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关系管理3-客户终生价值及其管理课件_第1页
客户关系管理3-客户终生价值及其管理课件_第2页
客户关系管理3-客户终生价值及其管理课件_第3页
客户关系管理3-客户终生价值及其管理课件_第4页
客户关系管理3-客户终生价值及其管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客户终生价值及其管理

第3章客户终生价值及其管理2233445566第一节顾客价值理论顾客价值理论7第一节顾客价值理论顾客价值理论7889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顾客价值的驱动因素18顾客价值的驱动因素181919202021212222第二节顾客价值分析与度量23第二节顾客价值分析与度量232424252526262727282829293030313132323333343435353636三、顾客终生价值的组成CLV=CLV1+CLV2+CLV3+CLV4+CLV5+CLV6

37三、顾客终生价值的组成CLV37CLV1:客户初期购买给企业带来的收益;CLV2:以后若干时间内客户重复购买及由于客户提高支出分配为企业所带来的收益;CLV3:交叉销售带来的收益。客户在长时期内倾向于使用一个厂家的更多种产品和服务;38CLV1:客户初期购买给企业带来的收益;38CLV4:由于厂商和客户都知道如何在长期内更有效地相互配合,使得服务成本降低、并能原谅某些失误及提高营销效率所带来的收益;CLV5:客户是公司的一个免费的广告资源,客户向朋友或家人推荐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所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即推荐收益;39CLV4:由于厂商和客户都知道如何在长期内更有效地相互配合,CLV6:随着时间推移,重复购买者或忠诚客户对价格的敏感性降低,不是等到降价或不停地讨价还价才购买所获得的收益40CLV6:随着时间推移,重复购买者或忠诚客户对价格的敏感性降影响客户终生价值各因素分析1.计算的时间长度2.贴现率3.客户的维系率4.产品被提及率5.客户的收入变化6.客户关系的维系成本7.营销费用8.其它41影响客户终生价值各因素分析1.计算的时间长度413.13.3客户终生价值的测量方法与模型3.2第三节客户终生价值的测量方法与模型423.13.3客户终生价值3.2第三节客户终一、测量客户终生价值的方法1.DWYER方法1985年,Jackson把客户分为:永久流失型和暂时流失型。1997年DWYER将Jackson的分类,建立预测模型:适用于永久流失客户的客户保持模型(CustomerRetentionModel)和适用于暂时流失客户的客户转移模型(CustomerMigrationModel)。

2.客户事件预测法利用“客户事件”的概念预测未来的客户终生价值是一般营销领域比较常用的方法43一、测量客户终生价值的方法1.DWYER方法43不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模型一:基于收入的忠诚客户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模型二:基于利润的忠诚客户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模型三:基于利润贡献的忠诚客户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44不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模型一:基于收入的忠诚客不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模型一:基于收入的忠诚客户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CLV是客户终生价值,指一个忠诚客户在若干时期内给企业带来收入的当前值;In表示企业每年从忠诚客户那里获得的收入;r表示贴现率;n表示客户对企业忠诚的年数。45不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模型一:基于收入的忠诚客模型二:基于利润的忠诚客户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CLV是客户终生价值,指一个忠诚客户在若干时期内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当前值;Pr表示企业每年从忠诚客户那里获得的利润;Pr=In-C;C表示企业服务于客户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的分摊及变动成本;r表示贴现率;n表示客户对企业忠诚的年数。不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46模型二:基于利润的忠诚客户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CLV是客户终生模型三:基于利润贡献的忠诚客户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CLV是客户终生价值,指一个忠诚客户在若干时期内给企业带来利润贡献的当前值;R表示企业每年从忠诚客户那里获得的利润贡献;R=In-Cs;Cs指服务客户的直接成本;r表示贴现率;n表示客户对企业忠诚的年数。不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47模型三:基于利润贡献的忠诚客户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CLV是客户案例分析[例3.1]:假设客户与公司保持交易时间n=5,公司最初吸引每个客户的成本Co=¥400,客户第一次购买的产品价格Po=¥2000,公司期望每年从每个客户处增加的收入In=¥500,利率r=9%,每年的直接服务成本Cs=¥10不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48案例分析不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48[例3.1]模型求解采用模型一:

=3975采用模型三:

