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培训课件:人体损伤伤残等级总体原则的理解与把握_第1页
保险行业培训课件:人体损伤伤残等级总体原则的理解与把握_第2页
保险行业培训课件:人体损伤伤残等级总体原则的理解与把握_第3页
保险行业培训课件:人体损伤伤残等级总体原则的理解与把握_第4页
保险行业培训课件:人体损伤伤残等级总体原则的理解与把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人:徐长苗情况简介:

现为杭州华硕司法鉴定中心主任(机构负责人、学科带头人)、主任法医师、兼职教授、国家CMA、CNAS评审员。

曾先后担任过:杭州市公安局法医室主任、杭州市公安局刑科所付所长、杭州市公安局初、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委、杭州市公安局高级教官、杭州市反恐专家组成员、浙江中医药大学和浙江警官学院法医学兼职教授、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授、浙江省公安厅刑事技术专家组成员、浙江省和杭州市医疗事故专家鉴定库成员、浙江法学会理事、浙江省质量控制协会理事、中国法医学会“病理和临床”专业组委员、中国公安部专家库成员、《中国司法鉴定》杂志常务理事、浙江省司法鉴定协会常务理事(病理专业组副组委)、浙江省禁毒协会理事。原浙江迪安司法鉴定中心主任(机构负责人)。

从事各类刑、民事案件勘验数千起,包括尸体检验鉴定、重特大杀人案件现场勘验(其中:包括震惊中、外的千岛湖3.31重特大杀人、抢劫、纵火案件)等。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编著、合著法医病理学、法医昆虫学等著作8部。主讲人:徐长苗情况简介:1(新)《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2016)

使用中相关原则的总体理解与把握

(杭州华硕司法鉴定中心)徐长苗

(新)《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2016)

2

二院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以下简称分级),进一步严格规范了司法鉴定的执业活动。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标准,是评定人身伤害导致的残疾程度、确定相应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与公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我国现行有效的人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标准有多个,即分别由“劳动人事、卫生、交通、保险、军队”等部门依据职能制定,仅适用领域、对象和承担的社会功能不同。因此,确定伤残等级的规则和尺度也不尽相同。

实践中,同一个伤残事项由于鉴定标准不同,而得出伤残等级不同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还存在较大差距,不仅导致司法鉴定标准适用混乱,办案机关无所适从,而且也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的甚至会产生新的矛盾纠纷,对社会稳定和司法权威性产生负面影响。二院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3

为切实改变这一状况,自200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颁布施行以来,司法部作为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的牵头单位和司法鉴定主管部门,就开始推动统一人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标准的工作。2013年《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用于确定人体损伤程度,主要适用于刑事诉讼活动)已正式颁布施行。现出台与其高度关联、相互配套的“人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标准”日益迫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求,2016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统一鉴定标准的改革任务。司法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组织专家反复修改完善并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2016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以公告形式发布《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自201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为切实改变这一状况,自2005年《全国人民代表4

对新出台《新伤残程度分级标准》总体原则的理解与把握: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的“原则、方法、内容和等级划分”。本标准适用于人身损害致残程度等级鉴定。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发布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GB/T16180-2014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31147人身损害护理依赖程度评定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对新出台《新伤残程度分级标准》总体原则的理解与把握:53术语和定义3.1损伤各种因素造成的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和/或功能障碍。3.2残疾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或者功能障碍,以及个体在现代临床医疗条件下难以恢复的生活、工作、社会活动能力不同程度的降低或者丧失。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4

总则》4.1鉴定原则应以损伤治疗后果或者结局为依据,客观评价组织器官缺失和/或功能障碍程度,科学分析损伤与残疾之间的因果关系,实事求是地进行鉴定。受伤人员符合两处以上致残程度等级者,鉴定意见中应该分别写明各处的致残程度等级。3术语和定义64.2鉴定时机应在原发性损伤及其与之确有关联的并发症治疗终结或者临床治疗效果稳定后进行鉴定。4.3伤病关系处理当损伤与原有伤、病共存时,应分析损伤与残疾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损伤在残疾后果中的作用力大小确定因果关系的不同形式,可依次分别表述为:完全作用、主要作用、同等作用、次要作用、轻微作用、没有作用。除损伤"没有作用"以外,均应按照实际残情鉴定致残程度等级,同时说明损伤与残疾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判定损伤"没有作用"的,不应进行致残程度鉴定。4.4致残等级划分本标准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划分为10个等级,从一级(人体致残率100%)到十级(人体致残率10%),每级致残率相差10%。致残程度等级划分依据见附录A。4.5判断依据依据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护理的依赖程度,适当考虑由于残疾引起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因素影响,综合判定致残程度等级。[2]

4.2鉴定时机7附: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6附则》6.1遇有本标准致残程度分级系列中未列入的致残情形,可根据残疾的实际情况,依据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并比照最相似等级的条款,确定其致残程度等级。6.2同一部位和性质的残疾,不应采用本标准条款两条以上或者同一条款两次以上进行鉴定。6.3本标准中四肢大关节是指”肩、肘、腕、髋、膝、踝”六大关节。6.4本标准中牙齿折断是指冠折1/2以上,或者牙齿部分缺失致牙髓腔暴露。6.5移植、再植或者再造成活组织器官的损伤,应根据实际后遗功能障碍程度参照相应分级条款进行致残程度等级鉴定。附: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6附则》86.6

永久性植入式假体(如颅骨修补材料、种植牙、人工支架等)损坏引起的功能障碍可参照相应分级条款进行致残程度等级鉴定。6.7本标准中四肢重要神经是指:臂丛及其分支神经(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肌皮神经等)和腰骶丛及其分支神经(包括坐骨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等)。6.8本标准中四肢重要血管是指与四肢重要神经伴行的同名动、静脉。6.9精神分裂症或者心境障碍等内源性疾病不是外界致伤因素直接作用所致,不宜作为致残程度等级鉴定的依据。但应对外界致伤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说明。6.10本标准所指未成年人是指年龄未满18周岁者。6.11本标准中涉及面部瘢痕致残程度需测量长度或者面积的数值时,0~6周岁者按标准规定值50%计;7~14周岁者按80%计。6.12本标准中凡涉及数量、部位规定时,注明"以上"、"以下"者,均包含本数(有特别说明的除外)。6.6永久性植入式假体(如颅骨修补材料、种植牙、人工支架等9

《新标准分级》适用于人身损害致残程度等级鉴定。对于如何进一步处理好现行有效的其他同类鉴定标准与分级的关系,司法部将积极商有关部门加以解决。目前,有关部门表示,将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有关要求,适时启动《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的废止程序,这无疑将对进一步推动统一全国范围和各领域的人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分级制定工作前后历时十余年,经过反复修改、精心打磨,凝聚了一代法医临床司法鉴定理论界和实务界专家的心血,与现行其他同类鉴定标准相比,《新标准分级》对残疾情形的覆盖更为全面、对残疾等级的划分相对合理,适用范围更加广泛,能够应对日益复杂的各类人体损伤情况,且更加细化、更具有操作性。《新标准分级》适用于人身损害致残程度等级鉴定。对于10《新标准分级》分为正文与附录两部分:

正文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致残程度分级和附则,根据损伤后人体功能丧失比将伤残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十级,一级为人体功能丧失100%,十级为10%,每级之间相差10%。附录:主要是对致残程度等级划分依据、器官功能分级判定基准和常用鉴定技术和方法的说明。《新标准分级》分为正文与附录两部分:11

分级主要把握五个方面的原则或特点:

关联性。尽量保持与现行其他同类鉴定标准之间的平衡、关联和一致;

规范性。充分吸收和借鉴现代临床医学和法医学的研究成果,确保司法鉴定意见的科学性、可靠性与规范性;

科学性。客观评估残情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在肢体大关节以及手功能评价方面,适当考虑其是否处于功能位的因素,有助于促进法医学界对该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进一步研究;

实用性。尽可能采用量化指标,明确分度、分级和分期,难以用数字做出规定,也不能用分度、分级或者分期来界定的,则加以适当的限制性条件;

先进性。摒弃了一些现行鉴定标准中与临床医学发展显然不相适应的分级、分期以及诊断、评价方法,有助于对被鉴定人实施必要的临床医学检查以及检查结果的采用。

12

为确保法医临床司法鉴定人、法院法官和司法技术辅助人员、(保险理赔人员)等准确理解、适用并严格执行《新标准分级》。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将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局编写《〈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适用指南》,对分级具体条款进行权威解读。

近日,司法部专门印发通知,对法医临床司法鉴定人培训工作做出部署,要求各地在分级正式施行前,完成对现有法医临床司法鉴定人的全员培训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司法鉴定人暂停执业资格,多次培训考核仍不合格的注销执业资格。

自2017年1月1日起,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将依据《新标准分级》,对申请从事法医临床司法鉴定的人员进行能力考评,具备相应能力的才能授予其执业资格。为确保法医临床司法鉴定人、法院法官和司法技术13

统一鉴定标准,是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规范鉴定活动、提高鉴定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信分级的颁布施行,将会对进一步严格规范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执业活动、有效遏制和减少重复鉴定发挥积极作用。保险行业培训课件:人体损伤伤残等级总体原则的理解与把握14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以下简称《新标准》)已于日前正式发布。如何准确适用《新标准》,无疑成为广大司法鉴定人高度关注的问题。

法医学技术鉴定标准中的总则,对标准条款的准确理解往往具有提纲挈领、统揽全局的重要作用。

附则,对诸多分级条款的应用则起着关键的指引作用。

在《新标准》的宣贯、学习中,我们应首先对上述部分内容给予高度关注,并注意其与GB1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损伤程度评定》标准(以下简称《道标》)、GB/T16180—2014《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标准(以下简称《工标》),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人体损伤残标》)相关内容的异同,可望提高司法鉴定人对当前常用“人体伤残等级鉴定”标准的总体把握与实际应用能力。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以下简称《新标准》)已15准确把握损伤与伤残的概念及其应用

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因素作用所引起的皮肉、筋骨、脏器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不同的鉴定技术标准因其适用范围各不相同,决定了其条款制定时势必各有侧重。

如《道标》:因为重点关注道路交通事故损伤所致伤残情形,当然尽量涵盖各种机械性损伤,并兼顾交通事故中可能发生的物理性、化学性损伤。而对其他道路交通事故中相对少见、罕见致伤因素引起的伤情,则较少甚至不予涉及。如:对甲状腺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等,均未作残级规定。

如《工标》:重点在于处理劳动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受伤人员的致残等级鉴定,故更加关注工伤事故中受伤机会较多的损伤(如手损伤等)以及较常见的职业病类型。

准确把握损伤与伤残的概念及其应用

损伤:是指人16

本次制定《新标准分级》的大背景与《侵权责任法》密切相关。

根本目的在于逐步统一“侵权责任法”范围内的人身损害赔偿,因此,《新标准分级》关于适用范围的表述为“适用于人身损害致残程度等级鉴定”,而没有规定其具体适用领域,其确切的适用领域将由相关权力机关决定。

鉴于《新标准分级》今后有可能将规范各种案由、多种类型人身损害的伤残鉴定,故其在总则“定义”部分,明确规定了各种因素造成的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和(或)功能障碍,均属于《新标准》所规定的“损伤”范畴,也即是说,我们可以把《新标准》所称的“损伤”理解为包括“可以导致人体伤残的各种致伤因素(如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以及其他各种致伤因素所致的损伤。这也是《新标准》具体分级条款较多的关键原因之一。

现在的《新标准分级》对“损伤”定义的规定,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事实上是一脉相承的。

本次制定《新标准分级》的大背景与《侵权责任法》密切相17准确把握残疾的概念

伤残:

(1)组织器官结构破坏与功能障碍

《新标准》对“伤残”的定义提出了两个关键词,即“组织器官结构破坏”与“功能障碍”。前者强调形态学观察,后者强调功能学检验。

在《道标》中虽也有类似表述,但不如《新标准》具体、明确。在《新标准》研制过程中,参与研制者重点围绕上述关键词,强调结构破坏或者功能障碍,作为确定具体分级条款的主要依据。除非个别情况,都要把具体定残情形落脚于此。

所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主要是指形态学上的异常,既包括“结构缺损,也包括结构畸形”;所谓“功能障碍”,既包括“功能丧失、也包括功能减退、还包括功能紊乱”。

保险行业培训课件:人体损伤伤残等级总体原则的理解与把握18(2)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

为了进一步明确伤残严重程度的考察与评价方法,《新标准》又规定了伤残者应当存在生活能力、工作能力或者社会活动能力的降低或丧失。

“生活能力”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个体作为正常健康成年人能够在离开他人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维持生命、独立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生理活动的能力。

“工作能力”:并非特指从事某一专门工种或职业的能力,而是泛指正常健康成年人应当具有从事轻微体力劳动与简单办公室工作(包括操持简单家务)的能力,是一个人能够有尊严地独立生存于社会必备的基本能力,可依据伤者是否能独自料理简单的家务、参与一般的室外活动、独自外出搭乘公交车辆、独自外出购物、与人正常交往、学习简单的知识与技能、从事一般的工作劳动及参与日常社会活动等方面进行评价。

“社会活动能力”则包括:更高层次与更广范围的内容,诸如系统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理财持家、帮扶家人、赡养老人、抚养小孩、广泛参与人际交往、参加与其年龄相称的体育文艺娱乐活动的能力,是一个人能够获得生活乐趣与愉悦而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

(2)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

19

总而言之,上述三种能力分别从一个个体作为“生物人、家庭人、社会人”等不同需求层次,描述了由损伤带来的危害。当然,随着需求层次的提高,对个体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而越是低层次的能力受损,其给个体带来的伤害也就越大,伤残等级相对越高。

仅就“生活能力”与“护理依赖”而言,《新标准分级》规定的1-4级残疾者,多数需给予不同程度的护理,5-6级残疾者仅在极个别情形下,可考虑评定为部分护理依赖;7-10级残疾者一般均不需要护理依赖。

