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特性汇总_第1页
危险化学品特性汇总_第2页
危险化学品特性汇总_第3页
危险化学品特性汇总_第4页
危险化学品特性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资料精品资料可修改可修改附件一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表1、盐酸标识中文名:盐酸;氢氯酸。英文名:Hydrochloriacid;chlorohydricacid分子式:HCL分子量:36.46CAS号:7647-01-0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化学类别:无机酸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36%外观与性状: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主要用途:重要的无机化学品,广泛用于染料、医药食品、印染、皮革、冶金等行业。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炎、口腔粘膜有灼烧感、鼻感、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燃爆特性燃烧性:不燃闪点(C):一弓1燃温度(C):爆炸下限(%):一爆炸上限(%):一最小点火能(mJ):最大爆炸压力:一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氧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氧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穿全身防护服。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储运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应与碱类、金属粉末、卤素(氟、氯、漠)、易燃或可燃物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人个防护。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防护措施车间卫生标准:MAC(mg/m3):7.5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理化性质溶解性:与水混溶,溶于碱液。熔点(C):-114.8(纯)沸点(C):108.6(20%)相对密度(水=1):1.20临界温度(C):一临界压力(MPa):一相对密度(空气=1):1.26饱和蒸气压(kPa):30.66(21℃)燃烧热(kJ/mol):一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避免接触的条件:一禁忌物: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毒性急性中毒:LD50(mg/kg):一LC50(mg/m3):慢性毒性:存在致癌性:一环境资料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废弃处置前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焚烧法处置。运输信息危规号:81013UN编号:1789包装分类:口、m包装标志:20包装方法: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外木板箱;耐酸坛、陶瓷罐外木板箱或半花格箱;塑料桶。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该物质划分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其他信息上述资料来源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

2、硝酸标识中文名:硝酸英文名:Nitricacid分子式:HNO3分子量:63.01CAS号:7697-37-2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化学类别:无机酸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一级)98.2%;二级)97.2%。外观与性状:纯品为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酸味。主要用途:用途极广。主要用于化肥、染料、国防、炸药、冶金、医药等工业。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其蒸气有刺激作用,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咽喉刺激感、呛咳、并伴有头痛、头晕、胸闷等。口服引起腹部剧痛,严重者可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肾损害、休克以及窒息,皮肤接触引起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牙齿酸蚀症。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燃爆特性燃烧性:不燃闪点(C):一弓1燃温度(C):爆炸下限(%):一爆炸上限(%):一最小点火能(mJ):一最大爆炸压力:一危险特性:强氧化剂。能与多种物质如金属粉末、电石、硫化氢、松节油等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与还原剂、可燃物如糖、纤维素、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引起燃烧并散发出剧毒的棕色烟雾。具有强腐蚀性。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将地面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储运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应与易燃物或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托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防护措施车间卫生标准:[NO2]PC-TWA:5mg/m3;PC-STEL:10mg/m3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理化性质溶解性:与水混溶。熔点(C):-42(无水)分解温度(C):86(无水)相对密度(水=1):1.50(无水)临界温度(C):一临界压力(MPa):相对密度(空气=1):2.17饱和蒸气压(kPa):4.4(20℃)燃烧热(kJ/mol):一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避免接触的条件:一禁忌物:还原剂、碱类、醇类、碱金属、铜、胺类。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毒性急性中毒:LD50(mg/kg):LC50(mg/m3):一慢性毒性:一致癌性:一环境资料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废弃处置前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安全填埋法处置。运输信息危规号:81002UN编号:2031包装分类:I包装标志:20包装方法: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外木板箱;耐酸坛、陶瓷罐外木板箱或半花格箱。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该物质划分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其他信息上述资料来源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

3、硫酸标识中文名:发烟硫酸英文名:Sulphricacidfuming;Oleum分子式:H2SO4.xSO2分子量:一CAS号:8014-95-7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化学类别:无机酸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棕色油状稠厚的发烟液体,有强刺激臭。主要用途:用作磺化剂,还广泛用制造染料、炸药、硝化纤维以及药物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引起消化道灼伤以致溃疡;严重者可有胃穿孔、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病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燃爆特性燃烧性:助燃闪点(C):一弓1燃温度(C):爆炸下限(%):一爆炸上限(%):一最小点火能(mJ):最大爆炸压力:一危险特性: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燃烧并散发出剧毒的棕色烟雾。具有强腐蚀性。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防服。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砂土。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储运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应与易燃或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护车间卫生标准:PC-TWA:1mg/m3;PC-STEL:2mg/m3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沐浴和洗眼设备。

