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身心发展第十课_第1页
儿童身心发展第十课_第2页
儿童身心发展第十课_第3页
儿童身心发展第十课_第4页
儿童身心发展第十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arion儿童身心发展10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介绍了男孩女孩很多不同的年龄阶段可以玩的游戏,今天我们会接着讲游戏的部分,但是我们会讲比较大一点的儿童玩的游戏,主要是针对3岁以后的儿童玩的游戏。我们今天先从构建游戏入手,就是建一个楼、需要一个题目的这一类游戏,这种游戏它适合于所有的儿童。这个构建游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儿童可以通过这个游戏去开发区、去扩展很多事情。小孩子们习惯用积木堆一些很高的高楼,然后这些楼因为太高而会倒塌,在儿童的世界里我们经常看见他们玩这样的游戏。随着这些简单游戏和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开发一些比较复杂的游戏,而且在这种构建的游戏当中,孩子可以去构建也可以去摧毁,而且在摧毁的过程中,他自己能够感受到自己在游戏里边儿掌握一定的主动权,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他因此会再发张里面有一些个人意识方面的东西,比如说自尊心或者是一些控制东西的能力。一般来说,小孩子从一岁开始会对积木感兴趣,在最开始他们只是把一块积木堆在另一块积木上面,然后再一次一次的尝试中,他们会尝试把这个积木搭建的越来越高。除了这个积木建的越来越高,他们也会把积木横向纵向的放在桌子上,怎么用积木排成一条线。从孩子18个月到2岁的时候,孩子会对一些其他材质的玩具感兴趣,比如说他们会很有兴趣玩乐高类的玩具。乐高类的游戏除了可以让小孩子发展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可以让小孩子发展创造性的思维的一种游戏。还有一种大小不一、成套的、分很多级别的积木,我们可以把小的套在大的里面,通过玩游戏孩子可以知道可以把一个积木放在一个积木的上面,也可以把一个积木放在另外一个积木的里面,然后所有的积木的游戏可以让他们很好的知道在里面、在外面这个概念,知道玩游戏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才能够把这个游戏玩好。我们知道孩子上学之后,他们会取得一些数学方面的概念,玩这个游戏就可以早早地帮助孩子去开发,数学、思维、逻辑上面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可以让他们在上学之后能够更快地理解一些思维上的能力,所以在家里面很有必要去给孩子准备这样的玩具,去攻他开发学习。比如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会尝试把一个大的积木放在一个小的积木里面,他会发现放不进去。这个时候他会通过不同的尝试然后知道,应该把那个小的放在那个大的里面,这个时候他就明白,什么是逻辑,怎么判断,把哪个放到哪个里面?等孩子再长大一点,他会构建自己的想象力,他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些东西搞到创造出他想象的一些东西。通过开发这些想象力依靠这些玩具,他们可以构造出很多新鲜的东西,比如房子,火车,高楼非常多的东西,都可以在游戏里实现他的想象力。另外这些逻辑方面的能力,也可以开发自己运动方面的能力。我们知道为了玩好这个游戏,有的时候他需要很精确的一些操作,所以孩子在游戏中可以开发他们的手指,让他们学会用手指怎么在游戏中去操作这个积木?有的时候为了不让那个建了高楼坍塌,他们也会想着怎么去移动这个积木,让他更好的去建造下去?玩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知道,为了成功的建造高楼不会坍塌,他需要控制一些自己的手势,他需要去预防一些可能带来倒塌的原因。除了我们刚才说的,玩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知道在上面、在下面这个概念,还可以知道在左边、在右边,在后边、在前边,而这些抽象的概念会为孩子整整的一生服务,我们需要知道很多的方位的概念去知道一些东西。另外这个构建游戏还让孩子心里有一个计划,他会想着我要构造一个东西,然后计划怎么做一步一步的去实现这个构造,所以它也可以去开发孩子去管理东西的能力。比如说孩子要建造一个房子,那他会想:我应该先建立房子的地基部分还是先见你房子的房顶?他必须要思考哪一个在前面、哪一个在后面,怎么样建好这个房子。