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化学-《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化学-《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化学-《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化学-《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2.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重点、难点:.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溶液的定义引出溶解性[实验探究](一)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1.溶质种类的影响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一一溶质的种类要保持不变的因素一一温度和水的质量2.温度的影响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一一温度要保持不变的因素一一溶质的种类和水的质量[实验结论]在溶质种类和溶剂的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会升高;当降低温度时,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会降低。[学生讨论]根据刚才探究的结果,请你为溶解度试着下一个定义。[定义](二)溶解度: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的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强调溶解度的四要素:.条件:一定温度.标准:100g溶剂.状态:达到饱和状态.质量: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单位为g课堂练习:.如“在20c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其含义是:进一步分析,还可以获取的信息:溶剂的量为100g,溶质的质量为36g,形成饱和溶液136g。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2,判断20克A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A的溶解度是20克。20c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2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20C时,1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2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20c时,100克水最多可溶解36克氯化钠,则2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三)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温度1七01020304050KNOJq13320.931.645.863985.5

2曲线法[活动天地]绘制溶解度曲线根据上表绘制出溶解度曲线表。[讨论]从溶解度曲线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的活动,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1)溶解度与温度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该溶液是饱和溶液;(2)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3)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能力(溶解度);(4)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钠、氯化俊等。(5)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食盐.(6)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降低。如氢氧化钙等。(7)线上的点表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该溶液是饱和溶液;(8)两条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9)线上方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该溶液是饱和溶液且有该物质未溶解;(10)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对应练习].你发现溶解度曲线的线型有几种类型?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M点的含义是(2)当温度为t1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当温度为t3C时,溶解度最大的是—;C可能表示哪种物质:(4)从B溶液中得到晶体宜采用的方法是(5)除去A中混有的少量B的方法是.(四)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是物质溶解能力的一种表达方式,通常把物质分为(五)气体溶解度气体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如:在0c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即:在101KPa和温度为0c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氮气。[课堂小结]由学生思考发言【板书设计】: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2溶解度: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的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列表法曲线法.溶解度与溶解性.气体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学情分析基于溶液在化学(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只定性地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是不够的,还应定量地认识溶液。本节以溶解度为核心,展开对溶液的定量研究。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知识内容上加深了,研究方法上要求提高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在本节学习中所需的有关直角坐标系中曲线等数学知识,学习已经具备,一般不会造成学习障碍。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对溶解度概念的运用时忽略条件;对问题缺乏科学全面的分析而产生一些模糊或者错误的认识,例如认为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认为增加(或减少)溶剂的量,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也会随之增大(或减少);认为搅拌能使固态物质的溶解加快,也会使其溶解度增大;等等。《物质的溶解性》效果分析本课是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三节新课,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不仅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而且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为了确切地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要应用溶解度的概念及如何准确、形象表示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溶解性和溶解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溶解性是指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的能力,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通常使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溶解度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衡量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一把尺子”,定量地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所能溶解的最大质量。溶解性和溶解度有一定的联系。溶解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例如,通常把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大于1g的,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小于1g的,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叫难溶物质。首先是通过预习学案让学生自主本节课讲了哪些内容。通过学生自主预习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预习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不管是从教学内容还是习题的选择上,我都考虑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但是整节课下来,还是有很多缺点,现对本节课做出反思。首先是学生知识环节,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本节课的整体认识不够,而且不愿意去看书及思考。本环节如果改成让课代表点名学生回答预习学案上的知识点填空,可能效果较好。因为我们的学生都存在一个特点是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是被动地去学习,不愿意思考问题,从本环节也能看出我对学情分析不够。其次,也是我一直都存在的问题,上课都能给学生准备一些习题,也能给时间给学生思考,但是对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的评价力度不够,

没能给学生充分发挥的机会,也没有适当地鼓励学生,这可能也是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思考问题及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再次,由于复习内容较多,虽然本课的重难点都能突破,但是对于学生本身的难点,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分化。我们学生最困难的地方在于溶解度的计算,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也设计了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计算,但是由于时间较紧,本环节没有得到有效的突出。总之,经过本次公开课,让我对我们学生的学情及我个人都进行了深刻反思,也让我对我今后的整个学习进行了改变。我希望经过我的努力能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物质的溶解性》教材分析《物质的溶解性》是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1单元第3节的内容。本节课主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定量研究溶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限度。本节包括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溶解度”部分介绍了物质的溶解度与溶剂和温度的关系说明了物质在一定溶剂和温度下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以此得出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然后,探究溶解度曲线一一包括回执溶解度曲线、分析和应用溶解度曲线、比较溶解度数据表和溶解度曲线的区别、体会列表法和作图法两种数据处理方法的不同作用等,引导学生体检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最后,简单了解气体的溶解度、并结合有关汽水的讨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密切相关。《物质的溶解性》——当堂检测题1.1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度是60g,则()A.硝酸钾的溶解度最小1.1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度是60g,则()A.硝酸钾的溶解度最小C.氯化俊的溶解度最大B.D.食盐的溶解度的最大无法比较溶解的的大小20C,溶液中保持不变的是(