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理化性质溶解性:与水混溶。熔点(C):4.0沸点(C):55相对密度(水=1):1.99临界温度(C):一临界压力(MPa):相对密度(空气=1):2.7饱和蒸气压(kPa):一燃烧热(kJ/mol):一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避免接触的条件:一禁忌物:碱类、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强还原剂。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硫毒性急性中毒:LD50(mg/kg):80(大鼠经口)LC50(mg/m3):一慢性毒性:一致癌性:一环境资料该物质对环境有害,应注意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废弃处置前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缓慢加入纯碱一硝石灰溶液中,并不断搅拌,反应停止后,用大量水冲入下水道。运输信息危规号:81006UN编号:1831包装分类:I包装标志:20,14包装方法:螺纹口或磨砂口玻璃瓶外木板箱;耐酸坛、陶瓷罐外木板箱或半花格箱。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该物质划分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其他信息上述资料来源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

4、氟化氢标中文名:氟化氢英文名:Hydrogenfluride识分子式:HF分子量:20.01CAS号:7664-39-3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化学类别:非金属卤化物组主要成分:纯品成外观与性状:无色发烟气体或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与性状主要用途:用于蚀刻玻璃,以及制氟化物。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对呼吸道粘膜及皮肤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急性中毒:吸入较高浓度的氟化氢,可引起眼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或肺水肿,甚至发生反射性窒息。眼接触轻者局部剧烈疼痛,重者角膜损伤,甚至发生穿孔。氢氟酸皮肤灼伤,初期皮肤潮红、干燥,创面苍白,坏死,继而呈紫黑色或灰黑色。深部创伤或处理不当时,可形成难以愈合的深溃疡,损及骨膜和骨质。本品灼伤疼痛剧烈。慢性影响: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或鼻蚂,嗅觉减退。可有牙齿酸蚀症。骨骼X线害异常与工业性氟病少见。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救措施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患者清醒时给饮牛奶或蛋清,立即就医。燃爆特性燃烧性:不燃闪点(C):无意义引燃温度(C):无意义爆炸下限(%):无意义爆炸上限(%):无意义最小点火能(mJ):无意义最大爆炸压力:无意义危险特性:氟化氢是反应性极强的物质,能与各种物质发生反应。腐蚀性极强。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特殊防护服,在掩蔽处操作。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泄漏处理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若是气体,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氨水或其它稀碱液中和。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也可以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到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若是液体,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容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储运事项不燃有毒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Co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或可燃物分开存放。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防车间卫生标准:MAC:2mg/m3护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措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施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他:工作场所禁止吸烟、饮水、进食。工作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理化性质溶解性:易溶于水。熔点(C):-83.7沸点(C):19.5相对密度(水=1):1.15临界温度(C):188临界压力(MPa):6.48相对密度(空气=1):1.27饱和蒸气压(kPa):53.32(2.5℃)燃烧热(kJ/mol):无意义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避免接触的条件:一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燃烧分解产物:一毒性急性中毒:LD50(mg/kg):一LC50(mg/m3):1044(大鼠吸入)慢性毒性:一致癌性:一环境资料无资料。废弃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运输信息危规号:81015UN编号:1052包装分类:I包装标志:20,14包装方法:安甑瓶外木板箱;钢质气瓶。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该物质划分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其他信息上述资料来源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