对于构建游戏来说,那也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构建游戏:有一种构建游戏就是会给孩子提供一个模型,看孩子怎么样做来模仿制造出这个上面画的模型;而另外一种是并没有给出一个模型,就只是一堆积木或者小的零件,按照孩子自己想象的去制造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开发孩子的想象能力。老师讲的这些就是要告诉家长,不管是在家里在托儿所、在幼儿园还是在任何的场所,都要给孩子准备些构建类玩具供他玩儿,因为不只是对孩子来说,有时候我们成年人也会想去玩一些游戏,也会想要通过玩这种构建的游戏去开发我们的想象力。除了这种构建的游戏外,老师还要向大家推荐一种欧洲很流行的一种没有固定的模型的游戏,就是那种自由型的游戏。这个自由型的游戏指的是什么呢?这个游戏不是说家长在家里,或者在幼儿园给孩子指定一些东西,说你现在就玩这个吧!而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好奇心或者是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而去选择去玩什么和怎么玩儿。既然我们已经说了这个游戏不是大人干涉孩子去选择玩什么而是由孩子自己选择,所以说一般情况下在孩子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大人是不会干涉孩子是玩什么、想怎么玩儿的。这个自由的游戏呢有很多的好处。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帮助孩子发展他的自信心,因为我们讲到了大人不会在孩子的游戏中给他造成干涉,他可以自由的选择,在自我选择中他的能力可以得到发挥,可以发展孩子的自信心。除了他能够选择玩什么样的游戏,他能够选择跟谁玩这个的游戏?这种自由的游戏,它可以让孩子更好地去表达自己,同时在玩那种自由游戏的过程中,他还可以学习怎么样去管理自己的情绪,怎么样去抑制自己的冲动。此外自由的游戏还可以帮助孩子刺激他的自理能力的发展。那这种自由的游戏在一开始孩子上幼儿园会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我们都知道在这些儿童活动的场所会放置很多的游戏,而这个自由的游戏的精髓就在于:不是说家长、老师跟孩子说给他指派一个玩具给孩子玩,而是孩子他自己选择玩什么样的游戏、怎么玩儿。然后大人会在旁边发现,孩子在玩这种自己选择的游戏当中,他们会发挥自己很多的想象力,想要按照自己的想要的去玩。在孩子玩游戏自由游戏的过程中家长会发现,他们会建立一个自己的小小的社会。也就是说,一群孩子决定想要去玩一个什么样的游戏,然后在玩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谁是这个孩子们的头儿,然后充当指挥的角色,他会带领其他小朋友去玩儿,按照一只以自己制定的规则,然后每个人有每个人扮演的角色。然后我们会发现孩子会自己去组织去玩这个游戏,每个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玩这种自由的游戏呢我们发现孩子他不仅仅要培养他的自理能力,他不仅仅要培养自己决定一些东西,同时还要培养自己在组织方面的能力。我们刚才也说了这种游戏会让孩子在他们之间自己构造一个小小的社会,他们能够在一起更好的玩耍需要一种组织能力,而往往这种组织能力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难一点的。所以不仅仅是小一点的孩子需要游戏,一般4-6岁的孩子也需要通过这种自由型的游戏去开发他们的组织能力、自理能力。孩子不仅仅去参加集体的自由游戏,有时候孩子一个人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在自己的房间里,去选择自己要玩儿的玩具而不去干涉他。在家里孩子自己一个人玩儿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候他们会倾向于向家长求助:爸爸妈妈,这个我想要怎么办可是我做不到?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在旁边鼓励孩子说:你再试一下,我确定你是可以找到办法的由于这个自由游戏是孩子自己选择而不是家长给他指派的。这个选择的过程也就认定了,我之所以选择这个游戏我就可以成功,但是当他没有获得成功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在旁边鼓励他或者是给他提出一些问题让他整理一下思路,跟孩子说,你应该怎么样思考、怎么样做才能达成目标?简单的总结一下,这个自由的游戏对孩子的发展非常的重要,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家长都应该鼓励孩子去开发他们的自由创造的能力。TOC\o"1-5"\h\z除了这些自由游戏呢,还有一种游戏对孩子的发展非常重要,就是一些象征性的游戏。这个模仿类的游戏就像一些我们玩的过家家类的游戏,比如说我现在要给我的洋娃娃吃饭,我现在要给我的洋娃娃梳头他该起床了。实际上孩子在玩这种过家家模仿类的游戏的时候,是把生活中的场景在这个游戏当中给呈现出来了,比如说爸爸妈妈打电话说我们来给你做顿饭,这些都是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爸爸妈妈相处的场景,孩子在玩这些游戏的时候给展现出来了。

