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相对性突破-利益第三人合同_第1页
合同相对性突破-利益第三人合同_第2页
合同相对性突破-利益第三人合同_第3页
合同相对性突破-利益第三人合同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同相对性突破-第三人利益合同一、合同相对性概述合同相对性源于债的相对性,该规则最早起源于罗马法。在罗马法中被称为“法锁”是指债能够也只能够对债权人和债务人产生拘束力。阿蒂亚.合同法概况[M]阿蒂亚.合同法概况[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相对性规则对现代大陆法系的债法产生了重大影响。《德国民法典》第241条规定:“债权人因债的关系得向债务人请求给付”。《法国民法典》第1134条规定,“依法订立的契约,对于缔约当事人双方具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在英美法中,因为法律上并不存在债的概念及体系,所以大陆法中的“债的相对性”规则在英美法被称为“合同的相对性”其基本内容是:合同项下的权利义务只能赋予给当事人或加在当事人身上,合同只能对合同当事人产生拘束力,而非合同当事人不能诉请强制执行合同。沈达明.英美合同法引论沈达明.英美合同法引论[M]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合同相对性规则包含了极为丰富和复杂的内容,且广泛体现在合同中的各项制度之中,但概括起来,主要包含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王利J王利J明.论合同的相对性[J].中国法学.1996年第4期.(一)主体的相对性所谓主体的相对性,是指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主体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基于合同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具体来说,由于合同关系仅是在特定人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因此,只有合同关系当事人彼此之间才能相互提出请求,与合同关系当事人没有发生合同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第三人,不能依据合同向合同当事人提出请求或者提起诉讼。(二)内容的相对性所谓内容的相对性,是指除法律、合同另有规定以外,只有合同当事人才能享有某个合同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并承担该合同规定的义务,除合同当事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不能主张合同上的权利。在双务合同中,合同内容的相对性还表现在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而因为另一方承担义务才使一方享有权利,权利义务是相互对应的。由于合同内容及于当事人,因此权利人的权利须依赖于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行为才能实现。(三)责任的相对性违约责任是当事人不履行合同债务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债务是责任发生的前提,而责任则是债务人不履行其义务时,国家强制债务人履行债务和承担责任的表现,所以责任与债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由于违约责任以合同债务的存在为前提,而合同债务则主要体现于合同义务之中,合同义务的相对性必然决定合同责任的相对性。二、合同相对性突破的产生原因(一)经济社会的发展合同相对性原则发端于奴隶社会,在封建社会得到发展,盛行于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时期。然而自二十世纪以来,经济生活越来越复杂,其复杂程度是简单商品经济无法比拟的,”无论其交换的数量和质量,还是存在时间和空间,都较以往社会的经济有很大的不同,总的来看,现代社会的经济较之以往是更为复杂化;生产规模急剧扩大,生产技术急剧提高,协作范围日益扩展;交换数量迅猛增长,交换手段不断改进,交换风险不断加大”。郑强:《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0郑强:《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二)交易风险的上升另外,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导致交易风险上升,需要有更周密、更精致的合同制度来降低风险、稳定交易秩序。现代市场经济中各利益主体为谋求利益最大化,竞争日益加剧,正当竞争与不公平竞争并存,市场交易风险急骤上升,利益主体的正当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的维护。有的债务人通过转移财产或怠于行使权利以逃避债务,有的经营者运用利诱威逼手段迫使债务人毁掉与债权人原有的合同,损害债权人利益。为维护市场经营秩序,使经营者有一个准确的交易预期,各国陆续扩张合同的效力,以加强合同的法律约束力,这也是国际上目前合同法发展的一个趋势。在合同对第三人效力的诸多情形中,引人注目的有第三人利益合同、租赁权的物权化等,这些制度的创设和运用,使现代合同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使我们对合同的相对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三、第三人利益合同第三人利益合同,又称利他合同、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为第三人取得债权的合同或向第三人给付的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约定由一方向合同关系外第三人为给付,该第三人即因之取得直接请求给付权利的合同。在第三人利益合同中,依约应向第三人为给付的一方为债务人或约束人;可请求债务人向第三人为给付的一方为债权人、要约人或受约人;可请求债务人向自己为给付的主体,为第三人或受益人。第三人既可为自然人,也可为法人,也并不限于订约时既有之人,即使将来可产生之人如胎儿或设立中的法人亦无不可。并且也不必于订约时确定其人,仅约定可得确定之标准亦可。但第三人在行使权利时应有权利能力。此种合同的法律特征如下王禾।J王禾।J明.论第三人利益合同[J].法制现代化.2002年第00期(1)第三人不是订约当事人,他不必在合同上签字,也不需要通过其代理人参与缔约。(2)利他合同第三人只应享受权利。(3)利他合同中的第三人享有独立的请求权,即第三人尽管只享有权利不负担义务,但一旦由当事人指定为利他合同中的第三人,他就享有独立的请求权。(4)第三人享有的受益权是受合同当事人指定的,只能由特定人享有,不能任意移转和继承。(5)该合同的订立,事先无须通知或征得第三人的同意。如上所述,第三人利益合同虽然比较特殊,然而其并非一个独立的合同类型,也就是说,第三人利益合同并不是与买卖、赠与等相并存的合同类型,而是在普通的合同中加入了“第三人约款”,韩世远:《合同法总论》(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8韩世远:《合同法总论》(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另外,第三人利益合同与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也不尽相同。为进一步界定第三人利益合同,必须阐明其与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的区别,两者适用的规则不一:在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中,仅仅是合同给付履行的方向发生变化,此种变化却并不会产生特殊的规则,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仍然仅仅是发生在合同当事人之间,债务人向第三人给付仅仅作为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形式;而在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第三人是加入到合同关系中,其具有独立的请求权,在债务人不向其履行时,第三人得行使自己的请求权满足其权利的实现。由此可见,其与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仍然在合同相对性原则之内,而第三人利益合同已经构成了相对性原则的突破。学理上的通说认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可分为真正第三人利益合同和不真正第三人利益合同。广义的为第三人之契约,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有使向第三人为给付之权利,而第三人无直接给付请求权之契约,即所谓不真正为第三人之契约。为第三人之契约以使第三人直接独立取得权利为目的,因其为直接,故无须第三人参加契约或为承诺,因其契约直接取得权利。因其为独立,第三人之权利非由债权人继受取得,乃依契约对于债务人取得自己固有之权利。史尚宽:《债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