(3)在现代临床医疗条件下难以恢复

《新标准》关于“伤残”的定义中,还规定了伤残须属“在现代临床医疗条件下难以恢复”的情形,这实际上有三个层面的意思:①人体损伤须经过恰当的符合现代临床医学原则的治疗;②应当在医疗终结以后方可进行致残等级鉴定;③凡是因被鉴定人自身因素,或者其他并非肇事人过错导致的未能经过恰当治疗的损伤,不应直接按照最终损害后果评定致残等级。

总而言之,上述三种能力分别从一个个体作为“生20把握伤、病关系的分析与处理

基本原则:

伤病关系是法医临床学鉴定中永恒的话题,始终不能回避。以往的鉴定标准在此问题上往往含糊其辞,容易引起一定的怀疑和遐想。2014年发布实施的《工标》在这一问题上明确提出了职工工伤伤残评定中的伤病关系处理原则,较以往的同类标准是一大进步。在《新标准》研制过程中,伤病关系问题受到了不同寻常的高度重视,其规定较以往更为明确、清晰。

《新标准分级》总则4.1与4.3,都是有关伤病关系处理原则的规定。4.1是伤病关系的总体原则规定,该条款明确了致残等级鉴定须考虑损伤与残疾的因果关系,分析的方法应当而且只能是科学(医学)的方法,而非其他任何方法。4.3是伤病关系处理的具体方法,其规定了当损伤与原有伤、病共存时,应当分析损伤与残疾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确定其类型,在鉴定中不得含糊处理。保险行业培训课件:人体损伤伤残等级总体原则的理解与把握21损伤参与度问题

《新标准分级》研制过程中,针对伤病关系中有关损伤参与度的问题有过许多不同的意见。曾有专家建议应当在标准中对损伤参与度的表述原则与方法做出具体规定,避免实践中的混乱局面。但考虑到该问题在法医学界至今仍缺乏统一的标准或规范,在司法实务中也有一定的争议,故最终未采纳该建议。

笔者认为,在今后的鉴定实践中,可以根据个案情况,通过与委托人的协商决定损伤参与度的鉴定问题。当然,目前正在研制的“损伤参与度鉴定技术标准”若能早日出台,有望逐渐统一实践操作方法,改变各行其是的现状。

损伤参与度问题

《新标准分级》研制过程中,针对伤病22内源性疾病问题:

《新标准分级》附则中,规定了不得直接将精神分裂症或者心境障碍等内源性疾病,作为致残等级鉴定的依据。实际上,明确了与残疾后果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内源性疾病”不论其严重程度如何,均不应鉴定致残等级。此类内源性疾病,还包括原发性高血压病、Ⅱ型糖尿病等多种躯体疾病。

在今后司法鉴定的实际工作中,虽不能以此作为致残等级鉴定的依据,但应当依据《新标准分级》附则相关条款的规定,对损伤与疾病的因果关系加以必要的论述、判定,避免出现受害人无法获得任何赔偿而造成新的不公平的情况。此外,对于损伤导致内源性疾病加重的情形,则应另当别论(例如:脑血管瘤系伤者自身病变,不能直接作为定残依据,但若确证损伤致脑血管瘤破裂,则应在分析伤病关系的前提下,评定由此造成的伤残程度)。

但实际鉴定中,切不可将上述两种不同的情形混为一谈。

内源性疾病问题:

《新标准分级》附则中,规定了不得23

准确把握条款“比照”的原则

采用列举式表述方法的标准不可能穷尽所有残情,《新标准分级》同样如此。因此,《新标准分级》与《道标》、《工标》一样,在附则中亦明文规定,“对于遇有本标准未列入的致残情形,可根据残疾的实际情况,依据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并比照最相似等级的残疾条款,确定其致残等级”。

笔者认为:正确采用“比照附则原则”须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1)本标准已列入的致残情形,不得比照。如肢体多关节损伤,伤情严重致后遗严重、功能障碍,因已经有具体残级条款规定(包括多关节复合型功能障碍的情形),故一般不得比照附则原则鉴定致残等级。

(2)在比照附则规定时,不得单独依照附则规定确定残级。如在遇到某种颅脑损伤所致残情时,不得撇开具体致残等级条款,仅依据附录A十级残疾的划分依据中,有关“工作与学习能力受到一定影响”的条款定为十级伤残。

准确把握条款“比照”的原则

采用列举式表述方法24

(3)在应用“比照附则原则”鉴定致残程度等级时,应注意就近原则,即尽量比照最相似的情形评定伤残等级,包括:

①残情大致相仿。例如,足弓破坏的条款主要是指骨性足弓的破坏,但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同样是构成足弓的重要结构,在特殊情况下,由于足底软组织严重损伤经皮瓣移植术后,足弓软组织结构破坏严重,可以参照足弓破坏的条款确定残级。

②残情基本相当。如颅脑创伤致主司食欲的神经中枢损伤,影响被鉴定人的食欲,致被鉴定人呈现营养状态不良,其后果与腹部损伤八级伤残中“肠部分切除术后,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基本相当,可比照该条款确定伤残残级。

(3)在应用“比照附则原则”鉴定致残程度等级时,应25关于准确把握一处与多处伤残的鉴定问题:

(1)多处伤残分别鉴定的原则

《新标准分级》总则中规定了“受伤人员符合两处以上致残程度等级者,鉴定意见中应该分别写明各处的致残程度等级”。在标准研制过程中,曾经被列入标准的“晋级原则”最终被弃用,是因考虑到法医学鉴定人的工作,就是针对损伤后果。从专业角度说明残疾后果的严重程度,至于如何确定赔偿等,并非法医学鉴定人的工作范围。

至于应当如何确定究竟是否属于“不同部位”或“不同性质”的残疾后果,笔者认为,还是应该回到标准条款本身。例如,《新标准分级》颅脑损伤致残等级具体条款中对肢体“瘫痪、失语、精神障碍”等分别做出了残级规定,这是因为上述残情与相应中枢区域的损害分别相关,不能混同。若某位被鉴定人因颅脑创伤致成上述后遗症,则应当分别评定残级。

关于准确把握一处与多处伤残的鉴定问题:

26

(2)一处伤残不得重复鉴定的原则

《新标准分级》附则中规定了“同一部位和性质的残疾,不应采用本标准条款两条以上或者同一条款两次以上进行鉴定”。《道标》中也有类似规定。上述规定的实质是指同一残情,仅可鉴定为一处伤残,不得重复鉴定。

例如,腹部损伤致小肠两处穿孔,均行修补手术。究竟应当鉴定为两处十级伤残还是一处?笔者认为,在十级条款中有“胃、肠或者胆道修补术后”的规定,此处“肠”泛指腹腔内的所有肠段,因此,该被鉴定人的小肠虽有两处穿孔,但应属同一部位,不能两次采用同一条款鉴定为两处十级伤残。又如,对于腰椎椎体粉碎性骨折、椎管内骨性占位,经行内固定术的被鉴定人,当然更不能按照“粉碎性骨折”及“内固定术后”等不同条款鉴定其构成两处十级伤残。

(2)一处伤残不得重复鉴定的原则

《新标准分级27关于准确把握移植组织器官的损伤

及人工假体损坏引起的功能障碍问题:

(1)

