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专题复习2020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专题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网络构建:网络构建:网络解读:
一个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其包容性。
一个关系: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一个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两个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三个意义: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三种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四个内涵:民族精神的四个基本内涵。
四项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网络解读:第6讲灿烂的中华文化第6讲灿烂的中华文化【高考考点】考纲展示灿烂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考情分析1.从考查内容上看近几年本课的高频考点主要集中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从考查形式上看试题考查以选择题为主,其中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考查可以与其他考点一起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高考考点】灿烂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知识网络】【知识网络】
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维形。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知识拓展】区分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侧重侧重纵向的时间层面,强调的是绵延不断侧重横向的内容层面,强调的是丰富多彩体现通过汉字和史学典籍得到证明通过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得到证明联系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才有时间和能力发展自己、丰富自己,才有可能博大精深;因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才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源远流长【知识拓展】区分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侧重侧
误区: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误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误区: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所以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
误区: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误区:中华文化中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而日趋同一。误区: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
1.(2018年江苏卷,34)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2)有人认为,中华文化唯有秉持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请从矛盾基本属性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1.(2018年江苏卷,34)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
【答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传播;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2)有人认为,中华文化唯有秉持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请从矛盾基本属性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中华文化需要秉持民族特色;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中华文化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题中观点强调了矛盾双方的差异性,肯定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但忽略了本民族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之间的同一性。(2)有人认为,中华文化唯有秉持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产生
2.(2017年天津卷,7)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B2.(2017年天津卷,7)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
3.(2016年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A3.(2016年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
4.(2015年福建卷,29)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4.(2015年福建卷,29)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
5.(2015年福建卷,30)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B5.(2015年福建卷,30)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C
6.(2015年广东卷,31)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
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
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D.洗浴文化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C6.(2015年广东卷,31)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
7.(2014年福建卷,29)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C7.(2014年福建卷,29)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
8.(2013年课标卷Ⅱ,19)《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魅力,它()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8.(2013年课标卷Ⅱ,19)《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
9.(2013年安徽卷,9)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9.(2013年安徽卷,9)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含义: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含义:
2.表现:(1)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各有所尊,但都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种包容会通的糟神,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2)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融合使得中华民族在汉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不同地域的优秀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3)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的胸怀,吸收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成果。2.表现:
3.意义:(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益于它的包容性。(2)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3.意义:
4.地位: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4.地位:
误区: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借鉴一切外来文化。点拨: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误区: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决定力量。点拨: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非决定力量。误区: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借鉴一切外
1.(2017年江苏卷,1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A1.(2017年江苏卷,1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
2.(2014年天津卷,10)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C2.(2014年天津卷,10)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
3.(2014年山东卷,42-2)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
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据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答案】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3.(2014年山东卷,42-2)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
4.(2013年北京卷,41-3)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
【答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4.(2013年北京卷,41-3)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考点三: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考点三: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误区: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误区: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误区: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民族不同,民族
1.(2015年重庆卷,12)古人削桐为琴,纳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燥静心,琴乐洁净清澈,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载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转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
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②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认得精神力量
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④《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1.(2015年重庆卷,12)古人削桐为琴,纳万物之声,
2.(2013年福建卷,29)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领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A2.(2013年福建卷,29)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
3.(2010年福建卷,31)福建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D3.(2010年福建卷,31)福建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
4.(2008年宁夏卷,19)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B4.(2008年宁夏卷,19)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第七讲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七讲我们的民族精神考纲展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考情分析1.从考查内容上看近几年本课的高频考点主要集中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2.从考查形式上看试题考查以选择题为主,其中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的考查多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考情1.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伟大创造精神。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
伟大奋斗精神。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伟大团结精神。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伟大梦想精神。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
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伟大创造精神。中国人民始终考点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与爱国主义息息相关。
2.爱国主义的作用: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考点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
3.爱国主义的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3.爱国主义的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
误区: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
误区: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点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误区: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始终是一致的。
点拨: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误区: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伟(2015年课标卷,39)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囚主义的壮丽史诗。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搞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15年课标卷,39)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10分)
【答案】①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分)
②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2分)
③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3分)
④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3分)(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0分)
【答案】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3分)
②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2分)
③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2分)
④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3分)(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答案】南京大屠杀、731部队制造使用生化武器残害中国人民等日本分化战争的罪行铁证如山,不会因任何人的抵赖而改变。否认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行,是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行的蓄意美化,是对世界公理良知的粗暴践踏,违背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否认侵华历史的言行,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对人类和平和正义事业构成了巨大威胁。(3)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请你加以批驳。(6分)【答案】南京大屠杀、731部队制造使用生化武器残害中国人考点三: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的结晶。
2.我们的民族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3.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考点三: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
误区: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点拨: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因此,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误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点拨: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误区: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
1.(2017年北京卷,25)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浓、重、淡、清”,即使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墨分五色”在墨色运用上丰富多变,是辩证思维的体现
②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④追求内敛、含蓄,崇尚飘逸、空灵,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图11《奋进》1.(2017年北京卷,25)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
2.(2017年天津卷,8)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
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A2.(2017年天津卷,8)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考点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1.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源泉角度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自身角度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主心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继承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考点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1.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考点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交流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人的角度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1.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考点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交流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
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意义)?