=350649[例3.1]模型求解采用模型一:49不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例3.2]:假设客户A、客户B与公司保持交易时间均为5年,公司期望每年从客户A处增加的收入为Ina=¥500,从客户B处增加的收入为Inb=¥450,但每年用于客户A的直接服务成本为Csa=¥200,用于B的直接服务成本Csb=¥100采用模型一:

CLVa1=¥1945CLVb1=¥1556采用模型三:

CLVa2=¥1167CLVb2=¥1361.5

50不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例3.2]:假设客户A不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案例分析结论合理选取客户的终生价值模型对客户终生价值评估有很大的影响。而当我们计算客户终生价值时,首先必须确定客户终生价值是来自于客户的收入、利润还是来自于客户对利润的贡献。从此例可以看出,模型三比模型一更能体现不同的客户服务给企业带来的效益的差异,便于企业对不同的客户进行不同的管理。51不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案例分析结论51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1.考虑支出分配的客户终身价值模型CLV是客户终生价值,指一个客户在若干时期内给企业带来利润贡献的当前值;t表示选择分析的时间周期(如一月、一季或一年);r是折现率;T表示企业计划的计算长度(多少个时间周期);Ft是每个时间周期t内客户购买该产品品类的期望频数;Sit是在时间t上的第i个购买周期中客户对某品牌的期望支出份额;Rt是客户在时间t内每笔购买的平均贡献。52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1.考虑支出分配的客户终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2.确定客户支出分配

在这个模型中最关键是如何确定客户的支出分配。要了解客户支出分配,首先必须研究购买变换。购买变换可从两个方面来观察。第一:考虑客户维系。第二:考虑购买转换。所以计算客户终身价值时必须考虑这两个因素,为此用客户购买的转换矩阵表示客户的购买变换。53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2.确定客户支出分配5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设客户每次购买有n个品牌可以选择,其购买转换矩阵如下:

Pij表示客户当前购买品牌i下次购买品牌j的可能性,其中Pii表示品牌i的维系概率。其中:,i=1,2,…,n;j=1,2,…..,n。54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设客户每次购买有n个品牌可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矩阵中最上面一行表示本次购买品牌1的客户下次购买可能发生的品牌转换的情形。P11表示下次仍购买品牌1的可能性,P12表示下次购买品牌2的可能性,以此类推。矩阵中最左面一列表示本次购买各种品牌的客户在下次购买时如何转换到购买品牌1的情形。P21表示本次购买品牌2下次购买品牌1的可能性,P31表示本次购买品牌3下次购买品牌1的可能性,以此类推。有了转换矩阵就能计算出客户的支出分配。

55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矩阵中最上面一行表示本次购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3.

考虑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计算举例[例3.3]:设客户在一次购买中不只选择一个品牌,而是部分选择3个品牌A、B和C。若在最近一个购买周期内的选择是A占60%、B占30%、C占10%,即SA=60%、SB=30%、SC=10%,客户的购买转换矩阵如下:56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3.考虑支出分配的客户终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则在下一个购买周期内:品牌A的支出分配=60%*PAA+30%*PBA+10%*PCA=60%*0.7+30%*0.1+10%*0.25=47.5%品牌B的支出分配=60%*PAB+30%*PBB+10%*PCB=60%*0.2+30%*0.8+10%*0.15=37.5%品牌C的支出分配=60%*PAC+30%*PBC+10%*PCC=60%*0.1+30%*0.1+10%*0.6=15%再用SA=47.50%、SB=37.5%、SC=15%及客户的购买转换矩阵计算出在下个购买周期客户在各个品牌的支出分配。57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则在下一个购买周期内: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例3.4]:用例3.3的转换矩阵,计算品牌A的客户终生价值。设用一年作为分析的时间周期,企业计划的计算长度为2即2年,r=9%,Ft=1表示一年购买一次,客户在每个时间t内每笔购买的平均贡献都一样均为¥500,SA0=60%、SB0=30%、SC0=10%(其中SA0表示客户在t=0时间周期中购买品牌A的支出分配,以此类推)根据SA0、SB0、SC0及转换矩阵,我们可以得到:

SA1=SA0*PAA+SB0*PBA+SC0*PCA=60%*0.7+30%*0.1+10%*0.25=47.5%SB1=SA0*PAB+SB0*PBB+SC0*PCB=60%*0.2+30%*0.8+10%*0.15=37.5%SC1=SA0*PAC+SB0*PBC+SC0*PCC=60%*0.1+30%*0.1+10%*0.6=15%58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例3.4]:用例3.3的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同理得:

SA2=SA1*PAA+SB1*PBA+SC1*PCA=47.5%*0.7+37.5%*0.1+15%*0.25=37.5%SB2=SA1*PAB+SB1*PBB+SC1*PCB=47.5%*0.2+37.5%*0.8+15%*0.15=41.75%SC2=SA1*PAC+SB1*PBC+SC1*PCC=47.5%*0.1+37.5%*0.1+15%*0.6=17.5%得:

CLVA=SA0*R+SA1*R/(1+r)+SA2*R/(1+r)2=675.7 CLVB=SB0*R+SB1*R/(1+r)+SC2*R/(1+r)2=497CLVC=SC0*R+SC1*R/(1+r)+SC2*R/(1+r)2=192.659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59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4.观察客户维系概率的变化对客户终生价值的影响在上例中如果品牌A的维系概率从70%上升到80%,各品牌的客户终生价值是如何变化?则:SA1=53.5%、SB1=31.5%、SC1=15%SA2=49.7%、SB2=32.8%、SC2=17.5%同理可得:CLVA=751,CLVB=432.5,CLVC=192.660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4.观察客户维系概率的变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5.观察客户购买转换变化对客户终生价值的影响在例3.4中,PAA从70%上升到80%,而以前购买品牌C的客户下次购买转换到品牌A的概率PCA从25%上升到30%,转换到品牌B的概率从PCB15%下降到10%,进一步观察品牌A、品牌B、品牌C的客户终生价值的变化。61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5.观察客户购买转换变则:SA1=54%、SB1=31%、SC1=15%SA2=50.8%、SB2=31.7%、SC2=17.5%同理可得:CLVA=761.5,CLVB=425.5,CLVC=192.6当其他品牌转换到品牌A的概率提高,品牌A的客户终生价值将提高;其他品牌转换到品牌B的概率降低,品牌B的客户终生价值会降低。62则:SA1=54%、SB1=31%、SC1=15%62客户终生价值的测量方法与模型综上所述,模型一、模型二及模型三从静态的角度去考虑客户的终生价值,其中模型一、模型三在实际操作中较容易,模型三比模型一更能区分不同的客户对企业的贡献,为企业评估客户资产提供了方便。而基于客户支出分配的模型更从企业与客户的关系紧密程度来讨论客户的终生价值,有效地动态反映客户终生价值,对企业开展客户关系管理更有帮助。63客户终生价值的测量方法与模型综上所述,模型一、模型二及模型三如何提升客户价值64如何提升客户价值64656566666767企业提升客户价值的要点68企业提升客户价值的要点68696970707171727273737474思考练习题1.什么是客户的终生价值?它常有哪些部分组成?2.影响客户终生价值常有哪些因素?它们是怎么影响的?举例说明。3.假设客户与公司保持交易时间n=10年,公司最初吸引每个客户的成本Co=¥500,客户第一次购买的产品价格Po=¥3000,公司期望每年从每个客户处增加的收入In=¥1000,利率r=8%,每年的直接服务成本Cs=¥100,用模型一和模型二分别计算客户的终生价值?4.设客户A、客户B与公司保持交易时间均为10年,公司期望每年从客户A处增加的收入为Ina=¥500,从客户B处增加的收入为Inb=¥550,但每年用于客户A的直接服务成本为Csa=¥200,用于B的直接服务成本Csb=¥300,请用模型一和模型二计算客户A和客户B的终身价值?并分析这两种模型的适用性。

75思考练习题1.什么是客户的终生价值?它常有哪些部分组成?7TheEndofChaperThreeThankyou!TheEndofChaperThreeThanky2.32.43.4

2.1客户关系分类2.22.1客户关系分类772.32.43.42.1客户关2.22.1客户关2.1客户关系分类客户关系的类型类型特征描述基本型销售人员把产品销售出去后就不再与客户接触被动型销售人员把产品销售出去,同意或鼓励客户在遇到问题或有意见时联系企业负责型产品销售完成后,企业及时联系客户,询问产品是否符合客户的要求,有何缺陷或不足,有何意见或建议,以帮助企业不断改进产品,使之更加符合客户需求能动型销售完成后,企业不断联系客户,提供有关改进产品的建议和新产品的信息伙伴型企业不断地协同客户努力,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支持客户的成功,实现共同发展782.1客户关系分类客户关系的类型类型特征描述基本型销售人2.1客户关系分类企业选择客户关系类型示意图792.1客户关系分类企业选择客户关系类型示意图792.42.52.1