这种模仿类的游戏首先就是模仿父母对孩子做的事情,之后孩子就会开发自己的想象力自己创造出一些新的和自己的娃娃和小伙伴一起过家家的桥段。这种模仿的游戏首先是从自己模仿开始的,之后孩子会去用他自己的想象力去制造出一些其他的场景,有可能在他们过家家的过程中就像表演一个戏剧一样,他有可能去自编、自导、自演一个创造性的场景。刚刚也说了,孩子玩这种过家家的游戏,一开始是他所经历的一些的场景,之后他会通过想象去造出一些场景。这种自编自导的过程,可以通过自己想象把这些场景,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给展现出来的能力,就发展统一起来抽象的能力,让他发展抽象思维。这种模仿游戏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这个游戏不是孩子在2岁之前可以玩的,因为在两个月之前孩子的思维停留在一个很局限的阶段,只有在两岁之后或者更大的时候,才可以去玩这种过家家或者其他模仿的游戏。这个过家家的游戏之所以对孩子来说这么重要,是因为他可以了孩子把一个抽象的东西自编自导自演,可以把自己想象出来的东西成为现实。在之后孩子在上学的时候,玩这个游戏会帮助孩子在一些数字数学上的逻辑理解能力,因为这些数学的东西并不是一个具体实际存在的东西,所以游戏的过程就是帮他们开发这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孩子在玩过家家的时候,一般孩子都是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儿,他会学会怎么样控制自己的姿势、怎么样更好的去表演、怎么样去控制情绪。在玩这个过家家的游戏过程中,孩子要学会他们自己组织,当他们在自编自要自演一个桥段的时候,有可能孩子会说这一次你去扮演一个货车的司机,我扮演一个乘客,我要上车的时候需要打票等等,这些可以让孩子们学会怎么样去导演、怎么样去组织、怎么样去安排、怎么样去给每个人去分配角色。我们也看到孩子玩在这样的游戏中学会怎样跟同伴交流,怎么样用合适的语言才能更好的在一起玩耍而不会起争执,所以这种和同伴一起玩过家家,会让孩子学会如何好好地和同伴一起相处。在这个过家家的游戏过程中,我们知道我们每个人都要扮演一个角色,可是角色之所以说是扮演的,就表示它不是我们生活中真实的身份,所以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可以看到:孩子想要去扮演什么样的人、想去玩什么样的角色,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对这个角色感兴趣等等。我们经常在玩过家家的游戏时候发现,经常有好几个小朋友一起争着扮演老师的角色,然后老师就可以给给其他人分配任务,但是大家仔细想一下,其实这个是有点奇怪的。因为这个时候孩子还没有真正上学,那他为什么会想要扮演老师这个角色呢?对于大人需要注意,他到底还是到底想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相信大家可能会在玩儿的时候感觉到会有惊喜或者会对于家长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不光在玩的内容是什么,就是不要在中途打断孩子。还是他想当一个司机开车对于家长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不光在玩的内容是什么,就是不要在中途打断孩子。还是他想当一个司机开车我们先让他把这一幕表演完,可能等完成之后会有一些交流,管是他在这个游戏当中想要当一个老师给其他人布置很多的作业,孩子开的非常快的司机,再或者他想要在游戏里当一个很凶的爸爸妈妈去训斥自己的孩子,孩子他自己有这个权利去选择自己想要玩儿的角色,家长应该尊重他,让他把这个角色、这个片段在游戏中玩得尽兴。在这种玩过家家的游戏中孩子有时候可能需要一些道具,因为在游戏中孩子不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所以这些道具就会帮助孩子更好的去识别他的身份。比如说我带一把枪就证明我是一个警察,孩子我拿一个小棒就代表我是一个老师,这些道具可以帮助孩子去区分他和他的同伴想要扮演的角色的不同身份。这些道具除了让孩子区分不同的角色,还能让他们更好的去扮演角色,就是说孩子有了这些道具,他就会觉得我自己就是一个老师、就是一个警察。