移植组织器官损伤的鉴定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与临床医疗水平的进步,越来越多诸如皮肤、肾、肝、心、肺、肾上腺、胰腺、肠、手指、足趾、耳郭等人体组织器官毁损或失能后可通过移植、再植、再造进行修复,完全或部分恢复功能。《新标准分级》附则中专门规定移植、再植或者再造成活的组织器官的损伤,应根据实际后遗功能障碍程度,参照相应条款进行致残等级鉴定,是对此类人群的保护。

关于准确把握移植组织器官的损伤28

这一条款在应用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1)应注意准确评价,移植、再植或者再造成活的组织器官,在本次外伤前的实际生理功能状况。避免将功能并不完善甚至基本失去生理功能的组织器官视同完全健康,高估实际损伤造成的危害,扩大加害人的赔偿责任。

例如,某伤者移植肾已完全失去肾功能,依赖血液透析治疗,在遭受外伤后致移植肾损伤、挫碎,行移植肾摘除,仍依赖血液透析治疗。不能简单地以外伤致该伤者肾功能完全丧失鉴定致残程度等级,而应考虑按照一肾切除鉴定。这一条款在应用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29

(2)部分移植、再植、再造组织器官与正常生理组织器官所处的解剖部位不尽相同,生理结构(如血供等)存在一定差异,在外伤时更易发生较严重的损害,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例如,移植肾一般并不处于通常肾所处的后腹膜腔,缺乏强大的髂腰骶肌、脊柱的保护与腹腔器官的缓冲,更易发生损伤。在此类鉴定中,鉴定人既要认识到这一事实,也要认识到移植肾对此类人群具有与正常人群相仿的生理功能,只是在解剖部位与生理结构上与正常人有少许不同而已,应属于伤者的个体体质状况,因此在实际鉴定中可加以指出,但一般不宜过多考虑伤病关系原因及参与程度。

(2)部分移植、再植、再造组织器官与正常生理组织器官所30

(3)移植、再植、再造的组织器官,因外伤切除或者失去功能以后,根据临床一般医疗终结的原则,按照上述规定鉴定致残程度等级,一般不得再另行要求重新移植、再植、再造组织器官。

通常情况下,鉴定人也不宜支持伤者要求放弃致残程度等级鉴定转而要求再行相应治疗(所谓“恢复原状”)的请求。

例如,伤者移植肾损伤失去功能被摘除后,若伤者坚持要求重新再行肾移植术,而加害人坚持要求进行致残程度等级鉴定,委托人据此提出医疗终结鉴定委托时,鉴定人应依据临床一般医疗所承认治疗的原则,认定其医疗业已终结,可以实施致残程度等级的鉴定,当然可以判定仍需血液透析等医疗依赖。

(3)移植、再植、再造的组织器官,因外伤切除或者失去功31(4)永久性植入式人工假体损坏的鉴定

由于现代医学理论与技术以及医疗相关工业水平的高速进步,永久性植入式人工假体的种类与功能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不同的人工假体发挥不同的作用,取代或者部分取代了机体本身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一旦发生损坏,同样会严重影响人体正常代谢或者其他功能的实现,需要通过手术等方式方能重新获得有效治疗。

大体上说,永久性植入式人工假体包括了以下几种类型:

①主要发挥生理功能的人工假体,如植入式心脏起搏装置、关节人工假体、植入式血管腔内支架等;

②主要参与容貌重建的人工假体,如植入式(包括注射式)乳房填充物、颅骨缺损修补用人工材料等;

③兼有发挥生理功能与参与容貌重建的人工假体,如种植牙等。(4)永久性植入式人工假体损坏的鉴定

由于现代32

在涉及上述诸类人工假体损坏的人身损伤致残程度等级的鉴定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1)鉴定时机的把握:仍应遵循以临床一般医学原则所承认的治疗终结为准的原则。例如,在一女性伤者,既往曾行注射隆胸术,因遭遇交通事故致左侧乳房深部积血(量约200mL)伴填充物移位,经行手术治疗清除积血及移位之填充物后,损伤痊愈,但呈现左侧乳房明显畸形。该伤者因急于恢复容貌而再次行注射隆胸术治疗,双侧乳房外观恢复对称。此时,因涉及赔偿需要,提出致残程度等级的鉴定委托。

考虑到本例伤者的乳房损伤并深部积血,在损伤痊愈、再次注射隆胸前,即已达到临床一般医学原则所承认的治疗终结。故应按当时左侧乳房畸形的客观事实鉴定致残程度等级。当然,其后的再次注射隆胸医疗费用不应属于后续治疗,而应由伤者自行承担。

在涉及上述诸类人工假体损坏的人身损伤致残程度等级的鉴33

这并不是说所有永久性植入式人工假体的损坏,均应在重新植入假体之前进行,关键在于把握以下要点:

①需重新实施的假体植入治疗,是维持生命与健康所必需且在临床一般医学原则所承认治疗的范畴之内的,应当在重新植入后进行鉴定;

②需重新实施的假体植入治疗并非维持生命与健康所必需,且并不在临床一般医学原则所承认的治疗的范畴之内,应当按重新植入前的情形进行鉴定。但重新植入费用均不应计算在后续治疗项目之内;

③在鉴定前若已经实施重新假体植入治疗,且无法准确评价重新植入术前状况的,可按重新植入后的实际状况进行鉴定,但不应明显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这并不是说所有永久性植入式人工假体的损坏,均应在重新34

(2)若所发生的人体损伤与植入式人工假体有一定关联的,应当分析伤病关系。

例如:某颅骨缺损,行金属假体颅骨修复术后的伤者,在遭受他人拳击头部损伤后发生假体变形,致相应部位硬脑膜下出血等急性颅脑损伤。分析该损伤主要与外伤有关,但与颅骨修补材料的硬度不如自身颅骨也有一定的关联,故在鉴定致残程度等级时应说明外伤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与外伤参与程度。

(3)植入式假体是指:需要手术或类似手术的侵入式治疗手段,植入于人体的人工替代物,一般具有一经植入可长期(通常可达数年乃至数十年)发挥功能,无须经常更换的特点。虽需实施侵入式治疗手段植入、但需经常更换的人工假体,不在本标准所规定的永久性植入式人工假体的范围之内。

如:深静脉置管、植入于皮下组织的药物泵等。此类假体一旦受损,应视为物损,加害人应予赔偿、更换。(2)若所发生的人体损伤与植入式人工假体有一定关联的,35准确把握对称性器官损伤的鉴定

对称性器官:一般是指分别存在于人体左、右两侧,功能一致,形态相似,协同发挥生理功能的器官,如眼、耳、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肾等器官。

此类器官单侧损伤时,因对侧能较好代偿,对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往往致残程度等级不高。但一旦双侧受损,则往往严重影响人体功能,会达到很高的致残程度等级。