2.2静态客户关系与动态客户关系2.32.2静态客户关系与动态客户关系802.42.52.12.2静态客户关系2.32.2静态2.2静态客户关系与动态客户关系客户关系可按其形态的不同,分为两种:静态客户关系:客户满意(CustomerSatisfaction,CS)客户忠诚(CustomerLoyalty,CL)动态客户关系客户满意、客户忠诚和动态客户关系构成本节的研究主要内容。812.2静态客户关系与动态客户关系客户关系可按其形态的不同,2.2.1客户满意(CS)CS指客户对企业以及产品/服务的满意程度;是主观感受,是客户对产品/服务或者对企业的一种情感表现。“期望—实绩模型”1969年,Howard&Sheth的定义;基于预期不一致的CS模型给出的定义;Richard等人提出的综合性的CS模型;PhilipKotler给出CS的另一种定义。美.菲利普(DianeM.Philips)和巴格特尔(HansBaumgartner)采用实验法同时检验过客户期望、产品实绩、期望与实绩之差、客户的正面情感、负面情感与客户满意程度的关系。822.2.1客户满意(CS)CS指客户对企业以及产品/服务的2.2.2客户忠诚(CL)CL指客户坚持重复购买或惠顾自己喜欢的同一品牌的产品和服务,不管环境的影响和市场的作用。CL实际上是一种客户行为的持续性,CL是指客户忠诚于企业的程度。

CL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客户忠诚于企业的意愿;另一种是客户忠诚于企业的行为。

832.2.2客户忠诚(CL)CL指客户坚持重复购买或惠顾自己2.2.3动态客户关系一是从营销管理的角度二是从定量分析的角度三是在对客户关系管理建模时要兼顾公司及客户双方的利益,达到“双赢”的目的,而不是只考虑客户或公司的方面的利益。842.2.3动态客户关系一是从营销管理的角度842.52.12.2

2.3客户满意度指数模型2.42.3客户满意度指数模型852.52.12.22.3客户满意2.42.3客户满2.3客户满意度指数模型客户满意度指数(CSI):首先是由设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的国家质量研究中心和美国质量协会共同发起,并研究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评定产品或服务质量,运用计量经济模型计算出测评结果的一种科学的质量评定方法。

模型基于顾客满意度同顾客在接受服务前的期望和在接受服务中及接受服务后的感受有密切关系,此外,顾客满意程度的高低将会导致两种基木结果:顾客抱怨和顾客忠诚。862.3客户满意度指数模型客户满意度指数(CSI):首先是2.3客户满意度指数模型(续)6个潜在变量及其因果关系构成预期质量感知质量感知价格顾客满意度顾客报怨顾客忠诚度872.3客户满意度指数模型(续)6个潜在变量及其因果关系构2.3客户满意度指数模型(续)客户(顾客)满意度指数(CSI)模型882.3客户满意度指数模型(续)客户(顾客)满意度指数(C2.12.22.32.4客户忠诚分析

2.52.4客户忠诚分析892.12.22.32.4客户忠2.52.4客户忠诚分2.4.1客户忠诚类型分析垄断忠诚惰性忠诚价格忠诚激励忠诚超值忠诚902.4.1客户忠诚类型分析垄断忠诚902.4.2分析超值忠诚的行为(1)客户关系的持久性,表现在时间和联系的持续性。(2)客户花在企业的消费金额提高,表现在正加钱包份额,增加交叉销售。(3)客户对企业有很深的感情,非常愿意购买企业的产品,自觉地为企业作正面宣传,不会总是等到打折时才购买,对企业的满意度很高。912.4.2分析超值忠诚的行为(1)客户关系的持久性,表现在2.4.3客户忠诚度的指标体系购买持续期A11购买频率A12购买频率变化趋势A13钱包份额A21客户满意度A34购买自愿程度A33交叉销售A22产品被提及率A31对价格敏感性A32关系的持久性A1消费金额A2情感因素A3客户忠诚度A922.4.3客户忠诚度的指标体系购买持续期A11购买频率2.22.32.42.5客户满意与客户忠诚关系分析2.12.5客户满意与客户忠诚关系分析932.22.32.42.5客户满意与2.12.5客户满2.5.1客户满意与客户忠诚关系的静态分析分类描述满意度忠诚度优质服务质量客户愉悦不确定优良的服务质量客户满意不确定可接受的服务质量客户满意不确定难以接受的服务质量客户不满意不确定942.5.1客户满意与客户忠诚关系的静态分析分类描述满意度忠诚2.5.2客户满意与客户忠诚关系的动态分析设客户忠诚度为L(Loyalty),客户满意度为S(Satisfaction),约束条件为O(OccasionalFactors),则客户忠诚与客户满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式(2.1)来表示:(2.1)