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玩儿这个游戏,我们应该给孩子准备道具,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去买这些道具,家里有时候就有象征意义的东西,比如说一个牌子可能代表一个徽章,一个瓶子代表一个花瓶。家长可以在家里的一个角落准备一个箱子,放一些自己穿过的衣服和鞋子,之后孩子会从箱子里选择不同的衣服去扮演不同的角色。可能在日常生活我们也注意到了,孩子现在还很小就非常渴望穿妈妈的鞋子,那个鞋子对他们来说很大,但是他们就是很有兴趣穿那个鞋子去模仿大人。在玩的过程中孩子非常清楚,这个鞋子不是他的尺寸他穿上非常的大,但是他还是乐此不疲的去玩儿,他知道这个是为他所用的,这个是他的道具而已。他通过使用这个道具扮演这些角色,能够让他有一些情感上的支撑,让他觉得我就是这个扮演的角色,可以在这个过家家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可以自己选择扮演的角色,我自己感觉得到满足了也会增强孩子的信心以及自己做一些决定的能力。有些孩子在玩过家家的过程中,比如孩子说我要当一个警察,那他就会把声音弄得粗壮一些,就好比自己是一个真正的警察说话,这种也是一个模仿的过程,而不是涉及到一个场景而是追求一个细节,从声音上、道具上都追求自己是一个真正的警察那样表演。对家长来说,我们可以观察孩子在玩过家家的过程中,孩子表演的兴趣在哪里,比如说孩子总是扮演一个角色,那我们就可以观察出孩子的兴趣在哪?他的性格特点在哪?为什么他总是喜欢扮演这类的角色呢?可能是他感兴趣,家长可以借此总结孩子的性格、爱好、个人品质等等方面的东西。除了这些个人品质方面的东西,家长可以观察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学会自己穿衣服以及脱衣服,对他来说这也是一个练习穿衣服和脱衣服的过程。对于年龄比较小一点的孩子来说,比如3岁以下的孩子,就可能需要家长或者小伙伴的一些帮助,从而把衣服或者腰带穿到自己的身上;而对于4到5岁的孩子来说,他可以自己把衣服穿在自己的身上而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比如说孩子想要当一个超级英雄,但是他也知道超级英雄总是自己去做很多事情,也有很多的能力,所以他就知道我是超级英雄,我要自己做到这个事情,我不需要别人帮助。作为家长来说,我们就很有必要把一些不用的废弃的东西留着,然后孩子在玩模仿游戏的时候就可能会用到,我们应该鼓励孩子玩这种模仿、过家家的游戏。除了这个过家家这样的模仿类的游戏之外,有时候会看到孩子会喜欢和洋娃娃一起玩耍,这种和洋娃娃一起玩耍的事情,难道只是说只有女孩子才会感兴趣吗?这个和玩洋娃娃一起玩的时间对孩子来说比较长,一般来说是从孩子18个月开始一直到孩子6/7/8岁的时候,孩子还会对这个洋娃娃的游戏保持兴趣。孩子从18个月开始玩洋娃娃,他们开始发展自己模仿,抽象思维的能力,从这时候开始他们才能够具备这种能力,和他们的洋娃娃一起玩耍。对于18个月一直到2岁的孩子来说,这个时候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所以说这个时候他们要玩的这个洋娃娃对他们说一定要非常简单的。在选择玩具的时候非常重要选择,要选择适合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玩的洋娃娃,所以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就是孩子要玩的这个玩具尺寸要合适、不能很大;另外,这个玩具的表情一定要选择微笑的、看起来很热情的;还有,要做成洋娃娃的形象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模仿婴儿的那个模样。从孩子2岁到3岁的时候开始,他们开始真正的发展自己模仿的能力,他们也倾向玩一些自己和洋娃娃一起过家家的游戏。一般来说2到3岁的洋娃娃,会喜欢给洋娃娃打扮,吃东西,但是有时候我们也会看到,他们对待这个洋娃娃会像对待真的孩子一样,去训斥他们或者给他讲一个故事听。总结一下就是说,孩子和洋娃娃一起玩耍就是,习惯于把自己这一天中的一些比较情感充沛的场景,在这个洋娃娃的身上给再现出来。比如说他在某一时刻感到十分开心或者很愤怒,那他就会把这个场景表现在这个洋娃娃身上。作为家长来说,我们就可以观察孩子和洋娃娃之间的互动,比如说有一天孩子对他的洋娃娃非常凶,对洋娃娃讲了很多训斥的话,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去试试了解一下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可以给他提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今天看你对洋娃娃很凶,是不是它今天做错事情了?