5、氯磺酸标识中文名:氯磺酸英文名:Chlorosulfonicacid分子式:ClHO3s分子量:116.52CAS号:7790-94-5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化学类别:-组成性状主要成分:纯品主要用途:用于制造磺胺类药品,用作染料中间体、磺化剂、脱水剂及合成糖精等。外观与性状:无色半油状液体,有极浓的刺激性气味。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其蒸气对粘膜和呼吸道有明显刺激作用。临床表现有气短、咳嗽、胸痛、咽干痛以及流泪、流涕、痰中带血、恶心、无力等。吸入高浓度可引起化学性肺炎、甚至可发展为肺水肿。皮肤接触液体可致重度灼伤。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燃爆特性燃烧性:助燃闪点(C):无意义爆炸下限(%):一弓1燃温度(C):爆炸上限(%):一最小点火能(mJ):最大爆炸压力(MPa):强氧化剂。遇水猛烈分解,产生大量的热和浓烟,甚至爆炸。在潮湿空气中与金属接触,能腐蚀金属并放出氢气,容易燃烧爆炸。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具有强腐蚀性。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二氧化碳、砂土。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在专家指导下清除。储运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女?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5C,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酸类、碱类、醇类、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防护措施车间卫生标准:PC-TWA:-;PC-STEL:-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理化性质熔点(C):-90沸点(C):151相对密度(水=1):1.77相对密度(空气=1):4.22饱和蒸气压(kPa):-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一燃烧热(kJ/mol):一临界温度(C):-临界压力(MPa):-溶解性:易溶于水、醇、氯仿、四氯化碳,微溶于苯。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避免接触的条件:潮湿空气。禁忌物:酸类、碱类、醇类、活性金属粉末、胺类、水、易燃或可燃物。燃烧(分解)产物:一毒性急性毒性:LD50:—;LC50:—。废弃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运输信息危规号:81023UN编号:1754包装分类:I包装标志:20包装方法:-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其他信息来源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

6、氢氧化钠标识中文名:氢氧化钠;烧碱。英文名:Sodiumhydroxide分子式:NaOH分子量:40.01CAS号:1310-73-2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化学类别:无机碱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固碱试剂级,含量)分析纯99.5%,化学纯99.0%o液碱为30%水溶液。外观与性状:固碱为不透明固体,易潮解。液碱为透明液体。主要用途:是一种基础化工原料。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燃爆特性燃烧性:不燃闪点(c):一弓1燃温度(C):爆炸下限(%):一爆炸上限(%):一最小点火能(mJ):最大爆炸压力:一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汽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提防物料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泄漏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环境资料:由于呈碱性,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对植物和水生生物应给予特别注意。储运事项储存于干燥清洁的仓间内。注意防潮和雨淋,应与易燃或可燃物及酸类分开存放。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雨天不宜运输。防护措施车间卫生标准:未制定标准。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饮水、进食。工作毕,淋浴更衣。理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

化性质熔点(C):318.4(固)沸点(C):1390(固)相对密度(水=1):2.12临界温度(C):一临界压力(MPa):一相对密度(空气=1):—饱和蒸气压(kPa):一燃烧热(kJ/mol):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避免接触的条件:一禁忌物:强酸、易燃和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合物、水。燃烧分解产物:可生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毒性急性中毒:LD50(mg/kg):一LC50(mg/m3):一慢性毒性:一致癌性:一环境资料由于呈碱性,该物质对水体可造成危害,对植物和水生生物应给予特别注意。废弃处置前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运输信息危规号:82001UN编号:1824/1823包装分类:口包装标志:20包装方法:固碱用塑料袋、多层牛皮纸袋外木板箱或小开口铁桶。液碱用塑料桶或储罐。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该物质划分为第8.2类碱性腐蚀品。其他信息以上资料来源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

7、环己酮标识中文名:环己酮英文名:Cyclohexanone,Ketohexamethylene分子式:C6H10。分子量:98.14CAS号:108-94-1危险性类别: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化学类别:酮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含量优级)99.5%;合格品)99.0%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造己内酰胺和己二酸,也是优良的溶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本品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急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眼、鼻、喉粘膜刺激症状和头晕、胸闷、全身无力等症状。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四肢抽搐、肺水肿,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脱离接触后能较快恢复正常。液体对皮肤有刺激性;眼接触有可能造成角膜损害。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燃爆特性燃烧性:易燃闪点(C):43引燃温度(C):420爆炸下限(%):1.1爆炸上限(%):9.4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最大爆炸压力:无资料危险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有引起燃烧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储运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Co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仓间内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防护措施车间卫生标准:PC-TWA:50mg/m3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理化性质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酸、苯、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熔点(C):-45沸点(C):115.6相对密度(水=1):0.95临界温度(C):385.9临界压力(MPa):4.06相对密度(空气=1):3.38饱和蒸气压(kPa):1.33(38.7℃)燃烧热(kJ/mol):3521.3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避免接触的条件:一禁忌物: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塑料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毒性急性中毒:LD50(mg/kg):1535(大鼠经口);948(兔经皮)LC50(mg/m3):32080(大鼠吸入4h)慢性毒性:一致癌性:一环境资料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废弃处置前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控制焚烧法处置。运输信息危规号:33590UN编号:1915包装分类:m包装标志:7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外木板箱;安甑瓶外木板箱。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该物质划分为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其他信息上述资料来源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