当不存在约束条件,即时(这是一种研究需要的假设,事实上并不存在),式(2.1)变成如下所示:(2.2)

因此,根据约束条件的存在与否,可以把客户满意与客户忠诚的关系分成两种情况来加以讨论。952.5.2客户满意与客户忠诚关系的动态分析设客户忠诚度为L(2.5.2客户满意与客户忠诚关系的动态分析1.无随机因素情况下的客户满意与忠诚关系客户满意水平与客户保持率及向其他客户推荐所接受过的产品/服务的程度(客户忠诚度)之间并不总是强相关关系。962.5.2客户满意与客户忠诚关系的动态分析1.无随机因素情况2.5.2客户满意与客户忠诚关系的动态分析2.存在随机因素情况下的客户满意与忠诚的关系在随机因素情况存在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情况如此),由式(2.1)可以看出,客户忠诚不但取决于产品/服务质量水平,还取决于随机因素的影响。随机因素主要指企业无法控制的影响客户感知产品/服务质量和客户忠诚的因素。主要包括约束问题、服务补救问题、竞争对手价格和其他诱惑。种类繁多的随机因素的存在,无疑加大了产品/服务提供者培养客户忠诚的难度。972.5.2客户满意与客户忠诚关系的动态分析2.存在随机因素情思考练习题1.客户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及其特征?企业如何选择客户关系类型?2.谈谈你对客户满意与客户忠诚定义的理解及认识。3.客户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包括哪些潜在变量及其因果关系构成?试举例说明。4.结合自身体会分析与客户忠诚有关的客户心理因素和购买行为。5.结合实际分别进行客户满意与客户忠诚关系的静态和动态分析。98思考练习题1.客户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及其特征?企业如何选择TheEndofChaperTwoThankyou!TheEndofChaperTwoThankyou第3章客户终生价值及其管理

第3章客户终生价值及其管理10121023103410451056第一节顾客价值理论顾客价值理论106第一节顾客价值理论顾客价值理论7107810891091011011111121121311314114151151611617顾客价值的驱动因素117顾客价值的驱动因素1811819119201202112122第二节顾客价值分析与度量122第二节顾客价值分析与度量2312324124251252612627127281282912930130311313213233133341343513536三、顾客终生价值的组成CLV=CLV1+CLV2+CLV3+CLV4+CLV5+CLV6

136三、顾客终生价值的组成CLV37CLV1:客户初期购买给企业带来的收益;CLV2:以后若干时间内客户重复购买及由于客户提高支出分配为企业所带来的收益;CLV3:交叉销售带来的收益。客户在长时期内倾向于使用一个厂家的更多种产品和服务;137CLV1:客户初期购买给企业带来的收益;38CLV4:由于厂商和客户都知道如何在长期内更有效地相互配合,使得服务成本降低、并能原谅某些失误及提高营销效率所带来的收益;CLV5:客户是公司的一个免费的广告资源,客户向朋友或家人推荐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所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即推荐收益;138CLV4:由于厂商和客户都知道如何在长期内更有效地相互配合,CLV6:随着时间推移,重复购买者或忠诚客户对价格的敏感性降低,不是等到降价或不停地讨价还价才购买所获得的收益139CLV6:随着时间推移,重复购买者或忠诚客户对价格的敏感性降影响客户终生价值各因素分析1.计算的时间长度2.贴现率3.客户的维系率4.产品被提及率5.客户的收入变化6.客户关系的维系成本7.营销费用8.其它140影响客户终生价值各因素分析1.计算的时间长度413.13.3客户终生价值的测量方法与模型3.2第三节客户终生价值的测量方法与模型1413.13.3客户终生价值3.2第三节客户终一、测量客户终生价值的方法1.DWYER方法1985年,Jackson把客户分为:永久流失型和暂时流失型。1997年DWYER将Jackson的分类,建立预测模型:适用于永久流失客户的客户保持模型(CustomerRetentionModel)和适用于暂时流失客户的客户转移模型(CustomerMigrationModel)。