借此也是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一个机会,这个过程对家长来说,他可能会注意到一些他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一些东西,可能对于家长老师这个是一个很平常的关系,但是对孩子来说这个事情可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或者是情感,在孩子和洋娃娃游戏的过程中,就可以更好的去了解自己的孩子。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应该给孩子选一个怎样的洋娃娃呢?首先我们可以给孩子的是能够睁眼和闭眼的洋娃娃,但是对其他的功能比如说穿衣服、脱衣服、有的甚至喂东西吃,这些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个洋娃娃可以有一些衣服,让孩子在玩儿的过程中可以给她穿衣服,这个也是可以试着满足孩子的。在给孩子选择娃娃的过程中这个尺寸也非常重要,老师看到有些家庭中的爸爸妈妈给孩子选了一些尺寸非常大的玩具,但是这个是不对的,因为如果玩具太大了,对孩子来说这个就不能把它当成是一个能够让孩子宣泄和表达情感的对象,因为这个玩具的尺寸比孩子本身的个头儿还大,她怎么能够真正的把它当成是自己宝宝一样呢?同样,如果给孩子选择的洋娃娃比孩子的尺寸还要大,孩子会在和这个洋娃娃相处的过程中会觉得自己是没有权力的,他不能很好地去控制这个洋娃娃、没办法好好的跟它交流。在孩子3-6岁这个阶段,他们对待这个洋娃娃的过程就会发生一些变化。这时候他们同样很喜欢和洋娃娃一起玩耍,这个时候能他们不仅仅会简单的做一些模仿的东西或者是再现一个自己经历的场景,而是他可能会用其他方式跟那个娃娃有更多的交流,可能更多的是语言上的交流。这个时候孩子会倾向于给这个娃娃讲很多的东西,同时他也可以让这个娃娃讲很多东西,也都是孩子自己在完成这个对话,这个时候我们看到这个过程的玩或者会用到很多语言上的能力,他会自导自演在他和娃娃之间演出一个过家家的场景。这个时候孩子对待这个玩具像真正对待她的朋友一样,他会跟娃娃说今天做了什么,他好像真的是寻求一个听众一样。有的时候孩子还会跟其他小伙伴一起玩儿洋娃娃,在每一个小伙伴跟这个洋娃娃玩儿的过程中都会发生一些活动,通过这样一个形式,孩子也会知道其他小伙伴身上发生的事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很多小伙伴一起玩这个玩具的时候,他们也想要先组织一下,比如我是这个的老师,我是它的司机,他们会想着怎么让这个过家家的游戏更好玩儿,因此就会给每个人都分配一个不同的角色。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经常见女孩子玩这个洋娃娃,玩儿洋娃娃真的就是女孩子的专利吗?想必大家已经知道我的答案了。很多家长不希望给男孩子买洋娃娃这样的玩具,实际上男孩子也非常喜欢玩洋娃娃。其实对于游戏来说,所有的男孩女孩都是一样的,不管是什么性别,他都有权利去玩所有的游戏,其实不应该规定说什么样的游戏适合女孩、什么样的游戏适合男孩。因为对于男孩子来说,他们也需要一个洋娃娃,去倾诉自己的游戏想法、去回忆自己一天发生过的事情。老师之前在幼儿园工作的过一段时间,可以很肯定的告诉大家说,即使是男孩子他们也非常喜欢和洋娃娃一起来玩耍。很多家长会倾向于给男孩子推荐一些适合男孩子玩的玩具,比如说会给孩子买一些超级英雄或者小汽车的玩具,那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这个玩具买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有制定的角色了,比如说超级英雄,那他的这个角色已经被限定了就很难再去开发孩子的想象力了。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超级英雄的玩具,对男孩子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为超级英雄他可以去负责解决一些问题,他可以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让他也给让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给孩子一些力量,比如说孩子在玩一些构建的游戏的时候,建一座大楼要坍塌的时候,他会想象一位超级英雄出场来拯救这一切。但而没有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那就是芭比娃娃。在开始的8-10而没有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那就是芭比娃娃。在开始的8-10岁的孩子。