8、环己烷标识中文名:环己烷,六氢化苯英文名:Cyclohexane,Hexahydrobenzene分子式:C6H12分子量:84.16CAS号:110-82-7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化学类别:烷烧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主要用途:用作一般溶剂、色谱分析标准物质及用于有机合成。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对眼及上呼吸道有轻度刺激作用。持续吸入可引起头晕、恶心、倦睡和其它一些麻醉症状。液体污染皮肤可引起痒感。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燃爆特性燃烧性:易燃闪点(C):-18引燃温度(C):245爆炸下限(%):1.2爆炸上限(%):8.4最小点火能(mJ):0.22最大爆炸压力:0.843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储运事项储存于阴凉、通负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Co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仓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防护措施车间卫生标准:PC-TWA:250mg/m3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应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理化性质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醛、苯、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熔点(C):6.5沸点(C):80.7相对密度(水=1):0.78临界温度(C):280.4临界压力(MPa):4.05相对密度(空气=1):2.90饱和蒸气压(kPa):13.33(60.8℃)燃烧热(kJ/mol):3916.1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避免接触的条件:一禁忌物:强氧化剂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毒性急性中毒:LD50(mg/kg):12705(大鼠经口)LC50(mg/m3):一慢性毒性:一致癌性:一环境资料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海藻应给予特别注意。在环境中能被生物降解。废弃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控制焚烧法处置。运输信息危规号:31004UN编号:1145包装分类:I包装标志:7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外木板箱。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该物质划分为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其他信息上述资料来源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

9、一氯甲烷标识中文名:一氯甲烷英文名:Methylchloride分子式:CH3C1分子量:50.49CAS号:74-87-3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化学类别:烷烧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有醴样的微甜气味。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甲基化剂,还用于有机合成。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本品有刺激和麻醉作用,严重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亦能损害肝、肾和睾丸。急性中毒:轻度者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步态蹒跚、精神错乱等。严重中毒时,可出现澹妄、躁动、抽搐、震颤、视力障碍、昏迷,呼气中有酮体味。尿中检出甲酸盐和酮体有助于诊断。皮肤接触可因氯甲烷在体表迅速蒸发而致冻伤。慢性影响:低浓度长期接触,可发生困倦、嗜睡、头痛、感觉异常、情绪不稳等症状,较重者有步态蹒跚、视力障碍及震颤等症状。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燃爆特性燃烧性:易燃闪点(C):/引燃温度(C):632爆炸下限(%):7爆炸上限(%):19最小点火能(mJ):/最大爆炸压力:/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花或高热能引起爆炸,并生成光气。接触铝及其合金能生成自燃性的铝化合物。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储运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C。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防护措施车间卫生标准:PC-TWA:40mg/m3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理化性质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氯仿等。熔点(C):-97.7沸点(C):-23.7相对密度(水=1):0.92临界温度(C):143.8临界压力(MPa):6.68相对密度(空气=1):1.78饱和蒸气压(kPa):506.62(22℃)燃烧热(kJ/mol):685.5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避免接触的条件:接触潮气可分解。禁忌物:强氧化剂燃烧分解产物:/毒性急性中毒:LD50(mg/kg):5300mg/m3LC50(mg/m3):一慢性毒性:一致癌性:一环境资料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废弃用控制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运输信息危规号:23040UN编号:1063包装分类:/包装标志:6;32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安甑瓶外普通木箱。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该物质划分为第2.3类有毒气体。其他信息上述资料来源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