2.客户事件预测法利用“客户事件”的概念预测未来的客户终生价值是一般营销领域比较常用的方法142一、测量客户终生价值的方法1.DWYER方法43不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模型一:基于收入的忠诚客户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模型二:基于利润的忠诚客户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模型三:基于利润贡献的忠诚客户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143不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模型一:基于收入的忠诚客不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模型一:基于收入的忠诚客户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CLV是客户终生价值,指一个忠诚客户在若干时期内给企业带来收入的当前值;In表示企业每年从忠诚客户那里获得的收入;r表示贴现率;n表示客户对企业忠诚的年数。144不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模型一:基于收入的忠诚客模型二:基于利润的忠诚客户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CLV是客户终生价值,指一个忠诚客户在若干时期内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当前值;Pr表示企业每年从忠诚客户那里获得的利润;Pr=In-C;C表示企业服务于客户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的分摊及变动成本;r表示贴现率;n表示客户对企业忠诚的年数。不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145模型二:基于利润的忠诚客户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CLV是客户终生模型三:基于利润贡献的忠诚客户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CLV是客户终生价值,指一个忠诚客户在若干时期内给企业带来利润贡献的当前值;R表示企业每年从忠诚客户那里获得的利润贡献;R=In-Cs;Cs指服务客户的直接成本;r表示贴现率;n表示客户对企业忠诚的年数。不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146模型三:基于利润贡献的忠诚客户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CLV是客户案例分析[例3.1]:假设客户与公司保持交易时间n=5,公司最初吸引每个客户的成本Co=¥400,客户第一次购买的产品价格Po=¥2000,公司期望每年从每个客户处增加的收入In=¥500,利率r=9%,每年的直接服务成本Cs=¥10不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147案例分析不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48[例3.1]模型求解采用模型一:

=3975采用模型三:

=3506148[例3.1]模型求解采用模型一:49不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例3.2]:假设客户A、客户B与公司保持交易时间均为5年,公司期望每年从客户A处增加的收入为Ina=¥500,从客户B处增加的收入为Inb=¥450,但每年用于客户A的直接服务成本为Csa=¥200,用于B的直接服务成本Csb=¥100采用模型一:

CLVa1=¥1945CLVb1=¥1556采用模型三:

CLVa2=¥1167CLVb2=¥1361.5

149不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例3.2]:假设客户A不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案例分析结论合理选取客户的终生价值模型对客户终生价值评估有很大的影响。而当我们计算客户终生价值时,首先必须确定客户终生价值是来自于客户的收入、利润还是来自于客户对利润的贡献。从此例可以看出,模型三比模型一更能体现不同的客户服务给企业带来的效益的差异,便于企业对不同的客户进行不同的管理。150不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案例分析结论51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1.考虑支出分配的客户终身价值模型CLV是客户终生价值,指一个客户在若干时期内给企业带来利润贡献的当前值;t表示选择分析的时间周期(如一月、一季或一年);r是折现率;T表示企业计划的计算长度(多少个时间周期);Ft是每个时间周期t内客户购买该产品品类的期望频数;Sit是在时间t上的第i个购买周期中客户对某品牌的期望支出份额;Rt是客户在时间t内每笔购买的平均贡献。151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1.考虑支出分配的客户终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2.确定客户支出分配

在这个模型中最关键是如何确定客户的支出分配。要了解客户支出分配,首先必须研究购买变换。购买变换可从两个方面来观察。第一:考虑客户维系。第二:考虑购买转换。所以计算客户终身价值时必须考虑这两个因素,为此用客户购买的转换矩阵表示客户的购买变换。152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2.确定客户支出分配5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设客户每次购买有n个品牌可以选择,其购买转换矩阵如下:

Pij表示客户当前购买品牌i下次购买品牌j的可能性,其中Pii表示品牌i的维系概率。其中:,i=1,2,…,n;j=1,2,…..,n。153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设客户每次购买有n个品牌可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矩阵中最上面一行表示本次购买品牌1的客户下次购买可能发生的品牌转换的情形。P11表示下次仍购买品牌1的可能性,P12表示下次购买品牌2的可能性,以此类推。矩阵中最左面一列表示本次购买各种品牌的客户在下次购买时如何转换到购买品牌1的情形。P21表示本次购买品牌2下次购买品牌1的可能性,P31表示本次购买品牌3下次购买品牌1的可能性,以此类推。有了转换矩阵就能计算出客户的支出分配。

154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矩阵中最上面一行表示本次购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3.