若伤者原有一侧器官缺失或者严重功能障碍,在外伤中又造成同类健侧器官的损伤并后遗严重功能障碍,如何准确评价致残程度等级,往往成为法医临床学的争议话题。

准确把握对称性器官损伤的鉴定

36

例如:以原有左眼盲目5级、右眼视功能正常的伤者为例,本次外伤中致伤右眼部并后遗右眼盲目5级。目前法医临床鉴定实务界一般存在如下三种观点:①因外伤仅伤及右眼,与左眼是否存在盲目无关,故应按照一眼盲定残,鉴定为八级伤残;②伤者外伤前存在相当的视功能,日常生活并无太大影响,因损伤致其最终双眼盲目,应按最终致残后果定残,鉴定为二级伤残,但外伤实际仅伤及右眼,故可按外伤参与程度50%左右比例实际赔偿;③伤者伤前实际即为一眼盲的残疾者,可达八级伤残,外伤致其最终双眼盲目,符合二级伤残,故加害人应承担其自八级伤残加重为二级伤残差额部分的赔偿。例如:以原有左眼盲目5级、右眼视功能正常的伤者为例,本次外37

据以上三种方法计算:

按第一种方法鉴定的伤者只能获得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赔偿;按第二种方法则可获得9年的赔偿;按第三种方法应可获得12年的赔偿。

上述三种方法,均有一定的依据。但在此类鉴定中,笔者认为,宜遵循“有利于伤者”的原则,按第三种方法为好。

【注】上肢、下肢、手、足等肢体并不属于本文所讨论的对称性器官,不适用上述方法。

综上,在《新标准》的学习、宣贯以及今后适用《新标准》具体分级条款的过程中,有必要高度重视标准总则、附则的规定,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共同促进法医临床司法鉴定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为司法公正提供科学服务。据以上三种方法计算:38

四、人体主要部位损伤鉴定时的原则把握

1、颅脑、脊髓与智力损伤:(1)精神障碍:精神障碍又称精神疾病,实质包括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等各种致伤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大脑功能失调,而出现的感知、思维、情感、行为、意志以及智力等精神运动方面的异常表现,需要用医学方法进行治疗的一类疾病。(2)智能减退:是指精神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病因复杂多样。本标准中智能减退主要指由于诸如外伤、CO中毒等器质性损害导致的智能损害,病程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且难于治愈、康复的。主要表现有:记忆减退、思维功能减退、情感障碍、意志减退、失语、失认、人格改变等。

智能减退分级:极重度(智商IQ小于20);重度(智商IQ20-34);中度(智商IQ35-49);轻度(智商IQ50-69),边缘智能(智商IQ70-84)。2、植物生存状态与外伤性癫痫:(1)关于意识改变:随着临床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严重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或者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死亡率较前有所下降。

四、人体主要部位损伤鉴定时的原则把握39

但是,因脑损伤伤情严重或者持续缺血、缺氧时间过长,致成脑细胞损害不可逆转,后遗持续性植物生存状态的发病率较前也有明显增高的趋势。

持续性植物生存状态,也称之为持续性植物状态或持续性植物生存。

诊断标准:一是,对自身和外界的认识功能完全丧失;二是,能睁眼,有睡眠-觉醒周期;三是,丘脑下部及脑干功能基本保存。

(2)外伤性癫痫:癫痫是一组由已知或未知病因引起的脑病神经元高度同步化、且常具自限性的异常放电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以反复发作性、短暂性、刻板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癫痫,特别是大脑皮质的病变。一般认为与下列4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在一些有癫痢病史或有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脏畸形的患者家族中易出现癫痫;脑部疾病:如脑发育异常、颅内感染、脑外伤、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变性疾病(海默尔病);全身或系统性疾病:如缺氧、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脑部)、血液系疾病等。

按照癫痫发作与外伤在时间上的关系可分以下几类:即刻发作的癫痫(指颅脑损伤后24-48小时内发作);早期发作性癫痫(常在伤后一个月左右发作);晚期发作性癫痫(常见于颅脑损伤3个月左右-2年内发作,少数可在数年后发作的癫痫)。

开放性颅脑损伤在损伤发生10年以后,闭合性颅脑损伤在损伤2年以后发生的癫痫,在确定其与外伤之间的因果关系时尤需谨慎。但是,因脑损伤伤情严重或者持续缺血、缺氧时间40[

3、肢体瘫与非肢体瘫运动障碍:

肢体瘫,从大脑皮质到随意肌的运动通路中的任何一部分受损,都可能导致随意肌收缩功能障碍,肌肉活动能力减退或丧失,称--瘫痪。

瘫痪可分: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癔症性瘫、上下运动神经性瘫。

人体肌力分级:为判断肢体瘫痪程度,目前仍然按照徒手肌力进行检查和分级,肌力的记录采用0-5级的六级分级法,即(lovett肌力分级法):

0级,记录无任何收缩现象,相当于正常肌力的0%;

1级,可见肌肉收缩,但无关节有效活动,相当于正常肌力的10%;

2级,在减重状下,能作全幅运动,能作平面移动,相当于正常肌力的25%;

3级,能克服重力作全幅运动,不能抵抗外加阻力,相当于正常肌力的50%;

4级,能克服重力,并能抵抗部分外加阻力,但抗阻力的能力较正常人明显降低,相当于正常肌力的75%;

5级,能克服重力,并能抵抗外加阻力运动,相当于正常肌力的100%。

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分别可称为:完全性瘫痪、不完全性瘫痪(轻瘫)。

瘫痪的肢体处于完全不随意运动状态,肌力完全丧失为--完全性瘫痪。

肢体肌力呈一定程度减退,可有一些随意活动,为--不完全性瘫痪。[3、肢体瘫与非肢体瘫运动障碍:414、排便、排尿功能障碍:(1)排便功能障碍:本鉴定所指的排便功能障碍,系指颅脑或者脊髓器质性损伤所致,不包括消化系统损伤(如直肠、肛管损伤)引起的情形等。正常的排便功能依赖于完整的神经反射,当直肠壁内的感受器收到刺激,发放冲动经盆内脏神经和腹下丛传入脊髓排便初级中枢,进而上传致大脑排便高级中枢,即可引起便意。排便功能障碍多表现为大便失禁。大便失禁的严重程度分为:

重度大便失禁:(大便不能控制),肛门括约肌收缩力很弱或丧失。肛门注水法测定直肠内压,小于20cmH2O;

轻度大便失禁:(稀便不能控制),肛门括约肌收缩、反射较弱,肛门注水法测定直肠内压,20-30cmH2O。(2)排尿功能障碍:指颅脑、脊髓器质性损伤所致,不包括泌尿系统损伤(如膀胱、尿道等下尿路等部位的损伤)。人体正常排尿的高级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旁中央小叶、丘脑下部和脑干,低级反射中枢位于第2-4骶髓,相当于胸12-腰1椎体水平。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指挥,故排尿有相当的随意性。4、排便、排尿功能障碍:42

根据颅脑或脊髓损伤部位不同,排尿功能障碍分:上运动神经元膀胱、下运动神经元膀胱障碍。

上运动神经元膀胱排尿障碍:也称为反射性膀胱或自动性膀胱,损伤主要在大脑、脑干的排尿中枢或者其下行纤维,特别见于双侧锥体束损伤,以及骶髓以上平面的脊髓损伤。因上位神经损伤,而骶髓排尿中枢或马尾神经并未损伤,反射弧完整,,当尿液充盈到一定程度,即可引起逼尿肌收缩,克服括约肌阻力,而发生反射性排尿。