随着社会和用语言跟这个玩具交流的能力。对于我们国家的孩子来说,相信有一个类型的娃娃大家很熟悉,时候这个芭比娃娃主要针对一些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比如说像科技的发展,一些芭比娃娃就能够给3-6岁的小孩子当作第一个玩具。在老师看来,过早的给孩子玩芭比娃娃是不适合的,因为实际上是超过了她这个年龄阶段所能接受的能力范围。我们都知道,芭比娃娃我会经常换一些衣服,而且它的那些构造都是吃比较精细的,可是这个时候的孩子还不具备用自己的手给娃娃换衣服的能力、还太早了。另外大家还能够发现,芭比娃娃其实他表现的是一个成年的女子,有的时候我们会观察到它穿着非常鲜艳的衣服或者还会有胸,真的就是一个成年人的女生的样子,对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能力和这样一个成熟形象的娃娃去交流玩耍,因为这个娃娃表现出来的样子是要比孩子的年龄大得多的。老师建议说我们不要尽早的让孩子接触芭比娃娃这样的玩具,一般等到孩子8岁,9岁,10岁的年龄段开始玩比较好,因为这个玩具的选择应该很好地和孩子的实际年龄结合起来。关于洋娃娃的游戏就讲到这里,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基本上所有孩子都比较喜欢玩的游戏,也就是关于战争类的游戏。现在有一个问题就说,家长应不应该买一些像箭、刀、武器一类的玩具给孩子,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如果我们给孩子玩儿这些武器类的游戏,那会不会让孩子变成一个有暴力倾向的人呢?老师认为是不会的,但并不是说我就可以给孩子买这样的玩具。首先,如果家长给孩子买这些武器类的玩具,并不是说这些玩具就能够挑起一些战争,而且战争有时候是孩子之间造成冲突,是孩子自己产生的而不是这些玩具。老师说家长没有必要刻意的给孩子买一些武器类的玩具,但是我要给孩子一些自由,也就是说如果孩子想玩一些动的、战争的游戏那就让他玩儿。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不管是男孩女孩他们都会享用手里的乐高制造出一把手枪,然后他们尝试用这把手枪去杀死一个人,可以去终结别人的生命。实际上,这种战争的游戏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一定的权力,他的这个本质上和我们刚才讲的模仿本质上有点像,他会让孩子觉得我在游戏里完全是扮演另外一个人的身份,可以借助这个身份做我想做的事情。一般来说这种战争游戏是在孩子3岁左右会对这个游戏感兴趣,通过观察发现一般是男孩子更会被这种游戏所吸引,当然有些女孩也会想要玩这种游戏,去扮演一个英雄或者警察等等。有的时候孩子想玩这种游戏,是因为他们在电影或者电视上看到了有警察去制服歹徒的场景,有时候他们玩这个游戏实际上代表了他们看到这个场景会感到害怕,还有一些是因为他们觉得好玩,他们看到一些警匪片觉得很有趣,所以他们想要自己扮演一下。孩子之所以热衷于玩这种战争类的游戏,比如说是因为他看着电视上或者电影上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他感到害怕,所以他就会渴望在游戏中去玩这个角色,这个时候他扮演一个超级英雄或者警察,然后把这个怪兽或者是歹徒给打倒了,通过这个自导自演的过程他就克服了对这个画面恐惧,他就不用再面对内心的焦虑了。一般这种游戏都是几个小伙伴一起玩耍,很少自己一个人玩这种游戏,同样这种游戏也可以培养孩子怎么样一起去组织、配合去玩好这个游戏。其实这个战争的游戏也是开发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其他的模仿游戏有异曲同工的效果,所以说孩子玩这个游戏也是帮助他们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孩子在玩这种游戏的时候有时候家长总是担心,怕孩子有这种暴力的倾向、怕孩子形成习惯,尤其是男孩子习惯用暴力去解决问题。在孩子玩这种游戏的时候会去制止,那正是这种干预有时候反而会导致孩子会对这些暴力的事情更感到兴趣,因此我们家长不应该去制止孩子,而是应该在孩子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去看他,究竟为什么喜欢玩这个游戏?扮演那个角色?然后看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是不是真的跟小伙伴有这种暴力的倾向?如果这个时候发生冲突的这种行为,应该这个时候家长再去制止。如果在游戏过程中孩子真的造成其他人疼痛或者是不舒服的感觉,那说明孩子不能够很好的区分这个游戏和现实,那家长这个时候就要进行干预。然后提醒孩子说:你忘记了我们是在玩游戏,你可以拿剑跟对方的剑去玩,而不可以拿这个箭直接戳到对方的身上,然后让别人感到疼。