(1)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
(2)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
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意义)?
(4)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5)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6)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7)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
误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点拨:中国人民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既坚持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民族文化,也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努力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同世界上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
误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抵制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点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误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
1.(2018年海南卷,25)2016年11月3日,我国最大推力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功,火箭运载能力提升了2.5倍以上,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长征五号”新研产品比例高达90%,攻克了大直径箭体结构、大型低温捆绑火箭等十二大类247项核心关键技术。在“长征五号”研制过程中,我国航天人发扬自力更生、自主创新、锐意进取、顽强拼博的精神,采用全数字化三维设计方法,改善受力设计和焊接工艺,累计开展7000余次、1000余项地面各种试验……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2年来,已建成了种类齐全、配套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先后向9个国家出口11颗卫星,与37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21项双边合作协定或者协议,为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秘鲁等国提供卫星服务,支持他们防灾减灾,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了积极贡献。(1)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创新的观点并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航天人是怎样以创新来推动中国运载火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10分)(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代表的航天成就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8分)1.(2018年海南卷,25)2016年11月3日,我国
【答案】(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推动科技的发展。航天人创新思维方式,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实现创新设计;推进实践创新,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推动中国运载火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航天成就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创造活力,提升创新能力;航天人的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国际航天合作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了积极贡献,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答案】(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
2.(2016年课标卷Ⅰ,39)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栋梁。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更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郑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2.(2016年课标卷Ⅰ,39)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12分)
【答案】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受错误价值观驱动,否认英雄的言论歪曲了历史,遮蔽了真相,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只有尊重历史,坚持真理,树立和弘扬正确价值观,才能抵制否认英雄的谣言,消除其影响。(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3)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4分)【答案】(2)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使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3)树立崇高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勤奋学习,掌握为国家。社会、为人民作贡献的本领;深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
3.(2015年北京卷,27)“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能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和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英雄家书()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凝聚着不屈的名族精神,反应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根源于多元化的大众文化,反应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图6赵一曼烈士家书3.(2015年北京卷,27)“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
4.(2014年重庆卷,8)“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2013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些公益广告()
①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
④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4.(2014年重庆卷,8)“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
5.(2013年四川卷,6)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5.(2013年四川卷,6)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
6.(2013年江苏卷,3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的跨世纪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借鉴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B6.(2013年江苏卷,3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2020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课件: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020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专题复习2020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专题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网络构建:网络构建:网络解读:
一个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其包容性。
一个关系: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一个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两个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三个意义: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三种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四个内涵:民族精神的四个基本内涵。
四项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网络解读:第6讲灿烂的中华文化第6讲灿烂的中华文化【高考考点】考纲展示灿烂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考情分析1.从考查内容上看近几年本课的高频考点主要集中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从考查形式上看试题考查以选择题为主,其中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考查可以与其他考点一起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高考考点】灿烂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知识网络】【知识网络】
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维形。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知识拓展】区分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侧重侧重纵向的时间层面,强调的是绵延不断侧重横向的内容层面,强调的是丰富多彩体现通过汉字和史学典籍得到证明通过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得到证明联系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才有时间和能力发展自己、丰富自己,才有可能博大精深;因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才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源远流长【知识拓展】区分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侧重侧
误区: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误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误区: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所以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
误区: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误区:中华文化中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而日趋同一。误区: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
1.(2018年江苏卷,34)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2)有人认为,中华文化唯有秉持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请从矛盾基本属性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1.(2018年江苏卷,34)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
【答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传播;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2)有人认为,中华文化唯有秉持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请从矛盾基本属性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中华文化需要秉持民族特色;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中华文化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题中观点强调了矛盾双方的差异性,肯定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但忽略了本民族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之间的同一性。(2)有人认为,中华文化唯有秉持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产生
2.(2017年天津卷,7)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B2.(2017年天津卷,7)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
3.(2016年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A3.(2016年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
4.(2015年福建卷,29)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4.(2015年福建卷,29)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