下运动神经元膀胱障碍:又称非反射性膀胱或自主性膀胱。损伤主要在骶髓或马尾神经。因脊髓排尿中枢受破坏,当膀胱充盈时不产生尿意。

国际尿控学会将排尿功能分为:充盈或储尿期、排尿或排空期。本标准将排尿障碍分为:

重度。出现真性重度尿失禁或者排尿困难且尿潴留残余尿大于或等于50ml者;

轻度。出现真性轻度尿失禁,或者排尿困难且尿潴留残余尿大于等于10ml,但小于50ml者。根据颅脑或脊髓损伤部位不同,排尿功能障碍分:上435、阴经勃起功能障碍:

正常成年男子具有阴经勃起的能力,但通常可因:

心理性(如:视、听、嗅、触、幻想、回忆等刺激引发),需依赖高级中枢以及腹下神经等的参与。

反射性(主要通过生殖器官触觉刺激引发的勃起过程,需依赖脊髓反射弧的完整性),以及夜间睡眠状态(机制不明)等因素引发勃起过程。

阴经勃起障碍:是指阴经勃起能力完全丧失或者虽能部分勃起,但其硬度不足以插入阴道实施正常性活动,或者虽能插入阴道,但勃起时间太短尚不足以完成正常的性过程。而且上述表现持续在6个月以上。

临床上将阴经勃起障碍分为:心理性、器质性、混合性三类。在临床上,器质性功能障碍又可分(神经性、血管性、内分泌性、药物性)。

阴经勃起功能障碍的测试:

阴经夜间勃起功能性检测(NPT)。是区分:心理性、器质性(ED)的金标准,必要时联合睡眠监测,更有助于正确评价检查结果。

视听性刺激(AVSS)。由于存在相当比例的假阳性,其诊断价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受试者接受AVSS测试时出现有效勃起的,可以排除阴经勃起功能障碍;若未记录到有效勃起时,,一般应进一步行NPT检查。

5、阴经勃起功能障碍:44

本标准GA/T1188-2004《男性性功能障碍法医学鉴定》的分度方法,将器质性阴经勃起功能障碍分为:重度、中度、轻度。(1)影响阴经勃起功能。连续监测3晚,平均每晚阴经有效勃起2次以下(包括2次)。(2)严重影响阴经勃起功能。连续监测3晚,平均每晚阴经有效勃起1次以下(包括一次)。(3)阴经勃起功能轻度障碍。阴经最大勃起时,头部及根部的平均硬度大于或等于40%,但小于60%,或者虽然阴经最大勃起时平均硬度可以达到60%,但持续时间小于10分钟。(4)阴经勃起功能中度障碍。阴经最大勃起时,头部及根部的平均硬度大于0,小于40%。(5)阴经勃起功能中度障碍。阴经最大勃起时,头部及根部的平均硬度及周径均无改变。

本标准GA/T1188-2004《男性性功能457、头、面部损伤

(1)面部疤痕组织:是指人体创伤经历修复过程后必然的产物。对于疤痕来说,疤痕存在的时间是影响容貌的一个重要因素,某些疤痕如增生性疤痕或疤痕疙瘩,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萎缩退化。例如某些早期的线状增生性疤痕,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疤痕往会变平变软,充血逐渐消失而进入退化阶段。在外观上看来也会有很大改善,变得难以清晰辨别,对容貌的影响由明显变得不明显。

另一方面,疤痕具有很大的收缩性,时间越长,所造成的挛缩畸形可能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实际鉴定中,应严格遵循鉴定时限,至少应在损伤后90天以上才可检验鉴定,原则是宜迟、不宜早。

对于条状疤痕,本标准没有明确规定宽度数值,只要仔细测量疤痕的长度,达到10cm、20cm、30cm,分别适用相关条款评定十级、九级、八级伤残。

但面部中心区条状疤痕形成(宽度达0.3cm),累计长度达20cm(符合5.6.2.2).

面部中心区条状疤痕形成,(宽度达0.3cm),累计长度达15cm,(符合5.7.2.1)面部严重毁容,可评二级伤残;容貌轻度毁损的评九级伤残。7、头、面部损伤46

(2)关于眼附属器损伤:眼睑在人体面容中占据重要位置。外伤可造成眼睑外翻、缺失、闭合不全等眼睑畸形。可致角膜、巩膜外露,影响容貌甚至眼的功能。

眶壁骨折与眼球内陷:眼眶为四边锥形骨窝。由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构成。可分上、下、内、外四壁。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眼眶时,眶壁发生骨折后眼眶容积增大,眼球凹陷。

泪器损伤: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损伤可引起“溢泪”。

斜视:正常人眼平视前方时为第一眼位,在其正前方平双眼水平高度以烛光或聚光手电在30-40cm外投照双眼,可见角膜映光点位于瞳孔中央。此称--“角膜映光法”。若外伤致一条或多条眼外肌或其支配的神经损伤(麻痹),可致眼位不正(斜视)。眼位异常还可形成斜视。眼部、眼眶及颅脑损伤、甚至全身其他部位损伤均可造成视力障碍。

(3)眼球结构破坏:角膜损伤:因涉及深浅程度不同,可遗留不同程度的角膜混浊,依据其严重程度,由轻到重分为:云翳、班翳和白班。角膜班翳和白班往往可凭借肉眼直视观察到,影响容貌,故均可引用相关条款进行伤残等级评定。

(2)关于眼附属器损伤:眼睑在人体面容中占据重要47

外伤性青光眼:青光眼时指眼内压力增高而造成视神经和视觉功能损害。人眼正常眼压10-21mmHg,一般眼压超过24mmHg应考虑为病理性的。

外伤后无虹膜:虹膜属于眼球中层,位于眼血管膜的最前面、在睫状体前方,其中央为瞳孔。虹膜有调节进入眼内光线多少的功能。当外伤后可导致虹膜缺失,即可引用5.10.2.13直接评残。

外伤性白内障:眼钝挫伤所致的白内障可分为5类:晶体表面出现浅谈的wossius环;玫瑰花样混浊;点状白内障;板层白内障;全白内障。因前三种对视力影响不大,故宜按照本标准评残;后两种因对视力有一定影响,不论该眼视力是否已达到致残等级所规定的范围,即可直接按照外伤性白内障相关条款评定伤残。

对于外伤后无晶体眼(包括晶体缺失眼及人工晶体眼),即便是其矫正视力良好,但考虑到期自身晶体缺失,丧失了晶体的调节功能,故可直接按照条款评残。外伤性青光眼:青光眼时指眼内压力增高而造成视48

外伤性低眼压:是指外伤后在未发生葡萄膜炎或虹膜睫状体炎的基础上。眼压显著降低至8mmHg以下。临床一般分为:暂时性低眼压、顽固性低眼压。短暂性低眼压不属于本条款规定的伤残定级范围。(4)关于视野缺损:

视野缺损评估:正常眼的视野范围:颞侧最大,向下次之;鼻侧因有隆起的鼻背遮挡故稍小;向上因有上眼睑遮挡为最小。8个方位视野度数正常值分别为:颞侧85度、鼻下50度、鼻侧60度、鼻上55度、上侧45度、颞上55度。