因此,孩子在玩这种战争类的游戏的时候是有一些规矩是要遵守的,而且我们之前也提到过的,就是玩游戏的过程中不应该让任何人感到疼、不应该去伤害别人,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如果你真的想拿箭去弄一些东西,让你可以去弄床或者地板或者别的东西,而不能去让其他人感到疼痛和受到伤害。讲到这里我们已经看到了,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有很多选择:他们可以通过积木去玩构建类的游戏,可以去玩模仿类的游戏,可以过家家,还可以玩这种战争类的游戏,也可以去和自己的洋娃娃玩耍,孩子有这么多的游戏可以选择但有时候孩子还会感觉到很无聊。基本上所有的家长都会听到孩子说,我觉得没意思、不知道干什么、觉得很无聊之类的话,对于家长,我们有没有必要感到担心?这个到底代表什么呢?在我们的社会规则中,我们鼓励孩子不许浪费时间,我们一个有事情做,我们不应该感到无聊,但是实际上这么做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给安排了满满的时间表,比如说几点要去上什么样的课,然后要去幼儿园,然后几点要下课,然后再去一个什么班,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等等,而这些对于孩子来说并不都是全部都是很重要的,有时候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太多了。不允许孩子无聊、不允许孩子有时间那就等于不允许孩子有去思考一些东西的时间,这个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可怕的,同时我们也可以说,有时候孩子感觉无聊、无事可做对孩子来说也是有好处的。这意味着孩子在他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就必须要自己去决定做一些事情,这个就是孩子去想一些注意孩子要做一件事情,孩子知道自己要干嘛,他需要一些时间去思考,他需要一些无聊的时间去想自己应该怎么样。对孩子来说这种独处的时间可以让他向内部发掘,也就是说自己喜欢做什么,想学什么,愿意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兴趣爱好在哪里?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是孩子自己决定自己要做什么。对孩子来说很有必要给孩子这个独处的时间,孩子并不需要时时刻刻都和小伙伴在一起,他需要自己想一下我是谁、我想做什么?而且有时候如果孩子从来没有独处的时间,那有一天让孩子独处的时候他会庞然失措,他会突然觉得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为了让孩子能够独处,想一下自己需要什么,自己要玩儿什么?首先我们需要陪伴孩子一起玩耍,这也就是我们上节课讲到的,对于一些小孩子来说需要家长的陪伴,在2岁之前他得到了家长陪伴一起玩耍之后,他才能够自己慢慢的跟自己去玩耍。之后通过和家长一起玩儿的经验,他可以自己去开发一些游戏,他可以在家长身边玩耍而不是时时刻刻和家长一起玩耍。那从这一刻开始孩子可以自己去创造一些东西,自己去玩一些东西,自己去想象一些东西。我们讲一下怎么样开发孩子3到5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游戏?之前讲过一开始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玩耍,之后他们会在父母的旁边玩耍,再之后他可以和小伙伴在一起集体玩耍,对孩子来说在集体里玩耍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从孩子3岁开始,他们就具备了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能力,通过我们观察发现,孩子一开始会跟所有小朋友玩耍,之后他们会跟其中的一两个玩耍。从孩子4-5岁开始,孩子明白了什么叫一个小小的集体,他们会在玩儿的期间,在他们之间构造一个小小的交流的社会,他们不再会只考虑自己想什么,还会放一些精力在其他人身上,看一下别人在做什么?怎么样去尊重别人?他可以去做一些模仿,然后等到他真正游戏的时候他学会了尊重,同样他们还学会了互帮互助,他们会一起商量为了达成一个目标怎么样团结合作。因此在幼儿园,最好是能够给孩子一个,目标,然后让他们去互帮互助,达成这个目标。因此在托儿所孩子幼儿园很有必要给孩子一个共同的目标,好让孩子学会互帮互助,通过玩这样的游戏孩子明白了,有时候并不是一个人就能够完成一件事情,有时候我们需要互帮互助,他们明白了集体的概念,知道了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有时候需要别人的帮助。