5.(2015年福建卷,30)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B5.(2015年福建卷,30)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C
6.(2015年广东卷,31)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
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
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D.洗浴文化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C6.(2015年广东卷,31)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
7.(2014年福建卷,29)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C7.(2014年福建卷,29)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
8.(2013年课标卷Ⅱ,19)《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魅力,它()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8.(2013年课标卷Ⅱ,19)《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
9.(2013年安徽卷,9)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9.(2013年安徽卷,9)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含义: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含义:
2.表现:(1)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各有所尊,但都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种包容会通的糟神,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2)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融合使得中华民族在汉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不同地域的优秀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3)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的胸怀,吸收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成果。2.表现:
3.意义:(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益于它的包容性。(2)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3.意义:
4.地位: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4.地位:
误区: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借鉴一切外来文化。点拨: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误区: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决定力量。点拨: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非决定力量。误区: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借鉴一切外
1.(2017年江苏卷,1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A1.(2017年江苏卷,1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
2.(2014年天津卷,10)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C2.(2014年天津卷,10)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
3.(2014年山东卷,42-2)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
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据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答案】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3.(2014年山东卷,42-2)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
4.(2013年北京卷,41-3)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
【答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4.(2013年北京卷,41-3)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考点三: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考点三: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误区: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误区: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误区: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民族不同,民族
1.(2015年重庆卷,12)古人削桐为琴,纳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燥静心,琴乐洁净清澈,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载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转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
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②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认得精神力量
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④《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1.(2015年重庆卷,12)古人削桐为琴,纳万物之声,
2.(2013年福建卷,29)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领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A2.(2013年福建卷,29)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
3.(2010年福建卷,31)福建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D3.(2010年福建卷,31)福建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
4.(2008年宁夏卷,19)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B4.(2008年宁夏卷,19)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第七讲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七讲我们的民族精神考纲展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考情分析1.从考查内容上看近几年本课的高频考点主要集中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2.从考查形式上看试题考查以选择题为主,其中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的考查多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考情1.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伟大创造精神。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
伟大奋斗精神。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伟大团结精神。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伟大梦想精神。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
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伟大创造精神。中国人民始终考点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与爱国主义息息相关。
2.爱国主义的作用: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考点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
3.爱国主义的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3.爱国主义的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
误区: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
误区: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点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误区: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始终是一致的。
点拨: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误区: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伟(2015年课标卷,39)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囚主义的壮丽史诗。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搞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15年课标卷,39)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10分)
【答案】①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分)
②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2分)
③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3分)
④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3分)(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0分)
【答案】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3分)
②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2分)
③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2分)
④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3分)(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答案】南京大屠杀、731部队制造使用生化武器残害中国人民等日本分化战争的罪行铁证如山,不会因任何人的抵赖而改变。否认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行,是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行的蓄意美化,是对世界公理良知的粗暴践踏,违背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否认侵华历史的言行,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对人类和平和正义事业构成了巨大威胁。(3)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请你加以批驳。(6分)【答案】南京大屠杀、731部队制造使用生化武器残害中国人考点三: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的结晶。
2.我们的民族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3.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考点三: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
误区: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713-2024节地生态安葬服务指南
- 水粉烟花课件教学课件
- 出游应急预案
- 旅游业安全规范解析
- 2024年大型并网风力发电机组发电机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物业小区危险源识别
- 吉林省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7有理数的减法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 彩色的雨教案反思
- 建筑业薪酬政策
- 林业安防施工合同
- 国开(浙江)2024年《个人理财》形考作业1-4答案
- 《创意改善生活》课件 2024-2025学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第1-4章)培优试卷
- 个人简历模板(5套完整版)
- CHT 1027-2012 数字正射影像图质量检验技术规程(正式版)
- 文艺复兴经典名著选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大学
-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 劳务派遣劳务外包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给4S店精品销售的几点建议
- 非营利组织机构营销个案分析——以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例
- 五年级数学替换法解决问题——等量代换(经典实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