10、二氯甲烷标识中文名:二氯甲烷英文名:Dichloromethane分子式:CH2C12分子量:84.94CAS号:75-09-2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化学类别:卤代烷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一级)99.0%、二级)98.0%。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主要用途:用作树脂及塑料工业的溶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急性中毒:轻者可有眩晕、头痛、呕吐以及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较重者出现易激动、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嗜睡、可引起化学性支气管炎。重者昏迷,可有肺水肿。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增高。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主要有头痛、乏力、眩晕、食欲减退、动作迟钝、嗜睡等。对皮肤有脱脂作用,引起干燥、脱屑和皴裂等。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燃爆特性燃烧性:可燃闪点(C):无资料引燃温度(C):615爆炸下限(%):12爆炸上限(%):19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最大爆炸压力:0.490危险特性: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遇潮湿空气能水解生成微量的氯化氢,光照亦能促进水解而对金属的腐蚀性增强。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穿全身消防服,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储运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曝晒。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防护措施车间卫生标准:PC-TWA:200mg/m3;PC-STEL:300mg/m3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护目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理化性质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醛。熔点(C):-96.7沸点(C):39.8相对密度(水=1):1.33临界温度(C):237临界压力(MPa):6.08相对密度(空气=1):2.93饱和蒸气压(kPa):30.55(10C)燃烧热(kJ/mol):604.9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禁忌物:碱金属、铝。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毒性急性中毒:LD50(mg/kg):1600〜2000(大鼠经口)LC50(mg/m3):88000(大鼠吸入)慢性毒性:存在致癌性:动物阳性,人类不明确。环境资料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对水生生物应给予特别注意。还应注意对大气的污染。废弃处置前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控制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气体要通过洗涤器除去。运输信息危规号:61552UN编号:1593包装分类:m包装标志:14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木板箱。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该物质划分为第6.1类毒害品。其他信息上述资料来源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

11、三氯甲烷标识中文名:三氯甲烷;氯仿英文名:Trichlor)methane;Chloroform分子式:CHCL3分子量:119.39CAS号:67-66-3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化学类别:卤代烷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一级)99.0%二级>97.0%。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重质液体,极易挥发,有特殊气味。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有机溶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急性中毒: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湿热和粘膜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射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同时可伴有肝、肾损害。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醉症状。液态可致皮炎、湿疹,甚至皮肤灼伤。慢性影响:主要引起肝脏损害,并有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及嗜氯仿癖。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彳^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燃爆特性燃烧性:不燃闪点(C):一弓1燃温度(C):爆炸下限(%):一爆炸上限(%):一最小点火能(mJ):最大爆炸压力:一危险特性:与明火、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泄漏处理迅速隔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隐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储运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不可混装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防护措施车间卫生标准:PC-TWA:20mg/m3;PC-STEL:40mg/m3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故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理化性质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酸、苯。熔点(C):-63.5沸点(C):61.3相对密度(水=1):1.50临界温度(C):263.4临界压力(MPa):5.47相对密度(空气=1):4.12饱和蒸气压(kPa):13.33/10.4℃燃烧热(kJ/mol):1757.7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聚合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禁忌物:碱类、铝。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光气。毒性急性中毒:LD50(mg/kg):908(大鼠经口)LC50(mg/m3):47702,4小时(大鼠吸入)慢性毒性:存在致癌性:对人可能致癌。环境资料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其污染行为主要体现在饮用水中,但对食品及蔬菜也能造成污染。破坏敏感水生生物的呼吸系统。在水环境中很难被生物降解。废弃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废物贮存参见“储运注意事项”。用焚烧法处置。溶于易燃溶剂或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运输信息危规号:61553UN编号:1888包装分类:m包装标志:14包装方法: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木板箱。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该物质划分为第6.1类毒害品。其他信息上述资料来源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

12、甲醇标识中文名:甲醇;木酒精英文名:methanol分子式:CH4。分子量:32.04CAS号:67-56-1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化学类别:醇类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主要用途:是一种基础有机化工原料,用作石化、化工、医药等行业的原料或溶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谢性酸中毒。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澹妄,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燃爆特性燃烧性:易燃闪点(C):11引燃温度(C):385爆炸下限(%):6.0爆炸上限(%):36.0最小点火能(mJ):0.215最大爆炸压力:无资料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能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方法: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泄漏处理迅速隔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源,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储运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C。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桶装堆垛不可过高,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和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罐储时要有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M械设备和工具。灌期寸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接地!圈防你电嗅。防护措施车间卫生标准:PC-TWA:25mg/m3;PC-STEL:50mg/m3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理化性质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醴等多数有机溶剂。熔点(C):-93.9沸点(C):64.8相对密度(水=1):0.7914临界温度(C):临界压力(MPa):相对密度(空气=1):1.1饱和蒸气压(kPa):12.8(20C)燃烧热(kJ/mol):727.0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避免接触的条件:禁忌物:氧化剂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毒性急性中毒:LD50(mg/kg):5628大鼠经口LC50(mg/m3):83776大鼠吸入慢性毒性:存在致癌性:一环境资料该物质对环境有害,应特别注意其对水体、大气、土壤的危害。废弃处置前参阅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规。用控制焚烧法处置。运输信息危规号:32058UN编号:1230包装分类:口包装标志:7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外木板箱。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该物质划分为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其他信息上述资料来源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