考虑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计算举例[例3.3]:设客户在一次购买中不只选择一个品牌,而是部分选择3个品牌A、B和C。若在最近一个购买周期内的选择是A占60%、B占30%、C占10%,即SA=60%、SB=30%、SC=10%,客户的购买转换矩阵如下:155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3.考虑支出分配的客户终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则在下一个购买周期内:品牌A的支出分配=60%*PAA+30%*PBA+10%*PCA=60%*0.7+30%*0.1+10%*0.25=47.5%品牌B的支出分配=60%*PAB+30%*PBB+10%*PCB=60%*0.2+30%*0.8+10%*0.15=37.5%品牌C的支出分配=60%*PAC+30%*PBC+10%*PCC=60%*0.1+30%*0.1+10%*0.6=15%再用SA=47.50%、SB=37.5%、SC=15%及客户的购买转换矩阵计算出在下个购买周期客户在各个品牌的支出分配。156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则在下一个购买周期内: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例3.4]:用例3.3的转换矩阵,计算品牌A的客户终生价值。设用一年作为分析的时间周期,企业计划的计算长度为2即2年,r=9%,Ft=1表示一年购买一次,客户在每个时间t内每笔购买的平均贡献都一样均为¥500,SA0=60%、SB0=30%、SC0=10%(其中SA0表示客户在t=0时间周期中购买品牌A的支出分配,以此类推)根据SA0、SB0、SC0及转换矩阵,我们可以得到:

SA1=SA0*PAA+SB0*PBA+SC0*PCA=60%*0.7+30%*0.1+10%*0.25=47.5%SB1=SA0*PAB+SB0*PBB+SC0*PCB=60%*0.2+30%*0.8+10%*0.15=37.5%SC1=SA0*PAC+SB0*PBC+SC0*PCC=60%*0.1+30%*0.1+10%*0.6=15%157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例3.4]:用例3.3的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同理得:

SA2=SA1*PAA+SB1*PBA+SC1*PCA=47.5%*0.7+37.5%*0.1+15%*0.25=37.5%SB2=SA1*PAB+SB1*PBB+SC1*PCB=47.5%*0.2+37.5%*0.8+15%*0.15=41.75%SC2=SA1*PAC+SB1*PBC+SC1*PCC=47.5%*0.1+37.5%*0.1+15%*0.6=17.5%得:

CLVA=SA0*R+SA1*R/(1+r)+SA2*R/(1+r)2=675.7 CLVB=SB0*R+SB1*R/(1+r)+SC2*R/(1+r)2=497CLVC=SC0*R+SC1*R/(1+r)+SC2*R/(1+r)2=192.6158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59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4.观察客户维系概率的变化对客户终生价值的影响在上例中如果品牌A的维系概率从70%上升到80%,各品牌的客户终生价值是如何变化?则:SA1=53.5%、SB1=31.5%、SC1=15%SA2=49.7%、SB2=32.8%、SC2=17.5%同理可得:CLVA=751,CLVB=432.5,CLVC=192.6159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4.观察客户维系概率的变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5.观察客户购买转换变化对客户终生价值的影响在例3.4中,PAA从70%上升到80%,而以前购买品牌C的客户下次购买转换到品牌A的概率PCA从25%上升到30%,转换到品牌B的概率从PCB15%下降到10%,进一步观察品牌A、品牌B、品牌C的客户终生价值的变化。160考虑客户支出分配的客户终生价值模型5.观察客户购买转换变则:SA1=54%、SB1=31%、SC1=15%SA2=50.8%、SB2=31.7%、SC2=17.5%同理可得:CLVA=761.5,CLVB=425.5,CLVC=192.6当其他品牌转换到品牌A的概率提高,品牌A的客户终生价值将提高;其他品牌转换到品牌B的概率降低,品牌B的客户终生价值会降低。161则:SA1=54%、SB1=31%、SC1=15%62客户终生价值的测量方法与模型综上所述,模型一、模型二及模型三从静态的角度去考虑客户的终生价值,其中模型一、模型三在实际操作中较容易,模型三比模型一更能区分不同的客户对企业的贡献,为企业评估客户资产提供了方便。而基于客户支出分配的模型更从企业与客户的关系紧密程度来讨论客户的终生价值,有效地动态反映客户终生价值,对企业开展客户关系管理更有帮助。162客户终生价值的测量方法与模型综上所述,模型一、模型二及模型三如何提升客户价值163如何提升客户价值64164651656616667企业提升客户价值的要点167企业提升客户价值的要点68168691697017071171721727317374思考练习题1.什么是客户的终生价值?它常有哪些部分组成?2.影响客户终生价值常有哪些因素?它们是怎么影响的?举例说明。3.假设客户与公司保持交易时间n=10年,公司最初吸引每个客户的成本Co=¥500,客户第一次购买的产品价格Po=¥3000,公司期望每年从每个客户处增加的收入In=¥1000,利率r=8%,每年的直接服务成本Cs=¥100,用模型一和模型二分别计算客户的终生价值?4.设客户A、客户B与公司保持交易时间均为10年,公司期望每年从客户A处增加的收入为Ina=¥500,从客户B处增加的收入为Inb=¥550,但每年用于客户A的直接服务成本为Csa=¥200,用于B的直接服务成本Csb=¥300,请用模型一和模型二计算客户A和客户B的终身价值?并分析这两种模型的适用性。

