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上的元曲思考_第1页
文学史上的元曲思考_第2页
文学史上的元曲思考_第3页
文学史上的元曲思考_第4页
文学史上的元曲思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史上的元曲思考在中国缤纷多彩的文学花坛中,元曲虽然不及宛如牡丹的唐诗那样耀眼夺目,艳丽高贵,也没有宋词好似百合的清新怡人,超凡脱俗。但是它依然有着自己的傲然不群,幽香迫人,就好似一朵迎雪吐艳的梅花。所谓〃唐诗、宋词、元曲〃,其实这不仅仅是根据这三种文学体裁的历史年代来说的,更是按照它们的成就以及地位来说的。那么为什么,元曲的魅力和成就远远不如〃唐诗〃和〃宋词〃呢?这主要有三个原因。一,在〃唐诗〃和〃宋词〃这两种如同不可逾越,只能仰望的两座高山式的文学体裁而前,元曲(此处指散曲)很难再有青出于蓝的发展希望,更没有胜于蓝的超越可能。王安石曾经说:〃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王安石有过目不忘之能,学富五车之才,经天纬地之智,就连苏轼在心里都是对他的才华钦佩万分,这样一个人都认为唐诗的成就可望而不可及,其他文体恐怕再无超越之可能。元代那些屈指可数的才子所拥有的创作空间就可想而知了。宋词的成就虽然也是难以逾越,但毕竟是较为新兴的文学体裁,只经历了不到两百年的发展历程,不像唐诗那样积累了自汉魏以来六百余年的丰富和发展。元代的才子还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有一些模仿、发展、创新的空间的。由此,类似于宋词的一种文学体裁元曲诞生了。明代评论家王世贞认为,元代的散曲就是由宋词而演变过来的。二,〃唐诗〃和“宋词〃都有着空前绝后良好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环境(唐朝国力强盛,文化艺术灿烂,文人、诗人社会地位极高。宋朝商品经济发展至顶峰,娱乐活动丰富,文人地位也相对较高)使其发展并获得巨大成就。然而,不幸的是,元曲却没有那样得天独厚的社会背景。元代在蒙古族的专治下,崇尚武力,注重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民生凋敝。更何况,汉族文人受到极大地歧视和打击。正所谓:〃八娼九儒十丐〃,可见文人社会地位之低下。这样一来,元代文人个人才华和创作空间从各个方面都受到了限制,导致了元曲大家的凤毛麟角,元曲作品的寥寥无几。元曲的文学成就更不消说,怎能及唐诗宋词的十分之一。有明确记载并且收录的唐诗大约有五万余首,诗人近二千多位。宋词也有二万余的数量,一千多位的词人。这样的成就,元曲只能望之兴叹了。三,〃唐诗〃和“宋词〃的艺术魅力已臻绝境(唐诗韵律完美、语言通俗、朗朗上口、意境超绝;宋词言辞优美、音律婉转、沁人心脾)任何一种文学体裁都难以与二者一较长短。更何况〃元曲〃是在继承宋词文学形式的基础上,针对当时社会的种种黑暗,人间的种种凄惨、道德的种种沦丧的历史环境中所创作出来的作品。这样一来就自然而然地限制了作品主旨的广泛性,降低了作品立意的美妙性。元曲的〃十七宫调〃中除了〃道宫唱:飘逸清幽;仙吕宫唱:清新绵邈;双调唱:健捷激袅〃以外,其余的全是悲楚凄凉,忧郁沉重的主旨。再看看张养浩的《山坡羊一潼关怀古》,张可久的《卖花声一怀古》,马致远的《秋思》,以及其他著名文人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以这种叹惋人生、感伤世间、痛斥黑暗的感情为基调的。这怎么比得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超凡境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博大胸襟,”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的美妙意境。另外,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总称。当然,元杂剧在某种程度上要比散曲更具艺术魅力和文学成就。但是,元杂剧更接近于〃戏曲〃,剧本创作尚可划归到〃文学〃一类,与其他文学体裁进行比较。然而,元杂剧的表现形式过于局限化,只限于剧院、剧场、茶楼等演出场地。元杂剧如《窦娥冤》、《汉宫秋》、《倩女幽魂》、《西厢记》等,通过更为全面的表演形式,抒发了作者各种各样的感情,揭示出作者内心的复杂世界,也使得观众心理产生了经久不息的震撼和共鸣。但是,这种文学作品、戏曲形式毕竟不能为社会各个阶层,祖国天下各地的群众服务,文学剧本它是需要演出的,不是看看剧本就能体会得了那种感情的。试想,在兵荒马乱、民生凋敝、荒凉偏僻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条件下,人们还怎么去看戏?即使没有那种情况,妇女、老人怎么去看戏?怎么去体会文学剧本的魅力?然而,〃集无定卷,家家有之〃的唐诗,“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宋词却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的为〃所有百姓〃激励人生,为百姓呐喊一切,可口丫学语的儿童可以体会唐诗宋词,行将就木的老人也可以感受唐诗宋词,这是元杂剧所无法做到的。元曲毕竟是我国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伟大文学产物,它的影响即使没有〃唐诗〃、〃宋词〃那样深远广泛,但亦对后世作出了不可磨灭,非比寻常的贡献。元曲(此处指元杂剧)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戏曲的先河。宋末元初,中国的文艺花坛中有着〃南戏〃、〃北曲〃这两朵争奇斗艳的鲜花。其中〃北曲〃就是指的“元杂剧〃。元杂剧集“金院本〃的舞台艺术和〃诸宫调〃的说唱艺术,凭借着自己独特的〃四折一楔子〃之妙处,使情节变化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又有〃一人主唱〃和〃曲白相生〃的特点,同时注重“角色分工〃、〃舞台艺术〃(配乐、舞蹈、服装等)《都城纪胜》载:“第五盏御酒,独弹琵琶……杂剧人皆打和毕,乐作,群舞,合唱,且舞且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