13、甲醛标识中文名:甲醛;福尔马林。英文名:Formaldehyde分子式:CH2。分子量:30.03CAS号:50-00-0危险性类别:第8.3类其它腐蚀品。化学类别:醛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36〜37%水溶液。外观与性状:纯品为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气体,商品为其水溶液。主要用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也是炸药、染料、医药、农药的原料,也用作杀菌剂、消毒剂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或经皮肤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其蒸气,引起结膜炎、角膜炎、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发生喉痉挛、声门水肿和肺炎等。肺水肿较少见。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和致敏作用,可致皮炎;浓溶液可引起皮肤凝固性坏死。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可发生胃肠道穿孔,休克,肾和肝脏损害。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有轻度眼、鼻、咽喉刺激症状,皮肤干燥、皴裂、甲软化等。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眼睛受刺激用清水冲洗,严重者就医治疗。吸入:应使吸入蒸气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食入:误服须大量饮水,严重者就医治疗。燃爆特性燃烧性:易燃(纯品)闪点(C):54(37%)引燃温度(C):430爆炸下限(%):7.0爆炸上限(%):73.0最小点火能(mJ):一最大爆炸压力:一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灭火方法:用雾状水、干粉、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灭火;用水冷却火场中的容器;驱散蒸气,赶走逸出液体,使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保护施救、堵漏人员。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容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进行处理。储运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应与易燃或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护措施车间卫生标准:MAC0.5mg/m3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耨标时、佩戴防毒口罩。眼睛防护:呼吸系统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耐酸碱服。手防护:戴防护手套。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理化溶解性:易溶于水,溶于乙醇等多数有机溶剂。熔点(C):-92沸点(C):-19.4相对密度(水=1):0.82

性质临界温度(C):137.2临界压力(MPa):6.81相对密度(空气=1):1.07饱和蒸气压(kPa):13.33(-57.3℃)燃烧热(kJ/mol):2345.0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聚合避免接触的条件:一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强碱。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毒性急性中毒:LD50(mg/kg):800(大鼠经口)LC50(mg/m3):590大鼠吸入慢性毒性:存在致癌性:致癌。环境资料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注意对水体的污染。废弃处置前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焚烧法处置。运输信息危规号:83012UN编号:1198包装分类:m包装标志:20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小开口塑料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外木板箱;安甑瓶外木板箱;塑料瓶等。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该物质划分为第8.3类其它腐蚀品。其他信息上述资料来源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

14、甲酸标识中文名:甲酸,蚁酸。英文名:Formicacid分子式:CH2。2分子量:46.03CAS号:64-18-6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化学类别:有机酸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含量一级>90.0%,二级)85.0%o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主要用途:用于制化学药品、橡胶凝固剂及纺织、印染、电镀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主要引起皮肤、粘膜有刺激症状。其表现有结膜充血、鼻炎、支气管炎;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误服甲酸可致死(致死量30g)。除消化道症状外,常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慢性中毒:可有血尿和蛋白尿。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燃爆特性燃烧性:可燃闪点(C):68.9引燃温度(C):410爆炸下限(%):18.0爆炸上限(%):57.0最小点火能(mJ):最大爆炸压力:一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火灾爆炸,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泄漏处理疏散人员,切断火源,建议应急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也可以将地面撒上苏打灰,用大量水冲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后填埋。储运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注意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破损。防护措施车间卫生标准:PC-TWA:10mg/m3;PC-STEL:20mg/m3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或抢救时,佩戴隔离式呼吸奥lOr0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饮水、进食。工作毕,淋浴更衣。理化溶解性:与水混溶,不溶于烧类,可混溶于醇。熔点(C):8.2沸点(C):100.8(分解)相对密度(水=1):1.23

性质临界温度(C):306.8临界压力(MPa):8.63相对密度(空气=1):1.59饱和蒸气压(KPa):5.33/24℃燃烧热(kJ/mol):254.4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避免接触的条件:一禁忌物:强氧化剂、强碱、活性金属粉末。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毒性急性中毒:LD50(mg/kg):1100(大鼠经口)LC50(mg/m3):15000(大鼠吸入15min)。慢性毒性:存在致癌性:一环境资料该物质对环境有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废弃处置前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焚烧法或安全填埋法处置。运输信息危规号:81101UN编号:1779包装分类:I包装标志:20包装方法:小开口塑料桶;螺纹口玻璃瓶或金属桶外木板箱等。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该物质划分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其他信息上述资料来源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