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给孩子推荐这种集体性的活动,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共同目标、互帮互助,在孩子长大之后,在工作中他们也会比较倾向一些集体的活动,知道怎么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意义,找到自己的价值?我们前面讲的游戏都是一些比较传统意义上的游戏,在现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得不谈那些电子的游戏,比如平板啊,电脑啊,电视啊,手机啊,在今天的社会基本上我们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屏幕,我们不能说我们的孩子在玩的时候能够离开这个屏幕,基本上每个孩子的生活里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屏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今天有很多教育人家想要去研究,这些大大小小的屏幕会对孩子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影响?专家的观点分成对立的两个派,有一部分认为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看一些教育类的电视节目,有时候也能够帮助孩子发展一些能力;但是另一些人认为过多的把时间用来看电视是把时间给浪费掉了。不管怎么说,孩子在两岁之前就暴露在一个屏幕面前都不是一个好主意。我们也看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花越来越多的时间放在电视或其他屏幕的前面,有很多4-6岁的孩子每天超过两小时的时间暴露在屏幕的前面。当我们处在一个屏幕面前的时候,我们就不能通过运动来开发我们的身体,但是孩子在开发长身体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蹦蹦跳跳,去做一些活动,而跑啊、跳啊、蹦啊这些活动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有些家长认为,如果把这个DVD或者是光盘也会开发孩子一些能力,比如去教孩子怎样去理解一些故事,开发孩子的语言或者听力方面的东西,但是不管那个DVD的节目做得有多好,它终归只是一个让孩子被动接受的一个东西,而不是可以跟孩子一起互动的人。我们没有权利去判断这个大大小小屏幕对孩子的影响的问题,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就是,我们不应该让孩子过度地暴露在这个屏幕面前,尤其是暴露在一些不适合他们年龄的节目面前。除了电视之外,基本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平板电脑。对于孩子来说,在面对电视的时候,他们只是被动地去看一些东西,可是在面对平板电脑的时候,孩子有时候也可以互动一些东西。我们知道有些平板电脑上开发出一些适合孩子的应用,然后孩子在需要去指去点,完成游戏动作去更好的通关,这种互动的一些游戏也许对孩子来说是有一些意义的。即使平板电脑也可以去开发孩子的一些能力,我们也不应该去让孩子过多的玩这个平板电脑。为什么不能把孩子放平板面前太久呢?首先第一点就是,看过多的屏幕会对孩子的眼睛造成太多的刺激;另外一个就是说,孩子拿那个平板电脑的时候他已经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有他一旦有了这个屏幕这样的小小的东西,他就可能不再需要小伙伴了。我们刚才也说了这个平板电脑有些时候是对孩子有些帮助的,但是家长一定要在时间上进行控制。比如说我们可以跟孩子说,你可以玩玩这个屏幕了,但是里面玩多长时间能到几点;然后到了那个时间就跟孩子说,可以了,时间到了,你可以明天再接着玩,这个时候就是跟孩子规定有一个起止的时间。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发展很多运动的能力,需要去走去跳,如果他们只是看这个屏幕,那他们的脑部发展会得到一些帮助,但是他的肢体运动方面绝对没有得到满足。在这个世界上的有些国家提议,就是让学校的孩子就用这个平板电脑就可以了,然后铅笔盒其他的问句就都消失了,老师个人认为这个真是非常非常遗憾的。老师已经花了两届课的时间给大家讲这个孩子的游戏的课程,从很小到5/6岁的时候,现在就在于家长怎么去给孩子去推荐什么样的游戏,看看开发孩子哪方面的能力。今天的课程就讲到这了,这是我们的最后一节课了,非常感谢大家听老师讲这10次课程,接下来老师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