溶剂质量

溶质的溶解度2.将60c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A.溶质质量B.C.溶液质量D.3(2013泰安中考).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50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50c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形成75gA的饱和溶液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c将至20c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

•1020肺40E06070:砸13.5201931.645.863.9F5.5110U8W35.755356K305.5E737/57.84(泰安2014年中考)KNO侨口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出KNO3^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题:图中能表示KNO题:图中能表示KNO籀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2)某兴趣小组做了一下实验:arwk上述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数字序号),将⑤继续冷却至10C,过滤,共可回U^得到KNO3H体一g;TOC\o"1-5"\h\z(3)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通过(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12泰安中考).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⑤(12泰安中考).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0c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10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30c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D.除去甲物质中少量乙物质可采取蒸发的方法1020附1020附2>「工'.《物质的溶解性》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体系-对溶液的认识,进一步学习溶液的内容。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溶液了解差不多。再进一步学习溶解性。本导学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人手一份预习学案,学生拿到导学案首先从“学习目标”上明确了这一课自己要掌握什么?学完一课就可以对照“学习目标”看看自己这一课学得怎么样?导学案中呈现的学习方法,可谓授之以渔,学生根据导学案可以进行自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节省了课堂时间。导学案中的“知识点”都是本课的重难点问题,以前老师要把这些问题在课堂上用课件或小黑板呈现,然后再给学生一段时间思考、讨论。其实我们在短短的45分钟时间里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讨论的时间是不足的。只有学生先认真独立思考才能知道自己已知什么,不知什么。有了充分的思考在讨论的时候他才有话可说,有疑可问。而导学案前置和预习课就给足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本节习题课的预习学案在课前已经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中“知识网络构建”“知识梳理”部分。在第一次上课时,因为还没有尝试过用“自主导引”教学模式进行单元复习,所以在上课时还没有完全打破传统的复习课的授课模式,在知识梳理部分是由老师把知识点的全部呈现给学生,但是课堂气氛相当的沉闷,学生只是对照答案,记答案,老师在不断地展示答案学生在不停地抄写师生互动很少,因此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够顺利完成所有内容。经过组内老师共同商讨和反思,我们对导学案进一步完善和修改,并对教学流程进行详细的梳理。在进行二次教学时,我打破了传统的复习课的授课模式,学习目标还是由老师引入,但在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复习由化学科代表和同学们一起复习,化学科代表给同学们每个组分配复习内容,并随意选择指定组的一位同学来展示答案,一下子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合作探究部分,知识点的呈现不是新授课的简单重复,而是提供相关的材料,通过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逐步得出答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体现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问题能最终解决,使学生会终生难忘。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今后我们要实实在在做好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效果。本节课的优点:1、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叙述明确具体;目标的导向、激励功能发挥到位。.参与状态好。学生精神饱满,态度积极,全体学生投入学习,无游离于学习之外的学生。.参与质量高。学生参与方式多样,做到一对一解决基础目标,小组内解决主要问题;能大胆质疑、补充,发散性思维活跃;有效信息量大。.教师主导作用,教师点拨时机恰,教师点拨质量高。高效课堂在我班推行以来,我明显发现我班学生的胆子大了,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以上只是我对本节课的课后反思,很多东西需要去改进,很多东西需要去学习。《物质的溶解性》课标分析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对《物质的溶解性》提出的标准是: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依据给定的数据制溶解度曲线。通过阅读课标和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溶液的组成和溶解的过程,这都为本节课的教学莫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就应抓住这一有利条件,以学生熟形的和已有的知识为起点提出问题。关于溶解度,学生生可能已经知道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量的,也能想到某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溶解性,但是他们还不知道怎样科学地表示物质的这种溶解性,对“究意有多少因素会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各种因素是怎样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的?”等一系列问题是不清楚的。教学中应当通过提出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