174思考练习题1.什么是客户的终生价值?它常有哪些部分组成?7TheEndofChaperThreeThankyou!TheEndofChaperThreeThanky2.32.43.4

2.1客户关系分类2.22.1客户关系分类1762.32.43.42.1客户关2.22.1客户关2.1客户关系分类客户关系的类型类型特征描述基本型销售人员把产品销售出去后就不再与客户接触被动型销售人员把产品销售出去,同意或鼓励客户在遇到问题或有意见时联系企业负责型产品销售完成后,企业及时联系客户,询问产品是否符合客户的要求,有何缺陷或不足,有何意见或建议,以帮助企业不断改进产品,使之更加符合客户需求能动型销售完成后,企业不断联系客户,提供有关改进产品的建议和新产品的信息伙伴型企业不断地协同客户努力,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支持客户的成功,实现共同发展1772.1客户关系分类客户关系的类型类型特征描述基本型销售人2.1客户关系分类企业选择客户关系类型示意图1782.1客户关系分类企业选择客户关系类型示意图792.42.52.1

2.2静态客户关系与动态客户关系2.32.2静态客户关系与动态客户关系1792.42.52.12.2静态客户关系2.32.2静态2.2静态客户关系与动态客户关系客户关系可按其形态的不同,分为两种:静态客户关系:客户满意(CustomerSatisfaction,CS)客户忠诚(CustomerLoyalty,CL)动态客户关系客户满意、客户忠诚和动态客户关系构成本节的研究主要内容。1802.2静态客户关系与动态客户关系客户关系可按其形态的不同,2.2.1客户满意(CS)CS指客户对企业以及产品/服务的满意程度;是主观感受,是客户对产品/服务或者对企业的一种情感表现。“期望—实绩模型”1969年,Howard&Sheth的定义;基于预期不一致的CS模型给出的定义;Richard等人提出的综合性的CS模型;PhilipKotler给出CS的另一种定义。美.菲利普(DianeM.Philips)和巴格特尔(HansBaumgartner)采用实验法同时检验过客户期望、产品实绩、期望与实绩之差、客户的正面情感、负面情感与客户满意程度的关系。1812.2.1客户满意(CS)CS指客户对企业以及产品/服务的2.2.2客户忠诚(CL)CL指客户坚持重复购买或惠顾自己喜欢的同一品牌的产品和服务,不管环境的影响和市场的作用。CL实际上是一种客户行为的持续性,CL是指客户忠诚于企业的程度。

CL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客户忠诚于企业的意愿;另一种是客户忠诚于企业的行为。

1822.2.2客户忠诚(CL)CL指客户坚持重复购买或惠顾自己2.2.3动态客户关系一是从营销管理的角度二是从定量分析的角度三是在对客户关系管理建模时要兼顾公司及客户双方的利益,达到“双赢”的目的,而不是只考虑客户或公司的方面的利益。1832.2.3动态客户关系一是从营销管理的角度842.52.12.2

2.3客户满意度指数模型2.42.3客户满意度指数模型1842.52.12.22.3客户满意2.42.3客户满2.3客户满意度指数模型客户满意度指数(CSI):首先是由设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的国家质量研究中心和美国质量协会共同发起,并研究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评定产品或服务质量,运用计量经济模型计算出测评结果的一种科学的质量评定方法。

模型基于顾客满意度同顾客在接受服务前的期望和在接受服务中及接受服务后的感受有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