15、氟利昂-11标识中文名:氟利昂-11英文名:Freon-11分子式:CCl3F分子量:137.37CAS号:75-69-4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化学类别:卤代烷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或气体,有醴味。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气溶杀虫药发射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高浓度可诱发心律不齐和抑制呼吸功能。对人的慢性影响未见报道。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给充分漱口、饮水,就医。燃爆特性燃烧性:不燃闪点(C):/弓1燃温度(C):/爆炸下限(%):/爆炸上限(%):/最小点火能(mJ):一最大爆炸压力:一危险特性:不燃。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和氯化物气体。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灭火方法:本品不燃。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即时使用。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储运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Co应与氧化剂、易(可)燃物、铝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防护措施车间卫生标准:/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全面排风。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必要时,戴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理化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酸。熔点(C):-111沸点(C):23.7相对密度(水=1):1.48

性质临界温度(C):198临界压力(MPa):4.38相对密度(空气=1):1.49饱和蒸气压(KPa):202.65(44.1℃)燃烧热(kJ/mol):/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避免接触的条件:一禁忌物:强氧化剂、易燃或可燃物、铝。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氢、氯化氢。毒性急性中毒:LD50(mg/kg)://LC50(mg/m3):/慢性毒性:/致癌性:一环境资料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在对人类重要食物链中,特别是在水生生物中发生生物蓄积。该物质对大气臭氧层破坏力极强。废弃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运输信息危规号:22047UN编号:3082包装分类:/包装标志:5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安甑瓶外普通木箱。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该物质划分为第2.2类不燃气体。其他信息上述资料来源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

16、氟利昂-12标识中文名:氟利昂-12英文名:Freon-12分子式:CCl2F2分子量:137.37CAS号:75-71-8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化学类别:卤代烷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或气体,有醴味。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气溶杀虫药发射剂。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是一种对心脏毒作用强烈而又迅速的物质。能引起动物心律不齐、室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力衰竭、血压降低等心血管系统的改变。国外有大量吸入引起致命性心律紊乱、虚脱、心动骤停而死亡的病例报道。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燃爆特性燃烧性:不燃闪点(C):/弓1燃温度(C):/爆炸下限(%):/爆炸上限(%):/最小点火能(mJ):一最大爆炸压力:一危险特性:不燃。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和氯化物气体。灭火方法:本品不燃。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即时使用。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储运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Co应与氧化剂、易(可)燃物、铝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防护措施车间卫生标准:/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全面排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必要时,戴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理化性质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醴。熔点(C):-158沸点(C):29.8相对密度(水=1):1.46临界温度(C):111.5临界压力(MPa):4.1相对密度(空气=1):4.2饱和蒸气压(KPa):506.62(16.1℃)燃烧热(kJ/mol):/

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避免接触的条件:一禁忌物:强氧化剂、易燃或可燃物、铝。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氢、氯化氢。毒性急性中毒:LD50(mg/kg)://LC50(mg/m3):/慢性毒性:/致癌性:一环境资料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对大气臭氧层有极强破坏力。废弃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运输信息危规号:22045UN编号:1028包装分类:/包装标志:5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安甑瓶外普通木箱。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该物质划分为第2.2类不燃气体。其他信息上述资料来源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

17、氟利昂-22标识中文名:氟里昂22,一氯二氟甲烷,二氟一氯甲烷,R22英文名:Difluoromonochlormethane分子式:CHCLF2分子量:86.5CAS号: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化学类别:卤代烷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易液化气体,带有轻微类似氯仿的气味。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塑料发泡剂、高压喷射剂、高压溶剂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高浓度可诱发心律不齐和抑制呼吸功能,对人的慢性影响未见报道。急救措施皮肤接触:一眼睛接触:一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外。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一燃爆特性燃烧性:不燃。闪点(c):一弓1燃温度(C):爆炸下限(%):一爆炸上限(%):一最小点火能(mJ):一最大爆炸压力:一危险特性:不燃。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和氯化物气体。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灭火方法:本品不燃。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泄漏处理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