需评价视野缺损程度时,可通过周边视野(动态视野)检测结果计算得出视野有效值,再换算成视野半径(或直径)。计算时先在视野图上取上述8条子午线,读出与视野曲线相交的数值。

视野正常的人,

测得的视野曲线在8条子午线的交点之值合计为500。

在计算受检眼的实际视野时,可将所测的8个方向子午线的实际视野度数值相加,再除以500,可获得实测视野有效值。

即:实测视野有效值(%)=(8条子午线实测视野值之和/500)×100%

多焦视觉电生理技术,已逐步应用于视野的客观评估,对于疑有伪装或者夸大的情形,建议该项目检测。外伤性低眼压:是指外伤后在未发生葡萄膜炎或虹膜睫状49举例:下图:颞侧77度;颞下方84度;正下方55度;鼻下方50度;鼻侧37度;鼻上方15度;正上方10度;颞上方33度;总和=361。361/500=72%,即视野有效值为72%。举例:下图:颞侧77度;颞下方84度;正下方55度;鼻下方550视力障碍的检查:

本标准所指的视力均指“矫正视力”。视力记录可采用小数记录或者5分记录两种方式。正常视力是指远距视力经矫正(包括接触镜、针孔镜等)达到0.8以上。

中心视力好而视野缩小,以注视点为中心,如视野半径小于10度而大于5度者,相当盲目3级;半径小于5度者,相当于盲目4级。

周边视野检查要求:直径5mm的白色视标,检查距离330mm,视野背景亮度为31.5asb。

视力障碍检查的具体方法:参考《视觉功能障碍法医鉴定指南》(SE/JD0103004)。视力障碍的检查:518、耳廓损伤与听力及平衡功能障碍

(1)耳廓损伤:耳廓位于头面二侧。有收集声音、扩大声能、定位声源等听觉辅助功能及参与面部容貌构成的美学功能。

耳廓损伤多见于:缺损、离断、挛缩等。耳廓损伤案例以单侧为多见,当一侧耳廓伤后缺损或者畸形的面积计算,可比照健侧耳廓面积推算。若为双侧耳廓损伤,可参照中国《成年人头面部尺寸》(GB/2428-1998)给出的耳廓平均值进行对缺损范围与比例的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本标准上述条款中既包含了耳廓缺损的情况或者部分缺损,也包含了耳廓畸形或者部分畸形。在耳廓缺损和因瘢痕挛缩畸形同时存在时,可以合并计算。实际测量时须注意二侧耳廓比对。(2)听力障碍:耳由外(耳廓、外耳道)、中(鼓膜、鼓室、听小骨)、内耳(耳蜗、前庭、半规管)组成。政策情况下,耳可将声波转换成神经冲动,经神经纤维传至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从而产生听觉。故疾病或损伤对上述任何环节结构的破坏,都可引起听觉功能障碍。(3)平衡功能丧失:内耳的前庭和半规管,是人体位觉感受器。故人耳具有位觉与听觉双重功能。

8、耳廓损伤与听力及平衡功能障碍52

人体的平衡:是由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及本体感觉系统共同协调完成的。以上三个感觉系统的输入经脑干、小脑、大脑皮层(包括额叶、顶叶、及枕叶)的控制进行整合后,引起眼动、姿势控制和感觉输出等多种运动反应。

主要包括与重力有关的感觉以及运动或运动发生变化时方向和速度的感知;头部运动、视觉目标运动或者两者都处于运动状态时保持清晰视觉影像功能;保持人体直立姿势并做随意活动的能力。上述任何部位出现损伤或疾病,均可出现平衡功能障碍。

人体平衡功能障碍的表现:眩晕、眼球震动。为感觉周围物体或者自身在旋转的自我感觉。,常伴有恶性、呕吐。内耳损伤可出现听力和前庭两方面的临床表现。前庭神经与耳蜗神经伴行部位的损伤,往往有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由于前庭神经和耳蜗神经进入脑干后彼此分开,前庭系统在脑干部位损伤,所致的眩晕不伴有听力减退。

鉴定时需要注意的是:前庭平衡功能的损伤往往在损伤当时较为严重,但经适当治疗或自身主动锻炼后,相当部分的功能可以得到代偿,对日常工作与生活影响较小。若双侧前庭功能丧失,则恢复几率很小(但在白天影响小,在夜间暗视环境下导致身体失衡等)。人体的平衡:是由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及本体感觉53常用听力评估方法:

听力障碍检查:应符合《听力障碍的法医学评定》(GA/T914)。听力丧失计算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听力减退分级的频率范围,取0.5、1、2、4kHz四个频率气导听阈级的平均值。如所得均值不是整数,则小数点后之尾数采用4舍5入法修为整数。

纯音听阈级测试:如某一频率纯音气导最大声输出仍无反应时,以最大声输出值作为该频率听阈级。

听觉诱发电位检测时,若最大输出声强仍引不出反应波形的,以最大输出声强为反应阈值。在听阈评估时,听力学单位一律使用听力级(dBHL)。一般情况下,受试者听觉诱发电位反应阈要比其行为听阈高10-20dB(该差值又称校正值),即受试者的行为听阈等于其听觉诱发电位反应阈减去“校正值”。实施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的机构应建立本实验室的“校正值”,若尚未建立的。建议取参考平均值(15dB)作为“校正值”。

纯音气导听阈级应考虑年龄因素,按照《声学听阈与年龄关系的统计分布》(GB/T7582)听阈级偏差的中值(50%)进行修正。常用听力评估方法:549、牙外伤:

本标准5.10.2.26款规定:牙齿缺失或者折断7枚以上;牙槽骨部分缺损,合并牙齿缺失或者折断4枚以上。(评定10级伤残)

国际牙外伤协会:将牙外伤分为:牙折、牙槽骨骨折、牙齿脱位、牙齿撕脱性损伤(脱臼)。当外力直接作用面于部(特别是口唇部)时,可造成牙冠的折断,多发生前牙;此外,当外力作用与骇部时致下颌牙猛烈撞击上颌牙时,可造成前磨牙及磨牙的折断。

牙脱位(包括牙嵌入式脱位):指在较大外力作用下,可使牙的部分或者完全脱位,甚至可致牙根部神经、血管损伤。

损伤致张口度受限:1度,10级伤残;2度,9级伤残;3度,8级伤残。

10、颈部甲状腺损伤评残要点把握:

甲状腺损伤多见于手术损伤,外力致损伤较少见,评残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存在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损伤;出现相对应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T3、T4、或者FT3、FT4低于正常值(分轻度、中度、重度)。9、牙外伤:5511、肋骨骨折:评残要求变严。

(1)肋骨骨折12根以上并后遗6处畸形愈合。评8级伤残;(2)肋骨骨折12根以上,或者肋骨部分缺失4根以上。肋骨骨折8根以上并后遗4处畸形愈合;评9级伤残;(3)肋骨骨折6根以上,或者肋骨部分缺失2根以上。肋骨骨折4根以上并后遗2处畸形愈合;评10级伤残。12、胸骨损伤与胸廓畸形:

(1)(损伤)致一侧胸廓成形术后,切除6根以上肋骨。评6级伤残;(2)胸廓畸形,胸式呼吸受限。评7级伤残;(3)胸廓成形术后,影响呼吸功能。评8级伤残。13、脊柱、骨盆、四肢损伤:

(1)脊柱:26块。脊柱损伤鉴定:脊柱骨折后遗30度以上侧弯或者后凸畸形。6级伤残;

2椎体压缩性骨折(压缩程度均达1/3)。8级伤残;

3个以上椎体骨折,经手术治疗后。8级伤残;

1椎体粉碎性骨折,椎骨内骨性占位。9级伤残;

1椎体并相应附件骨折,经手术治疗后;二椎体压缩性骨折。9级伤残;枢椎齿状凸骨折,影响功能。10级伤残;

1椎体压缩性骨折(达1/3)或者粉碎性骨折;一椎体骨折经手术治疗后,10级伤残;

4处以上横突、棘突或者椎弓根骨折,影响功能。10级伤残。

11、肋骨骨折:评残要求变严。56(2)骨盆骨折伤残评定:

女性骨盆骨折致骨产道严重变形,不能自然分娩。8级伤残;骨盆2处以上骨折或者粉碎性骨折,严重畸形愈合。9级伤残;骨盆2处以上骨折或者粉碎性骨折,畸形愈合。10级伤残。

骨盆或骨折程度判断:均依据SF/ZJD0103006--2014《法医临床影像学检验实施规范》。(3)四肢损伤伤残评定部位原则:对于损伤遗留肢体大关节功能障碍者伤残程度鉴定时,应满足以下条件:

肢体大关节的组成骨的骨折累及关节面或者形成关节内骨折;骨折虽未累及关节面,但骨折线邻近该关节且骨折严重(如骨粉碎或移位),或软组织损伤累及或跨越该关节;肢体大关节组成骨的骨折严重(如骨粉碎或移位),或骨折后不良愈合(延迟愈合),临床长期制动致关节僵硬继而发生关节部分功能障碍。前二者以伤后6个月以上鉴定为好,后一种情况应在伤后3个月以上鉴定为好。

四肢关节功能评定:应先根据受伤关节活动度大小及关节肌群肌力等级直接查表,得出受损关节各方位功能丧失值,再将受损关节各方位功能丧失值累计求和后,除以该关节活动方位数(如肩关节活动方位为6),即可得出受损关节功能丧失值。(2)骨盆骨折伤残评定:5714、手损伤:本标准涉及手损伤的条款共有10个(4-10级)。人体上肢最终的主要生理功能时持物,必须通过手部的动作才能得以实现。手部损伤千变万化、包罗万象,各种致伤因素均可导致手部损伤。手不同部位的损伤对手功能的影响也是千差万别的。受制于标准条款数量限制,本标准对手损伤进行了粗略分类,即以手部结构缺失为主的损伤(既包括因损伤直接导致的,也包括在诊疗过程中因需要而导致的);手部结构虽然完整,但伤后遗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此处的功能障碍,既包原发性损伤或并发症所致的障碍,也包括断肢(指)再植成活后的功能障碍)。由于考虑到手功能的复杂性,本标准以一手为单位,在评价双手结构缺失或者功能障碍时采用加权相加、综合计算的方法。

(1)手结构缺失:系指印外伤或者临床治疗需要所致的手部分或者全部解剖结构的永久缺失,又难以再植(再造)成活的情形。手结构缺失可采用下图示(见后):14、手损伤:58手结构缺失:

可采用(左图)所示的缺失平面自远致近分四处。

第一处是拇指远节指骨远端1/3水平;

第二处是拇指远节指骨近端1/3与示、中、环、小指中节指骨1/2水平;

第三处是拇指与示、中、环、小指近节指骨1/2水平;

第四处是第1-5掌指关节。手结构缺失:59

[说明]:一手多个手指伤造成缺失的,可按照上述图示方法分别评定各指缺失的分值,再简单相加。双手多个手指损伤造成缺失的,应首先分别评定各手指缺失分值,再依据本标准附录C.8.2中注2的方法进行加权计算,不得简单相加。例:A+B*(200-A)/200(左手缺失65分,右手缺失45分,计算:65+45×(200-45)/200=)

在实际检验时,若遇有手指缺失平面难以确认的,建议行X线摄片,须以骨折缺损为准。单纯指端软组织损伤的,不宜作为评分依据。【例如】影像学证实一手拇指远节指骨远端有少许骨质缺损但未达到远节指骨1/3碎片的,按上图评定为5分。(2)手功能障碍:系指手解剖结构虽然完整存在,但因损伤后遗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功能活动障碍,不能全部或者部分实现手或手指的生理功能,且功能障碍难以进一步康复改善的。手功能障碍可采用本标准附录C.8.2中所给出的表C-10的方法进行评定。按照上述方法可按照:各指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强直固定以及在关节活动度的严重受限、部分受限等三种情形的分值进行评估。

各手指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主要拥有屈伸等两个方向的活动能力,其功能位分别为:第一掌指关节功能位,是指关节屈曲0-15度、外展15-40度;第2-5掌指关节的功能位,是指关节屈曲0-15度;拇指指间关节的功能位,是指关节屈曲0-15度;示、中、环、小指近侧指间关节的功能位,是指关节关节屈曲10-30度,相应远侧指间关节的功能位,是指关节屈曲0-15度。[说明]:一手多个手指伤造成缺失的,可按照上60各手指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运动活动度,正常范围参考值:

(1)第1掌指关节过伸5-15度,伸展0度,屈曲70-80度;(2)第2-5掌指关节伸展0度,屈曲70-85度;(3)拇指指间关节伸展0度,屈曲70-85度;(4)示、中、环、小指近侧指间关节伸展0度,屈曲90-100度,相应远侧指间关节伸展0度,屈曲70-85度。在实际鉴定中,应尽可能参照对侧(健侧)运动活动度。各手指掌指关节或者指间关节损伤后遗留功能障碍,不能活动至上述功能位范围内的,无论其是否仍存在一定的运动运动活动度,均符合“非功能位强直”,属表C-10中规定的第一种情形。各手指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运动活动度,正常范围参考值:61

手的休息位:即人在睡眠时或全身麻醉时,手处于的一种自然半握拳状态。腕关节背屈10~15度,伴有约轻度的尺侧倾斜,拇指轻度外展,拇指指尖触及食指远端指间关节的桡侧,由食指到小指都呈半屈伸位,食指屈曲较少,小指屈曲较多,食指轻度向尺侧倾斜,小指轻度向桡侧倾斜。这种姿势屈伸肌腱都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如手受伤后这种平衡状态就被破坏

手的功能位:即手握茶杯的姿势,腕关节背屈30度,伴有约10度的尺侧倾斜,掌指关节屈曲30~45度,近侧指间关节屈曲60~80度,远端指间关节轻度屈曲约10~15度。手指分开,拇指表现外展对掌位。处于功能位时能使手发挥最大功能。故手受伤后手骨折,一般需将手固定在功能位置。

手的功能位和休息位:是两个不同的含义,因而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功能位是依据张手、握拳或捏物等功能的需要而固定的一种位置;休息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