级差地租、运输成本和农产品的差异,建立起农业生产空间的布局模式,以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对区域发展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并对后来的区域发展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它的假设条件离现实经济状况太远,而且只讨论了产品由产地到市场的运输成本,未涉及燃料、原料和劳动力等问题,存在明显的缺陷。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4)杜能农业区域发展理论的优缺点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1502.工业区域发展理论

1990年,韦伯出版了专著《工业区位论》,系统阐述了工业区域发展理论。 解决的问题:工业的区位选择和合理布局等问题。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2.工业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151

(1)韦伯工业区域发展理论的前提一是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单一的单位、一个孤立的国家或一个特定的地区;二是一些自然资源一般遍布各地,而其它一些自然资源,即包括能源在内的原料分布只能在一些地点存在;三是劳动力并不是无所不在,其分布已预先确定;四是消费地点已经预先确定;五是优势费用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运输费用的增加与运行里程及载运重量成正比。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1)韦伯工业区域发展理论的前提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152(2)韦伯工业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韦伯吸收了龙哈德的“区位三角形原理”区位三角形原理:假设一个原料产地、一个能源基地和一个市场,把三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区位三角形。工厂、企业的所在地均位于该三角形内。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2)韦伯工业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153韦伯工业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假设劳动力费用最小的地点,与运输费用最小的地点不一致,而且单位产品的劳动力成本在某个地方要比它在最适宜运输的地方为小,这时,企业将可能由运费最小的地点转移到劳动力费用最小的地点。他把运输费用相等的点联成线,形成环绕原料、能源产地和市场的等值圈,这条线就叫等费线。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韦伯工业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154决定企业配置地点的因素:一是劳动力成本二是运输成本三是劳动力系数

劳动力系数:指劳动力成本指数与所需运输的总重量的比重。劳动力成本指数:每个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工资成本。运输总重量:包括工业生产需要运输的原料和成品的总质量。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决定企业配置地点的因素: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155

(3)韦伯工业区域发展理论的不足韦伯工业区域发展理论,建立在静态区位的研究基础上,它难以揭示由于原料和燃料的产地及产量变化而形成的区位特点。也无法准确分析市场的分布及容量变化对区位的影响。它以完全竞争为前提,没有涉及不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区域发展趋势。(强调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3)韦伯工业区域发展理论的不足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156

3.中心地发展理论

1933年德国克利斯泰勒等人创立的中心地理论,首次以城市为中心,对市场腹地的发展进行了考查,影响较大。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3.中心地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157(1)中心地理论研究的问题在一片均质平原内配置不同规模的多级城市,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并由相应的多级市场区组成网络体系,如何有效地组织物质资源的生产与流通。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1)中心地理论研究的问题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158(2)中心地理论的前提假设条件:一是有一个广阔无边的大平原,任何区域的地形特点均大体相同,任何方向的运输条件都一样,运输工具只有一种,运费随距离远近而增加;二是区域内人口呈均匀状态分布;三是区域内各城镇对各自的腹地提供货物和服务,并实行行政管理;四是消费者都到自己居住地最近地城镇购物;五是城镇按照市场最优化和利润最大化原则,为腹地供给货物和服务,并发挥行政管理职能;六是所有消费者地收入相等,对货物和服务的需求一致。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2)中心地理论的前提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159(3)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各级城市都在相应的市场区内起着商品集散和加工中心的作用,随着中心地市场需求的扩大,就会产生一个为了购买商品和获得服务的圆形市场区域,即市场范围。一旦超越这一界线,人们就转到另一个中心地。如果市场重叠地区的消费者,均以最低运输成本选择购物地点,就必须选择最近的中心,这将导致圆形市场区的分化,并围绕中心地系统发展起六边形的市场区域。最终形成多层次叠加的六边形中心地系统。

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3)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区域发展理论的演变160

(4)中心地理论的欠缺一是现实世界中不存在中心地的假设。二是中心地理论主要采取静态和描述性的研究,难以说明空间结构的进化过程,无法准确反映一个处于不断变化中中心地系统。三是一个中心地的人口规模与中心地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